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和红豆的区别:关于朱泥的一些讨论 - 普润紫砂的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8:45:46
关于朱泥的一些讨论
  • 2011-01-08 02:27:42   分类: 紫砂壶    浏览(431)    评论(0)
  • 从玩壶到现在,我从来没有承认过朱泥原矿的概念。但也是从玩壶到现在,朱泥与红泥的问题一直被严重的讨论着.而且会永远讨论下去。我曾经折中过,抛出一个结论:原矿无朱泥,但烧出的壶如果具备某种特征,可以叫朱泥壶。可是,这一结论目前并没有被广泛的接受。那么究竟应该怎么认识朱泥和红泥?希望大家继续讨论。

     

    这是位最坚定的把红泥与朱泥严格分开的朋友写的帖,帖中的观点我加了我的疑问。

         纯朱泥和红泥有本质的区别:
      

     1.两者的原矿不一样:红泥是“五色土”里面普通的泥料,而纯朱泥的原矿是石黄石。
        普通泥料的矿石名称是什么?
        

    2.两者的收缩比不一样:红泥的收缩比是14%左右,而纯朱泥的收缩比是30%左右。
      

             紫泥不同地方不同深度层的收缩比一致吗?
        

    3.两者的窑温不一样:红泥的窑温是1100度,而纯朱泥的窑温是1080度。
      

              紫泥可以接受的窑温范围不是也有200度左右吗?
         

     4.两者的色泽、质感不一样:红泥:呈光洁明亮红中略带一点橙色,而纯朱泥:朱红略泛桔光,温润透明质感很好。
      

              我们知道段泥烧结温度不一样,颜色差异也很大.烧结颜色能不能作为泥料不同的理由?
         

         5.两者的成型工艺不一样:红泥:成型工艺较易,大小壶型都可以做,而纯朱泥:成型工艺很困难,大的壶型没办法做,小的壶型做出来可爱生动。
          

            任何泥料成型的能力都不是完全一样,紫泥也不是都可以做大壶。

     

    潘持平老师文章摘录:

    石黄,是红坭发色的主心骨。在紫砂业界,长期以来通称红坭,在历史文献记述中,也有称为朱坭的。只是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朱砂这个名词开始广泛使用。据我了解,始起于台湾的一些业者,收藏爱好者对红泥产品,按色泽来细分,把颜色艳丽称为朱坭,一般称为红坭。由于不甚明了,以至把一些紫坭欠火候的,用普通紫坭制作的产品业纳入红坭。当然这是误会了。 《阳羡茗壶系》记述:“嫩坭出赵庄山,以和一切土色乃粘埴可筑盖陶壶之丞弼也。石黄坭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调之乃变朱砂色。”清吴鶱《阳羡名陶录》选材篇,加了一个黄字,称为嫩黄泥。自此以后的记载均相沿袭。顾景舟先生在一九八0年四月的备课笔记中讲述:“红坭,蕴藏在嫩坭的底层(俗称石黄又称朱砂坭),产地在西山前(即任墅)赵庄嫩坭矿的下层。红坭的定义:片状结构,不容于水。”嫩坭,有些粗陶产品的原料中也添加,取其粘性和发色,因而被周高起叫做丞弼。上世纪八十年代,顾景舟先生上下班,途经合新厂摊坭场。夏日,在烈日暴晒、倾盆大雨过后,他就到嫩坭摊场拣红坭,累积两桶(此时红坭矿源已稀少)。以前,陶制产品花鸟上色,凡红色必定用石黄研磨、用笔蘸之着色。 紫砂工艺厂陈列室原藏有俞国良制红传炉壶、色泽艳丽不嫣、沉稳而不娇,被称为“大红袍”,公认的上好极品红坭。而与俞国良同时期的其他紫砂艺人的作品,都无这种上佳坭色。究其原因,抗战前,宜兴县县长锺竟成,要做一批红坭壶送人,选中名家俞国良制作,而坭料有锺安排坭坊炼制,所以俞国良有缘得此优质红坭,锺所需茶壶,皆钤“锺竟成赠”方章,有掇球、仿鼓、线元、传炉等款式,余坭悉数归俞国良所有。同期其他艺人,做壶为养家糊口,不可能触出高价去选购优质坭。而所谓优质红坭,就是石黄含量掇的红坭。 近年来,又盛传石黄再现。书刊杂志,口头传播,不乏声势。此石黄是一种外壳黑褐色硬如铁,包裹一种合煮熟蛋黄十分相象的矿物。因其形色如蛋黄,就把它称为石黄。一九八二年,我就此请教顾景舟先生,顾老指出,这叫“”,缘何得此名?以前年长之人,喜抽黄烟,用一皮袋装烟丝,需抽烟时从袋内捻出少许,按奈在烟筒头内,点火即抽。随时把袋口收紧,以免撒落。烟丝含油,经长期触摸,皮袋就黑不溜秋。二者十分相象,就把这个矿物叫“烟瘪只”,因为含铁量很高,经高温就呈黑色,旧时开采红坭,视为废料,丢弃一边。至今,红坭矿土已久未见,正宗的矿藏或淹没,或尚未发现,但愿有朝一日,重见天日。

     

     

    附:关于水玻璃

    水玻璃的化学成分

      水玻璃是由碱金属氧化物和二氧化硅结合而成的可溶性碱金属硅酸盐材料,又称泡花碱。水玻璃可根据碱金属的种类分为钠水玻璃和钾水玻璃,其分子式分别为Na2O.nSiO2和K2O.nSiOz.式中的系数n称为水玻璃模数,是水玻璃中的氧化硅和碱金属氧化物的分子比(或摩尔比)。水玻璃模数是水玻璃的重要参数,一般在1.5-3.5之间。水玻璃模数越大,固体水玻璃越难溶于水,n为1时常温水即能溶解,n加大时需热水才能溶解, n大于3时需4个大气压以上的蒸汽才能溶解。水玻璃模数越大,氧化硅含量越多,水玻璃粘度增大,易于分解硬化,粘结力增大。

      水玻璃的生产有干法和湿法两种方法。干法用石英砂和纯碱(化学名碳酸钠),硫酸钠(又名元明粉或芒硝),氢氧化钠(又名烧碱)为原料,搅拌均匀后,在熔炉内于1300-1400℃温度下熔化,按下式反应生成固体水玻璃,在0.4MPa-0.8MPa的蒸汽压力下溶解于水而制得液体水玻璃 。

      湿法生产以石英砂(石英粉)和烧碱为原料,在高压蒸锅内,2—3大气压下进行压蒸反应,直接生成液体水玻璃。

      工业水玻璃因分子中氧化钠与二氧化硅比值不同其性质亦不同。氧化钠与二氧化硅的分子摩尔比称为模数,模数在3以下的称为中性水玻璃,模数3以上的称为碱性水玻璃。其产品通常有固体水玻璃,水合水玻璃和液体水玻璃之分。

      物理性质及形态:

      液体水玻璃为无色,略带色的透明或半透明粘稠状液体。固体水玻璃为无色、略带色的透明或半透明玻璃块状体。形态分为液体、固体、水淬三种。

      用 途: 泡花碱的用途非常广泛,几乎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化工系统被用来制造硅胶、白炭黑、沸石分子筛、偏硅酸钠、硅溶胶、层硅及速溶粉状泡花碱、硅酸钾钠等各种硅酸盐类产品,是硅化合物的基本原料。在经济发达国家,以泡花碱为原料的深加工系列产品已发展到50余种,有些已应用于高、精、尖科技领域;在轻工业中是洗衣粉、肥皂等洗涤剂中不可缺少的原料,也是水质软化剂、助沉剂;在纺织工业中用于助染、漂白和浆纱;在机械行业中广泛用于铸造、砂轮制造和金属防腐剂等;在建筑行业中用于制造快干水泥、耐酸水泥防水油、土壤固化剂、耐火材料等;在农业方面可制造硅素肥料;另外用作石油催化裂化的硅铝催化剂、肥皂的填料、瓦楞纸的胶粘剂、金属防腐剂、水软化剂、洗涤剂助剂、耐火材料和陶瓷原料、纺织品的漂、染和浆料、矿山选矿、防水、堵漏、木材防火、食品防腐以及制胶粘剂等……。

     

     

    关于注浆:

    在陶瓷生产中,注浆成型法是近代才被广泛采用的成型方法:利用石膏模型的吸水性,将泥浆注入模中,待吸附到一定厚度後,再将多余的泥浆倒掉,稍作干燥後将石膏模脱开,便可得到一件中空的泥坯。如果是一件壶,则粘上采用同样方法成型的嘴把,干燥後再施釉便可入窑烧成。紫砂是无釉陶,由於紫砂泥特殊的鳞片状分子结构,根本无法采用注浆成型法成型。原因之一就是通常用於注浆成型的泥浆,为了既降低含水率,又要增加泥浆的 流动性(同时也为了增加石膏模具的使用周期)而在泥浆中加入一种适量的解胶剂(电解质),一般是采用碳酸钠和 水玻璃相配合的溶液。但是在紫砂泥浆中解胶剂根本不起作用,为用紫砂泥浆注浆其含水量要超过正常注浆泥浆含水量二八~三八%的好多,因而造成泥浆在模型中停留时间过长,既延长了成型过程,又因水份多而收缩过大,易造成废品。原因之二是注浆法不仅不能提高功效,还会影响成品质量。如果我们将陶瓷成型工序分作粗成型及精加工这两个程序的话,一般施釉陶瓷经粗成型後稍作加工便告完成,按工作量比例前後工序之此为七比三或是八比二,而紫砂成型中粗成型与精加工之此正好是前者的相反为二比八或三比七,愈是高档的工艺品粗成型所占的比重愈小。可以说紫砂泥料的特性就注定不能采用注浆成型,鳞片状结构用拍打泥片成型,町使泥分子排列有序,胎体结构致密,而注浆成型胎体疏松,既不利於後期加工,又易造成产品渗漏。笔者在前面已经提到,石膏模型只是一种整形的工具,拿一件圆形茶壶的成型为例,先用拍身筒成型法做成一个无足无颈的开口身筒,放人模型内整形後,再将上口封死,稍乾後再加上底足、颈项,才成为一个较完整的壶身。况且常常在很多时候工艺师们制作作品时根本就不用模型整形;完全徒手借用一些竹木制作的工具将壶身规范成需要的式样。用模型整形是那些量产的商品,可使产品规格—致,提高功效,向市场提供较便宜的商品。
     
    看顾老编写的书,第29张图是惠孟臣的作品,书上名称为朱泥圆
    壶的介绍是香港黎淑仪女士撰写,想必壶的名字也应该是她起的吧。我想顾老不管是不是认为朱泥的叫法合理,都还尊重了黎女士的观点。该书的第152张图是俞国良的作品,书上的名字是红大传炉。壶的介绍是顾老亲自撰写,内容如下:为俞国良最佳传器,精选泥质最好的大红泥制作;烧成火候绝佳,故色泽朱红,光彩照人,肌理滋润。制技与形制虽感有疵,但确是宜兴朱泥器中之罕见者,堪称显示砂艺材质的绝佳传器。从这段文字我们不难看出,顾老坚持着原矿是大红泥,烧成以后才是朱泥的观点!顾老做事非常严谨,这段话应该是完全解释了红泥和朱泥的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