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卖山药挣钱吗:15条技巧提高你de写作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8 10:32:23
15条技巧提高你的写作技巧
阅读优秀的作品:这是显而易见的,但立竿见影的方法。如果你不读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尽可能的多读名著,在看内容的时候,更要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的技巧。 尽可能多的写:每天都写,如果可能话,每天写几次。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学习如何写作和其他的学问道理是一样的,熟能生巧。写写你自己,写写博客,向出版社投稿。只是写,全情投入的写,练得越多,你的写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 随时随地记下你的灵感:随身带一本小笔记本(纳博科夫身上装满了小卡片),当你对你构思的小说,文章,或是小说里的人物有什么灵感的时候,马上记下来。当你听别人谈话时的只言片语而所有顿悟时,或看到一段散文诗或是一句歌词让你很感动时,都可以马上当他们记下来。灵感总是转瞬即逝,你及时的记录下来,便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我的习惯是,为我的博客要写的文章列一个清单,不断的补充它。 专门的写作时间:每天找一个没有任何打扰的时间段作为专门的写作时间,让这成为习惯。对我而言,清晨的时间是最佳的,午饭,傍晚,或者深夜的那段时间也可以。无论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把写作当作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去做。每天至少写半个小时,当然有一个小时更好。若你同我一样,是一个全职的作家,那么你需要写更多的小时,请你不要担心,这只会让你写得更好。 随便涂鸦:面对整张的白纸,整版的白屏,无从开始,肯定恐怖。你会想:我还是看看邮件或是小憩一会了吧!先生,千万别这样。马上开始写,马上打字,你写什么没有关系,只是让我听到你敲键盘的声音吧。只要你开始写了,什么都好办了。像我的话,我喜欢先敲上我的名字和文章的标题,这应该不难吧,然后再慢慢的展开情节,全身心地融入进去…关键是:开始可以随便写写,随便涂鸦,但是尽快开始写正文。 集中精神:写作是一件一心一意的事情,在嘈杂的环境或是同时干着别的事情,是不可能写好的。写作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需要一点点柔和的背景音乐。即使是最低要求,你也需要在全屏(没有其他软件得干扰)的条件下,使用WriteRoom,DarkRoom,Writer这些写作软件,不受打扰的写作。关掉邮箱,关点MSN和Gtalk,关掉电话和手机,关掉电视,清理掉书桌上无用的东西。清除与写作无关的一切杂念,现在就是写作的时间,好像把自己放进一个盒子里,在没有任何打扰下进入写作状态。 先计划,再写: 这好像和“随便涂鸦”有些矛盾,实际上不是这样。在坐下来正式写之前,先做个计划或是脑子里先预演一下,这是非常管用的办法。每天跑步的时候想想要写的东西,或是散步的时间来个头脑风暴;然后把想到的记下来,做一个扼要的提纲;等真正准备好开始写了,可以很快的展开,因为思路和想法都有了。这里,有一个构思小说的三部曲,可以参考这个:Snowflake Method. 创新: 你需要模仿名家,这并不意味你要跟他们写得一模一样。你可以试试新的写法,从这里学一点,从那里学一点。渐渐地,你就会有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文体,自己的思路。试试一些不一样的表达,或创造一些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每一方法你都可以尝试,看看它到底怎么样,不好就不用呗。 修改: 你开始构思你的文字,然后试着写,让故事情节展开,最后你需要回过头再看看你都写了什么。这点很重要,很多写手一旦写好就不想修改,已经费时费力地写好了,还要再花时间修改,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但如果你想写得更好,你就要学会如何修改。好的作品是经过反复的推敲和修改而成的,这会让你的作品从平庸中脱颖而出。看看你写的东东,不仅仅是那些拼写和语法错误,还有那些无意义的词,混乱的结构,和让人搞不懂的句子。修改的目标是:更清晰,更直接,更鲜活。 简明扼要: 这是你在修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一句句,一段段的修改,把无关主题的统统都删掉。一个短句比一段冗长的废话更具说服力,大白话比晦涩的专业术语更受欢迎。记得:简单就是力量。 富于感染力的句子:在短句中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动词,当然,并没有要求每一句都是这样,你需要变化。但是,多试试能够吸引人的句子。而且,你没有必要等到你要修改的时候再用,你刚开始写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个问题。 获取别人的反馈: 闭门造车不会有任何进步,让别人读读你的文章给你回馈,最好有经验的作家和编辑。他们见多识广,会给你很中肯和有见地的建议。认真的听,即使是一些批评,也接受它,忠言逆耳,这样只会让你写得更好。 是骡子还是马,拉出来溜溜:就你而言,你需要让别人读到你的作品。你的作品不是你想谁看谁就看的,让所有的人都读到你的文章。你就要出版自己的书,发表自己的短篇小说和诗歌,给出版社供稿。如果你已经开始写博客了,恭喜你,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若现在还没有人浏览过,你就需要把它放到流量更大的博客服务网站上去,让读者给你留言,给你提出建议。所有的人都会看你写东西,也许刚开始时会是件伤脑筋的事情,但这是每一位作家成长的必由之路,马上发表你的文字吧。 采用对话式的文体: 很多人的写作都很正式,但是我发现像我们说话一样写作会使文章更流畅(没有叹生词)。这样一来,读者看起来会更舒服。刚开始这么写并不容易,你需要坚持这么做。也许,会带来另一个问题,为了读起来更口语化,你需要打破一些语法规则(就像我的前一句那样)。因为如果生搬硬套语法,会让你的文章看起来很不自然。若没有其他原因,就不要破坏语法规则。你需要知道你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 好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重点。特别是开头。如果你不能在故事的开始就吸引读者,那他们就很难有耐心把整篇文章读完。所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考虑怎么写好开头,读者一旦对你开头感兴趣,他们会想知道得更多…写好开头后,再弄一个精彩的结尾,这会让读者更加期待你的下一篇佳作。
博采众长    艺精于思                                                      —— 文学写作技巧及其运用
· 武  光 ·
写作是一门艺术,一门独特的艺术。要达到精湛的艺术境界,作者不仅要以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研究和分析事物,而且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充分运用辨证规律,揭示作品的主题与实质。这样,才能使作品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所谓技巧,就是运用辨证法,对人物、事件进行分析,并以最优选的方法去突出主题思想,形成作品的内在联系,且主次分明,情景交融。技即技艺,主指方法;巧则为巧妙,独到的表现手法。例如予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在写作技巧中就运用得十分广泛,作者通过独具匠心的艺术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将矛盾有机统一起来,往往可以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然而,写作技巧很多,而且在运用中并非一成不变。应根据不同的题材,不同的事件、人物的特点,以及不同的场景,巧妙地运用艺术手法,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内涵。
至于“思”,泛指思考,在文学写作中则指文思。实际“思”来源于作者的写作修养,古代作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精辟阐述:“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不仅强调了这四个方面的相互联系,而且又要分清主次。“积学”和“酌理”,指出了丰富的知识要以正确的思想、观点来辨别和思考,才能在写作中表现出真知灼见。“研阅”则指对事物的探究和对社会的观察,即深入观察与体验,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内涵。作者只有把丰富的生活经验与广博的学识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敏捷的文思,并构成写作意象。具备了修养、阅历的前提条件之后,再就是作者如何掌握文字技巧以达到“驯致”的本领,“驯致”乃驾驭,内含逐渐习熟之意。只有由熟而巧,才能找到贴切适用的表现形式,以曲尽物象与人情。
技巧实质上是博采众长的一种借鉴,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如“同中求异”、“摹状与传神”、“大题小做”、“巧中有理”、“借宾托主”、“情景交汇”、“抑扬结合”,以及“欲擒故纵”等等。下面择其主要,浅谈见解。
一、“沙里淘金”,才能使作品简洁精炼
沙里淘金实质是博采之后的酌取。亦即博采了各种材料之后,在创作时还得根据主题的需要酌取那些有用的材料。博采与酌取也是辨证的统一,博采即是丰富的生活素材之贮备,酌取则是将博采所得的素材加以提炼。
莫泊桑在谈小说的选材时说:“艺术家选定了主题之后,就只能在充满了偶然的、琐碎的事件的生活里,采用他的题材有用的、具有特征的细节,而把其余的都抛在一边。”在鲁迅的小说里,不少人物都有生活的原型,但作者总是酌取那些典型的事实和材料,而剔除那些与表现主题无关的和不能显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偶然的、琐碎的”东西。例如“孔乙己”的写作中有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穷困潦倒的穷书生孔乙己——孟夫子,另一个是作者的本家——田七。前者替人抄书,有时因偷书而被人抓住,却说“窃书不能算偷”。后来被人打折了腿,还用蒲包垫着坐在地上,用手撑着走到咸亨酒店去喝酒。后者则平时喜欢喝酒,抽鸦片,写得一手好字;经常穿着破旧肮脏的竹布长衫,头戴着瓜皮帽;时常骂人,被打得鼻青眼肿。
鲁迅正是以这两个模特儿为基础,并调动平时的其他生活积累,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典型人物。人物虽有原型,但作者并没有将那些生活素材全部投入作品中,而是“沙里淘金”选择最富有特征、特点的东西,而将那些与主题无关的一律剔除,如将抽鸦片、歪戴西瓜帽,以及骂人等流氓相尽行剔除了。所以,尽可能对素材加以提炼,从生活的海洋中去酌取那些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材料,以概括出人物性格及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有酌取,才能使作品简洁精炼。
二、展开联想的翅膀,才能丰富作品的内容
所谓联想,就是由此及彼的想象。从花薷初绽会想到春天,见到瑞雪会想到丰年……。联想,常常和激荡的感情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情感是联想的孕育,是联想的源泉。
例如,散文作者对生活中某些事物有了深切的感受之后,于是情思激越,联想丰富,从而借艺术的联想来扩展作品的境界。没有激情很难成文,至少不能算是优秀的散文,亦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缺乏感染力而索然无味。有经验的作者总是借助联想来展现一幅幅生动的图画,突破某种题材的局限,抒发丰富的情感,创造出诗的意境,从而深化作品的主题,激起读者心海的涟漪。
散文的抒情线索,往往凭借丰富、深沉的联想来拧搓、串连,并以抒发、深化主题为主旨。例如魏巍的《路标》中就充分运用了联想这一技巧,第二部分开头提出确立正确人生观问题:“在沉思默想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一种深沉有力的呼喊:人们啊,在你自己的一生里,你究竟打算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呢?”接着引出战争年代行军时的联想:“在已往的战争年月中,人们穿行在崎岖的山径和茫茫的荒野,每当风声怒号。夜色深沉时,多怕迷失了道路,而又多么容易迷失方向和道路啊!”层层递进而联想到路标的作用,揭示出雷锋就是年轻人生活中的一支路标,于是把文章的思想引入了更高更深的境界。即:“究竟要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文章围绕着人生的道路问题层层展开联想的翅膀,说明雷锋这支路标可以把人们引向“共产主义的思想高地”。运用联想来拧成抒情立意的线索,且沿此线索不断进展,从而开拓了意境,深化了主题。
联想在文学创作中极其重要,作者在进行艺术构思中必须驰骋于高度活跃的艺术联想之中。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的:“他的心灵始终飞翔在高空。他的双脚在大地上行进,他的脑袋却在腾云驾雾。”可见艺术联想的范围无限广阔,过去、现在、未来、天上、人间……均可以凭借联想之翼任意翱翔,且不受时空的限制和地域的限制。从某种意义上讲,联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亦是客观事物的延伸和发展,而且在展开联想时,总是先寻求适当的形象,如朝阳、松柏、大海、海燕、白杨、杜鹃、茶花、灯塔、路标等等。有了适当的形象,就可以凭借其特点或借助于类比,或取其寓意,以形写神,引申生发,进行合理的想象。
总而言之,联想可以不拘一格,而且多种联想可以往复交错,即“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宇宙苍穹之大,到昆虫沙末之微,皆为联想之翼所至之处。联想,就是这样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点及面,由小及大,以丰富多样的艺术想象,把读者引入作品中的思想境界。
三、借宾衬主,才能丰富主题
通常在写作中运用对比和衬托手法,两者虽有不同概念,但经常联系在一起。前者往往双方并重,而后者则是借宾衬主。所谓借宾衬主,就是以次要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出主要事物。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林泉高致集》)“烟霞锁高山,断脉映远水”就是一种借宾衬主的衬托方法,运用也十分广泛,既可描写人物,又可描写事物。
然而,任何事物总是互相联系,而又存在矛盾,相互依存。在写作中常有正衬与反衬两种形式,如《三国演义》中写鲁肃的老实,以衬托孔明之乖巧,为反衬;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之更加乖巧,便是正衬。写国色天香的美女,若以丑女形之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觉其更美。也就是说用丑女去对照衬托美女,其作用不大,“参照物”太平常,衬托的效果不佳。我们知道能与丑女相比的大有人在,这个美女恐怕要打折扣了!实际上这是一种比较衬托,亦即辨证规律在艺术创造中的反映,其关键是如何运用衬托技巧,并合理运用正衬、反衬的表现方法。
在实际运用中,无论是正衬、还是反衬,都离不开人物性格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一定的矛盾冲突,通过关系与冲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国色天香”不用“丑女”而以“美女”形之,便是通过强烈的陪衬以使“主人公”的面貌和性格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由此说明在选择陪衬上亦须审慎,要与主要人物对立或映衬一方要吻合且强劲有力。
与此同时,借宾衬主又是一种间接描写的艺术手法,它反映了事物的相互作用和主次因果关系。也就是说,要从三维空间来进行衬托,即从事物的“反面”、“对面”、“旁面”来曲照出事物的主体,主随宾衬而显现,如同“睹影知竿”的描述。例如古诗《陌上桑》写少女罗敷的姿色,除从“本面”着墨外,还借“旁面”曲照:“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鞘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从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诗从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和使君等人见到罗敷的种种行动表现,烘托出这位少女楚楚动人的美貌。而不是从正面入手来平板直叙,巧妙地运用借宾衬主的手法,使主体更为突出显现。
总之,写作技巧很多,除上述以外,还有“同中求异”、“欲擒故纵”、“化静为动”、“抑扬结合”等等。这些技巧,既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又是客观事物的必然反映。然而,客观事物又千姿百态,变化无穷,所以写作技巧也应随之变化多样,还必要作大胆地创新,才能不断丰富技巧而做到得心应手。但是,任何技巧的获得,都离不开正确的思想和观点,以及丰富的生活积累与生活提炼。离开了这些,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且不要为技巧而技巧,否则会作茧自缚,甚至走向形式主义的歧途。
浅谈现代诗的写作技法
武 光/文
人生,丰富多彩,尤其是青春年华更是激情洋溢,希冀用挚情去表达对爱的向往与追求,或记忆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青年人大凡都想把一些令人回味的事情和触景生情的感受倾注于笔端,用情感浇灌出绚丽的鲜花。事实上博客中的不少青年男女都采用了诗歌的表现形式,有的数量还极为可观。然而,真正技法纯熟、意境丰富、感染力强的可谓凤毛麟角。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这些朋友没有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难以尽情发挥。那么,怎样才能创作出一首好的诗歌呢?本人不才,愿将自己的体会与青年朋友交流,若能给予借鉴,便甚感欣慰。
所谓诗歌,就是语言特别凝练,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富有音乐性。而且在语法结构和声调安排上同口语往往有很大的区别,并有强烈的思想感情。事实上一首好的歌词就是一首诗歌,诗歌又分为古体诗与现代诗。
现代诗语言通俗、形式多样、意象无拘、内涵伸展,可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而且不受音律(平仄韵)的限制,修辞手法与散文大同小异、自由开放。以古体诗与现代诗比较而言,两者皆为有感而作,是心灵的倾吐,是情感的体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而现代诗则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直抒胸臆,即以直率陈述情境,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同时,语言可以多元化,用辞不避雅俗,心境可自由展示。如余光中的《空山松子》:“ 一粒松子落下来,没一点预告。该派谁去接它呢?满地的松针或松根?满坡的乱石或月色?或是过路的风声?说时迟、那时快,一粒松子落下来,被整座空山接住。”对于古体诗与现代诗,越南的胡志明主席曾作过精辟的概括:“古诗偏爱自然美,山水烟花雪月风;现代诗中应有铁,诗家也应会冲锋。”强调现代诗更应贴近现实生活,应有其强烈的思想性。而且诗歌与其他文体是有区别的,不可以李代桃僵。
然而,有人说:“现代诗就是抒情散文的分句(把句子分开),便成为诗。”我看不是这么一回事,散文的结构、意象,以及刻画的对象、时空与诗歌是有区别的。诗歌,大多没有时间、空间、人物和事件为脉络的线索可供我们找到一个完整的主体。诗歌的逻辑是以情感和情绪组成的,这些情感和情绪所依附的物象,不受时间、空间、人物和事件的逻辑思维限制,他们在诗的表达中更多的是受诗人直觉和感觉的控制,这种直觉和感觉很多时候可以在诗中自由驰骋,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诗的内在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诗歌特殊的表达方式,特殊的技术操作,使一首诗的形象不同于其它文学形式中的文学形象,有一个衡久不变的固定形象。诗歌没有一个固定的、衡定不变的文学形象,是由于诗歌的特有表达方式决定的。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对作者的技术操作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对读者的文学修养和艺术修养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同一首诗,两个不同文化层次的人所看到的形象是不同的。
诗歌的形象更多是片断似的、瞬间的、短暂的映象叠加。一首诗不可能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形象贯穿于诗的过程中,我们对一首诗的记忆往往是零星的、破碎地闪现出一些主观的画面在我们的大脑记忆里。
诗歌的叙述语言是在情感逻辑的思维中进行表述的。情感逻辑是主观的感情思想依附在不同的客观物象上来完成的。对客观物象的要求,诗歌的表达中没有明确的限制,相反,在诗歌的创作技术操作中,不受客观条件制约的想象恰恰是诗歌创造的生命力所在。
当然,现代诗可以借鉴散文的表现手法,形式也可以多样,抒情也可情景结合。但诗歌有其不同的布局,而且表达方式也有所差异。而且现代诗也讲究韵律,只是没有古体诗那样有严格的规定。没有韵律的诗就不称其为诗,便是白话文。现代诗,除了继续使用古代有生命力的精粹的语言之外,还要注意雅俗结合,融入时语口语,使之新鲜、活泼,不用僻典僻字,最好能做到言简意赅,雅俗共赏。
要写好诗歌,不仅要语言精练,而且要有韵律,即讲究抑扬顿挫。这样才有动人的表现力、感染力。有一些朋友的作品,尽管意境不错,也充满情感,但语言拖沓重复,甚至节韵都不整齐,这样的作品即使内容再好,也难以感人,更难激起共鸣。所以说,诗歌创作:第一忌语言不精练、不优美;第二忌语言深奥晦涩或单纯说教;第三忌结构混乱;第四忌平平淡淡没有高潮。
要写好诗歌,必要用全部的情感去锤炼,把自己生活中最受触动的事情和情感融合在一起,用最准确、传神的语言来表达,以严谨的结构层层铺垫,直至高潮起伏。要写最令自己感动的东西,能感动自己,势必能感动别人。不仅仅要在一种充满燥动的情绪中去写作,更要在阅读自己的作品时检验能是否能感动自已,“己之不动,何以动人”?如果能做到这一步,便跨上了进步的阶梯。
真正有文化底蕴和素养的人,或许听了别人的故事,就能做到情同身受、感悟良多,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人性、对感情、对人生有着深刻的见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再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文字,就能写出感人至深的作品。
为此,要写好现代诗,必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别致而众不同。选取别人很少涉及的题材,可能成为写作的一大优势。有时候,同样的旧题材,能够发掘出新的东西,也可以通过创造而另出新意。
2.合理布局
布局,就是合理安排,称之为构思。为了写得层次分明,结构严谨,使读者觉得情感起伏、情景交融,通常采用“起、承、转、合”的布局形式。所谓起,就是作品的开头。开头形式可以多样,如写景、说事、抒情,总之只要能使作品有表现力就行。
承,即为承接。可以是“起”的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如果“起”是说明场景,“承”应更多地描述其场景;如果“起”是抒情,“承”可以将情感用递进的方法加深或加大;如果“起”是叙事,“承”可以解释事情,也可以描述事件的发展。当然也有倒接法,即是在“承”的阶段写与起完全相反的事。
转,便是内容的转换。可以是转场景,可以是其他内容。但最好要有突然而起之感。“转”一般要具有极强烈的情感起伏,或者气势恢宏、波澜跌宕,这类似于小说中的高潮。
结,就是作品之完结。通常有几种处理手法,既可以把情感升华,也可以用融情入景,把情感、情景放在一起明收实放。当然也可以局部描写诗人的动作,说明诗人的情绪,从而作出圆满的归结。
3.语言精炼
诗句不要拖拉,不要堆砌华丽的词藻,可要可不要的话坚决不写,可要可不要的词坚决不用。要做到每个意象都发挥用处,每个字句都要认真斟酌。
4.注意细节
诗歌不同于小说和散文,无法对事物作出全面的描述,因此,诗人要善于观察和把握,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关键点,并以点带面。
5.深化主题
写作中不要完全被题材所束缚,应加强事物的联想,提高诗歌的深度和广度。峰回路转,往往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但要注意围绕主题,不可离题太远而胡乱想象,否则将导致整首诗不知所云。
6.注重节奏
所谓节奏,就是推进速度的快慢。实际上速度是通过时间、时空来体现的,跨度越大,速度越快。诗句的推进速度要严格控制在作者的笔下,要快慢有序,过快会导致内部结构的混乱;过慢则对阅读造成障碍。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即根据诗歌的选题、意象、情绪等因素来考虑。
7.提炼标题
标题即诗歌的题目。标题是诗歌的眼睛,画龙必须点睛。一个好的标题,首先就可以吸引读者的目光。同样的题材,好的标题所具有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从诗句中提炼出标题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也可以另外拟题,但要注意与内容相对应。
8.断句与分行
一首诗,不仅要在内容上追求完美,外在的形式也同样重要。好的断句与分行,可以加强阅读效果,提高诗歌的感染度,且使阅读更加流畅。
9.介入的角度
在诗歌当中,为了强化题材的感染力,作者往往会以各种角度介入诗句的进行。注意不同题材的介入角度,或切身,或旁观,或第二、第三人称,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10.注意修改
诗歌的写作不同与其他题材作品的写作,它更注重瞬间的灵感与爆发,很少会在进行中不断推敲和构思。因此,完成后的修改就显得非常重要。反复阅读与修改,有时候,最终定稿会与初稿有所不同。
11.编排组诗
把题材相近、写法相似的诗编成组诗,是提高震撼力的良好办法。组诗的先后顺序、总标题的选定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现在我们来做一首简单的诗,我认为网友liang的方法别具一格,引用一试:
原文:是的,写诗的的确确有技巧,而且技巧也不算复杂,比起写武侠(这个我过两天来探讨写武侠小说的技巧)的技巧,要简单得多了,大约10分钟就可以领会,然后再经过一番的练习,一两天你也许就会成为一个现代派诗人。对,现代派诗人。
好了,进入正题,这里先给出一种写现代诗的格式:
1]人物XXX地点
2]物品XXX动作
3]在XXX(地点)
4]存在(条件)XXX
初看起来会比较模糊,甚至不知道我在讲什么,没有关系,让我来慢慢解
1] 人物地点是阐述一个状态,例如「我站在27楼楼顶的边缘」
2]物品XXX动作:阐述一个与[1]相关的情形,例如「漫天的雪花在我脚下坠落」
3]在XXX(地点):变幻场景,例如「在那个有风的日子里」
4]存在(条件)XXX:简单的说就是陈述一个没有联系的状态,例如「我的眼泪化作了片片的雪花」
那么将上面的四句连起来,看看像不像一首现代诗:
我站在27楼楼顶的边缘,
漫天的雪花在我脚下坠落,
在那个有风的日子里,
我的眼泪化作了片片的雪花。
附博友“陌陌”现代诗《淡淡的》
人淡如菊,心淡如兰,情淡如水,
淡淡的如雾中的花絮。
灼热的心,会在岁月的风化里,
一层一层的剥落,
一点一点的的消磨。
磨掉了曾经的激情,
磨掉了岁月的年轮!
回首的时候,
会有一种淡淡的叹息和淡淡微笑在嘴角溢出。
昭华易逝在指尖的流动,
沧桑抚平在心对生命的承受,
淡淡的笑对身边走过的林林总总,
把太多的渴望化作风中飘舞的飞絮,
悄悄的收藏在那些快乐感动的时刻,
细细的珍放在那些无奈又快乐的时空。
淡淡的看着心情的种种,
淡淡的品味往事的回首,
心却会如水宁静,
在时间的涓流里沉淀出对于生命的意义,
深深地懂得,把心放低,
把渴望简单,
让淡淡的自己,
在淡淡的脚步里走过岁月的四季。
歌词的写作技巧(转载)
在歌词的写作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技巧呢?
一、歌词写作的最基本语言技巧,就是通俗易懂。在歌词写作中我们常用一些比喻的手法,但是这些喻体一定是人们所常见的,能够迅速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影象。如果影象太远,那么人们就会有一种模糊感,这样不利于传唱。而清晰的影象则可帮助人们理解歌词。象我们刚流行过的<两只蝴蝶>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亲爱的,你张张嘴,风中花香会让你沉醉。亲爱的,你跟我飞,穿过丛林云看小溪水-----一下就抓到了人们的思想感情,一下就把人们带到了那种意境之中。
二、歌词写作中的另一个写作技巧,就是要语言精练,准确。歌词的语言精练很重要,一个字能表达的意思决不用两个,这需要语言的基本功,需要把握语言的能力。这个基本功不是一朝夕能练就的。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积累大量的词汇,才能完成。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在神”这话总结的很精辟,只有破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顺手拈来。在这点上,我觉得杜鑫的未知数就写的很到位:“没有出路,就不如给我祝福,让爱情光荣地结束。没有祝福,到少也能给点帮助,让彼此坦成地认输。没有帮助,最好也能划分清楚。让身份不太模糊----语言非常精练准确。
三、歌词写作中的外来语。由于东西方的文化交溶,现在的歌词写作中外来语越来越多,构成了歌词写作的又一亮点。现在很多优秀的歌词作者都在引用外来语,港、台歌曲中犹为多一点。当然这和它特定的历史背影有关,但是它也是一个信号。早在李安修的<单纯的女孩>中,就跳跃式的出现了一个lauc和project两个单词,到后来许多歌曲是竟出现了整段整段的英语。这些外来语穿插在华语歌词中,更增加了歌词的感染力,犹其对年轻的歌迷们更是一种吸引。
总之,歌词写作的语言技巧很丰富,我们在歌词写作过程中,要能尽可能地多注意流行歌曲的发展动向。为歌词创作提供更多的养料。
一、 歌词的特点
我们<歌词广场>建立很久了,从建立到现在有很多词作者光临广场,使广场增色不少,但总体来看,比<原创诗歌>栏目办的要差几分,究其原因在哪呢?主要是有些作者在意识中很模糊,不知道诗与歌词有什么区别,更不知道歌词有什么基本特点。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得先了解什么是歌词?歌词与诗的关系是什么?歌词与诗有什么区别?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一谈个人的看法。单从艺术形式上来看,歌词与诗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们都是诗的一种形式,在远古歌词和诗实为一体的,这一点从原始的民歌到唐诗、宋词、元曲基本上都是配乐而唱的,这是我国诗歌的传统特色之一。所以说它们的起源都是歌词,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艺术的发展,诗才和歌逐渐分离出来,变成了可唱的和不可唱的两种不同形式,这时人们习惯地把可唱的诗叫歌词;而不可唱的则叫诗。其实追溯起来,它们是同根同源的姐妹艺术。
配乐的诗与不配乐的诗,从艺术上看都是诗,所以歌词具备诗歌写作的全部特征及表现手法,所不同的是歌词是需要配乐的,因此,它要简洁利于传唱,更利于被人们所接受。而从结构上看,由于它要配乐传唱,它的语言、声韵及表现手法等,要符合音乐规律。也就是说,歌词写作在某种程度上,要受到音乐节奏及旋律的制约。
歌词作为歌曲的灵魂,是歌曲的有机整体。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歌曲的质量。我们可以看一看,凡是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就能传唱开的歌曲,都有一个很有意境的好词相配。那么什么是好词呢?就是有着生动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富于时代感的歌词,都是好歌。象八十年代席卷大陆的台湾校园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外婆的澎湖湾><爸爸草鞋>;象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的,配合香港回归<中国心><万水千山总是情><人在旅途><万里长城永倒>;象进入新世纪后出现<常回家看看><两只蝴蝶>等一批优秀歌曲。词的意境都很美,语言都很生动。好的歌词能够启发曲作者的创作欲望,能激发曲作者的创作灵感,能把曲作者带入到那个美妙的意境之中,从而创作出附合歌词意境的曲子,从而达到词曲为一的艺术效果。古人说:“好马配好鞍”好词配好曲,才能达到较高的艺术效果。
总体上来讲,好歌词就是有较深的思想内含及外延,能够高度地概括现实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感情。是通过生动的文学语言,刻画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歌词的语言要通俗易懂,知短小精悍,能够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歌词的写作要韵律和谐,节奏起伏,富于乐感,好唱易记,通俗易懂。
thelovehouse 的歌词写作技巧讲座
歌词写作技巧讲座(上)
作者:野狼音乐工作室
本人写不出好东西,但心得还是有点的。作词是要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把当时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在纸上最真实的体现出来!要选择押韵脚的词汇作词,这样的歌曲才会好听!
要注意歌词个数的奇偶性!一般每一个小片段多为奇数的比较好听!这和唐诗是同样道理的!
作词常常使用衬字!也就是:啊!啦!呀!咦!Yeah!  Di !  Da ! 等音来代替具体的歌词,来抒发感情!但是,这样的衬字在一首歌里面不能够用得太多,太频繁!这样会给人一种我们写不出东西来,肚子里面词汇量太少!就拿衬字来凑字数的感觉!这样是不好的!
作词经常会用到各种修辞手段!如:比喻,对比等。这个属于文学范畴的,就不多讲了!
总之,一首好词的创作要考虑以下几点:
其一、传唱性,耐听性,要有新意,就是不要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其二、词曲空间。歌词,忌太满,时时想到它是听觉艺术,留下空间,让作曲家的旋律补充表达您的思绪,凝练并有深意的词,方能传唱出去。
其三、讲究韵律、结构,注意整体紧密,用词准确。
歌词是语言艺术,不研究、把握、用心对待语言,如何能写出好歌词呢?并且,歌曲又是最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因此,建议歌词作者也要向生活中摄取鲜活的语言,往往生动的语言,就来自现实生活之中。
词作者要读书。古今中外,与歌词有关的书要读,无关的也要读点。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歌词作者要去亲近大自然,了解山川景物,风俗人情。让歌词中景语与情语相互引发,互相映衬。
同时,一切精典的歌词都是我们的老师。所以,词作者要向一切优秀的歌词作家、优秀的歌词作品学习,研究分析这些作家的作品。
歌词的写作,最佳状态往往是音乐地进行着的,是歌唱地进行着的。歌词创作过程中,一切为音乐着想,从立意、到体裁、音韵、声部、演唱形式、节奏特点等,都或多或少地考虑,这有助于词作者在歌词创作上的迅速成熟。基于此,词作者要懂一些作曲和声乐方面的知识,当然是懂得越多越好啦!歌词写作时,仍然是“词是第一位”。也就是说写什么,怎样写,主题、立意、表达,以及切入角度等等,都由词作者作主。作词,毕竟是歌曲的第一道程序呀,不能说“不是说一首歌好不好在于曲么?反正还有曲呢,靠作曲吧!”那样说的话,就实在是太没谱了。词作者要尽力把作词这第一道程序尽量做到最好。以你词的卓越的创作,才能引发出曲作家最佳的乐思、乐想来,才能以你的词调动作曲家创作的欲望激情。
当然,歌词的写作上绝非是被动的。除了与音乐相关的考虑外,更不能轻视勿略歌词的文学性和词彩的丰富。歌词创作过程中,对语言、词汇的要求,也常常与题材、风格等相关连的。
总之,歌词创作若能在一种歌唱状态中进行,就是说歌词作者若有丰厚坚实的音乐素养,是比较好的。
歌词写作技巧讲座(下)
作者:野狼音乐工作室
目前,大家都在认为,想要写出好的歌词、好的歌曲,是越来越难了。词作者千千万万,歌曲作品多不胜数。那么,要写出好作品,该怎么做呢?这实在是一个难题。作者多,作品多,人们的鉴赏力不断提高,这就使得我们一定更须努力!人类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电脑时代,人们的生活、情感、审美情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显现出从未有过的异彩纷呈的状态。世界各国人民除了考虑与本国人民利益相关的事情的同时,也在关注人类的相互依存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即人类共同关注的诸多事情。那么,歌词怎样写呢?词作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情感。不断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的同时,还必须保证作品要有新意,要有创新。创新,是一切艺术的生命,歌词写作亦然。要从生活中获得真实的感悟,创作从自身的体验出发,不能蹈别人复辙。创作中一味的重复和摹仿,不仅不能在创作上成熟起来,最终也是成就不了大手笔的。
歌词,因为往往要创造一种意境,传达某种人生态度,致使其创作本身,也就成为了一种艺术创造。一首优秀的歌词的产生,是作者对某种事物、某些情景及某种情感的艺术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理性思考。所以,这种感受越是鲜明、独特的,歌词的魅力就会越大。从这个意义上开说,歌词的写作,其实也是个求新觅奇的过程。所谓的出新觅奇,也就是作者在对事物的自我感受上,感受的不俗,思考的独特,正是歌词作品出新的关键。这也是歌词作品是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写歌词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经历,写了一段时间,作品也有一定的数量了,有的发表有的谱曲有的演唱还获了奖。但是写着写着又觉得陷入一种迷茫,突破不了自己,达不到一种新高度。所以,我们除了多读、多思、多写、多改,创作中还要掌握出新原则:即角度新、立意新、手法新、形式新,使小小歌词在有限字句之中表达出无限的意境来。而要解决突破的问题,除了在研究、总结、实践中提高自己,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在创作上要有意识地加强艺术上的追求,一是抓好情感突破口,因歌词是因情而生,所以必须重视情感的升华提炼。无情,哪里写得出好词来呢?同时要炼题、炼词、炼意。
题指的是一首歌词的标题、题目、题旨、题意,是歌词重要的组成部分。命题响亮别致,则令人振奋、耳目一新。歌词的题目是歌词创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题目起好了,就能给歌词增添光彩。要做到这一点,从创作开始就要紧紧抓住和围绕中心出题作文,同时歌词的题目不是凭空而来,应当是从生活中得到的感受,从感受中提炼出题目,力求题目要准确、鲜亮。
歌词,要求在极为短小的篇幅里,创造一个氛围,营造一个世界,塑造一个形象。这就要求词作者在用词造句上必须精当、精炼、精彩。词句必须千锤百炼。我们不能如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但由此可借鉴,古人炼词功夫何等了得。好的词句是一首词的亮点所在魅力所在,有的妙词可以成为全词的核心,甚到是词眼词魂,所以词作者必须要学会炼字炼词。
把词写好写活,把意写新写深,这当是词作者追求的目标。意是词的灵魂,它起到启人心智、令人鼓舞或撼人心魄的作用。所以必须下大力气炼好它。写作前,先把自己要写的东东的真正目的、含意弄明白,然后再动笔,如果连立意还没搞清楚就匆匆动笔,那样的话,怎么能写出质量上乘的好词呢?
转帖归纳:歌词创作有六忌。第一忌,语言不精练、不优美;第二忌,节奏和音韵不合;第三忌,语言深奥晦涩或单纯说教;第四忌,结构混乱;第五忌,平平淡淡,没有高潮;第六忌,有破坏、没建设的糟糕的谐音。(完)
引用 歌词写作之十忌(转载)
文学常识   2009-11-23 18:11   阅读10   评论0
字号:大大 中中  小
引用
_______作者:踏浪而歌
某在长期的歌词创作中,习惯手记。对创作实践中经常出现的弊端,小心铭记,以帮助自己不蹈覆辙,今将手记简而洗出,总结出写词八忌,希望能对大家写词也有所补益。
此八忌为:
熟、散、叠、虚,离、谜、贴、肿、骨、断。
一、熟:一位音乐大师,在听一个钢琴手弹自己创作的一支曲子,大师冥神静听,十分投入,并时而起立脱帽施礼。钢琴手大惑,问,大师何为频频施礼。大师一笑答曰:我一次次地见到老朋友,怎能不施礼。大师所说的老朋友,当然指的是非常熟悉的旋律。我在这里指的熟,即是歌词的语言句子。我们的论坛题材较为单一,似是而非的“熟”的句子几乎满天飞。而大多数作品中的语言能在作者自己曾经写过的作品找到影子。依我看如果不另造新意,这句子便没有再使用的价值了。
二、散:刘熙载在《艺概·经义概》中曾有如下的论述:“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主脑皆须广大精微,尤必审乎章旨、节旨、句旨之所当重者而重之,不可硬出意见。主脑既得,则制动以静,治烦以简,一线到底,百变而不离其宗。如兵非将不御,射非鹄不志也。”
兵非将不御,射非鹄不志也。什么意思?翻译过来即是你所写的句子不是作品主旨要求的东西,就不能用。写文章一定要句句射中主题。因此,我说一首歌词充其量三十几句。因些作品中的每个句、段都必须紧扣主题。不应虚虚连连可有可无。这样的句子,往往多加一两句,主题也深不哪去,删下这一两句,对主题毫发无损。歌词应该是一条等待作曲家下油锅的去鳞去脏的鲜鲜白白的鱼。
三、叠:我说的叠不是遣词造句中的叠字技巧。而是诗意重叠。只是表述语言不同罢了。这种情况经常发现在多段两段体作品中。很多作品的第一段往往很漂亮,但第二段使或多或少差强人意了。我们也习惯称这种现象为“合掌?意即两只手合在一起。
四、虚:我拿人的身子虚做比吧,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为人生三宝。神是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又指精神意识活动。《内经》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也就是说,神是以精气为物质基础的,所以又称精神。拿到词论中,则可以说主题的表现,为精神。主题的表现虚弱无力,似病女恹恹之呻吟。而作者自己往往不察。
五、离:我想起一个成语:貌合神离。在词作中的表现常常为:词的一句,严重的一小段都游离在主题之外。乍眼一看其貌,像是在写主题,细一琢磨,则蛮不是那么回事。这种情况是怎么造成的呢?我想,无外乎是因为作者在写作时信马由缰,觉得被什么东西触动了,产生了创作欲望,然后,不加深思熟虑,巧妙地构架一下,就匆匆落笔而致。
六、谜:自己的作品奔什么主题去,自己不清楚。但凡自己想到的,觉得贴乎的,就一古脑地写进去。最后,连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想说明什么表达什么。明代王夫之在《船山遗文》中曾写道:“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样的东东,在论坛上我时常见到。或许有人会辩解说,那是我的作品写的隐晦,耐咀嚼。具有朦胧诗般的美感。我说,歌词是婉拒朦胧诗的。(读后令人如坠五里云雾,需三五日或更长时间里,才隐约有悟。)但歌词并不拒绝朦胧美。歌词中的朦胧美是什么呢,是你所造的意境是清晰明了的。而其中蕴含的东西是朦胧的,是要靠你去咀嚼才能品出滋味的。这当然是歌词的一种境界了。
七、贴:句段有膏药之感。是作者硬贴上去的。这些句段绝不是作品中的肉或骨。也许作者因为词美句佳,不忍舍弃。这些句子表现为单拿出来欣赏,是漂亮的。遗憾的是,它只能算是作品中的一贴膏药。这样的句段不要也罢。
八、肿:人,吃五谷杂粮,焉有不病?发炎肿痛是常事。歌词写作也如此。尤其是初学写词,肿,是一最常见的毛病。一个灵感飘忽而至时创作冲动最高,纵使正在如厕,也要抓起笔来,将灵感如见蝶之花上小心捕住。此时,多想到什么即写下什么,像军阀们在招兵买马。然后匆匆写就。中间多少杂芜就顾不上了。这种情况的突出表现,多为所招进来的兵马,都还有战斗力,只是强弱不等罢了。中间很多兵丁,只配去埋锅造饭。如有这种情况,我们只能给其消肿。除却埋锅造饭的多余兵丁。使作品精不可当。此时的最高境界当然是,删一字不可,加一字嫌多。
九、骨。即骨感。我们常说一首作品有骨头。意即,其中的蕴意有嚼头。其主题思想像骨一样挺得起来。而我说的骨则是干瘪枯槁,瘦骨嶙嶙。其状可怜。表现为歌词作品的主题思想赫然挺拔,而说明诠释论证演绎不足。歌词艺术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即,形象思维。我们常说,歌词需要用形象说话。歌词短于说理,长于抒情。而抒情,则绝对离不开形象思维。还引明代王夫之在《船山遗文》的观点: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立约,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乌苔林,金锻锦帐,寓意则灵。”王夫之所说:烟云泉石,花乌苔林,金锻锦帐,寓意则灵。即是形象思维的过程,用形象及意境说话的过程。这个过程,肯定会使你的作品丰满而润泽。
十、断:每首词作中都藏着意脉。这意脉连接全篇。而在句子中,表现为句意的连贯。句意的连续决定着全篇意脉是否贯通流畅自然。句意的中断,是作品思想感情表达的大碍。这样的作品,在网络歌词作品中,为数不少。
流行歌词创作技巧(2)(转载)文学常识   2009-11-23 18:10   阅读3   评论0
字号:大大 中中  小
引用
thelovehouse 的流行歌词创作技巧(2)(转载)
分类:创作指南
作者:黄连
歌曲分词、曲两大部分。歌词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曲调是按照写好的歌词谱写而成的。因此,歌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或影响着歌曲的质量。
歌词与诗有着密切的关系,“诗歌”一词就足以证明诗和歌密不可分。一首好的歌词必定是一首好诗,但并不是每一首好诗都适合谱曲作歌。这就说明歌词与诗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歌词与诗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合乐。我们把可以合乐唱歌的诗称之为歌词,把不合乐的诗称之为诗。
一首好诗,即使刊印数百万,读者毕竟有限;而一首好歌词,经谱曲传唱,可以使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好的歌词谱写成歌曲,其传播速度之快,普及面之广,社会效益之好,是诗望尘莫及的。
谈到歌词创作,初学者必然会提出两个问题:一、写什么?二、怎么写?
“写什么?”的问题比较容易回答。这和写其他文学作品有着共性,那就是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用歌词这一文艺形式,歌颂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歌颂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往往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手法,来反映这些重大题材。
对于歌词“怎么写?”的问题,试从 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 简介歌曲的体裁
要创作歌词,必须要了解歌曲的体裁。歌曲因表达的内容、情绪和演唱的形式不同而分成各种不同类型,各种类型的的歌曲,其体裁各不相同。
按照演唱形式划分,可分为独唱、重唱、对唱、表演唱、齐唱、小组唱、合唱、大合唱等;
按照内容划分,可分为颂歌、队列歌曲、抒情歌曲、劳动歌曲、叙事歌曲、表演歌曲、舞蹈性歌曲、喜庆歌曲、讽刺歌曲、诙谐歌曲、儿童歌曲等。
对于不同体裁的歌曲在歌词的写法上要注意:
(一)在情绪性格上要有所不同。比如:颂歌体的歌词要严肃深情,表演唱则要求生动活泼,抒情歌曲要意境优美,叙事歌曲要描写细致,队列歌曲要坚定有力,儿童歌曲的歌词要写孩子们熟悉的事物,要用孩子的口气说话,要适合孩子的特点。
(二)在形式上要有所区别。队列歌曲的词要简短,句式要整齐;抒情歌曲、叙事歌曲的句式则可相对的自由一些,叙事歌曲的歌词还可以学习民间说唱文学如鼓词、小曲的叠字、垛句等语言技巧;表演唱的歌词要有一些动作性,便于表演,还可夹一些说白、数板,使形式更加活泼。
二、歌词的特点:
(一)主题集中,高度概括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二)形象鲜明,语言简洁动人——(老房东查铺)
(三)结构严谨,形式短小精悍——(槐花几时开)
(四)有节有韵,好唱易记——(月亮走我也走)
二、 歌词的结构原则与方法
原则——服从表现主题需要;符合事物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合情合理,合乎逻辑;层次清楚,完整连贯;考虑歌曲体裁。
方法——
顺叙,按事物发展过程,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安排(想起我的哥);
倒叙,(小芳);
按照空间顺序安排结构,按事物所在的位置或事物本身的各个部分一一描写(在希望的田野上);       并列结构,四种:
1、并列(血染的风采,月亮走我也走);
2、先分述后概括(永远是朋友);
3、先概括后分述(十五的月亮);
4、概括—分述—总结(歌唱祖国)
(一) 顺叙——按事物发展的过程,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例如:《想起我的哥》
我清早淘米下河坡,       我磨着镰刀门前坐,
迎面游来一对鹅。        广播里在夸我的哥。
白鹅双双多快活,        难怪不见哥来信,
隔河想起了我的哥。       难怪几次都失约。
哥哥呀,            哥哥呀,
你说月夜桥上会,        原来是专心育良种,
为何几次都失约?        科研出了新成果。
哎哟哟,            哎哟哟,
我端着筲箕忘了淘米。      我拿着镰刀忘了磨。
嫂嫂喊:我烧火等着米下锅,   妹妹喊:我等着镰刀把谷割,
你站在河边看什么?       你看着那广播干什么?
哎哟,嫂嫂哎,你来看哪 ——  哎哟,妹妹哎,你来听哪——
这小河退水我难下脚!     “来米多来那梭那多梭”,
我跟着广播学新歌。
——我哪里是在学唱歌,
叫我怎么对妹妹说!
这种歌词结构有头有尾,来龙去脉非常清楚。
(二)倒叙——先总述事情(人物)的现状,再倒转去叙述事情过去的发生、发展(人物的身世成长)等。
例:《小白杨》(先总述) (再倒叙)
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当初离家乡告别杨树庄
根儿深干儿壮守卫着北疆      妈妈送树苗对我轻轻讲
微风吹,吹得树叶沙沙响      带着它,亲人嘱托记心上
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栽下它就当故乡在身旁……
例二:《小芳》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在回城之前的那个晚上
长得好看又善良          你和我来到小河旁
一双美丽的大眼睛         从没流过的泪水
辫子粗又长            随着小河淌……
(三)按照空间顺序安排结构,按事物所在的位置或事物本身的各个部分一一描写。
例:《在希望的田野上》
(四)采用并列结构
例如: 《血染的风采》
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       也许我的眼睛再不能睁开
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       你是否理解我沉默情怀
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       也许我长眠将不再醒来
你是否还要永远的期待       你是否相信我化作了山脉
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       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
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  共和国的土地上有我们付出的爱
(五)先分述后概括
(六)先概括后分述
(七)先概括,再分述,后总结
例如:《歌唱祖国》
三、歌词的句式和段式
句式:歌词是有节奏的,歌词的句式中包含着节奏性。
基本句式:七字句和五字句(红星照我去战斗—前四句就有七字和五字句);六字句(月亮走我也走);十字句(朝霞);垛句(党,给我智慧给我胆 收废歌)
段式(分节歌不是分段)
一段式(三大纪律、我爱北京天安门、打靶归来);
二段式(我的祖国、英雄赞歌,有主歌副歌,月亮走我也走);
三段式(歌唱祖国—A—B—A);
多段体三个以上段落,各段层次清楚(翻身道情—太阳一出)
四、歌词的语言
(一)准确——写什么象什么(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为祖国献石油,我是一个兵);具有时代特点(亚洲雄风、双带歌);
(二)鲜明——有形象、有感情、有鲜明的思想倾向性,歌颂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劝你多干少开会,他有一张大咀巴);
(三)生动,口语化、通俗化、形象化(小女婿,恶婆婆,回娘家);
(四)语言要适应歌曲的体裁特点:
歌曲体裁分类——
1、按内容分:
进行曲(向前向前,我们走在大路上);
颂歌(东海扬波);
劳动歌曲(打麦歌,硪歌,号子);
抒情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叙事歌曲(老房东查铺,春天的故事);
表演歌曲(回娘家);
舞蹈性歌曲(北风吹,万泉河水);
喜庆歌曲(打起鼓来);
讽刺歌曲(他的嗓子变了调);
诙谐歌曲(女人是老虎);
儿童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2、按演唱形式划分:独唱,重唱,对唱,齐唱,表演唱,小组唱,合唱,大合唱。
(五)歌词的语言要出新(我们打起双桨,抖动满湖的星星,摇碎水底的月亮喜只喜的今宵夜,恨不能双手托住天边月,怨老天为何闰月不闰夜?)流行歌曲评点(用典偏僻不要写那些无时代气息的,谁也看不懂,听不懂的歌词)
五、歌词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兴、对偶、排比、对比、衬托、重复、重迭、直叙、夸张、设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序列(正月、二月,一唱二唱,春、夏、秋、冬)、衬字(拉网小调,乌苏里船歌)
六、歌调的韵辙
十三道辙(我概括了“劳模江福才兴修水利大办农业”十三个字分别代表十三道辙,易记)分为三级:
1、洪亮级(发花、江阳、言前、人辰、中东)
2、柔和级(怀来、波梭、遥条、尤求)
3、细微级(灰堆、乜斜、衣欺、姑苏)
声调的运用 四声:阴 阳 上 去 (入)  平 仄
一般要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上仄下平,便于谱曲;
平仄相间,造成旋律起伏,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
写分节歌词时每段相应位置上的声调,尤其是比较关键的字的声调和相应位置上的句子的结尾字的声调,要基本统一,否则就会出现倒字,影响效果。
七、辅助表现手法
(一)衬字运用——1、单字:“啊”、“呀”等用于拖腔、甩腔;2、长串衬字:(赞歌、乌苏里船歌、拉网小调)
(二)泣声——泣声唱法所需用(手带着我的儿和女...)
(三)么喝——一般用于劳动号子(打硪歌——这山望着呀,嘿嘿呀嘿..)
(四)插白——例:1、妈妈喊:我烧火等着米下锅...哎哟   2、妹娃子要过河,哪个来背我?
(五)数板——中间插入快板
引用 歌词创作技巧全讲解
文学常识   2009-11-23 18:09   阅读3   评论0
字号:大大 中中  小
引用
thelovehouse 的歌词创作技巧全讲解
歌词创作技巧全讲解
以下所有文章均来自互联网,属个人拼凑而成,希望对歌词创作新手能有帮助。
1.歌词创作之我见
看了时下不少各个文学站的歌词创作,包括论坛精华区。首先是受益非浅,其次么,还是觉得有可以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或者说,使得‘歌词论坛’更为个性化特色化发展的空间。这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从文学站管理员的角度,需要让歌词版在取向上更明朗,特别是要与‘诗词版’有所区别;从广大网友的角度,当然是需要更用心的创作,写出更多有实用价值的歌词,让歌词创作的作品真正‘可诵可歌’。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阐述一点个人意见,才疏学浅,望不至于贻笑大方。
一、   歌词与诗词的区别
说到这个方面,我想提一下古体词。其实古体词创作和现在的歌词创作是极为相似的。‘沁园春’、‘江城子’、‘蝶恋花’、‘浪淘沙’等等词牌,其句式是固定的,古体词讲究律列,由不同的文人依其版式填入不同的内容。它与唐诗的区别主要在于工整性,唐诗的律列一般都相对固定在五言、七言,这是一种用来诵读的文学艺术。而我们在阅读宋词的时候遇到的那些长长短短的句式、疏疏密密的韵脚,就会觉得一种音乐感。确实,据考证,古体词的词牌原本都有固定的曲式一一对应,虽然这些音乐唱法几乎没有留存下来,但不可质疑的是,古体词确实是古代的一种用于歌唱的文学艺术。
那么,古体词创作与现代歌词创作的区别在哪里呢?我觉得,最主要的区别并非文学,或者说主要并不在于文学表现形式的革新(即使最新潮的R&B曲风都有类似《东风破》这样复古风的作品),而在于音乐形式的极大自由化和个性化发展。
粗略概算了一下,宋词常用词牌现今为人所知的大体五十至六十个,多不出一百个,也就是说,当时全国的文人都围绕这一百种以内的曲式进行创作。这种现象带来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一首词,它所表达的情感,无论是快乐、悲伤、积极、消极,全由文字作者,也就是词人所左右。所谓曲式只是为固定格律而存在的框架物,而泯灭了其作为艺术的功用。所以,同一词牌的作品,既可以写得气势磅礴、也可以弄得小里小气。这或许正是宋词最终只留下文字的原因吧。
反观如今的歌词创作,无须我多言,歌与词的关系就如同水与鱼,从某种程度上,音乐的重要性甚至要超出文字本身。好的音乐能让人一听便感受到其中所蕴涵的情感,歌词则更多之是对音乐表现情感的丰富和诠释,当然,也存在反过来先创作歌词的情况,这时候好的歌词也必须通过与之切合的音乐才能让人产生强烈共鸣,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基于以上的看法,我期待我们的歌词创作能更多地将音乐和文字结合起来,可以搞一些固定单曲的填此比赛,或者为某些特别好的歌词征集音乐。总之,由于客观上文字写手相对更多的现实,也希望能吸引更多的音乐作者加入进来,以期真正展现歌词创作的特色,而不是都停留于低级别诗词创作的孤芳自赏之中。 Qs%aK=s7
二、   作为歌词作者的团队意识
如今的社会各个行业都讲究teamwork,即团队协作,歌词作者当然也不能幸免。对于创作歌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与曲作者的合作。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应当在创作的最初就建立这样的意识。
或许有人会问,在没有曲作者的情况下,找谁去合作呢?或者说,为什么不能我们先写歌词,让曲作者来迎合我们呢?
对第一条,我想说重要的是培养协作的意识,我们需要配合的是音乐本身,而并非作曲的人,所以这就成为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世界上优秀的歌曲层出不穷,我们可以多听一些好的音乐,不需要理解外语歌词,只要对音乐有感触都可以尝试为其创作中文歌词。这样,由于创作是建立在具体音乐的基础上,也可以提高作者追随节拍的能力。另外,由于创作的动力来自于对音乐的感悟,也易于写出有灵魂的作品。我并不主张闭门造车不考虑音乐的写词方式,具体到本论坛,虽然一些作品格律工整压韵准确,却由于其长短句式过于单调,而给作曲带来困扰。另外,也不主张为华语歌曲重新作词的尝试,因为原有的歌词可能会对创作带来局限,这在锻炼阶段并无必要。
对第二条,不能否认有先词后曲的好作品,我们的国歌便是一例。但客观的说,流行乐坛的好作品绝大多数还是先有音乐的。究其原因,是因为两种表现方式的不同所决定的。音乐是高度抽象的艺术,而文字则相对具像得多。也就是说,一段文字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有一种解释,而一段音乐则根据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会。于是,在规定歌词的前提下,作曲者所受的限制,要比在规定音乐的前提下词作者所受的限制大得多。所以,好的歌曲更需要的是词配合曲而不是曲配合词。
从这一点上,我想说的是,期待文字和音乐的结合,除了要营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作者们也必须从自身主观意愿上下工夫,提高自己对于音乐的配合意识。只有外因内因一起改善,创作的水准和作品的整体质量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
三、歌词作为一们艺术的内容与理想
今年的奥斯卡典礼上,有一位得奖嘉宾的感言里有这么一句(具体是谁说的一时说不上来了):“艺术不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而是一把锤子。”我觉得这句非常好,恰如其分!
看了很多作品,包括一些特别网站的特别推荐,或是所谓的‘精华’。给人一种很明显的感受是,大家都有很强烈表达的欲望,表达自己的快乐、表达自己的失落、表达自己的爱慕、表达自己的愤怒、表达自己的忧郁……等等,这是一个好现象,表达的欲望是一切艺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稍嫌不足的是,意识到‘仅仅表达是不够的’这一点的人却并不多。表达给人带来了很多快乐,以至于使大家忘记了自己所从事的是艺术创作。
‘艺术不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而是一把锤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艺术创作者并不应满足于仅表现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东西,而是应该为社会的改善和进步带来一些什么。近些年来,社会上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喜欢日韩剧或者港台剧,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对国产电视连续剧提不起兴趣,原因也正在于此。日韩电视剧所表现的内容或许超脱于现实,却充分迎合了年轻人对于社会的懵懂理想,而我们的电视剧很多仅仅热衷于表现事实,甚至连事实都表现不好。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只有表现而没有理想的艺术是贫乏的。
我们期待能有更多思想升华的作品出现,这并不需要很高深的文字功底或者意识境界,最简单的,广大歌词写手们可以多看一些让你们感动的优秀歌词,重要的在于细节。这也是我之所以倡导根据音乐写歌词的原因,往往在作品理想的问题上,音乐会给你一臂之力的!
好了,以上就是我通过对于这里短暂的认识而写的一些看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维,如果还有所助益,那就再好不过了。
谈谈歌词创作技巧(转载)文学常识   2009-11-23 18:09   阅读3   评论0
字号:大大 中中  小
引用
thelovehouse 的谈谈歌词创作技巧(转载)
怎样创作流行歌曲的歌词 创作歌词的朋友仔细读读吧!
青春总是充满了感动,每当这时很多人都有一种想歌唱的冲动。很多年轻的朋友,他们有着出色的文采,有着对生活独到的见解,又或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们不再满足于只是听别人的歌,唱别人的歌,他们更想写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
写一首流行歌曲不外于两种途径:一是依照写好的歌词谱曲,二是依照已有的曲子填词;这两种方法现在都经常使用。对于许多音乐基础不足的朋友而言,作词(或填词)相对容易一些。然而,要想写一首内容好、好唱又好听的流行歌词却也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行。许多热心而有才华的朋友将他们的歌词作品向我们投稿。可遗憾的是,我们发现其中的大部分要么是语言表达的功力还不够,要么虽然写得不错却很难谱上曲子来唱。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这些朋友没有掌握创作歌词的方法和技巧,空有才华,却难以充分发挥。
那么,怎样才能创作出一首好的歌词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歌词不等于诗歌。
很多朋友寄来的作品,其实只是一首现代诗,而不是歌词。有些朋友也曾问过:究竟诗和歌词有什么不同?是啊,要想写一首好的歌词,我个人认为第一时间就要分清这二者的区别。
现代诗歌与流行歌词确实有许多相通之处,二者都从很多方面突破了传统格律的限制,形式和内容都更自由。从本质上讲,歌词也具有诗所具有的艺术特质、表现技法和情感特征,但它和诗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歌词为了能够配上曲子唱,在结构、语言、韵律等方面要受到音乐旋律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它又反过来制约和影响着旋律。所以,流行歌词相对于现代诗歌而言,自由度要小很多,不能随心所欲,海阔天空地写。而且语言要求通俗易懂,尽量避免谐音产生“畸意”;比如,在心里老是唱成“你知道我在等你妈(原词是‘吗’)”,那种感觉要多别扭有多别扭。本来一首很好的歌,却因为一个糟糕的谐音而“毁”了。
话又说回来,流行歌词与现代诗歌同出一源,所以写好诗歌是创作流行歌词的基础。诗歌创作的经验也能给歌词创作以很大的帮助,其中最显著的就是成功诗歌的创作能使一个人的文笔更精练、更准确、更富表现力,这些对歌词创作都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诗歌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最大特点有三:语言精练且更富有韵律,表现手法更有力度,结构更严谨。诗歌在相对较小的篇幅内要想有动人的表现力,不做到这三点是不行的,歌词也一样。有一些朋友的作品几乎像写散文诗一样自由,尽管能传神地表现内在的情感,但语言拖沓重复,甚至节奏和音韵都不整齐,这样的歌词作品即使内容非常好,很感人,也很难变成一首歌。
可以说,歌词创作:第一忌,语言不精练、不优美;第二忌,节奏和音韵不合;第三忌,语言深奥晦涩或单纯说教;第四忌,结构混乱;第五忌,平平淡淡没有高潮;第六忌,有破坏没建设的糟糕的谐音。
下面,我们先来详细探讨一下怎样创作出好的歌词。
第一,要能够感动自己,更要能够激起他人的共鸣。
一定要用全部的情感去锤炼一首歌词,把自己生活中最受触动的故事和情感融会在一起,用最准确、传神的语言来表达,以严谨的结构层层铺垫,直到高潮。要写最令自己感动的东西,不仅仅要在一种充满燥动的情绪中去写作,更要在阅读自己的作品时能再次被它打动。如果能做到这一步,你就已迈出了成功最关键的一步。但这一步也是最难的,要看你的文笔和才情是否到家。
真正的高手,他或许只是听了别人的故事,却也能做到感同身受,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对人性、对感情、对人生有着深刻的见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再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文字,也能写出感人至深的作品。
反过来,有的人虽然也有着动人的经历,文笔也过得去,可写出来的东西却怎么也找不到那种“感觉”。这是因为在写的时候,这些朋友忽略了对故事的巧妙的讲述,人物的细致刻画,以及巧妙地表达内在的情感。他们没有很好地刻画细节。所以,尽管语气热烈澎湃,但离感动总差一点点。比如,有很多朋友写他们初恋的歌,有的是没头没脑的一段抒情,有的是评书一样的爱情故事。如果这些朋友仔细地研究一下《同桌的你》,也许会真正感受到什么才是最好的关于初恋的歌词。
同桌的你 词:老狼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A)
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B)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C)
你从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你也曾无意中说起/喜欢和我在一起(A1)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B1)
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C1)
从前的日子都远去/我也将有我的妻/我也会给她看相片/给她讲同桌的你(A2)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C2)
啦……(D)
老狼在他的这首经典作品里,首先是对“她”进行了细致传神的刻画,“爱哭的你”、“总是很小心,向我借半块橡皮”,这样生动的描绘,言语不多,一个纯真、可爱的女孩却已活现眼前。老狼用非常巧妙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动人的初恋故事:岁月流逝,回首从前,从相识、相爱到分离,唯美但令人叹息的初恋分成三大段来歌唱,每大段都回到高潮的四句排比上,以一种“追忆逝水年华”的总的情感统御几个并不连续但很经典的画面。众多与爱情有关的意象——日记、相片、长发、嫁衣信——交错而过,那份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不但没有沉下去,没有在歌声的反复中消散,而是不断地盘旋凝聚,越来越浓郁,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热烈……
综上所述,做好第一点,刚开始的时候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 尽可能描写自己有着强烈感触的故事和情感;
● 对人性、感情乃至人生要有比较深刻的体悟和见解;
● 要注重细节的刻画,尤其是很多人都可能有类似经历的那些细节;
● 不要说评书,要发挥诗歌跳跃性强的特点,“镜头”对准最有代表性的画面;
● 不要只有抒情没有故事,哪怕讲得再含糊也要有一点故事的“碎片”或“影子”;
● 要有最精华的句子来作高潮,“语不惊人死不休”,没有想出精彩的词句就坚决不动笔。
第二,精心规划歌词的结构,把握好“起、承、转、合(高潮)”的步调。
做好第一点后,我们应该对要写的歌词有了比较清晰的感觉,同时也应有了最精彩的词句,接下来就应该精心构思整首歌词的结构。有一些朋友一有了好的感觉或词句就迫不急待地坐下来写作,这往往得不到好的作品。我们要养成先规划好歌词段式的习惯。流行歌曲的基本段式有一段式(如邓丽君的《小诗》,见《如歌浓情》),二段式(如邓丽君的《云河》,见《如歌浓情》),三段式和多段式四种。目前大多数流行歌曲都是三段式或多段式,一段式和二段式因为太短,难以很好地表现情感,已经很少用了。一首歌曲的段式一般是由其旋律决定的,像前面的《同桌的你》,还有张楚的《姐姐》等,就是多段式。
我在第一条里讲到“不要只有抒情没有故事”,主要就是针对用三段式或多段式进行整体布局而言的,因为在写三段式的歌词时,用“故事+抒情”的手法相对容易一些。而且一首歌词如果能有一点故事情节,就能更好地进行“起、承、转、合”的变化。虽然这听起来有一些老套,但对于刚开始学习歌词写作的朋友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其实,大多数优秀的歌词作品都是很好地把握了“起、承、转、合”的结构。我们以《驿动的心》为例,来说明歌词中的“起、承、转、合”。
驿动的心 词:梁宏志
(起——)曾经以为我的家/是一张张的票根/撕开后展开旅程/投入另外一个陌生
(承——)这样漂荡多少天/这样孤独多少年/终点又回到起点/到现在才发觉
(转——)哦……
(合——)路过的人我早已忘记/经过的事已随风而去/驿动的心已渐渐平息/
疲惫的我是否有缘/和你相依
大多数三段式和多段式的歌词,“起、承、合”都十分明显,却没有明显的“转”。这种情况下,“转”主要体现旋律上,一般都是在第二段(承)的最后一句上出现向高潮过度的旋律进程,而这时的歌词往往也有比较明显情绪和语气的变化,以配合旋律转到“高潮”。虽然说“起、承、转、合”的步调主要是通过旋律的变化来体现,但词作者在作词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才行。曾见过有的朋友把一首词中最好的句子放在开头,这样只会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我常常戏称之为“塌台”,意思是词的后半截撑不起来了。
最后要注意的就是歌词的结尾,以及全词的和谐。词的结尾一般有三种:一是将高潮的全部或部分反复至结束,例如《凡人歌》;二是从高潮过渡到一些虚词上,像“啊”、“啦”之类,例如《同桌的你》;三是重复开始头(也可以略加变化),让高亢的情绪平静下来,例如《恋曲1990》。歌曲的结尾主要由曲作者安排,可词作者如果能在创作时就考虑到,就能给曲作者留下更多的创作空间。另外,全词的每一个段落要做到前后呼应,尤其在细节上,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完美的作品。
这里要注意的是:
●起——开头和高潮一样重要,你的故事、你的情感一开始就要能吸引人;
●承——最不容易把握的部分,能否顺利过度到高潮,全看最后一二句;
●转——不一定要有明显的“标记”,更多的可能只是情绪和语气的变化;
●合——早说过了,没有想出这一段,就不要轻易动笔。
●结尾——要让人有回味无穷、“三月不知肉味”的感觉。
第三,把握好歌词每一段的节奏感,运用合理的句式来组织语言。
词作者如果是填词,那有原曲的旋律参照,一般都会处理好语言的节奏感。如果是先创作歌词,那就要会为自己的词设想一种旋律进行,并在此基础上创作。这一点很重要。
流行歌词有别于美声歌曲和民族歌曲类歌词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相对自由一些。传统的歌词对句式有一定的要求,如2+2+3的七字句、2+3的五字句。流行歌词没有这些限制,在同一段内句式可以有比较大的变化。但在不同的段落之间,尤其是旋律相同或相近的段式中相对位置上的句式,要求不能有太大的变化。如果这些段落句式差别太大,就会给谱曲造成极大困难。《同桌的你》中不同段落间相应的句式就很同步,只在B1段的第三句上句式有少许变化。这样的变化不但是允许的,对于流行歌曲而言往往是必须的。如果每一句(或每一段的相应的句)字数完全一样,旋律上一旦处理不好,就会给人以僵化、单调的感觉。这时,相应句式的少许变化,反而会使整首歌曲显得更生动。
每一句字数基本都相同的歌词是非常难写的。没有顶尖大师的水准,最好不要尝试。这样的代表作有:罗大佑的《恋曲1990》和李宗盛的《凡人歌》。前者基本上是十二字句,但在高潮和尾声部分句式仍加入了微小的变化;后者前四段全是五字句,但进入高潮却从一个六字句过度到七字句,再进而过度到三个九字句,给了高潮部分激越的感情以充分的语言空间,在将前四段进行第二遍反复时,句式又加入了微妙的变化(加上了括号中的字)。这样的作品将语言和旋律运用得出神入化,可以说是流行歌曲里的巅峰之作了。
恋曲1990 词:罗大佑
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怎么也难忘记你容颜的转变
轻飘飘的就时光就这么溜走/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
苍茫茫的天涯路是你的漂泊/寻寻觅觅常相守是我的脚步
黑漆漆的孤枕边是你的温柔/醒来时的清晨里是我的哀愁
或许明日太阳西下倦鸟已归时/你将已经踏上旧时的归途
人生难得再次寻觅相知的伴侣/生命中就难舍蓝蓝的白云天
轰隆隆的雷雨声在我的窗前/怎么也难忘记你离去的转变
孤单单的身影后寂寥的心情/永远无怨的是我的双眼
凡人歌 词:李宗盛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你)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中间
多少男子汉/一怒为红颜/多少同林鸟/已成(了)分飞燕
人生何其短/何必苦苦恋/爱人不见了/向谁去和喊冤
问你何时曾看见/这世界为了人们改变/有了梦寐以求的容颜/是否就算是拥有春天
第四,语言要有优美的音韵,即使是纯粹的朗诵也能给人强烈的乐感。
从学术上讲,语言的音韵是由其平仄和辙韵构成的。
所谓平仄,指的是字的声调,在普通话中汉字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基本上前二种为平声,后二种为仄声。一些方言的声调就更复杂了,比如粤语(广东话)就有九种声调,说起话来都像唱歌一样。不过流行歌词的平仄并不是很讲究的,相信大多数词作者在创作时不会从声调的角度去考虑平仄的问题,而是凭自己的语感,自然而然地调整歌词的平仄关系。
所谓辙韵,就是我们常说的押韵,辙和韵是同一个意思。中国的传统诗歌对辙韵(以及平仄)有很深入的研究和规定,比如一个四句的段落中,二、四句一定是押韵的,第一句也常押韵。辙韵有“十三辙”和“十八韵”之分,前者又是后者的基础。下表列出了十三辙的类别,供大家参考:
十三辙 韵 母 用此韵的歌词
发 花 a(啊) ia(呀) ua(哇) 《雨一直下》
梭 波 o(喔) e(鹅) uo(窝) 《小城故事》
乜 斜 ie(耶) üe(约) 《雾里看花》
姑 苏 u(乌) 《风雨无阻》
一 七 i(衣) ü(迂) er(儿) 《同桌的你》
怀 来 ai(哀) uai(歪)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灰 堆 ei(诶) uei(威) 《爱不后悔》
遥 条 ao(凹) iao(腰) 《我是一只小小鸟》
油 求 ou(欧) iu (优) 《让我欢喜让我忧》
言 前 an(安) ian(烟) uan(弯) üan(冤) 《真永远》
人 辰 en(恩) in(音) un(温) ün(晕) 《凡人歌》
江 阳 ang(昂) iang(央) uang(汪) 《梦里水乡》
中 东 eng(冷) ing(英) weng(翁) ong(轰) iong(拥) 《月亮代表我的心》
在很多流行歌曲中,用了不只一个韵,为了让歌词的音律有更多的变化,往往会用二个以上的韵,但一般不超过三个。比如:《驿动的心》三段分别用了“人辰”、“言前”、“一七”三种韵,由于这三个韵母的发音变化很自然,所以韵虽用的多,依然有很好的乐感。巧妙的换韵,会赋予歌词以多样的色彩和情绪,用得好的话会有很好的艺术效果。过多的换韵会使这首歌没有明显的韵脚,处理不好的话,歌词就会显得很难唱。初学写作的人不要轻易尝试。
在歌词转韵中,常常会用“通韵”的手法,即利用韵母中主要元音相近、相似的字,如音和英、安和昂、优和乌、衣和诶等韵,这样会自然很多。一个优秀的词作者会十分重视歌词的押韵,他们会从作品的表现技法、作曲家谱曲、歌手演唱三个角度综合考虑,挑选那些适于传达情感、咬字清晰、发音顺畅的字作韵脚。
只有在偶然的机会下,一些顶尖的词作家才会用自由韵(也即不押韵),初学者千万不要模仿,那只会浪费你的灵感。这样的作品并不多,而且往往是在一些原创的经典作品。自由韵的代表做有张楚的《孤独的人是可耻的》、顺子的《回家》、朱哲琴的《阿姐鼓》等。其实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些歌词是用了很自然而又巧妙的转韵,只不过韵脚太多,且转换之间也没有什么规律可言,所以被归入自由韵之列。
以上分别从立意、构思、分段、遣词四个方面介绍了流行歌词的写作要点。但千万别把这些当成条条框框生搬硬套,真正在写作时应灵活处理。这里介绍一种速成的方法,就是模仿他人的作品,进行填词。找一二首旋律非常熟悉的歌曲,不要看原词,纯粹从旋律的角度考虑来填词。这样能很快明白诗歌与歌词的不同,而且也能从中领悟到很多语言无法准确讲述的技巧和要诀。
其实拿别人的曲子来填词也是流行乐坛常见的做法,不少港台的流行歌曲都是拿欧美或日本的流行歌曲来重新填词的,如《柠檬树》。说不定,你的成名作就是从此诞生的呢!
如果填词已能摸到诀窍,就可以开始自己作词了。歌词从内容上分不外乎叙事、抒情、写景、说理、对唱五种。而流行歌曲中最常见的就是“叙事+抒情”,即使是纯叙事的歌曲也需浓厚的感情做基础(如李春波的《小芳》和《一封家书》)。纯抒情的歌也不多,《一千个伤心的理由》勉强算是吧,但还是有一点点情节的影子。写景的流行歌曲好的很少,BEYOND的《长城》是其中的叫佼佼者。说理的流行歌曲也不多,因为一不小心就成了说教,写得好的当属《凡人歌》,说理歌到此也就见顶了。对唱的形式一般用在重唱中,二个或更多的人像互相对话一样地歌唱,经典之作首推李宗盛的《当爱已成往事》和《最近比较烦》。
我个人认为,开始学作词时,还是以创作“叙事+抒情”的作品来锻炼自己,等真正有实力和灵感时再创作其他类型的歌词吧。学习写作的过程总是这样的,先是模仿,然后是写作,最后经历不断地磨练和突破,才能进行原创的殿堂,创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的作品。
有了一个好的作品之后,还要给它起一个好的名字。好的名字是歌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能够反映歌词的主题,吸引人的注意和兴趣。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一、用这首歌中最经典的句子,如《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二、用这首歌最核心的意象,如《棋子》;三、用与这首歌有关的对象,如《阿姐鼓》;四、用能够反映作者创作意图的概念,如《恋曲1990》。
创作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朋友们,努力吧!要切记,只有深明作曲之道,才能创作出数一数二的歌词。
写作技巧
剧本写作   2009-10-23 23:26   阅读21   评论0
字号:大大 中中  小
写作技巧
纳博科夫身上装满了小卡片),当你对你构思的小说,文章,或是小说里的人物有什么灵感的时候,马上记下来。当你听别人谈话时的只言片语而所有顿悟时,或看到一段散文诗或是一句歌词让你很感动时,都可以马上当他们记下来。灵感总是转瞬即逝,你及时的记录下来,便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我的习惯是,为我的博客要写的文章列一个清单,不断的补充它。
专门的写作时间:每天找一个没有任何打扰的时间段作为专门的写作时间,让这成为习惯。对我而言,清晨的时间是最佳的,午饭,傍晚,或者深夜的那段时间也可以。无论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把写作当作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去做。每天至少写半个小时,当然有一个小时更好。若你同我一样,是一个全职的作家,那么你需要写更多的小时,请你不要担心,这只会让你写得更好。随便涂鸦:面对整张的白纸,整版的白屏,无从开始,肯定恐怖。你会想:我还是看看邮件或是小憩一会了吧!先生,千万别这样。马上开始写,马上打字,你写什么没有关系,只是让我听到你敲键盘的声音吧。只要你开始写了,什么都好办了。像我的话,我喜欢先敲上我的名字和文章的标题,这应该不难吧,然后再慢慢的展开情节,全身心地融入进去…关键是:开始可以随便写写,随便涂鸦,但是尽快开始写正文。集中精神:写作是一件一心一意的事情,在嘈杂的环境或是同时干着别的事情,是不可能写好的。写作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需要一点点柔和的背景音乐。即使是最低要求,你也需要在全屏(没有其他软件得干扰)的条件下,使用WriteRoom,DarkRoom,Writer这些写作软件,不受打扰的写作。关掉邮箱,关点MSN和Gtalk,关掉电话和手机,关掉电视,清理掉书桌上无用的东西。清除与写作无关的一切杂念,现在就是写作的时间,好像把自己放进一个盒子里,在没有任何打扰下进入写作状态。先计划,再写: 这好像和“随便涂鸦”有些矛盾,实际上不是这样。在坐下来正式写之前,先做个计划或是脑子里先预演一下,这是非常管用的办法。每天跑步的时候想想要写的东西,或是散步的时间来个头脑风暴;然后把想到的记下来,做一个扼要的提纲;等真正准备好开始写了,可以很快的展开,因为思路和想法都有了。这里,有一个构思小说的三部曲,可以参考这个:Snowflake Method.创新: 你需要模仿名家,这并不意味你要跟他们写得一模一样。你可以试试新的写法,从这里学一点,从那里学一点。渐渐地,你就会有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文体,自己的思路。试试一些不一样的表达,或创造一些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每一方法你都可以尝试,看看它到底怎么样,不好就不用呗。修改: 你开始构思你的文字,然后试着写,让故事情节展开,最后你需要回过头再看看你都写了什么。这点很重要,很多写手一旦写好就不想修改,已经费时费力地写好了,还要再花时间修改,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但如果你想写得更好,你就要学会如何修改。好的作品是经过反复的推敲和修改而成的,这会让你的作品从平庸中脱颖而出。看看你写的东东,不仅仅是那些拼写和语法错误,还有那些无意义的词,混乱的结构,和让人搞不懂的句子。修改的目标是:更清晰,更直接,更鲜活。简明扼要: 这是你在修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一句句,一段段的修改,把无关主题的统统都删掉。一个短句比一段冗长的废话更具说服力,大白话比晦涩的专业术语更受欢迎。记得:简单就是力量。富于感染力的句子:在短句中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动词,当然,并没有要求每一句都是这样,你需要变化。但是,多试试能够吸引人的句子。而且,你没有必要等到你要修改的时候再用,你刚开始写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个问题。获取别人的反馈: 闭门造车不会有任何进步,让别人读读你的文章给你回馈,最好有经验的作家和编辑。他们见多识广,会给你很中肯和有见地的建议。认真的听,即使是一些批评,也接受它,忠言逆耳,这样只会让你写得更好。是骡子还是马,拉出来溜溜:就你而言,你需要让别人读到你的作品。你的作品不是你想谁看谁就看的,让所有的人都读到你的文章。你就要出版自己的书,发表自己的短篇小说和诗歌,给出版社供稿。如果你已经开始写博客了,恭喜你,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若现在还没有人浏览过,你就需要把它放到流量更大的博客服务网站上去,让读者给你留言,给你提出建议。所有的人都会看你写东西,也许刚开始时会是件伤脑筋的事情,但这是每一位作家成长的必由之路,马上发表你的文字吧。采用对话式的文体: 很多人的写作都很正式,但是我发现像我们说话一样写作会使文章更流畅(没有叹生词)。这样一来,读者看起来会更舒服。刚开始这么写并不容易,你需要坚持这么做。也许,会带来另一个问题,为了读起来更口语化,你需要打破一些语法规则(就像我的前一句那样)。因为如果生搬硬套语法,会让你的文章看起来很不自然。若没有其他原因,就不要破坏语法规则。你需要知道你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好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重点。特别是开头。如果你不能在故事的开始就吸引读者,那他们就很难有耐心把整篇文章读完。所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考虑怎么写好开头,读者一旦对你开头感兴趣,他们会想知道得更多…写好开头后,再弄一个精彩的结尾,这会让读者更加期待你的下一篇佳作。
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1、第一人称叙事法
【特点】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2、第三人称叙事法
【特点】
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3、顺叙法
【特点】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4、倒叙法
【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5、插叙法
【特点】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6、补叙法
【特点】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7、分叙法
【特点】
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不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8、详叙法
【特点】
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
9、略叙法
【特点】
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10、直接抒情法
【特点】
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11、间接抒情法
【特点】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12、先叙后议法
【特点】
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胆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13、先议后叙法
【特点】
采用先议后叙的方法,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全文,使全文所记事件的意义,通过议论之后,显得清楚明白。在叙事的时候,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写作。
14、夹叙夹议法
【特点】
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15、以物为线索
【特点】
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16、以人为线索
【特点】
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人物性格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外貌、动作、地方和民族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统一。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17、以思想变化为线索
【特点】
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贯要自然,对照要清楚。
18、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特点】
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
19、写生法
【特点】
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0、转动法
【特点】
采用转动法描写物品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来倒去。其次要准确地运用方位词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转换物品的方向时,要用方位词标明。此外要有详有略,能反映物品特点的一面要详细描述,其他作简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21、剥笋法
【特点】
有些物品结构比较复杂,光用转动法还描述不清,抓不住特点,我们就要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的顺序把物品的结构描述出来。这就要用过渡词语把进入哪一层交代清楚。此外,要有重点地介绍物品的结构。
22、拟人法
【特点】
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23、化动法
【特点】
想象物品的动态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描写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动态要符合物品的特点,使人读了可信。
24、说明法
【特点】
采用说明法描写物品时,首先要真实地说明它的特点,其次要抓住重点来说明。例如对物品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时,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质地;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特点;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作用。此外说明物品的历史、特点或用途时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远。
25、运用“五觉”法
【特点】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26、借物抒情法
【特点】
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27、托物言志法
【特点】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28、物品自述法
【特点】
物品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物品,因此要我物品具有人的特点。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准确地把握物品的特征,做到人格化后的物品既体现了人的特点,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点,物品显得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可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质特点,物品描写则显真实自然。
29、远眺近看法
【特点】
建筑物可以远眺,也可以近看。远眺建筑物,可以得到建筑物整体印象,看法楚建筑物的整体轮廓。但是,远眺不可能看清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但是对建筑物在空间的位置,缺乏一种整体感,往往有一叶障目的感觉。我们描写建筑物时,把远眺和近看的结果结合起来写,可以使读者对建筑物的整体和各部分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从而获得完整的印象。
30、内外结合法
【特点】
从外面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轮廓,使读者对建筑物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内部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因此要作详细的介绍。从外面观察建筑物要着重从整体上进行描写,切忌写得支离破碎。从内部观察建筑物要细致,因此要按方位顺序依次进行介绍,这样才能条理清楚,读者也看得明白。采用内外结合法描写建筑物,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法。
31、移步换形法
【特点】
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否则,容易把读者搞糊涂了。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来描写,文章容易变成一本流水账。
32、说明介绍法
【特点】
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首先要注意紧扣文章确定的中心进行必要的说明介绍,切忌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在说明介绍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还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在说明介绍完毕以后,文章要返回到描写建筑物上来,并与前文衔接。文章从描写建筑物转到介绍说明,或从介绍说明回到描写建筑物要有过渡词或过渡句。
33、环境衬托法
【特点】
周围都是绿色,中间的一点红色就特别鲜艳夺目,所以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色进行适当描写,建筑物就显得突出。描写建筑物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写景色时要能衬托建筑物的特点,切忌离开建筑物而大写特写景色。造成喧宾夺主。在描写建筑物周围的景色时,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
34、彩笔描绘法
【特点】
植物总是由根、茎、叶、花、果组成的。运用彩笔描绘法时,要把根、茎、叶、花、果各个部位的最主要特点写出来,要写出它们的形状,写出它们的颜色。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仔细观察。要分辨出植物各个部位的颜色,同样是红色,要分出是火红的,还是粉红的;同样是黄色,要分出是桔黄的,还是金黄的;同样是绿色,要分出是碧绿的,还是嫩绿的……要仔细区分各个部位的形状特点,同样是花,花骨朵与盛开的花就不一样。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读者就好像看到一张植物的彩色照片。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要写出自己的情感。
35、远近结合法
【特点】
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这同照相一样,放在照相机的前面和远离照相机,摄下来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采用远近结合法描写植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给读者以完美的印象。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说清楚是远看的还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叙述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这样文章才能条理分明。
36、时序变换法
【特点】
植物各个部位的形态和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把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写出来,同时把前后有关的情况交代清楚,就等于在不同的时间给植物拍了彩色照片。看了这一组彩色照片,读者对它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采用时序变换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时积累资料。要有计划地在不同季节对同一植物进行仔细观察,并记下观察日记,这样,写作时才能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取舍,写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观察的连续性。
37、生长变化法
【特点】
植物总是要生长的,一般要经过发芽、生枝、长叶、开花、结果等阶段。如果把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和生长的情况与下来,就好像给这棵植物拍了一部小电影。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阅读,了解植物生长的全过程。采用生长变化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把植物生长过程中最突出的变化写下来;其次要交代植物发生变化的原因、前后情况和过程;此外要注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写下来。
38、展开联想法
【特点】
我们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联想到其它事物,这些事物往往与这棵植物有共同之处。例如我们看到棉桃,联想到洁白的雪花,这是因为雪花和棉花的颜色相同;我们看到大西瓜,联想到篮球,这是因为西瓜和篮球的形状相似;我们看到冰在雪地中郁郁葱葱的松树,想起那些在敌人面前不怕严刑拷打,决不屈膝的英雄,那是松树与英雄的品质上有相似之处。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主要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要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首先要认真读书,了解生活,使自己的头脑储备丰富的知识。其次是勤思勤想,经常训练,使自己有丰富的想象能力。
39、突出重点法
【特点】
植物总是由根、茎、枝、叶、花、果组成。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可以对植物的根、茎、枝、叶、花、果的各个部分进行描述,也可以只对植物的某一部分进行描述。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植物时,首先要找出这棵植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其次要对最能体现这棵植物特点的部分从颜色、形状、气味等多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此外还可以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
40、对照比较法
【特点】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到显现。我们描写植物时,往往通过对照比较的方法来突出植物的特点。对照比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这种植物与另一种植物进行比较;一种是把植物本身两种截然不同的特点放在一起比较。采用对照比较法要注意抓住所要描写的植物最显著的特点与其他植物作比较。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采用对照比较法还要注意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感人。抓住同一植物不同部位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找出矛盾点,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41、赞美颂扬法
【特点】
各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如青松不怕严寒,杨柳随处生长,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桂花香飘十里,留芳人间,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植物的这些特点往往使我们联想到做人的道理。如看到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我们可以联想到要对不正之风作斗争;看到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可以联想到做人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赞美颂扬法就是对植物的这些特点进行赞颂。采用赞美颂扬法首先要对植物的能联想到怎样做人的特点进行具体的描写,并以此贯穿全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其次文章中要把赞美的感情抒发出来,要在描写植物中写出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感人。此外还要注意首尾呼应,突出赞颂。
42、静态素描法
【特点】
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不同的动物,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同,例如鸟只有两只脚,但有一对翅膀;鱼没有脚,但不鳞和鳍。静态素描法就是把动物静态时各个部位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写出来。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分辨动物各个部位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其次要找出各个部位形状的特点。此外,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这样,可以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幅动物的写生画。
43、总分结合法
【特点】
采用总分结合法描述动物,要注意总述与分述之间关系。分述部分要紧紧围绕总述所讲的特点描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美丽,分述部分都要围绕着美丽来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灵活”,分述部分就要围绕它的灵活来写。此外分述部分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下,或先形状后颜色,或先中间后两边,一定要有条理。
44、特征举例法
【特点】
采用特征举例法描写动物时,一般先指出动物的某一方面特点,然后举具体的例子加以证实。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抓住最能反映动物的这一方面的特点,而且要尽量写具体,使读者觉得可信。
45、特征说明法
【特点】
采用特征说明法描写动物,一般先介绍动物的某一特征,再说明它的作用,或说明为什么具有这一特征。接着采用同一方法逐一介绍动物的其他特征。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科学性,要有依据,不能采取想当然的方法加以说明。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们要注意多阅读科普读物,了解动物的习性。
46、重点突出法
【特点】
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某一动物,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加以描述。在描写动物的最主要特点时,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比较等方法,使重点部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有的对主要特点详细描述,次要特点一笔带过;有的则内写主要特点,不写次要特点。
47、成长变化法
【特点】
用成长变化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把动物从小到大整个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写下来,不能采用写流水帐的方法。描写动物成长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时,要注意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避免中间衔接不上,使读者看了莫名其妙。动物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系统地观察,要不意识地写系列观察日记,把观察结果写下来。最后,只要将观察日记加以剪裁,就可成一篇反映动物成长过程的文章。
48、实验证明法
【特点】
采用实验证明法首先要找出动物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特点及习性,然后通过实验来证明动物确实具有这方面的特点和习性。在记叙实验的过程时,要把实验的方法、经过、结果有条理地写下来,这样才能使读者信服。这一类作文一般按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明白道理的顺序写。
49、群体描写法
【特点】
描写一群动物,最要紧的是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要选择具有特色的动物,重点观察,重点描写,其它的或者概括地写,或者略写一笔,要做到选材典型,重点突出。对重点描写的动物,要抓住它的形状、颜色、动作,进行具体的描绘。对略写的动物,可抓住某一方面略提一下。描写一群动物,切忌面面俱到。
50、现场目击法
【特点】
采用现场目击法描写动物,要把观察的地点交代清楚,这样读起来具有真实感。由于现场目击是以作者的观察视点作为写作的出发点,因此,描写时不强求全面、完整,但是也要慎重选择描写的内容,做到突出重点。采用现场目击法描写动物,要注意在叙述过程中交代清楚哪些是亲眼见到的,哪些是猜想的。这样文章具有科学性。
表达方式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表达方式随语言表达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现代写作学研究提出“表达方式”这一概念,延用至今。
1、记叙 2、描写 3、抒情 4、议论5、说明
(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表达功能。
五种表达方式按功能又分为两大类,即再现客观类和表现主观类。
再现客观类,包括叙述、描写、说明;其共同点在于反映客观物象,这就是说,在某地出现的事,写出来再传告到另一地方的人,一个行业里创造的成果再向其他行业传递。作者在观察、思考与表达时,多取客观态度,力求真实表述客观事物。
表现主观类,包括议论和抒情。特点是表现主观精神。议论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见解,抒情表达的是作者主观的情感。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是作者在观察生活发现有社会意义的问题之后,有题而议才写成文章。作者在体验生活过程中,产生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有感而发才写成一篇抒情文。一句话,主观的东西向外转化和传递,即所谓表现。
一、诗歌鉴赏知识储备
诗歌鉴赏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庞杂,如作家的写作背景、常用典故、文化习俗、风格流派、思想内容、常用的表达技巧等,再加上相当多的考生对一些诗词的风格和表达技巧方面的术语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复习起来倍感艰难,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对其进行举例归类。
1、语言风格:精炼、含蓄、简朴、清新、明快等。
2 、思想内容: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即事感怀、怀古咏史、羁旅生活,惜春伤春、闺怨诗、爱国诗、爱情诗、乡愁诗等。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3、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描写可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明暗相衬、粗笔勾勒和工笔细描;描写顺序有: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现实和神话相结合等。表现方法有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虚实相生、正侧面相结合、情与理的结合、欲抑先扬、欲扬先抑、铺排、含蓄、幽默、象征、联想、想象。一些常用的修辞格有比喻、讽喻、起兴、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衬托、反复、反语、委婉、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4、诗歌的个人风格: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例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建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温庭筠的绮丽香艳、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郊寒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陆游的悲壮爱国等。此外词还有婉约、豪放之分,曲有通俗和幽默之分。总的来说,诗词曲的特征分别是“诗庄”、“词媚”、“曲俗”。
5、篇章结构:常用的术语有层层深入、首尾呼应,有总有分,详细得当,巧妙过渡,伏笔照应、铺垫、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二、掌握解题思路
诗词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由于是简答题,受字数限制,因此考生在解答时必须做到审清题目要求,准确概括要点。答题时要注意:
1、紧扣原诗的内容。命题者对这方面的考查目的是看看考生是否真正读懂诗歌,因此对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赏析, 必须结合原诗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千万不要脱离原诗空泛而谈,否则难以说明考生是读懂了诗歌。
2、点面结合。如考查对诗歌的思想内容或表达技巧进行赏析,可以在概括表述的同时,适当展开对个别诗联的简析。
3、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相结合。如果是对整首诗歌的思想内容或表达技巧进行赏析,往往两者是结合在一起来进行表达的,很难孤立地回答其中一项内容,也就是说,当要求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或表达技巧中的一项时,可以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两方面一起来回答。
4、要用规范的术语。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尽量用上面提到的那些名词术语来解答。
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的区别
关于表达方式:
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关于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衬托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数量不限
关于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真)、互文、比拟、讽喻、起兴、反问、衬托、委婉、用典、化用等。
修辞手法简介
现在可知的语文积极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 ,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有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沓。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 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7.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 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排比、对偶、拟人、夸张、反问......
13.联想:
看到某事物,从而联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
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14.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例如
“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15.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例如
2.谐音双关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即“思”的意思,以此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
1.语音双关
是一种根据词的多义条件而故意导致言在次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再歇后语中经常出现。
例如
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嘴倒不出
老太太抹口红——给你点颜色瞧瞧
16.顶真
顶真也作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例句:友情是花,引来群群之蝶。
友情是蝶,两人翩翩起舞。
友情是舞,舞出激情之火。
友情是火,永恒地在燃烧。
梦想是翅,飞翔永恒蓝天。
梦想是天,遮住茫茫大海。
梦想是海,还是小船悠悠。
梦想是船,海上乘风破浪。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17.互文
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主人下马客上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例如:
(1)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意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
(2) 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如宿构。(《文心雕龙·神思》)意为:“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出来一样。”
(3) 齐魏徭戍,荆韩召募。(李华《吊古战场文》)齐魏荆(楚)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
(4)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意为:“凶暴的差吏来到我们村里,到处叫嚷喧哗,到处骚扰百姓。”这里的“东西南北”泛指“各处”。
(5)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范仲《岳阳楼记》)意为:“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悲哀欢喜,也不因为个人处境好坏而欢欣悲伤。”
18.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例如:
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星岛港迎港岛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19.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 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 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 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
例如: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③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④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断肠声。
(白居易《长恨歌》)
⑤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⑥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牛希济《生查子》)
上面例①两句诗的意思是: 露从今夜起才特别惨白,月是故乡的才格外明亮。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诗人杜甫亲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动荡, 在国家前途、个人命运不断遭到打击的情况下,不得不于公元前 759 年秋天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客居。在这凄冷荒漠的边塞小城里, 诗人将思念故乡的感情 移到露色和月光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 月光衬托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 使事人一体,从而 更好的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强烈感情。 例②中两句诗 的意思是:感叹国家遭逢丧乱,花朵溅滴悲伤的泪; 痛恨一家流离分散,鸟儿叫唤惊动忧愁的心。花开 鸟叫是自然界的现象,是没有人的情感的,诗人运 用移情修辞手法, 才能写出这样感人的诗句。例③ 说渭河水只有在人愁的时候才“独向东” ;例④说月亮发出的是一种叫人看了“伤心”的光,铃子摇响的是一种叫人听了“断肠”的声;例⑤说月亮常常在人离别时变圆; 例⑥说红豆不是红豆,而是一 颗颗“相思泪”。以上各例都是运用移情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移到事物上。这样人情和事物融为一体,能够更好的表达人的强烈感情。
移情和移就的区别是: 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 使物人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 移就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辞语移来属于乙事物,是一种词语活用的修辞手法。 简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 ;后者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词来形容乙事物。”
移情和拟人的区别是: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将物当作人来写”。
20.呼告
写文章时,对著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起话来,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呼告。
运用呼告,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例子(1):硕鼠!硕鼠! 无食我黍。 《诗经.硕鼠》
例子(2):天啊!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
例子(3): 秋,听说你已来到。
写作手法情节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白描景物描写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歌词的写作技巧
乐理知识   2009-09-24 19:32   阅读23   评论0
字号:大大 中中  小
歌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或者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覆盖面很广,今天越来越被人们喜欢,可以说“无处不飞歌,无处不歌唱”。特别是年轻人更喜欢歌曲,他们不但爱唱歌,而且还要自己写歌。有歌必有歌词,写歌首先也必须先写歌词,这样就有一个认识歌词基本特征、掌握歌词技巧的问题。说起歌词创作很复杂,也很吃功,有的人写了许多年,也没弄懂歌词是什么。今天,我和青年朋友谈谈如何写歌词,这里有的是我的实践、我的思考、有的是学习别人的,也有的是约定俗成的东西。如果说写歌词是画龙,技巧就是为龙“点眼睛”,这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还是从基础谈起吧!
 
第一节:歌词是被音乐同化了的诗
歌词是什么?我认为歌词就是歌曲要演唱的内容,就是为歌曲准备的文学语言。
歌词由于是诉诸于听觉的所以叫听觉艺术,也叫时间艺术,也就是说歌词是给人听的。一首歌曲3、4分钟稍纵即逝,因此,应该一听就懂,来不及揣摩,尽管现在有电视可以走字幕,但是大多时是靠听的。那么,歌词和诗歌有什么不同呢?寻根溯源,歌词和诗本是一家,远在古代,歌即诗,诗即歌。从诗经到汉魏六朝的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大多是可以唱的。诗歌可唱,也是我国历代诗词、民歌的传统特色之一。随着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就出现了能阅读的诗和能入乐的诗,诗和歌词就分家了。今天,不但出现了一支歌词创作队伍,而且,还有一大批歌词爱好者,歌词理论队伍也在逐步形成。
有些年轻朋友不仅要问,如今的歌词从形态上和诗差不多呀?确实,歌词仍然具有诗歌的一些特点,有人就有这样的理论:“要把歌词当诗写”。我理解,“当诗写”是吸收诗歌的一些特点来为演唱服务。说到这里,你们就可以理解我的这一节的题目了,也就是说歌词曾经是诗,它具有诗歌的许多特点,而今天,说它是诗也只能是说被音乐同化了的诗。也就是说,这种具备诗歌特点的歌词,此时是一个依附品,是一首歌曲的肢体,而音乐是翅膀,只有在同音乐结合、同音乐重组、被音乐所同化才能飞翔,才能产生一种新的艺术样式——歌曲。此时,没有人说它还是诗歌或者另外的什么文学体了。恰恰能入乐的诗在被音乐同化之后,得到了包装,给人一种新的审美意境。
说歌词是被音乐同化的诗,还因为这时的歌词已经具备被音乐同化的条件,而只能阅读的诗就不具备被音乐同化的条件,因此,也就不能称为歌词。
那么,被音乐同化的诗(歌词)什么特征呢?简言之可以概括以下几句话:主题集中,高度概括生活,形象鲜明,语言简洁动人。结构严谨,形式短小精悍,有节押韵,朗朗上口易记。
第二节:歌词是声乐形式的文学素材
声乐的演唱形式很多,因此,歌词的写法受之制约。不同的演唱形式,需要不同的写法的文学素材——歌词。许多年轻人爱写歌词,但是,只能写一种歌词,就是独唱。有的人甚至不知道歌词还有其他种类。
歌词有多少种类呢?这就必须知道声乐形式有多少种。我这里不是指的唱法(美声、民族、通俗),是指歌曲种类。
歌曲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独唱、重唱、对唱、表演唱、小合唱、大合唱、组歌、交响合唱等。当然,决定这些形式主要靠作曲家,不过,歌词的基础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作曲者谱什么形式,大多时是根据歌词的内容、篇幅、风格而定的。
下面,我就把这些形式的基本特点简要作以介绍。
独唱:顾名思义,一个人、一个声部的演唱,歌词要求直抒胸臆,抒情、舒展,段落句子可长可短,有时还可以按演唱者的条件而定。独唱歌词的例子很多,这里就不赘述了。
齐唱,它是一个声部的歌曲,像群众歌曲、队列歌曲。歌词要求主题集中,篇幅短小,节奏性强。《打靶归来》就是这样的歌曲。
重唱:包括男女声、男声、女声二重唱,女声三重唱,男声四重唱等。歌词要考虑写声部的需要,句子、字数不宜过长,对称性要强一些,写重唱选材时就应该有所考虑。例如:《山村好姐妹》青山绿水的好山村/这里有对好姐妹/一个叫红梅,一个叫春梅……这样的歌词显然是为女声二重唱写的歌词。当然,有时一个现成的歌曲也可以改成重唱歌曲。
对唱:这是一种山歌的形式,一般是一个人对一个人,一组人对一组人演唱,有问有答。例如:《什么花开最美丽》女:我说那个一来,你给对上一,什么花开最美丽?男:你说那个一来,我给你对上一,开革花开最美丽……
表演唱:是集唱、说、演为一体的形式,要求歌词有表演性,趣味性。例如:《库尔班大叔你上哪》、《八大员》等,就是这样的歌曲。
小合唱:分男声小合唱、女声小合唱、男女声小合唱。这主要是两个声部的歌曲。为女声写的就要女性化强一些。为男声写的就要阳刚一些。歌词的写法和独唱、重唱的没有太大的区别。
大合唱:是若干人分若干声部演唱的一首多声部的歌曲。一般大合唱多为颂歌,因此,歌词要气势磅礴、豪迈舒展。要考虑各个声部的特点。所谓大合唱并不一定歌词就大,这样,反而画蛇添足。当然,《黄河大合唱》就是另一种构思、另一种布局,只要研究一下,就可以学习到写这样歌词的要领。
组歌:是指在表现一个主题时,由若干支歌曲组成的歌曲。歌词要求的较严格,讲究布局、讲究起承转合。一般大多由阵容强大的专业队伍来完成。《长征组歌》就是典型例子。
交响合唱:这主要是以表现交响乐队为主要功能的歌曲,歌词在合唱中并不十分重要,这类的合唱也是专业交响乐团在能胜任,但是,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基本特性。交响乐《沙家浜》属于这一类,因为是改编,不典型。
第三节:歌词的体式与段式
按歌词要表现的内容写成什么风格体,叫体式,写成几段叫段式。
歌词按风格,可以分成格律体、自由体、民谣体、问答体。
按性质,有抒情体、叙事体、回旋体、分节歌等。
歌曲的段式,有一段式、两段式、三段式、多段式。
关于体式1:
格律体,自然从格律诗而来,被谱成曲就是格律体的歌词了,毛泽东的一些格律诗大多被谱成了曲,显然这就是格律体的歌词。这种词被约束在固定格律里,讲究平仄,难掌握,写现代生活内容还要服从格律形式,本末倒置,青年人还是尽量少写。
自由体,没有固定的格律,可长可短,可以按内容随意发挥,是现在人常用的一种歌词体,许多的歌词都是这种类型。
民谣体,这是民间口头文学形成的一种歌词体,自由、流畅,可写景、可喻情。《众手浇开幸福花》,还有当年一些歌颂红军的歌曲大多是这种文体。
问答体,上一章在对歌中已经讲过,不再多说了。
关于体式2:
抒情体,也叫抒情性歌词,一般说它没有故事情节,是抒发作者内心思想情感、生活和事物的。许多独唱、合唱都是这种文体。《那就是我》、《祖国慈祥的母亲》都是很好的抒情体歌词。
叙事体,歌词中有人物、故事、事件。但是,只能简约的描写,主要还是写人物的思想情感。《兰花花》、《老房东查铺》等,都是这种文体。其他的体式用的较少,在以后的章节里再涉及。
关于段式:
一段式,(A式)整首歌词只有一段,或四、六句,或十几句。内容集中,情节统一,情感变化不大。例如:《骑马要骑千里马》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唱歌要唱跃进歌/听话要听党的话。还有《志愿军战歌》、《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等都是属于一段体。
两段体,(AB式)不完全是指相同并列的两段,也许是一段歌词,主要特征是歌词分前后段,但是,由于中间情绪的变化,在谱曲时写成了AB 式,例如:《 太阳岛上》   A幸福的热望/在青年心头燃烧/甜蜜的喜悦/挂在姑娘眉梢/带着真挚的爱情/带着美好的理想/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 B幸福的生活靠劳动创造/ 幸福的花儿靠汗水浇/朋友们献出你智慧和力量/明天会更美好 这首歌词,前八句为一个段落既A段,后四句情绪变化了作为副歌处理为B段。这就变成了两段式。相反《又见炊烟》两个四句,平行段,在作曲上处理恰恰是一段体。还有副歌两段式和这个例子差不多,中间加一个衬词“啊”,情绪变化了,就成了两段式了。《这片土地》就是这种样式。
三段式,三段式是从一段歌词发展而来的为ABA结构式,它的特点是一段A和三段的A句数、内容要相同。例如:《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第三段仍然重复的是这四句。 三段式也有ABC结构式的,例如《红旗飘飘》三个段落各不一样。
多段式,这是指超过三段,每一段内容、情绪又都不一样的段式。因为,多段式歌词变化大,层次多,作曲的难度也大,一般很少有人写,这里就不讲了。
第四节:完整画好歌词这只凤
我把好的歌词比喻一只凤,它给人飘逸、给人美丽、令人神往……歌词写成功了,凤就活了。如何画好这只“凤”?让我想起了戏剧的结构特点——起承转合,形象的说,结构时要做到凤头、虎背、熊腰、凤尾。歌词的结构方法,我也想了这样几个字——立稳凤头、托好凤身、护好凤尾。也叫“起点要高、发展要新、结束要精”。
立稳凤头(起点要高)这里主要是指确立好主题,写好开头两方面。我们创作不能随心所欲,想哪写哪,一开始就必须确立主题,我们要写什么内容,要表现什么思想,这是歌词成败的关键。譬如,你要写和平题材,就要在这个大的范围中寻找一个突破点,有人用和平鸽表现。有人用鲜花表现。有人用歌声表现。你用什么表现,怎样表现?这里,举一个我自己写歌词的例子,我一直想写一个达斡尔族人热爱新生活的歌词,想了很久,最终定为写“敖包会”,起名《欢乐的敖包会》。从哪入手呢?我在构思时决定从外向内写,从宏观向微观写。结果成功了。因此,要立好主题。说到这一点,还有写好开头的问题。歌词的开头一定要开门山,不能云遮雾罩。说开头难写,关键是要对歌词的特点把握的准。《欢乐的敖包会》的开头看起来很平常,你细细的琢磨就会觉得这个头开的很好——金马驹驮来流云一片/绣花袍落下彩云一片/小路上的姑娘和小伙/把美丽的夏日带到嫩江边。这样写开头自然流畅,主题一下就带了出来。托好凤身(发展要新)这里主要是讲,主题确立之后,要写好内容,表达好情感。也就是歌词的发展段落,它像凤的脊背和肚子,一定要有内容。写法要精心铺排、句句连贯、步步深入为高潮做好铺垫。事实上,一首歌词的中心,主要靠这一段完成。我们的歌词在这里要具体、鲜活、典型、动人。还要把情感写透。例如:《再见吧妈妈》这部分写的就很精彩——你不要悄悄的流泪/你不要把我牵挂/当 我从战场上凯旋归来/再来看望亲爱的妈妈。中间短短的四句,无论内容还是情感都表达的淋漓尽致,令人折服。可见,要想托稳凤身,写好中段的发展`很重要。《再见吧妈妈》这首歌的开头四句——再见吧妈妈,再见吧妈妈,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行装已背好,部队要出发。写的非常精彩,如果中间发展的不好,就像一个人得了大头病,发展的好,也像一个人一样,曲线就表现出来了。但是,也有这样的情况,前边的四句,接着就是副歌,这时,这前四句就包含了头和身两部分,更要合理布局。
护好凤尾(结束要精)我们在生活中常听到这样的话“脚底没鞋穷半截”,如果收不好歌词的尾,前面的一切都白费工。我这里说的是歌词要收的好、收的住,同时,还要有余音。一段体,最后两句很重要。两段体,副歌很重要。三段体,第三段很重要。但是,一般三段体,有时第三段是重复第一段,这时在不影响词格的情况下,要有飞来之笔。例如《血染的风采》——如果是这   样/ 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每段八句歌词,这后两句收的真如飞来之笔,为这首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还有一首外国的歌词《鲜花与士兵》,是用咬尾的手法写的,一气呵成,如何结尾?给人留下悬念,但是你看——鲜花那里去了/鲜花被姑娘采去了/姑娘哪里去了/姑娘被小伙娶走了/小伙哪里去了/小伙到军营里当兵去了/军营的士兵哪里去了/军营的士兵到前线去了/前线的士兵哪里去了/前线的士兵到坟墓里去了/坟墓那里去了/坟墓被鲜花掩盖了。请注意,如果没有这后两句,我们是不是会认为是玩文字游戏,在耍贫嘴,可是“坟墓那里去了/坟墓被鲜花掩盖了。”的出现,简直是让人叫绝。凤凰的尾翼是最美的,歌词的结尾也应该如此!
第五节:寻求口语化语言,增加歌词的艺术感染力
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随着音乐文学的成熟,假大空、豪言壮语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假小空、套话依然没有杜绝,常用歌词200句的现象还在歌词创作中频频出现,歌词语言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如何解决?当然要感受生活、感受时代、感受变革时期人们的心理活动。在感受中思考、在感受中采集、在感受中创造。认识歌词语言的基本特点很重要。这一节,我谈谈歌词语言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在歌词创作中把握口语化的话题。
要想做到歌词语言的口语化,我认为有三忌讳,   1 忌讳华而不实    2 忌讳拖沓晦涩   3 忌讳多种意象 ;有三提倡    1 提倡开门见山    2 提倡形象准确   3 提倡深入浅出
毫无疑义,歌词和诗歌一样都需要美的语言,然而,由于歌词受音乐的制约,它的语言和诗的语言就有了很大的区别了。歌词语言三忌讳只是我的理解和认识,也许有偏颇。1,忌讳华而不实,其实,任何文体都忌讳华而不实,歌词尤其要注意。本来歌词的篇幅就很小,面似华丽,实为隔靴搔痒的语言再占去一些,这首歌词就费了。歌词的语言最忌讳形容词过多(并不是绝对的)形容词、装饰词多,就影响音乐的主题、音乐的想象空间。举个例子,同样写茉莉花,初学者可能认为写的越“美”越像歌词,于是,就会写成“像白玉、像月光、像少女亭亭玉立,像棉桃、像朝霞、像白云飘向天际……”写了这么长的两句也不知道写什么,“皮”厚自然不必说,人们如在雾里,音乐的形象就更难抓了。可是民歌《茉莉花》开头就叫你一目了然——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她……这样朴实无华的歌词语言,一比一兴立刻就使人闻到一股沁人的芬芳。这样的歌词很容易被音乐接受、被听众接受,是我们写歌词的一篇好范文。说道忌讳华而不实,并不是反对歌词的文学性,关键是用的好,用的巧。《好日子》中写了阳光的油彩,月光的水彩……生活的花朵等很漂亮的句子,不但没有影响歌词的内容,反而,还增加了歌词的审美魅力。为什么?因为此时没有形容词了,全成了名词“阳光的油彩”而不是油彩般的阳光。“生活的花朵”而不是花朵般的生活。你们看,我说的是不是有道理。2,忌讳拖沓晦涩,无论是抒情歌曲还是叙事歌曲,简约、明快是它的基本要求。歌词不能写成“词报告”。一首词写成四段,每段十六句,从“猴子变人”写到信息化,这样显然不行。这里面有一个歌曲基本规律的问题,也有一个让听众真正听进去,记得住的问题。这就是听觉艺术的功能,决不能用歌曲代替政治报告。
谈到拖沓还有一个词句过长、空洞,没有层次、没有语言分工,总也不入题的现象,用一句民间说法“墨迹”。晦涩,是指语言生涩、难读、难懂、难记、或者咬文嚼字,或语意含混。举一个例子:“我的行囊装满许多泡沫,我还有筐提包和锁”还有一些生造的词句和无法唱的词句,如:城市里有一片虹霓,这显然是为了压韵,不顾别人能不能唱,演唱后人们能不能听懂,这和歌词的属性格格不入。3,忌讳多种意象,(也包括多种形象)一句或者一段歌词中的多意象是作曲的绊脚石。听觉的绊脚石。记忆的绊脚石。也会使作曲者找不到准确的形象,听众的听觉找不到通道,记忆找到不到记忆点,例如:“村庄里的阴沉鞋子里的沙砾空气里的麦芽气。一个桌子一个椅子一个杯子一种情绪”这样的句子作为诗也许可以,作为歌词绝对不行。关于三提倡,因为篇幅的关系,我在这里不多说了,举三个不同的例子来说明。“是你给我爱,爱向我走来”这就叫开门见山的写法:“生活像一团麻,总有解不开的小疙瘩”这就叫形象准确;“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息怒哀乐一时都到心头来。鬼也不是鬼,怪也不是怪,牛鬼蛇神倒比正人君子还可爱”这就是深入浅出。上述的种种理由,就是强调歌词的口语化,口语化使抒情酣畅,有利于记忆传唱;口语化口语情态生动,有利于提供情境;口语化亲近自然,有利于贴近听众。但是,口语化决不是浅薄。歌词语言要不断创新,近些年来,一些歌词语言确实有了很大变化,总的特点是吸收了绘画和舞蹈的变形艺术。例如:“窗外两三枝樱桃,每年开一次喧闹”,“心灵是快乐的自治区”以及上述的《好日子的》歌词等等,这些语言或意识形象化、或形象意识化、或意象重组化,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由于这种变形化语言的出现,改变了现实主义传统叙事和抒情的具像的直白的结构方式,把新诗的一些特点吸收进来,在不违背音乐规律的情况下,给歌词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第六节:用色彩、声音、装扮美丽的歌词
我们掌握了歌词的基本属性、掌握了歌词的种类、掌握了歌词的体式、段式,接着,就想把歌词写的更好,这里面除了需要大量的实践,有些成名词作家的经验不可忽视。这一节,我给大家讲一讲如何在歌词的语言中用好色彩、声音。
我讲歌词语言中运用好色彩,是一个写作手段的问题,关于歌词特色中的民族色彩、地方色彩、时代色彩、是另一个话题,在这里就不涉及了。
色彩是歌词美丽的时装
一首好的、能给人留下印象的歌词,除了主题、哲理之外,歌词语言中能适当的运用色彩,也是成功的一个因素。我曾把歌词比作凤凰,色彩就是它的羽毛、它的时装。怎样在歌词中运用色彩呢?就是说,我们在写歌词时,要选择有颜色的语言,这样,写出来歌词自然会艳丽、生动。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在这里举几个例子:像《祖国颂》在气势磅礴的词句中突然出现“高粱红,棉花白”十分夺目。像《回娘家》“身穿大红袄,头戴一支花”一下子就把喜气带了出来。还有“天空出彩霞,地上开红花”等,由于歌词中有颜色,内容、形象都丰满起来。我自己多年的创作也在努力的做到这点,例如《生长牧歌的地方》“好蓝好蓝的一条大江,好绿好绿的`一片草场”。例如《红灯红》等都是遵循这样的原则进行创作的。说到歌词中的色彩,有的是明写的,有的即使没有明写,由于选择了带有色彩的形象,也给人一种色彩感。像《希望的田野上》“十里荷塘十里果香”。像《祖国正是花季》花满江南/花开塞外/祖国啊祖国/你是花的大海/红梅吐蕊/ 唤醒新春/杜鹃烂漫/ 千姿百态/花汛奔去花潮涌来/万紫千红是你青春的风采。你看,这样的歌词是不是有色彩呢?!
声音是歌词流动的意绪
我们知道,歌曲的形态一直在抑扬、扬抑、或平缓或跳跃中行进着。为了使旋律流畅,鲜活,歌词一定要提供这种条件。在歌词中选择有声音的语言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它可以使歌词运动起来,跳跃起来,使歌曲在一种活跃的环境里向前发展。不但如此,它还可以使演唱者、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让人们随着音乐徜徉在自然的景观中,形象、真实。好的歌词,特别是民歌更是如此。还是举例子说明像《全世界人民心一条》“胜利的旗子哗啦啦的飘,全国人民欢呼地动山摇”。像《那就是我》“我思恋故乡的小河,还有河边吱吱唱歌的水磨”。像“小雨淅沥沥”等很多。说到选择有声音的语言大多是指动性比较强的词句,有些词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出声音,由于动词用的好,仿佛使我们听到了声音,像“海浪把战舰轻轻摇”。像“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推开波浪”。像 “(吁)(吁)夜空中传来口哨/声声悠扬,悠扬/(吁) (吁) 长长的一段旋律/牵着一个银色的月亮,(吁)(吁)总之,带有声音的语言在歌词中运用的得当,会增加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还是应该从表现内容出发,能用则用,不要勉强,更不要画蛇添足。
第七节:情感内核——歌词之灵魂
歌词的主要功能就是要通过抒情来赞颂美好事物,赞颂美好生活来愉悦人们身心,陶冶人们情操。
歌词抒情的方面很多,像儿女情、父母情、男女情、战友情、事业情、家乡情、鱼水情、祖国情、英雄情……然而,无论抒什么情都要找到情感内核。什么是歌词的情感内核?说起来很抽象,但是又很具体,就是在歌词中最能表达情感深度的精华语言。
怎样才能作到这一点呢?这里要在创作时解决好三个问题:1、抓准动情源    2、找准动情点    3、结好动情尾。
在题材确立之后,首先一定要找好动情源,要认清什么样的动情情节能打动人,能让作曲家激动,能让听众激动,并且能发展下去。举一个例子《我们是朋友》这首歌词开头的四句“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以诚相见心诚则灵/让我们从此是朋友”抓的很好!是一个歌词的动情源,一句“千里难寻是朋友”,就把情煽起来了,就令人激动了。人们期待往下听,这个源头,就会带出许多的内容来。接下来就要找准动情点,于是,又出现了“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多少新朋友/变成老朋友。这两句是歌词的主题、是词眼、也是动情点,能表达歌词主题深度,因此叫感情内核!这个情感内核,也是作者在最激动时刻获得和抒发的最强烈的感受。动情源叫人激动,动情点就应该让人感动了,这时已经到了该急转直下的时候了,于是,歌词开始收尾,也就是结好动情尾。后两句“天高地也厚/山高水长流/ 愿我们到处都有好朋友。”恰倒好处,有了这两句歌词就完整了,这也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既然要结好动情尾,在听众已经被你煽动的十分动情时,这个时间一定不能过长。过长了反而减弱了动情点的爆发力。俗话说的好,见好就收,还会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认识到,情感内核是动情点,实际是由动情源、动情点、动情尾三个部分组成,缺一不可。这时我们也会理解为什么说情感内核是歌词的灵魂。
我们知道了上述的观点,怎样才能作的更好,下面我再给大家讲一讲歌词抒情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在歌词中一定要有我。只有把我融进歌词,歌词的抒情更真实、更动人。也就是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这是情感问题,也是一个技巧问题。许多歌词都是站在第三者或旁观的角度去写,有的好像在教育别人,有的好像在观赏风景,指手画脚,这显然不行,必须是你去唱、你去抒情,抒你的情。
歌词中要有我,就是一定要以第一人称去写,好的歌词都离不开我。只不过有时是“小我”,有时是“大我”,有时是“明我”,有时是“暗我”。通俗歌在这一点作的最好。还是举一些例子,大家会更明白。翻开歌本,先从歌名上就一目了然。例如:《我的祖国》《我的大东北》《我不想说再见》《我的根在中国》《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告诉你》…… 当然有一些表面没有我,其实里面含了一个我。例如:《跨世纪的新一代》《沟里的妹妹梁上的哥》《想家的时候》《心中珍藏一片爱》…… 由此可见,歌词中的我是抒情的制高点、辐射点,是歌词创作中的绝对真谛。
第八节:通俗歌曲歌词的基本特征
近些年,人们对通俗歌曲的无韵提出了许多质疑,有人感到这种“离经叛道”,对于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文化简直不可思议。有人还认为,已经到了粗制滥造的程度。也有人认为,歌词既然是歌唱体,无论有韵无韵,只要有人谱,有人唱,只要能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不要去指责它是否押韵。这些人也指出,不押韵不是绝对真理,这和一些写歌词的人根本不懂辙韵有关。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认识通俗歌曲的歌词,这一节我把在93中国音乐文学学会济宁年会上听到的发言和我个人的理解进行了整理,讲讲通俗歌曲歌词的特征。
通俗歌曲的歌词,确实和传统的歌词有所不同。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规律,自己的特征:
一.它有宣泄性   从通俗歌曲诞生的那天起,宣泄性就是它的主要特点,特别是一些摇滚乐歌曲更是如此。通俗歌曲从引进到自己创作一直在宣泄着。宣泄不是贬意,它可以起到健康和治疗的作用。能够利用歌曲来宣泄是社会的进步。
二.它有煽情性   通俗歌曲写情最真实、最细腻、最透彻、也最能打动人心。说它的煽情性,一是指它的内容而言,通俗歌曲以写情见长,所以抒情就有基础,煽情就自然而然,毫不用“炒”。说它的煽情性还指歌曲形式的本身,这种歌曲就像煽情的机器,有众多的狂热者追随其中。煽情性强化了通俗歌曲,通俗歌曲有煽情的本事。
三.它有时装性 说它的时装性,是指它变化的速度、是指它对潮流的把握,通俗歌曲充满流行色,劲吹流行风,对社会生活,对年轻人的心态反映相当灵敏,相当快捷,因此说它有时装性。
四.它有多元性   这是指它的内容和手法,而不可忽视的是它多重于价值观念的表现。价值观念是社会发展在人们生活中的体现,重于表现价值观念决非指经济而言,它是指人们从心理到形体、从存在到生长的一种自我表现、自我寻觅、自我叫卖……
五.它有平民性   通俗歌曲已经变成寻常百姓的一种生活,不管你承认与否,它每时每刻都渗透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它实实在在是平民百姓离不开的调味品、调解剂。说它的平民性还有一条,那就是“不管你春夏与秋冬,躲进小楼成一统”。它很少涉及“大我”而重视“小我”。它不做表面文章,而重视和表现人们真实的心理状态。
六.它有哲理性   通俗歌曲虽然最讲直抒胸臆,虽然最讲娓娓道来,在它的歌词中也经常出现一种发人深省的警句名言,虽然是在普普通通中隐隐现现,确充满了哲理性。这些带有哲理的词句还会被一些商人、文化人、学生、甚至政治家接受。这一节因为篇幅的关系,没有举例子,只要大家认真的学习、思考,就一定能逐渐的掌握这些特征。
第九节:关于行业歌曲歌词创作
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大变革的时代,必然出现符合这个时代的歌曲创作趋势,行业歌曲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这些歌曲散发浓郁生活气息,闪烁强烈时代精神的行业歌曲,不但可以弘扬企业精神、振奋职工情绪、宣传厂、店、校的风貌、不但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作用,同时也增添了歌曲的内容、繁荣了音乐创作。这些年,我被“捉”去写了很多行业歌曲的歌词,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一章,我就谈谈怎样能写好行业歌曲。
应在行业的差异中寻找歌词的个性。为了不使行业歌曲千人一面,大同小异就要努力写出个性。一个企业有一个企业的精神,一个学校有一个学校校风,一个部门有一个部门的宗旨。写作时要从细微入手,去体验、去思索。有些行业从表面看没有多大区别,实际区别很大。例如,炼钢和炼铁同是冶炼行业就不一样。饭店和旅店同是服务行业也存在差异。职业学校和一般学校都同属教育还有区别。还有,同一种行业由于所处的地域、拥有的企业家素质、效益不同,就会形成独特的环境和氛围。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会对职工的思想意识、品质意识会产生影响。这样,就形成不同的厂校之风、企业之精神、行业之特色。因此,一定要扑捉到个性,这是关键。当然,写这类歌曲也有一个领导意图的问题,这不难,关键是你写的要标新立异,写好了他就会认可。
应在行业的行为中寻找歌词的可唱性。一些行业歌曲常常出现或写一些标语口号、警句,或者单摆浮搁地写企业精神,十分干巴。也有的歌曲写行业的生产流程、生产数字、发展沿革。还有的还专拣时髦词去写,例如“团结是我们力量,创新是我们的追求,改革是我们的动力”……没错,这些话是我们共同的认识,但是,不一定是你行业独有的精神!这样的歌词就是被强行谱曲也不能打动人。其实,歌曲创作的一些艺术手法同样适应行业歌曲,也要情景交融,也要以景喻意,也要煽情。另外,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的基本要素。所以,我们在写行业歌曲时要靠形象说话,不能把领导的工作报告摘几句,凑个韵脚,然后再把当前报纸上的词句加一点。确实,有的人一写东西就抱回一摞报纸,回家去找去抄。为此,找出最能代表行业特点的景、物、声音、色彩以及生产工具。把这些做外壳去包容行业精神,就会有血有肉、就会自然、就会形象、就会生动、就会产生乐感。写到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传唱的《我为祖国献石油 》其实是一首很好的反映石油战线的行业歌曲,它没有空洞的口号,也没有生产过程,它以第一人称“我”出现,亲切而自然地把庞大的石油大军浓缩在一个普通工人身上,唱出了石油工人的豪情壮志和独特追求,使人感到既有特点又不陌生。石油工人爱唱,大家都爱唱。由此可见,行业歌曲歌词的创作一定要找到“精华点”,然后,把词中妨碍情感发挥和音乐发展的多余枝蔓剪掉,由简入蘩、由蘩化简,让音乐的因素贯通全词,才能入乐、传唱。
作曲基础概念
乐理知识   2009-09-24 19:26   阅读65   评论0
字号:大大 中中  小
 
综合前面推演,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结论;当我们要找五度音的时候,有下列方法可以运用:
一、 根据上至下( 6th string to 1st string )的音程关系得知,根音所在位置(第 m 弦第 n 格)的下一弦(第 m-1 弦)再加上两个琴格(第 n+2 格),即为五度音所在位置(当 m = 6 或 5 或 4 或 2 )。例如第六弦第三格( 6th string , 3rd fret )的 G ,它的五度音即为第五弦第五格( 5th string , 5th fret )的 D ;因为第三弦到第二弦的音程是较其它小半音的大三度,故需多加一个琴格(第 m-1 弦第 n+3 格)才是五度音所在位置(当 m=3 )。例如第三弦空弦音( 3rd string , 0 fret ) G ,它的五度音即为第二弦第三格( 2nd string , 3rd fret )的 D 。
二、 根据下至上( 1st string to 6th string )的音程关系得知,根音所在位置(第 m 弦第 n 格)的上一弦(第 m+1 弦)同样琴格(第 n 格),即为五度音所在位置(当 m = 1 或 3 或 4 或 5 )。例如第四弦第五格( 4th string , 5th fret )的 G ,它的五度音即为第五弦第五格( 5th string , 5th fret )的 D ;因为第二弦到第三弦的音程是较其它大半音的小六度,故需减一个琴格(第 m+1 弦第 n-1 格)才是五度音所在位置(当 m=2 )。例如第二弦第八格( 2nd string , 8th fret )的 G ,它的五度音即为第三弦第七格( 3rd string , 7th fret )的 D 。懂了吗?再推一次五度圈试试看?是不是简单多了呢?
五度圈 ( 四 )
通常我们一提到五度圈,很多人联想到的口诀就是 F , C , G , D , A , E , B !至于再进一步问什么意思?很多人的答案都是「默宰羊」!当我们把学吉他比喻成练武功,学乐理就相当于是练内功。很多人就是只背口诀而不去了解它的真谛,结果始终无法打通自己的「任督二脉」,突破瓶颈。
当我们学习五度圈的时候,首先必须要有一个认知就是它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换句话说,是很多乐理定义下推演出来的结论,经过综合归纳发现有着五度运行的规则,而不是因为五度圈的存在而去定义任何乐理。就好比九九表它是用既有的数学定义 2 × 1 = 2 , 2 × 2 = 4 去归纳出来的图表,而不是因为它的存在而去定义 2 × 1 = 2 , 2 × 2 = 4 。 Understand ?!很多人就是因为无法辨别因果关系,而终究脱离不了视乐理为洪水猛兽的梦靥。
言归正传, F , C , G , D , A , E , B 除了表面上看到的是以 F 为起始的五度运行外,它到底有什么实质的意义呢?让我们先试着分析下面这个图表:
调性( Key ) 自然音阶( Diatonic ) 升记号( Sharps ) 升记号音( Sharp notes )
G G, A, B, C, D, E, F# 1 F#
D D, E, F#, G, A, B, C# 2 F#, C#
A A, B, C#, D, E, F#, G# 3 F#, C#, G#
E E, F#, G#, A, B, C#, D# 4 F#, C#, G#, D#
B B, C#, D#, E, F#, G#, A# 5 F#, C#, G#, D#, A#
F# F#, G#, A#, B, C#, D#, E# 6 F#, C#, G#, D#, A#, E#
C# C#, D#, E#, F#, G#, A#, B# 7 F#, C#, G#, D#, A#, E#, B#
你发现了什么呢?没错! F , C , G , D , A , E , B 正是升记号发生的前后顺序;换句话说,没有 F# 就不可能有 C# 出现,没有 C# 就不可能有 G# 出现,以此类推!记得上音 乐课时 老师教我们如何依据五线谱上的升记号去判断调性吗?答案是五线谱上最右边升记号再升半音即为其调性!为什么呢?再看一次前面的升记号图表,相信它足以清楚地解答我们的疑惑 !! 这个时候现实的问题来了,你一定禁不住要问:知道这个乐理对于我的学习有什么实质的帮助呢?且先让我问你两个问题:
一、 什么调有三个升记号?
二、 E 大调有几个升记号?
如果你不知道五度圈与升记号之间的关联性,面对这两个问题时相信也是相当地困惑;现在就让我藉由五度圈准则来把这两个问题简单化。首先是第一个问题:藉由前面的结论我们知道三个升记号一定是 F# , C# 和 G# ,然后再将其最右边的 G# 再升半音便可得知答案是 A 大调。其次第二个问题,将 E 降半音即为 D# ,再依据升记号出现的顺序就不难发现答案是 F# 、 C# 、 G# 、 D# 四个升记号。很令人雀跃,不是吗?
五度圈 ( 五 )
经常我们朗朗上口的 F 、 C 、 G 、 D 、 A 、 E 、 B 之后,就是把顺序倒回来的 B 、 E 、 A 、 D 、 G 、 C 、 F ,它是否又代表着什么意义呢?聪明的你一定猜到了吧!公布答案之前,且让我们先看以下表格:
调性( Key ) 自然音阶( Diatonic ) 降记号( Sharps ) 降记号音( Sharp notes )
F F, G, A, Bb, C, D, E 1 Bb
Bb Bb, C, D, Eb, F, G, A 2 Bb, Eb
Eb Eb, F, G, Ab, Bb, C, D 3 Bb, Eb, Ab
Ab Ab, Bb, C, Db, Eb, F, G 4 Bb, Eb, Ab, Db
Db Db, Eb, F, Gb, Ab, Bb, C 5 Bb, Eb, Ab, Db, Gb
Gb Gb, Ab, Bb, Cb, Db, Eb, F 6 Bb, Eb, Ab, Db, Gb, Cb
Cb Cb, Db, Eb, Fb, Gb, Ab, Bb 7 Bb, Eb, Ab, Db, Gb, Cb, Fb
你看出来了吗? Yes ,没错! B 、 E 、 A 、 D 、 G 、 C 、 F 正是降记号发生的前后顺序;换句话说,没有 Bb 就不可能有 Eb 出现,没有 Eb 就不可能有 Ab 出现,以此类推!同样地,你还记得上音乐课时,老师教我们如何依据五线谱上的降记号去判断它的调性吗?「五线谱上右边算来第二个降记号即为其调性!」为什么呢? Why ? Why ? Why ?请再看一次前面的降记号图表,相信它已经清楚地解答我们的疑惑 !! 同样地且先让我问两个问题,好让大家感觉一下知道这个乐理对于学习上的实质帮助!
一、什么调有四个降记号?
二、 Db 大调有几个降记号?
现在就让我藉由五度圈准则来把这两个问题简单化。首先是第一个问题,藉由前面的结论我们知道四个降记号一定是 Bb , Eb , Ab 和 Db ,然后从最右边的数来第二个降记号音 Ab 即为其调性。其次第二个问题,依据降记号出现的顺序逐一数至根音的下一个降记号,就可以得知答案是 Bb 、 Eb 、 Ab 、 Db 、 Gb 等五个降记号。 Understand ?
五度圈 ( 六 )
F , C , G , D , A , E , B ………
B , E , A , D , G , C , F ………
日覆一日的背诵,你有记不住的困扰吗?这里提供一个小秘方给您参考参考!开始之前要先做一个小小的测验,只有正确回答的人才适用此一秘方。准备好了吗?问题是:吉他第六弦第一琴格是什么音?
以学吉他超过一个月的标准而言,脑海里马上浮现正确答案的「你」,算正常;
思考超过五秒才得知正确答案的「你」,得加油;
拿起吉他推算半天才知道正确答案的「你」,该找个老师喽!
没错,答案正是 F !
还记的前面教过在吉他弦上如何推算五度音吗?且让我们先把范围锁在五、六弦上,
F 的五度音是第五弦第三格的 C ,
C 的五度音是第六弦第三格的 G ,
G 的五度音是第五弦第五格的 D ,
D 的五度音是第六弦第五格的 A ,
A 的五度音是第五弦第七格的 E ,
E 的五度音是第六弦第七格的 B ,
拿出你的吉他,依上述逐条找出它的规律性!你看出端倪了吗?谁说爬格子的同时不能学乐理呢?
五度圈 ( 七 )
前面我们所讨论五度圈的相关乐理都是以大调( Major )为主,那么小调( Minor )呢?是不是又要再学另外一套小调的五度圈的相关乐理呢? Of course not !!我们一再强调学习的方式应该是举一反三、相互左证,才能达到轻松而有效率学习乐理的目的,也唯有如此才能摆脱死背无法活用的梦靥。
以调式音阶( Mode )的角度而言,大调( Major )是属于 Ionian ,组成音公式:
全音( W )、全音( W )、半音( H )、全音( W )、全音( W )、全音( W )、半音( H )。
C 大调( C Major )的组成音就是 C 、 D 、 E 、 F 、 G 、 A 、 B ;
而小调( Minor )是属于 Aeolian ,组成音公式:
全音( W )、半音( H )、全音( W )、全音( W )、半音( H )、全音( W )、全音( W )。
A 小调( A Minor )的组成音就是 A 、 B 、 C 、 D 、 E 、 F 、 G 。
你发现了吗?原来 C 大调和 A 小调之间有着相同的组成音哩!这种关系在乐理上我们称之为「关系大小调」( Relative Major & Minor )。或者我们称: C 大调为 A 小调的关系大调, A 小调为 C 大调的关系小调。
这代表着什么意义呢?
第一、不必浪费时间再去学习小调的五度圈相关乐理,因为只要找出它的关系大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第二、前面讨论过的大调五度圈相关乐理相对地变的更重要必懂,因为如果连大调都不懂,那么小调就更别提了,你说不是吗?!
很明显地,我们下一个课题就是要找出关系大小调之间的推算法则!根据前例( C , Am 为关系大小调)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从大调根音推算的话,它与其关系小调的根音之间的音程距离是大六度( Major 6th )!如果换个角度以音程转位去推算,小调根音与其关系大调根音之间的音程距离则是小三度( Minor 3rd )。相较之下,我们当然以较短音程距离为关系大小调之推算参考!结论也就是,大调的根音往前减三个半音( 3 Half Steps )即为其相对小调之根音,同理反推,小调的根音往后加三个半音( 3 Half Steps )即为其相对大调之根音。
如果以吉他琴颈来推算的话,大调根音所在位置往左(吉他弦枕方向)推三个琴格( 3 Frets ),即为其相对小调根音所在位置;同样地,小调根音所在位置往右(吉他琴桥方向)推三个琴格( 3 Frets ),即为其相对大调根音所在位置。懂了吗?不是很困难但是很重要喔
简单的作曲技法
第一节  歌曲的曲调(旋律)
想要创作出一首好听的歌曲或乐曲,要考虑到很多方方面面,节奏特点、调式特点、歌词等等。对于音乐作品中的节奏是从生活中概括分离出来的,但它不同于生活节奏,音乐节奏比日常生活更有感染力,时值较短而密集的节奏多表现于紧张、轻快、活泼的音乐;缓慢悠长的节奏则多用于宽广辽阔的情趣主要用于低沉、优郁的情趣;而要表现整齐单纯化时,时值不长也不短的节奏,多用于感情平稳,对比不大的情绪中;如采用长短相结合的节奏多表现于对比鲜明的情绪中。歌曲语言的节奏也直接影响着曲调的写作,因为不同功能的字词在节拍、节奏中的作用也不同。
第二节    音乐主题
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中要有一个能够集中的概括整个作品的思想、感情、性格的音乐主题,乐曲的长短要根据内容而定,象一条主线贯穿全曲,并成为全曲曲调发展的基础。在歌曲中音乐主题一般都是根据第一句歌词所创作出来的,有些音乐主题前会先出现一些影句、影子等对主题进行引导烘托,有些音乐主题要放到歌曲的中心内容,就不一定会出现在开头,而有些歌曲的主题,往往根据半句歌词更加上衬字拉开来创作的,另有一些歌曲的主题,虽然也是根据歌词的第一句创作的,但加了许多虚词和衬字把主题加长了。
一首歌曲或乐曲中,主题的数量是根据作品的结构而定的,有的只有一个主体,有的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有一个段落构成只有一个主体,有两个以上段落构成就有两个以上的主体。
一首歌曲或乐曲的主题是怎样配酿制作的?首先是从研究歌词开始的,要进行反复吟颂,借此来了解歌词的意境,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内容理解,对歌词意境要有音乐形象、有初步的构想为乐曲的需要,并对歌词作修改和修整。要形成准确、鲜明、生动的音乐主题形象,才能正确深刻地表现词意的思想内容;其次,对于体材也要选择合适的,根据内容需要量体裁衣,更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不应跟文学性走;最后,应具有鲜明的个性等素材。
第二节  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
对于一个好的作品首先要遵循两个原则:统一性原则和对比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重复手法:重复是巩固音乐主题,深化音乐形象,统一歌曲内容和构成曲式平衡完整所不可缺少的正确手法。如果能够恰当的运用重复手法,使那些最有特性而最能再现音乐思想感情的乐思多次地表现出来,就可以加深人们对音乐形象的印象和记忆,从而能够对音乐内容更深刻地理解。重复手法分为严格地重复和变化地重复。
严格重复:因由于仅有一种模式,一成不变地,所以它的作用也仅仅只是起到一定程度的强调、支持和稳定的作用。
变化重复:在音乐作品中运用较多,这种手法既保留了音乐主题的主要特性,又把主题加以各种变化,使作品在统一中又有变化。而对于变化地重复可以使节奏重复、装饰音重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加花,还有进行局部地重复、音程变化地重复,还可进行对乐曲的扩充和补充。
节奏重复:往往体现在节奏与音调相对比的互相变化中,如果节奏不变而音调不断地变化,为节奏严格重复;如果音调不变、基本不变、主要部份变化或者主要部份不变的前提下,节奏则进行收缩变化。
装饰重复(加花重复):这种重复对音调节奏基本上不改变,只是将曲调或曲调片断加以装饰性的变化,使曲调更加活泼,富有生气。
局部重复:是一种既重复前面的部份调,同时又加入新的节奏和音调的民展手法。
移位重复:模仿进行它是把前面的旋律片断或乐句做为原型,移高或移低若干度数,再或多次重现。移高或移低以后的音程关系与原调的音程关系完全一致,称为严格移位;移高或移低后的曲调关系与原曲调的音程关系有所不同,这种为自由移位或自由模进;如在移位中有自由和不自由的移位,叫做混合连续移位。重复和模进的手法可以综合的使用。
变化重复:是在节奏重复的模式下,以一个或几个音,为支称点,使音程逐渐扩展或缩减的发展手法。
补充与扩充:曲调落到主音后,再重复前面的歌词和曲调的(主要用在句尾)叫补充;曲调没有落到主音,而再重复前面的歌曲或曲调(用在句前或句中)叫扩充。
对比性原则:可以是节奏的对比、音区的对比、速度,音色、节拍以及调式、调性的对比。
节奏的对比-----同一节拍内运用不同节奏手法,使音乐产生对比。
音区的对比-----运用不同的音区(也包含一定的音色变化)的对比。
速度的对比-----运用不同的速度进行音乐的过渡或突变(这种表现往往是用在表演的)。
音量的对比-----主要反应在力度符号和运用声的增加可减少(这种对比往往用在多声部中)。
音色的对比-----运用不同的音色,产生不同对比。
节奏的对比:运用不同的节奏,使音乐产生不同的情绪,呈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音乐的情趣在不断增长,而达到全曲的最高点,一般这点为高潮点。而对于歌曲(乐曲)情趣发展的高峰,是全曲最集中、最突出、最紧张而又扣人心弦的地方。由于作品的内容体积等的不同,歌曲高潮所占的音乐篇幅也有所不同,较大高峰可能只是个音乐片断-----一个高潮区,而较小的高峰区可能是一两个音-----高潮点。对于一个作品它的高潮如何形成,单一阶段的一段体歌曲(乐曲)只有一个高潮,多断体结构的歌曲有几个高潮,大型音乐作品中则会有更多的高潮,高潮多的则会有主次之分,这是构成音乐形象交响起伏的主要方面。对于一首歌曲或乐曲它的高潮位置则是由歌词歌曲的内容来决定的,它应该和歌词的布局发展一致。高潮的形成首先要经过音乐材料的呈示展开来,情绪的酝酿和推移、到最高点时已达到作品的3/4处,酝酿和准备高潮的时间比较长,而真正高潮的出现则是短暂,紧接着的是收缩、收拢和平息,收拢、收缩要根据乐曲的结构的对称和平衡来决定,它可长可短,如果进行不合适的拖长,从而使歌曲显得很拖沓,反之不合适的过短,则使歌曲显的刹不住车,会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在一首旋律真正能够体现它的高潮部份是能制造出一个紧张度的过程。
在这里有几个方法:可以使用旋律线的作用,连续地模仿进行,或变化模进(是我们常用的曲调线),这样连续的级进能够使曲调平稳的进入高潮,但这样形成和酝酿的过程时间较长,曲调线起伏小,高潮的力度起伏不大,不突出,如果运用突然的跳进,这时音乐起伏强烈,情绪变化大,力度强、气势大,这是采用音程变化重复的手法;利用节奏的松紧变化,以及强烈的对比变化而进行紧张度;使用变化音造成不稳定的音(使用变化音也可造成移调、转调的感觉)从而形成紧张度进行乐曲的高潮部份;还可运用织体的由简到繁的变化而形成紧张度。
音乐理论说到底就是作曲理论。但因过于专业化而不易普及。这里仅就重要内 容加以简介以为自学者提供方便。
一.和声学
和声学是研究多个音共同发声的效果,规律的学问。若将旋律比作“骨”则和声就是“肉”,只有有了和声,音响才变得丰满、协和、动听。和声学地位非常重 要,可谓是一切音乐理论的基础,许多音乐大师都对和声学作出过杰出的供献。但和声学内容浩繁、规则很多,不易学好。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刘索拉著,“新时期争鸣作品”)中的那个教授自称学了八年还没学好,可见难度之大。但掌握和声 学基本常识得益最大,值得一试。这里简单介绍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一) 三和弦
由根音与上方三度音及上方五度音叠合而成的和弦叫“三和弦”。三和弦是构成和弦功能的最基本的和弦,用得最多。按结构分,三和弦有“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和“减三和弦”(只有一个)。按功能则可分为“主和弦”(主音为根音的三和弦)、“属和弦”(属音的三和弦)和“下属和弦”(下属音的三和弦)。此外,每个三和弦又有两个转位和弦。主、属、下属这三个和弦称作“正三和弦”,其余的四个叫作“副三和弦”。这四个副三和弦又分属“属功能”组和“下属功能”组。现将自然音阶的七个音所构成的所有原位三和弦分列如下:
根音功能种类符号
1 主和弦 大三 T(或Ⅰ)
2 二级和弦(下属类) 小三 SⅡ
3 三级和弦(属类) 小三 DⅢ
4 下属和弦 大三 S (或Ⅳ)
5 属和弦 大三 D (或Ⅴ)
6 六级和弦(下属类) 小三 SⅥ
7 七级和弦(属类) 减三 DⅦ 除了DⅦ这个减三和弦外,其余六个三和弦都是协和和弦。
(二) 七和弦,九和弦,变和弦
三和弦上再叠加一个三度音(根音的七音)形成的和弦叫作七和弦。七和弦是不协和和弦。最常用的七和弦是“属七和弦”(属和弦形成的七和弦)。重属和弦、减七和弦也时常碰到。若在七和弦上再加上一个三度音(即根音的九音)即为九和弦。九和弦也都是不协和和弦。若和弦中除根音外的某个音不按原规律而变换成另一个 音,这样的和弦叫“变和弦”。九和弦与变和弦的功能色彩比较特殊且不易把握,故应用较少;简单作品中基本不出现。
(三)和声声部
声一般由“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这四个声部构成。在写和声的谱表里高音部处于最上方,低音部在最下方,中音、次中音部在当中。故常把高音部和低音部这两个声部统称为“外声部”,而中音和次中音声部则叫作“内声部”。高音部一般是主旋律声部;两个内声部主要是配置和声,也常被称作“填充声部”。和声在进行、连接中,内声部要求充实平稳,声部间不许交插。低音部始终是和声中的最低音,决定着根音,故它不仅起着基础作用,而且领导着和声的走向,其作用十分重要。 “四部和声”的写作是作曲的重要技能之一,作品不论大小,均应以此为起点(主旋律确定之后,即着手和声写作)。配器使和声织体具体化。(由于不同的乐器分属不同的声部,故总谱可按和声声部写 ,也可按乐器分组写:如弦乐声部、铜管乐声部、木管乐声部…)不同作曲家的和声风格往往各异:或富丽堂皇,或雄浑宽厚,或清澈透明。如瓦格纳的作品即以 华丽著称。
(四) 和声的进行、连接、“解决”
和声在乐曲进程中要不断地转换、变化、中止;各声部也要为此恰当地过渡 , 连接。因此这是写和声的基本功。和声进行的基本特点是由“稳定”到“不稳定”再到“稳定”;由“协和”到“不协和”再到“协和”的交替循环。其功能进行的图式为:T-S-T,T-D-T 或T-S-D-T。小说《你别无选择》中多次提到的所谓“功能 圈”就是这个意思。该小说中还提到“解决”这个术语。这是指不协和和弦(如七和 弦)在进行,连接中向协和和弦转换的方式,其基本法则是将各声部的音向各自最靠 近的协和音过渡,如 7→1;4→3,等;而协和音保持不变。
(五) 关于和声的“力度”
《你别无选择》中的那个叫森森的高材生热衷于模仿贝多芬,但由于贝多芬 “力度盖世”而使得他成天在钢琴上乱砸以寻求“力度”。他的一句口头禅是“ 妈的,力度!”通常力度是指音响强度,用意文表示,如“p”代表“弱”,“f ”代表“ 强”,“sf”为“特强”等等。但这里的力度则是另一个概念,否则用脚踩钢琴那 “力度”一定超过贝多芬。小说中的“力度”主要指音响效果的力度 ,即和声的力度。和声的力度大概与和弦中包含的泛音系列的谐振频谱有关。因此也就与声部的数量及音程距离有关。一般说来,小三和弦的力度不如大三和弦;单音程的力度不 及复音程(超过八度的音程)的力度;协和和弦的力度不如不协和和弦(减和弦除外) 。所以森森才“在九和弦再叠加一个七和弦”。*如何学习 和声学
(1).充分理解基本概念,不必死记规则。和声学规则虽多但限制却少。况且记住这些“禁条”就不会犯大错,因此应先记“禁忌”。
(2).坚持做习题。音乐不同于数理化,它无绝对的标准,习题也非一种答案。只有多做多练才会记牢,提高。
(3).多听名曲。这实际上是最有效的手段。初学者可多听简单,好懂又好听的曲子。
二.曲式学
曲式是指乐曲的结构形式。有“单段体”、“两段体”、“三段体”、“变 奏 曲式”“奏鸣曲式”及“回旋曲式”等。各主题乐段用“A,B,…”表示。如 “两 段体”的曲式图式是“ AB ”;“三段体”的图式是“ ABA'”,第三段 A'与第一段基本相同。儿童歌曲多为两段体甚至一段体;通俗歌曲多是三段式 。而“圆 舞曲”则常采用回旋曲式。
三.复 调
“复调”是相对于“主调”而言。如果只有一个声部担任主题旋律,其它声部仅起衬托作用,这样的音乐叫主调音乐。如果旋律声部不只一个,且各声部横向上彼此具有独立性,纵向上构成和声关系,形成和协的有机整体,则这样的音乐叫作“复调音乐”。复调音乐中,各声部的旋律依主次关系被称作“主旋律” 、“副旋律”。主旋律只有一个。复调是重要的作曲技法,应用甚广,其理论基础是和声学。“赋格”是复调曲式之一,巴赫将其技巧发展成熟。
四.对位法
对位是“复调音乐”写作技法之一。它以和声学为理论基础,使各声部既协和又相对独立。如重声合唱(三重唱,四重唱)就是用对位法写的。对位法又有“严格对位”和“模仿对位”之分。俄、德音乐理论家推崇、恪守严格对位。
五.旋 律
旋律就是曲调。它是一乐曲区别于它乐曲的根本特征,好似建筑物的风格和韵律。“音素”构成“动机”,动机进一步发展成主题从而形成旋律。具体说来 ,一 定的“音型”、“节奏型”按特定的节奏节拍规律组合形成旋律。旋律具有视觉性 :它体现在旋律线(符头的连线)上。早期有些音乐家追求“旋律线的优美 ”,认为好的旋律视觉上也应是美的。旋律的创作一靠天才二靠灵感三靠实践。旋律写作的技巧性是很强的,其发展手法多种多样,最为丰富。常用的发展手法有:重复,模进,模仿,紧缩,扩展,变化,对比,变奏等。多数概念的讲解要 通过板示和视听。(见音乐欣赏讲座(3))。
六.配 器
配器法是管弦乐的写作技法,故又称为“管弦乐法”或“乐器法”。但对于一切乐队的演奏乃至于通俗歌曲的伴奏都离不开配器的运用,因此学一点配器知识很有实用价值。
学习配器法是要解决如下问题:
·各种乐器的发声原理,音色,音量及演奏法等 。
·各种乐器间音量上的匹配关系 。
·正确地选用乐器以求正确地表现作品的主题及风格。
现假设一个例子:我写了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但小提琴手拿到谱子后来找我说:没法拉。我坚信写作没有问题:旋律优美、和声丰满。问题在哪?可能有三 。一是分谱的音域不对,上限或下限超出小提琴的音域范围。二是我把三和弦写成三个音,而小提琴最多只能同时拉出两个音,琴手当然没法拉。三是和弦音程过大:如一个音在G弦(四弦)上,而另一个则跑到了A弦(二弦)上。当中隔着一根弦,你让他(她)怎么拉?! 再如,一个乡镇企业发了以后买了一堆洋乐,组成了乐团,排演了节目,遂请专家光临指导。可指挥看后大摇其头,表示爱莫能助 。原因是⑴乐器数量不匹配,有些超过大型乐团;⑵不讲配器,搞大齐奏,这是专业乐手也难以办到的。 以上两例失败原因盖出于不懂配器常识。此外,在通俗歌曲伴奏中,若不适当运用配器法也可出现一些问题,如“杂乱无章”,“喧宾夺主”之类。但电声 乐器的发音、音色、功能特点及演奏技巧等都与传统乐器迥异,自成体系,故传统配器法基本不适合于纯电声乐队。
音乐基本常识
乐理知识   2009-09-24 19:22   阅读85   评论0
字号:大大 中中  小
1:音(Tone)
是一种物理现象。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
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16-2000次左右,而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音),一般只限于 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取决于物体的振动。
2:音色(Tone-color)
指音的感觉特性。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的,包括基音和泛音,音色是由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的。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乐的颜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 乐音色。人声音色分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 击 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
3:共鸣(Resonance)
共鸣指的是一种振动。当一个发音体振动时,引起了其它物体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产生了 共鸣。
4:基音(Fundamental tone)
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余的为泛音。基音决定音高。
5:泛音(Harmonic overtone)
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为标准,其余1/2、1/3、1/4等各部分
也 是同时振动,是泛音。泛音的组合决定了特定的音色,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响度。乐器 和 自然界里所有的音都有泛音。
6:音高(Pitch)
音高是用一秒钟的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的。频率多则音高,频率少则音低。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 音"a",是每秒振动440次的声音。
7:音名(Pitch name)
音名指西洋乐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称。这些名称没有统一,在各个国家是不同的。被广泛 采用的是:C D E F G A B。
8:唱名(Syllable names)
唱名是指音阶上各音的名称。通常使用1do、2re、3mi、4fa、5sol、6la、7si。 大调的主 音用1do,小调的主音用6la。
9:音域(Compass)
人声或乐器所能达到的最低音和最高音之间的范围就叫音域。音域可分为总的音域和个别音 域、人声和乐器音域。
10:调性(Tonality)
调性指调式类别与主音高度。在乐曲中,主音是旋律、和声的核心,其它音与之发生从属关系 最后中止在主音上。这样的乐曲就是有调性的乐曲。
11:音阶(Scale)
指调式中的各音,从以某个音高为起点即从主音开始,按照音高次序将音符由低至高來排列, 这样的音列称为音阶。音阶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我们今天所说的音阶,就是以 最普遍的大音阶(大调)与小音阶(小调)为主。
12:五声音阶(Pentatonic scale)
由五个音构成的音阶。多用于民族音乐的调式。如:do、re、mi、sol、la、(do)。
13: 大调(Major mode)
调式的一种。七声音阶,其相邻二音的间距分全音与半音两种。其音阶除第三、四两音间与第七、八两音间为半音外,其余均为全音。大调的色彩较为明朗。
14:小调(Minor mode)
调式的一种,七声音阶有"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 、"現代小音阶"四 形式。 小调的色彩一般较大调黯淡,常用来表达悲哀、忧郁的情绪。自然小调(小音阶)的二三 两音间 与五六两音间为半音。
15:纯律(Just intonation)
与十二平均律不同。音阶中各音与主音的关系均为纯音程。由于这样形成的半音无法分平均, 所以不能随便转调,现已被历史所淘汰。
16:主音(Key-note)
调式音阶里的第一音。十二平均律(Temperament)音律的一种。把一个八度音均分为十二个半音,半音的音程都是相等的。钢琴、竖琴等乐器均按此律定弦。
17:半音、全音(Semi tone、Whole tone)
将一个八度音分成十二等份,每一份为半音,两个半音相当于全音。半音相当于小二度, 全音相当于大二度。
18: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Consonant,Dissonance)
根据协和的程度可分为完全协和音程(纯1、4、5、8度)和不完全协和音程(大、小 3 、6度)。除此之外都是不协和音程。
19:音程(Interval)
指两音之间的距离。计算音程的单位称"度",两个音之间包括几个音节就称几度。度数相 同 的音程又因为其所含半音和全音的数目不同而有纯、大、小、增、减等区别。
20:十二音体系 (tweleve-tone system, tweleve-note system)
现代派作曲手法之一。由奥地利作曲家勋柏格于1921年创立。作曲家放弃传统的调式、调性 与和声体制,将半音音阶中的十二个音任意排成一年音列,然后以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处理,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现过,否则任何一个音不得重复。
21:五声音阶 (prentatonic scale)
八度内有五音,谓之"五声音阶"。
22:七声音阶 (diationic scale)
八度内有七音,就称为"七音音阶"。
23:力度 (dynamics)
力度指演奏、演唱乐曲时音响的强度。以力度记号表示,如f(强)、p(弱)、<(渐强)、> (渐弱)等。
26: 不定音高 (inderterminate pitch)
乐曲中所采用的没有明确音高的声音叫不定音高。实为噪声,原不属于乐章范围。现代派作曲家常用之,如锯木声、折纸张声、打字声、扫地声、敲击声、嘘声、呼啸声等等。
27:不对称节奏 (asymmetric rhythm)
又称"复节奏"(polyrhythm)。在同一乐句或小节中,各声部的节奏不相一致;或在同一小节中,组成各节拍的时值不相一致。广义言之,复调音乐都属于奇异节奏。现代派作曲家所用的奇异节奏,是一种高度复杂化的节奏。
28:切分音 (synopation)
变换小节中强弱拍位置的一种节奏。其形成的格式如下:
(1)、弱拍音延续到强拍位置;
(2)、休止强拍位置;
(3)、弱拍音改为强拍。
29:无调性 (atonality)
指乐曲的构成没有一定的调性基础。
34:平行五度 (parallel fifths)
乐曲的两个声部隔开纯五度作平行进行。十五世纪以来,在对位与和声上都规定应避免平行五度之出现。
35:平行减七弦 (parallel diminished seventh)
和弦进行的方式之一。减七和弦由四个音连续小三度叠置而成,其特点是无明确的倾向性,减七和弦连续出现而不加解决,就是"平行减七和弦"。
37:节奏 (rhythm)
构成乐曲的基本因素有乐音的高度、乐章的时值(包括休止)、乐音的强弱三种。 表现于时值与强弱方面的,即乐音的有规律的轻重缓急,称为节奏。
38:节拍
乐曲中周期性出现的节奏序列。
42:主调音 (tonic keynote)
调式的中心音称为"主调音"。
43:主调音乐 (homophony)
复调音乐及单调音乐的对称。多声部音乐的一种。以一个声部作旋律(曲调)进行,其余声部居于和声衬托的地位。
45:半音音阶 (chromatic scale)
相邻二音的间距为"半音",谓之"半音音阶"。
50:全音音阶 (whole-tone sacale)
相邻二音的间距皆为全音,谓之"全音音阶"。
53:华彩段(cadenza)
插于乐曲尾处的辉煌的即兴演奏段落。由独奏者即兴展示其演奏技巧。作曲家与演奏家常为他人的作品写定华彩段。
55:声部(part,voice)
指重唱、合唱、重奏、合奏乐曲中同时进行的各旋律线。如弦乐四重奏有第一小提琴、第二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混声合唱有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
57:转调(modulation)
乐曲在进行中变换调性。转调是重要的作曲手法之一。简单的转调常在近关系之间相转。
58:拍子(beat)
小节的单位时值。小节的拍子结构以拍子记号(time signayure)表示。
62:和声(harmony)
不同高度的乐音同时发声,谓之和声。和声学的研究对象为:和弦的结构、和弦的连续法则 、和弦在乐曲上功能属性、和声学是作曲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63:和弦(chord)
和声的结构单位。在自然音阶的和声体系中,和弦由音阶上各音连续三度叠置而成。三音叠置,即成三和弦,由C、E、G三音组成;其属七和弦,由G、B、D、F四音组成。
65:变和弦(altered chord,Chromaytic chord)
和弦的组成音中有不属于同调性的音出现,谓之变和弦。变和弦常作为转调的准备。
66:〖单调音乐〗 (monophony)
单旋律的音乐。复调音乐及主调音乐的对称。即不附带任何对位声部、衬托句及伴奏等,只有一条单纯的旋律线。古代音乐及大多数民歌,都是单调音乐。
69:复调音乐(polyphony)
单调音乐及主调音乐的对称。由两个以上各自独立而又根据和声法则同时进行的声部组成的音乐。其性质与"对位音乐"(counterpoint)基本相同。
70:复对位(compound counterpoint)
凡对位音乐的各声部可以高低易位者,统称为复对位。复对位按声部数量可分为二重对位、三重对位、四重对位等。
71:音域(compass)
人声或乐器发声的音调广度,常以其高低两极音表示之。各种音域,其各局部的音质不相同,这种局部,称为音区(register),在人声则称为声区。
72:音程(intreval)
两乐音之间的音高差距。通常以自然音阶两音之间的音级数(包括边缘两极)作为音程的量度。
73:音高(pitch)
乐音在音阶上的绝对高度。如C音、D音等。在物理上,音高决定于发音体的振动频率,在 心理感觉上,音高之决定还稍受音的响度的影响。
74:音调(idiom)
某一时代、民族、地区、流派、作曲家特有的音乐风格。如言某民族或某的民歌音调。
75:音阶(scale)
音乐上所用的音,根据一定规律,在八度内按高低次序排列之,即成音阶。世界各民族各地
区,皆有其独特的音阶。
78:美声唱法(bel canto)
声乐表演风格之一。十八世纪流行于意大利。演唱者追求音质的优美、自然与歌唱表演的华丽、辉煌,而忽视词意和感情等的表达。以运用美声唱法著称的作曲家有贝里尼、多尼采蒂、罗 西尼等人。他们所作的歌剧常称为"美声歌剧"。
80:配器(orchestration)
作曲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指器乐合奏曲中各种乐器的配合。其内容要点为各类乐器性能、各类乐器的音色对比与配合效果、乐曲原音响统一效果。配器除用于初始写作之外,亦常用于现成乐曲
配器,如将钢琴曲、重奏曲等,改编为管弦乐曲。
81:调式(mode)
据以构成乐曲的基础音列。其中一音为中心音,其余各音与该中心音具有依存关系。调式的中心音称为"主调音"。以主调音的音高表示调式,谓之"调性"。乐曲之构成而无一定的调性 基础者,谓之"无调性";同时以两种调性为基础者,谓之"多重调性"。
83:旋律(melody)
不同高低与不同时值的音前后相连,即成旋律。旋律的要素一为音高,二为节奏。较原始的音乐公有旋律,甚至仅有节奏。现代音乐也有只求和声与配器等的新奇效果而忽略旋律的。
94: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
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是:
(1).曲调旋律、节奏、拍子、速度;
(2).调、和声;
(3).力度;
95:音乐的分类
(一) 音乐按声部和声部状况可分为:单声部音乐、.复调音乐、主调音乐。
96:音乐的分类
(二) 音乐按照性质分可分为:纯音乐、标题音乐、轻音乐、爵士音乐。
97:乐音体系
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98:调号
变化记号若使用在整首曲子中,使这首曲子中的每逢指定的音都要升或降,那这時候这个变化记号就被称之为调号。
99:节拍
强拍和弱拍的均匀的交替。节拍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叫做"拍子'',正常的节奏是按照一
定的拍子而进行的。
100:旋律
又称曲调,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 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
1:音(Tone)
是一种物理现象。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
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16-2000次左右,而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音),一般只限于 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取决于物体的振动。
2:音色(Tone-color)
指音的感觉特性。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的,包括基音和泛音,音色是由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的。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乐的颜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 乐音色。人声音色分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 击 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
3:共鸣(Resonance)
共鸣指的是一种振动。当一个发音体振动时,引起了其它物体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产生了 共鸣。
4:基音(Fundamental tone)
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余的为泛音。基音决定音高。
5:泛音(Harmonic overtone)
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为标准,其余1/2、1/3、1/4等各部分
也 是同时振动,是泛音。泛音的组合决定了特定的音色,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响度。乐器 和 自然界里所有的音都有泛音。
6:音高(Pitch)
音高是用一秒钟的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的。频率多则音高,频率少则音低。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 音"a",是每秒振动440次的声音。
7:音名(Pitch name)
音名指西洋乐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称。这些名称没有统一,在各个国家是不同的。被广泛 采用的是:C D E F G A B。
8:唱名(Syllable names)
唱名是指音阶上各音的名称。通常使用1do、2re、3mi、4fa、5sol、6la、7si。 大调的主 音用1do,小调的主音用6la。
9:音域(Compass)
人声或乐器所能达到的最低音和最高音之间的范围就叫音域。音域可分为总的音域和个别音 域、人声和乐器音域。
10:调性(Tonality)
调性指调式类别与主音高度。在乐曲中,主音是旋律、和声的核心,其它音与之发生从属关系 最后中止在主音上。这样的乐曲就是有调性的乐曲。
11:音阶(Scale)
指调式中的各音,从以某个音高为起点即从主音开始,按照音高次序将音符由低至高來排列, 这样的音列称为音阶。音阶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我们今天所说的音阶,就是以 最普遍的大音阶(大调)与小音阶(小调)为主。
12:五声音阶(Pentatonic scale)
由五个音构成的音阶。多用于民族音乐的调式。如:do、re、mi、sol、la、(do)。
13: 大调(Major mode)
调式的一种。七声音阶,其相邻二音的间距分全音与半音两种。其音阶除第三、四两音间与第七、八两音间为半音外,其余均为全音。大调的色彩较为明朗。
14:小调(Minor mode)
调式的一种,七声音阶有"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 、"現代小音阶"四 形式。 小调的色彩一般较大调黯淡,常用来表达悲哀、忧郁的情绪。自然小调(小音阶)的二三 两音间 与五六两音间为半音。
15:纯律(Just intonation)
与十二平均律不同。音阶中各音与主音的关系均为纯音程。由于这样形成的半音无法分平均, 所以不能随便转调,现已被历史所淘汰。
16:主音(Key-note)
调式音阶里的第一音。十二平均律(Temperament)音律的一种。把一个八度音均分为十二个半音,半音的音程都是相等的。钢琴、竖琴等乐器均按此律定弦。
17:半音、全音(Semi tone、Whole tone)
将一个八度音分成十二等份,每一份为半音,两个半音相当于全音。半音相当于小二度, 全音相当于大二度。
18: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Consonant,Dissonance)
根据协和的程度可分为完全协和音程(纯1、4、5、8度)和不完全协和音程(大、小 3 、6度)。除此之外都是不协和音程。
19:音程(Interval)
指两音之间的距离。计算音程的单位称"度",两个音之间包括几个音节就称几度。度数相 同 的音程又因为其所含半音和全音的数目不同而有纯、大、小、增、减等区别。
20:十二音体系 (tweleve-tone system, tweleve-note system)
现代派作曲手法之一。由奥地利作曲家勋柏格于1921年创立。作曲家放弃传统的调式、调性 与和声体制,将半音音阶中的十二个音任意排成一年音列,然后以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处理,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现过,否则任何一个音不得重复。
21:五声音阶 (prentatonic scale)
八度内有五音,谓之"五声音阶"。
22:七声音阶 (diationic scale)
八度内有七音,就称为"七音音阶"。
23:力度 (dynamics)
力度指演奏、演唱乐曲时音响的强度。以力度记号表示,如f(强)、p(弱)、<(渐强)、> (渐弱)等。
26: 不定音高 (inderterminate pitch)
乐曲中所采用的没有明确音高的声音叫不定音高。实为噪声,原不属于乐章范围。现代派作曲家常用之,如锯木声、折纸张声、打字声、扫地声、敲击声、嘘声、呼啸声等等。
27:不对称节奏 (asymmetric rhythm)
又称"复节奏"(polyrhythm)。在同一乐句或小节中,各声部的节奏不相一致;或在同一小节中,组成各节拍的时值不相一致。广义言之,复调音乐都属于奇异节奏。现代派作曲家所用的奇异节奏,是一种高度复杂化的节奏。
28:切分音 (synopation)
变换小节中强弱拍位置的一种节奏。其形成的格式如下:
(1)、弱拍音延续到强拍位置;
(2)、休止强拍位置;
(3)、弱拍音改为强拍。
29:无调性 (atonality)
指乐曲的构成没有一定的调性基础。
34:平行五度 (parallel fifths)
乐曲的两个声部隔开纯五度作平行进行。十五世纪以来,在对位与和声上都规定应避免平行五度之出现。
35:平行减七弦 (parallel diminished seventh)
和弦进行的方式之一。减七和弦由四个音连续小三度叠置而成,其特点是无明确的倾向性,减七和弦连续出现而不加解决,就是"平行减七和弦"。
37:节奏 (rhythm)
构成乐曲的基本因素有乐音的高度、乐章的时值(包括休止)、乐音的强弱三种。 表现于时值与强弱方面的,即乐音的有规律的轻重缓急,称为节奏。
38:节拍
乐曲中周期性出现的节奏序列。
42:主调音 (tonic keynote)
调式的中心音称为"主调音"。
43:主调音乐 (homophony)
复调音乐及单调音乐的对称。多声部音乐的一种。以一个声部作旋律(曲调)进行,其余声部居于和声衬托的地位。
45:半音音阶 (chromatic scale)
相邻二音的间距为"半音",谓之"半音音阶"。
50:全音音阶 (whole-tone sacale)
相邻二音的间距皆为全音,谓之"全音音阶"。
53:华彩段(cadenza)
插于乐曲尾处的辉煌的即兴演奏段落。由独奏者即兴展示其演奏技巧。作曲家与演奏家常为他人的作品写定华彩段。
55:声部(part,voice)
指重唱、合唱、重奏、合奏乐曲中同时进行的各旋律线。如弦乐四重奏有第一小提琴、第二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混声合唱有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
57:转调(modulation)
乐曲在进行中变换调性。转调是重要的作曲手法之一。简单的转调常在近关系之间相转。
58:拍子(beat)
小节的单位时值。小节的拍子结构以拍子记号(time signayure)表示。
62:和声(harmony)
不同高度的乐音同时发声,谓之和声。和声学的研究对象为:和弦的结构、和弦的连续法则 、和弦在乐曲上功能属性、和声学是作曲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63:和弦(chord)
和声的结构单位。在自然音阶的和声体系中,和弦由音阶上各音连续三度叠置而成。三音叠置,即成三和弦,由C、E、G三音组成;其属七和弦,由G、B、D、F四音组成。
65:变和弦(altered chord,Chromaytic chord)
和弦的组成音中有不属于同调性的音出现,谓之变和弦。变和弦常作为转调的准备。
66:〖单调音乐〗 (monophony)
单旋律的音乐。复调音乐及主调音乐的对称。即不附带任何对位声部、衬托句及伴奏等,只有一条单纯的旋律线。古代音乐及大多数民歌,都是单调音乐。
69:复调音乐(polyphony)
单调音乐及主调音乐的对称。由两个以上各自独立而又根据和声法则同时进行的声部组成的音乐。其性质与"对位音乐"(counterpoint)基本相同。
70:复对位(compound counterpoint)
凡对位音乐的各声部可以高低易位者,统称为复对位。复对位按声部数量可分为二重对位、三重对位、四重对位等。
71:音域(compass)
人声或乐器发声的音调广度,常以其高低两极音表示之。各种音域,其各局部的音质不相同,这种局部,称为音区(register),在人声则称为声区。
72:音程(intreval)
两乐音之间的音高差距。通常以自然音阶两音之间的音级数(包括边缘两极)作为音程的量度。
73:音高(pitch)
乐音在音阶上的绝对高度。如C音、D音等。在物理上,音高决定于发音体的振动频率,在 心理感觉上,音高之决定还稍受音的响度的影响。
74:音调(idiom)
某一时代、民族、地区、流派、作曲家特有的音乐风格。如言某民族或某的民歌音调。
75:音阶(scale)
音乐上所用的音,根据一定规律,在八度内按高低次序排列之,即成音阶。世界各民族各地
区,皆有其独特的音阶。
78:美声唱法(bel canto)
声乐表演风格之一。十八世纪流行于意大利。演唱者追求音质的优美、自然与歌唱表演的华丽、辉煌,而忽视词意和感情等的表达。以运用美声唱法著称的作曲家有贝里尼、多尼采蒂、罗 西尼等人。他们所作的歌剧常称为"美声歌剧"。
80:配器(orchestration)
作曲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指器乐合奏曲中各种乐器的配合。其内容要点为各类乐器性能、各类乐器的音色对比与配合效果、乐曲原音响统一效果。配器除用于初始写作之外,亦常用于现成乐曲
配器,如将钢琴曲、重奏曲等,改编为管弦乐曲。
81:调式(mode)
据以构成乐曲的基础音列。其中一音为中心音,其余各音与该中心音具有依存关系。调式的中心音称为"主调音"。以主调音的音高表示调式,谓之"调性"。乐曲之构成而无一定的调性 基础者,谓之"无调性";同时以两种调性为基础者,谓之"多重调性"。
83:旋律(melody)
不同高低与不同时值的音前后相连,即成旋律。旋律的要素一为音高,二为节奏。较原始的音乐公有旋律,甚至仅有节奏。现代音乐也有只求和声与配器等的新奇效果而忽略旋律的。
94: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
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是:
(1).曲调旋律、节奏、拍子、速度;
(2).调、和声;
(3).力度;
95:音乐的分类
(一) 音乐按声部和声部状况可分为:单声部音乐、.复调音乐、主调音乐。
96:音乐的分类
(二) 音乐按照性质分可分为:纯音乐、标题音乐、轻音乐、爵士音乐。
97:乐音体系
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98:调号
变化记号若使用在整首曲子中,使这首曲子中的每逢指定的音都要升或降,那这時候这个变化记号就被称之为调号。
99:节拍
强拍和弱拍的均匀的交替。节拍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叫做"拍子'',正常的节奏是按照一
定的拍子而进行的。
100:旋律
又称曲调,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 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
古典音乐基本常识
柴可夫斯基的三大舞剧:
一.〈天鹅湖〉 二.〈胡桃夹〉 三.〈睡美人〉
莫扎特的三大交响曲:
一.〈第三十九交响曲〉 (降E大调)
二.〈第四十交响曲〉 (g小调)
三.〈第四十一“丘比特”交响曲〉(C大调)
莫扎特的三大歌剧: 一.〈费加罗的婚礼〉 二.〈魔笛〉 三.〈唐璜〉
普契尼的三大歌剧:一.〈托斯卡〉 二.〈蝴蝶夫人〉 三.〈艺术家的生涯〉
威尔弟的四大歌剧:一.〈弄臣〉 二.〈阿依达〉 三.〈茶花女〉 四.〈游吟诗人〉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一.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二.门德氽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三.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四.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五大钢琴协奏曲
一.贝多芬的<“皇帝”钢琴协奏曲>(降E大调)
二.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三.拉赫玛尼诺夫的《C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四.舒曼的《e小调钢琴协奏曲》
五.李斯特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六大交响曲:
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
二,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第六交响曲)
三,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b小调交响曲)
四,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第九交响曲)
五,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第六交响曲)
六,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
作曲知识——旋律学



 我们的感官可以很容易地分为两个部分,这些感官的功能在的程度上是并行不悖的。高价值的感官部分包括视学和听觉;低价值的感官部分包括嗅觉、味觉和触沉。当然,反应的强烈、灵敏和迅速在低价值的感官部分也可以达到至善至美的高度;这是通过共有的“感觉性”“感觉器”或者通过特殊的训练来达到的。因此,盲人的触觉的反应特别强,化学家的嗅觉和味觉特别灵敏。但是,我们嗅闻气味,始终离不开嗅觉,要尝食物,始终离不开味觉;所不同的只是方式、反应的灵敏以及感官本身的舒适或不快,而不是它的性质和它的本质。

 这在高价值的感官中就迥然不同了。
 目这所及是三重的。
 在这里,线条首先是视觉印象最简单的形式。说最简单,是因为它是单维延伸的最基本形式。多维延伸是作为面积和体积的印象呈现在眼前的。

 与线条的印象相反,面积和体积的综合印象对眼睛来说首先既统一,又有区别的。人体的视觉器官、视网膜所接受的图象不是线条,而是面积,这确是事实。但是,如果我们要区别一下面积和体积,就只有通过视学与触觉的有机结合,视沉在人体器官中起直接作用,触觉则起间接与辅助作用。如果没有这样各处的习惯功能,我们的身体和我们周围其它物体的图象在镜子的平面前就不可能立体地呈现,我们也不会感到它是个立体图象。经过反复观察,那些经过手术治疗后重见光明的天生盲人要辨别球体和圆形,是需要很和时间的。因为他们首先要学会处理好他们所不熟悉的视觉和触觉的关系。

 作为第三者的颜色的印象是与线条和面积的印象结合在一丐的。这种视觉印象的特性是根本不同的,因为它不再与延伸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了。

 我们如果用时间的概念代替空间的概念,那么,感官的三个同一性部分也地一切听觉的概念。当我们听到火车头长鸣的汽笛声时,得到的是听觉和线性印象,而且是一条直线的印象;当这个汽笛声忽高包低的时候,唤起的是曲线的印象。


 从我们的记忆中,我们知道这种经常听到的火车头的汽笛声在接近尾时降低了,它在不确定的音列中似乎是下行的,所唤起的印象是抛物线的。每个人都会回忆起这种感觉。


 从几何学中我们知道,两条相交的直线,也就是从一个端点出发,朝不同的方向延伸出去的直线,显示出一种图形,我们称之为角度。这种图形位于线条与面积之间;它不再是线条,也不是面积,因为面积还得增加第三条直线,与这两条直线相交(可以忽略曲线面积,因为它可归诸于直线面积)。

 现在转到声学上来:
 两个同一时间发出,也就是同时奏出的音的直线(音响)与两条从同一个空音点出发的直线相符。我们把这种音的角度称为音程。
 如果我拿着一个圆规,把它的两只脚折叠起来,得到的角度是零度,这个角度与同度音的角度(音程)相符。

 我现在把圆远见的一只脚慢慢地抬到位于水平线上的另一只脚的上方,我们就产生了角度的概念,这种概念是通过两个不同的感官作为两个不同的入口进入我的意识的,它在这两个感官中几乎是与它的感觉特性同时产生的。


 我用上述这种方法达到纯五度,在我的感觉中就引起了直角的概念。如果我不是同时,而是相继奏出这个音程的音,那么,在上行的音程中,我得到的是一个物体由下直升而上的感觉,在下行的音程中,得到的是一个物体自然向下的感觉。

 从直角出发继续弹奏,同时把圆远见拉成平角,我在音程上得到的听觉角度是180度,也就是八度音程。
 我感到,这两种概念恰好是一条从固定的端点出发,朝同一方向延伸的直线的延长。
 所谓(和声的)音程的转位,与补角的概念相符。

 正如一个光学角度意味着一个面积的开端一样,这个面积的一个方向已经确定,另一个方向还没有确定,直到啬了一条或几条直线之后,它才有了明确的界限,同样,同向的封闭音程通过增加一条或几条相交的(也就是说,同时奏出的)音韵直线,就构成了明确的、确定的听觉面积感,我们把这种感觉称为和声。


 一个面积的形成至少需要三条相交的直线,一个和声的产生至少需要三个同时奏出的不同的音。角度是线条与面积之间的媒介,音程是音与和声之间的媒介。这样,我们的听觉就具备了与线条和面积的印象相似的东西。视觉对颜色的感官印象与听觉对音色的感觉印象是相符的。这种印象就它的本意来说是与线条和面积有本质区别的;正如除了在空音里可见的线条与面积以外,颜色是作为艺术的质量而出现的一样,除了时间上听得出的线条与面积,旋律与和声以外,作为特殊的感觉质量而出现的。


 艺术中并行不悖的现象是相当广泛的;正如现代绘画日益从素描倾向于彩色一样,我们时代的音乐也明显地显示出音的色彩对线条施以影响的倾向。亨德尔、海顿、莫扎特,但主要是巴赫,都是线条大师;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巴勒和施特劳斯(当然不仅仅是他们)都是色彩大师。


 在现代大师中,巴克斯·雷格尔是唯一的一个——尽管他进行了庞大的音响幻想的实验——继续发展了巴赫式线条的大师。法国画家尔有句格言:素描是绘画的良知,我们可以解释成:雷格尔是位现代作曲家,他的良知最为清醒;直接了当地说:他是现代音乐的良知。


 迄今为止,在研究音乐构成的理论学科中,和声学占有最广阔的天地。配器法的工作对象是色彩,对位法的工作对象是相互渗透的线条和面积,是始终受到和声线性乐音的运动。直到这里,还没有概括地论述过纯线性乐音的现象,纯旋律的本质,但是,我认为,就其本质来说,上述这种论述是完全适用于它的。

 第一章 和弦新论

 传统和声学把所有的和弦都归为三度关系来解释,并且力求和声进行的完美和规范。但是现代流行音乐特别是爵士音乐的和声已经高度复杂化和自由化,三度叠置虽然仍是和弦构成的基本原则,但已不是重要的解释手段。这年头可以这样说:把几个音合在一起发音就构成和弦。和声的进行是否规范属于次要问题,平行五,八度的错误基本上不予考虑。唯一的准则是:听起来是否舒服,到位。爵士音乐中复杂的加音和弦几乎使你分不清和弦的功能性,布鲁斯和弦同名大小调搅和在一起,莫名其妙的模进进行很难用经典的和声理论来解释。我们现在就进入现代和弦的奇妙世界。

 第二章 和弦标记

 本教程采用字母和弦标记法来表示和弦。这是流行音乐中通用的标记法,把它和级数标记法结合使用会感到很方便,能使你很透彻地领悟到不同调的和弦的相互微妙的关系,好象你的脑子里就有一张和弦表。下面我们就来熟悉这个标记法。


 1、大三和弦:根音与三音是大三度,三音与五音是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来表示,如DO,MI,SOL和弦用C表示,FA,LA,DO和弦用F表示,降MI,SOL,降SI就用Eb表示,升FA,升LA,升DOL用F#表示。


 2、小三和弦:根音与三音是小三度,三音与五音是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小写m表示,如RE,FA,LA和弦用Dm表示,MI,SOL,SI和弦用Em表示,降MI,降SOL,降SI用Ebm表示。


 3、增三和弦:根音与三音,三音与五音都是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aug或加一个“+”。如DO,MI,升SOL和弦表示为Caug或C+,FA,LA,升DO和弦表示为Faug或F+。


 4、减三和弦:根音与三音,三音与五音都是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dim或一个“-”。如RE,FA,降LA,表示为Ddim或D-,升DO,MI,SOL表示为#Cdim或#C-。


 5、大小七和弦:在大三和弦基础上再加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7”即可,如SOL,SI,RE,FA和弦用G7表示,LA,S升DOL,MI,SOL用A7表示。


 6、大大七和弦:在大三和弦基础上再加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Maj7表示,如DO,MI,SOL,SI和弦表示为Cmaj7,降SI,RE,FA,LA和弦表示为Bbmaj7.


 7、小小七和弦:在小三和弦基础上再加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m7”表示。如LA,DO,MI,SOL和弦表示为Am7,RE,FA,LA,DO和弦表示为Dm7.


 8、小大七和弦:在小三和弦基础上再加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mM7表示,如DO,降MI,SOL,SI和弦表示为CmM7,LA,DO,MI,升SOL表示为AmM7.


 9、减七和弦:在减三和弦的基础上再加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dim7表示,如SI,RE,FA,降LA和弦表示为Bdim7,LA,DO,降MI,降SOL表示为Adim7.


 10、半减七和弦:在减三和弦的基础上再加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m7-5表示,如SI,RE,FA,LA和弦表示为Bm7-5,升FA,LA,DO,ME和弦表示为#Fm7-5.


 11、加音和弦:它是指在一个以三度关系为基础的和弦上加上其它音,如加入六度音,九度音,四度音等,标记法为将这个加音的度数写于原和弦的右边,如DO,MI,SOL,LA和弦可标为C6,(LA是基于C和弦的加音),FA,LA,DO,SOL和弦可标为F9。但要注意的是,加四音和弦的写法有规定,要写sus4,并且要省去原和弦的三音,否则三音和四度音一起响会很尖锐。如DO,FA,SOL和弦标记为Csus4.(C和弦省三音加四度音)。加音以6,9,4度为多数。另外,有更复杂的理论把加音与多音和弦分开来,如FA,LA,DO,SOL和弦应标为Fadd9,而标为F9会被认为是FA,LA,DO,MI,SOL和弦。不过这只是理论而已,一般情况下用简单的加音标记法就可以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思。


 12、指定和弦根音:就是在演奏该和弦是,不弹它本身的根音而根据标记弹奏。如C/G,表示演奏该和弦时把G音置于最低音。Dm/G表示演奏Dm时把G音置于最低音。也可以用On*表示同样意思,如F9OnD,实际演奏的是RE,FA,LA,DO,SOL。很明显,这种标记法可以用来表示和弦的转位。
 第三章 各级和弦的功能

 流行音乐中一般只讲大调的和弦而很少把小调单独作为一种调式重新定义和弦,因为流行音乐中关系大小调和弦共用的现象十分普遍,如果用经典和声学解释会颠来倒去搞不清。


 下面我们用C大调来举例。基本和弦共7个:C,Dm,Em,F,G,Am,Bdim.分别是1,2,3,4,5,6,7级和弦。1,4,5称正三和弦,2,3,6称副三和弦。7级和弦在流行音乐中极为少用。1级和弦也称主和弦,4级和弦也下属和弦,5级和弦也称属和弦。接下来是每个和弦的属性,很重要哦!


 C,即1级和弦,是用来明确调性的。一般大调的歌曲都以它开始,也以它结束。不过在曲子的中间可以尽量少用主和弦,否则老是给人以终止感,乐曲的进行也会很硬。


 Dm,即2级和弦,是一个很柔和的和弦,它的最重要用途就是放在属和弦即5级和弦之前。而5级和弦则自然要回到1级和弦,所以很容易就形成了2-5-1的进行。这是一个极其常用的进行。


 Em,即3级和弦,也是一个十分柔和的和弦。音乐的进行中有了她马上就会变得柔美而略带忧伤。1-3-4的进行,也即在C大调中的C-Em-F是一个很常用的进行。乐曲中本来用1级和弦的地方有时可以考虑换成3级和弦,音乐立即就不强硬了。港台音乐中这种手法很常用。


 F,即4级和弦,大调中的又一正三和弦,属于骨干和弦之一。它十分明亮,让人感觉心胸开阔,有一种一下子“飞”起来的感觉。我们听到的美国乡村乐和描写西部大草原和大峡谷的歌曲都使用4级和弦来表现。1级和弦后面跟4级与跟3级和弦是绝对不同的。


 G,即5级和弦,大调中的第三个正三和弦,任何一首歌曲都不可缺少。它起着对主和弦支撑的作用。乐曲的终止感就是由5-1这样的进行产生的。当然现代流行音乐特别是欧美音乐中不使用5-1终止的歌曲也很多,这正是流行音乐的特色,但5级和弦作为音乐的骨架和弦仍然不可动摇。


 Am,即6级和弦,一个中性的和弦,如果把它作为主和弦那就是小调了。歌曲肯定会变得忧郁,悲伤。如果6级和弦出现在大调中的某些部分,那它起到的就是连接不同和弦的作用。6级和弦象一座桥,它前面可以接几乎所有的和弦,后面也是如此。它可以是和弦的进行连贯,不呆板。1-6-4-5是极为常用的进行,事实上就用这四个和弦就可以写歌了。


 Bdim,即7级和弦,在流行音乐中很少用。因为它是减三和弦,有一种向里收缩的紧张感,一般只在某些特定进行中使用,或是为了根音的流动而使用。


 在了解了上述和弦的属性之后,大家就可以尝试为歌曲配和弦了。不过这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能否配出基本正确的和弦不是寥寥文字可以教会的,也不是本教程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配置出更好更优美的和弦,我们不该停留在对与不对的层次上。就我个人经验而说,如果你能做到以下几点,那你就向编曲大师跨出了关键一步:

 1,能在一遍内听出歌曲的基本调内和弦(即1,2,3,4,5,6,7级和弦)
 2,对歌曲常用的离调和弦比较敏感,一般也应当在1到2遍内分辨出其离调和弦。
 3,看乐谱上的和弦可以想象出其音响效果,如果别人演奏错误,能马上察觉。
 4,看一条单旋律,不用任何乐器,在心里能为它配和弦。
 我们现在的流行音乐体系是纯西方的,旋律与和声地位同等重要。如果对和声不进行系统的研究,是难以制作出优秀的现代音乐作品的。
 第四章 各级变化和弦

 接下来我们要为歌曲配置更优美的和弦,使音乐更流畅。这就要用到各种变化和弦。关于变化和弦在经典和声学里有复杂的一套理论,这些理论是有实际意义的,但是对于那些没有系统学习过和声学的人来说,如果一开始就被灌输有关离调的系列理论,恐怕没有多少人可以正确理解。所以在本教程中,我采用了一种比较直观的说法,关于离调和弦等内容的正确涵义会在以后写明。
 注:所有和弦转位都沿用传统名称,第一转位称六和弦,第二转位称四六和弦。
 1,主四六和弦(K46和弦)

 这是一个在古典音乐中很常用的和弦,但它在流行音乐中仍然有很重要的作用。它的形式是主和弦的第二转位,以C大调举例就是C/G和弦,即5-1-3和弦。这种和弦的特点是,虽然算是主和弦,但因为它以SOL为根音,所以一点也不稳定,有着极强的向属和弦去的倾向。试验一下,如果一首大调歌曲结束时贝司手不弹DO音而弹SOL音,你肯定会感觉很奇怪,你会觉得这首歌曲根本就没有结束。这充分体现了主四六和弦的不稳定性。因此在编曲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如果有一首歌曲的结尾是C-G7-C(这可是很常用的结尾哦)我们就可以改为C/G-G7-C。由于C/G(主四六和弦)倾向与属和弦G7,而属和弦G7又倾向于主和弦,这样从C/G开始一系列的和弦都顺着它的倾向性行进,音乐就变得流畅了。在古典音乐中,C/G-G7-C的进行是最经典的终止式。

 2,二级六和弦

 二级六和弦是二级和弦的第一转位,在C大调中是Dm/F。它的构成音是FA,LA,RE。大家会发现它与F和弦(四级和弦)只差一个音,前者是FA,LA,RE,后者是FA,LA,DO。所以,二级六和弦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四级和弦的一个替代品,也就是说某些地方本来用的是四级和弦,现在就可以用二级六和弦代替,C大调中就是用Dm/F代替F和弦。二级六和弦保持了二级和弦柔和的特性,不象四级和弦那么硬,也没有强烈的“飞”起来的感觉,所以如果你想要使1-4级的进行不要那么强硬,但又要保证有1-4级进行的和声效果,你就可以用二级六和弦代替四级和弦。如果大家听过电影《红河谷》的主题曲,它的第二个和弦就是二级六和弦,而这个地方的和弦功能和听上去的感觉实际上是四级的,这就对了!这就是二级六和弦要达到的效果。

 3,大二级和弦

 这实际上是一个离调和弦,不过在这里我不从这个角度去说明问题。大二级和弦就是升高三音的二级和弦,在C大调里是2,#4,6和弦。它的特点就是强烈倾向于属和弦(五级和弦),也就是在C大调里构成D-G的进行。在前面介绍二级和弦时我曾提到二级和弦最重要的用途是置于5级和弦前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大二级和弦是增强了小二级和弦向属和弦的倾向性。在C大调中就是用D-G7代替Dm-G7。在歌曲的适当位置使用这种代替手段效果是十分好的。但是要注意,歌曲的旋律音如果是FA(首调)则不能这样代替,因为这会构成与和弦#4的小二度冲突,十分尖锐刺耳。邓丽君的许多歌曲及那个年代的许多歌曲(如《今宵多珍重》)都会在属和弦前使用大二级和弦,大家可以去仔细地分辨一下。另外,和所有的离调和弦一样,大二级和弦也可以扩展成七和弦,C大调里是D7和弦,2,#4,6,1。它的和弦性质和D和弦是一样的,只不过音响更丰富些。

 4,大三级和弦

 这也是一个离调和弦。在C大调里是E和弦,3-#5-7。是由三级和弦Em升高三音形成。它倾向于六级和弦Am.也就是在C大调里构成E-Am的进行。它实际上也是Em到Am进行的强化。和前面一样,我们可以用E-Am代替Em到Am,但仍要注意,如果旋律音是SOL,就不能这样代替,因为SOL会与和弦里的#5冲突。有一首老歌叫《我家在那里》就使用了大三级和弦。有首圣诞歌曲就连续使用了大二级和弦和大三级和弦。另外,和所有的离调和弦一样,大三级和弦也可以扩展成七和弦,C大调里是E7和弦,3-#5-7-2。它的和弦性质和E和弦是一样的。

 5,大六级和弦

 这也是一个离调和弦。而且这是一个很常用的和弦,它的“离调感”十分远,所以能制造出很动听的效果。在C大调中是A或A7和弦(和其他离调和弦一样,它可以扩展成七和弦)它强烈倾向于二级Dm和弦,这样就在C大调中形成A(A7)-Dm的进行。这可是一个非常漂亮的进行,它不仅可以代替Am到Dm的进行,还可以代替其他和弦到Dm的进行。只要你的旋律中带有6,#1,3,5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音,你就可以使用这个进行。它是用来强调和声在音乐中作用的最好例子。看一下:
 3 - 4 | 2 - - |
 这个例子,如果你想在第二小节配置Dm和弦,那么前一小节用什么好呢?Am可以,Em也可以,但它们都不是最好的,试过用A(A7)吗?那将会是一种新鲜的感觉。这种和弦手法在流行音乐中被广泛应用,邓丽君的歌曲《爱的箴言》就使用了该和弦,著名的圣诞歌曲(Hark!
 the herald angels
 sing)全曲多次使用该和弦。这个和弦十分有色彩,恰当的使用肯定可以使你配置的歌曲和弦及伴奏比原来丰富得多。当然仍旧要注意,不要在旋律音为DO时使用该和弦,因为它会与和弦的#1音冲突。

 6,一级七和弦

 这也是一个离调和弦。一级七和弦在C大调里就是C7和弦,1-3-5-b7,看清楚了,这是一个大小七和弦,是降SI而不是还原SI,在其他调里可不要搞错了。它的用处就是置于四级和弦前面,一级七和弦有强烈的倾向于四级和弦的特性,又由于它本身属于主和弦系列,所以如果我们使用了一级到四级的和弦进行,就可以在这两个和弦当中插入一个一级七和弦,形成C-C7-F的自然进行。有一首英文老歌就使用了该和弦。

 7,小四级和弦

 大调中,四级和弦应当是大三和弦,但有时侯我们也会使用它的降三音形式,就形成了小四级。它的最有效作用是置于四级和主和弦之间,也就是在C大调形成F-Fm-C的进行,小四级当然是一个小三和弦,它的加入会使音乐突然变得忧伤,所以它不但可以置于四级和主和弦之间,而且可以直接加在乐曲中的某个部分。著名的(雪绒花)在最后结尾时,就使用了小四级和弦。很多港台流行歌曲也使用小四级来表现忧伤与失落。

 8,五级增三和弦

 这个和弦不算很常用。它升高原来五级和弦的五音,变成增三和弦。在C大调中是Gaug(G+),这个和弦的用处是当一个乐句结束在属和弦上时,可以用五级增三和弦来代替五级和弦,增加意尤未尽的气氛,然后音乐稍作停留便又从主和弦开始,这种手段在爵士音乐中有着较多的应用。

 9,降六级和弦

 是一个常用的变化和弦,是大三和弦,在C大调中是bA和弦,b6-1-b3,降LA-DO-降MI。这个和弦看上去离C大调很远,确实如此,因为它只有一个音DO属于C大调自然音阶,嘻嘻,就是这个DO成为降六级最大的应用之处。因为绝大多数大调的歌曲都会结束在主音DO上(首调),我们可以利用降六级含有DO音,把降六级置于主和弦的前面,达到一种特殊的音响。在C大调中,如果本来是G7-C的终止,现在可以用G7-bA-C来替代,这样就能得到这样一种效果:旋律虽然保持是DO,但和弦是降六级-主和弦,非常有色彩。它可以烘托出那种宏伟,壮观的终止,不是属到主简单了事。

 10,降七级和弦

 相比降六级而言,降七级离原调好象近一点。在C大调中,降七级是bB和弦,b7-2-4,降SI-RE-FA,也是大三和弦。它含有RE,FA两个调内音,它可以被较自由地运用在歌曲中间部分,如果旋律中出现了这两个音就有可能使用降七级。在歌曲中如果在本来使用一般和弦的地方改用降七级,会有一种突然转调的感觉,降七级后面可以接1,4,5级和弦,C大调中,C-bB-C,C-bB-F等都是常见的。邓丽君的《千言万语》,The
 Beatles乐队的(Hey,Jude),(hello Goodbye),
 都使用了降七级和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降七级还有一个用处就是对降六级作进一步扩展,把bA-C扩展为bA-bB-C,也就是在降六级与主和弦之间再插入一个降七级,得到一个连续上行大三和弦的效果,更适合于那些气魄很大,雄壮而有震撼力的终止。

 11,降三级和弦

 这也是一个用得不算太多的变化和弦,在C大调里是bE和弦,b3-5-b7,降MI-SOL-降SI,也是大三和弦。它离C大调也比较远,只有SOL是调内音,因此只有旋律出现SOL时,它才有考虑的可能。它适合在乐曲中起丰富色彩的作用,使用一下以后马上又回原调。这种和弦就一定要用得好,用得到位而不能滥用。有一首著名的英文老歌(《奔放的旋律》--“人鬼情未了”的插曲)后半段就用了一个降三级。
(音乐知识集锦:http://www.hongxiao.com/dy/Article/musicnatural/musiczhishi/200609/2586.html
http://www.cn010w.com/yyqm/yyqm_zhishi.asp    http://www.ccnt.com.cn/music/huod/yykt/ketang.htm?fil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