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乐透16095:韩哲:统计局的数字越来越像段子-评论频道-和讯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19 18:20:38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说的是鸡肋,也可能是统计局的数字。不看吧,这是官方和权威的数字,是耗费公帑调查出来的数字;看吧,总觉得是在看随便哪一个国家的数字,反映的好像是人家的CPI或房价,瞅着陌生。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国民经济核算中对居民消费支出的统计结果,前四位分别是食品类月支出400元,交通和通信类支出165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136元以及衣着类支出120元,而每月住房支出仅为111元,排在了衣食住行的末位。读者请相信自己的眼神,没错,是人民币,不是美元,也不是英镑。         为人性僻耽佳“数”,语不惊人死不休。说实话,统计局的数字和老百姓的感受“天南海北”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上次“2009年国内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上涨1.5%”的数据被公众揶揄是小数点放错了位置,这次估计要被怀疑是不是少写了一个零。如果统计局拍着胸脯说数字没错,那我猜测这个111元的样本对象可能全部是公务员。

  统计局每回都有说法,这回也不例外。按照统计局核算司司长彭志龙的解释,国民经济核算中居民居住类支出的算法和CPI中的居住类支出算法不同,CPI中的居住类支出包括水电气、建房和装修、贷款利率、物业费以及房租四大块,而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自有住房服务消费等于当期发生的房屋维修支出、折旧费、物业管理费之和。

  房租呢?统计局不慌不忙地告诉我们,在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口径中,折旧费体现的就是房租的概念。哎,可惜房东大娘不答应。

  住房开支一向是老百姓日常花销的大头,要不然也不会有观点指出“消费不足是因为房子消费太足所致”。然而,这样一个常识,却在统计数字中看不出来,几个“反常识”就让统计数字越来越成为娱乐新闻,而不是经济新闻;越来越成为段子的主角,而不是人们经济行为的向导。1月26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称,必须坚持不懈地提高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公信力。言犹在耳。看来知行还未来得及合一。

  当然,各地区发展程度不同,东部和西部的感受自然不一样,每月住房开支111元,北京人觉得简直是开玩笑,没准某个三四线小城镇小县城的居民觉得还靠谱。可是,北京的住房支出水平代表不了全国,那三四线小城镇小县城的住房支出水平就可以代表全国吗?这一“就低不就高”的统计结果,除非说就是想要这么一个数,否则说不过去。比如,每月111元的住房支出,换来的那可不就是财政部建议的3000元免征额,因为这足够覆盖居民的基本生活开支了,4000元的想法就省省吧。不过,如果统计数据不能反映现实,不能反映真实,那么这个指标存在的意义在哪呢?

  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可统计数字就算了,还是源于生活而忠于生活吧。毕竟,其不是用来粉饰太平的,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