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出版:宫里的认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8 12:59:29
眼见那么多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者不厌其烦地指导故宫人士识文断字,我很不以为然。一者,错字在所难免,故宫人士也不例外;二来,大家的热情固然可嘉,却也要一视同仁。对于乡下孩子,大概都没有这样的热情,而对“故宫”并且“博物”的人,大家就来了精神,这样不大厚道。
  
  我想,“捍”与“撼”的教育看似贬低了故宫人士,实际上倒是高估了他们。诸位是以为他们不会犯这样低端的错误,其实未必。
  
  自从中国一切市场化以来,文化场便越来越像卖场,文化人越来越像买卖人,文化等等也越来越像妓女,做文化就像做妓女,钱权在上,甘拜下风。如此,本该离市场最远,离文化最近的博物馆也不免心浮气躁,所以这次将“捍”搞成“撼”毫不意外——他们没有搞成“憾”就已经不错了。
  
  比错字更厉害的还是故宫的诡辩。先是死不认错,说“经请教专家”, “撼”字“没错”,还说这样“显得厚重”,是“与‘撼山易,撼解放军难’的‘撼’一样的用法”。结果哗然,眼见军队也救不了他们,只好一下推到“保卫部门”:一是赠旗前“未交院里检查”,二是该部门“坚持错误,强词夺理”,“误导公众”等等。
  
  经验证明,知错、认错、改错,在中国人就像三座大山。市井百姓如此,“名人”“名企”自然更甚。不过也有例外,比如高晓松,醉驾后他就一路连说“怪我怪我”,并且留下了“我错了,永不酒驾”的亲笔签名。欣慰之余,忽然想到他是位“美籍华人”,我便又萎靡了。
  
  其实中国人不乏认错,比如故宫的这次认错正是典型的“中国式认错”,就是努力将认错弄得仿佛“励志”一样——“院里即进行认真调查,给予当事人严肃的批评教育,并采取了补救措施。故宫博物院现正组织全院各部门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堵塞漏洞,增强工作责任心,进行全面整改”等等,如此一来,坏事便转化成了好事。
  
  “中国式认错”的另一要旨就是将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摘得干净,余下按级分派,各负其咎。据说这次赠旗的是位副院长,一个堂堂的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至少不会“捍”“撼”不分吧?但他就是不分,而且不分之后忽然失踪,只留下一个“保卫部门”戳在那里,太监般一动不动。
  
  不愧是“宫里”,依旧还是三百年前的老款:一品推给二品,二品推给三品,三品推给没品,没品的四下一看,没得可推,只好去推门钉,说你丫多管屁用,连个毛贼都盯不住!
  
  原来故宫里的文化及外事活动都是由“保卫部门”负责的,这还是我第一次知道。
  
  我忽然觉得故宫真的很像中国的许多地方,比如她很像河北大学,也很像武安钢铁公司,又很像国家物价局,还很像六里桥居民委员会……。当然她还是故宫,故步的故,自宫的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