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男fantastic baby:中国长篇纪实文学始于西晋-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传播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21:00:49

中国长篇纪实文学始于西晋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8日 点击数:2

 

中国长篇纪实文学始于西晋

 

黄河清

 

 

本题无意引争论,文史有冤惹是非。

身在青年诸葛亮躬耕苦读过的古隆中,淡泊中静心研习有关历史文化多年,冷然发现:1964年由余冠英、钱钟书、范宁等十八位大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不知为何疏漏了我国一位重要作家和他的著作。这位划时代的作家就是西晋陈寿,他的开山之作就是《三国志》。

《中国文学史》在“秦汉文学”中对“司马迁的传记文学”章列三节;在“明代文学”中对“《三国志演义》”章列四节。可是,在“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却对晋陈寿和他的《三国志》只字不提。这太令人匪夷所思了。从史学上看,司马迁是开创我国纪年历史传记第一人,而陈寿则是开创我国断代人物传记第一人。从文学上看,明代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就是根据千余年前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及其传说故事改编的长篇历史小说。而陈寿的《三国志》,既是我国第一部以组合人物列传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以众多人物故事为结构,开创立体交叉叙事风范的我国第一部长篇纪实文学。

一、陈寿生平和《三国志》产生背景

陈寿字承祚,益州巴西郡安汉县人,生于三国时期魏青龙元年,公元233年,卒于西晋元康7年,公元298年,享年65岁。陈寿的人生跨越了蜀、吴先后败亡和三国归晋一统两个特殊转换时代。陈寿出生时,正是诸葛亮四出祁山,以木牛运粮,粮尽军退的年代。陈寿的父亲原为马谡帐下参军。马谡在蜀军一出祁山时因街亮之失被诸葛亮斩首,陈寿的父亲也受了牵连被剃了光头关禁闭。刘备生前曾对诸葛亮有言:马谡言过其实。马谡被斩之后,陈寿父子自然成了“言过其实”的象征者了。陈寿从小就受到了诸葛亮之子诸葛膽及世人的轻视。少年陈寿逆境发愤,聪敏勤学,拜师于同郡的散骑常侍谯周,“治《尚书》、《三传》,锐精《史》、《汉》,聪警敏识,属文富艳。”青年陈寿刚正不阿,仕途坎坷,“初应州命,卫将军主薄,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仕蜀为观阁令史,官人黄皓专弄咸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陈寿中年后专心著作,大器晚成,”“撰《益部耆旧传》十篇,散骑常侍文立表呈其传,武帝善之。司空张华爱其才……举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

据陈寿进《诸葛氏集》表:“臣前在著作郎,侍中领中监济北候臣荀勖、中书内候臣和峤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诸葛亮故事。”

由此可见,西晋人当时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都有非常明确的“故事”概念。这个“故事”概念,与秦汉以前的《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中的神话传说不同;与《汉书:艺文志》、《吴越春秋》、《越绝书》中的雏形小说有异;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轶事小说本质有别,与唐、宋、明、清时的传奇小说,市井聊斋也不一样。陈寿当著作郎时,晋武帝司马炎根据两位大臣上奏,钦命陈寿编定已故蜀相诸葛亮故事。这种故事无疑是指诸葛亮的真实事迹。不过,这时的陈寿已“撰魏、吴、蜀三国志,凡六十五篇”其中诸葛亮传实际已完成编定诸葛亮故事的任务,并在本传之后进表补充说明:《诸葛氏集》“辄册除重复,随类相从,凡为二十四篇,篇名如右”

陈寿是在晋武帝平定吴国之后撰写《三国志》的,成书应在西晋元康(公元280——290年)年间。这部奇书,堪称历史、文学两方面的千古绝板。

我认为《三国志》的故事叙述方法,与现代小说、报告文学的叙事方法倒很接近。陈寿“鸠合三国史,著魏、吴、蜀三书六十五篇……品藻典雅,中书监荀勖、令张华深爱之,以班固、史迁不足方也,出为平阳候相”“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夏候湛时著《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作罢。”肯定了陈寿的叙事技巧。

二、《三国志》的叙事结构及语言风格
    陈寿为《三国志》选材严肃,力戒“言过其实”。如对《魏略》、《九州春秋》中“亮乃北行见备”(意思是诸葛亮过汉水向北先见刘备自荐)记载不采;对“郭冲说五事”中的“空城计”传奇不信;对《曹阿瞒传》中的流言不理等等。

陈寿为《三国志》布局谋篇,可谓费尽心机。他匠心独运一种全方位的立体交叉叙事结构。在这部奇书中,志传625人,每一传都是三维叙事网络中的一环或一丝。诸多政事、军事、人事,环环相扣,丝丝相连。一个个悬念、一次次玄机,此起彼伏,前呼后应。对重大历史事件,陈寿展开散点透视方法,从不同阵营、不同阶层人物的不同视角,聚焦关注同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正面、侧面、反面。如写曹操与袁绍的官渡战役,他不动声色地展开双方所有关联人物的言行,冷峻地叙述了双方实力、主帅优劣、谋臣见识、关键转折、最终结果等,将这场决定当时中国历史走向的重大战役,描写得神鬼莫测、惊天动地。又如写“关羽失荆州”这场牵涉三国命运的襄樊战役,他通过蜀国先主传、诸葛亮传、关羽传、刘封传、孟达传、费诗传、魏国武帝纪、曹仁传、于禁传、张辽传、庞德传、吴国吴主权传、吕蒙传、陆逊传、潘璋传等人物传中的所有相关言行,将襄樊战役的背景原由、发动程序、三方关系、勾斗情节、人物细节等,刻画得跌宕起伏、悲壮惨烈。

可能由于《中国文学史》对《三国志》的片面疏漏,产生近半个世纪影响,造成至今我国史学界、文学界对《三国志》的研究,远不及对《史记》和“四大名著”的研究水平。尤其是某一类名噪一时的当代中教授、所谓三国专家,目前对《三国志》的史学品评,暂还处在半懂不通水平。而对《三国志》的文学叙事结构、语言风格等,也还毫无见识、建树。

《三国志》写人叙事,语言洗炼,精准传神,显示一种古扑老道的典雅之风。如写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担任中司马时,与孙权谈说谏喻,“未尝切愕,微见风影,粗陈指归,如有未合,则舍而及他,徐复托事造端,以物类相求,于是权意往往而释。”了了数语,诸葛瑾那种学富五车而深藏不露,虽慢条斯理,语不惊人,但机敏过人,借他山之石攻玉,常常说服主公孙权的智者个性形象,跃然纸上。

又如写太史慈当奏曹史小官时,为救被黄巾军围困的北海相孔融,急中生智:第一天早晨,太史慈骑马挎箭带两个骑马执耙的随从,雄纠纠地来到城门堑沟附近,围城的黄巾军很紧张地围过来,太史慈旁若无人地叫两个随从插耙牌让他射箭,射了箭三人便勒马掉头回城。第二天早晨,太史慈再带两个随从来到城门口“练骑射。”围城军士以为,这三个神经病又来了!笑看他们。第三天早晨,太史慈又如此这般和俩随从来到城门口,又叫随从插下耙牌,黄巾军又笑看着,他突然掉过箭头射杀城门附近军士数人,快马加鞭跑到平原县,见到屯驻在此的刘备便说:“我不过是东莱一鄙人,与孔融非亲非故,因为志趣相投,有分灾共患之义。今孔北海被围,危在旦夕。我认为您素有仁义之名,所以敢不顾生死,突出重围求您救救孔融!”刘备说:“孔北海知道世间有刘备么?”即谴兵三千随太史慈救了孔融。在这篇类似似短篇小说的“报告文学”中,太史慈智勇双全、重情讲义的个性形象呼之欲出。

南朝刘宋时“年八岁,学通《论语》、《毛诗》。年二十,拜殿中将军”的天才国子博士装松之,在《上〈三国志注〉表》中称:“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

三、《三国志》的人物评论

陈寿担任过巴西郡中正。中正这个官职,专业就是主要负责人物品评的。其作用类似现代组织部门干部考核结论。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三国志》对魏书三十篇327人、蜀书十五篇124人、吴书二十篇174人,共计625人各方面情况掌握如当今电脑人事档案一样准确无误,对各个不同人物的德才学识、性格命运描写刻画得活灵活现。还有令人拍案叫绝的是:陈寿对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评论,十分中肯而又非常精彩。如对诸葛亮的品德与政绩评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但对诸葛亮的智慧与才干评论:“然亮才,于治戎见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对曹操评论:“太祖运筹深谋、鞭挞宇内,举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同时,陈寿也不忌讳在武帝纪中写曹操“复仇东伐”徐州时,“功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这种滥杀无辜的恐怖行经。

陈寿对丑恶虚伪之人,恨之如骨。他特将董卓、袁术、袁绍、刘表列为“董二袁刘传第六”,并进行综述批评:“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以来,殆未之有也。袁术奢淫放肆,荣不终己,自取之也。袁绍、刘表,咸有威容、器观,知名当世。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蹶,社稷倾覆,非不幸也。”

这是一个挣扎在屈辱中的天才灵魂,为一个豪杰并起时代谱写的英雄交响。这里有对真善美的讴歌,有对假丑恶的耳光。回律主题,就是人性:人的自然性、人的社会性、人的创造性、人的毁灭性……我们疏忽三国政治、军事、文化、人物多声部的恢宏叙述,不是因为《三国志》曲高和寡,而是由于我们耳目平庸,对真正的古代精典音律不懂。就象我们不懂巴乌倾吐、柳琴诉说、编钟叹息……因此,《三国志》摆在我们面前,就如同被埋葬的编钟出土,它锈迹斑斑地吊在那儿,依然孤独地回忆英雄辈出时代的悲壮与精彩。而我们除了敬畏,就剩下不知所措。因为规矩提醒我们:你不要敲它,也敲不好它。偶尔见几个太监、宫女敲响的“编钟”,不过是几个装腔作势的现代演员敲击的仿制赝品。

陈寿死后,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頵等上表曰:“臣筹按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戒,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

陈寿和他的《三国志》,对当代中国史学、文学及其评论界,确实值得认真研究和借鉴。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红色经典,时尚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