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乃亮和甜馨搞笑视频:孙中山家族百年沧桑【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4:14:56
稻香居人 欢迎光临

孙中山

1901年4月,孙中山在檀香山与家人合影。

1922年11月,孙中山与宋庆龄在上海。

孙中山的三位夫人:元配卢慕贞(上)、陈粹芬(中)和宋庆龄。
辛亥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振臂一呼,风起云涌。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灰飞烟灭,民主与共和思想的清风迎面扑来 。在这场持续了几十年的复杂斗争中,孙中山及其家族也伴随着时代浪潮的翻涌,几经沉浮,沧桑巨变。如今,中山先生“国富民强”的愿景已经实现,他的后代遍布海内外,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

1884年5月26日,孙中山与同邑卢慕贞结婚,婚后生子孙科,女孙娫、孙婉。

卢慕贞

孙夫人卢慕贞(右)和妾陈粹芬(左)

孙科、孙娫、孙婉三兄妹合影。
早年全家支持孙中山领导革命,现在后人遍布海内外,远离政治。
当历史时光的指针跨入2011年,人们似乎猛然间听到了100年前震惊世界的轰响——那是辛亥革命的炮声。从此开启了中国的新纪元。
辛亥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振臂一呼,风起云涌。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灰飞烟灭,民主与共和思想的清风迎面扑来 。在这场持续了几十年的复杂斗争中,孙中山及其家族也伴随着时代浪潮的翻涌,几经沉浮,沧桑巨变。
如今,中山先生“国富民强”的愿景已经实现,他的后代遍布海内外,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2011年,纪念辛亥 革命百年之际,他们期待着在故土相聚。
带着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之情,走进广东孙中山故乡,探访南京总统府,拜谒中山陵,专访他的后辈亲人,记述那令人荡气回肠的百年故事。

中山市翠亨村
农家走出一代伟人
“酸豆一株起卧龙”
孙中山的出生地翠亨村,距广东中山市市区约25公里。2011年1月6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慕名来到这里。中 山市原名香山县,因境内有座香山而得名。按照当地人的说法,翠亨村的风水非常好,坐落在香山的“行龙干脉”上。
1956年11月,为了纪念孙中山,政府在翠亨村建起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整个纪念馆包括孙中山故居、孙中山 史迹展览和翠亨村民居展览等几部分。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翠亨村风貌,当地政府将周边一些古 屋征用,扩大了纪念馆的规模。这一工作一直延续到2009年,最后一户才搬走。
在纪念馆的后山,政府为翠亨村人建了一个新的居住区。现在新翠亨村户籍人口有3900多人。村民多在附近镇上 从事商业或服务类行业,生活较富足,很多人有私家车。
村民告诉记者,现在的翠亨村以“外来户”为主,姓孙的人并不多。1866年孙中山出生时,翠亨村有60余户人 家,共约200人,其中有6户姓孙,大多是贫民。后来,这几户孙姓人家或跟随孙中山参加了革命,或在战火中丧生,或到海外谋求发展,或因家境衰败而搬离。如今,翠亨村里已无真正当年孙姓的后代。
中山市是华侨之乡,很多人有海外关系。翠亨村所在的南朗镇,经济状况在中山市各个县区中排在前列。所以,当地人并不依靠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来发财致富。记者看到,虽然参观者如织,但门前几乎没有兜售旅游产品的小商贩。
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孙中山先生所题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进入园内,走过一条百米长的林荫小道,一栋引人注目的二层红色小楼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孙中山故居。
纪念馆馆长萧润君告诉记者:“孙中山在翠亨村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光,受到当时进步思想的熏陶,萌发了改变现状的爱国愿望。”
故居小院里,有一棵参天大树,周长达2.7米,高12米,当地人称之为“酸子树”。这是孙中山17岁那年从美 国檀香山带回的种子种植的。到今年,这棵树已128岁。树原本是笔直的,但在1931年不幸被台风吹歪。郭沫若196 1年来这里参观时,曾感叹道:“酸豆一株起卧龙。”因此,这棵树也被翠亨村人称为“卧龙树”。
孙中山故居是一座朝向西、融合了中西建筑特点的两层砖木结构楼房。萧润君向记者介绍说:“主体建筑是1892 年由孙中山的大哥孙眉出资、孙中山设计并主持修建的。孙中山12岁留洋,17岁回国,26岁设计了这座房子。房子的特点是门多窗多,有22扇门和26扇窗。孙中山的父亲孙达成在1888年就去世了,所以没有住上儿子设计的新房子。”故 居屏风后是孙中山母亲的卧室,按照当地的规矩,“屏后房”要由长辈居住。
楼上房间里,多是岭南风格的家具和摆设,古味盎然。在楼下一间小屋里,陈列着一个铁胎搪瓷浴缸。萧润君告诉记者:“这是孙中山从澳门购买来的,可见当时他对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的认同。”
主屋右侧,是孙中山和原配卢慕贞的卧室。在这里,他们生下1男2女:儿子孙科,长女孙娫(18岁病亡)和次女 孙婉。
走出故居,来到老翠亨村的街上。萧润君指着街两旁向记者介绍说,孙中山17岁回国后,建议村里按照西方社会的 样子,在街上设置了街灯和更楼,并组织巡逻队防火防盗。记者看到,当年的更楼立于众多低矮的民居之中,显得格外高大。 更楼二层墙壁上还有枪孔,可俯视整个村落的情况。
孙氏家族迁徙史
在中山市,有两本权威的资料可考孙中山的家族史。一本是著名历史学家、客家研究开拓者罗香林的《国父家事源流 考》;另一本是在江西省宁都县发现的《宁都富春孙氏伯房十二修族谱》。据记载,孙中山先祖为中原望族,居住在河南陈留 (今开封)。
远祖名孙拙,字玄几,曾出任唐朝两江节度使。他的儿子孙俐英勇善战,在平定“黄巢之乱”时有功,被封为东平侯 ,驻扎在节虔州虔化县(今江西宁都)。孙俐卸任后在宁都定居下来。他便是孙氏家族迁往江南的始祖。
在孙科的《八十述略》一书里,他提到孙俐的曾孙孙有敬因躲避兵祸又南迁入闽(福建)。他被称为孙氏家族入闽之 始祖。此后,孙家在福建居住了4代。直到明朝永乐年间,孙俐的第七代孙孙友松举家由福建迁到现在的广东省紫金县忠兴坝 一带落户。他成为孙家入粤的始祖。从孙友松起,再经历11世,至孙俐的第十八世孙孙鼎标。孙鼎标是位抗清义士,因为其 最后兵败,孙氏族人也多流徙离散。孙鼎标的次子孙连昌迁居到香山县,以耕渔为业。孙连昌是香山孙中山家族的始祖。
孙连昌的孙子孙殿朝在乾隆时迁入翠亨村,孙殿朝的孙子孙敬贤就是孙中山的祖父。
孙敬贤之前的几代人均以农耕为生,家境贫寒,属于典型中国贫民之家。到了孙敬贤这一代,凭着苦干和节俭,购得 了田地20亩。但孙敬贤一生迷信风水。他对一位姓钟的术士优礼有加,并对他的风水之说深信不疑。钟姓术士给他看了一处 坟地,说如购得此地,子孙必将发达。孙敬贤不惜变卖田地买回了这块坟地,并对坟地大加修缮。虽然坟地修好了,但其家道 也随之败落了。
到了孙中山的父亲孙达成这一代,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他一面种田,一面做更夫,一家人常把红薯当主粮吃。
倔强好动的“石头仔”
孙中山原名孙文,本来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第五。二哥和三姐早年夭亡,余下长兄孙眉、四姐孙妙茜、他和六妹孙 秋绮。
孙中山6岁就跟着姐姐孙妙茜上山打柴,捡拾猪菜。稍微大一点,各种农活都能干。他每年还要替人放几个月的牛, 以换取用人家的牛给他家犁地。
8岁那年,一户做豆腐的人家搬来翠亨村,住在孙中山家隔壁。人们给做豆腐的主人送了个绰号,叫“豆腐秀”。“ 豆腐秀”的两个儿子非常顽皮,经常暗地里用弹弓打孙中山。孙中山气急了想追赶他俩,但很不容易追到。有一次,孙中山实 在忍无可忍,拿起一块石头追他俩,一直追到“豆腐秀”的店里,见到灶房正在煮一锅豆浆,便把石头掷了进去,“嘭”地一 声把锅打破了。“豆腐秀”随后来到孙中山家“讨说法”。
孙中山的母亲杨夫人平素与乡亲和睦相处,待人和蔼可亲,时常帮助亲友,所以在村里颇受敬重。她知道“豆腐秀” 家生活也不容易,甘愿赔偿损失。“豆腐秀”深为感动,觉得自己儿子也有错,就不再追究。
萧润君告诉记者,有史料记载,孙中山儿时倔强且顽皮,常爬上参天大树掏鸟窝。他的“绝活儿”是用石子掷打小鸟 ,而且掷得非常准,能把鸟打下来。村里人见他倔强好动,又爱玩石头,就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石头仔”。
孙中山出生时,南方刚经历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的事迹在两广地区广为流传,也成为当地民众热 议的话题。翠亨村有位曾参加过太平军的老人,叫冯观爽。在门前大树下乘凉时,他常常讲述太平天国的故事,孙中山非常喜 欢听。孙中山对洪秀全很是敬慕,将他视为英雄。
每次老人讲完故事,孙中山都觉得不过瘾,就组织村里的孩子们玩“天兵抓清狗”的游戏。大家操着木棒打成一团。 孩子们推孙中山为领袖,在游戏中当“洪秀全第二”。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出去游玩,经过一座庙,见到许多人在那儿跪拜 。孙中山二话不说,上前将神像的手折断了。这一举动惊呆了很多人。曾教过孙中山私塾的一位先生给了他一句评语:“他将 来不是做人上人,就是做人下人。”
后来,有人问孙中山革命思想来自何处时,他回答说:“我革命思想之成为体系乃是以后的事,不过给我这种念头的 ,却是幼时乡间宿老的谈话。”
1878年,孙中山12岁,好学的他得到在檀香山做生意的哥哥孙眉的支持和帮助,被接到那里读书。此后他接受 了5年西方教育,不仅学业大大长进,更开阔了视野。
为支持革命颠沛流离,几度濒临家破人亡
民国崛起“第一家庭”
孙中山从一个留学生成长为“国父”、大总统,他的家族也随之经历风云变幻,历尽世事沧桑。

从医生到大总统
早年的孙中山并没有想到革命。1883年他从檀香山回国后,先是在广州博济医校读书,1887年考入香港大学 的前身香港西医书院,胸怀的是一颗“治病救人”的心。除了医学专业外,孙中山还广泛涉猎欧美各国的政治、经济、农业乃 至天文地理知识,被朋友称为“通天晓”。
但随着“开眼见世界”,孙中山对国内社会现实的不满和牢骚也一天比一天多。父母商量早点给他讨个媳妇,以拴住 他不安分的心。父母相中了同乡人卢慕贞,她比孙中山小一岁,虽长得不算十分标致,却以精明能干为村人称道。加上卢慕贞的父亲卢耀显认识孙中山的哥哥孙眉,算得上门当户对,两家都欣然同意。孙眉还从檀香山寄钱回家,促弟弟早日成婚。面对 父母兄长的良苦用心,孙中山不敢违命,1885年夏回乡成亲。1891年,卢慕贞生下长子孙科,在家侍奉公婆,甚是孝顺。
同年,仍在香港读书的孙中山在一次教会活动中,认识了18岁女子陈粹芬。陈粹芬于1873年出生在香港新界的屯门,眉清目秀、举止豪爽、吃苦耐劳。她虽然没有读书识字,但为人机智果敢。两人初次见面,就畅谈了效仿洪秀全、推翻 满清的豪情壮志。年纪轻轻的孙中山博闻强识,意气风发,让陈粹芬为之倾倒。此后的17年,孙中山为了革命,一直辗转于 加拿大、日本、檀香山及香港等地。陈粹芬一直陪伴在他左右,担任联络工作。在他们居住的地点,陈粹芬负责接待革命同志 ,从烧饭做菜到洗衣服,一切粗活无所不包,任劳任怨。但两人一辈子没有举行正式的婚礼,人们通常称陈粹芬为孙中山的“ 平妻”。
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被清政府列为头号通缉犯,家人也受到牵连,卢慕贞带着孩子投奔在檀香山开农 场、多次资助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孙眉。1907年,孙眉的生意也宣告破产,卢慕贞和两个女儿只好随孙眉迁居香港九龙,在 那里开办了小型农场维持生计,生活极其艰辛。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次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入住总统府 ,万人敬仰。不过即便身居高位,孙中山依然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作风。日前,记者走访南京总统府,辗转很久,才找到了位于 西花园的孙中山起居室。那是一栋简陋的小木楼,家具只有铁床和木制衣柜。中山陵的研究员范方镇告诉记者,当年,卢慕贞 带着孙科、孙娫和孙婉也来到了南京总统府。由于房间不够,孙科只好住在东边勤务兵房内。卢慕贞亲自为家人整理房间、烧 饭做菜、浆洗衣物,一家五口饮食起居都很简单,两个女儿甚至诉苦说:“总统府里的饭菜还不如家里的好吃。”
然而就在孙中山事业达到的顶峰之时,陈粹芬却选择了悄然离开。个中原因,人们有很多猜测。而陈粹芬自己则在1 942年给出了一番解释:“我跟孙中山反清建立了中华民国,救国救民的志愿已达……我自知出身贫苦,知识有限,自愿分 离,并不是中山弃我,中山待我不薄,也不负我。”
离开孙中山之后,陈粹芬始终未嫁,孙家后人都很尊重她,称她为“孙夫人”。1960年,陈粹芬在香港病逝,享年87岁。1986年,孙家后人将陈粹芬的遗骨葬在翠亨村孙氏家族墓地内,碑上写着:“孙陈粹芬夫人之墓”。
作为时任大总统的兄长、为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孙眉赢得了很高的威望。当时很多人都推举他为广东都督,南京总统 府接到的此类电报多达百封,其中包括教育总长蔡元培发来的,但孙中山均复电婉拒。孙眉起初很不理解,亲赴南京向孙中山 当面陈述自己的委屈。但孙中山坚持:“你是我大哥,家里的事,我可以听你的,但国家的事可不能随便。”其实他是最了解 孙眉的人,知道哥哥秉性质朴刚正,不会阿谀奉承和耍手腕,走上政治舞台难免要吃亏。孙眉接受了弟弟的忠言,回到澳门安 度晚年,不问政事,但仍然默默支持弟弟的事业。1915年,孙眉病逝于澳门,享年62岁。
与宋庆龄相伴到老
1912年4月1日,为了兑现之前许下的诺言,仅仅在位91天的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给了袁世凯。但1913年,国民党要员、即将出任内阁总理的宋教仁被暗杀,袁世凯被疑为原凶。孙中山非常愤怒,力主南方各省起 兵反袁,称为“二次革命”。但由于实力不足,二次革命旋即失败,孙中山、黄兴等一大批革命党人被迫逃亡日本,这其中就 包括与孙中山和革命党关系密切的富商宋耀如一家。那时,宋耀如的大女儿宋霭龄是孙中山的英文秘书,二女儿宋庆龄还在美国留学。

范方镇研究员告诉本刊记者:“孙中山和宋耀如是基督教友,关系很好。宋庆龄小时候就多次见过孙中山,对他非常崇拜,迫切地希望跟随他参加革命。”1914年9月,宋霭龄与孔祥熙结婚,无法再任孙中山秘书。宋庆龄便主动要求承担 这份工作。爱情在两个志同道合的人之间产生了,并一发不可收拾。1915年,他们决定结婚。49岁的孙中山比宋庆龄大 27岁,连儿子孙科都比宋庆龄大2岁。“这种巨大的年龄差距在当时的观念里是不被接受的,更不要提孙中山在家乡还有妻 儿。”范方镇说。宋家坚决反对自己的女儿成妾,甚至把宋庆龄软禁在家中。

孙中山与宋庆龄
但二人并没有动摇。1915年9月,孙中山在众人的反对声中,向卢慕贞提出离婚。卢慕贞慨然表示:“孙先生为 革命奔走海外,到处流浪,身心为之交瘁,既然现有人照料他的生活,我愿意成全其美,与先生离婚。”这番话平息了很多质 疑的声音。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反对,执意与孙中山举行了婚礼。气急之下的宋耀如一病不起,宣布与孙中山断交 、和宋庆龄断绝父女关系。宋庆龄晚年回忆此事时依然十分内疚:“我爱父亲,也爱孙文,今天想起来还难过,心中十分沉痛 。”
婚后,宋庆龄始终陪伴着孙中山,给予了他工作、生活、精神上的全力支持。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二人从 日本返回上海,继续领导革命。次年,孙中山南下广州出任大元帅,并开展“护法运动”,却遭到军阀和政客的排挤,愤而辞 职回到上海。1921年,孙中山再次到广州,出任非常大总统,开展第二次“护法运动”。然而,由于与当时的广东军政领 袖陈炯明政见不同,后者叛变,爆发了炮轰总统府事件。
炮轰前,孙中山和宋庆龄接到密报,二人都坚持让对方先走,自己留下来掩护。僵持不下之时,宋庆龄的一句话让孙 中山不得不先走:“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孙中山安全逃离后,炮轰开始了。宋庆龄九死一生,终于逃脱。然而,当时怀有身孕的她由于过度紧张和劳累,最终流产了。这是她一生唯一的一次怀孕。此次宋庆龄的深明大义,让国民党内一些原来反对二人婚事的人,对她的看法有了很大改观,她的威望也有了很大提高。
陈炯明兵变后,孙中山开始考虑与共产党合作的可能。1923年1月,孙中山与苏联政府全权代表越飞在上海会面 ,正式讨论与共产党合作。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接受中国共产党和苏俄共产党帮助,改组国民党。宋庆龄始终全力支持国共合作,面对国民党内右翼分子的强烈 反对也毫不退让。“宋庆龄是最了解孙中山思想的,也是最坚定贯彻的。”采访中,范方镇研究员始终在向记者强调这一点。
1925年1月,孙中山被确诊为肝癌。这期间,宋庆龄始终侍奉左右。弥留之际,孙中山已神志不清,但依然对宋 庆龄说:“你不要悲哀,我之所有即你之所有。”宋庆龄哭着答道:“我一切都不爱,爱的只有你而已。”1925年3月1 2日,一代伟人驾鹤西归,享年59岁。

宋庆龄遵从孙中山意愿将其葬在南京钟山,其陵墓称为“中山陵”。记者从灵堂的平 台上看下去,整个南京几乎尽收眼底。灵堂正中,中山先生的雕像正以热切的目光,俯瞰着这座曾承载其人生辉煌的城市。

孙科爱做官也爱女人
孙中山的长女孙娫聪慧伶俐,气质与风采与孙中山颇为相似。却因患糖尿病,加之肾功能衰竭,18岁便病亡了。次 女孙婉经历了两次婚姻,后定居澳门,1979年病逝,享年84岁。

1910年的孙科与孙中山

孙科(1891.10.20一1973.9.13),字哲生,广东中山人,孙中山独子。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7年任第一任广州市长,1923年、1926年两次再任广州市长,1931年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长,1932年任立法院长,主张速行宪政联共抗日,1947年任南京政府副主席,1949年辞职旅居香港、法国、美国等地,1965年任台湾“总统府”高级咨议,1973年9月13日病逝于台北。
孙科是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在孙氏家族和国民政府中占有重要地位。孙科1891年10月20日出生于翠亨村,在 檀香山接受了小学和中学教育。孙中山为革命奔走漂泊,但心中仍记挂着孙科的教育问题。据孙科回忆:“父亲有一次从英国 回来,途经檀香山,带给我100多本英文版的世界名著,命我勤读。我的英文修养,可说都在那时打下了根基。”
孙眉破产后举家迁往香港,17岁的孙科独自一人留在檀香山半工半读。其间,他还作为同盟会檀香山刊物《自由新 报》、《大声周刊》的编辑,积极倡导反清革命。1912年7月,孙科在檀香山与相恋多年的表妹陈淑英结婚。孙科回国后 ,一直到1949年,在国民政府担任过多个要职。其中包括:三任广州市长、铁道部长、考试院副院长、行政院长、国民党 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国民政府副主席、立法院长等。
史料上说,孙科“喜欢做官”,也很风流。1932年,孙科在上海认识了交际花严蔼娟,两人未婚同居近四年,其 间严蔼娟还到南京充任孙科的私人秘书。但1935年,孙科又结识了交际名媛蓝妮,便抛弃了当时正身怀六甲的严蔼娟。
而对于蓝妮,孙科则毫不避讳。两人结识后一直形影不离,十分恩爱。孙科还亲笔写下字据证明蓝妮的身份:“我只 有原配夫人陈氏与二夫人蓝氏二位太太,此外决无第三人,特此立证,交蓝巽(音同“讯”)宜(即蓝妮)二太太收执。”在 重庆主持国共合作抗日时,孙科的寓所时常接待全国的知名人士和共产党人,共商抗日大计,郭沫若等均是这里的常客。而蓝 妮作为女主人,对每个来宾都热情款待。
但蓝妮也为孙科带来了很多麻烦。1948年,孙科与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时,蓝妮成了李宗仁一派攻击孙科的筹码, 最终导致了孙科落选,又回到了“行政院长”的位置上,此事动摇了二人之间的感情。后来蓝妮离开了孙科,至死也没再相见 。
1949年1月蒋介石下台,由李宗仁任代总统。孙科以南京不稳为由,将行政院迁往广州,一度令李宗仁政府无法 运作,二人关系分外紧张。最终,“对国民政府失去信心”的孙科于3月辞职,去了香港。

1996年11月,孙治平夫妇(前排左)和孙治强夫妇(前排右)在香港。

2011年1月8日,孙眉的曾孙孙必胜(右)接受记者采访。

孙中山家族谱系图
前人备受尊崇,后人落魄半生
孙家与台湾的恩恩怨怨
1949年12月10日,随着蒋介石从成都乘飞机逃亡台湾,“国民政府”也从大陆彻底消亡。
孙科虽然辞去了“国民政府”行政院长职务,但他一直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1949年7月改为“中央非常委 员会”)常务委员。蒋介石不但没有通知在香港的孙科去台湾,还一再阻挠他赴台。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在台北复任 “总统”。此后,社会上又风传孙科将赴台湾出任“副总统”。但很快,台湾的报纸就出现了大量攻击孙科的报道,有关方面 对他来台更是竭力防范。孙科意欲申请赴美国,但台湾当局又以种种理由不给他发放护照,无奈只得留在香港。直到这年秋天 ,孙科才得以携夫人陈淑英经印度、希腊赴法国居住。两年后,孙科夫妇迁居美国,和在那里的子女团聚。孙科一家的“漂泊 ”生活一直持续到1965年回台湾。

孙中山与台湾的渊源
孙科虽然被拒在台岛之外十几年,但孙家却与台湾有着颇深的渊源。这还要从孙中山说起。
从推动革命开始,孙中山就有从日本手中收复台湾的决心和意志。1894年兴中会成立时,孙中山就在成立《宣言 》等重要文献中表露出“战败赔款、割地求和是耻辱”的思想,并决心“恢复中华、收复失地”。

孙中山先生的遗愿
孙中山还是最早将“收复台湾”付诸实际行动的人。1899年冬,他在日本东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手绘一些中国 《形势地图》,将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的台湾领土涂上颜色,以便“让阅读者触目惊心,永志不忘”。
此后,孙中山3次到台湾,从事革命活动。
1900年9月25日,孙中山独自一人从日本奔赴台湾,在台北设立指挥所,指挥了惠州起义。第二次到台湾是1 913年8月,孙中山住在台北一家叫“梅屋敷”的旅馆里(这里现已改建为台北市国父史迹纪念馆,是唯一保存至今的孙中 山赴台历史遗址)。他在此接见了一些在台的老同盟会会员,向他们了解情况,征询意见。当时,孙中山还给“梅屋敷”旅馆 的主人题写了“博爱”二字。孙中山第三次赴台是在“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的1918年6月,但由于台湾日本殖民当局的 极力阻挠,他只在台北住了一宿,次日即离开了台湾。
孙中山3次赴台,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足迹。台湾方面还有文献指出,孙中山直到去世前,都念念不忘要撤除日本与中 国所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给台湾实行自治的权力……
正是由于这些,“国父”孙中山得以在台湾深入人心,并受到尊崇。
如今,“孙中山”在台湾是无所不在。台湾流通最广的新台币100元钞票上,印的就是孙中山的肖像。在台湾许多 地方,“孙中山”甚至就是钱的代名词,像选举时就常有人说“选举没师傅,有‘孙中山’就会赢”;大家还常说“口袋中‘ 孙中山’多不多?”此外,台湾所有的政府机构、学校、公共场所,也都有孙中山的塑像或画像;所有政府人员、民意代表在 宣誓就职时,也必须要“面对国父遗像宣誓”;政府机构举行重大会议时,还要“宣读国父遗嘱”……孙中山在台湾已经成了 一种精神信仰与图腾。
孙科穷困潦倒回台湾
孙中山虽然在台湾受到尊崇,但其光环却无法照到他的后人。
孙科在“流亡”美国期间,台湾的蒋介石一直对其不闻不问。国民党驻美外交机构与孙科也无任何往来。偶尔前去探 访的,也是孙科在大陆时代的故友。1961年,陈诚以台湾“副总统”身份访美,也没有专程前往探访孙科,只给他打个电 话而已。
在美初期,孙科和家人的生活还算过得去。他们夫妇一直和次子孙治强一起生活,由于没有固定收入,只能依靠儿女 的小额接济过日子,所以生活越来越清苦。后来,为了节省开支,孙家省吃俭用,一切自己动手,还自己种菜。当时有人曾这 样描述他们的生活:全家人分工负担清洁及其他工作,孙科负责各室内的卫生,包括卫生间,每天用吸尘器打扫;夫人陈淑英 负责烹饪和厨房的清洁工作;儿子孙治强负责搬运重物品、清理户外;儿媳则负责照顾孩子及琐碎的家务事。
有人解释说,孙科宁愿自己拼斗过生活,也不寻求蒋介石的帮助。当时的一家华文媒体曾报道称,“一幢简陋的平房 ,没有地毯,没有仆人,凡事自己动手,曾经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今却能自甘淡泊,然而他的精神生活却非常富足,他的家 中,到处都是书籍。”
其实真正了解孙科的人知道,他内心是很凄苦的。不仅生活上拮据,随着年龄的增长,那种“漂泊感”也在与日俱增 。
大陆方面则一直惦记着孙科。孙科在香港时,中共方面就曾通过相关人士与他联络,欢迎他回大陆。但孙科对中共及 其领导的革命怀有很深的成见和对抗情绪,拒绝了邀请。1956年3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英国客人马坤时,请这位与 孙科有数十年私交的人代向他致意。周恩来说,我们不能让孙中山先生的儿子长期流亡国外,中国政府仍然欢迎孙科先生返国 。这次,孙科仍表现出一种“倦于政治”的姿态,对周恩来的口信没有作出回应。
到了上世纪60年代,孙科的一些“知心”故旧开始为他回台多方活动。1962年10月,台湾当局“立委”刘崇 龄向“行政院”提出质询,要求当局主动邀请孙科返台。“行政院”在请示蒋介石后回复说:“政府非常欢迎哲生(孙科)先 生回国。”
1964年,由台湾出资,在美成立了“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并推举孙科任董事长。此后,孙科与台湾官方机构 才重新建起了联系。1965年10月29日,孙科搭机从美返台,在台北松山机场受到蒋经国及2000余人的欢迎,场面 之盛令孙科潸然泪下。
按说,曾经担任行政院长等高级职务的孙科,应该得到蒋介石的重用或“补偿”。但事实并非如此。回国后,他先是 担任“总统府”高级咨议这一虚职,后才有机会担任一段不长时间的考试院院长。1967年,孙科出任东吴大学董事长,直 到1973年9月13日在台北病逝。
孙家第三代的“告别”
与孙科夫妇一同回台湾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孙治平和孙治强。但他们在台湾的境遇与其父相比,更是“每况愈下” 。
兄弟两个都是孙科在美国加州大学留学期间出生的。孙治平出生于1913年11月16日。当时因民国刚创建,百废待举,孙中山殷切期望国治民安、天下太平,就给长孙起名“治平”。1915年1月27日,孙治强出生。孙中山又有感 于治国之道要先求平安、再求强盛,所以给次孙起名“治强”。
孙治平和孙治强自幼备受世人关注,他俩虽然没有经历过其父那样艰辛的童年,但却与其父一样,受到中西文化熏陶 ,学识都很丰富。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元老吴稚晖认为北京读书环境好,就在北京创办“海外补习学校”,遴选革命元勋的 子女,到那里补习后送到海外读书。孙治平兄弟及蒋经国等都曾在那里读书。开始,兄弟俩听不懂普通话,给学习带来很多困 难。好在二人聪慧,学习又用功,很快就克服了语言障碍,适应了学习环境。抗战前,孙治平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孙治强 则在南京金陵大学进修。后兄弟俩一起赴美深造,均获美国加州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国民党从大陆逃往台湾后,孙治平 兄弟寓居美国。
孙治平返台后,曾任国民党中央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台湾电视公司副董事长、联合发展企业公司董事长等职 。孙治强在台湾一直怀才不遇,得不到重用,仅担任过“中央信托局”及台北故宫博物院顾问等职。
到了晚年,孙治平和孙治强兄弟处境迥异,受到媒体关注。上世纪90年代末,台湾《自立晚报》的一篇报道,以《孙中山之孙要在纪念馆前设摊》为题,披露了孙治强“因经济困难上书李登辉请求改善待遇”的窘况。澳门《新华澳门》报道 说,孙治平看到政治前途无望,转向精心理财,已拥有价值不菲的股票,生活过得比较宽裕。1980年,他转往香港定居。
孙治平和孙治强的子女也都先后定居海外。最后孙家人只有孙治强独居台湾。由于经济十分拮据,为了方便治病,孙治强曾长期在台北荣民总医院附近租屋居住。
孙治强在古稀之年曾于1992年和1993年两次回大陆,不仅回故乡翠亨村瞻仰祖父的故居,还游览了北京、上 海、武汉、广州等地。2001年夏,孙治强不顾年迈体弱,抱病赴美参加儿子孙国升的大学毕业典礼,不幸于7月4日因心脏病突发撒手异域,享年86岁。至此,台湾再也没有孙中山的后人。
2004年4月,孙治平在香港接受采访时,曾对当政的陈水扁和民进党“去中国化”表示极大的不满与愤慨。他介绍说,1998年,陈水扁在竞选台北市长时,其竞选阵营曾搞过“国父也称赞阿扁做得不错”的宣传活动。那伙人在一家工 厂的外墙上画了一幅漫画,意思是孙中山“称赞”陈水扁竞选一事,还说什么这是“新新人类的幽默”。孙治平说,这严重地 玷污了孙中山先生的形象。2000年陈水扁登上台湾“总统”宝座后,更是大搞“去中国化”。孙治平说:“陈水扁主张‘ 台独’,不承认‘中华民国’,也不承认孙中山,还企图以孙中山骗选票。这是骗人的行为,我不排除对他采取法律行动。” 不幸的是,没等孙治平将陈水扁告上法庭,自己就于2005年4月6日在香港病逝,享年92岁。
但历史最终还了孙家一个公道,在孙中山一手创立的国民党再次“执政”台湾之后,“玷污”过孙中山的陈水扁终被 关进牢房。
自食其力,低调做人,谋求发展
后人不忘“振兴中华”

孙中山一生颠沛流离,其后人也遍布海内外。但不管他们在何处,都能承继家族的血脉和祖辈的精神,踏踏实实做人 ,勤勤恳恳做事,演绎出多姿多彩的人生传奇。
在此,本刊仅将仍健在的孙中山哥哥孙眉的第四代、孙中山的第三代、孙中山姐姐孙妙茜的第四代、孙中山妹妹孙秋 绮的第三代及他们的后人进行简单的梳理和介绍,以飨读者。
孙眉后代牢记“中山先生”
孙中山哥哥孙眉只有一子,叫孙昌。孙昌有两子一女,长子孙满,次子孙乾,女儿孙霞。就像孙眉当年大力支持弟弟 闹革命一样,孙满和孙乾也与孙中山一家走得很近,他们晚年还亲自重修孙氏族谱。孙眉的第四代非常旺盛,多达12人。
2011年1月8日,孙乾之子孙必胜在中山市接受了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的专访。孙必胜兄弟5人,他是老大。5兄 弟在不同地方出世,但名字都是孙科所取。
孙必胜今年73岁,曾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工程学士、斯坦福大学营造管理硕士学位,退休前是建筑工程师,6年前从 美国回到中山市定居。他从小由孙中山的夫人陈粹芬带大,儿时在孙科及宋庆龄身边生活过。他虽然没有见过孙中山,却是听 着孙中山故事长大的。
孙必胜告诉记者,他正在给曾祖父孙眉写一本传记。他认为,在家族中,对孙中山影响最大的当属孙眉。他说“孙眉 比孙中山大12岁,非常疼爱这个弟弟,两人的关系好得不得了。孙眉去世时,便把我爷爷孙昌和我父亲孙乾托付给了孙中山 。孙中山把他们接到大元帅府。孙中山比孙昌大15岁,对他特别好。孙昌对孙科又特别好,因为两人年纪也相差十几岁。孙 科比孙乾大十几岁,两人关系也很好。我在美国大学毕业的时候,孙科亲自来参加毕业典礼,我当时很感动。”孙眉和孙中山 的性格完全不同,但在做事上,两人很配合。“不是每个哥哥在弟弟要钱的时候,都愿意把所有家产都拿出来的。但是孙眉做 到了。我听陈粹芬说过,在孙眉去世的时候,还说要继续弄钱来帮孙中山,因为那时孙中山很需要钱。”孙必胜说,他想“让 更多的人知道,在伟人背后,还有这位了不起的人物”。
在孙必胜兄弟中,最出名的是他的三弟孙必达,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孙中山基金会理事、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和孙中山 文教福利基金会顾问。在很多场合,孙必达都称孙中山为“中山先生”,并满怀敬仰地说:“若称之为曾叔祖父,他就只是我 的一位长辈。若称为‘中山先生’,更觉得他是一位伟人!”
曾孙中出了位特技演员
孙中山的第三代中,男子都已成了故人。
孙科长子孙治平只留下一个儿子,叫孙国雄。由于从小在美国受教育,不懂中文,他曾因答不出曾祖父孙中山的经历 而遭老师责问。但他一直不忘父亲的教诲——“记得自己的根”。孙国雄从小就把孙中山确立为心中偶像:“曾祖父是一位伟 人,他为自己的梦想奋斗了一生。”
孙国雄也有自己的梦想——成为电影演员。大学时他虽然念的是生物化学系,但凭着一种热情和信念,他勇闯好莱坞 ,后来任职特技演员长达37年。而很多时候,他还坚持跑龙套、当替身。孙国雄第一次出镜,是在美国著名影星马龙·白兰 度主演的《丑陋的美国人》一片中扮演一位村民,辛苦一天,赚到16美元。职业生涯中,他前后参加过大约600部电影和 电视剧的制作,拍过很多从高楼坠下的惊险画面,也拍过撞车和爆炸场面。在一部《非凡的勇气》的电影里,他甚至“死”过 19回。虽然辛苦,但他对能做自己喜欢的职业十分满意,认为“孙中山的后代做特技演员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前几年,孙国雄退休,并在洛杉矶成立了一家特技培训公司,自己当起了“教练”。
孙国雄与妻子白娣生育了孙美玲、孙美兰和孙美莲三朵金花和一个小儿子孙伟仁。孙美玲曾效仿父亲当特技演员,后 来在一家能源公司从事市场营销,孙美兰是市场分析员,孙美莲在律师事务所工作,儿子孙伟仁尚在求学。孙国雄一家目前都 在洛杉矶,他们为人平和低调,从不拿自己祖辈的丰功伟绩说事,在当地侨界颇有威望。
孙科次子孙治强的第一次婚姻失败后,所留一对女儿孙嘉霖和孙嘉瑜均在美国。与第二任妻子又生得两子孙国元和孙 国升,后都送往美国读书。孙治强为小儿子取名“国升”,寓意“国运渐升”,国升也明白父亲的期待,10岁就开始刻苦练 习书法。他和哥哥国元是孙中山第四代后人中仅会说中文、写汉字的两个。目前,孙国升在美国南加州大学从事软件工作。
“四朵金花”,传奇人生
孙中山的第三代中,四个孙女都还健在,即孙科的女儿孙穗英、孙穗华、孙穗芳、孙穗芬,取意“英华芳芬”。
孙穗英和孙穗华都是孙科和陈淑英的孩子。孙穗英于1922年出生于广州。她毕业于美国卫理斯莱大学和加拿大满 地可大学。在加拿大,她和广东人林达文相恋并结婚,生有一子林德杰和一女林淑真。目前,一家人都在美国生活。孙穗英与 国内保持着频繁的联系,基本每隔几年就要回国探亲一次。
孙穗华生于1925年3月18日,是孙中山去世之后的第六天。她毕业于美国史密斯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获机械 工程硕士学位。后与旅美学者张嘉恭结婚,生有一子张孔颖,二女张乐文和张乐真。孙穗华和丈夫选择远离政坛,在美国发展 实业。他们在斯坦福创办了自己的建筑公司。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如今公司的年营业额超5000万美元,跻身全美中小企业 “五百强”。夫妻二人虽然身居海外,却挂念乡梓,秉承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拿出大笔资金投资国内教育事业。
与两位姐姐相比,孙科的三女儿孙穗芳的命运多了几分曲折。她出生于1936年,因是孙科与严蔼娟的私生女,一 度不能迈进孙家大门。孙穗芳的童年生活令其不堪回首。在她的记忆中,孙科一直不愿意见这对母女,而继父总是不问缘由地 暴打她,甚至给她留下终身耳疾。孙穗芳从小在上海读书,在班上是最瘦小贫苦的一个,经常吃不上早饭,衬衫小了也没钱买 新的。因为她长得酷似祖父和父亲,经常被老师和同学提起,这成了她儿时生活唯一的慰藉。高中毕业时,因为“家庭背景不 好”,成绩优秀的孙穗芳没能上大学,后来在宋庆龄的帮助下才顺利走进同济大学。1958年,她被送到上海近郊农村劳动 ,倒粪桶、睡地板,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重重苦难打磨着孙穗芳的意志,让她更加坚强。1963年,孙穗芳嫁给香港富 豪之子王守基,终于结束了孤独无依的生活。虽然没有见过祖父,但孙穗芳对孙中山充满了崇敬之情。她把自己收集到的祖父 用广东话和普通话进行演讲的录音全部转录了下来,日日聆听。也许因为听得太多,孙穗芳两次梦见祖父,要她将自己的资料 整理出来。信仰佛教的孙穗芳决心放弃自己经营正红火的地产生意,开始潜心研究祖父孙中山和他的思想。她花了近10年的 时间,往返于檀香山和广东之间,终于在1996年写出了《我的祖父孙中山先生》一书,之后还编辑了一些关于祖父的图片 纪念集。
近年来,因为年老体衰,她将宣传和传承孙中山思想的重任交给了儿子王祖荣和王祖耀。

孙穗芬是孙中山长子孙科与蓝妮之女,曾经当过空姐,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7岁时做过空姐,后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
孙科的小女儿孙穗芬,也以其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经历,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孙穗芬1938年出生在上海,是孙科 和蓝妮的孩子。虽然后来父母离婚,但她自小得到家庭的关爱,被视为掌上明珠。她拥有父亲赠予的洋房,自幼受到良好教育 ,每天上下学都有汽车接送。17岁时,相貌美丽又会讲一口流利英语的孙穗芬进入台湾民航航空公司,成为一名空姐,并很 快成为美国飞行员孙康威热烈追求的对象。不久,她和孙康威结婚,生有三个儿子:孙忠仁、孙忠杰、孙忠伟。但孙穗芬并没 有因此搁浅自己的追求。39岁时,她考入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获得了秘书学和金融学两个专业的毕业证书,并以各门功课全 A的成绩荣获《华尔街日报》奖。一时间,孙穗芬成为美国媒体的新闻人物。1986年,见多识广、精明干练的孙穗芬成为 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的商务领事,后来又调任上海,她自称为“媒婆”,热心为中美两国的商贸活动牵线搭桥。1992年底 ,孙穗芬任美国驻法国大使馆商务参赞,后来在香港创办了香港顺亚顾问有限公司,为协调欧洲和美国的公司来华投资做了很 多工作。

2011年1月1日,孙穗芬在台北遭遇严重车祸,孙家后人和两岸同胞都非常关注此事。
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芬在元旦日遇车祸重伤,送进新光医院救治,在2011年1月29日下午2时50分宣告不治,死因是多重器官衰竭并发败血症。孙穗芬离世时,家人都陪伴在身边。

其他后人,命运各异
孙中山的后人,除了儿子孙科一支,还有他的女儿孙婉一支。

戴恩赛、孙婉夫妇及其子女 戴成功、戴永丰合影。

1937年孙婉与其子王弘之合影。
1914年,孙婉在美国与同盟会人士王伯秋结婚,生下女儿王纕蕙和儿子王弘之。孙婉后来与王伯秋分手。192 1年,她在澳门与广东人戴恩赛结婚,同年生下了女儿戴成功,第二年又生下儿子戴永丰。因为怜惜遭受婚姻不幸的女儿,孙 中山格外疼爱外孙和外孙女,“成功”和“永丰”的名字都是他起的。“成功”一则寓意他领导的革命成功,二则希望外孙女 能成就一番事业。“永丰”是为了纪念当年他在广州蒙难,于永丰舰上指挥抗击叛军一事。戴永丰长大后进入岭南大学攻读畜 牧,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从事畜牧免疫学的研究。不幸的是,他后来患上肺结核病,英年早逝。而戴成功则终生未嫁,一直在 澳门侍奉母亲孙婉直到其1979年去世,极为孝顺。
在孙家后人中,还有孙中山的姐姐孙妙茜和妹妹孙秋绮及其各自的后代。
孙妙茜1863年出生,后与邻乡的农民杨紫辉结婚。2011年1月8日,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会长、孙中山姐姐 孙妙茜的曾孙杨海接受了环球人物杂志的采访。他说:“现在,孙中山家族的后人虽然大多在海外,但联系却越来越频繁。位 于各地的家族成员会不定期地回到中山市,也去翠亨村举办一些纪念活动。”
孙中山的妹妹孙秋绮家人丁兴旺,现有两位孙女和三位孙子。孙秋绮的孙女林莲芳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当时孙家人 跟着孙中山闹革命是极其危险的,因此常常东躲西藏。有一些亲友甚至不得已逃往海外,有时回国也有被抓住砍头的危险。但 每个人都默默地支持、援助孙中山,没有人退缩,也没有人抱怨。
孙氏家族历经百年,如今枝繁叶茂,虽有人风云一生,有人郁郁而终,但不变的是他们对孙中山的敬仰和怀念,并格 外珍惜这一份血脉亲情。同时,几乎每个人都在悄然远离“名门之后”的光环,他们不张扬,不炫耀,只坚持一条:“做个普通人,岁月静好,平淡是真。”


 
感谢光临稻香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