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灭火器 有效期:海棠花依旧 记忆永珍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02:04:17
杜萌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5月13日   第 15 版)

宋庆龄故居外景
汪尧民绘
“孙中山救国寻真理,宋庆龄辅佐为人民。”参观完展览的田有富老先生在留言簿上如此写道。85岁的田有富居住在北京市通州区,虽然已是耄耋之年,当得知“珍藏的记忆——宋庆龄故居馆藏孙中山文物展”近日举办的消息之后,还是要求家人搀扶着他前来参观。这个展览是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举办的。宋庆龄故居藏有300余件与孙中山有关的文物和史料,大部分是宋庆龄精心留存的。此次参与展览的文物共有65件,其中22件实物中有14件是首次公开展出。
暮春四月,海棠花开。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午后,笔者拂过依依杨柳,踏着花园小径,走进了宋庆龄故居。故居内多株曾受到宋庆龄精心呵护的海棠花正如天边的朝霞,娇艳绽放。虽然伟人已逝,但是游人赏花赏树,怀念先贤,仿佛她从未离去。笔者漫步走进展室,希望透过泛黄的照片再次寻访两位伟人相濡以沫的生活经历,回顾他们那段饱经风雨的革命历程……
正如宋庆龄所说:“孙中山的生活是艰苦的,而且常常冒着生命危险。但他对革命的信念从不动摇,也从未放松过寻找机会给中国人民的压迫者以打击。”从1883年孙中山自檀香山返国时的照片到他为开设药局筹资时的借据,从孙中山早期从事革命活动时使用的私印,到他1905年前往欧美考察时中国留学生送给他的皮大衣,再到1912年3月孙中山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内阁总理唐昭仪等的合影,这些珍贵的实物向观众展示着孙中山奋斗不息的一生。
透过1883年孙中山学成回国的照片,这位踌躇满志的少年清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19世纪末的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目睹着挚爱的祖国正在遭受着天灾人祸,少年孙中山的心在滴血,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投身革命,自此,开始了他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开始了他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我们今日正在建设着明天,为了所有的人民。’走进宋庆龄生平事迹展览馆,宋庆龄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一位女生对笔者说,“面对这位一生为信仰而活的女性,我只有敬佩。”
“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孙中山写给宋庆龄的这幅书作,见证了他们为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执手走过了战火纷飞、艰难困苦的10年。10年的时间太短,因为短短的10年,难以实现他们这对夫妻白头偕老比翼双飞的夙愿;然而10年的时间又不短,因为这10年里他们一起携手并肩,用一生追求并诠释着人类美好的愿望——共进大同。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和宋庆龄在日本结婚。1916年,他们又补拍了婚纱照。展示的珍贵文物中既有他们夫妇与友人游览杭州西湖时的合影,又有孙中山托人为宋庆龄量身定做的日式晨衣,更有宋庆龄精心保存的孙中山的手杖和礼帽。一件件实物,展现的是一对恩爱夫妻的日常小事。“只羡鸳鸯不羡仙”,图片中的他们,只是寻常的一对夫妇。
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其后奉安于南京紫金山。“现在我的思想仍是痛苦的。面对经受的可怕损失,我的悲痛非但并未减弱,而且有增无已。但是我试求忘掉我自己,投身我丈夫毕生的事业……假如一切事情从头再来,我还是愿意同样地生活。”宋庆龄这样沉痛地说道。
作为孙中山的学生、战友和夫人,宋庆龄“志先生之志,行先生之行”,为了孙中山未竟的事业继续不懈奋斗。19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宋庆龄在会上发表题为《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的演说。在这张珍贵的老照片上,发表演讲的宋庆龄已经霜染两鬓,但是她神采依旧。
带着对两位伟人深情的追思,笔者缓缓走出展室。院内山石嶙峋,流水潺潺,曲径通幽处花团锦簇。虽然逝者已矣,但是历史不会忘记,后人不会忘记。走至故居门口处,迎着后海湖边和煦的春风,笔者回望,海棠花盛开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