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缺陷等级如何划分:荣誉称号嫌贫爱富几时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7:00:52
无论贫富,无论贵贱,人活在世上,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就连不食人间烟火的出家人也很希望得到“五好寺院”等荣誉。如果彼此尊重,和谐相处,很多的灾难都可以避免,比如同学们平时言行稍微尊重一下马加爵,惨案也许就不会发生。
尊重人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物质奖励、精神鼓舞、政治待遇等等,授予荣誉称号就是其中一种。比如广东佛山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佛山捐助500万港元以上,或者投资3000万美元,或者为佛山招商引资做出突出贡献的港澳台同胞、华侨以及外国人士,有资格申报授予“佛山市荣誉市民称号”。(5月11日《广州日报》)比如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授予28岁的中国钢琴家郎朗荣誉博士学位。(5月12日《北京晚报》)
翻翻历年来的新闻,不得不说,国内的荣誉称号多偏重于授予经济贡献突出者、才智卓越超群者,对于优良品德模范者往往视而不见。
荣誉称号爱“财”如命,视“才”为宝,视“德”无睹,后果很严重。以GDP论英雄,无视非法致富,赚到钱就是本事,不管赚钱途径、手段是否合法,不管是否给本地或外地造成环境污染、假货横行、违法乱纪等灾难性的后果,赚来的财富,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正气不畅,歪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大踏步地倒退,社会矛盾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越积越大,和谐社会遥不可及,科学发展举步维艰。
经济贡献突出者、才智卓越超群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往往在社会已有良好的各项地位和待遇,再给他们荣誉称号,只是锦上添花,对他们意义实在不大,对社会的良好导向意义不大。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只能当普通人,如果对他们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业绩授予适当荣誉,那意义就大得多,必将激励更多的普通人立足岗位作贡献,平凡人生写风流。
品行难以量化,表彰优良品德难以突出政府政绩,政府部门往往就懒政堕政怠政,在表彰优良品德上无所作为或者较少作为。真正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做贡献的是广大的市民,广大的普通群众。他们当中同样有很多感人的事迹,如果将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敬业奉献、助人为乐或在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市民纳入“荣誉市民”评选,必将有力地推动本地区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表彰优良品德,重视德才兼备,良好收益多多,香港大学给我们做出了榜样。82岁的普通老太太“三嫂”袁苏妹一生只学会写5个字,44年如一日地为学生做饭、扫地,用自己的生命与爱,关怀与引导了一代代学子,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2010年1月7日《武汉晚报》)香港大学化学系教授任咏华因在发光材料和太阳能创新技术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2011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5人获奖),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被喻为是“女性的诺贝尔科学奖”。(2011年3月5日《扬州日报》)
现实中,敬业奉献的普通人往往成了被荣誉称号遗忘的对象。文化学者吴祚来说:“我们没有尊重过自己的三嫂,所以我们的三嫂也没有关爱过我们,或者她默默地关爱过我们,却被我们冷漠的表情一次次地淡化,终归于两相无情。”我们漠视了身边的“三嫂”,政府漠视了自己的“三嫂”,结果就是我们在GDP论英雄的大旗下,培养了一小戳满肚子坏水的歪才,让广大群众的良好努力化为泡影,发展之路步履蹒跚。
社会矛盾日益增多,日益尖锐,比如强拆血案、城管血案一再上演。社会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意识到了“德”的重要性。北京市开展的“荣誉市民”评选活动,将见义勇为纳入了评选之列,“九华山荣誉居民”将无偿捐赠等方面贡献突出的景区外人士和外来务工人员纳入评选范围,可谓为各地树立了“荣誉市民”的良好标杆:只有重“德”,才能推动和谐发展,才能推进科学发展。
对“德”高看一眼,厚爱有加,将“德”作为“荣誉市民”重要考量因素的地方还是极少数。“徒法不足以自行”,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前提下,也要以德治国,才能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才能推进科学发展。对照北京市评选“荣誉市民”的先进经验,对照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各级地方政府在授予荣誉称号时能否好好三思:荣誉称号嫌贫爱富了吗?荣誉称号嫌贫爱富几时休?荣誉称号离普通群众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