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旭光的情人:绝代佳人绝代歌--新疆《十二木卡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20:55:48
 
绝代佳人绝代歌--新疆《十二木卡姆》 自张骞开始,来自遥远西域的少数民族舞蹈就已传入中原,首先在民间流传开来,后来开始进入宫廷作为宫廷乐舞的组成部分,至唐代,于阗(新疆和田)乐、伊州(新疆哈密)乐、悦般(新疆伊犁西北)乐、龟兹(新疆库车)乐、高昌(新疆吐鲁番)乐、疏勒(新疆喀什)乐,已在中原广为流传,繁盛时曾:人人琵琶羌笛鼓、户户皆作胡旋舞;作为其中的代表流派“龟兹乐舞”“高昌乐舞”“于阗乐舞”“疏勒乐舞”“安国乐舞”“康国乐舞”曾鼎盛一时,演奏者运指如飞、曲动传神;舞蹈者欢快轻盈、急缓有致;演唱时婉转者恰似黄莺啾啾,粗旷者则有裂天之音。在音乐舞蹈最为繁盛的唐朝,曾立有《宫廷十部乐章》,其中,来自西域的就有“龟兹乐”“高昌乐”“疏勒乐”“安国乐”“康国乐”。这些来自各地的各具特色的乐舞,作为当时最高统治者的皇室在祭祀以及重大仪式上的助兴娱乐之用。
自唐之后随着丝绸之路的湮灭,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这些精华的乐章已经大多失轶,成为人们遐想中的天籁之音,但是作为来自西域的几部乐章,这些绝世罕有的文化和艺术,却因为距离的遥远、交通的不便、空间的封闭,生命的顽强,那些魅力独特的演唱、舞蹈以及音乐形式,像是被放进了盒子,被悄悄地掩藏,被完整的保存遗留下来,期间又经过艺术大师克迪尔罕、雅尔坎迪的糅合精炼整理,最后,那位传说中天仙一样美丽、能歌善舞的绝代佳人、莎车国的王后---阿曼妮莎汗终于把它梳理出来,形成了一部旷世经典《十二木卡姆》,十二木卡姆包括拉克、且比亚特、木夏吾热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介姆、奥一夏克、巴雅特、纳瓦、西尕、依拉克十二部套曲:每一个套曲又分为琼乃合曼、达斯坦、麦西来甫三大部分;每一个部分又由四个主旋律和若干变奏曲组成。其中每一首乐曲既是木卡姆主旋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具有和声特色的独立乐曲。每个木卡姆配上那些含义隽永、内容丰富的古典诗词以及格则勒(双行诗)、民谣而显得情趣盎然,生机勃勃。《十二木卡姆》既能各成章节又称连续演奏,而12套套曲不停歇的连续唱一遍要24-27个小时,若以每晚演出四小时计算,约需一星期的时间才能全部欣赏完毕。而现在传人的日趋减少越发使得化宝库中的这颗无价之宝日旷世稀有。作为西域那些曾经信仰过萨满教、佛教、摩尼教、景教,现在又大部分伊斯教兰教的少数民族,木卡姆音乐是他们的共同财富和音乐圣典,木卡姆分布地区很广,种类繁多。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区均有木卡姆,从十二套曲的名录有中亚地名就可看出端倪,其中在西域的新疆,种类、名目最多:有哈密木卡姆、莎车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喀什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库车木卡姆等,不仅种类繁多,在艺术结构、表现形式,甚至演出阵容、服装道具上也是也最具特色,最精细的。 追根朔源,“木卡姆”--也称“马卡姆”、“玛卡玛”或“麦卡姆”,都是阿拉伯文的不同音译,是伊斯兰音乐中的一个特有名称,翻译过来有“曲”、“调”、“古典音乐”等含意。无论“木卡姆”在名称学上有何含义,过去一般认为只表示经过规整的某个音乐套曲的专用名称。曾广泛流传于民间、食肆、坊下的即兴小曲,从16世纪开始,经过众多民间乐师的挖掘、收集和整理,终于形成现在的规模和样式。 《十二木卡姆》是被誉为维吾尔音乐之母,东方音乐文化的无价之宝,有人评价它像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英雄史诗一样,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在我看来,如果把“歌舞之乡”的新疆当成一个姑娘,那《十二木卡姆》便是这个欢唱着、舞动着的姑娘头顶那圈璀璨的钻石花冠;如果把新疆浓缩为这个姑娘的面庞,那《十二木卡姆》便是姑娘的最深沉、最深情、倾城倾国的一次回眸。 ­注: 此文标题为引用2006年5月20日,十二木卡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搭载了31首歌曲,《十二木卡姆》选曲名列其中。唐代宫廷十部乐
唐朝统一中国以后,对传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和外国音乐进行集中整理,在继承隋代九部乐(清商、西凉、高丽、天竺、安国、龟兹、康国、疏勒、礼毕)的基础上,废除“礼毕”,创作“燕乐”,增加“高昌乐”,形成大唐十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