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剑4外传苍之涛3dm:吴祚来其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21:51:41
吴祚来 
百科名片
  
吴祚来,安徽怀宁人,学者、作家。2010年春晚吴祚来特地关注了赵本山的新小品《捐助》,这篇小品对弱势群体的不尊重并无改变,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并无二异,见面就叩头,面无表情两眼发呆,听凭摆布,无论是编剧的潜台词还是演员的行为语言,对这位单亲母亲充满戏谑与取乐的意味。
中文名: 吴祚来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安徽省怀宁县
出生日期: 1963年
职业: 学者 作家
毕业院校: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代表作品: 主编《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
目录
人物简介主要著作主要成果炮轰事件对吴炮轰事件的质疑文吴祚来回应霍编剧的质疑批媒体假借其名义为“唱红”造势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吴祚来,汉族,1963年生,著名学者,安徽怀宁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毕业,获文艺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处副主任、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社长.  吴祚来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全国网络文化调研报告”(国家课题)负责人。
编辑本段主要著作
主编《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280万字,江西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获华地区旅游出版物一等奖)
主编《中国青少年年鉴1994》(150万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主编《中国青少年年鉴1996》(160万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996年)
还有其它一些丛书与出版物编辑出版,总字数近二千万字。发表论文与时评文章近二百篇,50万字左右。2005年参与国家文化部“国家十一五艺术科学课题规划”调研,负责宏观文化理论研究部分撰稿工作。
编辑本段主要成果
主编十卷本《阅读奥林匹克》丛书(2008、江西美术出版社)
《文化是一条河流》(东方出版社2008)
《中国古典艺术观照》(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10)
新闻出版署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重大出版系列《数字-影像: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主笔(另一主笔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国英先生)。
编辑本段炮轰事件
在一片质疑当中赵本山的小品《捐助》着实“笑果”尴尬,日前学者吴祚来撰文炮轰赵本山小品“不尊重弱势群体”,文章认为小品对弱势群体不尊重,罔顾个人的尊严,文章认为,来自民间的文化集团借助央视的文化垄断,实现了文化效益与经济利益双丰收,这是“利益集团对民间公共文化的侵蚀”。
原文如下:前两年我曾撰文批评赵本山《卖拐》系列,以调笑残疾人为乐事,后来新华社也发表类似观点的评论。 今年春晚,我特地关注了赵本山的新小品《捐助》,这篇小品对弱势群体的不尊重并无改变,小品讲的是赵本山与其弟子扮演两个捐助者,要给一个单亲家庭捐款资助孩子上学,没曾想本准备捐出三千,却因失误而错捐了三万,将亲戚准备相亲娶媳妇的钱也一并捐了。  吴祚来
整个小品闹得就是两个捐款者之间的纠纷,而其中的笑料无外乎民间那种“寡妇门前是非多”。他的弟子在小品中明着指责师傅:你看你整的,不是给寡妇挑水,就是给寡妇捐款。小品中出现最多的语词,就是寡妇二字。我们看到随后出来的受捐赠母亲的形象,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并无二异,见面就叩头,面无表情两眼发呆,听凭摆布。无论是编剧的潜台词还是演员的行为语言,对这位单亲母亲充满戏谑与取乐的意味。
相比2007年春晚节目反映外来儿童在城市的生活,今年春晚反映失学儿童家庭则是等而下之,甚至有些格调不变。三年前的春晚,北京行知学校的一群民工子弟朗诵《心里话》,被媒体认为是春晚的良心诗篇,深深打动了人们麻木的神经。这从另一个角度使我们看到,关注弱势群体与失学儿童,应该用一种令人感动、给人尊严的方式,如果像《捐助》小品里表现的这样,对弱势群体的变相歧视与搞笑,那么无论是受捐者还是捐献者,都毫无尊严可言。我们的艺术家更应该懂得尊重弱势群体,通过艺术表现每一个人的爱心与尊严。没有个人的尊严,就没有符合人性的幸福生活。
东北二人转中有一个自贬自损、互贬互损的传统,这种方式在当今相声界也广泛流行,说穿了,就是通过自我贬损与互相嘲讽,来达到搞笑的目的。在传统社会里,因为艺人地位低下近于乞丐,所以以丑怪低俗来取乐于人,获得盘中餐口中食,但无论如何搞笑,它都离幽默很远,而离低级趣味很近。小品《捐助》留下了悬念,并与观众说明年见,编创团队用心良苦,但走的还是格调不高的《卖拐》套路。
以赵本山为核心的文化集团在娱乐界已是一座不可小觑的山头,这座山之高,直接链接着央视春晚巅峰时刻,它们之间俨然已是利益共同体,央视可以通过赵本山小品获取收视率和广告收益,而赵本山也可通过春晚来推出他的新弟子,这些新弟子作为本山文化集团一员(对赵本山行过跪拜大礼),在新的一年里就可以在全国舞台与广告上,攻城略地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来自民间的文化集团借助央视的文化垄断,实现了文化效益与经济利益双丰收,我们不仅需要警惕这样的文化垄断,更要有措施来限制这样的利益集团对民间公共文化的侵蚀。
文化娱乐界需要的是低低的山头,还有高高的尊严,文化复兴从来都与人的尊严相关,与文化品位有关,而与低趣的文化经济关联并不太大。 (吴祚来)
编辑本段对吴炮轰事件的质疑文
针对学者吴祚来撰文炮轰赵本山小品“不尊重弱势群体”,著名编剧霍秉全针发表的署名文章,指责吴祚来“不靠谱”。学者吴祚来先生说2010年春晚(更多相关内容)赵本山的《捐助》这个小品“不尊重弱势群体”,本人不敢苟同甚至认为吴学者的说法很是幼稚,继而觉得吴学者是一个满脑子政治、不苟言笑的人,吴学者似乎还没有学会审美,至少是不太会看戏。事实上,《捐助》这个小品正是用喜剧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一位善良可爱的老农形象。这个小品的动作性很强,语言生动活泼很符合人物性格,没有一点人为搞笑之处,赵本山扮演的钱紧这个人物节奏把握得很是精准到位。“寡妇”二字是名词,吴学者要是认为有贬损之意,那赵本山也用“单身女人”找补回来了。反复看看这个小品现场观众的笑声是爽朗的、密集的、开怀的、由衷的、自然流露的,可以说这个小品在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吴祚来
吴学者说:“既然本山已成为娱乐界之王者,对待王者,我们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他在霸主的宝座上不得超过四年,最多不超过八年”试想吴学者要是把他的这一“最简单的办法”同样用在侯宝林、马三立,用在卓别林等喜剧天才的身上,观众恐怕就要对学者您不客气了吧! 吴学者还大声疾呼:“文化娱乐界需要的是低低的山头,还有高高的尊严……”——错了!可爱的吴学者!我们中国的文化娱乐界需要的绝对不能是“一平二调”“均田地”需要的恰恰是一棵棵常青树、不老松,是一座座高高的山头——能够足以高过好莱坞的山头!“尊严”一旦“高高”,就有可能成为个别自以为是的学者的指手划脚。 赵本山怎么可能阻碍“文化新人的出现”呢?只有那些在艺术上无可取之处、没有任何思想价值可言的、死乞白赖要挤进春晚舞台的作品,才会挤占艺术新人出现的时空。
编辑本段吴祚来回应霍编剧的质疑
赵本山可能毁在编剧霍秉全们手上(2010-02-20 南方都市报)
我批评赵本山在央视春晚上的捐助小品,内容低俗,罔顾弱势群体内心感受,该文在《新京报》发表后,引起较大反响。近有央视有关栏目编剧霍秉全站出来,批评本人满脑子只有政治,甚至不懂得审美与欣赏戏剧(《扬子晚报》2月19日)。
从霍编剧行文看,他可能没有分清什么叫文艺的价值判断或伦理判断与审美判断,也没有搞清艺术的本质,是建立在真善之上的美学追求,我无论是发表在《新京报》上的时评,还是发表在博客里的博文,都是基于价值判断或伦理判断,而无涉艺术审美判断。现在这位央视背景的霍编剧却有意或无意将其混为一谈了。
我因此产生一个新的想法,就是有什么样的编剧,才有什么样的演员,赵本山及弟子们可能是无辜的,他们只是表演者,而后面的编剧与导演,才是应该批评的对象。正是因为这些幕后“英雄”们,才会使赵本山一次又一次误入歧途,没有价值与伦理底线,只有娱乐至死的搞笑偏好。对这些编剧导演来说,搞笑才是硬道理,现场效果才是价值追求,而那些弱势群体的内心感受,完全可以弃之不顾,因为这些人没有话语权,甚至没有收视机会,他们只能低眉顺眼,靠他人恩施过日子、下跪说感谢。
至于我在博文里说,要限制赵本山在央视春晚的文化霸权,这位霍编剧将其泛化为我要限制赵本山的文化表演权,这是偷换概念,央视是春晚的垄断者,因垄断而产生文化专权,而这种专权却与赵本山形成牢不可破的联盟,也就是文化与利益共同体,作为学者与公众对其质疑是不是应该的?如果不限制赵本山在央视的文化权力,势必使其一家独大,而其他文化样式与风格就会失去表现机会,我希望赵本山在小品界是常青树,但不希望这棵树成为央视的支柱形象,央视编导们也用不着在这一棵树上巴望着落下重重的收视率。总是用赵本山,既使观众审美疲劳,也会使赵本山团队做大利益追求,一是只着意推出自己的新人,二是推出来历不明的广告,而这一切都成为众人诟病的现实,这难道不是侵蚀公众的文化权益吗?
霍编剧说到美国好莱坞是一座高高的山头,我想告诉这位编剧先生,我们看到成功的美国大片,不仅善于娱乐,更善于尊重人类普遍的价值,守得住人类伦理底线,没见着从卓别林到好莱坞的演员拿残疾人取乐的,更没有拿单身母亲来搞笑的,也正因此,赵本山前两年赴美演出遭遇走麦城之败,一些团体指责赵本山的演出嘲讽了残疾人士,超出了道德底线。可惜,央视没有人从伦理常识角度帮助赵本山,只是一味利用赵本山搞笑取乐的功能,而没有通过提升赵本山的道德水准,让赵氏向大师迈进,而不是只是充当小丑角色,替央视撑门面过年关。
霍编剧指责批评者满脑子政治,不懂得艺术审美,其实我在文章里只字没谈政治,更没有谈到艺术审美,谈的只是伦理常识,就是善意提醒赵本山与央视春晚编导们,要想到观众中一部分特殊群体的内心感受,譬如卖拐,残疾人及其家庭看到了,总是与他们所处境遇相联系,其中滋味是健康人难以体会的,而失学家庭的单亲母亲,更是度年如关,无论编剧如何看到其中的艺术之美,但作为观众,我们无法看到人性的辉煌、关爱与尊严。编剧们如果都一心想着袒护赵本山,对赵本山小品中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受害的是赵本山,还有他的艺术表现力。作为学者或受众,对赵本山说真话,对央视提出批评,是权利也是责任,央视与赵本山更多的需要反思自己的艺术作为,而不是推卸责任,以央视的文化垄断地位为至尊,而置民间社会的批评声音于不顾。
编辑本段批媒体假借其名义为“唱红”造势
吴祚来2011年2月3日通过新浪微博称重庆一家媒体假借其名义为“唱红”造势,否认自己曾就此问题接受过该报的采访,更没有在任何场合说过该报刊登的话。吴祚来曾担任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处副主任,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社长,现在多用文化学者身份对社会问题与文化现象发表独立看法。
学者揭露媒体造假
重庆这家媒体于2月3日刊登《2010年知名专家“热评”重庆:很现代很亲民》一文(重庆日报)。文中引述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教授吴祚来的话称,“红歌是精神食粮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重庆市委、市政府就是在发掘和调动这种精神力量。”
当晚,吴在其新浪微博上郑重声明:“我没说过这样的话,完全是欺骗。请重庆市委宣传部核实。重庆媒体,你不能这样公然造谎啊。”随后吴还在微博中说明,他没去过重庆,更没有与重庆媒体有任何接触。据吴在微博中讲,该报数次假借吴之口捏造新闻。
媒体公开表示道歉
2月4日10:20,吴发了一条微博:“该报张编委来电郑重道歉,解释二年前记者采访过不少专家,串稿时出了错,所以多次刊登一错再错。昨晚主编会议召回当事记者处理。我的意见:一是勿使记者失业,因为报社更有责任,未审核记者采访记录,无前置规则;二是调查后在日报上道歉,看多少专家被发言;三是给我发正式道歉函。以后只接受电邮采访。”同日,该报向吴公开发表致歉信。信中解释了新闻失实的原因:“记者采访作风不够扎实,责任心不够强,工作马虎,导致在整理资料时,误把另外一位专家的采访内容当做吴祚来先生的观点进行了整理。而且因为这位专家谈得很好,后又多次引用。虽然,吴祚来先生曾在他的博客上对此予以质疑,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看到,从而失去了及时纠正错误的机会。我们认为,此事的全部责任在报社。由于对记者管理不善,把关不严,才造成了错误屡次发生。”
“可见微博的影响力很大”
该报一名吴姓工作人员昨日表示,报社已经发表公开道歉信,其他内容不方便透露。重庆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吴女士称“临时到这里工作,对具体情况并不了解”。
吴祚来昨日接受采访时谈到,“我在八月份的搜狐新浪等博客上也发表过声明,可惜这家报纸没有看到,所以三次引用我所谓的对红歌的看法,这次通过微博抗议,可见微博的影响力很大,触动了该报领导,连夜开会,处理记者,并及时发表道歉信。”他还表示,“现在媒体喜欢采访专家,但最好通过电邮采访,这样保证准确引用专家学者的意见,不至于出问题。重庆相关记者早前对我采访过,是关于文化软实力的,无关红歌,但后来可能是稿件需要,串了别人对红歌的看法,他不了解我的文化立场,出了问题。”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扩展阅读: 1 《阅读奥林匹克》十卷本丛书主编,并任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一书主笔。文集有《文化是一条河流(东方出版社)》、专著有《中国艺术美学之路》)——广东人民。并有阅读奥林匹克古希腊卷上下编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