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北龙化养汉女人:《医案聊斋》郁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3:27:21
   

《医案聊斋》郁案

  爱书斋 收录于2011-05-01  郁案 师兄:这天陕西一府院内,锣鼓阵阵,秦腔声声,这时听得一旦角唱道--    “丫鬟带路前边往,     相府辞别二爹娘。    下车辇我把彩楼上,     手把栏杆观端详。     也有那王孙公子东西往,     也有那士农工商枉奔忙。     彩楼下人儿纷纷嚷,     却怎麽不见薛平郎。     婚姻都由月老掌,     岂由奴家作主张。     手执彩球往下望……师弟:这唱的是《王宝钏》。师兄:巡抚大人为给老娘祝寿,点秦腔戏班进院表演。师弟:男女演员表演剧情,巡抚大人表演孝子。师兄:即使是表演也好嘛,表演来表演去,习惯成自然,弄假成真,改了进品性,或许又能制造出一个孝子。师弟:这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调情可变恋爱,模仿引到创造,附庸风雅会养成真正的鉴赏,世界上不少真货色都是从冒牌起的。”师兄:寿星老没有功夫也无心品味儿子是不是表演,看得非常投入,神情随剧情、随主角王宝钏的遭遇而变化。师弟:这秦腔肯定听得过隐。师兄:随着剧情进展,演到“从军别窑”一折,夫妻生离死别,恋恋不舍,对哭对唱,薛平贵悲怆地唱:        催军炮不住的响连天,        一步去得迟慢了,        元帅要斩我先行官,        三姑娘不舍我平贵,         啊……         平贵怎舍王……王……王宝钏啊!          我将马缰用剑砍,唉……          放大声哭奔西梁川!唉……    接下来王宝钏凄婉地唱:        平郎!平郎啊!哎呀……         我一见平郎登阳关,         平郎……平郎啊!平郎啊!         好似刚刀把心剜,         若要我把愁眉展,          除非平郎回窑院。师弟:这老太太也得跟着落泪。师兄:是呀,贴身丫环见状递上面巾纸,让她擦泪。师弟:面巾纸?或许还是“心相印”牌的高档纸。师兄:面巾,面巾,多说一个字。师弟:你这一个字跨越了百十年。师兄:老太太机械地接过面巾,却不擦泪,怔怔地看着台上。师弟:这是等着下一出戏。师兄:可是当时这戏就到此结束,台上戏班的人已经在收拾道具了。师弟:曲终人散,感动了寿星老,演出圆满成功,做寿做得也功德圆满。师兄:演出算是成功了,可做寿却失败了。师弟:如何讲?师兄:假哭惹出了真哭,假哭领赏笑着去了,留下真哭却止不住了,喜事搞成悲事。师弟:我看这演出也是失败。师兄:又如何讲?师弟:成功的演出,应该在似与不似之间,既让观众投入,又让观众。跳出,这哭得止不住,是没跳出。师兄:这寿星老不但哭,还时不时唠叨:“王宝钏太可怜了,她太可怜了。”师弟:这是物伤其类,同性相怜。师兄:一连数日如此,茶饭不思,睡眠不安。师弟:这祝寿的事岂不搞成了折寿的事了。师兄:是呀,世事难测,常言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动机与效果未必一致。师弟:前者“事与愿违”,后者“歪打正着”。师兄:按通行的“动机与效果统一论”,应当痛责这一所谓“孝子”的所谓“孝行”。师弟:切切不可,此人充其量是好心办坏事。师兄:非也。因为检验一个人的主观愿望--即其动机,是否正确、是否善良, 不能只看他的动机, 而且还要看他的行为在社会大众中产生的效果, 只有社会实践及其效果才是检验主观愿望或动机的标准。师弟:我还可以替你再接几句:一个人做事只凭动机,不问效果,等于一个医生只顾开药方,病人吃死了多少他是不管的。试问这种立场也是正确的吗?这样的心,也是好的吗?我们判断一个孝子的孝心,要看实践,要看效果。师兄:接得好,由此可以看出,所谓“动机与效果统一论”者,实际是将动机统一于效果,以效果评判动机。师弟:照你这么说,这孝子若再请大夫来为老寿星看这病,如果疗效不佳,或反而恶化,还要追究孝子的责任?师兄:是呀,若一个人只管请大夫,病人吃坏了没有他是不管的。试问这种立场也是正确的吗?这样的心,也是好的吗?我们判断一个孝子,要看实践、要看效果。师弟:可是司法界却不认可此论。对同一结果量刑是既看结果又看动机的。刑法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故意杀人罪是要判死刑的--这生死之别就在于动机不一。师兄:那巡抚大人当时也不知咱们辨论他的动机与效果,他心急如焚,连连请大夫来府看病。师弟:肯定是一医不行,再请一医,此医不中,又请一医,前医不佳,续请后医。师兄:这些大夫们叠进治郁之药,如柴胡疏肝散、甘麦大枣汤、归脾汤、结果药汤又化为眼泪流出。师弟:人上了年纪,这可病久拖不得。师兄:于是孝子一狠心,出了三百纹银的重赏,张榜招医。师弟:赏是不轻,可这赏扎手--万一治坏了,巡抚大人放不过他--因这揭榜人本来动机就是“向钱看”,效果可不能再不好。师兄:所以出榜二天半,看者多,议者众,就是没有伸手的。师弟:我建议赏银加至千两。师兄:等到擦黑,字迹模糊,看榜的人已无,守榜人欲撒之时,匆匆过来一书生,直奔榜下,守榜人喝道:“你要揭榜吗!”书生说:“正是,快领我见大人。”说着把榜一把扯下。师弟:看来此人有备而来。师兄:当时一守榜的急报大人。大人闻听,降阶相迎,书生向大夫耳语数句,大人点头。师弟:你聊医案,关键时刻总是耳语,其实时间隔那么远,就是大吼秦腔我也听不见。师兄:然后书生由丫环领着,去为病人看病。见了病人,书生一不诊脉,二不望舌,俯在寿星老耳边说了几句。但见老太太精神一振,有坐起之势,丫环急忙扶她坐起,寿星老说:“真的吗?他们夫妻在哪呀?在哪呀?”书生说:“还在那儿呀,去看看吧。”这时孝子也来了,说:“娘,这可得换好衣服去看。”于是几个丫环给寿星老梳洗换衣,书生与孝子就出来了。师弟:敢情这治病的药不能吃能看。师兄:丫环们扶着寿星老还在那天看戏的座位上坐下,孝子敬陪,书书为寿星老讲解剧情。这时戏台上出现了王宝钏,一身娘娘的打份,珠光宝气,雍容华贵,喜笑颜开。师弟:这是《大登殿》一折中的王宝钏。师兄:台上王宝钏的笑映到寿星老的脸上,寿星也笑逐颜开,这笑容又传到孝子脸上,再传到书生脸上。师弟:这一笑值三百两银子。师兄:台上薛皇上唱道:“王宝钏封在昭阳院……”师弟:这是封了皇后了。刚才书生俯在寿星老耳边说的大概就是这内容,所以引起寿星老看戏的兴趣。师兄:猜得不错,对巡抚大人耳语是让他速速安排书生领来的戏班子在院中准备,再让寿星老换衣梳洗拖延时间,以便准备充分。师弟:为这三百银子,书生可是费心了。师兄:心病仍须心药治,这书生深知其理,见榜后打听出寿星老的病因,连夜写出剧本,再用两天时间让戏班排练,与戏班一起来挣这赏钱。师弟:这孝子的动机虽好,可效果不佳;而这书生的动机虽差,但效果很好。师兄:老娘病好后,孝子对书生感叹:“吾请戏班,唱大戏,志于孝也,而反致不孝。何也?”师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也”,没法用“动机与效果统一论”与这封建官员解释。师兄:中国古代亦有类似的思想。书生说:“回大人,亚圣孟子云:‘有人于此,毁瓦画漫,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师弟:这是《孟子》中的话,按现代意思就是:“好比这里有个工人,修房顶把屋瓦敲碎,在新刷的墙壁上搞涂鸦艺术,而他的动机是为了挣些工资。那么,你会给他开工资吗?”师兄:这巡抚当然也熟读四书,笑答:“否。”书生接着说:“则大人亦重功而非重志。古人有语:‘功利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大人行孝之道固善,然明其道亦须计其功,有志无功,则孝不能行。”师弟:这是古代的效果论。师兄:巡抚大人道:“今受教矣。汝志将以求赏也,而非毁瓦画漫,功成有德,吾必‘食之’。”师弟:就是说,你因求赏而来演戏,而有好的效果,这就有德,我就要赏。师兄:说着让人拿出白银三百两赏给书生。师弟:这与其说是稿费不如说是药费。师兄:自此《大登殿》一折戏就传了下来,成为保留剧目,所以自此后,陕西不少老人看《王宝钏》时,总爱说一句话:“三百两银子买了个《大登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