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辣椒怎样辨别:熊丙奇的博客 -- - 我国大学为何嫌贫爱富 - Qzon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0:23:29
 我国大学为何嫌贫爱富 622007992    发表于 2011年05月13日 05:33 阅读(19308) 评论(30) 分类: 个人日志 举报icon举报本文已被推荐到腾讯博客点击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5月9日,教育部召开2011年全国高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提出,今年要加强高校招生来源计划调控,中央部属高校要继续稳步降低在属地招生计划比例,高校招生计划向中西部省份倾斜,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和入学机会公平。而据了解,在2010年高考中,山西、河南、安徽等中西部8省区的高考录取率平均提高了约9个百分点。
    
  我国高考生源数,尤其是发达地区的生源数,近年来持续下降,这本来是部属高校在属地减少招生计划、实现生源多元化,同时促进教育公平的契机——此前,针对舆论对重点大学地方化,在当地招生比例过高的指责,高校辩称这是由于地方和教育部共建,学校必须回报地方。但现实情况却不乐观,纵有教育部一再要求,部属高校并不情愿减少在属地的招生计划。
  
  以北京为例,继去年北大和清华在北京整体生源下降20%的情况下,反而增加招生计划(最初宣布的招生计划,较往年略有减少,但相对生源下降幅度,计划减少幅度很低,录取比例实则明降暗升,而在最终的录取中,北大和清华都扩招)之后,今年,北京市的生源再次比上一年减少4234人,降幅5.27%,可北大和清大都已宣布在京高考招生计划将保持去年的人数规模。其中,清华大学表示,在生源优秀的情况下,还将有所扩招。北京地区的一本率则从去年的23.6%进一步提高到24%。
  
  北大和清华这两所部属大学的带头大哥,带头“不听话”。但也不见教育部有何意见。其他兄弟高校在属地的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教育部部属大学为何不愿意减少在属地的招生比例?此前所说的为地方服务的理由,在生源下降的背景下已经站不住脚,因为高校完全可以按照生源下降比例同步减少在当地招生计划。能合理解释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有些部属高校认为大城市、发达地区的生源质量要高于中西部地区。北大去年扩大在京招生计划,所称理由就是北京生源质量好。这反映大学在评价生源质量时,存在偏爱城市考生的情况,以为城市学生见多识广、沟通能力强、外语好,就优于不发达地区、农村地区考生。而与国内大学这种评价标准相反,美国诸多名校却偏爱贫困家庭、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在录取时,往往对他们进行加分评价,在同等的情况下,这些学生优先被录取。
    
  其二,增加中西部地区的录取计划,高校将增加帮困助学的经费支出和精力投入。笔者曾和多所大学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交流,他们都提到,随着增加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招生计划,学校中的贫困学生比例显著提高。这无疑影响高校扩大在这些地区招生计划的积极性。
  
  其三,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压力大,部属高校也不例外。相对而言,招收属地学生,就业时不存在户籍问题,加之父母使力,学生的就业相对容易解决;而扩大外地招生比例,学生就业时不但存在户籍问题,还由于家庭因素,就业难度就很大。这对追求毕业生就业率的大学来说,自然不愿意招收来自不发达地区的考生,成为就业的“包袱”。
  
  可以说,我国部属大学普遍存在嫌贫爱富的问题。这是不正确的办学价值观所导致的。对于部属大学的这种办学倾向,教育部的宏观调控,比如要求本地生源比例不超过30%,要求在属地招生比例逐年下降等,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必须是严格执行方可起作用。但要根本扭转大学的办学理念,还得从建立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机制着手。
  
  对美国大学的办学进行分析,这些学校之所以普遍重视生源多元化,“偏爱”贫困学生,一方面是由于自由申请入学制度,能让大学被学生选择,大学处于高度竞争的环境中,必须重视受教育者的利益,重视办学质量,爱惜学校的声誉和形象,因此会关注受教育者真正的发展潜能,注重倡导社会公平、公正,而不是以家庭环境取人。
  
  另一方面,大学把校友作为重要的办学资源,相对于富裕家庭的孩子,大学对贫困学生的帮助与教育,更能体现价值,而贫困学生在得到学校帮助、接受教育成才之后,也对母校有更深的感情。2006年,哈佛大学宣布对家庭年收入在6万美元以下的学生全免学费,而众所周知的是,这所世界著名大学,校友捐赠率高达48%。从中可看到我国大学办学存在的巨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