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钩姐的编织视频:顺着孩子的天性去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7:49:54

母亲节专辑二:顺着孩子的天性去发展

 

  母亲节快到了,在5月8日母亲节前夕,三位“羊妈妈”,分享同孩子一起成长的点点滴滴。所谓“羊妈妈”,是与“虎妈妈”相对应的:这三位“羊妈妈”在羊城生儿育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不像“虎妈妈”那样严格甚至苛求,所以是当之无愧的“羊妈妈”。   胡女士   职业:公务员    儿子今年四岁半,读幼儿园中班   对儿子的期许:长大了能够自食其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语录   我觉得妈妈太专制了,这不准那不准的,搞得我现在一直很胆小、不自信,自我否定比自我肯定更多。那时的父母就把孩子当作一张白纸,任意图画。   顺着孩子的天性去发展   胡女士是一位典型的“学习型家长”,她推崇小巫的书,因为她的书不是“育儿”书,而是“育父母”的书,比如《让孩子做主》、《接纳孩子》等。“看这些书让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够从儿童自身的心理、行为规律出发,更多地去聆听孩子,了解孩子,接纳孩子。”   除了小巫的书以外,胡女士也涉猎了其他家庭教育类书籍,她认为好的家庭教育的理念都差不多,最关键的一点是一定要尊崇孩子自己的特点来因材施教。所以,对于儿子,她总是那句话:“顺其自然,顺着孩子的天性去发展。”   感动一刻   那朵被儿子捂蔫的花   “儿子快两岁的时候,有一次看到路边有非常漂亮的花,他摘了一朵,一直捂在手里,要带回来给我看。儿子回来时,花都被他捂蔫了。尽管儿子摘花是不好的行为,但我心里还是别提有多开心。”回忆起儿子让她感动的那一瞬间,胡女士说,从那件事得知儿子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且会与自己最爱的人分享美。   前车之鉴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胡女士认为两代人的教育方法有很大的差异。“我们那一辈很多父母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家长很专制,总是强调家长的权利和权威。在我看来,我为人父母,是上帝赋予我的权利,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并不是家长的附属品,我们应该尊重孩子,顺应他的天性。”   好动、爱冒险是孩子的天性,但小时候胡女士的这些天性就被父母给压抑住了,“我觉得妈妈太专制了,我小时候一吵闹,妈妈就叫我不要吵,还要求我不准吃别人给的东西,不准去冒险等。这不准那不准的,搞得我现在一直很胆小、不自信,自我否定比自我肯定更多,这些都是小时候留下的阴影。那时的父母就把孩子当作一张白纸,任意图画。”   胡女士吸取了父辈教育孩子的教训,她现在会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很少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其实限制得越多,孩子会更叛逆。儿子比一般的孩子更少吵闹,就是因为他吵的时候我们没有限制,他的正常需求满足了,整个人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张女士   职业:媒体人士   儿子今年6岁,读幼儿园大班   对儿子的期许:希望儿子做一个平凡的人,不需要有太高的成就,快快乐乐过一辈子就好。   语录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只有先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才能知道什么教育方法更适合他。儿子出生了之前的想法完全颠覆   “没孩子之前,我希望孩子长大了能够有一番大作为,希望他能成功。但儿子出生以后,通过阅读一些家庭教育类书籍以及教育孩子的实践中,我完全颠覆了之前的想法,我觉得孩子有自己的人生,不需要别人去为他规划,他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发展我就心满意足了。”   张女士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她总是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家庭教育类的书籍,她不会全盘照搬书上的教子方法,总会把那些方法变成自己的方法去教育儿子,“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只有先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才能知道什么方法更适合他。”   感动一刻   “妈妈,当小孩真好”   张女士经常会在生活中捕捉孩子的一言一行,当然,感动是经常的事情。比如,妈妈生病了,仔仔会主动给妈妈倒水,安慰妈妈一定会好起来的。儿子从小如此体贴,让张女士感觉很温暖。   前几天,张女士带儿子去吃寿司,儿子突然感叹:“妈妈,当小孩真好,可以无忧无虑,开开心心,大人多累多操心啊!”尽管这是一句很普通的话,但张女士却非常感动,她说:“仔仔会说这样的话,说明他能很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会觉得正是因为我们辛勤的付出,他才能这么幸福地生活。”   前车之鉴   “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   “我妈妈特别在意我的成绩,每次考试如果没有达到她的要求,她都会严厉地批评我。就算我进步了,她都会说‘虽然进步了,但是你还要考得更好’”。张女士说,在妈妈这种批评式教育下,她一直都很自卑,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妈妈也会经常拿我跟别人家的孩子比,总是用一个虚拟的‘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要我也能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   张女士深刻地意识到自信对于一个人多么重要,现在她极少批评儿子,“我总是鼓励他,即使他自己觉得不如别人,我都会告诉他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相信自己。”在张女士“赏识教育”的激励下,儿子特别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