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有限公司:吴孟超院士个人资料详细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07:30:25
细节吴孟超:一个医学大师的精气神
    黄浦江畔,春浓叶绿,细雨霏霏,吴孟超与记者面对面。 

    一对寿眉,一双慈目,在眼镜片后面活泼地闪动。盈盈笑意,流露出长者的睿智、孩童似的天真、邻里般的和善…… 

    在采访吴孟超的日子里,他身边的同事告诉记者:“吴老的笑容很特别,我们叫它‘吴氏微笑’。这是吴老标志性的‘表情名片’,也是他呈现给大众的‘心灵窗口’。” 

    面对吴孟超,凝视这扇“窗”,记者试图探寻“吴氏微笑”的魅力。如果把岁月的珍珠连缀在一起,记者发现:吴老的魅力,其实就隐藏在他许许多多的人生细节背后。如果将这些细节显微,我们看到一位白发院士的人生本色,一个医学大师的精气神。 

    “看病不是修车啊!病痛不仅是一个人的事,病人连着家庭,家庭连着社会,好医生应该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人。”

    细节显微之一:鞠躬 

    周二上午,吴孟超门诊时间。 

    8时刚过2分钟,吴孟超走进门诊,冲着候诊的病人和家属深深鞠了一躬,然后双手抱在胸前说:“对不起大家了,今天路上有些堵车,我晚到了两分钟,耽误了大家的时间,我向你们道歉!”说完,他快步走进诊室,开始工作。 

    挂吴老门诊的人太多,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已是12时40分。这时,他脱下白大褂,端起茶杯,喝了口水…… 

    细节显微之二:搓手 

    门诊B超室,26岁的农民工李朋躺到检查床上,自己主动把衣服撩了上去。

    吴孟超忙说“不急”,顺手把病人衣服拉下来盖住肚子。他一边搓着自己的手,一边与病人拉家常,等到双手搓热变暖,才帮病人把衣服撩起,开始“问、触、叩、听”。检查完毕,他又轻轻地搀扶起小李,并弯下腰去,帮病人把鞋拎到脚下。 

    细节显微之三:发火 

    进入手术区,路过一个房间,看到病人躺在手术台上,主刀医生却不见踪影,吴孟超立即让人把主刀医生找来:“为什么让病人光着身子躺在那里等你?” 

    “我去查房了。”吴孟超火了:“查房不能早一点吗?安排了手术自己不知道吗?换你赤条条躺在那里试试!你就这样对待病人?!” 

    细节显微之四:拜年 

    大年初一。吴孟超早早离开家门。 

    节日的病房比往常静了许多,肝癌患者们内心里渴望过年,又害怕过年。 

    这时,吴孟超的身影出现在病房门口,他笑呵呵双手抱拳:“我给大家拜年啦!新的一年里,我们一起努力,打败病魔!”接着,他走进每间病房、走到每张病床边…… 

    病房里,顿时有了笑声,笑声从一张病床传递到另一张病床,从一个房间飞进另一个房间。有患者家属拿出照相机:“来啊,我们跟吴老合个影!”

    访谈面对面: 

    记者:吴老,听说一个关于你的笑话:一次,一位病人看你的门诊,你又是上前拉手,又是拍肩膀,像老朋友似的有说有笑。送走病人后助手悄声问你:他是谁啊?你说,我怎么认识。有这事吗? 

    吴老:有,而且不止一次。癌症病人压力大呀,病在身体上,痛在心里头。你热情地招呼他,对他笑一笑,他才能信任你,配合你治疗。见到病人开口笑,是我给病人下的第一剂药。 

    记者:每天面对那些愁眉不展的病人,你总是保持着“吴氏微笑”,会不会有时感到也烦、也累?

    吴老:当然,不知道累,那不成仙了。但我办公室门前的走廊上,用镜框镶着一句名言:“医学是一门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我就是想用它天天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医生,应当对病人好;作为一个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应当对老百姓好,绝对不能冷漠。看病不是修车啊!病痛不是一个人的事,病人连着家庭,家庭连着社会,好医生应该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人。

    记者:刚才你提到冷漠,网上也有很多议论,怎样让大家都来拒绝冷漠?

    吴老:你看到他愁眉不展,他看你一脸不耐烦,彼此交换的就是冷漠。相反,你给人一张笑脸,人家还你一张笑脸,彼此就不冷漠了。有句话我很欣赏,“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用我的话说,就是送人笑脸,彼此温暖,造福于人,幸福于己。

    “我坐的是共产党的‘堂’,行的是老百姓的医。”“江山代代有传人,靠什么传?靠规矩传!”  


    细节显微之五:半张纸

    党委会上,两个会议议题孤零零地写在一张纸上,吴孟超一会儿看看纸,一会儿看看那两个议题。

    会议结束,已经走出会议室的吴孟超又返身回来,对党委秘书说:“你看这次会议议题这么少,裁用半张纸就足够了,一张多浪费呀。如果一次一人节约半张纸,一年下来也不少啊!能省就省着点吧。”

    细节显微之六:还钱

    春节,吴孟超家中的保姆回老家过年去了。医院食堂工作人员得知老两口在家生活不便,就承担起伙食保障任务,每餐三菜一汤。

    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吴孟超把院务部长陈晓国叫到办公室:“这是我们家春节吃饭的钱,我都记着账哩,你看看对不对?”陈晓国忙说:“院长,不用这样,没几个钱。”

    吴孟超正色道:“院长可以不掏钱?留下这个规矩,不好办。”

    细节显微之七:面包

    坐在飞往奥地利的航班上,前去参加学术会议的吴孟超一边吃着飞机上提供的免费晚餐,一边对身边的副院长沈锋说:“这么多东西,哪里吃得完?这面包谁吃?浪费!”

    翌日早晨,沈锋请吴孟超一起去宾馆餐厅吃早饭。吴孟超问:“早饭是多少钱一个人啊?你去吧,我不吃了。”沈锋急了:“您这么大年纪,不能不吃饭呀!”顽童般的笑容浮现在吴老脸上——他变戏法似的从衣兜里掏出一个面包:“这是昨天飞机上发的,我有的吃啦!”

    细节显微之八:特殊

    上午的手术一直进行到中午12时20分,该吃饭了。

    门口值班的护士挽起吴孟超的胳膊,扶着他走向位于地下室的餐厅,去吃两菜一汤的“手术餐”。这时候,他不像平时走路那样拒绝别人的搀扶,而是笑呵呵接受了“特殊待遇”。地下室的过道又湿又滑,别让这位九旬老人不小心摔跤。他知道,医院党委专门为他作出了派人搀扶的决定,他得服从。大家知道,手术室记录在案,截至4月21日,吴老今年已做了70台手术。有时一上午连着做两台,他实在是太累了。

    访谈面对面:

    记者:您舍得把国家和军队奖励您个人的600万元,都捐给医院用于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怎么对大家多用半张纸却如此在意?

    吴老:几张纸,几餐饭,确实没几个钱。但我是院长,身份特殊,我身后将来还会有许多院长,前人应该给后人立个好规矩。江山代代有传人,靠什么传?靠规矩传。这个规矩就是:尽管我们日子越来越好,但也不能浪费。别说我们走出贫穷没几天,就是富得流油了,家业也经不起大手大脚折腾!

    记者:“提升幸福指数、学会享受生活”,是网民热议的话题,有没有人这样劝过你?

    吴老:呵呵,请大家不要误会,我也是很讲究享受和提升幸福指数的。谁不知道坐飞机头等舱舒服?但我个子小,坐头等舱的宽座位浪费呀!其实,每一台手术成功,都是我最幸福、最享受的时候。

    记者:你是院士,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又是一级教授,听说有的病人愿出几千块钱挂你一个号?

    吴老:也许有人愿意。可是,胡主席、党中央号召建设和谐社会,我如果真那么做,那就不是给和谐社会添砖添瓦,而是“添堵”。所以,我的挂号费都按医院规定的收,一分也不多要。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是领导还是百姓,是腰缠万贯的大款,还是家境贫困的农民,我对他们都是一个笑脸,一样的用心。看病不是买衣服,治病就是救命,怎么能分级论等?医生面对的是病人,拯救的是生命,生命是等价的。

    记者:你常说,要特别对老百姓好,为何用“特别”强调这一点呢?

    吴老:我要说的是,做医生不能患“富贵病”!现在大家日子越过越好,有钱人多了,但还有相当多的人一旦得了大病,家里的负担会很重。我对他们多一点帮助,让他们感受更多的温暖。这样,我坐堂行医,老百姓才会从心里面认可,我坐的是共产党的“堂”,行的是老百姓的医。 


    “我珍爱握了一辈子的手术刀,但我更盼望它早一天‘下岗’!”

    细节显微之九:敬师

    一次,吴孟超和老师裘法祖院士相约进京开会,特意定了比裘法祖早到的航班。到了首都机场后,坚持在出口处等裘法祖。

    当裘法祖教授出来时,吴孟超快步迎上去,和裘法祖热烈拥抱,又帮裘法祖整理好领带,然后搀扶着他往外走。

    走到车跟前,吴孟超把手放在打开的车门上方,以防碰到老师的头。待裘法祖坐好后,吴孟超为他关上车门,自己再快步走到另一个车门处,上车和老师并排坐在一起。

    细节显微之十:托举

    吴老的学生王红阳教授,被列入院士后备人选时,考核组到医院了解王红阳情况。那天,吴孟超一大早就穿着整齐的军装在楼下等候考核组成员。当考核组的车子到达时,吴孟超跑上去,拉开车门,举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接着,吴孟超把考核人员请到会议室坐下,自己站着,向考核组汇报王红阳的情况,一站就是个把小时。

    有人说他:“哪有老师为学生念稿子的!”吴孟超哈哈一笑:“如果学生超过我,那我最开心!”

    细节显微之十一:自责

    吴孟超主刀一台肝脏手术,由于病人肿瘤太大,造成胆管移位。尽管他和助手已经十分小心,还是碰伤了病人的胆管。

    手术成功了,吴孟超却闷闷不乐。护士长劝他:“吴老,这种情况在所难免,不是您的责任,别太追求完美了。”他像是没有听见,回到办公室水也不喝、头也不抬,拿支笔在纸上反复画来画去,嘴里还不停地喃喃自语。随后,他又把学生杨甲梅教授找来:“这种碰伤胆管的问题,下次应该有办法解决了……”

    访谈面对面:

    记者:裘法祖和您都是院士,他只比您大8岁,为什么您对他那么恭恭敬敬?

    吴老:裘法祖院士是我从医的第一位老师。岂敢忘师恩啊!一个不懂感恩的人,不会有出息的。

    记者:你在业内享有极高的名望,是不是有一些从不外传的独门“绝活”?

    吴老:海外有一家医院把我全台手术录了下来,日本的同行把我的手术全程录像,我都没有任何遮掩。我从不想把自己的技术当作一人或者一家医院的“饭碗”。他们回去后研究录像,认为“吴孟超的手术是不可复制的”,这里可能有一些误解。

    记者:说到“复制”,你想没想过找到一种办法,可以把你的技术简单快捷地像“复制”那样,传给更多的人? 吴老:想啊,想了几十年了。一个吴孟超能有多大本事,只有找到这种办法,才能摘掉中国是肝病大国的帽子。 记者:你的意思是给国家培养更多的“吴孟超”吗?

    吴老:我是想,既要培养“吴孟超”,也要培养“李孟超、王孟超”。现在我的这些学生让我很高兴,他们很多已带出了博士、硕士,这个雪球越滚越大,造福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记者:你说的“李孟超、王孟超”是指什么呢?

    吴老:人得了肝癌,等到做手术时,已经很痛苦了。再高明的吴孟超解决不了不得肝癌的问题。我珍爱握了一辈子的手术刀,但我更盼望它早一天“下岗”。那时,人们不再为肝癌痛苦了,打一针疫苗,吃一粒药丸,就不得肝病了。 


    “你们知道我最怕的是什么吗?就是怕有一天我离开这个岗位时,后人说我不作为!”

    细节显微之十二:手指

    吴孟超伸开双手,右手食指明显畸形:它不像其他指头一样直直的,指尖关节处像骨折了一样,硬生生地向拇指方向折起,形成十分明显的折角。而且,那里的颜色明显深于其他地方,还长出一层厚厚的老茧。

    细节显微之十三:开球

    2004年,“吴孟超杯”足球赛在第二军医大学举行。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足球队队长严以群教授,盛情邀请83岁的吴孟超为首场比赛开球。

    下午三时,球队入场。腿粗胳膊壮的球员队伍前面雄赳赳走着一个精干的老者——脚上还套着一双刚借来的新球鞋。

    开球哨响,但见吴孟超噌噌噌上前,飞起一脚,球直奔球门而去!见此,场外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严队长拍拍他,轻声耳语:开球只需用脚轻踢一下,别使那么大劲。吴孟超一瞪眼:“我哪儿知道啊?!”

    细节显微之十四:鼓掌

    吴孟超出国参加学术交流,比原计划晚回来一天。

    他周一半夜回到上海,马上电话通知医院,将原定于周一安排的手术调整到周二上午,而周二上午的门诊不许取消,调整到下午,并请工作人员把情况跟候诊病人解释清楚。

    周二上午他做了两台手术,中午没休息,接着出专家门诊。

    下午1时,当他准时出现在专家门诊时,候诊的病人自发起立。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一声,两声,刹那间,大厅里掌声如海涛般荡漾开来……

    访谈面对面:

    记者:真难以想象,您这样一双手做手术居然如此灵活!

    吴老:我这手呀,开刀开了60年,成天拿手术刀拿止血钳,还要用劲,时间长了,就成这样子了。你别说,手指变成这样子后,开刀更方便了。这手我很注意保护,很怕它哪天不作为呀,哈哈……

    记者:你说你现在恨不得是60岁,这话有什么深意?

    吴老:毕竟快90岁了,有些事力不从心了。汶川地震时,医院组建医疗小分队奔赴灾区,一听说,我就报了名,可是学校领导不让去。我能理解!如果我回到60岁,他们不让我去,我可就要找他们理论理论了。

    记者:在常人眼里,你已经是个不老的传奇了,你不觉得吗?

    吴老:我不服老是真的,传奇可不敢当。赶上好时代了,如今人活百岁不算奇。

    记者:吴老谦虚了,快90岁的人了谁能像你这样忙碌?

    吴老:忙是忙,也该忙。从我当院长开始,你们知道我最怕的是什么吗?就是怕有一天我离开这个岗位时,后人说我不作为。真要那样的话,党把我放在这个位子上,不是选错人了吗?所以,这些年我一年才能坚持平均做200台手术。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有一天倒在工作岗位上,那是我生命最完美的归宿。

    记者:您主刀60年,做了14000多例肝脏手术,光是肝脏手术中最复杂的“中肝叶肿瘤切除术”,您就做了400多例,为何成功率能高达97.3%?

    吴老:我知道,世上的事很难做到完美。可是手术刀下是生命,当医生不追求完美怎么行。一旦失误,对一个医生可能是千百台手术中的一次,对病人那可是唯一的生命呀。

    记者:今年是建党90周年,你是年近90岁的长者,最后请你对年轻人说几句话?

    吴老:去年我带着年轻人,去了一趟井冈山,回来的路上总在想毛主席那句话: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我想对年轻人说:千万不能忘本!啥是本?就是毛主席说的那句话。

    记者:谢谢吴老,我们祝您如那首歌——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吴孟超院士简介

    吴孟超,1922年8月生于福建闽清县,现年90岁。1927年随母赴马来西亚投奔父亲,1940年归国求学。1949年7月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院士是国际著名肝脏外科学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肝胆外科主任、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等职。现为国际外科学会会员和国际肝胆胰学会会员。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暨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

    作为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吴孟超建了我国的肝胆外科并带领这个学科走在世界前沿。他创造了中国肝脏外科多个第一:翻译出版第一部中文版肝脏外科专著;制作出中国第一具完整的肝脏血管铸型标本;成功完成第一例肝脏外科手术;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成功完成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术;切除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建立了我国肝脏外科理论和技术体系,创立了我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针对肝癌发现时多晚期、巨大且不能切除者多的特点,提出“二期手术”的概念;针对肝癌手术后复发多,但又缺乏有效治疗的特点,率先提出“肝癌复发再手术”的观点;针对我国肝癌合并肝硬化多,术后极易导致肝功能衰竭的特点,提出肝癌的局部根治性治疗策略。中国肝脏外科的事业从他的“三人研究小组开始,发展到创立肝胆外科,创建我国第一所肝胆外科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建院以来,医院共进行各种难度的肝脏手术2万余例,手术成功率达到98%以上,小肝癌术后5年的生存率达到79.8%。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综合治疗等方面均居国内外先进水平。

    作为一名归侨,吴孟超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强大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国家的强大奉献了自己的全部智慧。年少时他毅然归国,并立下医疗救国的远大志向;青年时他刻苦钻研,选择将当时国内非常薄弱的肝脏外科作为自己的努力方面;壮年时他披肝沥胆,创建了我国的肝胆外科并带领这个学科走在世界前沿;他老骥伏枥,年届90高龄依然奋战在肝胆外科科研学术与医院建设一线,每年平均主刀完成重大肝脏外科手术200台左右,。

    作为肝胆外科一名医生,吴孟超52年来,共主刀了14000台肝胆手术,无一失误,创造了世界医学史上的奇迹!他老骥伏枥,年届90高龄依然奋战在肝胆外科科研学术与医院建设一线,每年平均主刀完成重大肝脏外科手术200台左右,创造了人间的奇迹。

    成为医学界的一代宗师,他先后培养出100多名研究生,其中不乏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973”首席科学家等1996年,他捐出个人的积蓄和奖金,设立了“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用于奖励国内外对肝脏外科作出显著贡献的优秀人才。现在,基金已发展成为上海市吴孟超医学科技基金会,基金总额超过1000万元。他始终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想方设法减轻患者负担,方便患者就诊,经常因为患者诊断和手术牺牲大量休息时间,许多经他治好的患者向他表达谢意,都被他婉言谢绝。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以基金会的名义向灾区捐赠价值500多万元的急救药品。他还经常深入部队一线,为基层官兵的身体健康竭诚奉献。

    作为一名院士,吴孟超先后获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6项,获国务院颁发的科学技术突出贡献证书并终身享受特殊津贴,1994年获全军科技重大贡献奖、何梁何利医学基金奖,2006年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作为一名军人,他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1996年1月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