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作品全集txt:点把火先烧“后院”的五四先驱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3:16:29
    陈独秀、鲁迅、胡适、郭沫若、徐志摩、郁达夫等,都堪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闯将和先驱者,他们当时不仅向封建文化发起了冲锋和斗争,同时也将斗争的锋芒直指自己的婚姻,大胆地去在婚姻外寻找的爱情,然后离异或“冷藏”原配,重新组建家庭。

    对这一时期的时代精英“点把火先烧‘后院’”的群体婚变,历来评价不一。褒之者认为是个性的张扬和思想的解放之体现,贬之者视其为对原配的不负责任,是文人的花心所致。

    眼前新妇新儿女,已是人生第二回。当年,面对配偶易位的家庭状况,面对社会舆论的支持或非议,不知这些社会精英们作何感想。

    在那个一切都追求新异的时代,没抛弃糟糠之妻、也没搞出任何绯闻的文化名流,似乎只有李大钊先生一人而已。
  
                      
    五四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的陈独秀,背弃了发妻高晓岚以及其妹妹高君曼(陈独秀的第二个妻子)。

    1897年,时年18岁,已考中秀才的陈独秀,在长江边的安庆城陈家老屋,迎来了他的新婚妻子,新娘高晓岚,生于1876年,年长陈独秀3岁,为清末安徽统领副将高登科之女。当时,陈独秀的养父陈昔凡为官东北,在安徽、辽宁置地千亩,在沈阳、北京均开有铺子,陈、高联姻可谓门当户对。然而,陈独秀虽贵为秀才,思想却极为开放,高晓岚目不识丁,又裹了一双小脚。两人少有共同语言,因此为两人的不幸婚姻埋下了伏笔。

    1901年,陈独秀远离妻子东渡日本留学,归国后在上海、芜湖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很少回家与妻子团聚。并于1910年与高晓岚的同父异母妹妹高君曼双双私奔杭州,彻底抛弃了高晓岚。高君曼年轻漂亮,又读过书,是一个具有现代思想的青年。因此,经过几次接触,很快与姐夫陈独秀撞出的爱的火花。高晓岚忍受被弃之羞,独守空房,苦心支撑,抚育三个儿子。谁知长子陈延年和次子陈乔年长大后追寻乃父,从事革命活动,先后被国民党残忍杀害。经受几次重创,高晓岚身染重病。

    高君曼与陈独秀共同度过了20年不平凡的婚姻生活,20年里,高君曼与陈独秀琴瑟相合却不乏摩擦,两人时常争吵。1926年初,身为党的总书记的陈独秀突然失踪,党内同志以及高君曼均不知其所踪,以为他已遇害。直到一个月后,他才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陈独秀又秘密“结婚”,与一位漂亮的女医生同居在一起,高君曼被陈独秀抛弃了,两人分道扬镳。

    这个漂亮的女医生,就是陈独秀的第三位妻子,名叫施芝英,当时陈独秀因患胃病常去求治。施芝英被陈独秀的大名所吸引,两人很快秘密同居,直到1927年3月大革命失败,陈独秀被撤职,两人才分手。

  1930年,正当陈独秀与小他34岁的潘兰珍同居时,他的发妻高晓岚因为长期抑郁而亡故,时年五十五岁。

    潘兰珍是陈独秀最后一位妻子,她陪陈独秀走完了穷困潦倒的后半生,是陈独秀凄凉晚境中相濡以沫的亲人。

    1927年“四一二”政变发生后,陈独秀埋名隐姓,在上海永兴里隐居,与包身工出身的潘兰珍成为邻居。一次,陈独秀胃病发作,幸得潘兰珍相救,才得以保住性命。共同的境遇,使两人忘记了年龄之差而结为老少夫妻。潘兰珍年轻美丽,却对陈独秀爱慕关怀备致。        
    1930年,陈独秀突然被捕,被押解至南京老虎桥监狱关押。潘兰珍毅然辞去在烟厂的工作,只身从上海来到南京,在监狱旁租住民房,每日入监照顾陈独秀,“伴监”达五年时间,直到第二次国共合作蒋介石释放陈独秀。
    陈独秀出狱后,辗转流离,先后寄居于南昌、武汉、重庆等地,最后落难于江津鹤山坪,直到1942年5月27日去世。数年间,陈独秀穷困潦倒,靠朋友、学生接济度日。潘兰珍始终爱心相随,痴情不改,与年迈的夫婿相濡以沫,始终默默地陪伴着陈独秀。为此,陈家一家人对潘兰珍感激不尽。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病逝于鹤山坪。临终之际,他独对潘兰珍放心不下,嘱咐朋友、学生一定要关照好自己的少妻。
    陈独秀去世后,潘兰珍在陈独秀的学生们的帮助下,在重庆附近一家农场找到了一份工作。4年后,她又孤身一人回到上海,在浦东安下家并与一位国民党下级军官结婚。然而,结婚后不久,她的新婚丈夫即暴病身亡。这个沉重的打击,使精神已经支离破碎的潘兰珍再也支撑不起来了。1949年11月,36岁的潘兰珍因病在上海一家医院去世。

                       
    五四新文化运动旗帜、主将鲁迅冷处理了发妻朱安。

  1906年,母亲想让远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回家完婚,鲁迅回答说,让姑娘另嫁人为好。但母亲却来电报说:母病速归。鲁迅回到家里,原来是母亲要他结婚,他不愿拂逆母亲的心愿导致母亲不快,因此同意结婚。

  朱安比鲁迅还大两岁,长得很不好看说,又是不涉世事的文盲。她足不出户,两耳不闻窗外事。在家,她更多的时间是陪鲁迅母亲聊天。

  婚后第二天,鲁迅就住到了书房里,常常读或写到深更半夜,就睡在那三块铺板搁在条凳上而成的小床上,从不到她房里去。亲友们来贺喜,他总是回答:“母亲送给我的一个礼物。”婚后第五天,鲁迅借口“不能荒废学业”,就带着二弟周作人,及几个朋友启程东渡日本,这一走就是三年。

  1909年8月,鲁迅从日本回国,在杭州、绍兴等地任教,却很少回家,他住在学校。即便有时是星期日白天回去,但主要也是为了看望母亲,偶尔星期六晚上回家,也是通宵批改学生的作业或读书、抄书、整理古籍,有意不与朱安接触。

  1925年夏天,鲁迅和学生许广平相爱了。许广平是广东番禹人,比鲁迅年轻近二十岁,很有才华。1926年8月26日下午4点25分,鲁迅与许广平一同乘车离开北平南下广州,开始了他们共同生活的历程。1927年10月3日,鲁迅到上海,虹口的景云里租了一幢三层的房子,与许广平公开同居。而留在北平的除了鲁迅的母亲,还有他的妻子朱安。

    1947年6月29日凌晨,朱安孤独地去世了,身边没有一个人。但朱安生前反复对人讲:“周先生对我不坏,彼此间没有争吵。”  

                     

    五四新文化运动旗手胡适也曾一度背弃发妻江冬秀。

  1917年12月,胡适从海外留学归来,回到家乡安徽绩溪,在母亲冯顺弟的一手安排下,迎娶了从未谋面的儿时就已订婚的比他小一岁的同乡女子江东秀。然而新婚当天,吸引胡适目光的不是新娘子,而是新娘的伴娘曹诚英。曹诚英是胡适兄嫂同父异母的妹妹,胡适对她一见钟情。

  1918年,胡适背着江东秀与曹诚英同居了。1923年母亲冯顺弟去世,不用再遵母命尽孝道的胡适认为机会来了,向江冬秀提出了离婚。但江冬秀不干,她从厨房中拿把菜刀,说你要跟我离婚可以,我先把你生的两个儿子杀了,再死在你面前。面对江冬秀的以死相挟,胡适退却了,但心中依旧念念不忘曹诚英。与妻子争吵后,胡适一度离家出走,住在北京西山的朋友家中。

  胡适最终还是回到了家中,与江冬秀共度人世沧桑。可怜的曹诚英终身未再嫁,临终前她留下遗言,一定要把她安葬在杨林桥边的那条小路旁,因为那是胡适回家的必经之路。

    胡适给人的印象是思想方面的激进者,同时又是个人情感方面的保守名士,其实他骨子里绝对是个多情才子。除了曹诚英之外,胡适与韦莲司、陈衡哲、徐芳、洛维茨、陆小曼等中外美女都曾传出过绯闻。

                     
 

    作为与鲁迅并称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之一的郭沫若,背弃发妻张琼华以及日本妻子。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1912年,郭沫若与张琼华在父母的包办下无奈与其结婚,实际两人并没有感情。张琼华比郭沫若大两岁,是郭沫若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也是明媒正娶的结发妻子。五天后,郭沫若离家,两人没有离异,以后68年里,张琼华孤独一人一直守在郭沫若老家。1939年郭沫若还乡时向还在守活寡的张琼华鞠躬表示歉意。1980年,张琼华这位对郭沫若忠贞不二的老人,在孤寂中辞世,享年九十岁,没有留下子女。

    1916年,郭沫若在日本与佐藤富子同居,佐藤富子为此断绝了与父母的关系,郭沫若为其取名“安娜”。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郭沫若不辞而别离开日本,与安娜断绝了联系。此后佐藤富子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大连,改名郭安娜,跟儿子郭和夫住在一起。

  1938年,郭沫若跟于立群同居,并于1939年夏补办婚礼,两人共生有四男二女。

  另外,郭沫若还有婚外情人彭漪兰(安琳)、于立忱等。

                   
    新文化运动干将徐志摩背弃了发妻张幼仪。

  1915年,由当时中国的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劢向徐家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与曾就读于苏州师范学校的张幼仪结婚了。张幼仪是当时中国的政治家和哲学家、民社党创立者张君劢的妹妹,可徐志摩一直不喜欢这个结发妻子。

    1918年,张幼仪为徐志摩生下长子徐积锴(阿欢),不久徐志摩就留洋去了,1920年徐志摩收到张君励的信,被迫不耐烦地把张幼仪接到他身边,张幼仪回忆当时徐志摩的态度“我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可是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此时的徐志摩与林徽因坠入情网,不久徐志摩就提出离婚,已有二个月身孕的张幼仪毅然同意。

    1922年,张幼仪生下次子彼得,遂与徐志摩在柏林签字离婚。这是中国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

  离婚后,张幼仪去德国边打工边学习,回国后在苏州东吴大学做了德语老师,后又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总裁,成为中国第一位女银行家。此外,她还担任了云裳时装公司总经理,在上海女界有很高声望,人都称其大方有气质。

  女人总是很难忘怀自己的第一个男人,哪怕这个男人曾经无情第抛弃过自己。张幼仪曾经回忆: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新文化运动开拓者之一的郁达夫背弃了发妻孙荃。

  1921年在日本东京留学的郁达夫趁放暑假回国,与母亲陆氏替他选中的孙荃完婚。孙荃是一位旧式小脚女子,比郁达夫小一岁,自幼生长在浙江富阳县南乡偏僻的宵井地方,但在父亲的教导下,熟读了“女四书”和“列女传”,能诗能文,在那时那地,可算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好女子。婚后,孙荃为郁达夫生下一儿两女。谨守妇道,相夫教子,称得上是一位贤淑的妻子。

  1927年初春,郁达夫在上海遇见了西湖美女王映霞以后,孙荃便开始被打入了冷宫。

  王映霞本姓金,名宝琴,1907年12月22日生于风光明媚的西子湖畔,是一个出色的南国美人。郁达夫认识她后,便陷于了对她的热恋之中。但王映霞提出,要和她结合,必须抛妻弃子,甚至背叛社会与家庭。1928年春天,郁达夫不顾一切地与王映霞在杭州悄悄地举行了婚礼。

    郁达夫结过三次婚,三位夫人分别是:孙荃、王映霞、何丽有。此外,在新加坡时,还有一位同居情人李筱英。何丽有是印尼华侨,李筱英是福建人,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能说流利的英语、上海话。李筱英十分崇拜郁达夫的文学才华,并主动向他示爱。46岁的郁达夫在政治失意和家庭破裂之余,遇上这位花容月貌的佳人,一拍即合,两人感情迅速发展,不久李小姐搬入郁家同居。但是,郁达夫和李筱英的结合遭到郁达夫时仅13岁的郁飞强烈反对。1941年12月,李筱英痛苦地搬出郁家。

  结发妻子孙荃与郁达夫分居后就吃长素,整日念佛诵经,没有再嫁,于1978年3月29日逝世,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