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的眼镜能幻化吗:“成人之美”新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0:17:47

“成人之美”新解

成人之美, 新解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第十二》
       一般都解释为君子助成别人的美事,与人为善之义。
按:此处人当作泛指之人,指人性而言,君子成就的是人性中的美好,不成就人性中的恶。小人与此相反,小人成就的是人性中的恶,却不成就人性中的美好一面。也就是说,孔子承认人性中有美有恶,成其美者为君子,成其恶者为小人。“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者,君子上达于美,小人下达于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者,人性中美恶并存,是为人性相近之处,后因所习而表现不同,习染于美者为君子,习染于恶者为小人。相近者,人性也;相远者,君子与小人也;所以相远者,所习不同耳。
        查论语中君子小人并论者,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等,其中有“小人反是”一语者,唯此一句。故此句诚为一篇之关键,一以贯之也,可视为夫子判别君子小人之辞。君子小人果如何区分,此句乃根本之正解,其他各句并论者,皆围绕此句而发,只是举出其表现各异之方方面面。
        此外从文字着眼,又可有下列可能之解释:
1.“成人之美”中“成”字或当作“诚”字,则此句为夫子感叹之言。断句为“君子诚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确实是人之中值得赞美的人啊,(因为)君子不成就人性之恶。小人啊,与此正相反,小人不成就人性之美善。君子见恶不从,克己不放肆;小人则见善不为,怠惰自弃。
2.二句中“之”字均解为“至”,到达义,君子助人至于美,不助人至于恶。
3.句中“成”字或当作“称”字。断句为“君子称人之美,不称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中有“益者三乐”,其一乐即为“乐道人之善”,即此处以称道人之美为乐。另子贡问夫子“君子亦有恶乎?”,夫子答“有恶”,其第一厌恶即云“恶称人之恶者”,正此处“小人称人之恶,不称人之美”之义,此三句可互相参看。君子慎言,称人之美即为扬善,不称人之恶即为止恶。扬善止恶之人为君子,劝恶止善之人为小人。

“匿人之善者,是谓蔽贤也;扬人之恶者,是谓小人也;不内相教而外相谤者,是谓不足亲也。言人之善者,有所得而无所伤也;言人之恶者,无所得而有所伤也。故君子慎言语矣,毋先己而后人,择言出之,令口如耳。”《说苑-卷七政理》


“言人之善,泽于膏沐;言人之恶,痛于矛戟。”《说苑-卷十六谈丛》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荀子-不苟篇第三》


读书得其义不难,因有前人成堆注解也;得己意则不易,盖大抵从他人处借马驰骋于己心,先入为主之见往往多有,己之意遂受挤压而不得生发,即或有所生发亦往往自我否定之。


其实,意者乃言生于心中之感触也,人心不同,其所生发之意亦往往有不同,于是乎有新意义之涌现。吾意或有所据,所据者我尚未读之;或无所据,然皆本于吾心之自然,岂可断然否定之?盖最终之所据不过文本与心灵,前人注解可作为引路者,路终究还得自己走。历来之新解新意者,其初之涌现,何尝于前人有据,若有据则不得谓之新解。其所据者,盖人之心也,人人皆具此心,诚有一意,自觉其新,正不妨说之于众,众人若认可之,则此一新意终成为可据之义也。一人心中之义与意之互动,乃可成就文化中继往开来之事业。其中微妙处,愿人人皆可体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