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车税减半到什么时候:福州市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质检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6:45:16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传奇王阳明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福州市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质检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士也罔极,                      。(《诗经·氓》)

       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2)但见悲鸟号古木,                      。(李白《蜀道难》)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凭谁问:                      ,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参考答案】(1)二三其德  金石可镂  (2)  雄飞雌从绕林间  术业有专攻(3)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廉颇老矣

市检质量分析】学生在古诗文背诵方面掌握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得到5分以上。但也有部分学生在错别字或句子细节处丢分,例如:句末语气词的记忆上粗心失误。本次错误率较高的小题为《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错误多集中在将“锲而不舍”回答为“朽木不折”。另外,错别字较多还有:

(1)二(贰)三其德(得、或“德”右旁上方多加一横写成“土”) 

(2)金(今)石可镂(漏、缕) 

(3)雄飞雌(左边旁写成“止” )从(丛、虫)绕林间 

(4)术(树、木)业(叶)有专攻(功) 

(5)亦(是)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而”和“也”漏写)

(6)廉(写成病字壳)颇(坡)老矣(也、已)

有些同学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也被扣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2—4题。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语在黥布语中。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不苟合,/不取容。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及/平原君母/死,陆生//与平原君/善,过之。平原君/家贫,未有//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平原君/发丧。陆生/往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陆贾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彼/为君/死/矣。”辟阳侯//奉百金/。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税//五百金。

     辟阳侯/幸/吕太后,人///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辟阳侯/,欲/遂诛之。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平原君/辞曰:“狱/急,不敢/见君。”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驩(欢)。两主/共/君,君/贵富/倍/矣。”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吕太后/崩,大臣//诸吕,辟阳侯/于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画/所以,皆陆生、平原君之力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2.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              知:了解

    B.陆生素与平原君善,过之        过:拜访

    C.方假贷服具                         假:借

    D.辟阳侯以为倍己                   倍:背叛

 

 

【参考答案】选A。(3分) (知:交好、结交)

市检质量分析】 选择题答题较好,半数以上学生都能选择正确。

  

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平原君朱建因为反对淮南王起事反叛而得以保全性命。

    B.平原君母亲之死,给了辟阳侯结交平原君的机会。

    C.辟阳侯是吕太后的宠臣,闳籍孺是孝惠帝的宠臣。

    D.辟阳侯没有受吕氏的牵连而送命,平原君居功第一。   

【参考答案】选D。(3分) (“居功第一”/(夸大)原文没有提及,属无中生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4分)

 【参考答案】现在他母亲已经去世,您若是(果真)赠送厚礼为他母亲送丧,那么他一定愿意为您拼死效劳。  (赋分点:其、君、则各1分,通顺1分)

 

  (2)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欢。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5分:)

【参考答案】如果皇帝听了您的话,放出辟阳侯,太后一定会非常高兴。而太后、皇帝两人都宠爱您,那么您也就会加倍富贵了。  (赋分点:出、幸、益、矣各1分,通顺1分)

市检质量分析】划线句子翻译难度不大,得分率较高。只是在翻译的语言上不能达到“雅”的要求。

    文言翻译按点得分较好,鼓励了学生。本次的赋分点设得较合理,程度高的学生基本都能答出。错较多的是:君——您(因是对话,故不能用人名代替) 则——那么  幸——(被)宠爱、宠幸(有的同学写成“宠信”)  矣——了(较多同学没有译出)

【参考译文】 平原侯朱建是楚国人。开始他曾经担任过淮南工黥布的国相,但因有罪而离去。后来他又重新在黥布手下干事,黥布想造反的时候,问朱建怎样看此事,朱建极力反对。黥布没有听从他的意见,而是按照梁父侯所说的去做,于是便起兵造反。等到汉朝平定叛乱,杀死黥布以后,听说平原君朱建曾经劝黥布不要造反,同时他又没有参与造反的阴谋活动,就没有诛杀朱建。有关此事,在《黥布传》中有记载。

平原君朱建这个人能言善辩,口才很好,同时他刚正不阿,恪守廉洁无私的节操。家安在长安。他说话做事决不随便附和,坚持道义的原则而不肯曲从讨好,取悦于人。辟阳侯审食其品行不端正,靠阿谀奉承深得吕太后的宠爱。当时辟阳侯很想和平原君交好,平原君就是不肯见他。在平原君母亲去世的时候,陆生和平原君一直很要好,所以就前去吊唁。平原君家境贫寒,连给母亲出殡送丧的钱都没有,正要去借钱来置办殡丧用品,陆生却让平原君只管发丧,不必去借钱。然后,陆生却到辟阳侯家中,向他祝贺说:“平原君的母亲去世了。”辟阳侯不解地说:“平原君的母亲死了,你祝贺我干什么?”陆生说道:“以前你一直想和平原君交奸,但是他讲究道义不和你往来,这是因为他母亲的缘故。现在他母亲已经去世,您若是赠送厚礼为他用亲送丧,那么他一定愿意义为您拼死效劳。”于是辟阳侯就给平原君送去价值一百金的厚礼。而当时的不少列侯贵人也因为辟阳侯送重礼的缘故,也送去了总值五百金的钱物。

辟阳侯特别受吕太后的宠爱,有的人就在孝惠帝面前说他的坏话,孝惠帝大怒,就把他逮捕交给官吏审讯,并想借此机会杀掉他。吕太后感到惭愧,又不能替他说情。而大臣们大都痛恨辟阳侯的丑行更想借此机会杀掉他。辟阳侯很着急,就派人给平原君传话,说自己想见见他。但平原君却推辞说“您的案子现在正紧,我不敢会见您。”然后平原君请求会见孝惠帝的宠臣闳籍孺,说服他道:“皇帝宠爱您的原因,天下的人谁都知道。现在辟阳侯受宠于太后,却被逮捕入狱,满城的人都说是您给说的坏话,想杀掉您。如果今天辟阳侯被皇上杀了,那么明天早上太后发怒,也会杀掉您。您为什么还不脱了上衣,光着膀子,替辟阳侯到皇帝那里求个情呢?如果皇帝听了您的话,放出辟阳侯,太后一定会非常高兴。而太后、皇帝两人都宠爱您,那么您也就会加倍富贵了。”于是闳籍孺非常害怕,就听从了平原君的主意,到皇帝那里给辟阳侯说情,皇帝果然放出了辟阳侯。辟阳侯在被囚禁的时候,很想会见平原君,但是平原君却不肯见辟阳侯,辟阳侯认为这是背叛自己,所以对他很是恼恨。等到他被平原君成功地救出之后,才感到特别吃惊。吕太后去世之后,大臣们杀死了诸吕。辟阳侯和诸吕关系极深,但最终没有被杀死。保全辟阳侯生命计划之所以实现,都是(因为)陆生和平原君的力量。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感旧歌者  

戴表元①

牡丹/红豆/艳/春天,檀板/朱丝②/锦色/笺。

头白/江南/一尊/酒,无人/知是/李龟年③。

【注】①戴表元,字帅初,文学家,生活在宋元交替之际。战乱中,辗转各地,卖文为生。//②檀板朱丝,乐器。③李龟年:唐开元间乐工,常出入王侯之第,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杜甫尝赠诗。

(1)试简要分析诗歌的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位置、特点/美景+哀情/乐景衬哀

 

 

【参考答案】“牡丹红豆艳春天”描绘出一幅艳丽秀美的湖上春景图,“檀板朱丝锦色笺”描摹了船上精致的陈设、听歌的场景。 (1分) //这两句与“头白江南一尊酒,无人知是李龟年”的悲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乐景衬出了哀情。(2分)

 

 (2)《西湖志余》称:戴帅初湖上赠歌者一绝,有故国之思焉。即此诗也。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故国之思”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作者借用唐朝乐师李龟年的典故,以李龟年自比。(1分)//唐人“掩泣”于李龟年晚年歌唱,是因为他象征着繁华美好的开元盛世之一去不返;此诗正以昔日歌者在湖上春日中的潦倒晚景,抒写对故国沦亡的无限悲怀。(2分)

市检质量分析】 本题总体得分不高,基本上在3—4分之间。

第一小题考查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多数学生尚能体味该句描写景物与世人感情有所对比,但在在结合内容解析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时表达有所欠缺,造成答题不够规范失误。部分学生将诗人理解诗人思想感情出现偏差。“乱贴标签”现象依然严重。    

市检质量分析】杜甫的“故国之思”——诗人的“故国之思”。第二小题考查学生结合全诗,谈谈“故国之思”的看法。大部分学生不能结合诗歌注解及诗中出现的人物“李龟年”进行理解,以致答题出现失误。用典只有极少同学能答出,“故国之思”大多表述不清。大多只能得1至2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九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1)江南:这里指江湘一带地方。李龟年:开元、天宝时著名的歌唱家,受到唐玄宗的特殊宠遇,安史之乱后流落河南,“海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阙,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2)岐王:唐玄宗之李范,封岐王。寻常:本尺度名,这里是经常、平常的意思。(3)崔九:原注云:“崔九即殿中监崔涤,中书令湜之弟。”九是崔涤的排行。崔涤是唐玄宗的宠臣,常出入禁中。几度闻:多次听到。(4)落花时节:指暮春三月。君:指李龟年。

【简要评析】此诗被喻为杜甫集中的压卷之作。《江南逢李龟年》其主要内容为抒发诗人通过几十年在不同时间、地点见到歌手李龟年,来生出今昔巨变的无穷感慨。在短短四句诗中,既有国家的兴亡之感,也有个人的沉沦之叹,蕴含着无比丰富的时代特征在内。我们只要简要回顾杜甫自15岁时初逢李龟年到此次59岁(杜甫于此年逝世)再逢李龟年这40余年国家和杜甫个人所遭逢的不幸,便可深知此诗所包含的巨大容量。可以想象,当垂垂老矣的杜甫见到了当初开元盛世就认识了的李龟年,心中该有何等复杂的感觉,他有多少话要向这位老友倾诉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李龟年实在是盛唐气象、太平盛世的象征性人物了。见到他,仿佛使诗人的思绪立即回到了那美好的年代、欢娱的时刻,而如今这一切全都荡然无存,仿佛一下子使他跌入冰窟,恍恍然如同隔世一般,其间的感慨自然是千言万语难以说尽的。然而,诗人的手法又是十分高妙的,他仅用二十八个字就将以上所述的极为丰富的诗料浓缩其中。“寻常见”、“几度闻”是写他当年和李龟年的初识,然而却往来频频友谊笃深了。“又逢君”三字,时空跨度特大。空间,一是在洛阳,一是在潭州。时间相隔已有40多年了。此时此地逢君,滋味自然是大不相同。“落花时节”又暗喻过去那些美好的回忆早已如这落花流水东去也。所以,杜甫此诗以含蓄蕴藉见长,他所要说的意思,在字面上是找不到了。元人范德机对此特别欣赏,评此诗为“藏咏”,即将本意深藏于字句之中。《唐诗三百首》的编者蘅塘退士也称赞本诗曰:“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实在是很有见地的。全年让流年如水而逝,感叹家国,个人,景物都不堪变迁。将一切国势江河、昔盛今衰的命运都寓于落花时节之中,正可见出杜甫的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曹操想要除掉武艺超群的马超,于是就给韩遂写了封信,将信中的一些“紧要处”用笔涂掉。信中的那些涂抹引起了马超的怀疑,他认为韩遂与曹操之间有秘密交易。后来曹操又使用其他小手段加深了马超的疑心,终于马韩反目成仇,并大打出手,曹操坐收渔利。(《三国演义》)

B.虽然吴荪甫和杜竹斋是“至亲”关系,但吴并未把杜看作可信赖的“知己”,只是表面假装对其推心置腹深信不疑,而杜则多疑贪利,狡猾心毒。在吴碰到困难时,不惜落井下石。杜的行动,无疑对吴荪甫遭到彻底覆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子夜》

C.“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帮助三弟成功。他也可以替我出—口气。”“你们看着吧。家里头并不全是像我这样服从的人!”这两句话是觉新说的,他所说的“叛徒”是,弟弟觉慧。觉慧决心远走高飞,觉新感到无限的悲哀,但他知道觉慧是强留不住的,犹豫再三,终于答应在暗中支持弟弟的行动。(《家》)   

D.堂·吉诃德第二次外出当游侠时,他劝说农民桑丘·潘沙做仆从,并允诺将来封他做海岛总督。桑丘家里很穷,正想出去碰碰运气,所以虽然当仆从是不赚工钱的,但也答应了。于是桑丘骑着堂·吉诃德送给他的那匹瘦马,跟着他出发了。(《堂·吉诃德》)  

E.欧也妮偷看了查理写给朋友的信件,更加引起她对破产的堂弟的同情。她把自己全部积蓄六千法郎送给堂弟作盘缠,查理回赠给她一个他母亲留给他的镶金首饰盒。他们私订了终身,欧也妮表示一定要等他回来,查理也表示了同样的决心。然后,他便启程到印度去了。(《欧也妮·葛朗台》)   

【参考答案】 (5分) 选B  D。(B吴荪甫把杜竹斋看作可信赖的“知己”,对其推心置腹深信不疑。D.当仆从是赚工钱的,堂·吉诃德没把那匹瘦马送给桑丘,桑丘骑的是自家的驴)         

 

7.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宝黛初会”时的情景。

 【参考答案】宝黛初见,两人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1分)宝玉问黛玉读书、姓名、表字等情况,因看到黛玉“眉尖若蹙”,便送她“颦颦”二字。(2分)宝玉又问黛玉是否有玉,闻知黛玉无玉,宝玉则痛骂那块玉是“劳什子”,并哭闹着当众将玉摔在地上,令黛玉十分不安。(2分)

 

(2)聂赫留多夫的性格经历了纯洁、堕落、复活三个阶段。请概述聂赫留多夫从堕落到复活的过程。   

 【参考答案】聂赫留多大进入军队后,他堕落腐化,诱奸了玛丝洛娃并将她抛弃。/(1分)在法庭上,他再遇玛丝洛娃时,良心深受谴责,积极为她奔走伸冤。/(2分)目睹农民的痛苦和贵族的压迫,他逐渐否定现存制度和土地私有制,灵魂得到复活。(2分)

【市检质量分析】6.名著选择题大多数能选出D项,对一道的占大多数。

【市检质量分析】7.名著简答题点答不全。审题不认真,“宝黛初会”有的从林黛玉进贾府写起。聂赫留多夫的性格三个阶段都写,“否定现存制度和土地私有制”这一点都没同学写出。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②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张》)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君子的过错好比日蚀月蚀一样,他犯了过错,大家都看得见。

B.君子无意间犯错误,不隐瞒不掩饰,改暗更明,大家就像对太阳、月亮一样,仍然会敬仰着他。

C.小人对自己所犯下的各种过错,总是千方百计地用文章为自己的过错辩护。

D.文过饰非,不是君子。知过即改,方是君子所为。

【参考答案】选C。(3分)

 

(2)孔子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意思是有了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请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自古以来,人类最不可避免的就是犯错,而最害怕的却是认错,最悲哀的是不知错,可最糟糕的是知错不改过。(1分)有了过错的时候,只要你肯承认,能够去改正,并以行动去证明你在改正,你的错误便可原谅。古人云: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人焉。我们只有做到过而能改,才有可能使自己成为境界更高尚的人!  (2分)(意思对即可)

【市检质量分析】8《论语》选择题对的占三分之二。简答也做的不错,一部分学生得满分。

【参考译文】①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蚀月蚀那样。他犯了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了过错,人们都景仰他。”

②子夏说:“小人对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加以掩饰。”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英国农业科学家提出,要通过培育优良的作物品种,改善土地生产能力和防治病虫害来提高作物单产的新思路;美国农业科学家则看重商品的质量,要解决吃“好”的问题,以开发含微量元素的保健食品为主;而中国农业科学家所提出的我国农业“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战略构想,其目标定义为“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要求我国作物改良应将增加品种的抗病虫性、营养高效利用、耐旱、抗逆等性状作为重要目标。

      可见,尽管不同国家采取的思路不尽一致,新的绿色革命内涵都是围绕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功能三个方面来展开的。

从技术手段上看虽然传统育种方法也能实现上述要求,但研发的周期无疑要大大延长,所以,新绿色革命所看重的是现代生物技术能够快捷改变生物性状的方法,其核心正是转基因技术。

提高农作物产量可以从生产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入手,因此培育理想株型,提高作物的抗逆、抗虫、抗病、抗寒等特性,以及抗除草剂和养分高效利用等途径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产量。现在研究得比较清楚,并在生产实践中已经开始广泛应用的,主要是抗虫和抗除单剂两种转基因作物。

      例如,常说的抗虫棉,就是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白的一种特殊蛋白质——伴孢晶体蛋白对昆虫的杀伤作用,首先利用转基因技术将BT基因转入植物体内并表达伴孢晶体蛋白,当昆虫采食植物时就会食入这一毒性蛋白。该蛋白在昆虫肠中被消化后释放出的有效成分d—内毒素,能与肠上皮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昆虫停止进食甚至肠壁穿孔死亡。

      杂草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使用除草剂来控制杂草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特别是在农业劳动力较少的发达国家,除草剂的施用甚至可以通过飞机大面积播撒来实现。但是,除草剂对于庄稼也有相当的危害,因此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得到对除草剂具有抗性的农作物,就可以放心使用除草剂了。

      其他一些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尚未投入应用,但在实验室中已经获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例如,改变作物的株型,使之更充分地利用光能而增加产量;也可以通过延缓作物衰老的办法,延长它的生长时间来提高产量。

      对于植物抗寒、抗旱、抗盐碱的研究也有初步的成果,通过转基因技术使植物表达保护性蛋白质或合成小分子保护剂,借以抵抗低温、干旱和盐碱对植物造成的脱水伤害。其意义在于使作物在原本不适合的环境下生长,或当作物在遭遇不利的气候或水土条件时仍然能够维持相当的产量。一旦这些成果得到应用,必将与抗虫、抗除草剂作物一样,对农业生产产生深远的影响。  (选自《科技潮》,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 通过培育优良的作物品种,改善土地生产能力和防治病虫害来提高作物单产是一种新绿色革命。

B.作物改良应增加品种的抗病虫性、营养高效利用、耐旱、抗逆等性状,这是新绿色革命的重要目标。

C.新绿色革命的核心是转基因技术,没有转基因技术,就没有新绿色革命。

D.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在实验室中,已经获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

E.转基因技术使用的意义,在于使作物在原本不适合的环境下生长。

【参考答案】 (5分) 选 C  D。 (C没有转基因技术,也可以进行新绿色革命,只是速度慢。D只是“其他一些农作物”,不是指“全部”。)

市检质量分析】第9题: 客观选择题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注重考查逻辑推理能力。AB两项属于一类型,要么是对同对,要么是错同错。

10.新绿色革命内涵都是围绕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和增强功能三个方面来展开的。为什么不同国家采取的思路不尽—致?(3分)

 

 

【参考答案】不同的国家国情不同,按照自己的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2分)思路就不尽相同。 (1分)

市检质量分析】第10题:主观表述题,若按正常阅读思维,在文章中找不到答案,是考查学生生“智力急转弯”,有的学生照抄原句不做分析,当然也有的学生答得不错,有的还具体地提到地形、气候、土壤、人口、科学技术等差异。

11.新绿色革命为什么看重转基因技术?试举2个事例说明。(4分)

(答案在文本内。)

 

 

 

【参考答案】因为现代生物技术能够快捷改变生物性状的方法。  (2分)如:①能将BT基冈转入植物体内,让昆虫食入毒性蛋白;②通过转基因方法,得到对除草剂具有抗性的农作物。 (或⑧能使作物在原本不适应的环境中生长。)  (2分)

 

市检质量分析】第11题:很多同学审题不认真,或只写了理由没有举例,或相反。理由表述关键句没提到,举的例子撇开原文,如:反季节水果、杂交水稻、太空椒、转基因大豆、玉米、克隆羊多利等。出现这种情况得还比较多。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类作答,不得再做另—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朱以撒

     这个古渡,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头了。在我曾经过往的日子里,它总是充满生机和喧哗,如同古渡的流水一样。

     那些日子,这条河上没有一座桥,靠一只木船来回渡河,终年无绝。古渡脚下的卵石,总是被那些肩头沉沉负重的农家人的草鞋磨得光亮。当船还未过来时,他们就坐在卵石上,抽着旱烟,聊着桑麻,或者说些七荤八素的话题,激起阵阵笑声。古渡是这些劳作者短暂的栖泊处,在这里他们可以坦然地放下重负,等待着对岸木船犁开涟漪,桨声欸(ǎi)乃缓缓而来。撑船的壮实汉子无疑是最有人缘的,候船的人远远叫着他的小名,催他撑得快些。尤其是赶墟那天,大姑娘小媳妇多,满满地坐上一船,红红绿绿,总会让他心绪舒畅,撑得又快又稳,赢得阵阵惊叹和好评。这个时候,会让人感到生活的平和和灿烂,所有的劳累和苦涩,都似流水一般远去了。可是,有几次洪峰下来的时候,浊浪滚滚漫过堤坝,河面上飘浮着枯枝败叶,打着旋儿推搡向前,这时的古渡和渡船就难免出现惊险、慌乱的情景,尤其是暮归时分。   

     古渡苍老,河水悠悠,连同这纯朴的生活悄悄流逝。

     后来我离开了这里,由这条脱去油漆露出本色的木船送我到下游的一个渡口,不远处有一条公路,每日有车经过。   

     许多年以后途经这里,古渡犹在,人迹杳无,往日那些声响都已沉入岁月深处。肆无忌惮的葛藤遮盖了光滑的卵石,离这不远有一座彩虹般的水泥桥飞架。涨水时节,反倒有不少闲人站在桥上,看着洪波涌起惊涛拍岸。那指指点点的从容神情,全然是欣赏的样子。最后的一只渡船,静静地泊在那里,船底已浸满了水,有一只长嘴巴的翠鸟立在船头,纹丝不动。一切都表明,一茬一茬的船工,结束了撑船岁月,已渐渐老去。

     那一页的生活,已被翻了过去。

     有多少像这样的生活场景封存在我们的记忆仓库里。一旦遇到时机,一抹颜色、一缕气味,都会使这些久远的记忆鲜明而又生动的。古渡对于宽敞平坦的长桥来说,除了新旧之别和材料迥异以外,承载了不同的生存观念、生活理想。生活在日日向前,是以告别过去的方式、情调、趣味作为标志的。有许多过去极为普通的日用品,已经成为民俗博物馆的藏品。人们要使怀旧有个引子,只好到这些地方去。可是,对于没有以往那些生活经历的人而言,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精神价值,只是物质属性,看也罢,不看也罢,没有什么两样。有人曾说过,常常想起过去就意味着心态老了,不过,要感到有味的还真不能脱离怀旧呢!

     过去的一切在我的心目中是很带有朴化韵味的。时代的进展,使我们所见到的都变得比以前漂亮和精细。残垣断壁的古宅换成了高楼大厦,长衫对襟也剪裁成了时髦短装,再如家居用具,葫芦瓢、蓑衣、木桶,无不换成了铝合金或塑料制品。变化最多的当属人的形相、人的神情。//前不久我特地坐下来,再看一遍黑白影片《鸡毛信》。我并不注重海娃送信的艰辛过程,而是沉浸在那土得掉渣的陕北背景里——那满是沟壑的黄土高坡、愣头愣脑的群羊,还有黑不溜秋的老棉袄。那时节,人的举止、表情,都是那么的朴素实在,拙得有味,土得深厚。这些情景,总是让人想起真实无华的泥土,没有一丁点儿文饰。后来,我又看了几部重拍片,黑白换成了彩色,演员队伍也换了另一拨,主要角色漂亮多了,动作也表演似的,眉宇间巧多于拙,那种能表现苦难、风霜的背景如风飘散。在我看来,拍出一些没有时代特征的片予来,让眼睛看着,情感却无从附着。   

     向前的生活,必定以向前的状态展开,使人面向电脑,面向新奇繁杂的信息可是,闲散下来,还是会感到传统的人格心理在变与不变、新与旧之间,有回味不变和陈旧的成分。那历史的神髓、底蕴亦如天地苍冥中来去的飞鸿,究竟难以付之提挈和把捉了,只是常常泛起,成为一种最亲近和深沉的感怀。即便是很寻常的乡间古渡,也概莫能外。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开篇以细致的笔触抒写了“总是充满生机和喧哗”的古渡,为的是与下文“许多年以后途经这里”的所见作铺垫和对比,从而表达对“古渡苍老”、“悄悄逝去”的感伤。

D.古渡之所以能封存在作者的“记忆仓库里”,是因为古渡有着作者“曾经过往的日子”的印记,而且它承载着留念的生存理念和生活理想。

C.文中作者以观看黑白影片《鸡毛信》为例,表明白己对旧片重拍的看法:“拍出一些没有时代特征的片子来,让人眼睛看着,情感却无从附着”。

D.本篇散文,抒写的是作者对古朴“古渡”的怀念,雅致的语言使文章散发出怀旧的幽幽情思,而富有哲思的语言又使文章深蕴哲理的意味。

E.乡间“古渡”如今已经废弃,但却泛起作者最亲近和深沉的感怀,因为它寄托着作者对记忆中美好、纯朴生活的恋恋不舍。

【参考答案】(5分)选A  C。(A手法“铺垫”不当,情感“感伤”不当,C表明的不仅是 “对旧片重拍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表明“过去的一切在我的心日中是很带有朴化的韵味的。)

 

13.文中画横线处,作者认为“要感到有味的还真不能脱离怀旧呢”,请指出体现在文中哪些方面?(4分)

【参考答案】 (1)怀旧,能使封存在我们记忆仓库里的“生活场景”、“久远的记忆”“鲜明而生动起来”。 (2)让我们怀旧的东西里,承载着(与现在)不同的生存观念和生活理想。(3)怀旧会使人感到传统的人格心理在时代的变化进步之中,有值得我们回味其中不变和陈旧的成分。 (4)怀旧能使历史的精髓、底蕴常常泛起,成为一种最亲近和深沉的感怀。(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4分)

 

14.“向前的生活”令我们向往,“过往的日子”又往往让人留恋。请举一实例,探究你是如何看待生活中的这种矛盾的?(6分)

【参考答案】 城市化进程中记忆中的事物在消失,新的事物不断更新涌现。/网络生活与以往的生活(有得与失的矛盾的)(举例得当2分,结合例子分析议论,言之成理4分)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ǎi)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唯一的老舍

毛志成

    ①在谈论老舍时,我不想局限在老舍的业绩中。认识老舍,如果只将他视为作家、文学家、语言大师等等,那也只是从“文格”的角度认识了老舍,而淡化了他的“人格”质量。老舍一生的活动,文化、文学只是他的一个关注点,事实上,他始终全方位予以关注的是社会命运——特别是中国和中国人的命运,也包括对中国“国民性”的透视和扫描。老舍是中华民族广袤而平凡的文化土壤上挺立起的一株耐苦大树,虽不夺目地高耸,但他立足于向社会和民众植根,伸枝,展叶,释氧,兼之增色添美。老舍的作品,无论是发轫fā rèn之作的《老张的哲学》,还是代表作《骆驼样子》、《正红旗下》,以及立身之作《四世同堂》、《茶馆》,无不昭示他是一位与中国民众息息相关,将文化功利与社会功利融为一体,而且个人命运与时代的总体命运互为形影的,必将永远使历史不能忘记的民魂式的作家。

    ②老舍在人性品格上首先是好人,是善人,他很少骂人,倒是尽量多地助人、济人,反右时有人当了右派,老舍一有机会照例请他们在小饭馆中吃一顿饭,于“莫谈国事”之外也尽量给这些“另册”人士多一点温暖。

    ③老舍绝不是生活地位、社会地位、文化地位上的贵族。从他以“旗人”名义出生的那天起,就饱受贫困、压抑。但有人依据老舍的出身,将他定为“穷人”,有的甚而喻为农民,这样的比附,在见解上其实也是很粗俗的,乃至是大谬的。泛义上的穷人,特别是彻底式的穷人——即德穷、财穷、智穷、文穷的群落,是不会从中诞生出老舍的。老舍的“旗人”裔脉,老舍的基督意识,老舍的求学欲望和从教、从文意趣,都使他大大有别于一般性的穷人。

    ④老舍一生的“急就篇”式的作品很多,占了很大比重,但他的“急就”,是急于国事、民事。 “国家不幸诗家幸”(清赵冀语),诗家的“幸”不是指幸福,而是指活跃。文化人在国难期间的创作活跃,必然是与“及时”同义的。爱国爱民之心驱使他往往愤然疾书,匆匆命笔。舍弃个人虚誉,不做“逸士”,而与国家命运、民族疾苦同呼吸,这就是高品位文化人的基本品格。

    ⑤以老舍的宽容通达,兼之常有自悲心态和忍辱负重、委曲求全惯性,人们有理由做出一种推测:老舍会逆来顺受,苟安乱世,但这种推测是对老舍的不深知。老舍的脸常常是笑呵呵的,但老舍的骨头是坚硬的。他可以受辱,但不能自辱!

    ⑥老舍之死,可以认为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却不能否认它的必然性。那是个扑灭良心、扼杀正义、粉碎文化的年代。倘若老舍永远地、固执地维护自己的善恶观、美丑观、是非观,并要始终渴望举起善人的旗帜、善事的旗帜,到头来时代的恶化已经趋于惯性化而又势必趋于极端化,连他本人无论如何忍辱负重、谦恭处世也无法做到委曲求全的时候,命运给他的终极安排只能是向世界告别。

    ⑦反刍(chú回味,追忆)老舍,就是反刍一个时代。但愿我们此后百年千年从这样的反刍中,汲取老舍的宝贵营养——中国文人、中国作家,人格毕竟重于文格。用一句名言作结语,就是多么出色的卓人也有过卑怯的时候,但卓人之所以是卓人,就在于他尽可能和最终不向卑怯低头!

发轫fā rèn. 基本解释:. 〈书〉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 开始出现:~之作。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多侧面、多角度地评价老舍,目的是让读者更具体、深入地了解老舍是“唯一”的,而且又具有多种性格的丰富内涵。

B.“老舍是中华民族广袤而平凡的文化土壤上挺立起的一株耐苦的大树”,这一比喻,形象地赞颂老舍是一位从中国传统文化汲取养分的文学巨人。同时也暗示他饱受磨难的一生。

C.作者气愤有人将老舍称为“穷人”或“农民”,因为这些称谓显得粗俗,而且老舍即使不是贵族,也大大地有别于一般性的穷人。

D.本文不仅介绍老舍的发轫之作,代表作以及立身之作,还特别介绍了他的很多“急就”之作,因为这更能体现老舍与国家命运、民族疾苦与共的高尚品格。

E.文章结尾引用一句名言,在充分肯定、赞颂老舍是一位骨头最硬的“卓人”的同时,也客观、委婉地批评他也有过委曲求全和卑怯的时候。

【参考答案】  (5分)选C  E。(C不是称谓的粗俗,而是见解的粗俗,而且作者说老舍“绝不是贵族”;E文中没有客观、委婉地批评的意见。)

 

13.作者称赞老舍是—位“民魂式的作家”,请结合原文,说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参考答案】 (1)来自民间,植根于民众之中; (2)始终全方位地关注国家与人民的命运; (3)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深的滋养; (4)作品和作家自身的命运都折射出人民、民族的命运。(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4分)

 

14.作者告诫中国人、中国作家,要汲取老舍的宝贵营养——人格更重于文格。探究老舍具有什么样的人格,并由此可见人格与文格具有什么样的关系?(6分)

【参考答案】老舍的人格:①善良、乐于助人,宽容通达,能忍辱负重。②与国家命运、民族疾苦同呼吸。(或:全方位地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命运) ③外柔内刚,骨头坚硬,绝不苟且偷生。 (一点1分,答出二点即可得4分)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人格”是“文格”的基础,它影响、制约着“文格”。(2分)

市检质量分析】两篇文章的内容都涉及了当今的热门话题,体现了极强的时代性。

只有一小部分学生选《古渡》。从总体上看,《古渡》得分率低,《唯一的老舍》得分率比较高。《古渡》中的第13题几乎得不到分。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能力、概括能力和提取筛选信息的能力欠缺。如《唯一的老舍》一题的第13、14小题,许多学生照搬原文,概括不到位。

2.对文学作品,学生不能“读进去”。从本次考试来看,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大多停留在表层,而不会抓住文本的关键语句深入下去,因而很难接近并领会文本的主旨。

3.表述的条理性不够。一部分学生没有分点回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5.调整上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3分)

上联:求学渐进应以宏博为贵       

下联:读书必有基础次第而升

上联调整为:                                            

【参考答案】 (3分)求学应以宏博渐进为贵(顺序改对一个给1分)

 

16.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近期,北京大学试行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如果实施顺利,不少高校可能会随着情势发展纷纷效仿,校长实名推荐制有可能成为一种常态。

材料二:有媒体报道,当前要实行实名推荐制,制度设计和有效运作,要让老百姓满意,至少需要结合两方面的条件考虑,一个是如何达到客观、公正,一个是如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把真正有才能的学生选拔上来,即公平性和可行性。我们只能在相对公平的制度选项中选择可行的改革方案,公平是任何招生改革的底线,在此基础上谈论可行性才有意义。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参考答案】 (示例)北大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引人关注。  (2分)

市检质量分析】15.调整对联词语顺序,这题难度不大,但许多学生对词语结构,语性了解不清楚,导致失分。如:求学应以渐进宏博为贵。有的审题出错,另起炉灶。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5分)

 【参考答案】 (示例)我赞同“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 。 (1分)此项制度作为高考招生的重要补充形式,为避免暗箱操作的可能,需要借助网络、报刊等各种媒介力量。  (2分)如今,网上录取已经成为高考的重要录取方式,实名推荐也同样可以借助社会网络这—重要平台,将每一个环节的详细情况公之于众,接受群众利社会监督。  (2分)  (可侧重某一方面阐述,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市检质量分析】16.时文短评。要求考生针对社会上发生的某件事情发表看法,并说出理由。它的答案往往是开放的,可以有多种观点(甚至截然相反),关键在于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第(1)小题要求考生能够从两则材料中筛选出重要信息,然后用一句话进行概括表达。

第(2)小题要求:能针对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作简要阐述。答题的一般思路:先亮观点,后阐述理由。结果却出现以下情况而失分:将“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理解为“民主选举校长”;照搬材料中的观点;观点与理由自相矛盾,往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没有观点就阐述道理;道理浅薄等等,语用题对考生的人文素养,文学文化知识的积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值得引起高度的重视,否则,将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惑与尴尬。对于解答语用题,要特别关注时事热点、总结生活经验、积累知识,不是简单的答题技巧就能解决的。

                                                                          

六、作文(7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

亚马孙河、尼罗河、黄河是世界著名的河流。同为大河流,亚马孙河却不像尼罗河、黄河那样成为世界文明的发祥地。

尼罗河、黄河均发源于高山峻岭,定期泛滥,时常危及中下游。为了生存,人们拦河筑坝、垦荒造田,因此产生了管理学、数学、测量学等等,从而步入人类文明。而亚马孙河上游相对平缓,遍地野花野果,生存无忧。其下游却是大片的热带雨林,这里沼泽遍布、人迹罕至……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文明的思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参见2009年福建高考作文评分标

试题解析本次作文试题,采用“材料+命题”的形式,正是“新命题作文”的一次很好的尝试。

本道作文题审题难度不大,考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议,但要写好却比较难。写作的关键是要通观材料和题目来确定立意和写作重点,既要把握好材料的内涵,也要吃透文题本身。材料的寓意并不深奥,只要抓住材料中的几个关键词句,领会寓意。-内容必须符合命题者的意图,写作的中心要符合原材料的中心,选准角度即可。

本文题可选择的立意角度有如以下几个:

一.抓住材料中“尼罗河、黄河均发源于高山峻岭,定期泛滥,时常危及中下游。为了生存,人们拦河筑坝、垦荒造田……从而步入人类文明”这些关键的文字信息,结合题目“文明的思考”,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

1.迎接挑战,用双手创造更加灿烂的文明

2.人类为了生存缔造了文明

3.忧患可以产生文明 或忧患是人前进的动力,它推动文明的发展

4.艰难困苦可以孕育文明 或:文明是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的产物

5.创造可以产生文明

6.劳动可以创造文明

7. 适当的压力产生文明

8. 人类的文明成果来之不易,我们必须珍惜

二.抓住材料中“同为大河流,亚马孙河却不像尼罗河、黄河那样成为世界文明的发祥地”原因是“亚马孙河上游相对平缓,遍地野花野果,生存无忧”“其下游……沼泽遍布,人迹罕至”这些关键的文字信息,结合题目“文明的思考”,可以从反面角度切入。比如,安逸难以造就文明、没有压力没有挑战也就没有文明、压力太大难以创造文明等等。

考生若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怎样珍惜人类的文明成果,用双手创造更加灿烂的文明,立意就显得高人一筹。

由于考生对“材料+命题”的作文形式的特点把握的还不是很清楚,仍然有一部分考生把它当做话题作文来处理。如果不看材料,只看题目,那么就有可能出现偏题离题的情况。只看题目,那么举凡与“文明的思考”有关的素材皆可入文,题目显得过于宽泛,标准也不好把握,就可能偏离原题。材料既是对写作一定的提示,同时也是对立意和写作范围的限制,从材料内的角度进行选择,所确定的立意才可能是核心的、接近命题意图的较佳立意。如果离开材料来写“文明的思考”,就有可能从“讲究卫生、文明礼貌、邻里和睦、环境保护”等角度来思考文明,甚至大谈特谈“思考”的重要性,这样就偏离了题意,就不符合“材料+命题”这样的作文题的命题意图了。

三、作文的层次安排不合理;思路不清晰;堆砌材料。此次作文虽然没有文体的限制,但应该是更适合写成议论文,而多数考生还是没有办法完成一篇规范的议论文,主要表现为

1.论点不清楚,文章已过400字还不见中心论点,甚至通篇没有中心句。

2.论证过程就是堆砌材料的过程,而缺乏应有的结合论点的论证性语言。

四、作文的常规要求不过关。作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在考场上没有表现出基本的写作修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字迹不端正,甚至到了无法辨认的程度。

2.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一点到底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把英语书写的习惯带到语文的写作中来。

3.错别字依然不容忽视,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或多或少的出现错别字。2010年高考作文扣分上限为5分,应引起足够重视。

                                                                       

今后教学建议

一、进一步全面复习,夯实基础能力。高考以能力立意作为命题的原则,对我们的总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更科学、更有序地训练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鉴赏能力。而不能摆花架子或寻求一蹴而就的捷径。基础知识要各个突破。

二、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要练之有“法”,除了有训练量的保证外,更重要的是加强题型研究,给学生提供规律性的解题钥匙。

三、重视“语用”训练。改病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句式的变换、仿写、语段压缩、时文短评等等要有专题突破的措施,总结规律,强化技巧,落实操作性训练的“序”和“量”。

四、作文训练要到位。加强三种训练:思想训练、思维训练、表达训练。增强五种意识:规范意识、审题意识、入题意识、卷面意识、创新意识。把写比较复杂的议论文作为训练的重点,尤其突出论点的明确性,论据的充分性,论证方法的灵活性,层次安排的逻辑性的训练。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训练审题能力。即使是如近年的开放式作文,审题不当也很难写出内容深透的好文章;②关注生活,关注优秀文化传统,关心社会,丰富学生的思想,提高其认识能力;③重视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写好规矩文的基础上,鼓励创新,加强创新思维训练;④加强思想修养,进行思想感情训练;⑤注重表达,强化情文并茂的针对性训练。实现四个目标:构思的敏捷性,条理的明晰性,语言的流畅性,写作的速度性。

五、关注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的新变化,有针对地进行复习。

六、各校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复习。既要讲究方法,又不要拘泥于固有的模式。要想尽办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对复习材料要大胆取舍,对得分难度适宜学生的内容要反复练习,直到过关;对得分难度太大的题目,可以一遍带过,千万不要做无用功。要把好钢放在刀刃上。

 

                                                                          

附考场优秀作文:

【考场佳作一】

文明的思考

福州一考生

儿子:

你已步入高三,在高三备考的日子里,你也许会遇上挫折,会有许多不如意的事,你该怎么面对呢?

你知道文明的由来么?尼罗河、黄河定期泛滥,人们为了生存,迎接挑战“拦河筑坝,垦荒造田”,从而步入了人类文明。对此,你有何感悟?同理,在高三备考的日子里,你也应该勇敢地迎接挑战,用实际行动创造更加灿烂的文明。

我想,首先你要有面对挫折的勇气。

“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放弃。”你的偶像乔丹曾这样说:“人无完人”乔丹虽是神话,但他也会有人生的“定期泛滥”,而他无惧,苦练球技,迎来自己的“文明”——篮球帝国。

孩子,我不想你如浔阳江头那琵琶女一样“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拾起你的男子气概,在高三备考的日子里,如果遇上挫折,就应该勇敢面对,迎接挑战!

其次,你要有实际行动,切忌“说一套,做一套。”

你常说自己要考班级第一,可实际呢?一切照旧:看电视,玩电脑……

你不是喜欢看艾金森的《憨豆先生》吗?他也经历过人生的“定期泛滥”——遇上许多不如意、烦心的事,可他却用实际行动——奔波于电影业,“拦河筑坝,垦荒造田”,赢得“文明世界”——喜剧之王。假如他像你一样,没有付出实际行动,那么这个世界上只是多了个顾影自怜的人罢了。

孩子,“高三来了,高考还远吗?”我真的希望你能说到做到,无惧挫折,走向你自己的“文明世界”。

最后,我希望你能坚持到底。

文明是一个坚持的过程,它面对挫折,却无惧挫折,敢于挑战挫折,才有了之后的硕果累累,才有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左思受挫坚持,三九寒冬,笔耕不辍,终作《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刘翔受挫坚持,忍住挫折所带来的痛苦,重登巅峰……可见没有坚持,我们只能成为挫折的奴隶,而非挫折的主人。

孩子,“人生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当年轻的时候。”面对人生的“挫折泛滥”,用实际行动,坚持去战胜它,成就自己的“文明世界”。

孩子,面对挫折,唯有勇敢地迎接挑战,才能创造高考的辉煌,才能成就文明的世界,这是我对文明的思考,你应该会有同感吧!

爱你的母亲 

X年X月X日

【点评】考生独具匠心,用书信体的形式根据材料的内涵扣紧“文明的思考”这一题目娓娓道来,显得亲切感人。开头通过作文材料的内容引出全文的主旨;主体部分用“首先你要有面对挫折的勇气……”“其次你要有实际行动,切忌说一套,做一套……”“最后希望你能坚持到底……”从三个方面阐述道理,作者以诚挚的笔调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谆谆告诫;结尾归纳升华主题“面对挫折,唯有勇敢地迎接挑战,才能创造高考的辉煌,才能成就文明的世界”。文章立意深刻,现实感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文笔生动,在感性的表述中洋溢着理性的深沉,显示出作者的语文素养和写作功力。许多警句穿插在文章当中,如“高三来了,高考还远吗?”“人生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当年轻的时候”,更令人为之叫绝。

【考场佳作二】

文明的思考

福州一考生

无论是一个人,一个集体,还是一个朝代。总是要经受生活赐予的苦难,才能在终极里创造出文明。——题记

是什么让你文明了一个时代,我在思考: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来如梦兮去如诗,只叹佳人难再得。”沈从文曾这样赞叹过你---林徽因。你撩人的风姿和绰约的才情,让你被爱慕者如众星捧月般包围。而你,并没陶醉其中,而是坐着驴车在山西等地考察古建筑,住在污秽不堪、满处臭虫的旅店,在佛光寺大殿顶内与臭虫和蝙蝠为伍,在黑暗中测绘与照相,托着重病在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致力于文明古建筑的研究,你懂得,只有经受生活的苦难,才会创造出文明的未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你是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上的呢喃,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正是对你最淋漓尽致的诠释。

我懂了:正是你用非凡的毅力和韧劲去抗争生活中苦难,才让你成为“万古人间四月天”,才让你文明了一个时代。

是什么让你文明了一个品牌,我在思考:

安徒生说过:“凡是能冲上去,能散发出焰火的,都是美丽的。”而你正是那一飞冲天的焰火,绚烂了一个品牌的知名度。当初公司因经营产业过多而濒临倒闭时,你们面对生活赐予的挑战,看准纷繁复杂的市场,毅然决然地选择手机这一产业,最后以破竹之势打响了这一品牌---“诺基亚”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也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从而让文明走进千家万户。

我懂了:正如巴尔扎克所说:“苦难是最好的老师。”你们承受住了苦难并且勇敢地面对,最终让你们文明了一个品牌。

是什么让你文明了一个朝代,我在思考: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你在亡国时吟下这句诗。迷离的秦淮河畔,你---李煜,已不知还能再用什么言语来宣泄你的愁苦。面对着国破家亡,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的你,用你的笔,将你的感慨付诸于字里行间,你忍辱负重吟下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竟成了铭刻古今的经典诗句。你用你沧桑的词,给后世留下了文明的瑰宝。

我懂了:“或许不是你高贵的身份,不是你满腹的才情,而是你面对苦难时的坚忍和你经典的诗词,让你文明了一个朝代,让后世将你深深铭记。

……

我懂了:文明是历史的见证,历史正是经历了重重苦难,才得以沉淀出文明。

历史如此,人不也如此吗?

郭沫若曾说过:“人总是要经受一些拂逆的遭遇才好,才不至于让人沉沦。”我想:一个人只有经历过苦难,才会让生命的价值得以升华,才会在最终时刻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文明。这是我对文明的思考。

【点评】文章以题记的形式旗帜鲜明地昭示出全文的主旨,一下子就让阅卷老师抓住文章的要点,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目光。然后用“是什么让你文明了一个时代,我在思考……”

“是什么让你文明了一个品牌,我在思考……”“是什么让你文明了一个朝代,我在思考……”分别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全文的中心“人只有经历过苦难,才会让生命的价值得以升华,才会在最终时刻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文明。这是我对文明的思考”。全文思路清晰,脉络井然,名人名言与诗性语言相得益彰,更彰显了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

【考场佳作三】

文明的思考

                              福州一考生

落坐在湖畔,看潮起潮落,些许“调皮”的潮浪向岸边涌来,只为探寻那神秘的角落;而我坐在那里,静静地望着远方,任凭轻风吹过发梢,仍在思考着文明的“秘密”。

亚马孙河、尼罗河、黄河是世界著名的河流,同为大河流,亚马孙河却不像尼罗河、黄河那样成为世界文明的发祥地,这是为什么呢?

尼罗河、黄河均发源于高山峻岭,定期泛滥,时常危及中下游,为了生存,人们拦河筑坝,垦荒种田,因此才成就了人类文明。

正因为尼罗河、黄河所处的环境极为不利,有危及人类的倾向,所以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正视它,并为此付出努力,从而缔造了文明。

越王勾践被吴王打败后,忍辱负重在吴王身边服侍了他三年,回到本国后,他睡柴草,穿旧衣裳,悬苦胆,终于历史笔锋一转,越王勾践将无形的失败之剑射入了吴王夫差的心坎,成就了他“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的无上荣耀,而吴王夫差却只得了个“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的无限悲凉。

正因为当时的勾践处于不利的情势,为了扭转这个局面,他韬光养晦,卧薪尝胆,最终得以成就他的霸业,勾践又何尝不像那尼罗河、那黄河呢!

而亚马孙河上游相对平缓,遍地野花野果,生存无忧,……

正因为亚马孙河处于如此优越富足的环境中,人们未能正视它,结果未能成为文明的发源地。

富家子弟们往往都凭借着自家的地位及财富,得知未来的路即使不要血拼也会走的很好,所以他们在校往往不努力学习,缺少拼搏的精神,没有贫穷子女那般强的求知欲,向上的动力,所以他们往往碌碌无为,很少有所建树。

纵观历史的进程,无数的事实表明,文明的产生,往往由“忧患”而来,可以说,面对忧患、挫折、失败、苦难、……人类唯有勇敢地面对它,想方设法战胜它,才有可能缔造文明。

离开久坐的湖畔,对文明的思考,我已寻到了答案。而那潮浪也似乎发现到了角落里的秘密,满意地离去了。

【点评】考生以深挚的笔调写出了“我”对“文明的思考”,以及“我”对历史现实的清醒认识。作者抓住了材料中的对比关系,分别从“正因为尼罗河、黄河所处的环境极为不利,有危及人类的倾向,所以人类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正视它,并为此付出努力,从而缔造了文明”和“正因为亚马孙河处于如此优越富足的环境中,人们未能正视它,结果未能成为文明的发源地”的角度,诠释了“文明的产生,往往由“忧患”而来,面对忧患、挫折、失败、苦难、……人类唯有勇敢地面对它,想方设法战胜它,才有可能缔造文明”,正由于正反鲜明的对比,从而很好地凸显了全文的主旨。另外,全文结构严谨,首尾浑然一体,更显出作者在谋篇布局方面的匠心独运。

 

                                                                          

 

                                                                         

一线名师点评高三市质检试卷

本报记者 李淑娟 曾艳
      昨天,福州市高三学生迎来了期末考。这是本届高三学生第一次全市质量检查,旨在了解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状况,考查考生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进一步改进下阶段的总复习工作。记者第一时间邀请我市名校名师对昨天的语文、物理、政治科试卷进行了点评。
    语文:
    要求根据文本自行拓展
      点评老师:福建师大附中高级教师薛章辉
      由于“2010年高考考试说明”尚未出台,本次考试参照去年高考语文试卷命题,在题例和分值上与去年高考语文试卷相同。
    试卷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考查考生根据文本自行拓展、联系的能力。例如第10题,设问为:新绿色革命都是围绕提高质量、改善品质、增强功能展开的,为什么不同国家的思路不同?这要求考生结合不同国家的国情作答。再如散文阅读《古渡》第14题,要求考生举例说说如何看待生活中的矛盾;人物传记《唯一的老舍》第14题,要求考生谈谈老舍具有什么样的人格(两道题任选一道作答)。
      要较好地完成阅读题,考生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认真阅读,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提炼文本的中心;第二,揣摩文题,便于分析、了解文本的内容;第三,对文本的关键词进行整合;第四,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对比、侧面多角度描写、比喻等;第五,注意诗歌鉴赏题的注解,这有利于了解诗歌的主旨。
      作文是一道给材料作文。材料的大意是,亚马逊河、尼罗河、黄河同为世界大河,可为什么亚马逊河不能成为世界文明的发源地?这是因为尼罗河、黄河上游河水泛滥,时常危及中下游地区,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在拦河筑坝的过程中产生了管理学、数学、测量学等知识,从而步入了人类的文明。而亚马逊河上游比较平缓,遍地野花野果,下游为热带雨林,沼泽遍布、人迹罕至。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以《文明的思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文审题难度不大,考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议,但切入点不多。考生必须结合原材料,在作文中概括或引用原材料;内容必须符合命题者的意图,写作的中心要符合原材料的中心,如果从“讲究卫生、文明礼貌、邻里和睦”等角度思考文明,就偏离了题意。切入点可以是人类的生存缔造了文明、忧患可产生文明、艰苦可孕育文明、创造可产生文明、劳动可创造文明等。考生若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怎样珍惜人类的文明成果,用双手创造更加灿烂的文明,立意就显得高人一筹。

http://mag.fznews.com.cn/fzrb/20101201/

 

 

                                                      

福州市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质检1 福州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语文质检(详解)1 福州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语文质检1 福州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语文质检3 三明市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考试高三历史试题_历史题网 高三补习班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年级组工作总结 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组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22222222 山西大学附中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一次考试文综试题 美术教学计划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江苏无锡市第一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地理 上海交通大学附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摸底考试 英 语 试 卷 山西大学附中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一次(2月)模拟考试文综试题 山西大学附中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一次(2月)模拟考试文综试题 准一中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部工作计划-准格尔旗第一中学 广东四校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联考文综 11-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工作计划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实验学校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烟台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语文试题 [高一]河南省新乡市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期末试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