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剑天之痕 psp:李德生上将:在上甘岭前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19:44:28

                                       李德生上将:在上甘岭前线

上甘岭战役,长达43天,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敌我双方激烈争战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而且战役集中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两个小山头上进行,双方投入的兵力超过10万,炮兵火力密度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水平。

这次战役,是我军与当时拥有世界上最现代化装备敌人比素质、比智慧、比战力的一次全面较量,而最终是我们打败了敌人。最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在无理中断板门店停战谈判后,发动了以夺取上甘岭地区为主要目标的"金化攻势",代号"摊牌作战"。"摊牌"的结果,是以他们的彻底失败告终。

1952年10月14日,敌人动用美7师、南朝鲜军2师,7个营兵力,在10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300余门、坦克30余辆、飞机40余架的支援下,分6路向金化北面,五圣山前沿我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两个连的阵地,发动了空前猛烈的进攻。这一天,敌人倾泻了30余万发炮弹,500余枚炸弹,阵地表面工事全部被摧毁,这两个连的干部战士依托坑道,与敌激战,予敌大量杀伤,当夜幕降临时,又配合反击部队夺回了表面阵地。

这就是上甘岭战斗第一天的概况。

敌人攻击的我军阵地是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这两个阵地当中,有个小村子名叫上甘岭,战役因此得名。

敌人为什么在朝鲜漫长的战线上,选择五圣山南麓这两个阵地发动进攻?这是因为,五圣山是我中部战线的战略要点,主峰高1051.3米,地势险峻。向西,为我中部战略要地平康平原的依托;向东,扼控着金化通往金城地区的敌人输送补给的交通干线。在五圣山上,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敌人金化地区几十里纵深阵地。五圣山前面的597.9高地和537.7北山,突出地?入敌人中线地区。597.9高地与敌人占领的鸡雄山北南对峙,中间仅隔一条公路,可俯瞰敌人西南面阵地;它由3个小山头组成,合并成三角形,最高峰在南面,美7师就称这个阵地为"三角山"。537.7北山的位置更重要,是我军防御要点,直接卡住敌中线连接东线,金化到金城的唯一大公路,严重威胁敌人运送兵员和物资。在我军开展冷枪冷炮袭敌运动中,过往的敌人和车辆,成了活靶,被这座山上的部队杀伤800多人,因此,敌人惊恐地称呼此山为"狙击兵岭"。说这段路是通向上帝的"天梯"。这两个山头,早就成了敌人的眼中钉,一心想"拔除"。这两个阵地向敌方突出约12公里,受敌西面阵地、南面鸡雄山和东面注字洞南山三面火力夹击,对我防守极为不利。敌人认为如果打起来,山下有很好的屯兵场所,宽阔的火炮阵地,顺畅的交通保障,如以压倒优势的7个营兵力,猛烈的炮火支援,定能轻而易举地攻下这两个前沿阵地。敌人的野战司令官们估计:仅用美7师和南朝鲜2师几个营,5天时间,伤亡200人,即可完成这一使命。

敌人的最终目标是在攻占上述我方的两个前沿阵地后,进而夺取五圣山,改变整个朝鲜战局。在发动这次攻势前,美7师一个团接防南朝鲜2师一个连防守的鸡雄山阵地;美军40师从南面的加平,调整至紧靠金化的芝浦里、云川里地区;美军3师也调到铁原西南。

一切迹象表明,上甘岭地区即将进行的一场战斗,将是一场大战、恶战。开始争夺597.9高地和537.7北山的战斗,仅仅是序幕。但我军将坚决地将敌人赶回出发地,寸土不让,使敌人的一切阴谋、梦想化为泡影。这就是志司、兵团首长和第15军领导的决心。

当时,我12军在上甘岭以东的金城地区担负防御作战任务,距上甘岭不远。自10月14日起,即可听到上甘岭的隆隆炮声,上级不时传来战报,我们密切注视着友邻阵地上兄弟部队战事的发展。上级决定,至11月初,我军完成金城防御作战任务后,将撤至谷山地区休整。

10月20日,3兵团电报通报了上甘岭激战7昼夜,毙伤敌8000人以上的战况;同时指出敌仍不死心,又将美空降187团、哥伦比亚营、阿比西尼亚营陆续投入战斗。兵团命令先将我12军31师91团,调平康以北地区,作15军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曾绍山军长同我们研究后立即命令31师91团团长李长生、政委张士诚来军领受任务。

曾军长代表军党委交代任务后说:"你们要当好12军的代表队,服从命令听指挥,指到哪打到哪,要虚心学习15军的好经验,同时也要运用金城防御阶段的成功经验,一定要把仗打好!"

李长生1938年参军,在延安抗大学习过一年半的参谋业务。抗日战争胜利时,我担任太行军区769团团长,李长生是2营营长,作战勇敢,指挥灵活。到朝鲜后,在金城防御作战中,91团创造了许多成功经验。比如8连2班在坚守920高地时,班长张象山用兵巧妙,敌人上来一个排,他只用一个人顶,上来一个连用一个小组打,而在火力分配上则以多胜少,充分发挥手榴弹、手雷、爆破筒的威力,一个班抗住了敌人两个营兵力的进攻,歼敌400多人。2连7班班长李经盛率领全班坚守坑道10昼夜,抗住敌人100多次进攻,主动出击20几次。这些经验,不但在全军推广,而后还在《人民日报》作过详细报道。我们军里几位领导决定派91团率先去上甘岭作战,就是考虑到这个团的作战特点,坚信他们一定能打好。

曾军长还嘱咐李长生要做好思想工作,部队已接受换防去后方休整的任务,现在突然要投入作战,而且是激烈的战斗,思想上要转好弯子。

李长生坚定地说:"我们是老红军团,一定完成好任务!"

曾军长又问:"明天部队就出发了,还需要什么?"

李长生想了想说:"只要求给一点新兵。"

曾军长立即给了91团1个新兵营。李长生对战斗的激烈程度是有充分估计的。

第二天,他带着3个营级干部、4个连长、8个排长,先坐车提前出发了,部队随后步行出发。

上甘岭的炮声,仍然日夜不停。各种迹象表明,敌人这次精心策划的攻势,不打出结果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不受到严厉的打击,也是不会轻易退却的。我们军的几位领导同志已作了全军都开往上甘岭与敌人决战的思想准备。10月26日,军指示各师、团:在撤离金城防区向谷山开进中,必须加强与军师无线电联络,随时准备返回前线投入战斗。

继91团之后,92团、93团也相继接受了去上甘岭参战的任务,开赴前线。

这时,曾军长接到3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的电话,要我立即去兵团接受任务。

军部正在向谷山转移途中,离兵团部不远。我带着作战参谋张军到达兵团部,见到了王近山司令员和杜义德副政委。

他俩早已等着我,见面后,没讲几句话就立即到作战室介绍情况。王司令员指挥作战一向从容,可今天却显得有几分焦急。他对着地图,边指边讲:"上甘岭地区形势十分严峻,敌人投入了空前多的兵力、火力,向五圣山前沿疯狂进攻。15军能投入的机动兵力已全部用上,但敌人的攻势仍未减弱,还在不断补充兵员。这一地区的战斗,已发展成为战役规模,敌人的意图是战略性的。从各方面情报看,敌人在后期,还将投入更大兵力向我进攻,战斗将更激烈残酷。"

"我们的决心是坚决守住上甘岭,寸土不让!前沿阵地一丢,敌人会乘势攻占五圣山,从我中线突破,那将使整个朝鲜战局改观,绝不能出现这种情况!"

"我们要把敌人消灭在最前沿,不准它前进一步!每一个阵地上都要和敌人反复争夺。在激烈残酷的战斗中,要十分注意研究敌人的进攻特点,讲战术!以最小的代价,给敌人以重大的杀伤!"

杜副政委着重讲了要很好地向部队讲清这次战役的意义,做好思想工作,转好弯子,准备从休整地区返回前线投入战斗。

最后,王司令员以十分坚决的语气嘱咐我:"12军现已调为兵团的战役预备队。全军同志从上到下,要准备全部投入战斗。战斗将空前激烈,要准备像苏联卫国战争时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战那样,一个战士,从开始打到结束时指挥一个连队作战!我们正在上报,准备在15军统一指挥下,成立五圣山战斗指挥所,由你负责统一指挥在上甘岭前线作战的12军、15军所属的部队;炮兵由炮7师师长颜伏负责指挥。你们要注意协同。"

"战斗情况及时直接报兵力团,也要报15军军长秦基伟,仗是在他们阵地上打的,要听从他们统筹调动指挥,相互搞好团结。"

我当即表示:坚决执行兵团命令,指挥好前线的战斗。

随即我们研究了兵力的使用。尽管31师已全部拉上去,恐怕还不够,要再抽调强有力的师团增援!王、杜首长对12军的部队是很熟悉的,决定将34师、35师的主力100团、106团、103团也全部拉上去,和敌人展开决战!并由兵团下达了部队调动命令。

从兵团部出来,我对作战参谋张军说:"你立即带上命令,截住已经向谷山转移的部队!3个团正在朝后方走,多走一天,就远离前线一天。你坐车追,尽快截住他们!"后来才知道,张军拿到命令后,不顾敌机轰炸扫射的危险,日夜赶路,截住了100团。随后他又乘摩托车去找103团。车开得太快,途中连人带车翻到沟里,幸好没负重伤,他爬起来,又乘车往前飞驰,终于截住了103团。106团则是由军部另一作战参谋章昭勋截住的。3个团接到命令后,立即停下,马上进行动员,星夜向上甘岭战地前进。

我回到军部,向军里几位领导传达了王司令员交代的任务及部队使用情况后,立即出发去上甘岭。到了15军,见了秦基伟军长、谷景生政委及45师崔建功师长,听取他们介绍10几天来的战斗情况和经验教训,对敌我攻防特点有了大体了解,随即驱车继续前行。

我乘坐的吉普车离前沿还有五六公里,就进入了敌人的炮火封锁区。敌人的远射程炮不分白天黑夜,一直对我纵深进行轰击,企图破坏我后方人员物资的运输,一路上弹片横飞。夜间敌机投入照明弹,把沿路照得如同白昼,紧接着强击机就对公路沿线目标进行轰炸扫射。即使这样,我军运送弹药物资的车辆、人员,仍络绎不绝地从我身边经过,奔向前方。

根据战况,明显看出,敌人的攻势并未减弱,火力仍然十分猛烈,兵员不断增加,从番号上看已知当面敌人是4个师,陆空火力已深入我纵深几十里。这样大的规模,岂止是为了前沿两个连的阵地?我前沿阵地已打成一片松土,表面工事全部被摧毁,战士们反击上去如何存身?仅存的几条小坑道里缺粮、缺水、缺弹药,敌人占领表面阵地、封锁坑道口,我方人员进不去出不来,如何解决吃喝、保持体力、补充弹药?前沿到纵深几十里地翻山越岭,敌人飞机、大炮层层封锁,如何保证物资往前方运输?阵地上的电话线经常被炸断,如何保持通信联络?反击时炮火如何配合?反上去怎么才能守得住?人多了会遭杀伤;人少了又怎么守?要想扭转被动局面,夺回前沿阵地,牢牢地站住脚,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汽车上到山顶,快到德山岘前线指挥所那段地区,公路特别难行,一条马蹄形的简易公路绕向山北坡的指挥所坑道。各种大小车辆都拥在路上往前走,十分拥挤。一次,敌人一发炮弹打来,就炸毁了4辆车。白天,敌人的炮兵校正机在头上盘旋,指示目标。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才行!

德山岘指挥所前面是五圣山,团指挥所就在五圣山上,在那里可以俯瞰两个前沿阵地。军前指和师指挥所在一个狭窄的坑道里。地方很小,每天和衣而卧,参谋、警卫员就睡在地上,吃饭只能到洞外蹲着吃,敌机来了才进去。旁边的作战室也十分拥挤,大家紧张工作,但井井有条。

我到达前指的当晚,马上找31师的领导了解情况。这时,该师指挥所有31师政委刘?、副师长李长林、参谋长林有声、政治部主任李宝奇,当时敌人进攻的重点是我右前沿的597.9高地。我打电话到团指挥所,询问先期到达的91团团长李长生战斗准备情况,电话上难以说清,我要他来指挥所详细汇报。

李长生入朝后,很注意总结同美军和南朝鲜军的作战经验,所以,面对当前相当严重的敌情,十分沉着,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对这一点,我特别满意。他到前线后,亲自和15军135团团长,坦率地交谈了前阶段战斗中的经验和教训,并从山上观察了阵地。他又命令同去的营连排干部,下到前沿与同级干部对口交流经验,还在适当位置观看友邻对敌战斗的实况,从中研究敌人进攻特点,及战斗中应注意的问题。

经过3天深入第一线的调查研究后,李长生将干部们召集回来摆问题,想对策。

大家认为,前面打得很苦,阵地上工事都摧平了,但关键是供应问题,只要团里能保证枪炮有弹药、人能吃上饭、喝上水,就能打胜仗!

李长生的汇报,也是从谈问题开始的。我和师、团的同志采取军事民主的办法,一面听问题,一边研究解决办法。

第一,解决弹药运输的问题。

15军原来的弹药库,离前沿四五公里远,按平日防御阵地的小型战斗,消耗弹药不多,是可以应付的。但这次敌人持续猛烈进攻,前沿需要弹药的数量非常大,敌人动用了大量远射程炮火和飞机,从前沿到我阵地纵深几十里,层层火力封锁,越往前封锁得越紧。通向前沿没有公路,全靠人力长途运送,又远又累。在运输部队中,有的战士累得吐血,到了前沿,连跑步通过封锁线的力气都没有了,造成很大伤亡,弹药还供应不足。有时一个营作战,需两个营运输弹药。大家想出分段运输的办法。山后面,用汽车运。再往前,从团后勤到营到连,每50米为一段,分几个人专门负责,沿途挖若干猫儿洞,藏放弹药,利用敌人炮火间隙,快步往前运送。由于路程短,往回走的时候可以恢复体力。这个办法效果很好,实行后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基本保证了前沿作战有充足的弹药。我们的支前运输队伍是庞大的,后来发展到1300多人,而且还有20辆汽车,用于从德山岘到水泰里之间,敌人炮火封锁最严密的短途地段,在硝烟、弹片中日夜不停地往返奔驰。

由于阵地上硝烟尘土弥漫,挡住了视线,进攻的敌人随炮火跟进,炮火一停,敌人已冲到跟前。步枪单发射击,已失去作用,在前沿都是用冲锋枪、机枪、手榴弹和爆破筒。打到后来,阵地上全成了虚土,手榴弹投出去都给埋在土里,只好投空炸,所以最起作用的是手雷和爆破筒,后方就尽量供应这些武器。这种情况的改善,大大增强了部队对敌人的杀伤力。从试行一周后两个阵地部队的实力统计,就很能说明问题。

597.9高地零号阵地:91团1连1排38人。步谈机一部;轻枪枪2挺,子弹4000发;冲锋枪12支,子弹6000发;手榴弹2360枚;手雷106个;爆破筒73根。

5号阵地:91团1连2个班31人。轻机枪1挺,子弹300发;冲锋枪8支,子弹5000发;手榴弹1760枚;手雷500个;甲种手榴弹35个;爆破筒70根。

以这样的实力,火力,一个阵地对付敌人两个团的进攻都没有问题。从以上数字不但能看出我军条件的改善,而且可以看出上甘岭战斗与以前历次战斗不同的特点。

第二,解决吃饭问题。

前阶段作战中,每个连队一个伙食单位,以致在分散的阵地上,被敌人封锁隔离的战士,独立作战的小组,往往吃不上喝不上,体力耗尽难以作战。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五圣山后山脚,741高地后面一个岩洞里,由团里统一组织食物供应,从各个连队抽调来10几个炊事员,24小时不熄火,日夜蒸馒头、包子,源源不断出笼,组织了50多人的专门运输队,不分昼夜,冒着炮火,不断地往前沿运送熟食。为了保温,用棉被裹着。前沿战斗激烈不便集中吃饭,就用小袋子分装,一袋5个、10个,一次背几十袋。炊事员到阵地上,一袋袋地扔给战士们。缺水或运水不便,就背送苹果解渴充饥。

741高地供应站,还成了开"流水席"的供应点,凡是到前沿或返回后方的人员,都可以随时进餐。以后战斗的20几天里,这里蒸了4万多斤面粉的包子、馒头,保证了前沿战士吃饱了好作战。

第三,解决野战工事问题。

当我们军接受任务上阵地时,阵地上的表面工事已全部炸毁,到处一片虚土,一脚踩下去齐膝深,表面工事无法挖,没工事怎么打仗?根据以往作战的经验,只有用麻袋装土构筑工事。我立即叫参谋给军里打电话:"送1000条麻袋来!"当天夜里汽车就将麻袋送到前方。

由于原来两个前沿阵地上的地面工事被毁,坑道工事未形成与战壕相连接的战斗体系,屯兵坑道与山顶阵地相距数十米,战斗进程中,增加兵员就要在暴露的阵地上通过,常遭敌人火力杀伤,特别是敌人一旦占领阵地,就能封锁住我屯兵的坑道口,给我防守分队造成被动。我们一上阵地,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要解决站住脚和屯兵的问题。运来麻袋装上土,围成一个圆圈,暂时可以存身,但这样的工事难于抵御敌人猛烈的火力,所以一上去,就必须加紧突击挖坑道和抢修战壕。为了让一线部队休息好,保存体力准备第二天作战,由预备连队上去挖坑道,并提出挖一米坚石坑道立一次三等功,鼓励大家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人民立功。有了这些措施,使阵地状况日益改善。屯兵作战均有了条件,解决了在阵地上"站住脚"的问题。

第四,解决通信问题。

敌人的炮火不分昼夜地往这两个小阵地上打,电话线刚拉上去就被打断。不能保障通信联络,上级怎么指挥?下面的情况怎么能报上来?

上甘岭战斗十分激烈,电话线打断了,接线的电话员冒着敌人的火力接线,几乎是上去一个给打掉一个,伤亡太大,就干脆多准备些钱,部队上去打一次反击,通信排就跟上去拉一根新线。稍靠后方一些的地区,电话线埋在堑壕一侧专挖的小土沟里,基本保证了团到前沿通信联络的畅通。后来报话机也配备到连和突击排。

在上甘岭观察敌情有其特点。我们看着地图研究,可以看出,597.9高地的11个阵地不是一条直线排列的,而是由两条山脊向南,形成前三角形,部队将山上重要无名高地分别编号,以便于使用炮火和作战指挥。西北方向一条山梁从后到前,分别编为6、5、4、0号阵地;东北方向一条山梁从后到前是2、8、1、3号阵地,交叉到前面正好是三角形,主峰就是3号阵地。3号阵地西南还有10号阵地。正面是9号阵地,再往东南下去是靠敌人最近的7号阵地。山脚东面是11号阵地,其东北面就是小村庄上甘岭。11号阵地东面是一条山间公路,公路向东就是537.7北山了。

这样犬牙交错的地形,打起来,指挥作战,部队运动,相当复杂,但由于山形有前有后,弯弯曲曲,却提供了从前后和两侧观察战况的好条件。团里就由侦察股长组成一个观察网,各阵地上设立观察员,及时将看到的情况汇集上报连、营、团。夜间,不断地派小分队摸到敌人阵地前沿或阵地上了解敌情;有的点上还专门配上报话机,由干部协同工作。由于采取了这一系列严密的通信观察措施,使上级指挥机构对团、营、连,直至前沿班的敌我情况,都能及时准确掌握,对指挥作战起了很大作用。特别是步炮协同作战中,步兵观察所成了炮兵的眼睛,后来,在遇见情况紧急时,直接给炮兵指示目标,使炮兵及时以猛烈的火力消灭敌人,有时是成连成营地杀伤了敌人。

第五,解决如何用兵。

上甘岭前沿阵地狭小,敌人炮火空前猛烈,上去的人越多伤亡越大,但又要守住阵地,掌握敌情,随时准备击退敌人不同规模的持续进攻,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91团比别的部队有更多的优势。在一年金城防御作战中,他们不但积累了丰富的坑道战、阵地战经验,基本掌握了敌军攻防规律,并且组织全团班以上战斗骨干集训,请战斗英雄现身说法,以亲身经历介绍消灭敌人的经验,所以到上甘岭看了敌人进攻和作战后,大家感到并不陌生,对战胜敌人充满信息。根据几天来观察到的敌人活动规律和上甘岭地形特点,团里果断采取了十分特殊的、适应当时当地的战斗部署: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劲。全团9个步兵连,从五圣山到最前沿,一条线排成9个梯队,使师、团控制了充足的预备队,保证了源源不断的兵力补充,以对付敌人的持续进攻。不但师、团如此,直到最前沿的战斗小组,也通常是战斗小组长带一人守阵地,掌握一个战士在后面补充。这样富有创造性的部署,使敌人猛烈炮火袭来时,我阵地上人员稀少,避开了敌火车优势,伤亡不大;而当大批敌人涌上阵地时,我军炮火、冲锋枪、机枪和手雷、爆破筒等又发挥了重大作用,给敌以毁灭性打击。

经过军、师、团三级研究的结果,使大家觉得能想到的问题,大体都得到解决了。

10月30日晚,15军组织10个连队,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向597.9高地的敌人发起反击,至31日夜,夺回了除11号阵地外的所有阵地,但敌人继续组织进攻。

11月1日,91团接防。我要求他们:"要下最大决心,千方百计打击敌人,守住阵地!"

91团8连,占领了597.9高地3号、9号、10号、0号、4号、5号、6号等阵地,部队不顾疲劳,立即抓紧时间抢修工事,利用麻袋、弹药箱等就便器材,构筑了部分掩体和交通壕,同时备足了弹药。

11月2日7点多钟,敌人即对597.9高地展开了猛烈的攻击。首先以密集火力向我阵地反复轰击,发射炮弹近10万发,坦克开至山脚抵近射击,飞机百余架次轮番轰炸,持续达两小时之久。我阵地上硝烟弥漫,土石纷飞,地面工事全部被毁。从10时起,敌即以美7师1个营、美空降187团1个营、哥伦比亚营,及南朝鲜军第9师30团1、3营,先后向我各阵地发起多路、多梯次猛烈进攻40余次,我8连在炮兵火力支援下,量敌用兵,采取小兵群战术迎敌,干部战士发扬孤胆作战的勇敢精神,与敌激战7个多小时,仅以亡36人,伤59人的代价,毙伤敌千余人。位于1、2、8号阵地的友邻分队也多次打退敌人攻击,歼敌一部。

坚守在最前沿东侧9号阵地的8连4班,巧妙地利用弹坑、岩石缝隙和残存的工事,加以改造作为依托,分两个小组轮流作战,激战一天,仅以轻伤3人的代价歼敌400多名,击退敌人

7次冲击,创造了在坚守防御战中小兵群近战歼敌的光辉范例。该班在激战过程中,连长3次派兵增援,副班长蔡兴海却说:"阵地上没有工事依托,兵多了反而增加伤亡,你们回去增援友邻吧!"有个新战士听见山顶上有敌人的活动,流露出焦急情绪,蔡兴海安慰他说:"沉住气,敌人要是下来,我舍身爆破!绝不让敌人堵死我们洞口!"

也是在这一天,当战斗进行到下午4点多钟时,从1号阵地上,友邻86团8连来了一个同志求援,急切地说:"大批敌人涌上来了,阵地上的同志已大部伤亡,阵地危急!"91团8连1班战士王万成、朱有光战斗小组立即前去支援。当他们快冲上阵地时,敌人也成群地往上涌,手榴弹铺天盖地扔过来,他们又踢又扔,闪开了敌人的急袭,用冲锋枪扫射开路,终于冲上了阵地。这时,成群的敌人蜂拥上来,在这最危急的时刻,王万成、朱有光两人各拉响两根捆在一起的爆破筒,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支援力量及时赶到,使友邻阵地得以恢复。两位青年战士惊天动地的英雄行为,教育了所有部队。战后朝鲜人民将他们的英名镌刻在五圣山石壁上,千秋永垂!

在第一天作战胜利的基础上,部队边打边总结,越打越有经验。

这段时间,志司和兵团大力加强了上甘岭地区的炮兵火力,参加作战的炮兵,已有各种火炮170余门。特别是对空火力组织严密,以八五高炮12门,三七高炮24门,和所有高射机枪密切配合,从军前线指挥所的德山岘直到前沿的整个上甘岭地区,组成了密集的多层火网,频频击落击伤敌机。仅高炮35营,在5天中,就击落敌机5架,击伤敌机17架。在上甘岭地区,敌人炮兵校正机到后来越来越少,其他类型敌机更不敢低空飞行,部队创造了朝鲜前线前所未有的,我军车队可以白天行车的条件,保证了交通运输,掩护了炮兵阵地,支援了前沿作战。

为保持一线连队的战斗力,抗击敌人的连续进攻,继8连后,91团其他连队陆续轮番投入战斗。

11月3日,南朝鲜军先后以3个营向597.9高地之9、10号阵地连续攻击20余次,都被我击溃。下午4点,敌人30辆汽车载了一个营的兵力增援,遭我炮火杀伤之后,即撤回出发地去了,我军观察到敌人新的集结地以后,于下午7时,以卡秋莎火箭炮两个营发射了一个齐放,将这些敌人大部消灭。

11月3、4日,敌人以一个营至一个团的兵力不断向我9、10号阵地进攻,均为91团7连、9连击退,歼敌1200余名。

11月5日拂晓,南朝鲜军组织第2师、第9师共15个营的兵力,在飞机百余架次、坦克30余辆及大量火炮配合下,再次向597.9高地发动猛烈进攻,战斗空前激烈,我防守主峰的6连顽强坚守,连续打退敌人多次攻击。8时,我将5连主力加入战斗,经过10小时激战,先后击退敌人42次冲击,歼敌2000余名。坚守3号阵地的新战士胡修道,在战友们都伤亡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坚持战斗,英勇顽强,机智灵活,从上午打到黄昏,歼敌280余名,终于在后续力量增援下,守住了阵地。胡修道荣立特等功,获一级杀敌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5日以后,敌人再也无力对697.9高地发起大规模进攻,91团和93团担负起了该高地的防守和恢复工事巩固阵地的任务。到11月30日,共26个昼夜,他们在敌火下昼夜突击,抢修了坑道24条,长131米,掩蔽部19个,避弹坑17个,交通沟1200米。

11月7日毛主席亲拟的军委给志司、三兵团的复电中。指出:"此次五圣山附近的作战,已发展成为战役的规模,并已取得巨大胜利,望你们鼓励该军,坚决作战,为争取胜利而奋斗。"

11月9日,军委及总参对上甘岭地区作战部队发来嘉奖电报。军委办公厅的电报中还讲到,毛主席于11月8日,将志司对上甘岭作战部队的嘉奖令,批转给了全国各大军区、各特种兵及军政院校。

志司当即电告3兵团并要求"鼓励15军与12军参战部队及配合作战之特种兵部队,坚决作战,为争取全胜,恢复和巩固全部阵地,再予敌以更大杀伤而奋斗。"

前阶段作战中,我军着重打击进犯597.9高地的敌人,现在该高地除11号阵地外,已为我恢复并逐步巩固,兵团决定将作战重点东移,恢复和巩固537.7北山阵地。

为了加强指挥,我派31师副师长李长林到前面去亲自掌握537.7北山战斗。李长林1950年任团长时,曾出席全国英模大会,战斗经验丰富,指挥沉着稳重,他到最前面去指挥作战是可以放心的。

反击537.7北山的战斗更为艰苦,因为南面537.7高地的主峰为敌人占领,北山的敌人鼻子底下仅100余米,西面为597.9高地敌占的11号阵地火力控制,东面又受敌人注字洞南山火力侧射,这个阵地孤立突出,三面受敌。加之自敌占领了北山表面阵地后,昼夜突击,已构筑了比较坚固的野战工事,设置了铁丝网、地雷等大量障碍物,仅有少数坑道为友邻分队坚守。

因此,反击537.7北山带有攻坚性质。我和师的同志研究后,决定由李全贵团长、孙坚政委率领92团,全力反击537.7北山,以93团9连部分兵力,同时反击西侧的597.9高地的11号阵地,牵制敌人,以保障92团进攻时西侧的安全。李基中团长、吕光赞政委率93团2、3营作预备队。

3兵团在总结前阶段经验时,关于五圣山前沿阵地的作战方针,曾作过原则指示:我反击成功后,除主峰基点必守之外,应该是不可不守,不可全守。有利则守,无利则???连仅用10分钟就占领了阵地,消灭了全部敌人,消除了敌对537.7北山我攻击部队西侧的火力威胁。12日晨,敌人一个营在炮火掩护下疯狂反扑。我9连以小兵群战术,顽强抗击敌人进攻。12日夜,2连接替9连防守,先后击退敌人一个班至两个营的40余次进攻,歼敌千余名。至11月20日,敌人再也不敢进攻。至此,579.9高地才全部恢复了战役前的态势。

11月14日起,93团2、3营接替92团在537.7北山继续作战,经过3昼夜激战,打退敌人一个排到一个团的70余次进攻,歼敌1400余名。

11月15日,3兵团首长通令嘉奖12军:"你们刚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归来,不顾艰苦,立即投入五圣山前沿争夺战,你们在15军已有的胜利基础上,在强大的炮火协同下,斗志昂扬,打退敌连续数日无数次反扑。""你们坚守的579.9高地屹立未动,特别在11日晚的反击中,又一举恢复了537.7高地北山阵地。你们打得英勇顽强,工事修得既快又好,战术灵活。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小群孤胆的战斗作风,既能以小的代价坚守地面阵地,又能大量杀伤敌人,要将战斗坚持到全部恢复我原有阵地,直到敌不敢轻易向该地进犯为止。

11月17日,我军又派武效贤团长、于永贤政委率106团,接替93团加入537.7北山作战,继续与敌人反复争夺阵地,到21日,击退敌人一个班到一个营的50余次冲击,阵地进犯为止。"

11月17日,我军又派武效贤团长、于永贤政委率106团,接替93团加入537.7北山作战,继续与敌人反复争夺阵地,到21日,击退敌人一个班到一个营的50余次冲击,毙伤敌1500余人。

鉴于一个多月激烈争夺战中,敌人伤亡惨重,美7师损兵折将撤出战斗西移。南朝鲜军2师、9师被打得无力再发动大的攻势。我不需要再投入兵力,乃赋予106团打到底的任务。并采纳106团党委提出的改变战术手段的建议:集中兵力扼守要点,集中全力抢修工事,改善作战、生活条件。到12月3、4日,106团粉碎了敌人最后一次两个多营的猛烈进攻,从此,敌人再也无力向我大规模攻击,537.7北山阵地得到完全巩固。

11月28日,31师奉命将597.9高地之全部防务移交15军部队。12月15日,106团奉命将537.7北山阵地移交15军部队。经106团在敌火下艰苦努力,抢修的阵地坑道工事,已可容一个营的兵力和团以下伴随火炮了。

战役结束,五圣山前线指挥所奉命撤销,我告别了15军战友,返回12军工作。至此,我军圆满完成了参加上甘岭战役的作战任务。

1952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在《祝贺"上甘岭"大捷》社论中指出:"这次胜利对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次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是15军和12军团结协作、同生共死、并肩杀敌的光辉典范,是在党中央、毛主席和志愿军总部、3兵团各级领导正确指挥下,所有参战各兵种各部队共同奋战的结果,也属于祖国,属于那些在战斗中流血牺牲的烈士和英雄们,属于每一个参加战役的干部和战士!也属于支援上甘岭战役而日夜辛劳的8000多朝鲜人民和那些为掩护我军伤员而英勇献身的朝鲜英雄儿女们!

上甘岭战役敌人动用兵力达6万余人,使用大量飞机、大炮、坦克,向不足4平方公里的两个小阵地倾泻了190余万发炮弹,经过43天的激烈争夺,敌人被歼2.5万余人,终以失败告终。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后来公开承认:这次作战是"战争最血腥的和时间拖得最长的一次战役,使联合国军蒙到受重大的损失"。侵朝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则写道:"这个开始为有限目标之攻击,发展成为一场残忍的挽救面子的恶性赌博……我认为这次作战是失败的。"美联社记者写道:"这3个星期的战斗,是28个月的朝鲜战争中第二次损失精锐部队最多的战斗,这次损失,仅次于1950年第8军在北朝鲜惨败时的损失。"

上甘岭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同敌人打得最漂亮的又一次战役。整个朝鲜战争,是中朝人民军队,以劣势装备,同有着陆海空军优势、武装到牙齿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的一场大较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性的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历时3年,最后以中朝人民的胜利而告结束。中朝人民及其军队抗美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打破了世界上不少人的"恐美症"。战争的胜利,再次证明毛主席的英明论断: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上甘岭战役后不久,美国不得不回到板门店谈判桌前,最后,不得不签下了停战协定。抗美援朝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历史向人们展示,正义战争必定战胜非正义战争,共产党员领导下的人民及其军队,是不可战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