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的油漆有轻微刮痕:名人的情事:他们曾经这样爱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1:05:31




  哭泣的骆驼 ——三毛

  她长得不漂亮,自小就与众不同,初二休学在家,看遍了市面上的名著小说,后来她怀着满腔柔情,到处去冒险,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多达54个国家。

  谈到结婚她说“本可以一辈子光棍下去,人的环境和追求并不只有那么一条狭路,怎么活,都是一场人生,不该在这件事上谈成败,论英雄。”

  特立独行的她来到荒漠,远离文明,与陌生人交朋友,用简单的文字写下他们的故事,朴实却震撼得让人流泪。

  《哭泣的骆驼》里,像王子一样优雅的游击队领袖巴西里死了,沙伊达的灵魂也跟着丈夫走了,鲁阿一直暗恋着沙伊达——自己的嫂子,甚至最后一刻也要保护美丽却赤裸的她,“地上两具尸体,鲁阿张着眼睛死在那里,沙伊达趴着,鲁阿死的姿势,好似正在向沙伊达爬过去,要用他的身体去覆盖她”。

  “屠宰房里骆驼嘶叫的悲鸣越来越响,越来越高,整个的天空,渐渐充满了骆驼们哭泣着的巨大的回声,像雷鸣似的向我罩下来。”

  也只有三毛能写出这样感性的文字,搅得人心里难受,眼热鼻酸的。

  这样一个特别的女子,爱情之路也是布满荆棘,未婚夫的猝死,几年以后心爱的丈夫又葬身海底。

  她眼看着所爱的人被一锤一锤钉入棺木,那钉棺的声音刺得她心里血肉模糊,尖叫狂哭,却不知身在何处,这心灵的创伤有谁能够为她抚平?

  她说“爱情是彩色气球,无论颜色如何艳丽,经不起针尖轻轻一刺。”她追逐爱情的同时,也牢牢把握心灵的自由,偶尔的孤独在她最重视,心灵的全部从不对任何人开放,她有自己的角落,她一个人的,不管是谁,想随便闯入,是她不愿的。

  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她说“逢场作戏,连儿戏都不如,这种爱情游戏只有天下最无聊的人才会去做。”可她偏偏就遭遇到最滑稽的一场戏。

  她从小就爱唱《在那遥远的地方》、《达板城的姑娘》。当她知道原作者就是王洛宾时,就义无反顾地来到了乌鲁木齐。

  1990年4月16日,她披着长发,身穿黑红格子毛呢外套,闪着亮晶晶的眼睛,出现在大她三十几岁的王洛宾面前。

  王洛宾这时还不了解三毛,他对自己歌曲以外的人和事,知道得很少,当他晚间去宾馆为她送行,一声“找三毛”,就像捅了马蜂窝,男女服务员们奔走相告,霎时间搬来一摞摞三毛的著作,围着她请签名,他才知道三毛名气震天。

  匆匆离别时,三毛对远去的他喊叫“给我写信啊!回去就写,我到了台湾就能看到你的信!”这种毫不掩饰的热烈,使他感动,而他唯一的期望,却是想让三毛为他写书写电影。

  三毛为王洛宾的才华所倾倒,觉得自己的心和他连在了一起,再也难舍难分,年龄的差距不算什么,她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契合,她不顾一切要来陪伴他,这份真挚的情感,又有谁能够理解?

  当她带着一只沉甸甸的皮箱,怀着回家似的炙热情感降落在乌鲁木齐机场时,迎接她的是一群扛着电视摄像机和灯光器材的男男女女,穿戴整齐的王洛宾很投入地扮演着他的角色,为他本人的纪录片做着广告。

  震惊的三毛无路可逃,发出无力的声音“我抗议!”这本是两人之间的私事,却暴露在公众面前,让她心里很不是滋味,可她不想让王洛宾扫兴,勉强牺牲自尊进入角色,任人摆布。

  终于到家了,浪漫的她穿上藏族衣裙,试图唤醒他遥远的记忆,让他永远年轻。

  他们布置房间,倾听音乐,骑着自行车到处闲逛,

  她自己买菜做饭,希望过普通人的生活。

  王洛宾却忙着拍外景,甚至还带着摄制组到他们的寓所来实拍,三毛身不由己,只好跟着演戏,再一次成了听凭摆布的木偶,

  她感到委屈,一病不起,极度的痛苦让她很迷茫,她要的只是安静的生活,而不是纷纷扰扰的名人炒作,她开始失望,觉得被利用了,一次次的忍耐终于在餐桌上爆发。

  这时她才看清,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生存环境,形成的观念差异,使她和王洛宾之间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她纵有满腔柔情,也永远无法填满它,最后她选择了黯然离开。

  这段感情,带给她的是无尽的失望和痛苦,1990年12月11日她写给了王洛宾最后一封信“洛宾!我走了,祝福我未来的日子平静,快乐!谢谢!”

  1991年1月4日凌晨,三毛在医院病房的卫生间里,用丝袜绕颈窒息自杀身亡,年仅四十八岁。

  噩耗传来猝然击倒了王洛宾,痛惜和悔恨折磨着他,他开始不断地喝酒,麻醉自己,失去时,他才懂得,这份情感的可贵。

  悲痛中,王洛宾写下《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轻轻为她拨动了琴弦: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

  且莫对我责怪为把遗憾赎回来

  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

  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你永远不再来

  我永远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越等待,我心中越爱!

  ……

  哭泣的她,在天堂,可否听见,这悲伤情歌……






  林徽因与梁思成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

  她是学者,是诗人,最主要还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她参与国徽的设计,改造传统景泰蓝,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她是才貌双全的绝代佳人,连冰心都说“她很美丽,很有才气”,她身上诗人的气质,让她渴望极端的感情,可她本性善良,加上清醒的理智,又给她罩上了圣洁的光环。

  已婚的他与16岁的她相遇在康桥,他被她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一见倾心,他写给她信:

  “如果有一天我获得了你的爱,那么我飘零的生命就有了归宿,只有爱才能让我匆匆行进的脚步停下,让我在你的身边停留一小会儿吧,你知道忧伤正像锯子锯着我的灵魂。”

  她正身处异乡,那寂寞的少女心弦,见到这样的情书是要被拨动了,据说她在回信里写道:

  “我不是那种滥用感情的女子,你若真的能够爱我,就不能给我一个尴尬的位置,你必须在我与张幼仪之间作出选择,你不能对两个女人都不负责任 。”

  张幼仪是他的妻子,当时正怀着他的第三个孩子,但“乡下的土包子”哪里能与风华绝代、豆蔻年华的佳人相比,于是他自编自演了“小脚与西装不般配”的精彩桥段,为了方便离婚,他甚至逼着妻子去打胎,实在是冷酷无情。张幼仪生产不久,就逼迫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成为西方式文明离婚的第一人。

  他为情痴狂了,她却冷静下来,不告而别,一回到传统的现实世界,那份浪漫情怀变得多么不真实,她理智地选择了真正适合陪伴她一生的伴侣梁思成。

  面对她的拒绝,他写下动人的诗句《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份纯情又有几人能理解。

  甚至泰戈尔都为他们有感而发“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




  2.

  徐志摩说“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满的人生”,他的人生观很单纯,“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三个字构成了他的浪漫人生,他说“女性是天生的艺术的材料,可供最幽微的音波的痕迹,可供诗人匠心的裁制。”于是他像飞蛾扑火般追逐着爱情,义无反顾。

  一次的挫折并没有使他停下追爱的脚步,回国后,很快看上了王赓的妻子陆小曼,两个浪漫的人终于走到了一起,引起轩然大波,梁启超在证婚时甚至问“你们懂得爱情吗?”

  这个浪漫的诗人,万没想到步入婚姻竟是灾难的开始。

  陆小曼这位社交界的名媛,生活奢侈,不知节俭,还吸鸦片。为了满足妻子的挥霍,他不得不在三所大学讲课,业余还写诗文赚稿费,后来应胡适的邀请,去北京大学任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教授。当时人均年薪是五块大洋,徐志摩一年可赚几百大洋,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妻子在欢场里的无度花销。

  1931年11月上旬,陆小曼又为了钱催促丈夫回上海,结果两人见面后大吵一架,郁达夫回忆“当时陆小曼听不进劝,大发脾气,随手把烟枪往徐志摩脸上掷去,志摩连忙躲开,幸未击中,金丝眼镜掉在地上,玻璃碎了。”徐志摩一怒之下,负气出走。11月19日,他为了赶上林徽因那天晚上在北京协和小礼堂向外宾作的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讲演,迫不及待搭上了回北平的飞机,因大雾影响,飞机于中午12时半在济南党家庄附近触山爆炸,机上三人全部遇难,当时徐志摩还未满36岁。

  在他短暂的一生当中,爱他的女人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这三个。

  张幼仪离婚后自立自强,继续侍奉公公,抚养儿子,她说“不做志摩太太,仍做徐家媳妇。”还说“在他的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后来,她在上海创立时装公司、女子银行,开风气之先,业务也相当发达,直到56岁才再次结婚,得享天年。

  林徽因让丈夫梁思成拣回一块失事飞机的碎片珍藏,直到去世,一直挂在卧室里,还提议设置“志摩奖金”以鼓励文学青年。

  陆小曼终身素服,绝足社交场所,编辑出版《徐志摩全集》成了她唯一的心愿。

  徐志摩的墓碑两侧,各有一方白石做就的书形雕塑,刻着徐志摩《再别康桥》等名诗名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与陆小曼

  3、

  如果说徐志摩是林徽因的初恋,是她心底永远的情人,那么梁思成则是她合适的伴侣,现实的选择,而金岳霖自然就是她一生的蓝颜知己。

  这个女人可谓幸福之极。

  林徽因对丈夫有着彻底的信任和依赖,当金岳霖向她表露爱心时,她向丈夫坦言,同时爱上了他们两个人,梁思成自然是既矛盾又极度痛苦,苦想了一夜,终于告诉妻子:

  “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金岳霖,祝你们永远幸福。”

  林徽因把这话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是哲学家,他的爱比徐志摩来得节制,他的回答更是坦诚得让人惊讶:

  “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梁思成是坦荡君子,相信妻子和朋友,表现出难得的气量和风度,也只有这样的人才配得上林徽因。

  而金岳霖没有辜负这种信任,他发乎于情止乎于礼,终身未娶,他爱着林徽因,也爱着林徽因的家人。甚至抗战期间短暂的离散,他都要感慨“我离开梁家就像丢了魂一样。”后来他们几乎没分开过,即使林徽因卧病在床,不复风华绝代,他依然每天下午,雷打不动出现她的病榻前,送来一块自制的蛋糕,端上一杯亲手泡的热茶,或读上一段优美的文字,实在让世人羡慕,连她的孩子都尊称他“金爸”,他一直和梁家住在一起,甚至死后都和林徽因葬在同一个公墓,继续做她的近邻。

  这是那个时代一位君子的爱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主要设计者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

  4、

  林徽因知道自己的美,享受着被人爱慕的感觉,她患病时,手握一卷书,点燃一炷香,身着白袍,沐浴在月光下说“看到我这个样子,任何一个男人进来都要晕倒”,这话多么自恋。而那憨厚的丈夫却说“我就没有晕倒”,回答得多么睿智。

  别人都说老婆是人家的好,梁思成却说“老婆是自己的好”,这就难怪他能最终赢得佳人的芳心。

  两人一同赴美留学,攻读建筑,当时美国宾州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进入该校美术学院,但还是主要选修建筑学,接着又进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攻读了半年舞台美术设计,他们后来的婚姻生活也是充满情趣,共同的事业爱好更将两个人牢牢地拴在了一起。

  梁思成曾坦言“她是很特别的人,才华是多方面的,她的思想太活跃,和她在一起必须反应敏捷才行,否则就跟不上,所以做她的丈夫很不容易。”

  再美的女人嫁做人妇,都要过平常日子,她说“我是女人,当然立刻变成纯净的糟糠。”

  恰恰是这个被爱慕者众星捧月般包围的女人,耐住了学术的清冷和寂寞,不顾生活的贫困与路途上的辛苦,陪着丈夫走遍穷乡僻壤,调查、整理、研究着那些古建筑,保护着中国古老的文化遗产。

  她曾经指着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大声谴责:

  “你们拆去的是有着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你们迟早会后悔,那个时候你们要盖的就是假古董!”当时是1953年,49岁的林徽因肺病已经很严重,嗓子失音几乎说不出话,但她的神情和气势,却句句显真情,让人感动。

  林徽因说中了,2004年8月18日,“假古董”重建的永定门城楼竣工。人们也没有忘记他们的预言,政府开始保护梁、林故居。

  曾任北大西语教授的卞之琳说“她表面上是丈夫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

  在她的辅助下,梁思成在清华教学二十余载,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建设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在学生们的心目中,他已经成为一座永远的丰碑——学问大家,人格典范,如今,他的雕像依然静静地伫立在美丽的清华园。

  1955年4月,她因肺病去世,年仅51岁,林徽因死后,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是一块汉白玉浮雕,上刻牡丹、荷花和菊花图案,极具美感,这是她亲手设计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浮雕样品,当时因为过于女性化未被采用,但非常雅致,且独一无二,浮雕上面是梁思成亲笔刻的字——建筑师林徽因墓。

  今天,阅读她的诗句,仿佛看到那位绝代佳人,身着白底兰花旗袍,手握着书卷,站在春风里,轻声为你低吟《你是人间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只在乎你

  她喜欢裸泳,碧波荡漾的水里,鱼儿一样无拘无束。

  她的歌声宛如天籁,唱的曲子又大多温婉,配上她甜美的笑容,高雅的气质,更让人痴迷,久久难忘,就像台湾著名主持人田文仲所说:从懂话的两岁娃娃到两百岁的老人都爱听!

  邓丽君,她完美的嗓音获得了十亿人的掌声,却没有为她的情感之路铺平道路。

  18岁那年,她在马来西亚认识了初恋情人,他是一位造纸厂的董事长,很喜欢她的歌,特地花钱包下演出场地前三排的座位,邓丽君唱45天,他就整整包了45天。

  她公开说过“这辈子,我非林振发不嫁”,显然是动了真情。然而,1978年有天晚上,一封紧急电报,打碎了她甜蜜的梦。

  初恋情人心脏病突发,永远地离开了。

  她哭倒在飞往吉隆坡的飞机座位上,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事实是残酷的。年仅30多岁的林振发葬在吉隆坡近郊的一处墓园,天空飘着毛毛细雨,她戴着深色墨镜,站在他的墓碑前不断地哭泣……

  她累了,躲开熟悉的环境,来到洛杉矶进修英文,借此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没想到另一段情缘正在向她慢慢靠近。

  与成龙相遇时,两人都不是很忙,他们专心地享受着属于普通人的乐趣,没有豪华游艇,名贵跑车,但有无数的花前月下,说不尽的绵绵情话,浪漫的时光,纯真的情感,不涉及功利。这段时光可能是邓丽君一生当中最轻松愉快的。

  邓丽君心思细腻,喜欢浪漫,渴望着两人能够朝夕相伴,可她高贵典雅的气质,追求完美的个性,如日中天的事业,都给了成龙很大的压力,他总觉自己吊儿郎当,配她不起,他说“她那么好,显得我一无是处”。

  她看重爱情,认为爱情神圣高于一切,而成龙务实,看重事业与友情,两人迥异的性格难免要发生矛盾。

  一天晚上,邓丽君去找正在拍片的成龙小聚。当时成龙正忙,就随意让她“在旁坐坐,等一等啦”。她听话地坐了,可一个半小时过去了,还不见成龙有招呼她的意思。邓丽君向来清高,从没受过这样的轻慢!终于忍无可忍,腾然站起恨恨地说“好吧,我不等了,从今后你只顾你的兄弟班算啦。”她强忍着怒气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成龙遇到了他命中的女人——林凤娇。两人于1982年在洛杉矶秘密结婚,生下儿子房祖名,林凤娇为了丈夫退出了影坛,在幕后默默地支撑着这个家。

  很难想象邓丽君会像林凤娇那样,默默接受丈夫在外随心所欲地沾花惹草,邓丽君会牺牲自己的一切,只为拥有一个“正房太太”的名声吗?林凤娇声称自己是成龙的“地下妻子”,显然做他的老婆并不容易,要忍受诸多的委屈。

  而邓丽君认为爱是平等的,相互的,从她与豪门公子郭孔丞的退婚就可以看出来。当时郭家长辈提出三个条件:一是要她将过去的历史说清楚;二是嫁入郭家以后,立即退出演艺圈;三是断绝与娱乐圈朋友的来往。邓丽君自尊心很强,哪里能接受这些苛刻的条件,随即与郭孔丞分手。

  这样外柔内刚的女子,又事业风光无限,细数华语艺人圈,能与之相匹配的也就是成龙,难怪她单单对成龙是旧情难忘,伤心之下坚守诺言:再也不理他了。以至在那次金唱片颁奖会上,为躲开成龙手里的奖杯,发生了众所周知的泪洒舞台事件。她是个识大体的人,如果不是情难自抑,哪里会在数万观众面前上演这一幕,可惜他们终究是有缘无分,最后天人永隔。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与小她10多岁的法籍男友在泰国清迈度假时,哮喘病急性发作,身边无人,没能及时救治。据说她的这位男友是个相当任性的人,那一天就是和邓丽君发生口角,一气之下上街购物,使得邓丽君发病时身边无人,年仅42岁就骤然离去。

  她留给人们无尽的怀念之情,就像她的歌《恰似你的温柔》唱的:怀念你,怀念从前,但愿那海风再起,只为那浪花的手,恰似你的温柔。

  成龙对于邓丽君的辞世很悲伤,他感叹"以前不珍惜她,现在才珍惜她……只希望大家多珍惜身边的人。”他甚至用电脑将自己和邓丽君的声音合成,演唱了那首《我只在乎你》,还特别在歌曲前加了一段独白“爱过的人,错过的魂,曾经拥有,就是永恒。”

  成龙评价“邓丽君的美,天真之中又有几分雍容,永远的不可救药的温柔,兰花一样的气质,使她的歌与她的人完美地结合为一体。她永远是那样的毫无瑕疵,你甚至难以在她的CD中寻找到换气的声音,除了花的香气花的姿态花的倩影,她什么都不想给我们留下。对于这个时代来说,邓丽君是最后的古典。古典是一种意境,是一种灵魂深处的气质,非人工斧凿而能为。自她以后,再无人能唱出《在水一方》的空灵,能让人在荻花飞舞中感受秋霜的迷离。”

  林凤娇曾酸酸地坦言“很多人说成龙花心,其实他也有真情和真爱。”

  然而,一切都已成追忆,只有歌声在回荡,《我只在乎你》:

  如果没有遇见你, 我将会是在哪里?

  日子过得怎么样, 人生是否要珍惜?

  也许认识某一人, 过着平凡的日子。

  不知道会不会, 也有爱情甜如蜜?

  任时光匆匆流去, 我只在乎你。

  心甘情愿感染你的气息。

  人生几何能够得到知己?

  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

  所以我求求你, 别让我离开你。

  除了你,我不能感到, 一丝丝情意。



  冷月葬花魂

  她有着娇媚的容颜,是西施样儿的清瘦之美,惹人心疼和爱怜,“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几句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她梦幻般的美丽和气质。

  更有凤姐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可见这林黛玉之美压群芳,难怪那整日在花丛中打滚儿的宝玉,见了这“神仙似的妹妹”也是发痴发狂。

  林黛玉在贾府算是寄人篱下,唯一的知己就是宝玉,虽是将爱藏在心里,但时时提防嫉妒着情敌薛宝钗,可见她对宝哥哥爱得执著也爱得辛苦。

  刚开始,两人是若即若离,互相试探,都不肯把真心掏出来。特别是林黛玉自尊心极强,没确定宝玉的真心前,是绝不肯轻易流露出真情来的。偏偏宝玉是个博爱的贵族公子,对才貌双全的薛宝钗、史湘云,甚至贴身丫头,唱戏的女孩儿,都表露出明显的感情,这使得善妒的黛玉无法容忍,性格率直的她对宝玉说:“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给忘了。”她的哭泣也大多为的这个,可见黛玉暗恋得彷徨又痛苦。

  她常感到寂寞“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又无援无助“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所以,她时时哀愁,感叹人生象草木那样容易凋零失落,也象飘忽的柳絮那样无依无靠,这正是怀春的女子情怀。

  其实,林黛玉的聪明在大观园里是有名的,她诗人的气质再配上才思敏捷,让“宝哥哥”另眼相看,黛玉也从不强迫宝玉追求什么仕途,这更合了宝玉的心。即使来了姐姐,也断不忘了妹妹,只那一句 “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她身上”就可以看出,林妹妹在他心里更亲近许多。

  宝黛二人本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知己。看《西厢记》时,宝玉情不自禁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把两人比做了张生和崔莺莺,后来瞅黛玉半天,说了一句“你放心”,黛玉怔了半天故意问“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气“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用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

  听了宝玉这些表白真心的话,黛玉是又惊又喜,又悲又叹。一场暗恋总算是挑明了,两个情痴怔怔的,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纵有千言万语却说不出一个字来,此时无声更胜有声,真真是铭心刻骨的感觉。

  可现实总是无情,黛玉在选择中遭淘汰。

  她原是为爱而生,决绝的性子亦可为爱而死,“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玉的新婚夜,正是黛玉丧命时,正应了那《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 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随着87版《红楼梦》电视剧的走红,大家开始关注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

  她天生就是林黛玉,即使演《家春秋》里的梅表姐,也摆脱不掉那已深入骨髓的哀婉气质,于是弃演从商,买股票赚了钱,随后闯入广告界,大获成功,“林黛玉”的号召力当然功不可没,试想,谁不想亲眼见一见“神仙似的林妹妹”呀!

  陈晓旭之所以能成为“林黛玉”,得归功于她的第一任丈夫,正是毕彦君鼓励她写了那封自荐信,开始了“红楼梦”,可惜梦醒时分,也是两人分手时。

  陈晓旭算是较早的北漂一族,很快认识了北影的王小帅,开始了第二段恋情,两人同居在北京蓟门饭店后面的大院里,她不爱说话,内向,不合群,“他们那间小屋总拉着帘子,陈晓旭不怎么出来。除非大家一起出去吃饭,很多时候她就自己待在屋子里。”显然,此时的陈晓旭依然还是那个林妹妹。

  年轻的两个人分歧很快产生,王小帅毕业分配要去福建发展,陈晓旭却不愿离开北京,当时,她显露出的依然是林黛玉的那份决绝“要爱情,还是电影?”

  王小帅是个男人,自然看重事业。

  两人是在一条巷子里谈判的,王小帅说决定去福建时,陈晓旭一句话都没说,转身就走,一次头都没回。这个场景对王小帅印象深刻,后来在他的电影里经常出现小巷和背影的镜头,可见刻骨铭心。

  得知陈晓旭去世时,王小帅大受刺激,无心工作,暂停手里所有的工作,说明对“林妹妹”种种美好的情感和记忆还在。

  陈晓旭同第二任丈夫打拼多年,终于使“北京世邦”成为一家年营业额近两亿元的广告公司。

  然而,人生总是在高潮中急转直下,固执、个性强的陈晓旭得知患乳腺癌时,为保全完美,不作化疗,不作手术,终至耽误病情,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2007年2月23日,她皈依佛门,法号妙真。

  5月13日,“林黛玉”香消玉殒,可惜了红颜薄命,年仅42岁,便随风而逝,正应了她的那首《无题》诗:

  我梦见我去了

  乘着一缕灰色的云

  过那片阴暗低吼着的海

  那荒凉的,悄无声息的彼岸停下

  ……




  夏梦的春梦

  他出身名门望族,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参国论要,这样一位大侠,却得不到他心仪的女子,只好暗恋一生。

  他曾说:“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长得像夏梦才名不虚传。”还说:“生活中的夏梦真美,其艳光照得我为之目眩;银幕上的夏梦更美,明星的风采观之就使我加快心跳,魂儿为之勾去。”

  能得香江第一才子金庸的如此赞誉,可见这位夏梦实在美得不得了。

  金庸很痴情,为了接近佳人,他委屈自己加盟长城影片公司做编剧,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开玩笑说:“当年唐伯虎爱上了一个豪门的丫环秋香,为了接近她,不惜卖身为奴入豪门,我金庸与之相比还差得远呢!”可见他煞费苦心。

  夏梦17岁进入长城影片公司,她长得艳而不媚,身材高挑,再加上聪敏的头脑,优雅的气质,很快成为当家花旦,她是香港公认的西施,在影迷心中是唯一可以和奥黛丽赫本相媲美的女明星。

  她文化素质高,演戏也有天赋,这样才貌双全的女子,怎能不让原本多情的金庸心生爱慕呢?

  当年金庸33岁,年轻有为,他为夏梦量身写下剧本《绝代佳人》,这部电影被誉为是金庸“最昂贵的情书”。

  夏梦同样欣赏才华横溢的金庸,可惜24岁的她已经和商人林葆诚结婚三年,她又是一位忠于感情的女子,金庸只好感慨“恨不相逢未嫁时”。

  夏梦冷待其他追求者,唯独对金庸保持着尊重,这让金庸更加迷恋,工作时只要见到夏梦,就会开心不已。

  金庸将这份暗恋埋在心底,终于有一天忍不住向夏梦告白,夏梦不忍伤害他,只说:“今生今世难偿此愿,也许来生来世还有机会。”

  这句话击碎了金庸的幻想,他怀着遗憾离开了长城,但心里一直牵挂着佳人。他在自己的报纸《明报》上开专栏,追踪她的脚步。夏梦移民时,金庸在报上连续几天,将这件平常事,刊登在报纸头条位置,而且还专门写了一篇社论——《夏梦的春梦》。

  《明报》如此大作文章,实在是异乎寻常。只有懂得内情的人才能理解,作为《明报》主编的金庸,对夏梦的那份痴心暗恋。

  夏梦与丈夫林葆诚一直很恩爱,夫妻两人彼此信任,相濡以沫,也是一段佳话。

  金庸虽然事业渐渐辉煌,爱情的美梦却难以实现,但他特别珍惜这短暂而美丽的爱情,他在一篇散文中写道:“其实跟一个人交往,感觉很深刻。也不一定要天长地久,虽说爱情重恩义,但闪电式的爱情也有很惊心动魄的,二三天也可抵二十年。”

  夏梦离去,他暗恋多年也没修成正果,感叹“即使流水有情,也毕竟东流去”的同时,他将这份痴爱,寄托在笔下的侠女身上,黄蓉的聪明调皮,小龙女的遥不可及,都包含着他对夏梦的迷恋。

  女作家三毛曾说:“金庸小说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其写出了一个人类至今仍捉摸不透的、既可让人上天堂又可让人下地狱的'情’字。而不解金庸与夏梦的这一段情,就不会读懂他在小说中'情缘’的描写。”

  金庸把痴恋变成多情的文字,怀着痛苦完成《神雕侠侣》,借小龙女诉说着“枉求美眷,良缘何在?”

  小龙女冰冷不通事务,杨过痴心洞察世情,两人的强烈对比,简直就是夏梦与金庸的翻版。

  小龙女说“十六年后,在此相会,夫妻情深,勿失信约”, 杨过深信不疑,就那么苦苦地、痴痴地等了她一十六年。人生能有几个十六年?更何况是人生最好年华中的十六年,但杨过硬是等了下来,他站在海边,痴情地望着彼岸,任凭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痕迹,染白了他的双鬓。

  杨过苦苦守候,只为了能与心上人相聚,这份情感已是他生命的全部,虽然小龙女已非清白之躯,但从始至终,杨过痴心不改。他对小龙女那火一样炙热的情感,随着漫漫的时光化作涓涓细流,变得更加缠绵,更加悠长。

  这份情感难能可贵,又极其纯洁,也表露了金庸对夏梦的一往情深,当《神雕侠侣》的歌声响起,他依然思念着这位隔海相望的佳人,回忆着那一场春梦:

  穿越红尘的悲欢惆怅

  和你贴心的流浪

  刺透遍野的青山和荒凉

  有你的梦伴着花香飞翔

  今生因你痴狂

  此爱天下无双

  剑的影子水的波光

  只是过往是过往

  如果还有贴心的流浪

  枯萎了容颜难遗忘




  云想衣裳花想容

  她精通英文,善唱昆曲,甚至在旧上海的大剧院里,用英语演出了整部《王宝钏》,她凭借曼妙的舞姿,高雅的谈吐,成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交际场上风头最劲的一代名媛。

  一次,英国王室来访问,她去表演了钢琴和昆曲,各大报纸争相刊登,耀眼的光芒甚至盖过了王室,使她的交际生涯更加璀璨。

  她与陆小曼齐名,有“南唐北陆”之说。

  唐瑛从小家教严格,经过系统有序的训练,集才艺与美貌于一身,服饰上讲究国际知名品牌,家里甚至养了一位裁缝,专门为她一个人做衣服,在吃的方面讲究营养搭配,各方面的礼仪也都遵循西方的规矩,1926年,16岁的她开始步入社交界。

  1927年,唐瑛与陆小曼等人,在上海静安寺路创办了“云裳服装公司”,它是中国第一家专为女性开办的服装公司。

  她们力求推出世界最流行的装束,聘请法日留学回来的专业人士来当设计师,以确保服装的高品位。唐瑛和陆小曼还亲自在店内为顾客试穿新衣,充当专业模特,这样的服务更具影响力。

  云裳牌大衣风靡上海滩以后,迅速走向全国各大都市,时尚女性争相购置。

  云裳服装公司的成功带动了上海滩服装的发展与兴旺,使上海成为30年代亚洲的时装之都。

  唐瑛的商业尝试大获成功,风光无限的她成为上海滩名媛中的焦点,引来了宋子文的注意。

  之前,宋子文与清末首富盛宣怀的女儿盛爱颐之间有过一段苦恋,由于当时他们宋家并不显赫而被盛家拒之门外,结果错失良缘。

  唐瑛的哥哥唐腴庐与宋子文是好朋友,他们曾一起在美国耶鲁大学读书,回国后唐腴庐成了宋子文的秘书,两人来往密切,常把宋子文带来家里,宋很快结识了年轻貌美的唐瑛,被她深深吸引,开始了疯狂追求,用一封封炽热的情书敲开了唐瑛的心扉。

  当时的宋子文长相英俊,多权且富有,这样成熟的男人自然对情窦初开的唐瑛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就算相差16岁也不算什么,两人开始以书信传递恋情。

  然而,唐瑛的父亲唐乃安坚决反对两人交往,唐父是清政府获得庚子赔款资助的首批留洋学生,也是中国第一个留洋的西医,他的思想受西方影响颇深,但唐家不愿与政治扯上关系,又恰逢乱世,他担心儿女与宋子文来往会惹麻烦,没想到他的话后来成了真,1931年,唐腴庐被误杀,因为当时他的穿着打扮与同行的宋子文很相近,宋子文发觉事情不妙,机敏地躲到了火车底下,唐腴庐当了替死鬼,这次刺杀事件震惊了上海滩。

  炙热的恋情被唐家父母从中阻挠,失意的宋子文黯然离开,1927年夏,刚刚出任南京政府财政部长的宋子文,去庐山避暑遇到了美丽动人的张乐怡,张乐怡知书达理,聪明能干,是一位有教养、有内涵的千金小姐,两人一见倾心。感情上屡屡受挫的宋子文,也许是害怕再生变故,与18岁的张乐怡闪电结婚!

  宋子文写的二十多封情书,还锁在唐瑛的抽屉里,仔细珍藏着,听到他结婚的消息,唐瑛大为震惊。

  盛七小姐伤心欲绝,大病了一场,痴情的她一直到32岁,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嫁给了母亲的一个内侄。

  唐瑛在悲伤之后,赌气嫁给了宁波豪商李云书的公子李祖法。嫁入豪门的生活一开始很惬意,但李祖法是个喜欢安静的人,与喜欢热闹的唐瑛自然是格格不入,1937年,两人终因性格不合而分手。

  离婚后的唐瑛,没有了束缚,反而在社交场上更加如鱼得水,后来,她又嫁给了时任美国美亚保险公司的中国总代理、熊希龄的侄子熊七公子,两人倒是兴趣相投,算是同道中人,唐瑛为了将就丈夫矮小的个头,不再穿高跟鞋出入交际场。 1948年,唐瑛随熊七公子远赴香港,后移民美国。70年代时,唐瑛回上海探亲,已年过六旬的她,一袭绿旗袍,依然风姿卓约。

  宋子文从没有公开承认与唐瑛的这段恋情,唐瑛留存的那几十封情书,也在文革中被烧成了灰烬。

  两人的恋情,成为一段秘而不宣的尘封往事。

  名人不愧为名人,连爱都这么百转千回的,让人唏嘘不已。怪不得古人说无情未必真豪杰,英雄难过美人关呢。





  琼瑶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当火车进站,人群中出现一位身穿黑色衣服的年轻女子,她面容憔悴,身体瘦弱,他几乎一眼就认定是她,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很微妙。

  起先他只熟悉她的作品,对她本人却是陌生的。

  然而,当他一开始阅读她的类似自传体的长篇小说《窗外》时,简直就无法停止,除了白天一定要到联合报上班,其余的时间他都在全神阅读,他对这部作品,感到震撼,对这位作家,更是刮目相看,于是,邀请她来台北见面,并做一次电视访谈节目。

  二十五岁的琼瑶,似乎也是一眼就认出是他,两人相谈甚欢,做节目时,平鑫涛很担心,怕她因为紧张而出错。

  出乎预料的是,坐在水银灯下的她不仅侃侃而谈,对人生的许多感悟,连他都自愧不如,谁能相信这位对答如流的女子,只是个隐居在高雄海港的家庭主妇呢?平鑫涛对她渐渐产生敬意。

  访谈结束后,琼瑶很感激他,因为她清楚地看到平鑫涛始终在场内外紧张地替她忙碌着,他比她要累得多,她心里明白,她所得到的,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杂志社社长对一位陌生作者的关爱。

  天色已晚,他硬邀她去家里吃晚饭。

  琼瑶见到了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那是一个充满温馨的家庭,她既是羡慕又有着隐约的嫉妒,他的妻子优雅大方,温柔贤惠,是个完美的女主人。

  这第一次给她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也让琼瑶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也不忍心伤害这位称职的平太太。

  当天晚上,平鑫涛喝了很多酒,大谈自己的生平与辛苦创业,平太太说,他很少这样,今天有些反常,看来是真的很高兴。

  晚餐后,他开车送她回父母家,那是一条僻静的小巷。为了安全起见,他没有马上离开,眼看她穿着单薄,却在大门前徘徊着不肯按门铃,使他很不忍。本来只是欣赏她的才华,并不掺杂任何私情,如今这不忍,显然已经拨动了他的心弦。

  后来她说“我是不敢进父母家,我一直是家中不被宠爱的孩子,《窗外》的出版让父母大为恼火,本来就很淡漠的亲情,更增寒冰。”这话让他顿时怜惜。

  琼瑶童年时适逢战乱,几乎没接受过正规的小学教育,勉强进入中学更是惨,初二时甚至留了级,偏偏弟妹个个优秀,就她不成材,孤独无助到极致,她选择了服毒自杀,结果昏迷了一星期才被救回。

  十八岁那年,面临联考压力,她回忆说“那个时期的我,已经不止是孤独、寂寞和无助,还有很深很深的恐惧。”恰在这时,一位国文老师开启了她的少女情怀。然而,这段初恋不但被严加禁止,还闹得沸沸扬扬,再加上联考落榜,双重打击下,她再次服毒。

  她本以为结了婚就可以远远地逃离家庭,过上独立快乐的生活,没想到丈夫嗜赌,孩子出生后,生活更加拮据,在经济压力下她尝试写作。

  一九六三年,她的才华终于被平鑫涛发现,《窗外》成为《皇冠》最畅销的丛书。这部小说后来四十多年销数总和,甚至超过了《哈利波特》第一集的纪录,它曾被两度改拍成电影,有人因侵权而被判刑,林青霞因拍摄本片而成为闪亮的巨星。

  这部小说影响了很多人,也改变了琼瑶和平鑫涛的命运。

  一九六四年,琼瑶离婚,结束了那段并不快乐的婚姻生活,移居台北,刚开始她还沉浸在婚姻失败的痛苦中,再加上要照顾孩子,她根本无法专心写作,这时平鑫涛来了。

  他说“琼瑶,从下个月起,我要在《联合报》副刊上,专为你连载一部长篇小说。而且要求和你从前所发的几部长篇都完全不同,风格不同,写法不同,人物性格也要不同。你最好马上就写起来才好。”这些话给她带来了压力,也振奋起了她的精神,她马上抛开烦恼,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小说创作中。

  她拚了命地写,她要证明自己,不仅仅只能写自身的故事,而且也能像一个真正的作家那样,写出别的优秀小说,她成功了,这成功的背后有平鑫涛不断的鼓励与帮助,他是琼瑶的真正的知音和赏识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就如《在水一方》里所唱: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 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 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 她在水的中央

  ……

  这首歌,道出了两人的心声,但他们就那样遥遥相望了十五年!

  她始终没有要求他离婚,还时常称赞他温柔美丽的妻子,为了不再背负第三者的骂名,她甚至选择和另外一个男子订婚,准备移居海外,这一举动让平鑫涛下了决心离婚。

  典雅聪慧的平太太,在这么多年极度的痛苦中,也没有说过一句谴责他们的话,最后她选择退出,成全了他们。

  1979年5月9日,琼瑶和平鑫涛终于在台北结婚了。

  他们的婚礼很俭朴,琼瑶没有穿婚纱,她只在胸襟上别了一朵兰花,希望两个人能相伴晚年。

  琼瑶在婚后又开始了她的写作高峰,她的小说文风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以前的极力维护第三者,发展成维护家庭,这跟她自身的经历息息相关,她的故事远比她的任何一本书还要曲折精彩。

  她的前夫后来又找了一位好伴侣,更令人欣慰的是,平鑫涛的前妻也结了婚,嫁给了一位享誉台湾的著名画家,孩子们也已长大成人,都在琼瑶和平鑫涛共办的“皇冠艺文中心”里供职。

  夫妻两人如今已经结婚三十年,他们开辟了电视剧和电影的新领域,她的作品一部又一部搬上银幕,这里有她和平鑫涛共同的付出与努力。

  他坚持逆流而上,始终站在佳人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