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耀玲珑心炼金:绶带纹银碗 唱响大唐盛世的挽歌--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3:14:33
A12版:洛阳·聚焦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版
□ 绶带纹银碗 唱响大唐盛世的挽歌
-
它见证了唐代因“藩镇割据”走向衰落的过程,讲述了唐代中期藩镇与皇室斩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绶带纹银碗 唱响大唐盛世的挽歌
□记者 孟国庆 文/图

■文物档案
名称:绶带纹银碗
出土时间:1991年
出土地点:伊川县鸦岭乡杜沟村唐齐国太夫人墓
文物年代:唐代
规格:口径约5厘米,重约30克
价值:唐代金银器因数量多、品种精、造型优美、纹饰富丽而成为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也反映出齐国太夫人吴氏显赫的地位。
1991年4月,伊川县鸦岭乡杜沟村一村民在挖红薯窖时,突然挖出了一个墓洞:这个墓由墓道、过洞、天井、通道和墓室组成,内有大量随葬品。
消息迅速传开,古墓很快被盗扰,当伊川县公安部门和县武装部介入时,墓主人的遗骨已散乱于棺椁内外,一些随葬品也被盗走。
同年4月至8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对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从墓中清理出文物1618件,加上伊川县武装部移交的文物21件和县公安局移交的文物20件,共计1659件!
一座古墓发现数量如此庞大的随葬品,在洛阳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十分罕见。墓主人到底是什么人,怎会有这么多随葬品?……随着研究的深入,一段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的中唐故事,慢慢在人们面前清晰起来。
她是地位显赫的诰命“国夫人”
昨日,在洛阳博物馆新馆第三展厅,我们见到了这1659件文物中的一件——绶带纹银碗。这只银碗口径约5厘米,重约30克,碗口规整地装饰着一圈绶带纹,器形大方、自然,虽已历经1200多年的岁月,但在灯光的照射下仍熠熠生辉,亦展示着其主人的尊贵、典雅。
市博物馆讲解员任静华说,文物工作者在这座古墓中发现了一块墓志,了解到墓主人的身份。墓志的全称是:唐故成德军节度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赠侍中王公先齐国太夫人濮阳吴氏墓志铭(注:赠是追认的意思)。
任静华说,节度使在唐代是一方诸侯,但史书中没有记载其具体官阶;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御史大夫、侍中,是唐代与宰相官阶相同或相近的官职,这么多高官职位加于一人,可见其地位之显赫。
而吴氏,就是这位显赫大臣的母亲。她的级别也不低,是“齐国太夫人”。唐代关于官员母妻诏封外命妇的规定是:一品官妻、母为国夫人,三品以上为郡夫人,四品为郡君,五品为县君。母亲与妻子的区别,是母亲的封号上加“太”字。
可以说,吴氏得到了唐代一个女人所能获得的最高社会地位,因此,她的墓中有1659件随葬品,就不足为怪了。
唐代被封为“国夫人”的人很多,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跟其他“国夫人”相比,这个吴氏不简单。
要知道,一个女人培养出一个官至节度使的儿子并不稀奇,她的儿子、丈夫、公公都是节度使也不稀奇,稀奇的是:她的夫家多次反叛,40余年一直跟皇帝“叫板”,她竟还能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这是因为:她的夫家实力足够强,强到连皇帝也没有办法,她的夫家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代“河朔三镇”之一的当家人——成德军节度使。
她的夫家将盛唐拖向衰败
洛阳博物馆副馆长高西省说,现在说起“成德军节度使”,许多人都不熟悉,但是说起“安史之乱”,很多人都听说过。成德军就是因“安史之乱”而生的。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归降的安禄山和史思明的旧将被分为三部分,依然控制着河北广袤的土地,逐渐形成了卢龙、成德、魏博三个藩镇,它们内则拥兵自重,外则互为靠山,这就是开创唐朝“藩镇割据”局面的“河朔三镇”。
第一任成德军节度使叫张忠志,被唐皇室赐名为李宝臣。李宝臣死后,他的部将王武俊杀死了李宝臣的儿子,成为成德军节度使。王武俊就是吴氏的公公。
王武俊虽姓王,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契丹人。开元年间,王武俊的父辈才从茫茫草原迁入河北的蓟州城。王武俊15岁时就凭借骑射绝技在军中脱颖而出。年过花甲时,他还能开弓放箭,一日之内射杀猎物95只,观者无不骇然。
王武俊当时手中的部队有10万余人,他不仅不听唐中央政府的“招呼”,还曾自立为赵王,唐政府对这位手握重兵的“叛逆”毫无办法,还将一位公主嫁给了王武俊的小儿子。
王武俊的长子王士真从小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王武俊去世后,他要接父亲的班,唐政府对王士真还是没有办法,只好承认了这个事实。王士真就是吴氏的丈夫。
王士真死后,他的儿子王承宗又想遵循父位子袭的惯例。然而,当时局势发生了变化,执政的唐宪宗李纯另有想法了。
当时,“河朔三镇”的三位当家人都出现了变故: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病故、卢龙军节度使和魏博军节度使都年老多病,这是长安再一次让河北臣服的最好时机。
唐宪宗深感河北藩镇危害之烈,他的想法是:趁王士真刚死之机,革除河北藩镇弊病,恢复朝廷威严,结束河北几十年的割据局面,由朝廷直接任命节度使,如果王承宗违命不从,就借机发兵讨伐他。
唐宪宗能如愿吗?
她目睹了王氏家族的衰败
高西省说,当时朝中许多大臣是反对这一做法的,他们认为王承宗已经掌握实权,朝廷任命不任命都无法改变这一事实,而且一旦朝廷对成德军下手,其他两镇自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肯定要帮忙。
但唐宪宗还是决定动手。不过,他在关键时刻用错了人——在讨伐王承宗时,他派了一个宦官出征。
结果可想而知:战争进行了10个月,这个宦官将领“战无不败”,最后,唐宪宗不得不任命王承宗出任成德军节度使。
唐宪宗隐忍了6年,机会又出现了:长安发生了一件大案,当朝宰相武元衡在上班路上被刺杀了,尽管并没有什么证据说明这是王承宗干的,但唐宪宗借机再次发兵讨伐王承宗。
这一仗唐宪宗实际上没有打赢,但王承宗先服软了,因为唐宪宗在与其他藩镇的战争中获胜,王承宗觉得自己势单力孤了,于是他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到长安当人质。
如果局势就这样发展下去,唐中央政府还真有可能逐渐消除藩镇的威胁。然而,唐宪宗在这一仗结束后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820年暴亡。
就当继任的唐穆宗对王承宗惊惧不已时,一个消息忽然传来:王承宗在这一年也去世了。
因为王承宗的两个儿子还是人质且年龄较小,成德军的将领们就推举王承宗的弟弟王承元接任,王承元知道自己驾驭不了这帮悍将,便死活也不肯当这个节度使。最后,唐穆宗才得以在成德军安插了自己人。
自此,王承宗一族三代、长达40余年在成德军的统治就结束了。王家与唐中央政府40余年的斗争,使唐中央政府消耗了巨大的财力、物力,仅王承宗第一次叛乱,唐中央政府就消耗了700万缗(mín,音同民,义为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更大的意义在于:它为其他藩镇树立了反抗中央的榜样。
汉族望族与皇室的纠葛
根据墓志记载,吴氏出生于公元763年,死于公元824年,享年61岁,比她的儿子王承宗还多活了4年。
按说,王家失势了,吴氏的晚年会变得很凄惨。
然而,政治远比我们所知道的复杂:无论王家的男人与唐皇室怎么明争暗斗,唐皇室对王家采取的手段都是又拉又打:史料记载,吴氏曾两度被封诰命夫人。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不仅是因为成德军仍有很强的实力,还因为吴氏的家族也不简单。
吴氏出身于濮阳,而濮阳吴氏在当时是影响力很大的家族,这个家族的一个姑娘,曾是唐玄宗的儿媳,生下了唐代宗李豫,是唐宪宗李纯的曾祖母。
也有学者认为,吴氏的丈夫王士真死后被葬在成德军控制的现石家庄一带,而吴氏没有跟丈夫合葬,被葬在洛阳,也说明王家的势力在削弱。
任静华说,不管怎么说,在吴氏墓内发现的1659件珍贵文物中,仅金银生活器皿、装饰品就达321件之多,其造型之精美,工艺之精湛,堪称洛阳唐代金银器的精品和代表作,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绶带纹银碗 唱响大唐盛世的挽歌--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三彩灯 点亮大唐盛世华彩--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世俗的幸福--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孤独的戏曲--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牡丹逢盛世 再谱“洛阳春”--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民谣曲,思乡情:《洛阳牡丹》唱响网络--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花开盛世,纵览满城华彩--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冯玉祥攻占洛阳--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冯玉祥驻军洛阳--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洛阳牡丹,国色!--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洛阳城头拉锯战--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我们的歌从今不许随便唱--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便民电话本--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韩再称朝是“敌人”--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揭秘国宴--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世界各国国宴大观--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开水白菜--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钱币市场行情--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缘何春来早--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将“隐形”进行到底--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让雪花飞--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再见“外星人”!--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袁大头银币价跌一成 --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抢购黄金--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