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热身动作:揭秘:谁是新中国写“检查”最多的大将?-休闲阅读-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8:36:29
王树声大将还是一个写“检查”最多的将军,说写检查好像是犯错误,但是我们从这个背后可以看出将军是一位非常自省,有责任心的将军,在《王树声军事文选》中,建国前的文章有46篇,文章标题中带有“经验教训”和“检讨与反省”的,就有6篇之多,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检讨。


查看原图

 

大将王树声之女王宇红女士在人民网进行视频访谈(图片来源:人民网)

[主持人]:各位早上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为迎接建党90周年,回顾党的光辉历史,讴歌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特别推出大型对话栏目“缅怀革命先辈”人物系列访谈。今天,我们在演播室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开国元勋、大将王树声之女王宇红女士做客本网,与我们共同追忆王树声大将一生的光辉岁月。首先我们欢迎王老师,王老师您好。

[王宇红]:各位网友早上好。

[主持人]:王老师,我们都知道王树声大将一生当中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而且很多人知道他曾经说过一句话,说“职务大小,都是为人民服务,我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争名誉地位的权利。”,您觉得父亲是不是一生都在用行动诠释这种精神?您怎样理解他的这种言行?

[王宇红]:我父亲那一辈的共产党人,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用自己的一生去诠释什么是为人民服务。我父亲去世以后,读他的一生,你能看到有很多战争残酷的考验,还有政治磨难的考验,所以在那个年代,我觉得有的只是流血牺牲,没有什么名利。我的父亲曾有很多次跟我讲过一句话,就是中国革命死了多少人啊。我那个时候还小,只有十二三岁,但是我能感觉到他那种感叹。最近几年我走过很多地方,也读了很多历史,能更加理解父亲当年讲的这句话,因为我走过很多,像湖北、四川、甘肃这些地方,你到那看烈士碑、烈士墓,你可以加深理解父亲当年说的那句话。对于我父亲来说,有太多的亲人、百姓、战友死在他的前面,对于他来讲,他是属于那种有崇高理想的,被赋于伟大的历史使命那一辈人,对他来讲不会为自己争取什么东西,他们属于无私奉献的一代人。

王树声对党忠诚:穿越沙漠 一路乞讨回延安

[主持人]:其实就是在他们那个年代,在他们的生活或者在他们的生命里就没有“名利”这样的词,这也是您对于他的这句话的解释和理解。其实我们一起来回忆将军的革命经历,他的革命经历非常具有传奇的色彩,比如1937年3月份西路军失败之后,王树声大将也是身遇危难,但是他之后矢志不渝,一心向党,最后一路乞讨,历尽艰辛,辗转才回到延安。您可否给我们讲讲父亲这段经历,或者其他发生在他身上的传奇故事。

[王宇红]:父亲的革命经历随意的抽一段,对于现在来讲都能编出很好的影视题材。但是我感觉说到历史,真正的历史是血腥的,是残酷的。在1937年3月14日,就是红西路军的军政委员会召开了最后一次会议,在甘肃肃南县的石窝山上面,对于西路军来讲,这段历史对于我们来讲是挺沉重的。1936年10月份,西路军的21800将士西渡黄河,到了1937年3月份已经有5个月的时间了,这个时候已经折兵大半了,也就是说仗打不下去了,所以最后一次的会议也叫石窝山的分兵会,最后的决议是我的父亲率领一个支队,大概也就六七百人,分兵了,这几支队伍出去了,最后我的父亲在祁连山打了三个多月的战,我后来去过祁连山,也是3月份,那个地方已经是冰天雪地冷得不得了。

[王宇红]:后来我的父亲一心要回延安,要找到党。最后打到剩他一个人的时候,最后的兵、将全都没有了,他越过腾格里沙漠,我最后看地图找这段,在过民勤县的时候,因为也没有吃的,什么都没有,他就昏死在沙漠里了。后来好像有个电影也在写这段历史,但是我没有看过。这时候就有一个老乡,有人说是一个小商贩把他给救了。这段历史我父亲没有给我们过,但是后来我知道,到解放以后我父亲一直在找这个人,有名有姓的,当时托兰州军区,托部队找这个人,一直没有找到。到我父亲1974年去世以后,我母亲还在找这个人,也找不到,找不到这个人,也找不到他的家人。有的人就说,当时可能是神仙救的。


[主持人]:就有点传奇了。

[王宇红]:对,找不到了。还有一个故事,1944年11月的时候,我父亲当时受毛主席嘱托,组建河南人民抗日军和河南军区,1944年的时候任司令员。1944年底他离开延安南下,这段回忆是当时给我父亲做警卫工作的叔叔,他现在在天津,我也听他讲过,但是他在这本书的回忆录里也写了这一段。到了1945年2月8号,他们就走到山西南边的中条山,刚刚翻过中条山,要渡过黄河,当时很冷,黄河里都是大块大块的冰,回忆录上写的是,波涛滚滚黄河水,掀起很多巨浪,无数漂浮的大冰块从上游撞击过来,互相撞击挤压,发出的声音让人毛骨悚然。

[王宇红]:当时他们到那个地方,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上没有村庄,下没有店铺,后头还有日本鬼子在追,当时的情况特别紧张。正在这个时候,看见黄河对岸过来一个人,一个挑着担子的老乡。他们说“快看,有一个老乡挑担子过来,赶快问老乡”。老乡说冰桥很快就会冲散了,你们要过的话要赶快。当时就给他讲一些革命道理,当然也给他钱,老乡才说出来。当时就命令部队赶快过黄河,几千人就这么过去了,刚刚过去就听见一声巨响,冰桥一下就没了。这时候日本鬼子就追过来了,只能看着黄河打几枪。这个故事在当地变成了一个传说,就叫龙王架冰桥。

王树声28岁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 从农民成长为大将

[主持人]:这也说明王树声大将当时的带兵能力,包括他的精神感染着一些人,慢慢传诵下来就变成传奇的故事。我们说王树声大将带出的部队也有很多故事可讲,因为他的“能攻善守、智勇兼备”的美誉,一直在老百姓的心中传诵着,王老师您有没有在王将军的文集里面,听说过他的经典战例,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

[王宇红]:红四方面军是一支特别能打仗的部队。红四方面军的军训词是“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那时候我到四川的通乡县,有一个红四方面军的旧址上面有军训词。我父亲的革命历程可以反映出四方面军历程的一部分。红四方面军是成立于1931年11月7日,到今年是成立的80周年,这支部队诞生于鄂豫皖根据地,发展壮大在川陕根据地,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27年的黄麻起义和1929年的“商南起义”和“六霍起义”,所以我们叫鄂豫皖,等于是湖北、河南、安徽,在三省交界的地方,大别山区的地方。

[王宇红]:这个历史再追溯就到我的家乡,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原来叫乡,现在叫镇。那个地方1926年诞生了农民协会,1927年有了县,农民自卫军,后来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从农民起义,当时就是红英红缨枪、梭镖,最后离开川陕根据地的时候已经发展到数十万人的部队。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的父亲参与领导了黄麻起义,创建了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创立红四方面军,从鄂东军开始,是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第二路的副司长,从团长、师长、军长,后来到了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在当副总指挥1933年的时候他只有28岁。在父亲百年诞辰的时候,中国科学院编了一本《王树声文集》,这里面有很多故事。

[主持人]:都是他打仗的故事。

[王宇红]:也有他解放后的。我看了看,他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吧,等于这支部队,当时他们那些人的讲话,就是从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最后发展成为一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主力红军,所以这个过程要现在说是挺伟大的一个过程。

[主持人]:挺了不起的。

[王宇红]:挺了不起的过程。有一篇文章,王宏坤上将,我称呼他是四叔,等于他和我们家是亲戚,是我们王家的亲戚。他在里面有一篇文章写的,那就是很真实的了。我父亲刚刚去打仗的时候,也不会,有很多东西也不懂,只有在战争中慢慢学习、慢慢摸索,很艰苦的过程。他举了一个例子,1932年的时候,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到四川去,那时候我爸爸率领73师,当时张国焘跟着这个师行动,我四叔王宏坤率领十师,他也是十师的师长,陈昌浩是跟着他活动的。下了秦岭就看见西安坝子,他说这时候杨虎城知道了,以后就急了,赶快派他的部队去堵截红军。杨虎城派的是陕军精锐部队,我爸爸当时率领的一个团,打到这个地方,把前面部队打回来了,这时候张国焘就急了,因为前面团打到这个地方,再过不去的话,整个大部队都过不去,紧张得不得了。

[王宇红]:这时候王宏坤就说,他当时负伤了,伤还没有完全恢复,等于还没有在前线领着部队,这时候陈昌浩说你赶快指挥一个团去救,然后让我爸爸的团撤回来。当时书里描写的比较有意思,来敌是陕军的精锐部队,地形对他很有利,一开始我父亲大意了,他们没有让自己的主力团做前卫,相反让最弱的一个团走在最前面。敌人是有备而来,结果前面被打回来了,敌人就趁机堵住了我军前进的道路。这时候顿时我军的状况很危急,张国焘急得不行,王树声紧张了,感觉压力很大,陈昌浩命令把部队撤下来,这时候我爸爸倒很镇定,他回答说,这个团不行,我还有主力团,说着,带着主力团冲上去了,结果打开了通道,打个大胜仗。因为当时他还有病、有伤,还没有恢复,正好让他去,他领着团就去了,到那儿以后战斗结束了,结果还打了一个胜仗。


揭秘:谁是新中国写“检查”最多的大将?-休闲阅读-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揭秘:谁是新中国写“检查”最多的大将? 揭秘:谁是新中国写“检查”最多的大将? 揭秘:谁是新中国写“检查”最多的大将?续 血债累累:中国历史上杀人最多的十大屠夫-休闲阅读-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揭秘:戴笠的尸首为何被水泥封装?-休闲阅读-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并不存在的存在-休闲阅读-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揭秘是谁谋杀了杀人魔王戴笠-休闲阅读-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揭秘: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婚姻中的两次重大危机-休闲阅读-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遗体解剖保存揭秘-休闲阅读-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遗体解剖保存揭秘-休闲阅读-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腐败温床:揭秘官员如何用隐性权力谋私-休闲阅读-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访毛泽东机要秘书谢静宜:揭秘主席不乘飞机真实原因-休闲阅读-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揭秘:1958年毛泽东为啥拒绝组建中苏联合舰队-休闲阅读-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揭秘:毛泽东说粟裕可领元帅衔 粟为何三次请辞-休闲阅读-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古人的“守宫砂”真的能验贞操吗-休闲阅读-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华国锋和“四人帮”手挽手的照片(图)-休闲阅读-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唐代“美女宰相”上官婉儿 石榴裙下的私生活-休闲阅读-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天杀星李逵真面目:喜欢烧烤人肉的杀人狂-休闲阅读-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外国人拍摄的上世纪初中国-休闲阅读-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解放军与西北王马步芳马鸿逵的血腥较量-休闲阅读-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汉朝那些女人的事儿2-休闲阅读-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史海:1971年林彪夫妇在北戴河的最后时刻-休闲阅读-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每日闲情:好脸色是最难做到的孝道-休闲阅读-历史分区-搜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