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仁表mv:[图集]国民党顶级战犯的最后结局(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22:56:38
 [图集]国民党顶级战犯的最后结局(4)  2010年12月09日09:03 来源:照片中国 [图集]国民党顶级战犯的最后结局(1) [图集]国民党顶级战犯的最后结局(2) [图集]国民党顶级战犯的最后结局(3) [图集]国民党顶级战犯的最后结局(4) [图集]国民党顶级战犯的最后结局(5) [图集]国民党顶级战犯的最后结局(6) [图集]国民党顶级战犯的最后结局(7)[图集]国民党顶级战犯的最后结局(8)              
  第二十一号战犯 王世杰:凄然北望             
             王世杰 
         对于王世杰一生的主要经历,可借用吴耀玉等在王世杰先生九十寿辰赠送的一首诗来概括:           地灵人杰咏崇阳,寿庆中和毓化光。 
        天赋髫龄真罕匹,神聪弱冠实无双。           青云意气鲁戈挽,白雪才华汉表彰。           志在鸿飞轻垤蚁,忧如羹沸念蜩螗。 
        政经造诣登峰顶,博士学成涉远洋。           厚植菁英奠鄂省,恢宏武大系包桑。           持衡教育甄陶冶,掌握外交协异方。 
        身带霜威辞帝阙,口传天语说英邦。           车酋斩驻驾雍途畅,杖节论兵远路长。           奉诏秘书谋谟献,秉钧燮理股肱良。 
        荣思咫尺亲龙衮,畀信从容步玉堂。           六略干城磐石固,九畴御国海屏强。           云浮鳞莘中研院,鸿渐鹿鸣上序庠。 
        高造宏才腾踊跃,广延俊逸任翱翔。           年高退隐垂昆侧,名盛居尊启后芳。           华国文章擒锦锈,等身著述赛沅湘。 
        有为有守清标举,立德立言伟功扬。           玉树掌珠皆颖秀,桐枝瓜瓞显晖芒。           凤偕双庆乾坤定,鹤享遐龄日月常。 
        桃李盈门叨列末,裁寿敬寿万年觞
                          
                   经历           国民政府中央法制委员会,委员,1927年           国民政府法制局,局长,1927年6月17日-1928年10月31日 
        国民政府湖北省政府,委员,1927年12月-1928年/1932年3月- 
        国民政府湖北省政府教育厅,厅长,1927年12月-1928年/1932年3月-           海牙公断院,公断员,1928年/1934年 
        国民政府法官惩戒委员会,委员,1928年5月28日-1928年12月13日           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1928年11月7日-
        国立武汉大学,校长,1929年2月-1933年4月           国民政府国难会议,会员,1932年1月- 
        国民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1933年           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1933年4月21日-1938年1月1日 
        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筹备委员,1934年10月           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主任委员,1934年10月 
        国民政府整理内外债委员会,委员,1934年11月-1936年 
        中央研究院,(第一届至第十届)评议员,1935年6月-1981年4月21日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主任,1938年 
        国民政府政治部,指导委员、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秘书长,1938年6月-1943年9月 
        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1939年11月-1942年/1944年11月-           国民政府外汇管理委员会,委员,1941年 
        国民政府中央设计局,秘书长,1941年-1943年9月           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监察会,(第一届)监察,1943年4月 
        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主席团,第三届主席,1943年9月-1945年7月           访英团,团长,1943年11月 
        国民政府监察院,第六届监察委员,1945年5月           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主席团,第四届主席,1945年7月- 
        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1945年7月30日-1948年5月31日           国民政府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6年-1947年 
        国民政府,委员,1947年4月18日-1948年           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委员,1947年4月23日-1948年5月31日 
        国民大会,(第一届)代表,1948年-1981年4月21日           中央研究院,(第一届至)院士,1948年3月-1981年4月21日 
        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1948年5月31日-1948年12月22日 
        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委员,1948年5月31日-1948年12月22日           国民大会主席团,(第一届)主席,1948年9月 
        总统府,秘书长,1950年3月20日-1953年11月17日 
        中国国民党,(第七届)中央评议委员,1952年10月-1957年10月           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候补监察委员 
        中国国民党,(第八届)中央评议委员,1957年10月-           行政院,政务委员,1958年7月14日-1962年5月19日 
        中央研究院,(第四任)院长,1962年4月28日-1970年4月15日 
        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委员,1962年12月31日-1968年 
        中美科学合作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主任委员,1964年4月-1978年12月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常务委员,1967年- 
        中国国民党,(第十届)中央评议委员,1969年4月-1976年11月           总统府,资政,1970年4月15日-1981年4月21日 
        中国国民党,(第十一届)中央评议委员,1976年11月-1981年4月 
        中国国民党,(第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1981年4月-1981年4月21日                 王世杰故居                 
        王世杰(1891-1981)字雪艇,湖北崇阳人。中国著名的宪法学家和教育家。英国伦敦大学毕业,后获法国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在中国民国史上,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法学家,这就是武汉大学的第一任校长、被称为法学界奠基人的王世杰。                   国共两党领袖一起合影(右起:毛泽东、王世杰、张群、蒋介石、蒋经国、赫尔利)                
        他历任南京国民政府首任法制局长、国民党中宣部长、外交部长等职,在台湾曾任“总统府”秘书长,“中央”评议委员,“总统府”资政研究院院长等职。        去台后不久,多次批评政治黑暗,特务横行及蒋氏父子专制统治的王世杰因涉及“吴国桢案”被革职查办。6年后复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晚年的王世杰经常独坐在花园中低吟苏东坡的《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思乡之情溢于言表。1981年4月,王世杰病亡于台北,享年90岁。                   王世杰:凄然北望                  王世杰在外交会议上                  台北王世杰陵墓
第二十二号战犯 顾维钧:外交奇才                         青年顾维钧 
        顾维钧1888~1985,字少川,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在任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成员期间,为争取山东问题的解决,代表中国据理直言,赢得了极高的声望。曾任中国出席华盛顿会议代表,国民政府驻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大使,参加起草联合国宪章,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风度翩翩的外交家       

1888年1月29日,生于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

1892年进私塾读书。

1899年进基督教会所办中西书院读书。
        1901年考入基督教会所办的上海圣约翰书院读书。

1904年自费随施肇基率领的湖北官费生赴美留学。入纽约州库克学院读英语。
        1905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主修国际法和外交。

1909年同时获学士、硕士学位。秋,在哥伦比亚大学与孙中山相见。
       1912年3月,以《外人在华地位》通过博士论文答辩。4月,回国抵北京,任总统袁世凯英文秘书兼国务总理唐绍仪秘书。8月,兼任外交部秘书。
        1913年6月,与唐绍仪之女唐宝玥在上海结婚。参与中英关于西藏问题的谈判。

1914年升任外交部参事。
       1915年春,参与中日二十一条交涉。7月,被任命为驻墨西哥公使。10月,调任驻美国公使。
       1916年4月,签署中美《六厘金币库券合同》。11月,签署中美《芝加哥银行借款合同》。
       1917年4月,建议北京政府追随美国参战。11月,就《蓝辛石井协定》向美国递交照会。
       1918年10月,夫人唐宝玥病故,遗一子德昌,一女菊珍。12月,奉派参加巴黎和会抵达巴黎。
       1919年1月28日,代表中国就山东问题在巴黎和会上发言,驳斥日本要求。6月28日,拒签对德和约。
        1920年10月,调任驻英国公使。11月,与华侨富商之女黄蕙兰结婚。12月,兼任国际联盟中国代表。
       1921年11月,任中国代表出席华盛顿会议。12月,会外与日本交涉山东问题。
       1922年2月,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和《九国公约》。8月,任王宠惠内阁外交总长,11月辞职。
       1923年7月,任高凌蔚内阁外交总长。
       1924年1月,任孙宝琦内阁外交总长。5月,签订《中苏协定》。9月任颜惠庆内阁外交总长。10月,“北京政变”后弃职离京。
       1925年寓居上海。
       1926年5月,任颜惠庆内阁财政总长。7月,杜锡组阁,留任财政总长。10月,代理国务总理兼外交总长。11月,发表终止中国与比利时条约宣言。
       1927年1月,署理国务总理兼外交总长。6月,张作霖组织军政府,顾内阁总辞职。
        1928年7月,被南京国民政府通缉,离国赴欧洲旅居。   

1929年应张学良之邀,返国抵沈阳。
        1930年往来于沈阳、北京之间,为张学良提供外交咨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任“国民党特种外交委员会”委员。11月,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12月,辞外交部长职。
        1932年3月,任国联李顿调查团中国顾问。4月,陪调查团赴东北调查。8月,被委任为驻法国公使。10月,任国联中国代表。
        1933年5月,任日内瓦裁军会议中国代表。9月,出席国联第14届大会。
        1934年6月,请假返国。

1935年暂居国内。

1936年2月,中法外交关系升格,任驻法大使。
        1937年9月,在国联呼吁制裁日本侵略。10月,奉派为中国出席布鲁塞尔会议代表。
        1938年年初,与法国交涉中国军火从越南过境事。7月,与美国财长摩根索接洽援华事宜。
        1939年3月,接国民政府电令,与法国探讨中、法、英合作事。11月,召集中国驻欧使节商讨外交方针,建议国民政府加强对美外交。
        1940年6月,巴黎被德国占领,随法国政府迁至维希。

1941年5月,调任驻英大使。7月,抵达伦敦。
        1942年春,交涉英国对华5000万英镑贷款。12月,参与中英新约谈判,对条约签订起了重要作用。是年,加入国民党。
        1943年3月,返英途中抵美,力促宋美龄访英,未果。7月,宋子文访英,安排并参加与英国政府会谈等事宜。
         1944年8月,任中国首席代表,赴美国参加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商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事务和筹建联合国。
        1945年4-6月,任中国出席旧金山联合国制宪大会代表,并代理代表团长,代表中国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12月,任中国出席联合国第一届大会代表。
        1946年6月,调任驻美大使。7月,抵达华盛顿就任。

1947年5月,向美国政府提出10亿美元贷款要求。
        1948年11月,向杜鲁门总统提出援华要求。12月被中国共产党宣布为战犯。
        1949年5月,与胡适等人向蒋介石建议推行改革,任用新人,随后,劝说胡适出山组织由留美学生组成的新内阁。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就杜鲁门声明向台湾提出应对建议。
        1951年6月,向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声明台湾有关对日和约的立场。

1952年10月,向叶公超提出辞职要求,被劝阻。
        1953年3月,向美国提出缔结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要求。
        1954年11月,和叶公超一起与美国谈判“共同防御条约”。12月2日,条约签字。
        1955年1-2月,与美国政府交涉国民党军从大陈岛撤退和美国协防金门、马祖事宜。
        1956年2月,递交辞呈。4月,被免“大使”职务,同时被聘为“总政府”资政。
        1957年1月,经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多次投票,当选国际法院法官。

1959年与黄蕙兰离婚。与严幼韵结婚。
        1960年开始口述回忆录的工作。

1964年当选为国际法院副院长。

1966年10月,退出国际法院法官竞选。
        1967年定居纽约,开始退休生活。

1972年9月,章含之受毛泽东委托前来拜访。
        1976年口述回忆录完成,捐赠母校哥伦比亚大学。

1985年11月14日,于纽约寓所无疾而终。享年98岁。

 

                  顾维钧:中华民国的“脸面”         顾维钧生在鸦片战争后,此时的中国正一步步陷入列强的侵略包围之中,而上海又是一个中外交往非常集中的地方,顾维钧从小就看到了很多中外不平等的状况,也因此从小就有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中国积弱状况的理想。一次,少年顾维钧经过外白渡桥,看见一个英国人坐着黄包车,急着要去看跑马。拉车上桥本来就累得很,他还用鞭子抽打车夫。顾维钧很愤怒,于是斥责这个英国人说:“Are you a gentleman?”(你还算是个绅士吗?)后来,顾维钧在回忆录中提到这段往事,并说“我从小就受到这些影响,感到一定要收回租界,取消不平等条约。”
              1904年,16岁的顾维钧剪辫易服,远渡重洋,留学美国。他选择了在哥伦比亚大学主修国际法和外交。顾维钧的老师约翰穆尔曾担任美国助理国务卿,有丰富的外交实践经验,他以一个外交官的标准来要求、培养顾维钧。顾维钧在学校成绩非常优秀,曾担任了哥伦比亚大学校刊《瞭望者》的主编,这对于一名留学生是非常难得的。在校的学习,为顾维钧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到邀请,回国效力
        顾维钧在美留学期间,有一次,后来成为他岳父的唐绍仪作为清朝政府的特使访问美国,在大使馆里接见了40位中国留学生,顾维钧作为学生代表致辞。唐绍仪马上就非常欣赏这个年轻的留学生,认为他是一个可造之材。于是,当袁世凯执政,他出任袁世凯的内阁总理时,他立刻想袁世凯举荐了顾维钧。那时,顾维钧正在准备博士学位的答辩,他的论文还只写了一个序章,邀请他回国担任总统府英文秘书的信件就寄到了纽约。 
        学业尚未完成,令顾维钧感到为难,他准备拒绝来自北京的邀请。当他把这一情况告诉导师约翰穆尔,约翰穆尔却不同意他的选择。约翰穆尔对顾维钧说:你学习外交就是为了为国报效,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你应该抓住。于是他让顾维钧把《序章》拿给他看。看过之后,他告诉顾维钧:单独的《序章》写得就很好,就可以作为博士论文来答辩。在导师的理解和支持下,顾维钧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于1912年启程回国赴任。多年后,顾维钧回忆起导师时说:约翰穆尔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 
        8年前,顾维钧赴美留学时,还是一个年仅16岁的少年,而8年后他回到中国时,已是一位风度翩翩的英俊青年。                1921年顾维钧出任驻英国公使          1912年,顾维钧在哥伦比亚获法学博士学位后归国,顾维钧回国不久,  顾维钧就由他的岳父张衡山介绍,北上去见唐绍仪。唐绍仪时任外交总长,顾维钧以留美博士的资格,在唐手下当了一个外交部三等秘书。他少年翩翩,公余出入于达官贵人的娱乐场所北京饭店舞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邂逅了唐绍仪的女儿唐宝。唐宝没有出过洋,对外洋向往已久,所以她平时非留学生不交。顾维钧的美貌,更打动了她的芳心。自此以后,二人形影不离。有了这层关系,顾维钧开始步步高升,简直像乘直升飞机一样。每提出一项要求,唐宝就死缠着唐绍仪,不怕她老子不答应。顾在北京两年,官已至外交部情报司长了。远在上海的张衡山高兴得很,以为得此乘龙快婿,证明他的看相功夫已到了家。于是函电顾维钧回上海举行婚礼。顾置之不复,后来张衡山终于得知他和唐小姐的一段情史,把老脸都气黄了,并写了一封信给唐绍仪痛责顾维钧,请唐将顾送回上海。唐绍仪阅信后,勃然大怒,当即把顾叫来训斥了一顿,令他立即返沪。顾虽然不愿离开北京,但受不住良心的责备和亲友的劝导,只得收拾行李,预备南下。事情马上被唐女知道了,哭哭啼啼地跑在父亲面前道:“孩儿若不能和维钧结合,一定削发为尼!”一定要父亲出面干预此事。其时,唐绍仪已晋升为国务总理,总觉得不该凭着自己的权势,去强夺人家的女婿,没有答应。唐小姐仍不罢休,为了示威与恐吓,跑到了北京郊外的白云庵,并叫人通知她父亲说:已择期落发,唐绍仪仍未理睬。女公子见此计不成,再生一计,她又回到城里,使人通知她父亲,说再不答应她的要求,她只好到八大胡同(旧时北京娼妓集中区)去做生意,并且挂上现任国务总理小姐玫瑰的金字招牌。这一记闷棍,果然把唐绍仪打昏了。他立刻请回了自己的女儿,宣布“无条件投降”。 
       以总理的权势,干预这样一件区区小事,何须费力?他打了一个电报,给淞沪护军使(警备总司令)何丰林,叫他负责顾维钧退婚一事。何丰林原是一个老粗,奉到国务总理的命令如何敢怠慢?于是亲自带了百名士兵,跑进张公馆,找到张衡山,逼他立刻写退婚书。衡山向来不畏强暴,愤然地对何丰林说:“顾维钧不是东西,我当然不要他做女婿,退婚可以,但我不能受你的威逼,你带了大兵包围我的住宅,太侮辱我了。”何丰林拍桌子大声地直嚷:“你不退婚,我公事上怎么交代?我官做不成,和你拼命!”此时,衡山的女儿,顾维钧的未婚妻,突然勇敢起来,跑出来对父亲说:“爸爸退了婚,我们认错了吧。”何丰林兴高采烈地把退婚书拿走了。衡山长叹一声:“我只会看相,不会看心。”不久便抑郁而死。张润娥万念俱灰长斋念佛,在陆家观音堂落了发。张某落了发,唐某自然可以不当尼姑了。在何丰林把退婚书专人送到北京后,不到一个月,于1913年顾维钧与唐宝便在北京饭店举行规模宏大的婚礼。郎貌女势羡煞了多少青年男女!从此,顾维钧在北洋政府中的政治地位,又更稳了一层。不久便被派往伦敦,充任中国驻英公使去了。1933年,顾维钧再度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在上海知悉张润娥生活清苦,特地写了一封忏悔信,附送一笔5万元的款子,派人送到陆家观音堂。张某把款子和信原封退还,她修行20多年,已到了不动凡心的地步。此是后话。 
        据说岳丈唐绍仪字少川,顾维钧也是字少川,翁婿同名,因此也曾在民国时期传为佳话。顾维钧和唐宝婚后感情笃深。1915年,顾维钧出任美国公使,夫人唐宝一同前往,同年他们的长子顾德昌在美国降生。                 民国初期最年轻的外交家顾维钧
         顾维钧回国后,先是担任袁世凯的英文秘书,后来进入外交部任职,1914年晋升为外交部参事。他的才华在工作中日渐显现。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德法俄相继投入欧洲战场,无暇东顾,也使日本获得了扩大在华势力的天时地利。8月下旬,日本迫不及待地对德宣战,11月,日军占领青岛,接管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对德战事结束后,日本并没有如先前所说的从中国撤军,反而在1915年1月18日,向袁世凯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顾维钧也正是在这时,第一次正式接触了有关山东问题的对外交涉。 
        因为害怕其他国家干预,日本在提出《二十一条》时有一个附加条件:不许把中日交涉的有关内容泄露出去。然而,顾维钧感到此时的中国需要外来的支持。于是,他没有征求袁世凯的同意,悄悄把消息透露给了英美。于是,其它国家作出了一定程度的反映,对日本构成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看到对外界作一定透露有助于中国,开始有意地让顾维钧继续透露消息。这一做法最终证明是有一定效果的。由于顾维钧有着留学美国的背景,了解美国历史、政治和文化,又在这次外交中表现出了不凡的勇气和才能,其后不久,袁世凯任命顾维钧为驻美公使。         那一年,顾维钧才27岁,那时的他还有着京城三大美男子之一的美称。这位年轻英俊的外交官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年轻的驻外使节,也是华盛顿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外国使节。
            家庭不幸,爱妻去世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即将召开。当人们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时,顾维钧却正在为爱妻的去世深深悲痛。 
        顾维钧的妻子唐宝是唐绍仪之女,二人感情甚笃。然而,在1918年有一场疫病席卷全球,今天被称作西班牙流感。唐宝不幸染病去世,留下了一儿一女。此时,顾维钧接到了担任全权代表之一的任命。北京政府任命的代表共5人,分别是外交总长陆征祥、南方政府代表王正廷、驻英公使施肇基、驻比公使魏宸组、驻美公使顾维钧。顾维钧因为家事,一度想谢绝任命,但最终,他还是决定为国出使。起程前,顾维钧专程拜访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威尔逊许诺愿意支持和帮助中国,这让顾维钧对即将开幕的和会多了一份信心和期望。
        内忧外患,矛盾重重
        1918年深冬,顾维钧抵达巴黎。这一年,他31岁。刚到巴黎,代表团就遭遇到了第一个打击--和会席位问题。各个国家被划分为三等,一等的五个大国英美法意日可以有5席,其它一些国家3席,一些新成立、新独立的国家2席,中国被划为最末一等,只能有两个席位,列强仍然把中国看得很低。虽只有两个席位,但五位代表可轮流出席。在代表团排名问题上,波澜又起。按陆征祥报送北京的名单,顺序依次为:陆征祥、王正廷、施肇基、顾维钧、魏宸组。然而北京政府的正式命令下达时排名却被换成了: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组,这就引起了王正廷和施肇基的强烈不满,在代表团中埋下了不和的种子。随着和会的进行,代表团内部的矛盾也在不断升级。 
        中国准备向和会提出收回山东权利问题,但还没来得及,日本先发制人,率先在五个大国的“十人会”上提出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应直接由日本继承。大会通知中国代表到下午的会上作陈述。代表团接到通知时已是中午。这对于中国代表团又是一个晴天霹雳。
        雄辩巴黎,声名远扬
        经过一番周折,确定由顾维钧代替王正廷出席。下午的会议作出决定,有关山东问题,由中国代表次日进行陈述,1919年1月28日,顾维钧受命于危难,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缜密细致、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力地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在他的雄辩面前,日本代表完全处于劣势。各国首脑纷纷向他表示祝贺,顾维钧在国内外一举成名。
            这次雄辩在中国外交史上地位非凡,这是中国代表第一次在国际讲坛上为自己国家的主权作了一次成功的演说。形势对中国本来十分有利,然而,到了4月,变化陡生。因分赃不均。意大利在争吵中退出了和会。日本借机要挟:如果山东问题得不到满足,就将效法意大利。为了自己的利益,几个大国最终决定牺牲中国的合法权益,先后向日本妥协,并强迫中国无条件接受。这一事件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火种。                   顾维钧和妻子在赴任途中
        顾维钧有过四段婚姻:        张润娥,张云骧之女,1908年结婚后共同返美,后离婚; 
        唐宝玥,唐绍仪之女,1914年结婚,生子顾德昌、女顾菊珍,1918年病逝; 
        黄蕙兰,“亚洲糖业大王”黄仲涵之女,1920年结婚,生子顾裕昌、顾福昌,1956年离婚;           严幼韵,1959年结婚。                   顾维钧和夫人唐梅及长子顾德昌合影
       1920年,经历了巴黎和会的顾维钧在外交界的声誉与日俱增。此时,顾维钧正任国联(一战后成立的一个类似于联合国的组织)理事。经人介绍,在纽约与慕名前来的号称“亚洲糖业大王”的华侨黄仲涵的女儿黄蕙兰相识,很快就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黄某为英伦华侨第一巨富,死时积财500万镑。他只有一个女儿,长得并不漂亮,可是华美的衣着、贵重的首饰,把她打扮得使任何男人都要动心。她嫁过人,前夫是英国的一位爵士,结婚不久便死了。高贵的门第,关不住春色,她仍旧出入于豪华的交际场所。早在唐宝未死之前,她对顾维钧已是种下了相思,据说日夜祈祷着唐某早亡。乃知天从人愿,她便狂热地追起顾维钧来。那时顾还年轻,虽羡慕她的豪富,但不满于她的容貌,那黄小姐却不耐再等,生怕顾维钧为旁人夺去。有一天晚上,她老练而坦白地对顾说:“我的金钱力量,可以保证你事业的成功,我们来开始合作吧。” 
        顾维钧对这个女人,仍旧有点犹豫,当时虽未拒绝,亦未慨然应允。翌日,他找了一位英伦有名的星卜家,出了一个金镑的酬劳,为他卦占这门婚姻的后果。卦占结果,认为佳偶天成,大吉大利。顾意始决,二人在伦敦结婚,时人称为“一镑缘”。两人于同年10月11日在伦敦结婚。婚礼后的次日,国联行政会议在日内瓦召开,顾维钧作为国联理事必须参加,因此,他们的新婚之夜是在去日内瓦的火车上度过的。顾维钧付出一镑算命钱,却收进了500万镑随嫁钱。依赖金钱的力量,回国之后,很快地升任外交总长。北京政局此起彼落,而顾则各方面都有拉扯。一时失败者,顾予以接济,来个“烧冷灶”,如失败者重新上台,顾当然可以更红起来了。不数年顾要组阁,事前有人问章士钊说:“顾少川(顾维钧字)要组阁,你看可能成为事实吗?”章士钊很痛快地答:“以顾夫人的多金,少川要当总统也不难,岂仅一个国务总理!”未几,顾少川果然组阁,金钱万能,章士钊算是看透了。 
       北洋政府垮台以后,顾维钧遭到国民政府的通缉。他逃到国外,寄居了好久,本可以从此过隐居生活了。但他官瘾未过足,就叫他夫人回国活动。起初,宋子文夫妇不睬她。据说,后来顾夫人乃以重礼敲门,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获得宋氏夫妇的欢心。不久,顾维钧回国,从部长到大使,又一次成为中国政界的红人。 
        黄蕙兰女士精通几国语言,婚后跟随丈夫顾维钧活跃于国际政坛上,处处都能为丈夫助一臂之力。在我国驻外使节的夫人中,黄蕙兰女士是最出色的了。黄蕙兰生有二子顾裕昌和顾福昌。 
        顾维钧和黄蕙兰女士在一起生活了30余年,直到他1956年从驻美大使衔上卸任退休。大概是由于夫妻之间性格上的差异,而劳燕分飞。对于他们夫妻之间的这段姻缘,在黄蕙兰女士著的《没有不散的宴席》一书中有较详细的记述。顾维钧与黄蕙兰女士分手后,住在纽约。                   顾维钧的天津往事                  美国白宫门前(1921年解决山东问题的华盛顿会议之时)            (前排左侧是顾维钧、顾维钧的夫人、施肇基)
        顾维钧巴黎声明         1919年1月28日,美、英、法、日、中国在巴黎讨论中国山东问题。战败西德国将退出山东,日本代表牧野先生却要求无条件地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利益。中国代表顾维钧听了,站起身面对其他四周代表问道:“西方出了圣人,他叫耶稣,基督教相信耶稣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成为世界闻名的古城。而在东方也出了一个圣人,他叫孔子,连日本人也奉他为东方的圣人。 
        牧野先生你说对吗?” 牧野不得不承认:“是的。” 
        顾维钧微笑道:“既然牧野先生也承认孔子是东方的圣人,那么东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就如耶路撒冷是东方的圣地。 
        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撤冷一样!(China can not miss shandong as same as the west world can not miss
Jerusalem)”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听完顾维钧掷地有声的声明,一齐走上前握住他的手,称他为中国的“青年外交家”。
        断然拒签,名留史册
       面对如此现实,代表团心灰意冷,名存实亡,有的代表离开了巴黎,团长陆征祥住进了医院。和会最后一段时间里,顾维钧独自担当起了为中国作最后努力的职责,一直坚持到和约签订前的最后一刻。然而,不管顾维钧如何努力,都没有结果,中国的正当要求一再被拒绝。保留签字不允,附在约后不允,约外声明又不允,只能无条件接受。如此情况下,顾维钧感到:退无可退,只有拒签,表明中国的立场。他把这一想法汇报给陆征祥,陆征祥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1919年6月28日,当签约仪式在凡尔赛宫举行时,人们惊奇地发现:为中国全权代表准备的两个座位上一直空无一人。中国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愤怒。签约仪式的同时,顾维钧乘坐着汽车经过巴黎的街头。他在回忆录中说:“汽车缓缓行驶在黎明的晨曦中,我觉得一切都是那样黯淡--那天色,那树影,那沉寂的街道。我想,这一天必将被视为一个悲惨的日子,留存于中国历史上。同时,我案子想象着和会闭幕典礼的盛况,想象着当出席和会的代表们看到为中国全权代表留着的两把座椅上一直空荡无人时,将会怎样地惊异、激动。这对我、对代表团全体、对中国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中国的缺席必将使和会,使法国外交界,甚至使整个世界为之愕然,即使不是为之震动的话。” 
        这次拒签在中国外交的历史中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第一次坚决地对列强说“不”,终于打破了“始争终让”的外交局面,最后没有退让。这也是中国外交胜利的起点。以后,中国一步步夺回了丧失的主权。 
             巴黎和会悬而未决的山东问题,最终在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得到了解决。经过36次谈判,中日签署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件,日本无可奈何地一步步交出了强占的山东权益。在这次会议上负责山东问题并最终虎口夺食的,是33岁的顾维钧。                   顾维钧(左1)参与中、美、苏、英、法联合国筹备会讨论《联合国宪章》草案                  中国正式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顾维钧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国民党逃台后,曾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国际法院副院长、台湾国民党当局“总统府”资政等职。退休后定居美国。晚年的顾维钧身居美国几十年,但始终未入美国籍,并对祖国的和平统一抱有坚定而执著的信念。1985年11月,即将迎来97岁华诞的顾维钧仙逝于纽约寓所之中。     
             顾维钧曾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国际法院副院长                     1954年8月蒋经国(右)、顾维钧(中)到大陈岛巡视          1954年12月2日,台湾当局与美国经过一个月的谈判后签署《共同防御条约》。台美之间围绕《共同防御条约》的交涉由此进入递交各自立法机构批准的最后阶段。此时人民解放军对在台湾当局控制下的大陈诸岛发起进攻,沿海岛屿遂成为台美批准条约过程中的一个焦点。围绕如何处置大陈及金门、马祖等岛屿问题,台美之间展开了新一轮交涉。顾维钧作为台湾当局的“驻美大使”以及谈判《共同防御条约》的两个全权代表之一(另一名为台湾“外交部长”叶公超),自始至终参与了台湾与美国间关于条约交涉的整个过程。在整个台美交涉中,他主要是作为叶公超的副手出现的。但由于其资深的经历、丰富的经验和对美国的了解,其作用非一般副手可比。从与美方会谈过程看,叶公超较为强硬,常正面表达台湾方面的立场,而顾维钧则相对灵活,多对台湾的立场进行解释说明。在会谈陷入僵持时,总是由顾维钧出面转圜或另提办法,如1月31日会谈中对金门、马祖在声明中的具体表达方式。虽然由于长期职业外交官经历形成的灵活应对寻求妥协的习惯,在台湾发表声明的措词这样的问题上与蒋介石十分强硬的立场并不完全一致,但在防范由沿海岛屿问题导致“两个中国”这一点上,无论是顾维钧还是叶公超,都与蒋介石一样十分警觉,这就为台美之间最后达成关于沿海岛屿的协议设定了一个底线。                   1976年5月28日顾维钧夫妇向哥伦比亚大学捐赠回忆录原稿                   天津顾维钧旧居                   顾维钧雕像         20世纪30年代,一家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曾提到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认为“中国很少有比顾维钧博士更堪作为典型的人了。平易近人,有修养,无比耐心和温文尔雅,没有哪一位西方世界的外交家在沉着与和蔼方面能够超过他。” 
        从1912年到1967年,五六十年间,顾维钧担任过无数的外交职务,驻美大使、驻法大使、联合国首席代表、外交总长、海牙国际法院法官等。到了晚年,他又以十七年心血完成了长达十三卷,600万字的巨著《顾维钧回忆录》。 
        顾维钧是位功不可没的爱国外交官,他本身传记,便是现代中国的一部外交史。他一生坚毅果敢地为中国人民服务。他对工作的献身精神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他是近代中国伟大的国务活动家和外交家之一,改变中国屈辱的对外关系、维护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尊严是他投身外交界时抱定的目标,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这位爱国外交家以自己的智慧、修养和爱国热忱,在他的外交生涯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的一生是中国人民服务的一人,他对工作的献身精神赢得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毛主席也十分佩服他的外交才华和为人。 
        近代史学家唐德刚认为顾维钧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半个。    
第二十三号战犯 宋美龄:世纪老人             
             宋家唯一的全家福(第一排左宋蔼龄 右宋庆龄, 最后一排右宋美龄)                   童年宋美龄        宋美龄一生共跨越三个世纪,分为以下这几个阶段:           1、早年(1897—1926)  
        2、第一夫人(大陆时期,1927—1949)        (1)初期(1927-1936)        (2)西安事变(1936 )
        (3)抗战时期和中美关系(1936-1945)           (4)国共内战时期(1945-1949) 
        3、第一夫人(台湾时期,1950—1975)           4、晚年(1976—2003)           成就及荣誉           1  .1949年美国艺术家协会颁布宋美龄当选为“全世界十大美人”之一,并且名列榜首。           2  .1943年二月十八日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成为第一位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的中国人,也是第二位女性(第一位是荷兰女王),并在美国刮起“宋美龄旋风”。 
        3 . 1943年11月随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 ,“母仪开罗”称为开罗会议的“第四巨头”。           4 . 宋美龄拥有旗袍的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           注:宋美龄持续数十年被美国刊物选为“十大最著名的女性”,曾多次登 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 
        社会评价           民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关键人物,集美貌、财富、权力、荣誉于一身。            1913年宋美龄(1排左2)和卫斯里安学校的同学合影                  在美国留学的宋庆龄(右)、宋美龄(左)、与宋子文(中)                   宋美龄站在宋庆龄身后合影                  三姐妹在20年代的合影(左起)宋庆龄、宋霭龄、宋美龄                  宋氏四杰                
        宋美龄1897~2003,原籍广东文昌,生于上海。1927年12月与蒋介石结婚,任蒋介石的秘书与英文翻译。1936年西安事变后,赴西安谈判,为事件的和平解决与随后的国共合作抗日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也增强了她在国民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增加了蒋介石对她的信任和倚重,此后多次赴美为蒋争取援助。                   一场终将影响中华民族的政治联姻                   1927年,宋美龄与蒋介石完婚  蒋介石和宋美龄的结婚照

        中华民国第一夫人(1927-1949)
        1927年12月1日,蒋宋两人于上海西摩路(今陕西北路)369号的宋家和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的大华饭店举行结婚仪式,此一结合曾被一语双关的称为“(蒋)中(正)(宋)美(龄)合作”。 
        1927年12月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1930年,在宋美龄的促使下,蒋中正在上海虹口昆山路景林堂正式接受洗礼,成为基督教徒。 
        1928年担任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校长。 
        1932年,宋美龄担任中国航空委员会秘会长,并曾经负责当时中国空军之组建,,并把空军经费存到香港银行,造成了抗战时空军飞机数量严重不足的恶果.但当代也有有良知与历史责任感的青年历史学家指出,在当时航空科技日新月异,军械淘汰日趋频繁的大背景下,与其投资于匪谍横行的工业界,远不如“转而进之”投资金融收益丰厚。此举可见宋先生秉承雄奇公一贯的英明果断文韬武略,可谓三千年未有之雄奇女子也! 
        1934年,国民政府在蒋中正与宋美龄的主导下开始推行“新生活运动”,宣传新政内容,在全国范围推广喝开水,不吐痰,多识字,讲究文明卫生;秋天,随蒋中正作了1个月的西北考察。 
        1935年,在宋美龄的促成下,中国成了美国武器和飞机的最大进口国。 
        1936年12月12日凌晨,杨虎城与张学良扣押蒋中正,实行“兵谏”,发生了举世闻名的西安事变。蒋中正在西安被扣押的消息传出后,宋美龄大为震惊。她当时正在上海养病,没有随行。闻讯后,顾不得身体不适,急忙赶回南京同政府有关人员,商议解救办法。宋美龄竭力陈说用和平方法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中正的重要性,要求各方面“检束与忍耐,勿使和平绝望”,“推进军事之前,先尽力求委员长出险”。随后,宋美龄、宋子文等于12月15日飞往西安,代表蒋中正同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正式进行谈判,进展顺利。最后达成协议。12月25日下午,蒋中正偕宋美龄等人飞离西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蒋介石授权宋美龄掌握空军;宋美龄邀请陈纳德将军整顿中国空军,并且成为名义上中国空军的总司令。由此,也被喻名为“中国空军之母”。 
        1938年,宋美龄的《战争与和平通讯》出版;组织妇女工厂和战时学校,以“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工作指导委员会”为全国妇运最高指导机关。 
        1938年影响非常大的美国《时代》周刊把蒋中正和宋美龄作为一九三八年第一期的封面人物,评选他俩为一九三七年“世界风云人物”,指出“一九三七年,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国家是中国。在陆地,在海洋,在天空,中国人同入侵的日本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尤其是在上海,中国军队连续十三周阻止了日本人的前进。在这个关键时刻,领导这个国家的是一位最能干的领导人蒋中正和他的杰出夫人宋美龄。
        1943年为了取得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更多支持和同情  ,宋美龄作为蒋中正的特使,于该年二月访问美国。她成为美国罗斯福总统的夫人的贵宾,在白宫住了十一天。她那优美的仪态、高雅的风度和适度的言谈,赢得了罗斯福夫妇的敬佩。在此期间并完成对美国募款的任务,并于二月十八日在国会发表演说,成为第一位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的中国人,也是第二位女性(第一位是荷兰女王),劝说美国将注意力从欧洲战场转移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为中国赢得了美国的同情,随后,宋美龄又去美国各地发表演说,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总计有超过25万人听过她的演说。         当时,美国朝野对日本空袭珍珠港和美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所遭受的重创还记忆犹新,所以对中国艰苦抗战的英勇表现产生了由衷的敬意。他们把这种敬意集中表达在对宋美龄的欢迎上。加以宋美龄有着在美国接受教育的背景,美国人觉得这是自己国家培养出来的香蕉人,油然而生出一种自豪感。因此,美国一时掀起“宋美龄热”,传播媒介大量报导她的行涵,许多杂志以她的肖像作为封面。她所到之处,人们鼓掌欢呼,慷慨捐款,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美国国会更顺势废除实行已有60年恶名昭彰的“排华法案”,提高美国华人的地位。当时民间流传宋美龄与美国人诸如威尔基等有男女不正当绯闻关系。接着,宋美龄又去加拿大访问,进一步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战时,她为国军缝制军服以及在医院探望国军的照片成功地激起许多中国人民的爱国心。 
        1943年宋美龄再次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封面人物和年度风云人物。 
        1943年11月,宋美龄随蒋中正出席中、美、英三国首脑开罗会议,穿梭于蒋中正和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之间,充分显示了外交才干。由于蒋中正不会说英文,居中翻译协调的工作全部由宋美龄负责,罗斯福事后说:“我对蒋先生的印象十分模糊,现在想想,我对蒋先生的认识,几乎全部是透过他的夫人。”事后,邱吉尔对罗斯福说:“这位中国女人可不是弱者”!
        1945年在陪都重庆亲笔写小说《往事如烟》。 
        1946年,为调停国共冲突,美国派遣特使马歇尔来华,接受蒋中正夫妇招待,由于接受西方美国教育,宋美龄与马歇尔在各方面的交流反应,引起民情不同的中国人及部分美国人批评。 
       1946年10月,蒋中正夫妇首次造访台湾,参加“台湾光复一周年纪念”活动,两人对台湾留下深刻的印象。 
        战后,宋美龄姐夫孔家与宋家所形成的孔宋集团在政治力的默许下,在贸易特许权、金融等等方面上下其手,被许多近代史研究者认为是导致当时中国国民党形象败坏的主因之一。台湾公视“世纪宋美龄”第二集“奋起与挫败”中,曾描述宋美龄亲人孔宋家族以权势谋私利,蒋经国1948年在上海“打老虎”,打到宋美龄的姨甥孔令侃,但在宋美龄干预下,蒋中正还特地发了一封电报给当时上海市长吴国桢处理此事,暴露出内心的挣扎。 
        1948年底,国民政府在国共内战一路失守,蒋中正为了争取美国对他再次的支持,再度派遣宋美龄前往美国打算卖掉美龄买美援,然而被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冷冻处理,在美国无可为力。                   1927年.宋美龄与蒋介石上海结婚照                   蒋宋早年的天伦之乐                  抗战时宋美龄在后方医院为伤员包扎伤口                   宋美龄与美国援华“飞虎队”陈纳德将军合影                   宋美龄呼吁印度人民参加反侵略战线(左一为尼赫鲁总理)                   1949年下野后,蒋介石宋美龄在溪口踏青时与全家人合影                
        到台湾后,由于蒋介石有意扶持蒋经国,其“第一夫人”的位置日益礼仪化。蒋介石去世后,宋美龄逐渐淡出台湾政坛,赴美长期休养。晚年仍关注着台湾的政局,反对台独。2003年10月23日,这个跨越了三个世纪的中国著名女性在美国纽约逝世,终年106岁,她也是43人中最后一位离去的人。                   在台期间,蒋介石、宋美龄夫妇泛舟日月潭              晚年的“国父国母”
        蒋氏第一夫人(台湾时期)(1950-1975)
        1950年宋美龄来到国民政府的台湾与夫蒋中正会合,开始了在台湾的生活。住在台北的士林官邸她基于其出生、宗教信仰与认知,反对共产主义,反对共产党,大力支持“反共复国”的大业,并创办中华民国妇女反共联合会、华兴育幼院等等。这也是宋美龄自1927年与蒋介石结婚以来过的最平静的政治生涯的二十年。           1950年创立台湾妇联会。现由辜严倬云担任秘书长。 
        1952年以宋美龄为首脑组建“财团法人台湾敦睦联谊会”接手经管圆山大饭店。 
        60年代创办台北振兴医院并兼董事长(身前)。很多曾经在此医院治疗的孩子都长大成人,他们都异口同声的表示“没有蒋夫人,就没有今日的我!因为当时许多罹患重度小儿麻痹的患者,都是「爬」地进入振兴,可以说是「用手在走路」,从来都不敢奢望可以站起来走路,他们行动极度受到限制,被隔离在人群之外,「像活在一个无形的牢狱」,是蒋夫人让他们有机会用「走」的出去。而在振兴治疗的期间,不只是肢障的治疗,心理的重健与关怀更是蒋夫人关注的重点,进而「就养」、「就学」、「就业」都是蒋夫人所希望为这些院童所做的事。所以在振兴复健的点点滴滴,如今都成为他们生命中最难忘的回忆。
       1967年担任在台复校的天主教辅仁大学董事长。 
       1975年4月5日蒋中正病逝于台北,而此时宋美龄与蒋经国矛盾渐现,台湾当局举行“国葬”,宋美龄旋于隔年离开台湾,远走美国。                  蒋介石去世                   1991年9月,92岁的宋美龄决定去美国。1994年定居美国再没回过台湾                   宋美龄移居美国后平时以作画来消磨岁月
        晚年(1976-2003)
        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后,宋美龄在美国仍坚持反共复国的理想,并曾发表“给廖承志的公开信”、“为劝告邓颖超信服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公开信。 
        1981年5月29日宋美龄二姊宋庆龄过世,华盛顿特区的中国大使馆曾向她发讣闻,并希望她能够回大陆赴北京祭拜,宋美龄在几经考量后,拒绝了这项请求。 
       1986年宋美龄返台,发表了“我将再起”演说,引起台北政坛议论。同年参与出席“蒋中正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上台发言说出“我只希望,让三民主义的光辉,普照大陆”。 
       1988年蒋经国过世,国民党拟推李登辉代理党主席之前,宋美龄致函当时的国民党秘书长李焕表达异议,认为此事不宜过急。7月,国民党13全大会,通过李登辉总统为党主席,宋美龄以中评会主席团主席身分发表“老干与新枝”演说,这是她在台湾公开政治场合最后一次发表演说。 
        1991年再次离台赴美,并从官邸带走大批行李共100多箱,之后除了孔家甥辈过世外,不再回过台湾,1994年后长居纽约。 
        1995年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五十周年,宋美龄接受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杜尔及参议员赛蒙,分别代表共和党及民主党的邀请,出席美国国会为她举行的盛大致敬会,以表彰她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中美关系所做的贡献。 
         2003年10月23日于纽约逝世,享年106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参战国领袖及夫人中最长寿者。                   宋美龄在百岁生日时,接受台湾当局的寿礼,中为孔令仪                   跨越三个世纪的宋美龄
        宋美龄持续数十年被美国刊物选为“十大最著名的女性”,直至1967年。然而,时光的流逝也改变了比较钟爱她的传媒的判断。 
        1931年10月26日的《时代》周刊,以蒋宋夫妇为封面人物。       
        1938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推选蒋宋为1937年“风云夫妇”。封面故事中说:“他是盐商之子,她是《圣经》推销员之女。在西方没有任何一个妇女像蒋介石夫人在中国那样拥有崇高的地位。她和她的丈夫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跃升为古老的中国人民的道德与实质领袖,这项成就已涵盖了一页伟大的历史篇章。” 
        《生活》杂志也于1941年6月30日以宋美龄为封面人物。 
        1943年3月1日的《时代》周刊,以宋美龄单独作为封面人物,封面上说:“蒋夫人——她和中国懂得何谓坚忍。”那是她生命的高峰时期。 
         美国「时代」周刊以「钢铁塑成的花朵」(A Flower Made of Steel)形容上周过世的蒋宋美龄女士。预定于十一月三日出刊的周刊指出,蒋宋美龄生前深受国际媒体重视,曾经十一度成为「时代」的封面人物。 
        1949年8月16日,美国艺术家协会公布了一条消息。宋美龄当选为“全世界十大美人”之一,并且名列榜首。消息写道:据美国艺术家协会秘书长柯纳宣称:“此项选举系由会员投票产生。美人遍布世界各地。宋美龄之鼻与面部其他各协调、匀称,乃世界最美之鼻,名列十大美人榜首。                   生日之谜
                  
         中国近现代史上政坛传奇人物——宋美龄10月24日在美国去世,享年106岁。然而在此之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宋美龄的出生日期有着许多不同地表述:如著名历史学家徐友春主编的《民国人物大辞典》,标注为1901年;著名文史学家王舜祁的考证是1899年3月23日;著名学者省政协文史委办主任吴志明撰写文章介绍的是1897年3月20日;还有美国学者西格雷夫考证的是1897年3月5日等。而新华社2003年10月24日电文称宋美龄享年106岁, 按此推算,新华社的说法与吴志明及西格雷夫的说法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宋美龄的出生于1897年。那为什么会有以上诸多版本?究竟哪一种说法正准确?查阅了大量史料后认为:新华社2003年10月24日电文的说法是正确的。凡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人都知道,关于宋美龄的真实年龄不仅是一个谜,更是一个“最高机密”。宋美龄结婚以后,在其漫长的生涯中,不论在官方的讲话里,还是在私人场合下,从不谈及自己的出生时间,也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年龄。为什么呢?因为宋美龄与蒋介石1927年12月结婚时,宋美龄有意隐瞒了自己的真实年龄。直到半个多世纪后,蒋介石逝世,宋美龄也赴美国定居了,台湾官方才披露了这一事实。原来宋美龄真实的出生年月是1897年阴历2月12日,即公历3月14日;蒋介石的出生日期是1887年阴历9月15日,即公历10月31日。也就是说宋美龄比蒋介石小10岁,而非1948年蒋介石在蒋氏宗谱里亲笔写下的,宋美龄是光绪25年已亥2月12日(公历1899年3月23日)。直到台湾官方披露事实真相,和新华社的证实,宋美龄的出生日期才真相大白。               点击进入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