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房地产市场现状:如何准确定位地勘产品和地勘劳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9:58:10
如何准确定位地勘产品和地勘劳务   

聂孝忠 
 

    地勘单位的企业化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了,其中有色地勘在这一进程中也办了各种企业,如养猪的、办厂的、修路的、勘察的、采矿的等等。地勘单位都养上猪了,这显然是“往哪走”出了问题
    这里有一种现象,就是这些地勘单位内部的企业,凡是企业化了的都不是地勘单位了,而地勘单位却始终没能变为企业。为什么地勘单位这20多年在企业化的路上步履蹒跚,艰难求索,却徘徊在企业的门外呢?
    众所周知,企业的存在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外部的市场条件,二是企业自身条件。外部市场条件就是要有一个公平竞争、规范化、秩序化的市场;自身条件就是企业能够提供市场需要的产品或者劳务。目前,地勘单位的外部市场已经初步建立,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地勘产品市场(这里的产品是指地质成果,即“矿业权”),一个是地勘劳务市场(这里的劳务是指地质勘查工作)。那么,在实际经营运作中地勘单位该如何对地勘单位的产品和劳务作详细分析和准确定位呢?
  地勘产品具有三个特点
    就地勘单位的实质来说,它是没有什么“地勘产品”的。它只是通过各种勘查手段查清了某种可供社会利用,即社会发展需要的资源。它是一种地质勘查成果,由于矿业权市场的建立,使之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可供市场交易的“产品”。那么,这种特殊性的产品有什么特点呢?
    一是产出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一般企业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企业可以安排它的生产时间。而地勘单位的产品不是“生产”出来的,是“找”出来的,地勘单位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找”到它,所以产出的时间没法安排,更不能确定。
    二是产出的数量不能确定。一般企业的产品,既可以批量生产,也可以单件(机)定购。而地勘产品在没有“找”到它之前,因为没有“见”到它,所以根本确定不了它的量,在找到了它之后,可以初步确定了它的量;而有的又经过进一步地“攻深找盲”,它的量又增加了或没有什么变化。举例说明: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七队和西林铅矿同在伊春地区,又同属于有色系统。当时“西铅”的资源已经危机了,急需七○七队的产品,可七○七队在“西铅”的外围和井下做了大量的地质勘查工作,足足工作了五六年,都没能为“西铅”提供其所急需的产品。最后眼巴巴地看着“西铅”因资源枯竭而破产了。
    三是地勘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成本严重偏离。例如:几年前,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七队在某地找到了一个大型的地勘“产品”,它在地勘市场上拍卖的成交价格是5亿多元,而实际上七○七队在该地质区域几年来的全部投入还不到4000万元。如果真以这样的成本和价格计算利润的话,这已不是“反暴利”法所指的暴利了,而是超暴利了。这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是不允许存在的。但实质上呢?它的成本利润不是这么简单能用会计方法计算的,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比如,七○七队在30多年的地质找矿中,找到的大型产品只有几个,还有若干个价值都不高的小型产品。这30多年,国家为七○七队投入是多少呢?这显然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如果把这几十年的投入加到这个大型产品上,它的成本和价格又是基本上合理的。可这样的实际成本,就目前而言,不管你使用哪个行业的会计制度,使用哪种会计准则,都是不能把它计算到产品中去的。这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关系到一个地勘单位投资和收益的问题。
    再比如,现在有一个地勘单位连续做了10年地质勘查工作,前9年无“产品”,到第10年找到了一个大的“产品”。按我国现行的以1年为一个会计期间进行会计核算,那么这个单位的前9年都是亏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个企业如果连续3年亏损,谁还能为这样的企业投资呢?它的“前途”只能是被清算而倒闭了,是无论如何也熬不到转亏为盈的那一天了。如果把会计的核算期改为10年为一期呢,那么这个单位却会生存的很好,可这又是不现实的。现在换一个角度:假如有10个地勘单位同时做了地质勘查工作一年,只有一个单位产出了“产品”,另9个单位没有什么“产品”,那么这个单位当年成了“暴发户”,而另9个单位却饥寒交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
    由上所述,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地勘单位拿着这种具有特殊性的“产品”,是进入不了市场的。一个规范化的市场是不会接纳的。
    地勘劳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部分劳务的无效性”
    再来看看市场能不能接收地勘劳务呢?通常情况下,把全部地质勘查工作统称为地勘劳务。它与一般市场上的劳务有什么不同呢?
    笔者认为,地勘劳务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部分劳务的无效性”。什么叫无效性呢?比如说,一个运输企业,它的劳务是把你的货物从甲地运到乙地,并在你要求的时间内毫无损耗地送达到约定地点,你的目的达到了,它是一种有效的劳务。而地勘劳务就不同了,比如一台钻机干了1000米岩心钻探,它的孔径、倾角、岩心采取率都符合优质钻孔的要求。就是说,它的质量是优良的,但因为它没有见矿,没有达到投资人的目的,因而对投资人来说是没有效果的(其实对于国家来说它是相对有效的,相当于人口普查、大地调查等,是基础性的,是有战略意义的工作)。这种部分劳务的无效性的“部分”,占全部劳务的比例是多少,一般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比例。以实践为例:笔者曾在地勘单位做了3年的钻探工,做了3年的化探工,并挖了半年的槽探,这些工作分布在好多个地质区域,可没有一个区域提供了可供工业利用的地质报告,也没有一个地方建成矿山。就是说,笔者那6年半所做的地勘劳务都是“无效”的。
    让地勘产品和劳务适应市场需要是根本出路
    综上所述,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20多年,都始终被挡在企业的大门之外,其根本原因就是:地勘产品和劳务具有特殊性,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现在,地勘单位往哪走呢?其实方向非常明确,就是准确对地勘单位的产品和劳务进行定位,加强地质工作,发展地勘事业。具体来讲,就是把地勘单位内部多年产生的一些与地质无关的产品和劳务逐步地一个一个地清除,使地勘单位恢复成一个更加强健的的“肌体”。因为一些内部企业不是让地质工作加强了,而是减弱了;不是让地勘事业发展了,而是萎缩了。只有切除了地勘单位“肌体”上的一些良性“肿瘤”,地勘单位在地质找矿上才更有动力,发展地勘事业才更有活力。而地勘人呢?要把心思全部用在找矿上,应该专心致志探索成矿规律,一心一意研究找矿方法,刻苦钻研地质勘查技术,而不该再为一些无发展前途的地勘产品和劳务去费脑筋闯荡市场了。

原载《地质勘察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