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新媒:日核危机和中东乱局令中获战略优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5:55:04
 新媒:日核危机和中东乱局令中获战略优势
                                                    新加坡《联合早报》19日刊出署名评论说,日本爆发地震、海啸并引发核危机,中东战局僵持不下,美国内政党分歧加深,这些外部国际环境的变化对中国 “战略机遇期”将产生两面性的影响。同时,中国开始进入改革深水区,任何疏忽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认清中国“战略机遇期”现实,有助于中国政府更理性的制定内、外政策。
                              文章摘编如下:                                自本世纪初中国政府提出“战略机遇期”以来,有关这一话题的讨论就时常跃诸报端。最近,日本爆发地震、海啸并引发核危机,利比亚战局僵持不下,美国国内政党分歧加深,甚至一度闹出政府险些关门的闹剧。这些外部国际环境的变化对中国本世纪头二十年的“战略机遇期”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的“战略机遇期”优势是逐步巩固还是逐步削弱?                                在中国,有分析人士认为,日本地震及核危机将使日本低迷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日本的综合国力也将削弱,从而使得日本不再具备与中国竞争的实力,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战略优势。
                              中国也有学者认为,中东乱局为中国提供了机遇。一则,中东局势的混乱使得美国不得不将有限的战略资源投向这一地区,因此,相对减少了在亚太地区战略投入;二则,美国在中东呈现出战略收缩态势,客观上为其他大国和新兴大国腾出了战略空间,尤其是中国。                                而美国经济复苏困难以及政治分歧的加深,将使得美国愈发重视国内问题。同样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对中国有利。                                笔者认为,上述分析不无道理。然而,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上述分析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面,而对于另一方面则未有理性地看待。
                              日核危机让中国获得战略优势?                                日本地震及核危机的确对日本产生了影响,但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会对日本的整体实力产生多大的影响呢?                                首先,爆发地震、海啸及核危机的福岛等地位于日本东部。该地区在整个日本的经济版图中处于相对较落后的位置。当地的主要产业仍是农业,大部分人仍从事蔬菜种植及牲畜养殖业,工业设施很少。                                另外,有媒体报道对日本地震对高新产业产生多大的影响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地震对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影响很大,而其他产业,比如数码相机、液晶显示器、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汽车电子及光伏产业则影响很小。
                              此外,该地区的GDP仅占整个日本的6%左右,因此即使是该地区全部受灾,也不会对整个日本的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何况并非整个地区全部受灾。因此,总的看来,此次灾难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其次,地震引发日本政坛“大地震”,将促成日本政治的大联合。                                日本地震已过去一个多月,然而由此所引发的核危机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促使日本国内发起“倒阁”运动。对此,日本经济产业省的一位官员说道:“日本政治就要重组,大联合才能带来大的复兴。”                                的确,地震爆发后,日本国内关于日本复兴的呼声不断高涨。不管菅直人能否以及什么时候辞职,日本政治或将迈过“拌嘴政治”而向大联合的方向挺进,而大联合的日本或将迎来大复兴。
                              再次,地震强化了日美关系,尤其是安全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地震中,日本与美国的关系进一步拉近。尤其是日本在事先获美国同意,但并未告知周边邻国的情况下将核污水排入海中,更显示了日美的紧密关系。这对于中国来说恐怕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中东乱局果真是中国的机遇吗?                                中东乱局对世界最大的影响莫过于能源安全。自乱局爆发后,国际原油价格逐渐向上攀升,能源安全凸显。中国80%左右的石油依靠进口,中东乱局显然会影响到中国的能源安全。近日,中国上调油价便显示了这种影响。                                此外,有学者认为美国在中东变局中的犹豫态度(尤其是美国将空袭利比亚的指挥权移交北约)显示出美国在中东呈现出战略收缩态势,客观上为其他大国和新兴大国腾出了战略空间。                                然而笔者认为,此番美国在利比亚战乱中的犹豫态度主要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则,美国对中东变局未做好充分的准备;二则,美国试图“脱身”中东,并借用盟国的力量来维持其在中东的战略利益。
                              因此,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收缩只是其长期战略中的阶段性态势,并且收缩态势只是表面上的迷相。美国绝不会允许非盟友国趁机扩大其在中东的战略利益,尤其是中国。                                最后,有学者认为,目前美国国内经济复苏困难重重,政治分歧又不断加深,因此,奥巴马要想连任,就必须处理好这些棘手的国内事务。并且,美国还深陷伊拉克、阿富汗战争,恐怕一时半刻还腾不出手来应对中国的崛起。                                这种说法虽不无道理,但显然低估了“中国威胁论”在美国维护国家利益中的重要性。从去年的一系列事件来看,美国的亚洲版“北约”已雏形初现,美国一直都在维护、巩固这个体系。                                2011年2月8日,美国发表《国家军事战略》报告。分析人士认为,与2004年版的国家军事战略报告相比,新版战略的重心明显“东移”,亚太地区成为美军关注的新战略重点。这恰与2010年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举动相契合。
                              最新战略报告还对中国军力扩张的“范围及战略意图”表达了担忧,随后警告说,“为了应对任何国家破坏进入和使用全球公共区域的权利或威胁我们盟国安全的行为,我们将显示决心并投入人力物力”。                                而美国凯托学会也指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成就多是美国处理不当的直接或间接结果……但华盛顿的决策圈总是有可能出现更明智的领导层。如果是那样的话,中国在通向超级大国的路上仍将面临诸多障碍。”                                不管怎样,中国的崛起已引起了很多国家的担忧与焦虑。同时,中国开始进入改革深水区,各种矛盾与困难并存,任何疏忽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认清中国“战略机遇期”优势正在逐步弱化的现实,有助于中国政府更理性的制定内、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