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兽武装之校园生活:分析称地震与核事故使日本站在历史拐点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3:25:58
 小说家小松左京也许不会想到,1973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日本沉没》,会成为今天国际社会对日本大地震后的一大担心。2011年3月11日的9.0级大地震和随之而来的7级核事故,带给日本的不仅仅是地质意义上的塌陷,还引发了政府公信力和国际信任度的摇摇欲坠。

  日本,难道将要就此沉没?下这个结论恐怕为时尚早。但地震给日本的硬软实力、国民信心、世界信誉震出的裂痕,却不是短期就能治愈的。

  日本终将如何再出发,东亚格局是否将从此改写,都取决于日本在这个3·11历史拐点处的抉择

  日本再出发面临“七级”台阶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马挺发自东京3.11大地震一个月后,日本才将“福岛一核”事故级别提升到“七级”——最高事故级别;4月18日,才承认福岛第一核电站是“核燃料融化”——最严重事故之一。但这仅仅是回到了坐标的“0”点,更艰巨的“七级”台阶,正在等待着面向复兴的日本。

  百年归乡:“死”地何年再“福”岛?

  死寂的一片泥滩。可能曾是村庄,曾是田地,被海啸扫平,没有人烟,一群“野牛”——无人放养的乳牛在泥地里觅食。这是现在福岛一核“20公里”无人区的景象,是这次众多灾害映像中,给记者印象最深的镜头。

  “福”岛成了“死”岛。无数放射线就像一群看不见的魔鬼,成了这里的主宰。福岛一核周边“可能十年二十年不能住人”——菅直人曾经说出了一句实话。

  4月26日,“切尔诺贝利”将迎来事故25周年。核电站30公里封锁圈,至今禁止一般人进入。很难想像,十年后日本居民就能返回“一核”周边。仅东芝公司一家提出的最终处理方案,就需要五到十年。

  灾民怒斥首相菅直人的“十年二十年不能住人”说,虽由于思乡激情,但也出于日本的实情。和地广人稀的乌克兰相比,日本地窄人多,暂时避难尚不好找地方,几万人背井离乡,易地重建家园,谈何容易?

  拆除引信:何时封闭“不定时”炸弹? 

  “切尔诺贝利”与“一核”最大的不同是,前者1个月就控制了局面,而“一核”四十多天了,还在“进行时”,好似“不定时”炸弹。

  一直顾着当局面子的媒体中,也终于出现了有胆量的记者,直截了当地询问当局,所预想的“一核”灾难最恶的可能性是什么?“原子炉的压力仓损坏,放射性物质大量飞散。”当局终于吞吞吐吐地表示。简言之,就是原子炉爆炸,造成巨大核污染。

  著名核电专家住田健二指出:如果炉内温度失去控制,烧穿(2号炉已被怀疑烧穿)炉壁,那后果就不堪设想……退避二三十公里,显然是不够的。

  如何防止“最恶”,摘除“核炸弹”的引信?政府不能说,东电又不愿说。几番较量后,东电只好说了个“三、六、九”——三个月恢复重建冷却系统;六到九个月保持“冷温”,封住核泄漏。评论认为,这只不过是东电的“愿望而已”。

  东芝和日立公司,分别参与了2-4号炉制造。他们所提出的最终处理方案,即从1-4号炉取出燃料棒直至废炉,“夷为平地”,所需最短时间各为10.5年和30年。

  而英国的世界最权威科学杂志《Nature(自然)》载文:介绍了几位以前参加过处理切尔诺贝利和三里岛核电事故专家的意见:仅仅是要把摄影器材放入“一核”炉内,把握状况,也需要相当的时间;从一核的“废炉”、“除污”等的复杂性来看,只能封锁(原子炉)后等待一百年。

  但是,日本核电发展的再起,不会等一百年。

  经济振兴:“失去的20年”就此止住?

  与曾经蓬勃发展的核电相比,日本经济一直被人称为“失去了20年”。这次会不会雪上加霜?或许不必太过悲观。

  20年来,景气不振,消费低迷,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逻辑使然。与其说“失去”,倒不如说,二十年,尤其是近十多年来,日本是着着实实地积攒了一些实力的。震后,日元至今还是高居84日元(兑美元)的水平,国民金融总资产额高达1500万亿日元,可见金融界对日本经济实力之信任。

  日本经济的问题不在弱,而在“死”——企业、民间的资金呆滞,消费不振。但这次震灾复兴,只要施策适当,应该能成为“激活”日本经济的灵活按钮。

  现在,不含核灾难,震灾损失被估计为25万亿日元。已经出台的震后第一次补充预算为4万亿。有的在野党已经提出了30万亿的追加预算案。当然,福岛一核的灾难还在进行中,受灾全貌远未掌握。但至少赔偿金就是天文数字。

  但“东电”的核事故,是否一定要全体国民来埋单?目前尚有不同意见。

  只要今年夏天不再奇热,电力就不会成为震后复兴的瓶颈。日本人用电浪费得厉害。只要停掉东京的所有自动售货机和赌博游戏店,据说就可以节省一两个核电站的发电量。

  有人指出,煽动“停电”恐怖,是电力公司为防止“核电”从此走末路所作的舆论铺垫。

  政界改组:下一张首相脸谱是谁?

  这位震灾危机,为菅直人铺了一条新路。但能走多远,取决于菅直人自己。

  对于菅直人的政治生涯来说,震灾可能是“不幸中的万幸”。而“万幸中的不幸”,就是菅直人是个无能之辈;民主党是个不成熟的政党。再者,日本政治制度之难以驾驭,也不可辞咎。

  救灾期间的地方选举,民主党大败。前几天,《朝日新闻》民调显示,菅内阁支持率仅为21%,不支持率高达60%。关于核灾难应对,值得评价的更是只有可怜的16%,73%的国民对此并不买账。

  自民党也没出息。下野后分崩离析,人才尽失。总裁谷垣是个秀才,平时可以,非常时期“帅才的不是”。

  今后,日本政界是否将面临改组和“大洗牌”?这个前提是通过内阁不信任案。或内阁总辞职,或解散、大选。前者可以给民主党换马提供依据;后者会出现40天以上的政治空白。结果如是票数分散,没有绝对多数党,再为合纵连横费些时日,那可真是要演一场公众所不愿看的“好戏”了。

  民主党自己换掉总裁,改弦更张,比较现实。但菅直人官瘾未足,不会轻易下台。而又很难有人愿意去充当“摘老鼠铃铛”的角色。换谁?这比该不该换更难回答。就算是菅直人想下台,现在也“骑虎难下”。有人预测,八月的日本“长假”前后,可能就是“换马”时机。

  外交洗牌:何以面对“友邦惊诧”

  对于日本频繁的首相变脸,美国已经能平和处之。让美国更加“定心”的,是今后不断强化的日美同盟。

  论及日本的外交关系,不能忽视日美同盟;论及日美同盟,不能忘记是个不平等的同盟。美军驻扎冲绳,就是最为明显的例证。而正是在冲绳普天间搬迁问题上,美国与日本民主党政权差点儿闹翻。“幸亏”震灾发生,菅直人才有可能躲过今年6月在搬迁问题作出决断的“鬼门关”。

  不过另一方面,这次未曾有过的核灾难后,友邦惊诧,四邻不安。空气中的放射线不说,还要往海里排放核污。没有提前通知各国,却又不痛痛快快地承认,更是引起不满。目前各国只是不愿落井下石,不便多言而已。

  4月19日,那霸“检察审查委员会”作出决议:去年9月钓鱼岛装船事件中中方船长应该予以起诉。

  国难之中,还不放弃以邻为壑,四面树敌的作为,可以看到日本民族的一个侧面,但这不是全面,也不是狭义的外交当局的有意而为(当然也没有反对)。因为,日本在原则上,司法是独立的。当然,对检察机关进行“审查”的“委员会”也是“独立的”。这次是一些极端分子在后面活动,与强行起诉小泽一郎如出一辙。

  民心重塑:怎一个忍字了得?

  这次未曾有过的“天灾”、“人灾”复合型巨大灾难,是不是涣散了日本的民心?摧毁了日本民族的精神?

  日本精神的内核是什么?如果允许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忍”。忍,不是单纯的,是需要伴随相当的心理操作和外在对应的“技术”的。自古以来,经受过千千万万自然灾害的日本民族,对应自然,相当娴熟。

  这次加上了“人灾”。但近代日本的“人灾”也相当可观,可谓对应经验“成熟”:二战硝烟未散尽,当时的首相东久迩亲王就提出“一亿(国民)总忏悔”,以涣散战争责任的追究,使全民背负“反省”的重荷至今。

  无独有偶。震后,石原慎太郎竟说:这是“天罚”,应该“利用海啸洗去日本人的私欲、陈年的污垢……”。虽然坊间稍有批判,但丝毫没有耽误他以高票四次当选东京都知事——“一亿总忏悔”的2011版,民众也认可了。

  只不过,日本一些地方出现了因为担心被辐射而歧视福岛居民的现象,有父母叮咛自己的小孩不可和福岛来的孩子一起戏耍,有旅馆和餐饮店拒绝接待福岛的居民。如果心上真能插把刀,何以还能忍心对那些已无家可归的人说不?

  信任重建:如何重拾国际信任?

  日本这次灾害损失最大的是什么?9级地震? 28米以上的海啸?可以与切尔诺贝利“媲美”的最大级核事故?

  都不是。

  最大的损失在于失去了日本公众以至世界各国的信任。

  当局指责有人煽动恐怖,公众轻信谣言;责怪各国制造恐慌,禁止日货进口。但有这样一个公式:谣言或恐慌=切身性×暧昧性(不确定性)。

  也就是说:核危害这个与生命密切相关的问题,乘以日本当局公布信息的不透明性,才导致失去公众和诸外国的信任,出现大规模的谣言和恐慌。

  日本迄今的核电事业规模(占总发电量的三分之一),是建立在愚民政策和对地方行政的财政诱惑之上的。也已经形成了政府、电力公司和“御用专家组”之间的既得利益结构。不打破这个结构,日本在核电方面,将永远是鬼鬼祟祟、似是而非。

  所以,唯恐“日本核电绝对安全神话”破产,导致整个核电政策总崩溃,就成为遮掩事故真相的最大“理由”。

  各国本来就对日本在核电政策上的“鬼鬼祟祟”疑心很大。这次就更加一层疑惑。为了表明“情报透明”,当局还专门面对外媒,举行英语记者会,但却门可罗雀。发布方5个人,记者只有4位——没有人再有耐心来听“大本营发表”。

  “情报透明”不在用什么语言,而在于发表的信息可信不可信。就连盟国美国,也只按自己测得的数据行事,不相信日本的发表。

  信誉业已失去,重建步履蹒跚。何况日本当局至今没有意识到,“信任”一词或许对于他们已经只具有讽刺意义。

  第三个“失去的10年”?

  也许会,也许不会,这其中的关键,可能并非是能力,而是心态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华发自东京人类历史的转折点,往往并非在当时就能看清。

  以9·11为例,在国际关系史上,他不仅是一次重大恐怖袭击,还直接或间接引发了此后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重要事件。在9·11发生时,大家并不能完全预测此后的事态发展。但到2008年布什离任总统职务时,人们回首纵览,才能看到这次事件对美国和国际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初步认识到这次事件作为“历史事件”的意义。

  9·11如此,3·11会是如何?它会成为日本历史的转折点么?

  重创日本软硬实力

  这要看日本的应对。

  在记者认识的在日外国人中,已经有多位在近日选择离开日本。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不仅仅是出于对辐射本身的疑虑,也是出于对这个国家前景的担忧。

  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经历了“失去的10年”。进入本世纪以来,由于周边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日本经济略有好转,但仍有很多人认为,这段时间仅是又一个“失去的10年”。

  3·11对日本的打击是严重的:在“硬实力”上,日本的外交、防务等工作今后多年内都将继续受到财政问题的困扰,此前被寄予厚望且初见成效的“观光立国”、“原发立国”(指以核电站出口带动国内经济)等设想,也只能暂时放回文件柜;在“软实力”方面,持续的核泄漏和在污水问题上对周边国家不负责任的态度,使日本的国际形象和信誉受到严重影响。曾经力推“安心”、“安全”和“美丽”等关键词的日本,如今却给国际社会完全不同的印象。

  这是否会使日本遇到第三个“失去的10年”?

  也许会,也许不会,这其中的关键,是日本如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是否有足够勇气,从内向、保守的传统文化中解脱出来,通过对外开放劳动力市场、移民等方式,解决“高龄少子化”现象带来的劳动力和国内市场问题?

  是否能够大幅改革政治运行体制,实现政治领导层与职业公务员集团的有机统一,减轻国家机器内耗?

  是否能够抛却现有疑虑和功利态度,改变以往“唯美外交”的极端做法,与周边邻国和新兴国家全面开展实质合作,真正融入亚太大家庭,共享数十亿人口新兴市场发展的实惠?

  这其中的难点,可能并非是能力,而是心态,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形成的种种对内对外心态。举例而言,迄今为止,日本国内仍有相当势力,对于“一等国”地位念念不忘。福岛核电站事故背后,就蕴含着日本某些人对于核工业、核技术以及敏感核原料的追求,潜藏着相应的政治企图。这种心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日本进一步前进的枷锁。

  加剧日本“依附地位”

  自战后以来,日本长期奉行“唯美外交”政策,将对美政策作为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基础,其外交视野已经狭窄至难以看到其他国家的地步。在此次排放强辐射核废液事件中,日本对美国提前多日告知消息,却对亚洲邻国和其他国家事后通报(且是以传真和邮件形式),这种“厚此而薄彼”的做法,与其说是相关负责人的故意而为,不如说是长期以来日本外交对美依赖、唯“美”是从的“惯性”和“惰性”的体现。

  有分析家指出,此次地震最大的赢家是美国。因为依靠这次亲密的“朋友作战”,美国再一次将日本牢牢地绑在了自己重回东亚的战车上。而这将保证未来20到50年的同盟持续强化。两年前鸠山所倡导的构筑“东亚共同体”在这样亲密的日美关系下成为了泡影。而日本也将更加依靠依赖于美国。

  但问题是,与数十年前相比,当今世界的力量格局已发生明显变化,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对外需求也完全不同。一方面,如今的世界,新兴国家迅速崛起,各种力量分化组合,仅仅像以往那样将外交视线局限于对美关系,并不能解决日本在国际舞台上面临的所有问题,甚至将无法解决其中的大部分问题;另一方面,在过去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期间,美国市场是日本经济起飞的重要支撑,美国控制下的能源资源产地和运输通道则为日本经济供应“血液”。而今天,日本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已经离不开新兴国家市场,离不开与新兴国家共同协调资源能源问题。没有与新兴国家的良好关系,日本难以抓住新世纪的发展机会。

  当然,对于日本政治家和官僚集团而言,对美关系极为敏感而复杂,一着处理不慎,即有可能招致职业生命的终结。因此,这其中不仅涉及“智慧”,还涉及“勇气”。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走上近代化、现代化道路,已有近150年。这期间,日本走上过荒唐的对外扩张道路,也有过令人敬佩的经济发展成就。这期间,日本也经历了若干次重要的历史关头。无论日本如何回答前述一系列问题,有一点可以肯定,3·11即使不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也将是一处重要节点,一处日本当代史的明显分界线。

  日本首相来信

  【编者按】4月20日,日本驻华大使馆向《国际先驱导报》发来了首相菅直人的一篇署名文章,阐述了他对日本灾后重建的规划和信心。本报略有删节。

  日本:走向复兴和新生之路

  【作者】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 菅直人

  3月11日14时46分,我国遭受了国内观测史上最大规模地震的袭击,目前我举国上下正在为了实现这一重大灾害后的恢复与重建而竭尽全力。在此次地震和海啸中罹难或失踪的总人数已经高达27000多人(包括外国人士)。

  在此次震灾中,也有旅日的中国公民遇难。我祈愿遇难的中国公民冥福,并对他们的家属以及受灾人员表示由衷的慰问。

  自3月11日以来,国际社会及全世界朋友们的支援一直为日本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日本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130多个国家、近40个国际组织、众多非政府组织以及世界各方人士表示同舟共济并大力支持,我谨代表全体日本国民对此表示诚挚的谢意。日本国民深切感谢全世界的朋友们所表现出的“情谊纽带”,同时亦更加体会到什么叫“患难见真情”。

  作为我国永远邻国的中国,在地震发生后不久,胡锦涛国家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分别向天皇陛下及我本人发来慰问电,以及政府和人民也纷纷给予了温馨的鼓励和慰问。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遭受严重海啸灾害的岩手县大船渡市展开救援工作,乃是抵达现场的时间最早、进行搜救活动时间最长的国际救援队之一。同时,很多中国人民还以捐款等形式伸出了温暖的援助之手。

  众多的日本国民为获得邻国的如此热情关心而感到格外欣慰和倍受鼓舞。

  关于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了按国际原子能事故评级被评为最严重的事故,我对此感到非常遗憾,并高度重视。当前,为了争取有关事态早日得以平息,我正身居一线进行指挥,举政府之全力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为了应对核电站事故带来的危险,我目前基于以下三项原则动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第一是要最优先考虑周边居民及所有人的健康和安全;第二是要切实做好危机管理工作;第三是要建立事前估计到所有可能性的应急体制。例如,针对向大海排放放射性物质一事,正在尽一切努力以防止排放。至于因核电站事故而检测出放射性物质的食品等,我们根据科学标准采取确保安全的万全之策。我国实行的预防性安全标准较高,所以在市场上流通的日本食品和产品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今后,为了让国人及海外人士放心,我们将继续就该核电站事故的相关信息,包括每时每刻发生的变化情况,高透明度地进行公布。

  我决心,今后将尽快对此次核电站事故进行彻底的调查,并把从中得出的信息和教训与世界共享,进而对国际社会谋求提高核能安全的讨论积极的贡献,以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此次特大地震和海啸是我国战后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日本东部地区的灾后重建绝非轻而易举之事。但是,我反而将此次灾害当作日本再获得新生的重要时机,把“建设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的地区”、“建设与地球环境相协调的机制”以及“建设人们尤其弱势群体都能安居乐业的社会”作为三大主轴,愿意为使日本东部地区能够向世界展现最先进的社会机制而全力以赴。

  我们日本人曾经从战后的一片废墟中站立起来,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复兴,铸就了今天的繁荣。今后也一定能够战胜眼下的国难,获得复兴和新生,创造新的国家。我相信,日本再度成为能够对国际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国家将是回报国际社会所表示出的“牢固纽带”和“深厚情谊”之最佳答谢。让我们为了实现走在时代前面的“面向未来”型重建而继续努力奋斗。恳请海外的朋友们一如既往给予大力支持和协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