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4 西风营地:在语文教学各领域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5:21:23
第二节 在语文教学各领域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TRS_AUTOADD_1273195683717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73195683717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73195683717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73195683717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73195683717 LI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沟通和交流,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因此每一堂课都承担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任务,语文课更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师不能只凭借口语交际专项训练来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应当将口语交际教学意识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长期不懈的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一、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刚入学的小学生喜好表现自己,乐意与他人交往,但是在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不可避免地出现说话不完整、重复啰嗦、表达不清楚等现象。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善于模仿、可塑性强、渴望交际的特点,从教学拼音开始就提出说好普通话等口语交际要求,并进行必要的训练,从而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逐步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态度和习惯。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启发学生说说图意以及自己的感受,再请其他同学进行评议,在这一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如,一位教师教学《a o e》一课,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

 

(出示本课情境图)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这里很美。

 

师:美在哪儿?

 

生(指着图):树木、房子、草地、小女孩、小河、小蜻蜓、大白鹅、小鸭子都很美。

 

生:我想这里的空气一定很新鲜。

 

师:你是怎么想到的,能告诉大家吗?

 

生:因为我看到这里的树木很多、很绿。

 

师:树木很多、很绿,用一个词怎么说?

 

生:树木茂盛。

 

师:小朋友,茂盛的树木不但能给我们带来新鲜的空气,还能美化我们的环境,你们喜欢这美丽的山村吗?

 

生(齐):喜欢。

 

师(指着图):山村的早晨实在太美了,让我们来到这美丽的山村看看小女孩、大公鸡、大白鹅在做什么呢?哪个小朋友的耳朵最灵,能听到好听的声音?

 

生:我听到小女孩唱ɑ的歌,公鸡唱o的歌。

 

(师出示ɑ和o)

 

生:我听到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小鸭嘎嘎地叫着,大白鹅也唱歌。

 

生:我会背《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

 

(师出示e)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还很聪明,现在一边看画面,一边跟老师读:小女孩唱歌,ɑ、ɑ、ɑ;大公鸡打鸣,o、o、o;大白鹅拨水,e、e、e。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整体观察情境图,说说自己的感受;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把画面说具体;最后又一次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借助画面读准拼音,练习说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点拨、示范作用,并提出一定的言语规范要求。比如,让学生用一个词语说说草木很多很绿。整个教学巧妙地将拼音教学与口语交际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识字教学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识字教学的同时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不仅能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益,而且能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发现构字规律、提炼识字方法、掌握书写特点,同时运用口语交际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别人,实现经验共享。如,可以采用当小老师等方式,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并教给其他同学。而不明白的同学也可以向小老师发问,这样不仅让学生正确识字,而且也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识字教学还应当重视“识用结合”,教师要为学生迁移运用创造机会,并在运用生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可以采用扩词、造句、编儿歌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对话,在巩固识字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下面以一年级上册识字课《菜园里》为例来谈谈:

 

片段一

 

课前,老师在教室四周摆上许多新鲜的蔬菜,如,白菜、卷心菜、萝卜、辣椒、茄子、南瓜、黄瓜、西红柿、豆角,并在边上放上相应的生字卡片。

 

上课时,教师用语言描述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同学们,看我们的四周,我们好像来到一个“菜园”了,你们想认识这些蔬菜吗?

 

师:同学们可以到教室里走一走,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这些蔬菜,再读一读旁边的小卡片,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当你认识它们后,可以介绍给其他同学。如果不认识它们,也没关系,可以请教旁边的同学。

 

这个片段中,教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将各种蔬菜“请”进教室,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识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离开座位自由地与同学交流,在介绍、请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展开口语交际。这种交际不是外加的、机械的,而是贴近学生需求的,是一种有效的人际交流活动。

 

 

 

片段二

 

当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认识了生字后,教师提出了以下任务:

 

师:你们刚才认识了那么多的蔬菜,谁愿意说说你看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蔬菜是什么样的?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其他小朋友帮忙补充,有不同意见也可以提出来。

 

由于亲自体验, 学生有切身体会, 因此课堂中交际十分活跃。

 

生:我刚才摸到黄瓜身上有刺。

 

生:我补充,我把黄瓜掰开闻了闻,有清香味道。

 

生:我知道了南瓜是黄色的,是扁圆形的,它的皮很硬。

 

生:刚才李丽告诉我,我们常吃的西红柿里维生素C的含量很高,很有营养。

 

生:我认识了豆角,它又细又长又软,像一根鞭子。

 

生:不对,我觉得豆角更像一根绳子,鞭子太硬了。

 

……

 

这个教学片段中,识字教学已近尾声。教师通过预设任务,让学生不仅巩固了生字的读音,而且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了它们的意思,拓展相关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片段中,既有让学生“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的自由独白,也有“其他小朋友帮忙补充”和“有不同意见也可以提出来”这样的有意义对话,使口语交际教学要求无痕地渗透在识字过程中。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互动的过程,是师生、生生进行学习交往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内容十分丰富,而阅读体验又是独特的,如何将文本的丰富性和体验的独特性表达出来?口语交际不失为一种直接而有效的手段。阅读理解的过程又是一个十分个性化的过程,学生独具个性的观点,怎样为师生们所理解和接受,怎样调整学生有失偏颇的阅读理解和价值取向,这都有赖于通过口语交际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使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认识不断提高。而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使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因此,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以一年级上册《影子》一课教学为例,说明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相结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提出要探索的问题。

 

读了课文,你想了解有关影子的哪些知识呢?

 

聚焦两个问题:

 

(1)影子为什么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

 

(2)影子为什么一会儿像小黑狗,一会儿又像好朋友?

 

2.进行假设,自圆其说。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多种假设和猜想,然后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合理的一种,寻找依据,自圆其说,并与同学交流。注意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提问。

 

3.操作验证,形成共识或坚持己见。

 

带学生到操场上玩影子游戏,仔细观察: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后?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左?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右?验证刚才的假设。

 

引导学生继续发现,影子除了前、后、左、右的变化,还有哪些变化?(长、短、大、小的变化)

 

从上述教学设计看,口语交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阶段中,无论是提出还是筛选问题,都需要凭借交流、评价等口语交际方式,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交流,真正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第二阶段中,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自圆其说,这需要认真阅读,深入思考,并进行有理有据的表达。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运用独白的方式表达个人的观点,同时还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与同学进行有意义的互动,通过交流进一步去伪存真;第三阶段中,强调了形成共识和坚持己见。我们知道,形成共识需要深入的交流,坚持己见则更需要深度互动。此时,学生不仅要思考来自同伴的不同观点,还要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极其有意义的口语交际过程。通过上述案例,我们不难发现,通过多样化的口语交际,不仅展开了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增进了学生间的感情。

 

那么,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开发教材资源进行口语交际

 

1.借助教材插图,进行口语交际。

 

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强有力的兴奋剂。教材中色彩鲜艳、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图画,能引起学生观察、想象和说话的兴趣。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发挥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进行必要的思维训练,还要借助插图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进行口语交际时,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画面内容;也可以借助插图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复述课文;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凭借插图,展开想象,说说课文中没有写到的插图内容。口语交际时要突出重点,语言表达应当正确、流畅。如,教学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第三句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口语交际:天空那么蓝,星星一闪一闪的,真美!小女孩划着月亮船在蓝蓝的天空中遨游,多快乐!假如你也在这样的星空中旅行,你会看到什么呢?借助插图,让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张开想象的翅膀,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又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小路》一文,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插图,鸭先生、兔姑娘、鹿先生分别在干什么?他们一边干活一边会说些什么?采用表演的方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并对表演进行评议。

 

2.补白课文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由于表达的需要,课文中会出现情节跳跃、内容省略的现象,有些课文中还有不少耐人寻味的描写、令人遐想的表达、意犹未尽的语句,有些课文本身就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它们不仅是阅读教学应当推敲的训练点,也是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内容,用口语交际进行“补白”。

 

(1)对重点词句补白。

 

课文常会有一些概括性的词句,虽然比较抽象,但有丰富的内涵,能够总结课文内容,表达文章的中心。可以让学生围绕重点词句进行补白,将抽象的、概括性的语句进行扩展加工,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使其具体化、形象化。如,一年级上册《小熊住山洞》一课,可以围绕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重点句“森林里的动物都很感激小熊一家,给他们送来了一束束美丽的鲜花”指导学生进行表演。表演时,先请学生想象一下会有哪些小动物为小熊一家送花?它们向小熊一家道谢时会说些什么?小熊和熊爸爸又会说些什么呢?围绕上述问题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角色先做准备,然后和扮演其他角色的学生进行对话表演,展开一次有趣的口语交际。

 

(2)对人物语言补白。

 

课文中有些人物的语言简洁明快、内涵丰厚,能充分反映人物的特点。如,浙江省编教材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忆铁人》一课,铁人王进喜在得知自己误会了幼儿园的阿姨后是这样表现的:铁人睁大了眼睛,“哦……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铁人的语言尽管简单,但从中能解读出丰富的内涵,能体味到他果断、直爽、真诚的特点。因此,教学时可以围绕人物的语言展开合理的想象,让简约的语言更具体,让含蓄的语言更丰富。如,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一课,高尔基说:“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孩子,就一定让他进来。” 这句话留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根据高尔基说话的内容设计相关的训练,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①你觉得小摄影师会来吗?请说说理由。②假如小摄影师真的来了,高尔基会怎么做呢?小摄影师又会怎样说呢?在自由准备后,可以让同桌互说,自然贴切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3)对省略内容补白。

 

不少课文在写作上会采用详略结合的方式,有时因为表达的需要甚至会将一部分内容省略。课文中的这些“空白”是宝贵的教学元素,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揣摩、体悟这样的写作方法,同时还可以进行相应的口语交际训练。利用课文“空白”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合理的想象,再把略写或省略的内容说具体,说完后请其他学生补充、评价,让学生借助这一载体充分经历互动的过程。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马莎长大了》一课中写道:“马莎想了好多办法。她穿上妈妈的高跟鞋,又学姑姑的样子,把头发卷成卷儿……”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开拓思路,发挥想象:马莎为了说明自己长大了,还想了哪些办法?然后相互交流,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这样既丰富了课文内容,理解了课文,又激起了学生说话的欲望和兴趣。

 

(4)对课文结尾补白。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虽尽而意未尽,可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用口语交际的方式进行补白。如,一年级上册《小松鼠找花生》一课,写了大树边的地里种了许多花生,小松鼠看到花生开花了,想着秋天可以摘花生。可是它等啊等啊,结果一颗花生也没看见。课文的结尾这样写道:小松鼠感到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课文没有写出最后结局,这就给学生留下了悬念,即课后的讨论题:“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讨论、交流的过程也是口语交际的过程,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帮助。

 

(5)对课文内容补白。

 

有些课文内容本身就是很好的拓展材料,在教学时,可以有计划、有选择地启发学生从教材内容和特点出发,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展开想象,并模仿课文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要说的内容。如,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讲了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适合学生搜集资料并说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学生在交流的时候互相补充,互相评价,这就是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

 

(二)结合阅读过程进行口语交际

 

1.结合朗读进行口语交际。

 

朗读是学生口头表达的基础,它既能让学生积累规范的语言,又能让学生体验到规范语言的价值。重视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多听录音和教师范读,通过直接感受语调、语气的变化和体态语言去深刻感受语言的情感;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转化成自己的“口头语”去充分表达发挥。如,分角色朗读、换角色演讲、课本剧表演都是口语练习的好形式;还要通过生生、师生对朗读的评价,来提高朗读能力,展开你来我往的口语交际过程。长期训练,学生不仅可以积累丰富而规范的语汇,而且能不断增强语感,使他们水到渠成地准确用语、表情达意。

 

2.结合复述进行口语交际。

 

复述课文是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把课文的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述出来。复述,不仅要求学生熟悉、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达到阅读的认知层次;而且还需要用得体的语言、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达到创造性的语言运用层次,因此不失为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方法。教学时,要根据课文内容、体裁特点、学生的实际和口语交际要求,确定复述的内容和形式:既可以复述段落,也可以复述全文;既可以详细复述,也可以简要复述;既可以按照原文复述,也可以创造性复述。复述课文要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复述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突出重点内容,详略得当,还要有条理、有感情,尽量使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典型句式。复述时,教师和学生还可以运用口语交际的方式进行必要的提示,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回忆故事内容和情节,从而降低复述的难度,促使学生形成复述的能力。复述结束后,还可以进行必要的评价。

 

3.结合提问进行口语交际。

 

课堂提问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问题的类别很多,本文所引用的是美国学者Donald R.Cruickshank 等所著《教学行为指导》一书中的分类方式。(美)Donald R.Cruickshank etc.:《教学行为指导》,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教学行为指导》按思考水平、思考方向、问题内容等方面将问题分为低层次与高层次、收敛型与发散型、有关内容与有关过程等。低层次问题指可以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回忆进行表述来回答的问题;高层次问题指需要通过复杂而新颖的思考进行分析、综合、评估的问题。收敛型问题指从一般到具体,需要解答“什么、什么时候、哪里”等内容的封闭式问题;发散型问题指从具体到一般,要求学生辨别或产生几个可能的答案。强调内容的问题,无论是问题的设计还是答案一般都直接从教学内容中抽取,这类问题经常与低层次的认识过程相关联,因为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内容的重要方面,所以它们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强调过程的问题也涉及内容,但是较少注重答案的正确性,更多地促使学生以不同的、富有创造性的、复杂的方式思考内容,这类问题一般与高层次的认识过程相关联,属于发散型。

 

分析问题类型,并不是为了区分其优劣,因为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需要通过不同的问题来演绎,如此才能使教学更有效。之所以分析问题类型,是为了使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更好地根据不同的课堂提问,设计合理的口语交际训练目标。比如,回答低层次问题时,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更多地注重内容的理解,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回答高层次问题时,教师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分析问题的深刻性,以及口语表达的说服力。回答收敛型问题时,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用词准确规范、语言简明扼要,尽可能不出现偏差;回答发散型问题时,则要求答案的多样化,并要求其他学生从不同角度加以补充,甚至展开争辩。

 

总之,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4.结合质疑进行口语交际。

 

质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不但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诱发独特的阅读体验,而且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讨论、交流等口语交际能力。学生提出了问题,需要通过阅读文本、查阅资料、向人求教、与人交流来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学生充分调动智力、非智力因素的过程,也是广泛进行人际交往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既有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教学中的质疑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司马光》一课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在阅读文本后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不会把缸里的水抽出来吗?他们不能去拿一根大竹竿伸到缸里救人吗?他们为什么不一起用力推倒大缸呢?教师先让学生针对各自提出的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引起争辩,而后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文本,想想司马光所采用的“砸缸救人”的办法究竟好在哪里。学生在课堂中你一言我一语,饶有趣味地进行口语交际。这种训练,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潜移默化地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结合评议进行口语交际。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积极思考判断,提出自己的观点,还要特别留心倾听别人的朗读、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作必要的补充。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品评能力,促进对文本创造性的理解,而且为口语交际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评议过程中,学生对老师、同学读书,回答问题等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看法,被评议的同学可能虚心接受,也可能针锋相对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样自然形成你来我往的交互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逐渐形成相互交流、大胆争辩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能提高口语交际的信心。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将“评议”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在“评议”时,首先要求学生用心倾听别人的朗读、发言、答问,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话题,注意交际礼貌;然后积极思考、判断,对话题进行补充,还要敢于提出不同意见。评议时,对别人提出的意见既要采取“悦纳”的态度,又要进行必要的争论,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

 

6.结合小组合作进行口语交际。

 

小组合作学习扩大了交际面,为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口语训练提供了机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进行合理组织,保证学习有效地进行。教师可以先确定一名组长,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在组内进行,学生就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人人都参与发言,最终达成共识或者保留不同意见,也可以在组间进行,由组长组织一些跨小组活动,还可以参与全班交流。在全班反馈时,既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发表看法,互相补充,也可以推荐代表来阐明本小组的观点。这样,使口语交际训练面更广,增加了口语交际训练的时间和空间,也增补了以学生个体活动为基础的群体口语交际训练形式。

 

四、在写话和习作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说和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提出要“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第三学段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对如何将口语交际和习作结合起来提出了要求。因此在习作教学时,应当注意和口语交际教学紧密结合。如,在习作指导时,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用心回忆,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习作内容,介绍自己的构思设想;在习作时,可以采用先说后写的方式,来降低习作的难度,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在习作批改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该怎样想,怎样写,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老师交流;在讲评时,要将学生当作主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小组合作时,要学会赞美对方,用别人能接受的方式指出文章中的问题,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虚心接受同学的意见。写话和习作教学不仅仅是单一的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过程,同时应当是学生主动运用口语进行人际交往的过程。

 

五、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实践探究过程。综合性学习强调语文学科各个学习领域的有机结合,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口语交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①综合性学习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开展。如,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出现了明确的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内容,而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和综合性学习相互关联。因此,教学时要根据教材特点,将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②在综合性学习时设计专门的口语交际活动内容。比如,结合综合性学习,开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语文实践活动,采用辩论、演讲、朗诵、调查汇报、信息交流等形式,交流学习所得,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有的教师利用每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让学生进行“小演讲”,学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阅读收获、亲历趣事、当日要闻、诗歌故事等介绍给全班同学,形式不拘,内容不限。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口语交际的实效。③结合活动自然无痕地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比如,要求学生围绕综合性学习的有关主题,进行人物采访,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开展专项调查,这都为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宝贵的机会。由于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真实的口语交际,学生既可能遇到失败的挫折,也可能获得成功的愉悦。然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对他们而言都是宝贵的经验和有价值的实践。如果教师能坚持这样做,对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十分有益。以下是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片段,我们从中能感受到它和口语交际密不可分。《中国青年报》,2001年2月15日。

 

人人争当“小博士”

 

策划者: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

 

项目创意:充实学生课外生活;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项目名称:小博士工程

 

时间范围:2000年3月开始

 

参加人员:全校学生

 

主要活动:选择课题,查找资料,完成报告,课题宣讲,评选“小博士”。

 

  ……

 

  从以上综合性学习的简单设想中,我们能发现口语交际的训练契机无处不在。在选择课题、查找资料、完成报告、课题宣讲、评选“小博士”等活动环节中,始终伴随着口语交际活动。学生无论是以合作还是独立的方式,都需要进行讨论、商量、咨询、策划等,在这一贴近日常生活的情境中,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运用口语进行交际,提高交际能力。由于此时的交际来自于学生内在的需要,因此交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比较高涨。而“课题宣讲”和“评选‘小博士’”则属于口语交际独白型和对话型教学类型,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对加强口语交际言语的规范,提高交际的有效性有一定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