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表一致性核查 报告:痛风性关节炎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01:22:07

 痛风性关节炎

         郭卜乐 CPO生理健康网 http://www.zgxl.net 

  参考资料: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它多有遗传因素和家族因素,好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多见于拇趾的跖趾关节,也可发生于其他较大关节,尤其是踝部与足部关节。

  主要表现为关节的剧痛,常常为单侧性突然发生。关节周围组织有明显肿胀、发热、发红和压痛。作血尿酸检查可以确诊。

  应用药物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处方】

   1.急性发作时应注意卧床休息,局部用冷敷。

   2.不食含嘌呤量高的食物,如肝、肾等内脏及豆制品等。多饮水。忌酒,特别是啤酒。

   3.禁用维生素B12和磺胺类药物。

   4.遵医嘱服药。

  (上海医科大学 周建平教授)  

  什么是痛风?

  痛风(gout)是一组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本病据血中尿酸增高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的病因,除少数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属遗传性疾病外,大多数尚未阐明。继发性痛风的病因,可由肾脏病、白血病、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本病好发于男性及绝经期妇女,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0∶1。

  根据本病以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不灵活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医学准绳六要·痛风》:“痛风,即内经痛痹”。《血证论》:“痛风,身体不仁,四肢疼痛,今名痛风,古曰痹证”。  

  血尿酸增高就是痛风吗?

  血中尿酸的增高,可以帮助痛风的诊断。但应该注意到影响血尿酸增高的其他因素,如进食高热量、高嘌呤的饮食、饥饿及饮酒、应用噻嗪类及氨苯喋啶等利尿剂、小量阿司匹林药物等,都能使血中尿酸增高,故不能“一次定终身”,即一次血尿酸值增高就考虑患了痛风。其实,即使血中尿酸增高,也可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这种情况在痛风症状出现以前,可以长期持续存在。有高尿酸血症者,不一定全都发展成痛风。当然,血尿酸值越高,出现痛风症状的可能性越大。其实,有部分病人在痛风急性发作时,可能由于应激反应,内源性激素使尿酸由尿排出增多,从而使血尿酸值在正常范围内,反而在急性发作缓解后才出现血尿酸值增高。所以测出的血尿酸应结合病人的症状、体征、X线检查、关节滑液检查尿酸盐结晶等加以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是否痛风的诊断。  

  西医认为痛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因为痛风以往在我国发病较少,不少人对该病不甚了解。认为痛风是受风寒而招致的关节疼痛,其实不然。那么痛风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在人体内有一种叫嘌呤的物质,当它的代谢发生紊乱后就会引起痛风。

  嘌呤经过一系列代谢变化,最终形成的产物叫尿酸。尿酸在人体里没有什么生理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尿酸,2/3由肾脏排出,余下的1/3从大肠排出。

  体内尿酸是在不断地生成和排泄的,因此它在血液中维持一定的浓度。正常人每100ml血中所含的尿酸,男性为6mg以下,女性则不超过5mg。在嘌呤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中,有多种酶的参与,由于酶的先天性异常或某些尚未明确的因素,代谢发生紊乱,使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结果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症反应,成了引起痛风的祸根。  

  中医认为痛风的病因病理是什么?

  痛风一病,虽属痹证,但其疼痛剧烈,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以致关节畸形,且有多种并发症,故又有别于一般痹症。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风寒之邪郁久化热,或内伤肝肾不足或痹证日久,血瘀痰阻而致。

  (1)湿热痹阻:多因外感风热之邪与湿相并,合邪为患,或湿热之邪侵袭筋络,或风湿寒邪郁而化热,痹阻经络关节,或素有内热复感风湿寒邪等,致使风湿热邪留恋于肢体、经络、关节,闭阻不通而为热痛。朱丹溪《格至余论·痛风论》曰:“彼痛风也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汗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金匮翼》:“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遇风湿寒之气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则痛痹,FDA8然而闷也。” 顾松园《医镜》:“邪郁病久,风变为火,寒变为热,湿变为痰。”

  (2)血瘀痰阻:多因风湿寒热之邪留着关节经络日久,寒邪凝滞,湿邪阻痹,热邪煎灼津液;或正气不足,肝肾亏虚,气血运行不畅而瘀阻等。致使肢体、关节、经络气血运行不利而变生瘀血、痰浊,深入筋骨,停留关节骨骱,固结根深,难以逐除,痰瘀胶结,痹阻加重,疼痛剧烈,关节僵硬变形而成顽痹。

  (3)肝肾亏虚:多因正气不足,肝肾亏虚;或外感风湿寒热之邪,日久不愈,耗气伤精,累及肝肾。肾主骨藏精,肝主筋藏血,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筋骨不利,而发为痹。

  总之,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外感风湿寒热之邪,留而不去;或血瘀痰阻;或正气不足,肝肾亏虚等,致使气血运行不畅,肢体、经络、关节闭阻,不通则痛。  

  痛风与哪些因素有关?

  (1)与肥胖有关:饮食条件优越者易患此病。有人发现痛风患者的平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7.8%,并且人体表面积越大,血清尿酸水平越高。肥胖者减轻体重后,血尿酸水平可以下降。这说明长期摄入过多和体重超重与血尿酸水平的持续升高有关。

  (2)与高脂血症有关:大约75%~84%的痛风患者有高甘油三酯血症,个别有高胆固醇血症。痛风患者为了减轻病情,应减轻体重,达到生理体重标准,适当控制饮食,降低高脂血症。

  (3)与糖尿病有关:糖尿病患者中有0.1%~0.9%伴有痛风,伴高尿酸血症者却占2%~50%,有人认为肥胖、糖尿病、痛风是现代社会的三联“杀手”。

  (4)与高血压有关:痛风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2%~20%,大约25%~50%的痛风患者伴有高血压。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增高者约占58%。

  (5)与动脉硬化有关: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本身就与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我院资料统计100例,因动脉硬化而发生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有42%存在高尿酸血症。19 51年Gertler等叙述一组年轻人患冠心病者具有显著高尿酸血症的统计学意义。

  (6)与饮酒有关:长期大量饮酒对痛风患者不利有三:①可导致血尿酸增高和血乳酸增高。从而可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②可刺激嘌呤增加。③饮食时常进食较多高蛋白、高脂肪、高嘌呤食物,经消化吸收后血中嘌呤成分也增加,经过体内代谢,导致血尿酸水平增高可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痛风的类型有哪些?

  一般讲,成年男性发生急性关节炎,必须高度警惕患有痛风的可能性;如果再检查其血中尿酸浓度增高,即可诊断为痛风。个别患者症状典型而血中尿酸浓度不高,则需反复验血,或抽取关节液检查,找到尿酸钠结晶,也可诊断为痛风。

  痛风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指出,痛风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现代医学亦认为原发性痛风多半有家族史。该病最初出现症状的年龄可以从10多岁开始,一直到80岁左右,平均年龄在40岁上下。患者95%是男性成年人。不少病人在症状出现前,血中尿酸浓度早就明显增高。女性患者约占5%,多数病人于绝经期后才出现症状。

  继发性痛风大多是由于慢性溶血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恶性肿瘤、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各种肾脏器质性疾病等导致的肾功能减退所引起。一般初次出现痛风的时间,往往是在已有原发病的数年以后。另外,高热量、高嘌呤饮食及饮酒也可诱发痛风。  

  什么是原发性高尿酸血症?

  所谓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是指一种不伴有其他获得性疾病的先天性尿酸代谢障碍所致的血清尿酸水平增高或尿酸盐沉积和以痛风综合征为主的临床表现。它包括两类原因:

  (1)尿酸生成过多: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转移酶(HGPRT)部分为完全性缺乏,造成5-磷酸核糖-1-焦磷酸合成酶(PRPP)蓄积,加速了嘌呤合成,导致尿酸生成过多。另外由于P RPP合成酶的活性增强,嘌呤合成增多,也导致了尿酸生成过多。上述两种原因与性连锁遗传有关。

  (2)尿酸排泄减少: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遗传变异极大,考虑可能是多基因性的,很多因素都可影响痛风遗传的表现形式,如年龄、性别、饮食及胃功能等。

  

  痛风性关节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痛风可以因精神紧张、疲劳、饮食过多、酗酒、局部受伤、外科手术和感染等诱发。

  根据痛风症状的轻重缓急,可以分为急性痛风与慢性痛风。

  患者体内有大量尿酸积聚,形成高尿酸血症,如果沉积在骨和软骨上,则可引起关节炎症状,就成为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

  关节痛是痛风最常见的症状。急性发作时,最初多发生在踝、手、腕、膝、肘关节,极少发生于盆骨、脊柱、肩等躯干部各关节。患者第一次发作一般多数在夜间,开始时常为单个关节,呈红、肿、热、痛与运动障碍,关节疼痛如同撕筋裂骨,甚至不能忍受被单的重量,若室内有人走动,较重的震动也觉得受不了。患者还可出现高热、头痛、心悸、疲乏、厌食等症状,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加快,每100ml血中尿酸,男性超过6mg,女性绝经前5mg以上,绝经后大于6mg。急性发作一般持续3~10天,也有数周后才缓解的。病情缓解后,关节外形及运动功能也随之恢复。少数患者在一次急性关节炎后几十年不再发作,但大多数病人经过1~2年又会再次发作,而且常常是多处关节同时发生肿痛。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夏秋季多发。反复发作次数一多,逐渐演变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进入慢性期后,关节呈现肥大,活动逐渐受到限制,其程度则随着发作的次数而增加,最后可形成关节畸形、僵硬。有少数病人初期发作症状轻微而不典型,等到出现关节畸形、痛风结节或肾脏损害等症状时才引起注意。痛风结节活检、关节液偏光镜检查,均可发现尿酸盐结晶。X片早期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嗣后关节附近的骨呈钻孔状或虫蚀样骨质缺损性改变。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有哪些诱因?

  虽然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目前不清,但人们发现以下因素与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有关:饮酒、摄入大量高蛋白、高脂肪和高嘌呤食物、精神创伤、感染、过度疲劳、手术。应用一些药物如磺胺、胰岛素、化疗药和利尿剂。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应如何处理? 

  首先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休息应至关节疼痛缓解72小时后开始恢复活动。药物首选秋水仙碱,此药有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价值,能迅速终止急性发作。临床上用来治疗或预防痛风的有效剂量常在0.5~1.5mg之间。现代研究者建议采用秋水仙碱1.0~2.0mg/每日,合用非甾体抗炎药如消炎痛,以达最佳且最易忍受的临床效果。也可用秋水仙碱1~2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注射。该药有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异常、精神抑郁、上行性麻痹、呼吸抑制等副作用,使用秋水仙碱要密切观察。也可用糖皮质激素中小剂量口服或静脉应用,但不宜长期应用。  

  为什么我国近年来痛风患者逐年增多?  

  古代的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终日山珍海味,吃喝玩乐,但痛风的发病率很高。患痛风后,每每反复发作,致使这些“老爷”们痛苦万分。所以,当时把本病又称为“帝王贵族病、“富贵病”。

  后来发现,痛风是欧美各国的一种常见病。据有关专家统计,发病率在0.3%左右,相当于癌的发病率。历史上不少科学家和著名人物,如发明电的富兰克林、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大物理学家牛顿等都患过该病。过去认为,东方民族患本病者比较少见,但事实证明,近年来其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复兴时期,蛋白类食品成倍增加,痛风从而一跃成为一种极为流行的疾病。在我国,痛风以往一直被认为比较少见,但近来,一方面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及医务人员对痛风认识的提高,使被漏诊和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丹毒、骨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过敏性关节炎的痛风,能得到及时诊断;另一方面,随着生产方式的改进,体力劳动的强度有所减轻,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由传统的碳水化合物及较低水平蛋白质食物,转变为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品,加上部分人缺乏适当的体力活动,使体重超过标准,痛风的发病率也有较显著的增高。光华医院开设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专科门诊中,就常接触到痛风。在以前,患者多为干部、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现在发现工人、农民也不在少数。据我国一组160例痛风患者的统计,干部、教师等脑力工作者有120人,占75%,工人、农民等体力劳动者40人,占25 %。  

  诊断痛风应做哪些医疗检查?

  (1)血清尿酸盐测定:不同的检测方法结果不一,国外一般定男性正常值尿酸酶法为7mg/dl;女性比男性约低1mg/dl左右。国内定为男性2.4~7mg/dl,女性1.6~5mg/dl。

  (2)尿液尿酸测定:正常饮食24小时尿酸排出在600mg以下。对诊断急性关节炎帮助不大,因有半数以上痛风患者小便尿酸排出正常,但通过尿液检查了解尿酸排泄情况,对选择药物及鉴别尿路结石是否由于尿酸增高所致有所帮助。

  (3)滑囊液检查:急性期如踝、膝等较大关节肿胀时可抽取滑囊液进行旋光显微镜检查,于白细胞内可见双折光的针形尿酸钠结晶,有诊断学意义。滑囊液分析也能帮助诊断,白细胞计数一般在100~7000之间,可达50000,主要是分叶核粒细胞。

  (4)X线检查:早期急性关节炎除软组织肿胀外,关节显影正常,反复发作后才有骨质改变,首先为关节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病变发展则在软骨下骨质及骨髓内均可见痛风石沉积,骨质呈凿孔样缺损,无论缺损范围大小,其边缘均锐利,缺损呈半圆形或连续弧形的形态,骨质边缘可有增生反应。

  (5)痛风石特殊检查:对痛风结节可作活组织检查,或特殊化学试验(Murexude)鉴定,还可作紫外线分光光度计测定及尿酸酶分解测定。  

  痛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痛风的诊断标准(美国Hclmes诊断标准〈1985年〉)

  (1)滑囊液中白细胞有吞噬尿酸盐结晶征象。

  (2)关节腔积液穿刺或结节活检有大量尿酸盐结晶。

  (3)有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和无症状间歇期高尿酸血症,及时秋水仙碱治疗有特效者。

  以上3点,具备其中1点即可诊断。

  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临床多见中年以上男性,突然发生足拇指、跗跖、踝、膝等处单关节红肿热痛,伴有尿酸盐增高,即应考虑痛风可能,滑囊液检查找到尿酸盐结晶即可确诊。此外可用秋水仙碱做诊断性治疗。  

  诊断痛风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1)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好发于手指小关节和腕、膝、踝、骶髂和脊柱等关节,表现为游走性、对称性多关节炎。可引起关节僵硬畸形,在慢性病变基础上反复急性发作易与痛风混淆,但血尿酸不高,类风湿因子多数阳性,X线示关节面粗糙,关节间隙狭窄甚至关节面融合,与痛风骨质缺损有明显不同。诊断困难者,可用秋水仙碱作诊断性治疗,如为痛风敷药后6~12小时症状迅速缓解。

  (2)化脓性关节炎与创伤性关节炎:痛风初发时类同化脓性关节炎与创伤性关节炎。但后二者血尿酸盐不高,滑囊液检查无尿酸盐结晶,创伤性关节炎常有较重受伤史,化脓性关节炎滑囊液内含有大量白细胞,培养可得致病菌。

  (3)蜂窝织炎:痛风急性发作时关节周围软组织常明显红肿,若忽视关节本身的症状极易误诊为蜂窝织炎。后者血尿酸盐不高,畏寒、发热及白细胞增高等全身表现更为突出,而关节疼痛往往不甚明显,注意鉴别不难诊断。

  (4)假性痛风:为关节软骨钙化所致。多见于老年人,以膝关节最常累及,急性发作时症状酷似痛风,但血尿酸盐不高,关节滑囊液检查含焦磷酸钙结晶,X线片示软骨钙化。

  (5)银屑病(牛皮癣)关节炎:常不对称性累及远端指间关节,伴关节破损残废,关节间隙增宽,趾(指)端骨质吸收,骶髂关节也常累及。临床表现酷似类风湿性关节炎,伴有血尿酸增高者20%,与痛风不易区别。

  (6)其他关节炎:急性期须与红斑狼疮、复发性关节炎及Reiter综合征鉴别,慢性期则须与肥大性关节病、创伤性及化脓性关节炎的后遗症鉴别,血尿酸检查有助诊断。  

  治疗痛风有哪些西药?

  (1)急性发作期治疗药物

  ①秋水仙碱:对本病有特效,开始每小时0.5mg或每2小时1mg,至症状缓解或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肠道反应时停用。一般需4~8mg,症状可在6~12小时内减轻,24~48小时内控制,以后可给0.5mg,每日2~3次,维持数天后停药。胃肠道反应过于剧烈者可将此药1 ~2 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于5~10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入,但应注意勿使药物外漏,视病情需要6 ~8小时后再注射,有肾功能减退者24小时内不宜超过3mg。对诊断困难病例可作试验性治疗,有助于鉴别诊断。副作用为秃发、白细胞降低。

  ②保泰松或羟基保泰松:有明显抗炎作用,且能促进尿酸排出,对发病数日者仍有效。初剂量为0.2~0.4g,以后每4~6小时0.1g,症状好转后减为0.1g,每日3次,连续数日停药。本药可引起胃出血及水钠潴留,在活动性溃疡病患者及心脏功能不全者忌用。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副反应偶有发生。

  ③消炎痛:疗效与保泰松相仿。初剂量25~30mg,每8小时1次,症状减轻后25mg,每日2~ 3 次连服2、3日。副作用有胃肠道刺激、水钠潴留、头晕、头痛、皮疹等,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者禁用。

  ④布洛芬:每次0.2~0.4g,每日2~3次,可使急性症状在2~3天内迅速控制。本药副作用较小,偶有肠胃反应及转氨酶升高。

  ⑤炎痛喜康:每日20mg,1次顿服。偶有胃肠道反应,长期用药应注意血象及肝肾功能。

  ⑥萘普生:口服每天500~750mg,分两次服用。副作用小。

  ⑦ACTH与强的松:对病情严重而秋水仙碱等治疗无效时,可采用ACTH25mg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或用40~80mg分次肌肉注射,此药疗效迅速,但停药后易于“反跳”复发,可加用秋水仙碱0.5mg,每日3次,以防止“反跳”。口服强的松亦有速效,但停药容易复发。因长期用激素易致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二者尽量不用。

  (2)间歇期及慢性期治疗及药物

  ①一般处理:饮食控制,避免进食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骨髓、海味、蛤蟹等。肥胖患者应减少热卡的摄取,降低体重。宜多饮水以利尿酸排出。避免过度劳累、紧张、饮酒、受冷、受湿及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

  ②降低血尿酸药物的应用:根据患者肾脏功能及24小时尿酸排出量,每日排出尿酸量低于6 00mg及肾功能良好者,用排尿酸药;肾功能减退及每日排出尿酸量高于600mg者,选用抑制尿酸合成药;在血尿酸增高明显及痛风石大量沉积的病人,可二者合用。有使血尿酸下降及痛风石消退加快的作用,因两组药物均无消炎止痛作用,且在使用过程中有动员尿酸进入血液循环,导致急性关节炎发作的可能,故不宜在急性期应用。

  a.羧苯磺胺(丙磺舒):为排尿酸药。初用0.25g,每日2次,2周内增至0.5g,每日3次,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2g。约5%病人发生皮疹、发热、肠胃刺激、肾绞痛及激起急性发作等副作用。

  b.苯磺唑酮:为排尿酸药。自小剂量开始,50mg每日2次,渐增至100mg每日3次,每日最大剂量为600mg。此药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溃疡病患者慎用。

  c.苯溴马龙:为排尿酸药,每日1次25~100mg。可有胃肠道反应,肾绞痛及激发急性关节炎发作。

  d.异嘌呤醇:为抑制尿酸合成药。每次100mg,每日3次,可增至200mg,每日3次。个别病人可有发热、过敏性皮疹、腹痛、腹泻、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甚而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停药及给予相应治疗一般均能恢复,偶有发生坏死性皮炎则病情严重,应立即抢救治疗。用药期间也可能发生尿酸转移性痛风发作,可辅以秋水仙碱治疗。

  ③秋水仙碱的应用:在痛风反复发作的病人,慢性炎症不易控制,虽经上述治疗,有时仍有局部关节酸痛或急性发作,此时可用小剂量秋水仙碱维持,每日0.5mg或1mg。

  ④其他:对有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等伴发或并发症者,须进行对症治疗。关节活动困难者须予以理疗和锻炼。痛风石溃破成瘘管者应予以手术刮除。

  (3)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及药物:一般认为血尿酸盐的浓度在8~9mg/dl以下者不须药物治疗,但应避免过食(特别是高嘌呤饮食)、酗酒、过劳、创伤及精神紧张等诱致急性发作的因素。血尿酸过高应予异嘌呤醇治疗。

  (4)继发性痛风的治疗及药物:除治疗原发疾病外,对痛风的治疗原则同前述,降低血尿酸以异嘌呤醇为首选。但由于尿酸生成和排出较多,排尿酸药易加重肾脏负担而不选用。  

  中医对痛风如何辨证论治?

  中医在临床上常把痛风分为以下三型:

  (1)湿热痹阻

  主证:肢体关节疼痛,痛处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筋脉拘急,手不可近,更难于下床活动,日轻夜重。患者多兼有发热、口渴、心烦、喜冷恶热等症状,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主证分析:热为阳邪,其性急迫,侵入人体经络关节之后,与人体气血相搏,由于筋脉拘急,经络瘀阻而发生剧烈疼痛。痛处红肿灼热及发热、口渴、心烦、脉滑数、舌红苔黄,皆为火热的特征,也反映了火热熏灼最易伤津的特点。

  治则:清热除湿,活血通络。

  方药:宣痹汤加味。

  防己10g,杏仁10g,滑石15g,连翘10g,山栀6g,薏苡仁30g,半夏6g,蚕沙10g,赤小豆10 g,姜黄10g,海桐皮10g。

  方解:本方用防己清热利湿,通络止痛,辅以滑石、薏苡仁淡渗利湿;杏仁宣利肺气,蚕砂、半夏、赤小豆除湿化浊;连翘、山栀清泄郁热,海桐皮、姜黄宣络祛风,止痛利湿。湿去热清经络宣通,则痹痛自除。若关节红肿甚者加秦艽10g、银花藤30g、虎杖10g。若疼痛剧烈者加威灵仙15g、乳香6g,以活血通络,止痛除痹。湿盛者加萆10g、泽泻10g,以加强利湿作用。

  (2)血瘀痰阻

  主证:痹证历时较长,反复发作,骨节僵硬变形,关节附近呈黯黑色,疼痛剧烈,停着不移,不可屈伸,或疼痛麻木。关节或红肿疼痛,兼见发热而渴,尿短赤;或关节冰凉,寒冷季节而痛剧,得热而安。舌多见紫色瘀斑,脉细涩。

  主证分析:痹证日久,经络气血为外邪壅滞,运行不利而变生瘀血痰浊,停留于关节骨髓,痼结根深,难以逐除。痰瘀胶结,痹阻加重,故刺痛、掣痛,疼痛剧烈;气血不能周流故见麻木;痰瘀留着,故痛有定处。关节周围紫黯,舌有瘀斑,细涩脉皆瘀滞之象。

  治则: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桃仁12g,红花12g,当归12g,地龙20g,五灵脂9g,川芎9g,没药9g,香附9g,羌活12g,秦艽12g,牛膝20g,生甘草6g。

  方解:方中桃仁、红花、当归活血化瘀;五灵脂、地龙祛痰通络;川芎、没药、香附理气活血止痛;羌活、秦艽祛风除湿;牛膝活血通络,强壮筋骨,引诸药达病所;生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止痛之效。痰瘀久留者加全蝎6g、蜈蚣1条、乌梢蛇10g 、蜂房6g,以活血化瘀,搜邪通络;若有皮下结节者加白芥子10g,僵蚕10g,以祛痰散结。

  (3)肝肾亏虚

  主证:痹证日久不愈,骨节疼痛,关节僵硬变形,冷感明显,筋肉萎缩,面色淡白无华,形寒肢冷,弯腰驼背,腰膝酸软,尿多便溏,或五更泻,舌淡白,脉沉弱。或骨节疼痛,筋脉拘急牵引,运动时加剧,形疲无力,烦躁,盗汗,头晕耳鸣,面赤,或持续低烧,日晡潮热,腰酸膝软无力,关节或见红肿灼热,或变形,不可屈伸,日轻夜重,口干心烦,纳少,舌质红少苔,脉细。

  主证分析:病久伤及肝肾。阳气不足,表卫不固,外邪易侵,故骨节疼痛,时轻时剧,邪气久羁,气血失荣,故屈伸不利,关节僵硬变形,筋肉萎缩;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腰膝酸软无力,甚至弯腰驮背,为病久延及肝肾,肝肾亏虚之象;食少便溏,乏力短气,乃脾阳亦虚,生化之源不足;形寒肢冷,关节冷感,自汗恶风等皆阳虚外寒之象。若阴血不足,则筋脉失于濡养,血虚生风,故筋脉拘急牵扯,骨节疼痛而运动时为甚;阴亏阳亢,故头晕耳鸣,盗汗面赤,低热缠绵,口干心烦;腰膝酸软为肝肾精血不足之象。

  治则:补益肝肾,除湿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味。

  独活、防风、秦艽、当归、川芎、地黄、芍药、杜仲、牛膝各10~15g,细辛3g,肉桂5~10 g,茯苓、桑寄生15~30g,人参5~10g,甘草6g。

  方解:方中独活、防风、秦艽、细辛、肉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人参、茯苓、甘草、当归、川芎、地黄、芍药补益气血;杜仲、牛膝、桑寄生补益肝肾。诸药共奏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之效。偏于阳虚,关节冷痛明显加附子5~10g、干姜5~10g以温阳散寒。偏于阴虚去肉桂加枸杞子5~10g、制首乌5~10g以补肝益肾。腰膝酸软无力加黄芪30g、川断1 5g以益气补肾。肌肤不仁加鸡血藤30g、络石藤15g以养血通络。  

  治疗痛风有哪些中成药?

  (1)八珍丸

  组成:乳香、没药、代赭石、穿山甲、川乌、草乌、羌活、全蝎。

  功效:活血通络,祛风止痛。

  主治:痛风,辨证属血瘀痰阻型。

  服法:醋糊丸,桐子大,每次11丸,每日3次,温水送服。

  (2)九藤酒

  组成:青藤、钩藤、红藤、丁公藤、桑络藤、菟丝藤、天仙藤、阴地蕨、忍冬藤、五味子藤。

  功效:祛风清热,除湿通络。

  主治:痛风,证属湿热痹阻型者。

  服法:每次9g,每日3次。

  (3)四妙散

  组成:威灵仙、羊角灰、白芥子、苍耳子。

  功效:化痰通络,理气止痛。

  主治:痛风,证属血瘀痰阻型。

  服法:每服3g,日3次,姜汁送服。

  (4)舒筋活血丸

  组成:土鳖虫、桃仁、骨碎补、熟地、栀子、桂枝、乳香、自然铜、儿茶、当归、红花、怀牛膝、续断、白芷、赤芍、三七、苏木、大黄、马钱子、冰片。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主治:痛风,证属血瘀痰阻型。

  服法:每次1丸,日3次,温水送服。

  (5)金匮肾气丸

  组成:熟附子、桂枝、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

  功效:温补肾阳。

  主治:痛风,证属肝肾不足型偏阳虚者。

  服法:每次1丸,日3次,淡盐水送服。

  (6)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山茱萸、炒山药、丹皮、茯苓、泽泻。

  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痛风,证属肝肾不足型偏阴虚者。

  服法:每次1丸,日3次,淡盐水送服。

  

  治疗痛风有哪些土单验方?

  方1:苍术15g,黄柏15g,蚕沙12g,木瓜10g,牛膝6g,丹参15g,白芍12g,桑枝12g,五灵脂9g,元胡15g,路路通15g,槟榔10g,茯苓15g,升麻3g,甘草3g,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

  方2:虎刺鲜根或花30g(干根10~15g),煎汁用酒冲服,有清热通络之效。

  方3:钩藤根250g,加烧酒适量,浸1天后分3天服完,有理气活血止痛之功。

  方4:牡丹藤1500g,牛膝30g,钻地风60g,五加皮250g,红糖250g,红枣250g,烧酒5000g ,密封1个月。每次30ml,日3次服,有活血祛风、通络止痛之效。

  方5:鲜五色梅根10~20g,青壳鸭蛋1枚,和水酒(各半)适量,炖1小时服用,有活血止痛之效。

  方6:凌霄花根(紫葳根)6~10g,浸酒或以酒煎服,有活血止痛之功。

  方7:珍珠莲根(或藤)、钻地风根、毛竹根、牛膝各30~60g,丹参30~120g,水煎服,兑黄酒,早晚空腹服,有祛风活血、通络止痛之功,主慢性痛风。

  方8:黄柏6g,威灵仙6g,苍术10g,陈皮6g,芍药3g,甘草10g,羌活6g,共为末服,有清热除湿、活血通络之功,主湿热型痛风。

  方9:党参60g,白术60g,熟地黄60g,山药30g,海浮石30g,黄柏60g,锁阳15g,南星30g ,龟板30g,干姜灰15g,共为末,粥糊为丸,每次9g,日3次,主补脾益肾、化痰散结,治气血两虚,痰浊痛风。

  方10:红花、白芷、防风各15g,威灵仙10g,酒煎服,有活血祛风之功,主痛风历节,四肢疼痛。  

  治疗痛风有哪些外用膏药?

  (1)风火软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防风、大葱、白芷、川乌各60g,共捣为膏。

  功效:祛风通痹止痛。

  主治:陈年痛风。

  用法:调热黄酒敷冷痛处。2、3日后用大红椒、艾叶煎汤熏洗再敷药,包好。若皮肉热痛用清油搽之。

  (2)头葛软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川乌头150g,野葛、莽草各500g。上药细切,将药拌匀,经3日,用猪脂2 500g与前药入锅中,以草火煎之,以乌头色焦黄为度,用绵滤去渣,收于瓷器中盛。

  功效:祛风散寒,除痹止痛。

  主治:治痛风,手足顽麻。

  用法:摊贴患处。

  (3)头子软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乌头、附子、当归各60g,羌活、细辛、桂心、防风、白术、川椒、吴茱萸各30g,猪脂500g。上药细切如豆大,以醋微淹之,经一宿,煎猪脂化,去渣,内药微火煎之,候附子色黄即可成膏,收瓷盒中。

  功效:祛风通痹止痛。

  主治:痛风,顽痹,四肢拘挛。

  用法:贴患处。  

  治疗痛风有哪些药浴方法?

  (1)祛风活血方

  药物组成:羌活9g,独活9g,桂枝9g,当归12g,荆芥9g,防风9g,秦艽9g,路路通9g,川红花9g。

  功效:祛风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阻滞,关节、肌肉,筋络酸痛,活动限制。

  用法:煎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

  (2)羊桃淋蘸方

  药物组成:羊桃、蒴FDAA、白蒺藜、苍耳、海桐皮、柳树虫末,商陆、蓖麻叶茎、水荭各500g。上药细FDAC,更以麻叶1把,以水适量煎,去渣取汁。

  功效:清热祛湿,通络止痛。

  主治:风毒攻手足,疼痛赤肿,行立不得,皮肤如小虫行。

  用法:淋洗痛处。

  (3)五枝汤

  药物组成:桑枝、槐枝、椿枝、桃枝、柳枝各30g。上药细FDAC,更以麻叶一把,水适量,煎,去渣取汁。

  功效:舒筋活络止痛。

  主治:风湿一切筋骨疼痛。

  用法:淋洗,洗毕宜就便寝,不可见风。

  (4)热痹沐浴方

  药物组成:桑枝500g,络石藤200g,忍冬藤60g,鸡血藤60g,海桐皮60g,莶草100g,海风藤100g。

  功效:清热活血,通络止痛,祛风宣痹。

  主治:关节红肿热痛的急性关节炎。

  用法:煎水沐浴。  

  治疗痛风有哪些药敷方法?

  (1)外搽药酒方

  药物组成:伸筋草12g,透骨草12g,川桂枝9g,羌活12g,独活12g,川乌9g,草乌9g,全当归12g,紫草9g,红花9g,桑枝9g,虎杖9g,络石藤9g,地鳖虫6g。以上诸药,用高粱酒1.5kg浸泡,约1周后外用。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宣痹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风湿寒痹所致的关节疼痛,活动限制等症。

  用法:先以热水洗患处,后用此酒轻擦患处,每次10分钟,每日2~3次。

  (2)黄药

  药物组成:干燥象皮粉1g,蜂蜜300ml,冷开水100ml,三者混合搅匀后备用。

  功效:清热通络止痛。

  主治:湿热型骨痹。

  用法:将黄药涂于发炎关节表面,每2小时1次。用药期间患部禁止过多活动,禁入冷水。

  (3)当归散

  药物组成:防风、当归、藁本、独活、荆芥穗、牡荆叶各30g。上药为粗末,盐120g同炒热,袋盛熨之,冷则易。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痛风。

  用法:热敷患处。  

  针刺治疗痛风有哪些方法?

  (1)针刺疗法

  ①主穴取肾俞、气海俞、膀胱俞、关元、三阴交。配穴取离患部1~2寸阿是穴。手法:用平补平泻,中等量刺激。

  ②主穴取膏肓、胃俞、气海俞、膀胱俞、大肠俞、中脘、关元、曲池、三阴交、足三里。配穴取患部周围穴。手法用平补平泻或泻法。

  ③主穴取公孙、曲池、风市、外关、阳陵泉、三阴交、手三里。配穴取局部阿是穴。手法用平补平泻或泻法。

  ④主穴取足三里、三阴交、丰隆。配穴,病在掌指或指关节加外关、阿是穴;病在第一跖趾关节加大都、太白、太冲。手法:急性期用提插捻转泻法,恢复期用平补平泻法。

  ⑤急性期取患侧隐白、大敦、太冲、三阴交、太溪、照海、阿是穴,恢复期取双侧太冲、三阴交、太白、太溪、照海、足三里、肝俞、肾俞。手法:急性期隐白、大敦点刺放血,余穴针刺用泻法,恢复期用平补平泻法。

  (2)新针疗法

  ①生物全息针刺:取全息穴位(患侧第二、三掌骨桡侧第五掌骨尺侧与疼痛部位相应的穴位 )。用28号1.5寸毫针贴掌骨侧垂直进针1~1.3寸,得气后急性期用泻法,恢复期用平补平泻法(只捻转不提插)。每5分钟行针1分钟,留针30分钟。

  ②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选穴如足三里、三阴交、太白、太冲、太溪、照海、肝俞、肾俞,依其临床症状,每次用4~6个穴位,每穴注射丹参注射液0.3~0.5ml,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治疗痛风有哪些药酒?

  (1)九藤酒

  药物组成及制法:青藤、钩藤、红藤、丁公藤、桑络藤、菟丝藤、天仙藤、阴地蕨各120g,忍冬藤、五味子藤各60g。共为细末,以无灰老酒适量,其药用真绵包裹,浸入酒中,放入瓷罐密封,不可泄气,春秋7日,冬10日,夏5日。

  功效:舒筋活络,清热除湿,宣痹止痛。

  主治:痛风。

  用法:每服10ml,日3服。病在上,食后及卧后服,病在下,空心食前服。

  (2)追风酒

  药物组成及制法:当归、木瓜、牛膝、羌活、杜仲、茯苓各18g,祁蛇、雷公藤各30g,三七、蝉蜕、土鳖、红花各6g,枸杞、地骨皮、生川乌、生草乌、生马钱子各6g,蜈蚣三条,泡酒3000ml,半月后可服。

  功效:祛风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顽痹,骨痹。

  用法:每次服15ml,每日2~3次。

  (3)参苓橘红酒

  药物组成及制法:人参10g(或党参30g),茯苓50g,橘红30g,白酒1000ml。先将人参、茯苓、橘红浸泡入白酒中,封闭,浸至7天以上。

  功效:益气活血,化痰通络。

  主治:痹病气虚痰阻,肌肉麻痹,骨节疼痛。

  用法:每天30ml,睡前服。

  (4)木瓜牛膝酒

  药物组成及制法:木瓜120g,牛膝60g,桑寄生60g,加大曲酒500ml,浸泡7天。

  功效:补肝肾,祛寒湿,通经络,止痹痛。

  主治:痹病血瘀痹阻。

  用法:每服15ml,每日2次。

  

  治疗痛风有哪些药膳?

  (1)防风薏米粥

  药物组成及用法:防风10g,薏米10g。水煮每日1次,连服1周。

  功效:清热除痹。

  主治:湿热痹阻型痛风。

  (2)赤小豆粥

  药物组成及用法: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适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痹阻型痛风。

  (3)桃仁粥

  药物组成及用法:桃仁15g,粳米160g。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粳米煮为稀粥,即可服食。

  功效: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主治:瘀血痰浊痹阻型痛风。

  (4)薯蓣薤白粥

  药物组成及用法:生山药100g,薤白10g,粳米50g,清半夏30g,黄芪30g,白糖适量。先将米淘好,加入切细山药和洗净半夏、薤白、黄芪共煮,加适量糖可服食,不拘时间和用量。

  功效:益气通阳,化痰除痹。

  主治:因脾虚不运,痰浊内生而导致的气虚痰阻之痛风证。  

  治疗痛风可配合做哪些关节操?

  (1)指关节操:握拳与手指平伸交替运动。握拳时可紧握铅笔或粗一点的棍棒,手伸时可将手掌和手指平贴桌面,或两手用力合掌。

  (2)腕关节操:两手合掌,反复交替用力向一侧屈曲,亦可紧握哑铃做手腕伸屈运动。

  (3)肘关节操:手掌向上,两臂向前平举,迅速握拳及屈曲肘部,努力使拳达肩,再迅速伸掌和伸肘,反复进行多次,然后两臂向两侧平举,握拳和屈肘运动如前。

  (4)肩关节操:一臂由前方从颈旁伸向背部,手指触背,同时另一臂从侧方(腋下)伸向背部,手指触背,尽量使两手手指在背部接触,每天反复多次。

  (5)踝关节操:坐位,踝关节分别作屈伸及两侧旋转运动。

  (6)膝、髋关节操:下蹲运动与向前抬腿运动,每回重复活动10~15次,每次2~3回。   

  食物中嘌呤类含量知多少?

  坦率地讲,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食物嘌呤类含量的分析资料。本文所列举的资料,取材多来自未经烹调的食物,且未确定分析食物嘌呤含量方法。过去所谓痛风患者不能食用豆类制品是不科学的方法,因为人们分析了豆类食物中嘌呤含量并不高。这说明了随着分析方法的完善,也许有些资料需要重新修订,但有胜于无,作个参考也有价值。

  一级:每百克食物中含极大量嘌呤(150~1000mg/每100g)。常见的有:酵母、胰脏、鲱鱼卵、浓缩肉汁、肉脯、沙丁鱼、心脏。

  二级:每百克食物中含大量嘌呤(75~150mg/每100g)。常见的有:凤尾鱼、咸猪肉、鹅肉、鳕鱼、松鸡、肝、肾、野鸡、羊腿肉、鸽肉、小牛肉、马哈鱼、扇贝肉、鲑鱼、火鸡、鹿肉。

  三级:每百克食物中含中等量嘌呤(最多75mg/每100g)。常见的有:芦笋、鲈鱼、牛肉、脑、酸苹果、鸡肉、鸭肉、比目鱼、火腿、羊排、牡蛎肉、猪肉、兔肉、鱼卵、虾、舌、花生、内脏和豆类。

  四级:每百克食物中所含嘌呤微不足道或无嘌呤体。常见的是:茶、咖啡、果汁、汽水、巧克力、可可茶、各种乳类和乳酪、蛋类、各种脂肪、黄油、海参、鱼翅、面粉、谷类、鱼子酱、糖、蜜汁、各种坚果、蔬菜类(除豆类外)、鱼肝油等。  

  痛风病人如何安排饮食?

  饮食的一般原则是避免进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蚝、蛤、蟹等一级和二级高嘌呤食物。饮食搭配以三级和四级为主。需要严格戒酒,以防急性发作。为促进尿酸排泄宜多饮水,使尿量每天在2000ml以上。饮食计划要综合制订,既要减少嘌呤摄入,又要营养全面,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下面介绍一个低嘌呤饮食方案供患者参考。

  (1)免食动物内脏,如心、肝、肾、脑、胰。每周两餐肉类,每餐80g,可选下列任何一种食物:肉、鱼、家禽。

  (2)每日服0 5~1kg牛奶以补充蛋白质。

  (3)中等量减少下列蔬菜类:蚕豆、豌豆、扁豆、青豆、菠菜等。

  (4)可食用各种果类制品。

  (5)可食用各种谷类制品。

  (6)饮食要注意三高(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和三低(低脂、低糖、低盐)。  

  控制饮食对痛风病人有何作用?

  (1)减轻体重:许多痛风病人体重过重,可通过适量限制热卡的摄入,以逐步达到标准体重。但不适当的限制饮食和减轻体重反而会促使痛风发生。

  (2)饮酒的危害:许多痛风病人习惯于大量酗酒,急性过量饮酒可使高尿酸血症急性发作,慢性长期饮酒可刺激嘌呤产生增加,导致高尿酸血症。

  (3)防止急性发作:大部分患者都有饮食诱发的经验体会。无节制的饮食可使血尿酸浓度迅速达到随时发作的状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和预防药物的使用中,计划饮食的建立将有助于避免急性发作。

  (4)嘌呤负荷的减少:嘌呤类饮食可增加体内尿酸库的负担和增加尿液的排泄。痛风患者即使在应用排尿药物的同时,也应该限制饮食中嘌呤食物。但饮食控制应该什么程度才算恰当 ?因为严格地限制嘌呤食物的摄入,血尿酸浓度下降也有限,从这个角度讲,严格的饮食控制嘌呤并不十分必要。但无节制的饮食会诱发痛风发作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况且作为一名中老年的痛风患者常常伴有高脂血症、血糖偏高或糖耐量降低和高血压等病,这些疾病本身就需要控制饮食,何况您还患有痛风呢?!

  (5)控制高甘油三酯血症:痛风患者中约有75%的病人有高甘油三酯血症。控制措施就是减轻体重、饮食控制和服用降血脂药。  

  痛风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是否继续治疗? 

  痛风在两次发作之间的间歇称为痛风的发作间歇期。而慢性期则病程较长,没有明显的发作期和间歇期的界限,关节受累较为广泛。由于间歇期和慢性期多无剧烈的关节疼痛,所以很多患者在此期内不甚注意饮食控制和维持治疗。根据大量临床资料分析和验证,在间歇期和慢性期的治疗主要是维持血清尿酸值在正常范围和预防急性发作。预防治疗需用秋水仙碱,可免受急性发作之苦,预防效果可达93%以上。维持正常血清尿酸值则需用促尿酸排泄药如丙磺舒、苯磺唑酮、苯溴马龙和抑制尿酸生成药如别嘌呤醇。为保证有效,药量要足,并终生维持。

  (1)使用降低尿酸药物的时机为:①经饮食控制血尿酸仍大于9mg/dl;②每年急性发作在两次以上;③有痛风石形成或有肾功能损害者;④在急性期不宜使用降低尿酸药物,因为会使尿酸进入血液循环,可能会诱发急性关节炎。

  (2)治疗药物的选择:①有关节炎急性发作史而无痛风石和肾结石,肾功能正常,血尿酸增高及24小时血尿酸少于700mg者,选用排尿酸药如丙磺舒或苯溴马龙。定期查血尿酸并调整剂量至血尿酸少于387mmol/L(6.5mg/dl)后,维持治疗。②有关节炎急性发作史及伴发肾结石、肾功能不全或可见痛风石、血尿酸增高及24小时血尿酸超过700mg者,选用别嘌呤醇,定期查血尿酸并调整剂量至血尿酸少于387mmol/L后维持有效治疗量。③在血尿酸明显升高及痛风石大量沉积的患者可以将排尿酸药和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合并使用,以防止渐进性痛风性并发症。为预防急性关节炎发作,开始时用小量,在7~10天逐渐加量。④ 对于经常发作痛风的患者,在每次急性发作之前,可感觉到刺痛的预兆,此时可立即口服秋水仙碱0.5~1.5mg,常可有效的预防急性痛风发作。  

  痛风病人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痛风病人除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适当药物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方面:①猪、牛、羊肉、火腿、香肠、鸡、鸭、鹅、兔以及各种动物内脏(肝、肾、心、脑)、骨髓等含嘌呤量高,应尽量不吃;鱼虾类、菠菜、豆类、蘑菇、香菇、香蕈、花生等也有一定量嘌呤,要少吃;大多数蔬菜、各种水果、牛奶和奶制品、鸡蛋、米饭、糖等可以吃。②多饮水,要使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因尿路结石的发生和小便尿酸浓度及小便的酸碱度有关,必要时可服用碱性药物,以预防尿路结石的发生。③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饿。④节制烟酒,尤其不能酗酒。⑤不喝浓茶、咖啡等饮料。

  (2)妥善处理诱发因素,禁用或少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青霉素、四环素、大剂量噻嗪类及氨苯喋啶等利尿剂、维生素B1和B2、胰岛素及小剂量阿司匹林(每天小于2g)等。

  (3)肥胖者要积极减肥,减轻体重,这对于防止痛风发生颇为重要。

  (4)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精神紧张、感染、手术,一般不主张痛风病人参加跑步等较强的体育锻炼,或进行长途步行旅游。  

  什么是痛风石?

  约有半数的病人在发病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坚硬如石的结节,称为“痛风石”,又名痛风结节。这是尿酸钠结晶沉积于软组织引起慢性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结节肿。痛风石最常见于耳廓和手指、足趾关节。在关节附近的骨骼中侵入骨质,形成骨骼畸形,或使骨质遭受损毁。这种痛风结节也可在关节附近的滑囊膜、腱鞘与软骨内发现。痛风石大小不一,小的如砂粒,大的可如鸡蛋。血尿酸浓度越高,病程越长,发生痛风石的机会也就越多。痛风石逐渐增大后,其外表皮肤可能变薄溃破,形成窦道,排出白色粉笔屑样的尿酸盐结晶物,经久不愈。发生在手足肌腱附近的结石,常影响关节活动,有时需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降低血中尿酸的有效药物逐渐增多,应用渐广,所以痛风石的出现已见减少。  

  痛风可出现肾脏损害吗?

  痛风可以出现肾脏损害。尿酸盐在肾脏中的沉积,引起肾脏间质的炎症,小便中可出现蛋白,与慢性肾炎相似。有时尿酸盐结晶阻塞肾小管,临床上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表现。痛风病人中的20%~25%有肾结石病史,多数是先有关节痛,然后有肾结石,这是由于痛风患者小便常排出过多尿酸,在小便偏酸的情况下,尿酸容易结晶沉淀,形成尿路结石,从而患者可出现肾绞痛、血尿等症状,而且常伴随尿路感染。因此痛风病人可有多种因素导致肾脏损害,严重的可以发生肾功能减退,甚至出现尿毒症。  

  什么是假痛风?

  假痛风指的是焦磷酸钙结晶沉着于关节软骨所致的疾病。由于这是在1961年研究痛风的关节液时发现的,故称为假痛风。它又可称焦磷酸盐关节病或软骨钙化症,是由双氢焦磷酸钙结晶诱发的滑膜炎。男女发病率相似,都在30岁以上,典型者多于50~60岁以上发病。

  此病急性发作时突然起病,关节呈红、肿、热、痛的表现,关节腔内常有积液。最多发生于膝关节及其他常见的髋、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偶然累及指、趾关节,但很少象痛风那样侵犯大FDA5趾。常为单个关节急性发作。手术或外伤可诱发。慢性的可侵犯多关节,呈对称性,进展缓慢,与骨关节炎相似。急性发作时血沉增快、白细胞增高。关节滑液中可发现焦磷酸钙结晶。X线片上可见关节软骨呈点状和线状钙化斑。

  急性期应适当休息,服用消炎痛、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等抗炎药物,必要时可抽吸滑膜液并注入强的松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