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煤矿最新事故2016:“变脸”(央视每周质量报告 2005-11-27)他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9:23:35
[每周质量报告]“变脸”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7日 16:28 来源:    进入[每周质量报告]>>






  CCTV.com消息(每周质量报告):

  消费者杨先生遇到闹心事

  新买的DVD刚上岗就罢工

  名牌DVD机竟然是克隆产品

  谁在造假?

  翻新元件 以次充好

  贴牌机器傍名牌 打擦边球上市

  欢迎收看 《变脸》

  买东西谁呢,都想买个质量好的,前不久北京的杨先生在挑选DVD影碟机的时候,就选了一台知名品牌的产品,可没有想到享受了没多久,这台DVD就放不出东西来了,花钱买的是影碟机,却成了没影的事了,这真让他想不明白,我们先来看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名牌DVD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低级的错误呢?

  北 京

  【同期】消费者 杨先生

  (记者)看来这个DVD已经封存了好长时间了。

  对,好几个月了,这几个月也一直没有给我答复,也没人给我打电话,也看不了。

  我真生气啊。你想想,花几百买一个,这叫什么啊,这叫闹心。

  这台让杨先生感到心烦的DVD影碟机,是他今年年初在北京一家电器商场购买的。可是用了不到半年时间,这台花了498元购买的名牌DVD机就成了摆设,不能用了。

  【同期】消费者 杨先生

  什么样的碟放进去(都不读),难道说碟(放的)时间长了?

  记者:实际上就是说,这个机器明明放着一张碟,但是它就是(显示)无碟

  对。

  记者:那我们换一盘好不好

  换了好多碟,什么VCD,DVD,是正版的。都看了,都不行,都是无碟。

  这台名牌DVD,用了不到半年,看了不足20部影片就出现了故障,这让杨先生多少觉得有点别扭。

  【同期】消费者 杨先生

  它这个保修期是一年,刚到六月份,肯定才半年时间,不应该坏啊,这东西,名牌啊。

  好在故障出在保修期内,按照国家三包规定,生产厂家要负责保修。可是杨先生这时才发现,他购买的这台标称为上广电28A型号的DVD机并没有保修卡。杨先生通过售货发票上的售后服务电话,这才找到了上广电的北京维修部。但让杨先生没想到的是,维修部却拒绝保修。

  【同期】消费者 杨先生

  找到地方以后,一个小姑娘接待我的,她说我看你用什么样的型号,我把东西从兜里掏出来,往桌面上一放,她就看这么一眼,她说,嘿,这东西不是我这生产的,我们不修。

  在维修部碰了钉子的杨先生觉得很纳闷。他仔细查看了这台被维修部以不是原厂产品为由拒绝维修的影碟机,发现这台机器确实有些地方可疑。

  【同期】消费者 杨先生

  回家之后,我就把这个DVD机翻过来调过去地看,我看了看合格证,一般的合格证上都有检验员多少号,生产日期应该有的,没有,就一张白纸,上边印着合格证;后来我看后面,后面那个“上广电科技数码有限公司”,那几个字是用个白纸条贴上去的,我就开始产生怀疑了。

  杨先生对这台名牌DVD的真假产生了怀疑。记者跟随杨先生来到了上广电北京技术服务部,这家公司就是这台标称上广电28A型号的DVD机的代理商。公司一位姓张的经理表示,这台DVD机不可能是假的,他们可以出具原厂品的证明,保证杨先生能够去上广电维修部正常维修。

  【同期】上海广电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技术服务部 张经理

  给你出个证明。

  (记者)出个什么证明?

  机器的证明。

  (记者)证明这个机器怎么样?

  证明机器是真是假的意思。

  (记者)什么时候能出?

  现在就去我们公司吧。

  原本答应出具证明的张经理,给他的总经理打完一个电话后却变卦了。

  【同期】上海广电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技术服务部 张经理:

  出不了证明,要不就给你换台机器。

  产品代理商出尔反尔的举动加深了杨先生对这台DVD机真假的怀疑。

  【同期】消费者 杨先生

  这东西到底真的假的,我还是说不清楚。也没人管这事儿,我这样一个普通消费者,这样下去,无论谁都接受不了啊。

  解铃还需系铃人,这台标称为上广电牌28A型号的DVD机到底是“李逵”还是“李鬼”,上广电DVD机的生产商——上海广电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最有发言权。

  上 海

  在上海广电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看过记者带来的这台DVD机后表示,他们公司从来没有生产过这种所谓的上广电28A型号的DVD机。

  【同期】上海广电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财务部经理 侯波

  我们公司广电数码从来没有生产过28A这个机器。

  这位负责人专门拿来了一款上广电原厂产品与这台DVD进行了比较。记者注意到:两款机器机身上的厂名厂址等标注都有明显的区别,真正的上广电DVD机的厂名直接印制在机壳上,而杨先生买的这台假冒的DVD机上的厂名却是后贴上去的。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这种假冒行为,他们还是头一回发现。

  【同期】上广电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 侯波

  市面上出现个别的假的,伪冒的,我觉得不奇怪,但是它能在这种全国性的主流渠道里头出现,甚至明目张胆的冠(上广电的)名开出来,这个我还是很震惊的。

  杨先生认为便宜没好货,所以他就在同类产品当中算是花了个大价钱买了这个名牌产品,在调查过程当中我们发现,这个高价的假冒伪劣产品隐藏得很深,那么,究竟它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呢?

  在确定这款上广电28A型号的DVD机是假冒产品之后,另一个问题摆在了记者面前:谁在造假?按照销售商的说法,DVD机的供应商是上广电北京技术服务部。

  根据这一线索,北京市朝阳区工商局的执法人员对上广电北京技术服务部进行了突击检查。(空镜)

  执法人员发现了大量标称上广电DVD的包装箱。在事实面前,这位名叫朱庆华的负责人终于说出了实情。

  【字幕】朱庆华:上海广电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技术服务部总经理

  主要负责上广电DVD机在北京区域的销售服务工作。

  【同期】上海广电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技术服务部总经理 朱庆华

  这批货不是上海总厂出来的。

  (记者)有分厂这个概念吗?

  也不能说分厂这个概念。

  (记者)那该怎么定义这批货呢,假货、真货、原厂货,还是,它打着SVA上广电的标识。

  对,属于北京分公司的货。

  (记者)你们有这个授权吗?

  授权没有。但是我们是北京分公司。

  (记者)既然没有授权,你有权力来生产这批产品么?以上广电的名义生产出来一个型号的产品

  ……(无语)

  据朱庆华自己讲,他通过北京的电器商场方式,总共销售了28A、21D两款假冒的上广电DVD机,约300台。

  【同期】上海广电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技术服务部总经理 朱庆华

  (记者)这批产品来的时候是已经贴好商标,打好包装的吗?

  没有。

  (记者)是什么样的机器,来的时候?

  裸机

  (记者)什么叫裸机,就是

  没有商标的机器

  (记者)那你的商标是从哪来的呢?

  委托外地做的。

  那么,到底是谁在为朱庆华提供“裸机”呢?记者在上广电技术服务部还发现了一款标称为“康佳高清”的28A型DVD机,和假冒的上广电28A型DVD机相比,除了商标和制造商不一样,两款机器外形完全一样。(空镜)

  朱庆华承认,这两台DVD机其实都是广州市花都区的北兴天威电声器材厂生产的。

  广 州

  早在90年代初,广州市花都区就是VCD、DVD的生产集散地,鼎盛时期,影碟机的生产厂家达100多家。在广东省质监局执法人员的配合下,我们在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找到了天威电声器材厂。

  天威电声器材厂,是在当地注册的一家老的影碟机生产企业。

  厂里的市场部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厂的确给上广电北京技术服务部生产过DVD机,但绝对不是上广电牌的。

  【同期】广州市北兴天威电声器材厂市场部经理 陈建波

  这个机器是我们厂的,但是牌子不是我们的。但是你看得到吗,现在这个(商)标是用胶粘的,对不对。

  (记者)原来的(商)标是什么标呢?

  康佳高清的。

  这位经理反复强调,他们厂只受朱庆华委托生产过康佳高清这一种品牌的产品。然而,在这家厂与朱庆华货款的往来帐本中,记者却发现了这样一个细节:帐本中清楚的标注着货款往来的日期、数量和品牌名以及型号,但在品牌一栏,我们不仅看到有康佳高清的记录,还有多处记录的是“通用商标”。

  【同期】广州市北兴天威电声器材厂市场部经理 陈建波

  (记者)这个通用商标是什么意思。

  通用就是没有牌子的,就是给他(客户)生产没有商标的机器。

  这位经理告诉记者,这种没有商标的DVD机,都是按照客户要求生产的。

  【同期】广州市北兴天威电声器材厂市场部经理 陈建波

  (记者)你应什么样的要求给客户来生产这种无标的DVD?

  无标的DVD,就是按照客户的要求做,就是不要商标。

  (记者)那您觉得这批货,没有商标,它会变成什么品牌的产品?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客户)要贴什么牌子,我哪知道。

  此时,这位销售经理才承认,他们也给上广电北京技术服务部负责人朱庆华提供过这种通用商标的机器,至于怎么成了所谓的上广电的产品,则很可能是朱庆华自己做了手脚,贴上了上广电的商标。

  【同期】广州市北兴天威电声器材厂市场部经理 陈建波

  这个很简单的,自己有电脑拷贝机的话,可以拷一个(不同商标的)软件出来,把这个软件换掉就可以了,开机画面(的商标)就可以换掉了。(贴在机器上的)商标,现在外面几毛钱就可以做一个,随便做。

  (记者)这个商标随便做?

  对。外面只要是做标牌的地方,给他钱就给做,两毛钱一个,只要有量就给做。

  (记者)把这商标再贴上就可以了?

  对,是这样的

  朱庆华所说的“裸机”,其实就是记者在天威厂账本上看到的所谓的“通用商标”DVD机。就这样,广州市北兴天威电声器材厂负责为上广电北京技术服务部负责人朱庆华生产DVD裸机,运到北京后由朱庆华负责加贴假冒的上广电商标,再套上假冒的外包装后。一台成本价不超过200元的无牌DVD机经过跨省合作、暗地交易,被包装成了所谓的“上广电”DVD机,以每台500元左右的价格在北京电器商场销售。

  就这样既没有商标又没有厂名厂址的三无产品,再被套上假冒名牌的外包装之后,就堂而皇之的被卖到各个地方,可是谁能想到这样的DVD使用寿命还不到几天的时间,有的甚至只有二十多个小时,也就是这样的产品每个月的产量竟然达到上万台,那么,在这家企业里边我们看到像这样的所谓的名牌还不止这一个名牌。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任小铁认为,这种假冒产品的生产是属于典型的跨地区造假,其目的就是为了规避监管。

  【同期】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任小铁

  生产出裸机到运到异地,再加贴从另外的地方运来的标签,进行假冒产品的销售,这样在不同的环节分布在各个不同的管辖辖区里面,就使执法队员在执法调查过程中增加了难度。

  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类造假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往往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甚至使用翻新元件做原料,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很难保证。那么,消费者杨先生购买的这台假冒DVD机到底是哪里出现了质量问题,使用半年就不读碟了呢?

  【同期】广州市北兴天威电声器材厂市场部经理 陈建波

  它的马达是假的,不是真正的马达,使用了以后,它工作大概有50个小时或20个小时以上,它的马达就会死机,转速不够,它读不了碟片。

  DVD机不读碟的原因终于找到了,那么,这家工厂到底是怎么生产DVD机的呢?

  在车间里,记者目睹了这些DVD机的生产过程。按照国家标准,DVD影碟机必须进行严格的电磁兼容、漏电保护等安全项目的检验,产品检验合格后才能加贴合格证出厂。但是,记者却目睹了这样检验产品的一幕。(检测空境)

  【同期】广州市北兴天威电声器材厂 生产部负责人

  成品机部用什么(检测)设备的。就用电视机模拟用户抽检,检查就可以了,不用设备的。

  经过如此“检验”,一台DVD影碟机用时不到一分钟就顺利通过检测,加贴上合格证就可以出厂了。

  这样生产出来的DVD机质量究竟如何呢?记者在上海广电数码科技有限公司采访时,上广电的技术人员曾对消费者杨先生买到的这台假冒上广电DVD机进行过检测分析。发现,DVD的主要元件激光头,被辨认出是翻新元件。

  【同期】上海广电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 黄东暄

  这个不是全新的激光头。

  (记者)不是全新的激光头。

  对。从这个雾镜的表面上能看得到,全新的激光头的雾镜的表面是深蓝色,很蓝。如果是旧的,就带一些灰蒙蒙的这种感觉。像这种修复的光头,可能是三到五块钱收回来这样一个旧的,或者是已经有问题的光头,然后通过修复,大概花十块、五块钱这样的成本,还加上一些人工的成本,这样修复的光头成本,大概是在二十到三十块钱,那么用它做成产品,就比正规厂家便宜一半左右。(使用寿命)可能一两个月,或者三五个月,有时候如果更换的或者修复的(激光头)质量比较次的话,可能就是十天二十天。

  (记者)就是质量不稳定?

  对

  在广州市北兴天威电声器材厂的调查中,记者还发现,除了裸机外,这家厂还在加工7个型号的标称是海信牌的影碟机,仓库里包装成箱的标称海信牌的影碟机有395台,在原料库房里,记者还发现了上千套标称是海信影碟机的外包装。

  后经记者向海信集团有限公司核实:标称海信22F、22K的SVCD,和标称21H、22H、25H、26H、27H的信DVD,海信公司从没生产过,也没授权天威厂生产过,属于假冒产品。

  除了假冒的名牌DVD机,在天威厂的产品展示厅,记者注意到还有多种商标的DVD机,如康佳高清、创维精显、长虹阳光、新飞之星等。而这些看起来似曾相识的商标其实都没有通过商标注册。但是很容易让消费者误认为是正规厂家的名牌产品。

  【同期】广州市北兴天威电声器材厂 市场部经理 陈建波

  (记者)这跟我们大家非常熟知的那个创维没有关系?

  没关系的,全部都有区分的。

  (记者)这些名字起得都很有意思,都是跟现在市场上非常流行,销路非常好的这些名牌,都是孪生兄弟的名字。

  不存在,那你说一个人起的名字,别人不能叫了?

  通过假冒名牌、贴牌生产裸机和打名牌产品的擦边球,天威厂虽然没有自己的主导品牌,但产品销量却相当可观。

  【同期】广州市北兴天威电声器材厂 市场部经理 陈建波

  (记者)像这种DVD都发到那些城市

  我全国基本每个城市都有代理商做

  (记者)都有代理商做?

  对

  (记者)每个月的生产量有多大?

  现在一万台左右

  据当地执法部门介绍,像天威厂这样的DVD机生产厂家,在广州花都区,并非个例。经过近几年的打假治理,花都区的DVD生产企业已经从鼎盛时期的100多家锐减到了现在的40多家。

  天威电声器材厂没有自己的名牌产品,主要靠委托加工贴牌生产。在这家厂的账本中,记者注意到,该厂的产品销往北京、天津、重庆、湖南、河北、河南等全国各大中城市,通过当地的电器市场流入消费者手中。

  目前,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已经对涉嫌造假的天威电声器材厂立案调查,并将依照有关法律进行处理。

  消费者杨先生决定把买假的遭遇向有关部门投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主持人:

  就在我们节目播出前,杨先生已经把他购买到假冒名牌DVD机的经历向中消协进行了投诉,中消协将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帮助他进行调解,以最大限度的保护他的权益不受到损害。另外中消协有关负责人还表示,对于像杨先生这样购买到假冒伪劣影碟机的消费者,可以直接向消协或者当地的工商部门举报,也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

  好今天的节目就是这些了,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请给我们来信来电。 http://www.cctv.com/news/financial/inland/20051127/100807.shtml 第130期记者手记:"变脸"出炉记(记者:盛毅)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2日 12:52 来源:CCTV.com

  消费者杨先生从电器商场买了台名牌DVD,可使用了不到半年,就成了摆设不能用了。名牌的使用寿命如此短暂令人生疑。而维修部拒绝维修则就令人不可理解了。调查由此展开——厂家指认产品假冒——造假者原是内鬼——假冒机广州生产……

  我强装镇定,凭着那点可怜的新闻感觉做着筛选、梳理,似乎胸有成竹的样子,其实过程远比想象的还要复杂和艰难。就这么一天天熬过来的,这是个非常残忍但同时有效的学习过程。

  11月27日,《每周质量报告——变脸》在新闻频道安全播出。同事、朋友纷纷发来短信以示祝贺,其实,显然是不足以祝贺的,但是大家的这份鼓励,于我这样一个《每周质量报告》的新兵而言,着实弥足珍贵!亦是我在这期节目收获中,最温馨的一笔。

  回过头去再看片子,其实遗憾颇多!好在这亦不失为是一份收获。于是斗胆提笔写下心得,愿于同业分享,以期得到点悟不再遗憾。

  直到这期片子进入后期制作阶段时,我才慢慢顿悟——你质疑的就是我们求证的——这不仅仅是《每周质量报告》的一句栏目宣传口号——而更是栏目中的记者在采访中的调查思路和节目解构的框架要求。

  单从文字释义的层面而言:质疑,是提出问题;求证,是给出答案。从受众收视心理而言:质疑,是共鸣(给出观众一个看下去的理由);求证,是真相(在揭秘的过程中得到视觉冲击的满足和对生活消费有益的指导)。这些,我们在词典和传播学的教科书中不难找到相关的解读,我也不过是抄录于此罢了。

  但是,作为《每周质量报告》的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又该怎么理解和实现“质疑”与“求证”呢?我想,文字释义是我们的出发点,而受众收视心理是我们的目标方向。

  在《变脸》这期节目的开篇,我们就对消费者杨先生的DVD影碟机使用不足半年就不读碟的质量问题提出了质疑,然后在广州调查假冒机生产厂时找到了新机半年就不读碟的原因——机器采用了假冒的马达。表面看,我们完成了一次从质疑到求证的过程。但是,马达是哪里来的,到底是采用了怎样的假马达?会不会是翻新元件?又是谁在出品这样的假马达?我们没有再质疑下去,导致蜻蜓点水的错过了对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求证,可谓采访硬伤之一。众多消费者都遇到过影碟机不读碟的现象,但仅仅停留在生产企业利益熏心购置质次价低的原料,这样一个大家已经谙熟于心的结论,显然不能满足受众在求证过程中的收视心理。遗憾的是,这一点是我们在节目后期编辑时尚才注意到。

  心得一:质疑要有深度,求证不是重复。尽人皆知的答案,不是《每周质量报告》求证的终点。

  在《变脸》这期节目中,我曾跟造假者有一段面对面的对话。

  这段采访在后来的审片中,“遭”到了领导的好评。偷着乐的同时,其实,我知道这份表扬不该只记在我一个人身上。在策划这期选题时,我们就非常清楚,打开造假者的牙关,是整期节目成片的关键,也省却了采访的周折。但面对面的明拍采访,要让造假者和盘托出自己的罪行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以前,这种情况多采用暗访调查,自今年下半年以来,栏目改走明访路线,这成为了我们栏目记者共同遇到的难点。其实,采访想要得到什么,在采访前我们想的都差不多,但是怎么设计问题,怎么发问,才能得到我们想要得到的,这是一个难点。最后我们终于拿下了这个采访,并且得到了我们想要的东西。这要感谢俞玮和潘明两位老大哥的点拨,采访前他们多次和我分析了造假者的心理,尽可能揣摩了他在采访中的心态,方才得到前面提到的好评。当然,仍然也留有遗憾——假冒的上广电DVD到底是怎么进的全国知名电器连锁,我们没能从他的嘴里掏出来。虽然他面对我们承认了造假的事实,但是最终没有说出这批假货是怎么进得商场,这是本片最报料的内幕。但是,当时主观上,我还抱着从卖场找到突破口的希望;而客观上,显然还是我在目标答案的问题设计上缺乏更巧妙的设计。现在回想,要是当时能做足这一点,我们后来可能可以不去接触卖场,也不至于使节目后期的进程遭遇阻力。

  心得二:质疑难,求证更难!采访技巧、问题设计是求证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遗憾也好,心得也罢,绝非两三页纸可罗列。而从心头到笔头更是有一段不可逾越的距离。写在纸上的东西,只可能在岁月流逝中被尘封,刻在心里的方才会在岁月的磨砺中日渐清晰。放下手中的笔,收起肩上的行囊,带上你和他的质疑,继续我的求证征程。

  附:前两日,《新闻60分》的前制片人Peter Herford做客新浪时说了这样一席话,看后感触颇深,特笔录于此,与同业分享。

  我认为作为记者最大的挑战,必须不断的提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必须是对你获得的信息提出质疑,不相信你所得到的信息。……我之所以要这样做,之所以要不断的提问题,就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终真实的答案,而且同时让读者知道这个事件的真相。

  ——Peter Herford http://www.cctv.com/program/mzzlbg/20051222/1010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