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2 rp1.2攻略:美国大学也嫌贫爱富?-熊丙奇的博客-搜狐空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4:13:35

美国大学也嫌贫爱富?

2011-05-16 07:46

    

针对我撰写的《我国大学为何嫌贫爱富》一文,有网友留言指出,“实际上,美国长春藤大学的录取标准总的来说并不向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倾斜。长春藤大学的学生中,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并不多。大多数是来自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家庭。原因之一,是录取标准中那些衡量学业,体育和其它课外爱好的项目(例如, SAT, SAT II, AP 成绩;全国/州际 体育和其它课外项目比赛的成绩,等等) 直接或间接的偏向好学区和私立学校的学生,也就是中,高收入家庭的学生。因为,好学区的房价比在当地其它学区的要高相当多,好学区的平均家庭收入比其它学区的也是高相当多的。 低收入地区的学校都是差的。总的来说,好学校的学生进入长春藤大学的机会要比差学校的学生大得多。 这在美国只是一个常识。”意思很明显,是想说明美国名校并不存在“偏爱”穷学生的情况。他们的录取标准,已经决定贫困学生不可能在学生中占很高比例。

 

这位网友是十分了解美国大学的录取评价标准的,但不得不说,这混淆了招生质量与公平的概念。名校招收的学生,必然要求各方面优秀;而各方面优秀的学生,在现实中,更多来自好中学;能够进好中学读书的学生,家庭条件相对优越。这样得到的结果,自然是名校要招优秀生,就“嫌贫爱富”了。事实也似乎“证实”这一点,哈佛的贫困生比例“仅仅”为33%。

 

教育公平,是一个系统概念,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不管是我国,还是美国,不发达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所接受的教育都存在不平等。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在录取时应所起的作用,是适当校正、引导这种不平等,不能无视这种不平等、纵容这种不平等,更不能再增加新的不公平。但更全面和深入的教育公平,则需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就做起。

 

哈佛等大学的做法,就在于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社会公平。具体做法之一是,在评价体系中,增加家庭因素评分,即在SAT成绩、中学学科成绩之外,考虑学生所处的实际家庭教育因素,如果SAT、中学学科成绩等评价相同,家庭贫困学生会优先被录取。这当然不能根本改变贫困家庭学生的整体劣势,但相比我国高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城市家庭、富裕家庭孩子,这不是很大的差别吗?而且,我国大学将更多录取指标给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做法,这是在没有评价学生前,就做出的主观判断——城市、发达地区学生一定优于不发达地区学生。

 

其二,哈佛大学有两项政策,向贫困学生表达出积极的欢迎信息。一方面,每年哈佛根据自己的信息系统,给目标之中的贫困高中生发出75000封信,鼓励他们申请,告诉他们哈佛的大门向他们敞开着。另一方面,哈佛在2004年对家庭收入4万美元以下的学生实行全免费的基础上,2006再把这一数额调整到6万美元。这种做法的实际效果,可能并不会带来大批贫困学生入校,但是,这不是让很多贫困家庭孩子看到公平进入名校的希望吗?

 

我国大学却在扼杀很多贫困家庭读大学的希望。在北大、清华这样的国立大学,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例只有15%左右,其他211高校,这一比例普遍在20%左右,在所有重点大学中,农村学生比例最高的中国农业大学只有30%。而贫困学生比例,一般地方公办本科院校,在10~20%之间。这和哈佛这所私立大学贫困生达到33%相比,是进步还是落后呢?——当然,那些维护国内大学形象者,会进一步指出,美国的贫困定义与中国是不一样的。

 

客观上说,美国大学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教育公平也是一个影响美国教育发展的大话题,他们并非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与国外大学比较,应该关注其值得我国大学借鉴之处,而不能认为他们也有自己的问题,就对自己的现状心安理得。

 

必须注意的是,我国大学并没有主动去校正基础教育不公平、社会不公平的意识,很多时候,是根据地区差异和基础教育的不均衡现状,进一步拉大不公平,比如80所自主招生高校,有不少把考生的报名资格条件限定为来自重点高中和示范性高中,如果学校有推动公平的意识,会允许所有学生报考,至于最终结果,完全有可能是来自示范高中的学生被录取得多,但这种给所有学生平等竞争的机会,就是最基本的公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