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先生 电影:“相互投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21:49:31
“相互投毒”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徐达内  字号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评论[54条] 打印 电邮 收藏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自双汇“瘦肉精”事件始,中国食品安全陷入了接连不断的丑闻中。染色馒头、牛肉膏、毒生姜、毒血旺、兽药豆芽、墨汁粉条、农药腊肉,在一场又一场的执法和暗访中走向前台。昨天重庆传来最新消息,当地警方查获2.6万多公斤三聚氰胺含量超标奶粉。这些“问题奶粉”从内蒙古辗转而来,历经数千公里跋涉后,原本将制成儿童喜爱的冰糕售卖。舆论感叹,中国进入了一个“相互投毒”的恶性循环中,官员失职、民风沦丧。

从总理、副总理,再到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负有监管之责的中国官员在过去两周里发表了措辞严厉的讲话。温家宝14日以“道德滑坡”概括之,李克强22日要求下属“重典治乱”、“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而据新华社通稿,昨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做出承诺,在今年年底前给所有食品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从这十天来发表的报道和评论来看,在要求监管部门和生产企业都具备“道德血液”方面,《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央视并不比都市报落后。中共中央机关报昨日发问“四个‘大盖帽’为何管不了一棵豆芽菜?”、“标准不清,问题说得明白吗?”以及“十倍罚款能否挡住暴利诱惑?”,今天又推出系列报道“追问食品安全”。开栏第一问即是“标准究竟低不低”。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陈君石院士出面答问,他强调:“我国食品标准总体上是适用的。目前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未能按照标准执行,甚至进行了非法添加,导致安全隐患。”

《广州日报》允许评论者就此嘲笑“‘砖家’是怎么炼成的”:“专家把‘食物中毒’说成是‘乳糖不耐症’,喝奶喝得腹泻是情绪‘干扰与传染’的结果,恕我等芸芸众生智识浅薄,实在无力理解这种‘超凡脱俗’的理论建树。”作者引用早前一份声称近六成公众不再信任专家学者的调查报告,叹息“专家拜倒在了权力和金钱的石榴裙下”:“此时,除了拍上一块“板砖”,你还有第二个反应吗?”

《京华时报》行文恳切,承认“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在一般意义上也许是合理的,但更呼吁“彻底排查”:“现代科技这么发达,相信一定能找到原因。如果不了了之,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之类的理由而告结束,不仅各方难以接受,也是对学生健康的不负责任。”

不过,蒙牛现在更需要提防的舆论攻势并非来自陕西榆林,而是香港。昨日微博热传一段内容,显示蒙牛在内地与香港市场销售的产品存在差异。蒙牛高管在2008年的一场发布会上称“我们发到香港的产品和出口的产品是一样的,保证比内地(大陆)的产品质量更好、更安全”。

于是,蒙牛大有取代双汇、成为人人喊打对象的趋势。据凤凰网今晨引述蒙牛官网,这家乳业巨头否认在港所售产品品质好于大陆:“时任蒙牛CFO的姚同山先生所说的这句话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当时做了澄清。对此造成的误解,蒙牛集团郑重致歉!”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