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龙节:1929-1933年大萧条历史的回顾与思考-全球金属网OMETAL.COM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6 21:03:09

929-1933年大萧条历史的回顾与思考

2009-4-17 16:21:14 来源: 字体:大 中 小『术语简释』『行情讨论』『走势图』 填写如下表单,免费试用行情短信!也可直接拨打:0755-83257010申请试用 详细资料请点击:
联系人: 手机号: 短信类别:
填写如下表单,免费试用实时行情!也可直接拨打:0755-83257010申请试用 详细资料请点击:
联系人: 手机号码: 软件下载
1929-1933年的大萧条与目前的金融、经济危机有着非常多的相似性,表现在成因、运行、规模、政府的对策等许多方面,对其进行仔细分析和比较对于研判市场未来走势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尽力找出本质和规律,望本文能给大家提供一些资料和思路。 一、萧条前的长时期繁荣 二、萧条的进程概括 三、政府的政策及政策的作用 四、大萧条之后的世界政治、军事局面 五、走出萧条的条件及我们所处的历史位置

一、萧条前的长时期繁荣      可以从货币供应、经济增长、信贷增长、股价指数、商品价格等方面进行分析。      在 1921-1929年期间货币供给增加了280亿美元,增幅为61.8%,年均增幅7.7%。银行总储蓄上升51.1%,储蓄和借贷股份上升224.3%,人寿保险保单准备金上升113.8%。 表一:美元总量和黄金准备金总量(单位:10亿美元)   美元要求权总量 黄金准备金总量 不可兑换的美元总量 1921年6月 44.7 2.6 42.1 1929年6月 71.8 3.0 68.8 不可兑换的或者说“伪造”的美元总量在8年间从421亿美元上升到688亿美元,涨幅63.4%,而黄金准备金才上升15%。通货膨胀程度之高,并且不是来自于黄金的流入。 期间道琼斯指数、商品价格也大幅上涨。      可以看出两次危机之前都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繁荣,人们对于新的世纪都充满希望和憧憬,但这并没有能够避免经济周期的发生和经济规律的作用。

二、大萧条的进程概括          股市崩盘,1929年10月          第一次银行业危机的开端,1930年10月          第二次银行业危机的开端,1931年3月          英国脱离金本位制度,1931年9月          大规模公开市场回购的开始,1932年4月          1933年银行业的恐慌         图四:1929-1933年的经济情况  三、政府的政策及政策的作用     胡佛时期 :经济学和历史一般认为胡佛是自由主义者,放任经济运行。其实历史不是这样,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扩张和救市的政策。         1930年 进一步通货膨胀 斯穆特-霍利关税 政府的财政负担      1931年美国的货币状况 公共建设 高工资率 移民限制 自愿救济 商界中集体主义的传播      1932年 税收的增加 公共建设 通货膨胀计划     罗斯福时期:罗斯福上任是1933年3月4日,经济危机已经发展到很深很严重的程度,并且胡佛的很多政策都已经实行,罗只是更坚定,更全面的继续执行。概括为:《紧急银行法》、 废除金本位制、《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   罗斯福最先的行动是整顿金融。在宣誓就职后不到二十四小时,罗斯福宣布三月六日至三月九日为全国银行休假日,从而事实上关闭了包括联邦储备局在内的全国一切财政机构。并禁止出口黄金、白银和货币。其实这一举动是对各州自身保护措施的一种国家认可行为,使之合法化。因为大部分州的银行在此之前都已经休业很长时间了。      接着三月九日,国会开会并通过了《紧急银行法》,该法令授权财政部管理在货币、信贷和条金方面的各种交易,同时规定,自五月一日起凡拥有或出口黄金为非法,并授权财政部管理银行复业事宜。 在对外金融政策上,罗斯福在四月十九日宣布美国将废除金本位制,并将不再用货币兑换黄金。这一举措,增强了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接着的一项强力措施是《农业调整法》。这个在五月十二日通过的法令是增加农业购买力来解除现存的全国紧急情况的。通过管理剩余农产品解决农产品价格偏低的问题,使农产品的交换价值恢复到它同其他的商品在一九一四年的比价。此目的将通过向减少水稻、棉花、烟草、小麦、玉米、乳制品和生猪生产的农民提供不甜的办法予以实现。   另外的措施就是《全国工业复兴法》。其目的为改善企业活动与提供就业。该法令特别制定一系列有关劳动条件、工资、企业活动正当做法的规则。法令的另外条文规定,工人有权“通过自己推选的代表组织并进行集体谈判”。第二条规定建立公共工程管理局,以便通过诸如水坝、港口、污水处理厂、道路、机场、桥梁、医院等需要大量工人的大型公共工程项目的建设来刺激经济。   对政策的评价:胡佛的扩张政策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摇摆性,前者可以从斯穆特-霍利关税、高工资率、移民限制得到体现,后者可以从税收的增加得到体现。前者即各种保护主义在现在的救市中还有出现;后者,巨大的财政赤字在当时的经济学条件下,是没有一个政治家和经济学家能够承受得了的,因此,在出现巨额赤字后又马上增加税收,出现较大的反复和矛盾,但现在应该不会出现。 罗斯福的“新政”并没有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获得很大的成功。经济情况的反复波动,时好时坏。庞大的失业人口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到二战开始时仍有九百万之众。同时,随着“新政”的深入,阻力也就越来越大,证明人们对此的信心一点点的丧失。最高法院对“新政”的《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否决,让“新政”差点夭折。罗斯福连续三次的总统连任的辉煌背后是竞选的支持率的一次次的下跌。另外,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的工人罢工是人们对于复兴不稳定状态的不满的发泄。这一些都可以说明“新政”在并不是成功,确实如果没有国际形势的紧张和随后欧洲的战局出现,即美国“发战争财”机会的到来,美国的经济不会有根本性的好转,“新政”最终将会以失败而告终。 对政策效果的理论解释: 1、通过保护、补贴某一些行业、企业、人群是不可能从根本上阻止衰退,带来繁荣的,只能在短时间以内给以支撑。类似于用吗啡给吸毒病人治病,用制造新泡沫来掩盖旧的泡沫。这种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经济复苏的迹象,比如萧条期间道指曾有50%的涨幅,1932年各项指标也有明显的上升,但很快就是更为严重的下跌。部分扩张产能的政策会延长衰退时间、加剧衰退程度。 2、对于银行的保护确有必要性,性质不同于对工商企业和个人。大萧条期间全美有9000家银行倒闭,这对于信用的破坏、恐慌的传播,对于货币乘数作用的发挥有很大的负面作用,致使工业、收入、物价持续下跌。这是与本次危机的重大差别之一,也是本次危机破坏性可能没有上次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3、公共建设确能带动部分需求。下表可以看出,民间的投资、消费是持续下跌的,而政府的支出却稳定,并弥补了少部分民间的减少。水坝、港口、污水处理厂、道路、机场、桥梁、医院等的建设对于增加就业、投资有实质的拉动作用。其本质即是借用未来的钱(通过赤字)来救当时的急,以争取时间、空间,留下问题,待后人再去解决。 表二:GNP的结构(单位:10亿美元)   GNP NNP 源于政府和政府企业的净收益 私营生产总值 净私营产值 1929 104.4 95.8 5.1 99.3 90.7 1930 91.1 82.6 5.3 85.8 77.3 1931 76.3 68.1 5.4 70.9 62.7 1932 58.5 50.9 5.2 53.3 45.7 4、货币政策与经济起伏在短期内有很明显的相关性。贝南克对此十分信仰,包括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在危机时和平时刺激消费、对抗通缩,这与格林斯潘没有二致,人们戏称他为“直升机·本”--“坐着直升机撒钱”。这从8000亿的救市计划、购买1万亿国债等重大举措可以得到体现,并且在经济接下来的深度衰退中,贝南克一定会使出更放松、更坚定的直接、间接发行货币的手段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由2008年9月的8000亿美元左右,膨胀到2008年年底的2.3万亿美元左右。考虑到美联储今年的“定量宽松”操作规模,2009年底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可能膨胀至3.4万亿美元。其次是“定量宽松”带来的美联储负债方的膨胀,是基础货币或者广义货币等“准美元”,而对应的资产方甚至可能是MBS或者机构债等“有毒资产”。这意味着美联储的财务结构更脆弱和更恶化。反复运用“定量宽松”必然导致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中长期信心可能产生动摇。

   四、大萧条之后的世界政治、军事局面 社会影响:经济上的大变动引起了种种相应重大的社会问题。最严重、最棘手的是大规模失业的问题,这问题已达到了悲剧的程度。1933年3月,美国的失业人数据保守的估计为1400多万,相当于全都劳动力的四分之一。在英国,失业人数将近300万,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与美国的大致相同。德国的情况最糟,失业人数至少有600万:工会执行委员会估计,他们的成员中有五分之二以上的人完全没有工作,另外还有五分之一的人只有非全日性工作。法国由于农业与工业较平衡,受影响最小;这个国家的失业人数从未超过85万。在德国,由于失业者所占的比例较高,失望情绪更为严重,局势也更为紧张;所有这些最终使希特勒的成功成为可能。  政治影响:如此大规模的社会混乱必然产生深刻的政治影响。在美国:由无家可归的退伍军人组成的补助金大军;赞成专家治国的反资本主义运动;发展成农业上的静坐罢工的农场假日;主张重新分配收入的各种建议,其中包括要求丰厚养老金的《汤森计划》;路易斯安那州参议员休伊·朗的“分享财富”运动,等等。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大萧条之后纷纷出现独裁和法西斯政权,以及由此展开的二战,历史错综复杂难以理清,但其间必然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1931年7月7日九一八事变 1933年1月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     1935年10月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

五、走出萧条的条件及我们所处的历史位置    “繁荣-萧条”或者说“暴涨-暴跌”过程是不对称的:通常是先有一段持续时间较长,逐渐加速的涨势,之后有一次深幅下跌,但持续时间相对比较短。      1933年股指、CRB指数见底,然后逐步上涨。民间投资和消费的增加、产能过剩的舒缓、金融杠杆的再次使用是衰退结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第一季度的政府项目(铁路、地铁、机场等基础投资)大幅增加,而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进一步放缓。     目前,全球股市、商品市场、国内的房市都处于流动性推动的大幅反弹当中,并且很可能处于反弹的后期。供求关系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但各国实行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如中国原本今年5亿的新增贷款规模,第一季度几乎用完,其可持续性将非常艰难。暂时还不能认为牛市又来了而大举追多,我们继续认为今年的行情为宽幅震荡,多空将反复拉锯。根据震荡性技术指标少量参与不失为较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