达伦 阿伦诺夫斯基作品:谁"杀"了药家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3:52:10
今天,二审"依法裁定驳回药家鑫上诉,维持原判"...谁"杀"了药家鑫?是社会教育的缺乏!让年轻一代迷失在虚拟的网络中打打杀杀,一旦在现实中面对突发事件,他们只会冷血应对。“杀”一个已经醒悟的青年和“不杀”一个冷血青年,已处于两难的境地。此时此刻的中国社会,在法律上“杀”容易,在情感是“不杀”很难。从维护个人利益到杀人犯罪,这中间原本横着一条巨大鸿沟。可这道鸿沟被药家鑫轻轻一跃而过。这不仅意味着对他个人教育的失败,也表明了社会教育的缺失。 5月20日电(记者梁娟)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药家鑫故意杀人一案进行了二审公开开庭审理并宣判,依法裁定驳回药家鑫上诉,维持原判。

“公众害怕这个社会真的被丛林法则主宰,弱者彻底丧失法律的庇护”

从撞人到“激情杀人”

最先令人震惊的,是药家鑫的凶残。

去年10月20日深夜,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驾驶一辆红色雪佛兰小轿车行驶至西北大学西围墙外时,撞上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26岁女工张妙。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张妙侧躺在地上,发出呻吟声,想记下车牌号。

“(当时)天太黑,我不清楚她伤的程度,心里特别害怕、恐慌,害怕她以后无休止地来找我看病、索赔。”想到“农村人难缠”,药家鑫索性从随身带的包中取出一把单刃刀,向张妙连捅八刀。

张妙当场死亡,后经法医鉴定:她系胸部锐器刺创致主动脉、上腔静脉破裂大出血而亡。药家鑫随即驾车逃离,而当他行至另一路口时,又将两个行人撞伤,并被附近群众抓获。

事隔三天,经历了警方的两次询问后,10月23日,药家鑫终于向父母说出实情,并在后者陪同下向警方投案。

公开庭审引发的争议

但愤怒之余,随着3月23日药家鑫一案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审,更多人表现出了对案件发展走向的疑虑和担忧。

庭审画面上,药家鑫抽泣着,时而泪流满面,时而下跪求谅。“我对不起张妙,对不起她的家人,也对不起我的父母。”药家鑫忏悔道。

辩护律师以“好人说”为药家鑫请求网开一面。内容包括:药的成长道路没有污点,学习优秀,得过各种奖励等。律师还向法庭出示了4份由药家鑫的同学、校友、老师等写的请愿书,请求法庭酌情考虑量刑。

如果没有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接下来的“创新”举动,或许人们的顾虑会少一些。

当日旁听席上,除了各大媒体和受害者亲属,以400名大学生为主体的旁听者收到了一份特殊的问卷——“旁听人员旁听案件反馈意见表”。问卷上有两个问题:您认为对药家鑫应处以何种刑罚?您对旁听案件庭审情况的具体做法和建议是什么?

“且不说被告人、受害人的亲朋好友,就是400余名大学生也很难具有代表性,其建议也只能反映出大学生群体的倾向性立场。这种对象的局限,直接影响了调查结果的参考价值。”学者傅达林等人忧心忡忡。

此后,药家鑫的眼泪和在媒体上的“强势出镜”让人们不由自主地把药家鑫案同去年著名的“李刚门”挂钩。

“是我,我也捅”

“我要是他(指药家鑫)我也捅……怎么没想着受害人当时不要脸来着,记车牌?”当日下午,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贴出了所谓“药家鑫同门师妹”李颖在网上留言的截图。

其实,李颖是药家鑫的师姐,已毕业离校。问题关键在于,药家鑫的“冷血”逻辑居然有人拍手认同。一时间,由药案引发的社会道德危机因李颖言论而放大。

教育学专家认为,这传递出中国教育的危险信号,直接体现出药家鑫们极端自私的扭曲价值观。

“不难发现,李颖的冷血言论,其实有着深厚的土壤,她也并非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这种暴力语言,其实与‘激情杀人’等论调并无二致。只不过前者是一种原生态而粗鄙的表达,而后者则是披上了一件看似理性而实则荒谬十足的外衣罢了。”媒体从业者苗蛮子表示。

李颖很快迫于压力而道歉:“我一直都在道歉,给每一个骂我的人,我也知道自己确实过分,不应该说这样的话,也真心希望大家能原谅我,我真的错了!”

公众的担忧

李颖之外,因药家鑫案被网友讨伐的,还有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

李玫瑾接受央视《新闻1+1》采访时,将药家鑫的残忍行为解释成他过去砸琴行为的一种替代,继而被概括为“钢琴杀人说”而饱受抨击。

4月10日,她为此接受媒体专访,直言“钢琴杀人”系误读,并称自己从未开脱药家鑫,后者在她眼中“是一个犯了不可饶恕错误的年轻人”。

然而,李玫瑾的“双重标准”却成为她挥之不去被诟病的核心。细心的网友发现,2004年马加爵一案中,李玫瑾的点评为“没有任何条文规定,在犯下此种罪行后,仅仅因为贫穷就可以减轻处罚”;而今针对药家鑫,她却读出了“不忍”、“委屈”,表示“非常遗憾”。

不同环境下,公众和专家的语境错位直接削弱了专家的公信力。此时,有人宁可“矫枉过正”。

然而此刻,面对法院、媒体、学界或有意无意地充当“药家鑫辩护团”时,民众“群起攻之”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恐惧。“他们害怕这个社会真的被丛林法则主宰,弱者彻底丧失法律的庇护。”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老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