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运纹身图案大全:五百罗汉及讲解——8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6:52:56


第肆佰贰拾柒尊
无尽慈尊者
  无尽慈尊者,即大慈观音菩萨。六观音之一。为胎藏界右方莲花部之部主。
  据说,尊者与大势至一起,是西方世界阿弥陀佛的胁侍菩萨,因他以慈悲为本愿,所以常到我们这个世界来度众生。南海的普陀洛伽山林木郁茂,地草柔软,处处是流泉浴池,是尊者说法的道场,相传五代时有日本僧人慧萼,曾在五台山请得一尊观音菩萨像,准备带往日本。在途经舟山群岛一小岛附近时,为大风所阻,终未成行。他认为是观音不肯东渡日本。后来当地居民在岛上潮音洞前紫竹林边建寺供奉观音像,并取名为“不肯去观音院”。后来,佛教信众以此岛为观音菩萨的说法道场,并称此地为普陀山。由此,普陀山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为观音菩萨诞辰、成道、出家的纪念日。据说祈求尊者可脱离饥渴之苦,将转生饿鬼者,祈求大慈菩萨,来世可避免转生成饿鬼。
  无尽慈尊者,又名圣观音菩萨、正观音菩萨。



第肆佰贰拾捌尊
常悲悯尊者
  
  常悲悯尊者,即常悲菩萨,生于无佛之时,乃大品《般若经》二十七所说之菩萨,因此菩萨为利益众生,积难苦之行以求般若波罗蜜,而被列为般若守护十六善神之一。
  常以勇猛心,修般若波罗蜜之行。据《道行般若经》卷九《萨陀波伦菩萨品》载,尊者于梦中闻东方有般若波罗蜜之大法,为求法乃向东行,途经魔所乐国,为供养其尊者乃卖身,遂过二万里到达犍陀越国,见昙无竭菩萨而得其法。尊者诚心格天,思睹佛闻法而不得,便日日悲泣流泪,诸佛特为现身,加以安慰指导,常悲遂悟,后在无数佛勤修梵文,成满大愿。
  常悲菩萨,音译萨陀波伦菩萨,又作普慈菩萨、常啼菩萨。



第肆佰贰拾玖尊
大尘障尊者
  
  大尘障尊者,据《佛说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载,尊者名号为:“虚空功德清净微尘等目端正功德相光明华波头摩琉璃光宝体香最上香供养讫种种庄严顶髻无量出无边月光明愿力庄严变化庄严法界出生无障碍王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为印度东方极其遥远的居住在“解脱世界主”,己获佛的果位。
  尊者能随心所欲来往佛国,为众生说法。即使犯有重大罪恶,只要诵念尊者名号一遍,诚心悔过,并向尊者行一跪拜礼,罪业即可消除。青白之人诚心拜礼,即可获幸福吉祥。

第肆佰叁拾尊
光焰明尊者
  光焰明尊者,即光焰明菩萨。光焰,又作光背、后光、光。指佛,菩萨像背后之光相,象征佛、菩萨之智慧可分为头光和举身光两种。头光,本指发眉间之白毫光,故又称眉间光;举身光,又作身光。即佛像全身之光相。此象征该菩萨的神威,如光明照耀世界。
  《赞阿弥陀佛偈》曰:“一蒙光焰罪垢除。”《无量寿经》卷上亦曰:“无量光焰,照耀无余。”光焰明尊者之德行法力正与阿弥陀佛相类。据《大方广佛华严经》载,佛陀在摩揭陀国尼连禅河边菩提树下证得正觉时,尊者曾赶到佛陀身边恭致敬礼。



第肆佰叁拾壹尊
智眼明尊者
  智眼明尊者,获菩萨果位。所谓智眼,即智慧眼,为十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智眼、明眼、出生死眼、无碍眼、普眼)之一。
  尊者身具五智,己看破红尘。脱离世俗,而通达一切佛法;能回忆往世的事而不忘失,并从中汲取经验,利益众生,能规范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佛教戒律,并成为弟子的榜样;寻访世间的修炼方法,学习所有高僧大德的好经验,以便修身益智;为利益众生、弘扬佛法所做的一切事,无不随心如意,尊者有着如明眼视,物悉皆明了的智慧,不为世俗所惑。



第肆佰叁拾贰尊
坚固行尊者
 坚固行尊者,即坚固行菩萨。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坚,如树之根株不能拔;固,从他物而不变原态。坚固即指心念不变不动。
  据《大方广佛华严经》载,佛陀在摩揭陀国菩提道场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时,尊者特意赶到道场礼敬,闻佛陀演说无上妙法。据《坚固经》尊者曾于佛在那烂陀城之时,三次乞请于佛,期佛能敕诸弟子为不信佛之婆罗门长者子,居士示现神足,显上人法,令此等人信服,佛则告示:“我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盖,若有过失当自发露。”并解说为何不令弟子显现神足,上人法之原因,尊者凭借对佛法的坚定信仰,成就菩萨果位,智慧深广,神通无穷,可以降伏众魔,度脱众生。

第肆佰叁拾叁尊
澍云雨尊者
 
  澍云雨尊者,以擅长施云布雨而得名。
  若世间遇到旱魔风妖出来做恶,众生便可诚意祈祷尊者。尊者应众人之请,凌空乘虚而来,念动真言,降伏旱魔,驱走风妖,即时普降甘霖,拯救枯萎的禾苗,成就众生免受饥寒之苦。又能施云布雨,用佛法浇灌众生苦恼的心田,启迪众生的智慧进入不二法门。其功德无量,故获罗汉果位。



第肆佰叁拾肆尊
不动罗尊者
 
  不动罗尊者,即不动菩萨。
  据《大宝积经》卷十九载,从佛陀居住的娑婆世界向东,过一千世界,有一处佛刹,名叫妙喜。广月如来曾现身妙喜世界说法。尊者曾在广月如来座前发誓:“世尊我从今日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尊者以无諂、无诳、实语、不异语、求一切智,乃至证得无上菩提而成为菩萨,号为不动。《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上所载偈语中赞颂此尊者曰:“不动菩萨二禅王,得变易身常自在,能于百万微尘刹,随其形类化众生,悉世三世无量劫,于第一义而不动”。



第肆佰叁拾伍尊
普光明焰尊者
 
  
  普光明焰尊者,即普光明菩萨。
  尊者善修一切禅定,神通广大,他以无边神通,降伏诸魔,利益众生,功德无量。据《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载,尊者修禅入定,发动神通力,可以使十方世界感到震动。

第肆佰叁拾陆尊
心观净尊者
  
  心观净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众生本有之心,自性清净,离一切妄染,故名自性清净心。
  佛教认为,众生本有之心,自性清净,离一切之妄染,故名自性清净心,也叫如来藏心、真心,实即众生所具之菩提心。尊者自性清净心明净如月,并时时观持,不使染心垢。《菩提心论》曰:“照见本心,湛然清净,犹如满月,光遍虚空,无所分别。”又《大日经》曰:“心无畏故,能究竟净菩提心。”尊者己解脱一切障碍而禅定得自在,证得阿罗汉果。



第肆佰叁拾柒尊
那罗德尊者
  
  那罗德尊者,即那罗达菩萨。《般若三昧经》所揭护持正法、拥护众生之八大菩萨(飚陀和、罗怜那竭、桥日兜、那罗达、须深、摩诃须萨和、因坻达、和伦调)之一
  据《观虚空藏菩萨经》载,世间有八尊大菩萨,自无数以来不辞辛苦,学佛求道,本己功德圆满,修行成佛,但是却都不取佛位,誓愿常住世间,维护众生,将天下众生皆度出苦海后方得佛位,尊者为八菩萨之第四位。若有人患疾病,遭遇危难,只要呼唤尊者之名便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经常供养参礼,可得现世福报,命终后转生极乐世界。



第肆佰叁拾捌尊
师子尊尊者
  师子尊尊者,即师子(?-259)为中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禅宗尊为西天二十八祖之第二十四祖。
  尊者少依婆罗僧出家习定,后遇鹤勒那,见尊者子有慧根,便付与正眼藏,令其化行四方,由佛教第二十三祖鹤勒那大士付与正法眼藏。得法后,游方至罽宾国,教化波利迦,达磨达等人,并传法于婆舍斯多,命其往南天竺教化,遂独留罽宾,时遇当地迫害佛教被恶王所杀,寂年为魏高贵乡公甘露四年,并于其遇害之事,有“君王臂落”的典故。该国国王弥罗掘蔑视佛法,一日对尊者谓:“离生死否?……既离生死,可施我头。”尊者对曰:“身非我有,何吝于头?”王闻言即挥刀砍下尊者之头,刀落之处喷出白乳数尺,而于其时,王之手臂亦自然断落;此系因罽宾国王轻视佛法,又罔顾尊者之自觉功德力,乃于现前受此果报。迦叶、阿难嫡嫡付法相传之法系亦由此而断绝。
  师子,又称师子比丘、师子菩提。此尊与第079尊同尊,可互参。

第肆佰叁拾玖尊
法上尊尊者
  法上尊尊者,即法上菩萨。法上,法上部之简称,为佛教小乘十八部之一。十八部为小乘佛教所分之流派,法上尊当为佛教小乘十八部之一法上部之主,法上部是专为求阿罗汉果众生而施教化的法门。
  在印度东方极遥远的地方有一世界名普光明,吉祥王佛教化此土。此世界内有一法上大菩萨,另有六十三亿菩萨为法上菩萨的眷属。尊者为众说法时,先腾身升上虚空,变化身形,高有七多罗树,然后自隐其身,讲解陀罗尼金刚真言等菩萨法门。一日,忽见西方光芒四射,并时时传来钟磬之声。尊者询问此主何瑞兆。吉祥王佛说;西方有一娑婆世界,佛陀佛教化此土众生,此佛功德无量,法力无边,而今他全身放此光芒,同时发出钟磬之声,意在召集三千大千世界诸菩萨前去听经,你等速速前往。据《大宝积经》卷五十八载,尊者闻言,率领六十三亿菩萨凌空飞向西方,行列中万乐齐奏,鲜花飘舞,种种宝幢幡盖无限庄严,倾刻间飞临娑婆世界,率众菩萨围坐于佛陀莲花宝座前,聆听释迦佛讲经。



第肆佰肆拾尊
精进辨尊者
 
  精进,谓勇猛勤策进修诸善法,亦即依佛教教义,于修善断恶,去染污净之修行过程中,不懈怠地努力上进。精进辨尊者,为闻一切度王如来无所著最正觉佛说法之两比丘之一。
  据《六度集经》卷六载,在过去时,有一切度王如来无所著最正觉佛,为诸天、人讲说经法。尊者专心听讲,闻法欢喜,应时即得阿惟越致(不退转)。而另一比丘德乐正却睡眠难醒,毫无所得。尊者数次劝说德乐正不能只是睡眠,要努力修行均无效果。尊者便显神通化作蜜蜂王,在其眼前飞来飞去,又钻入其腋下,螫其胸腹,德乐正大痛而醒。蜜蜂王落在泉中花上,德乐正怕再来螫,不敢再睡。尊者乘机因势利导,为其说法,终使其开悟。注释掉的------>



第肆佰肆拾壹尊
乐说果尊者
 
  
  乐说果尊者,即大乐说菩萨。
  据《经律异相》卷六载,一日,佛陀将讲法,忽从地中涌出一座七宝塔,立地顶天,尊者请教为何因缘。佛祖说:往昔古世,东方有一佛国名宝净,其佛号称多宝。此涅槃前发下誓愿,今后若有讲《法华经》处,我塔当前往听经。尊者闻言大喜,其时释尊身放白光,以右手指点塔门,塔门顿开,多宝佛己出涅槃定,佛陀遂于多宝佛坐在同一狮子座上,以神通力接尊者及其他诸菩萨于空中,宣讲《妙法莲华经》。是首次聆听《妙法莲华经》的众菩萨之一。

第肆佰肆拾贰尊
观无边尊者
  观无边尊者,即无边菩萨,为《佛名经》所列应当礼敬的十方诸大菩萨之一。观《摩诃止观》卷五曰:“法界洞朗,咸皆大明,名之为观”。即达观真理;无边,即世界无边,众生无边,心性差别无边。
  尊者以澄明的心性智慧遍观无边世界,无边众生及众生的无边行差别。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皆使解脱。《佛名经》认为,向此菩萨礼敬可以灭罪增福。



第肆佰肆拾叁尊
师子翻尊者
  师子翻尊者,又作师子无畏观音、马头观音。为教化六道之六种观世音菩萨(大悲、大慈、尊者子无畏、大光普照、天人丈夫、大梵深远)之一。八大明王之一,即密教胎藏界三部明王中,莲花部之忿怒持明王。位于胎藏现图曼荼罗观音院第一行第七位。
  尊者与摩尼教诃止观所说六观音之尊者子无畏观音相配,乃畜生道教主。以观音为自性身,现大忿怒形置马头于顶,为观自在菩萨变化身之一。以慈悲心重,故摧灭诸魔障,以大威轮日照破众生之暗螟,噉食众生之无明烦恼。其形象有三面八臂、四面八臂、三面二臂,一面四臂等多种。众生如本世不修功德,来世转入六道之中,尊者如狮子威猛无畏,可破除畜道惑业之苦,救众生离畜道,翻转入人道。
  在北京碧云寺,此尊被塑造成一幅帝王的戎装像;顶盔贯甲,罩袍登靴。原因是此罗汉堂建于乾隆年间,此尊罗汉也就被好事者塑造成乾隆的造像。
  师子翻,音译阿耶揭唎婆、何耶揭唎婆。又作马头大士、马头明王、马头金刚明王、俗称马头尊,密号为噉食金刚、迅速金刚。


第肆佰肆拾肆尊
破邪见尊者
  
  破邪见尊者,即破邪见菩萨。《佛名经》称其为应当礼敬的菩萨。所为邪见,相对于正见而言,指邪之又邪的谬见。
  外道邪见认为,世上没有因果轮回,所以为恶不惧,为善不喜。尊者认为,对此等谬见必须予以彻底破除。尊者有兴善去恶、护持世间的法力功德。能帮助众生清除邪见。

第肆佰肆拾伍尊
中天在线德尊者
  
  中天在线德尊者。为佛祖的分身佛。据《三十五佛名礼忏文》载,为常住十方一切世界三十五佛之第二十二佛。名中天在线吉祥佛,即中天在线德佛。
  佛祖说法时,会身放金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道道金光化作朵朵金色莲花,莲花上各坐一分身佛,分居各地教化众生。据《十住毗婆沙论》卷五《易行品》所引《宝月童子所问经》载,东方有中天在线世界,佛名善德如来,南方有欢喜世界,佛名栴檀德;西方有善解世界,佛名无量明;北方有不可动世界,佛名宝施;西北有众音世界,佛名华德;东北有安隐世界,佛名三乘行;下方有广大世界,佛名明德;上方有众月世界,佛名广众德。尊者居最南的离一切忧世界。在此世界之众生,只要想到他,即可中天在线。



第肆佰肆拾陆尊
行无边尊者
  
  
  行无边尊者,即无边行菩萨。稽诸史实,实无其人。无边行,即无尽行,菩萨十行之一,意即随众生之机类而现其身,三世平等通达十方,利他之行无尽也。《佛名经》中将他列为应当礼敬的十方诸大菩萨之一。
  学海无涯,佛法无边,修习不止,始能有成。尊者专以救度众生为己任,随众生之机类而现其身,通达十方,以救度众生为己任。众生向他忏悔可以灭无量罪,长无量福。



第肆佰肆拾柒尊
慧金刚尊者
  慧金刚尊者,即金刚慧菩萨。金刚慧,是通达实相之理而破除诸相之智。《维摩经·不二品》:“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维摩经注》卷八:“什曰:金刚置地下至地际,然后乃止;实相慧要尽法性,然后乃至也。”于密教,则指体达“阿字本不生”妙理之慧,此慧远离动转,犹如坚固不坏之金刚。
  尊者法力无边,变化无穷,可以凌空飞行,变化自如。可作世间法王,以通达的神通,无边的智慧教化众生,为高僧灌顶授职。据《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载,尊者具十种不尽法,(诸佛出现智无尽;众生变化智无尽;深入法界智无尽;善摄菩萨智无尽;菩萨不退智无尽;善观一切法义智无尽;善持心力智无尽;住广大菩萨心智无尽;住一切佛法一切智愿力智无尽)。尊者供养诸佛、受持佛法、度救众生,是功德极大的菩萨。

第肆佰肆拾捌尊
义成就尊者
  
  义成就尊者,即一切义成就菩萨,为佛陀之幼名,此指菩萨己得到佛陀般的智慧与神通。《佛名经》将其列为众生应当礼敬、忏悔的十方诸大菩萨之一。
  一切义成就,本指佛陀经三无数劫修行,坐于色究竟天金刚座而证无上菩提,住于空观而作佛果圆满之思。然犹未见自心之本性,所以遍空之诸佛皆来会集。惊觉之使自禅定起,授互相之观门,使得五智圆满之佛果,受持并念诵尊者名号,可使众生获得觉悟,得现世安稳,于未来世则可获无上菩提。
  义成就尊者,又作成就一切义菩萨。



第肆佰肆拾玖尊
善住义尊者
  
  善住义尊者,原为忉利天诸天之子。善住,本为安定,安住之意。如常念“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者,由于此陀罗尼具有大威神力之故,能成就殊胜功德;并使闻此陀罗尼之众生,常获安乐,远离诸恶趣。
  善住天子,据《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载,善住天子不敬佛法。曾于诸大天人、天女园观游乐,是夜,空中有声,谓善住天子七日后必死,将返阎浮提受生为畜生,复受地狱之苦。天子闻之,心怀惶恐,遂救助于佛陀,佛祖为之讲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真言”,令善住天子诵之,以延寿转难。从此,善住诚心礼佛,多做善事,终获罗汉果位。



第肆佰伍拾尊
信澄尊者
  
  信澄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俱舍论》卷四曰:“信者全心澄清。”《颂疏》卷四曰:“信者,澄净也。如水精珠能澄浊水,心有信珠全心净。”信为奉持佛法的基础。《华严经》卷六曰:“信为道无功德因,增长一切诸善法,除灭一切诸疑惑,示现开发无上道。”信是证果的前提。
  尊者于佛、法、僧三宝皆坚信不疑,内心澄净如水,除了对佛法的信仰尊崇外,别无其他任何思考,专一修习禅定,证得阿罗汉果。

第肆佰伍拾壹尊
行敬端尊者
  
  行敬端尊者,又名敬端行,原为富贵明士。
  尊者不以官贵自居,舍弃世俗富贵,追求佛教真谛,时时处处约束自己,远离衣食欲乐之物。饮食不求甘美,只需果腹;穿着不追求衣容冠帻的华丽,只需整洁;夫妻不贪欲,只求和睦;耳不听六患五蔽的诱惑,心中没有对财宝的贪求,唯遵佛教戒律。据《佛说成具光明定意经》载,佛祖住于迦维罗卫国精舍时,曾招来尊者等天下明士八十亿万二千人。佛祖施神力,诸明士皆身坐莲花座升于虚空,听佛说法。从此绝弃世俗,清除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位。



第肆佰伍拾贰尊
德普洽尊者
  
  德普洽尊者,明士。据《佛说成具光明定意经》载,佛陀住于迦维罗卫国精舍时,一天早晨预知将有人前来请教佛法精要,遂命阿难邀请尊者等诸明士、除恶众、无著、履迹四类人众前来听法。他坚定不移遵行众戒,己破贪、瞋、痴、三毒,诳、諂、娇、恼、恨、害六惑,色、受、想、行、识五蕴。心清口净,如月之明,如花之香,终证得阿罗汉果



第肆佰伍拾叁尊
师子作尊者
  
  师子作尊者,即师子作菩萨。
  据《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一载,尊者久植德本,曾游访十方世界大菩萨及一切诸佛,誓愿圆满,通达一切禅定及陀罗尼真言;大慈大悲饶益众生,愿作众生的朋友,导化众生到达智慧的彼岸;绍隆三宝,使佛法永不断绝。只有功德无量的菩萨才能具备如来十力(即知觉处非处智力,知三世业报智力,知诸禅三昧智力,知八解脱三昧智力,知种种解智力,知种种界智力,知一切至所道智力,知天眼无碍智力,知宿命无漏智力,知永断习气智力)他己然具备。

第肆佰伍拾肆尊
行忍慈尊者
  
  行忍慈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忍,《瑜珈论》曰:“云何旬忍,自无愤勃,不报他怨,故名忍。”《唯识论》卷九曰:“忍,以无瞋精进审慧及彼所起三业处性。”《大乘义章》卷九曰:“慧心安法名之为忍。”即忍耐违逆之境而不起瞋心,安住于法而不动心。慈,《智度论》卷二十七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行忍慈,即修忍慈之行者。
  尊者于修行中处逆境而不愤懑,始终抱着大慈大悲的胸怀,度己度人,坚持不懈,因而道行深厚,忍、慈兼备,功德圆满,终得罗汉果位。


第肆佰伍拾伍尊
无相空尊者
  
  无相空尊者,唐代名僧。新罗国(朝鲜)王子,俗姓金,法号无相,又称金和尚。
  尊者少年出家为僧,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来中国,游行巡访,徒步入蜀,拜资州德纯寺处寂为师,习得黄梅禅法。后潜入资州深山中修头陀行。结束头陀行后,于成都净众寺讲说佛法,历时二十余年,蜀中百姓敬之若圣,天宝末年,玄宗避乱入蜀,曾召见尊者,礼遇隆重,赏赐丰厚,非常人所能比拟。天应元年(762)五月圆寂,世寿七十九。



第肆佰伍拾陆尊
勇精进尊者
  
  勇精进尊者,即勇猛精进菩萨。为密教金刚界曼荼罗三昧耶会、微细会、供养会、降三世羯磨会等务处院方坛南方四尊中第二位之菩萨。勇猛精进谓菩萨发勇猛心,精进修习一切善法,化导众生而无有退转
  据《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一载,尊者曾从远方特地赶到王舍城鹫峰山聆听佛陀演说妙法。他在无数劫中勤修苦行,积集菩提道行,心胸广阔无边。己修成金刚不坏之身,演说佛法如狮子吼,震憾众生心灵,他身放光明,映蔽日月,众生在其引导下,尽皆走上解脱之路。
  勇精进尊者,又作大精进菩萨,勇猛菩萨。密号不退金刚。其形象,身呈肉色,左手作拳,置于腰际,右手执独钴戟,趺坐莲花座上。

第肆佰伍拾柒尊
胜清净尊者
  
  
  胜清净尊者,佛名。
  据云:违反戒律的修行者,无论出家或在家,应烧名香、供清水、合掌长跪,身穿洁净衣服,心怀惭愧。犹如病者求取良医,连续七天参礼胜清净佛,罪恶便可消除。据《观虚空藏菩萨》载,犯戒律者还可以祈祷大虚空藏菩萨,诚心忏悔,虚空藏菩萨头顶上的如意宝珠内便呈现出胜清净佛的庄严相,触犯戒律者的罪恶同样可以获得豁免。



第肆佰伍拾捌尊
有性空尊者
  
  
  有性空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有性,指具有出离解脱之佛性;无出离解脱之佛性,惟乐欲生殆,不欣求出离,称为无性。无性即指“一阐提”。空,指理体之空寂,或指因缘所生之法究竟而无实体。
  尊者自性本来清净,天生具有向佛求道之心,出家之后,又极刻苦,使本来清净之心更为纯洁,最终识得三空(我空、法空、我法俱空),得解脱门,证得阿罗汉果。



第肆佰伍拾玖尊
净那罗尊者
  
  
  净那罗尊者,古印度室罗伐悉底国人。
  尊者少时不幸身患瘿疾。度日如年,独居陋室之中,得不至应有的照顾。据《大毗婆沙论》载,佛祖闻知,亲自探视。尊者即言自己“身患瘿疾,懒得去看病,故长久不愈。因为性情懒惰,所以歧视,没人与我同住,更没人照顾我。”佛陀安慰他说:“善男子,今天我来照顾你。”尊者用手抚摸患处,瘿病即除,还替他沐浴更衣,鼓励他断续努力。此后,尊者精神振奋,努力学佛,终获证果。

第肆佰陆拾尊
法自在尊者
  法自在尊者,即法自在菩萨。法自,谓菩萨示现无量无边之法门。
  据《维摩诘所说经》、《说无垢经》载,尊者曾对“入不二法门”进行阐释。云:“生来不二,法本不生,今则不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尊者精通佛法奥义,极有辩才,并热心向大众弘传佛法,度无量众生。据《十住生经》、《观念法门》等载,尊者是众生专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愿生极乐世界之时,阿弥陀佛所派遣的二十五位保护神之一。注释掉的------>



第肆佰陆拾壹尊
师子颊尊者
  
  师子颊尊者,即师子颊王。师子颊,为北印度迦毗罗卫国之王,乃佛陀之祖父。
  尊者原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勤于政事,爱护臣民、城内大治,人民幸福,他生有四子一女,其长子即佛陀之父净饭王,继承王位,其他三子分封各处,分别称白饭王、斛饭王、甘露饭王。净饭王生子名乔达·悉达多,即今之佛祖。



第肆佰陆拾贰尊
大贤光尊者
  
  大贤光尊者,即贤光菩萨,贤劫十六尊之西方四尊之一贤护,密号护巧金刚、离垢金刚。居西方阿弥陀世界,为阿弥陀佛前之智慧弟子。
  据《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载,阿弥陀佛世界丛林茂盛,鲜花盛开,音乐优雅,大地皆为黄金,七宝莲花从地中自然涌出,是西方乐土。众生只要时常念阿弥陀佛名号,临终时,阿弥陀佛会率领贤光等菩萨来到此人住所,显现其身,使人心生欢喜,功德培增,升往净土。
  贤护,音译跋捺罗播逻,又称贤护光、主宰。

第肆佰陆拾叁尊
摩诃罗尊者
  
  
  摩诃罗尊者,稽诸史实,未必实无其人。
  有论者据《毗奈耶离杂事》载云:“忽见一摩诃罗比丘,以衣覆头,树下便利。”以其为经典依据,其实未必。依其意,尊者摩诃罗为一老比丘,性情憨厚,不拘小节,为童蒙所喜爱。
  摩诃罗,译作无知,愚钝,或译作老。



第肆佰陆拾肆尊
音调敏尊者
   
  音调敏尊者,或即普调敏。
  佛于娑婆国土以音声作佛事。而僧众都是以演说佛法来教化众生的。因为此土之人耳根利,故云。据《佛说成具光明意经》载,佛陀行化暂止于迦维罗卫国精舍,一天早晨,他预知有人要来请教佛法妙义,便命阿难把尊者等诸明士、除恶众、无著、履迹四类人请来听法。尊者佛法娴熟,德行崇高,声音敏锐明白,众生乐于聆听,受益匪浅。尊者破除了三毒六惑五蕴,修成殊胜之行,证得阿罗汉果。



第肆佰陆拾伍尊
师子臆尊者
   
  师子臆尊者,即师子胸臆,摩喉罗迦王之一。
  据《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载,佛祖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讲法,四方大众前来听经,其中有:比丘数十万,菩萨八万四千;欲天子六万;色界天子无数;诸大龙王四万八千;药叉神五万八千;乾闼婆王八万九吉;阿修罗王一千亿;迦楼罗王五亿;紧那罗王九亿;转轮圣王一万亿;大国王十六人;诸国百姓不可胜数。此外,还有无数诸外道,无数饿鬼,无数禽兽王,及十方阎魔罗王。尊者为摩喉罗伽王九万八千大众之一。佛祖坐在莲花师子座上为众讲法,尊者及其他弟子法耳恭听。尊者神通善巧,有数十万弟子为眷属,能够教化诸众生永远断离性 爱,尽享无量清净乐趣。

第肆佰陆拾陆尊
坏魔军尊者
   
  
  坏魔军尊者,即坏魔菩萨。稽诸史实,实无其人。魔军,即恶魔之军兵,此指一切有碍佛道的恶事。为众生应当礼敬的菩萨之一。
  尊者通过长期修行,“修定智慧力,摧破汝魔军”。即己得大智慧力,其功德己可破一切魔军,令众生不为诸魔所侵扰。



第肆佰陆拾柒尊
分别身尊者
  分别身尊者,为佛祖的分身佛。分身,指分身化现,或指变化身。诸佛、菩萨由于慈悲,用种种方便法门,化身至各处依众生之要机而广为化导众生;故分身乃是为教化、摄取众生而起,称为分身摄化。
  佛为摄取十方有缘之众生,起大慈悲,以方便示现种种身,是即分身如来。又观世音菩萨分三十三身,地藏菩萨现六道身等,皆以慈悲权化而垂无穷之应益。佛祖有无数分身,分别住持三千大千世界教化人生。一日,佛祖叫弟子目连去须弥山顶,鸣金召集各处分身。宝钟响时,释尊身放光明,大地0震动,诸分身佛云集一处。
  又据《法苑珠林》卷十二载,佛祖与诸分身佛合掌向一宝塔行礼,观门自开,普贤菩萨吹响佛祖的黄金螺号,使塔内入于灭定的六比丘出定。比丘对众佛说:“拘留佛涅槃前将经、像存于此塔,令我等看管。拘留佛当时预言,释迦佛出世时佛法大兴,释迦涅槃后当结集三藏。现请诸佛各取一本,带回本土。佛祖涅槃后,迦叶结集三藏,将拘留佛存放的佛经聚于一处,又汇入释尊诸法,使之流传世间。



第肆佰陆拾捌尊
净解脱尊者
  净解脱尊者,即净解菩萨。解脱《唯识述记》卷一曰:“解谓离缚,脱谓自在。”即圆寂,功德圆满,无任何羁累,臆三界之苦果。
  佛教认为,人性本清净,只为诸烦恼所惑,自性不能显露,必须将各种惑障铲除,才能得解脱自在。尊者己达此德。据《维摩诘经》卷下载,当维摩诘向诸位菩萨问他们所乐不二法门时,尊者回答说:“此有数,此无数为二,若离一切数,则道与空等,意都己解无所著者,是二不法。”

第肆佰陆拾玖尊
质直行尊者
  质直行尊者,古西域屈支国国王之弟。质直,指正直之心。佛道在悟达诸法实相,故质直心为修行者必具之心行。据《维摩经·佛国品》载,直心乃菩萨之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諂众生来生其国,此谓直心者质直无諂,此心乃是万行之本。《法华经·寿量品》:“众生既信伏,质正意柔软;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则皆见我身,在此而说法。”
  尊者为屈支王之同母弟。屈支王崇信佛教,欲远游印度观礼佛教圣迹,遂将政事委予尊者。尊者受命后,为防心生异意,自我阉割,将阳器密封于金匣内,并交国王随身带走。后有人诬陷他不轨,他即请国王开视金匣查验,疑惑顿释。后救赎五百公牛,由于慈善感应,渐渐恢复男子特征。尊者行朴意直,受到上至国王、大臣,下至国民的敬仰,获罗汉果位。
  



第肆佰柒拾尊
智仁慈尊者
  
  智仁慈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智,《大乘义章》卷九曰:“于境决断,说之为智。”为于事理能决断;仁谓爱人;慈悲喜舍,《智度论》卷二十七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与乐为慈,与人为乐的意思。三者都是佛教的重要训条。
  尊者俱备智、仁、慈三种德行,心己证悟,得大智慧永享法界之怡乐,并凭藉所得智慧济助众生开悟,走向净土。



第肆佰柒拾壹尊
具足仪尊者
  俱足仪尊者,即罗睺罗,佛祖的亲子并十大弟子之一。《法住记》列为十六罗汉之第十一,与阿罗汉众一千一百名住在毕利(风)瞿州,守护佛法,教化众生。
  尊者以能忍辱而著名。据《罗云忍辱经》说,尊者在舍卫国时,曾经被一些轻薄者打得头破血流,但他以慈心能忍,而受到佛的赞扬。据说尊者在母腹六年方生,因其长期为母胎覆障而得名。又说因他诞生之时,,适逢月亮被障蔽而得名。尊者十五岁时出家,持密戒行,通晓佛教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等一切戒律,而且一丝不苟实行,人称“密行第一”。佛祖曾预言他将成佛,为“蹈七宝花如来”。相传其刚出家时,心性粗狂,调皮顽劣,经常戏弄别人,后来受到佛陀的严厉呵责,并严加管束,才逐步改过自新。勤于修行,严守戒律,终获阿罗汉果。
  五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尊者像,双目圆睁,趺坐石上,右手上举,当胸戟指,左手按左膝。苏东坡赞曰:“面门月圆,瞳子电烂。示和猛容,作威喜观。龙象之势,鱼鸟所惊。以是幻身,为护法城。”
  罗睺罗,又作罗汉罗、罗怙罗、罗云等。意为“覆障”、“障月”、“执日”等。

第肆佰柒拾贰尊
如意杂尊者
  
  如意杂尊者,梵名末奴曷剌他,北印度著名佛教论师。世亲菩萨之师。
  据《大唐西域记》卷二“健驮罗国”条载,尊者为北印度健驮罗国人,于佛陀涅槃后一千年出世。少好学,有辩才,声誉远播,道俗归仰。尝于健驮罗国造《婆沙论》。如意居住在舍卫国弘扬佛法,国王超日王“朋附外道,说火烟之义,不许引证”,如意“耻见众辱,断舌而死”,临终之际示意弟子世亲:“党援之众无竞大义,群迷之中无辨正论”。
  末奴曷剌他,又作摩()罗他,末奴曷利他,意作如意或心愿。



第肆佰柒拾叁尊
大炽妙尊者
  
  
  大炽妙尊者,即焰识藏菩萨。
  金轮佛顶尊之毛孔,放炽盛之光明,众生顶礼膜拜,归顺参习,妙不可言。尊者以其智慧昭昭,如火焰而得名。他深心清净,功德无量,恭敬供养诸佛,向诸佛广学佛法。诸佛对他多方加持,据《十住经》卷一载,受佛的旨意,金刚藏菩萨向尊者等众菩萨传授了菩萨十地法(喜地、净地、明地、焰地、难胜地、现前地、深远地、不支动地、善慧地、法云地)。尊者受持后,心生欢喜,信爱奉行。此后佛性有加,善根日渐深厚,终获果位。



第肆佰柒拾肆尊:劫宾那尊者
立志虔诚意力强,
风云咤叱称豪强,
奇勋大业若等闲,
看乘高驷上高堂。

第肆佰柒拾伍尊
普焰光尊者
  普焰光尊者,又称焰光菩萨。
  据《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载,尊者曾在室罗伐国逝多森给孤独园听佛祖讲经。己具备了普贤菩萨的行愿,能凌空来往于各佛国,供养礼敬诸佛,亲聆其教诲。曾观礼诸佛成道的现场,从中领悟佛教的真谛,在诸佛的指引下。刻苦修行,具备神通变化,智慧无量,如同巨大火炬光焰四射,曾照法海,他辨才雄说,令外道折服,万众皈依。



第肆佰柒拾陆尊
高逸行尊者
  高逸行尊者,即高逸菩萨。居十地中之第七地。
  据《佛说成具光明定意经》载,佛陀在迦维罗卫国精舍,一日早晨预知有人将要前来向他请教无上妙法,便让阿难遍请尊者等诸明士、除恶众、无著、履迹等四类人前来听法。尊者原为迦维罗卫城的一位明士,遵守戒律,破除了五蕴三毒六惑,口净心清,×××见性,获罗汉果。尊者恪守戒律,破三毒五魔六惑,口净心清,×××见性,获得阿罗汉果。



第肆佰柒拾柒尊
得佛智尊者
  得佛智尊者,即宋代名僧端裕(1085-1152)祖籍会稽(江苏吴县)俗姓钱。
  尊者十四岁出家,拜临安(杭州)净慈寺名僧师一为师,之后就教于当时的名僧清远、守卓、景祥等,最后投到圆悟克勤门下,经其点化,学识大进,心智豁然,得无碍佛智,演说种种经典能随意发挥且符合经义,深受克勤器重,受命管理寺中教务。他离开克勤,前往丹霞山广济寺居座讲法,一鸣惊天下,受到四方僧俗的敬仰。之后,他讲法于虎丘、径山寺、万寿寺,灵隐寺。绍兴十八年(1150),南宋高宗曾赐给他金兰衣一领,赐号“佛智大尊者”。绍兴二十年十月圆寂,谥号“大悟”。

第肆佰柒拾捌尊
寂静行尊者
  
  寂静行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寂静行,谓声闻缘觉求涅槃寂静之行法。《华严经探玄记》卷五:“寂静行有三义:一以彼二乘修离生死杂行故;二令修证人入空寂静行故;三无馀涅槃名寂静,修彼名行。离烦恼曰寂,绝苦患曰静,寂静有身寂静和心寂静之分。
  尊者不仅修习到身之寂静,且己达到了心之寂静的境界。



第肆佰柒拾玖尊
悟真常尊者
  悟真常尊者,唐代新罗国(朝鲜)人。法号悟真。
  尊者少年时即来中国研习佛学。长居于长安大寺,以学密宗及诸尊持念教法为主,学识广博,为当时名僧之一。后为求佛法真谛,于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前往中天竺,求得珍本《大毗庐遮那经》及《梵夹余经》,于归国途中圆寂于西 藏地区,他勤学不倦,常求不舍的品德,受到广大僧俗的仰慕。



第肆佰捌拾尊
破冤贼尊者
  破冤贼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冤,指怨家;亲,指亲人。
  佛教主张,信奉佛法者,应心地慈悲,冤亲平等。若气量狭小,对恩怨斤斤计较,乃心中之迷障,为佛法之大贼。尊者气度宏大,破除了恩怨计较之障贼,发大慈悲心,即便是原来的冤家对头,也和亲朋好友一视同仁,悉于度脱,因而证得正果。

第肆佰捌拾壹尊
灭恶趣尊者
  灭恶趣尊者,即灭恶趣菩萨、除障金刚。贤劫十六尊之东方四尊之一。居胎藏界第九院除盖障金刚院之第二位。又为金刚界曼荼罗贤劫十六尊之东面第三位,密号于胎藏界为除障金刚,金刚界称普救金刚、智满金刚。
  尊者以能舍一切恶趣,故名。世间众生若不奉佛法,或信奉佛教而功德不足,依然不能获得解脱,仍要轮回生死,由于因业不同,所以缘果各异,后世可能入天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或堕入地狱,称为三恶趣。尊者以破灭三恶趣为本誓。己转生三恶趣(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者,尊者能拔救其脱离苦难。
  其形象于密教胎藏界曼荼罗中,身呈白黄色,左手屈至胸前,手掌上仰,拇指、中指相捻。余指伸直,右手向外垂,五指微屈,趺从于赤莲上;于金刚界曼荼罗,左拳覆于腰上,右手执莲花,花上有一梵箧。依《大日经·密印品》载,此尊真言为:“归命阿弊达罗宁,萨垂驮敦“,意即引举一切众生界出于恶趣。
  灭恶趣尊者,又作破恶起始菩萨、舍恶道菩萨、除恶趣菩萨,音译萨缚幡野惹河,又称能舍一切恶趣、灭恶趣、除恶、破恶趣、正流转。



第肆佰捌拾贰尊
性海通尊者
  
  性海通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性海,又称果海,指如来之法身,真如之理性,深广如海。
  尊者经过长期禅定修行悟得真如之理,具备如来之法身。“廓群疑于性海,启妙觉于迷津“。破了贪、瞋、痴等俗世种种烦恼之根源,他还努力为众生指点迷津,破众生心中之魔乱迷惑。



第肆佰捌拾叁尊
法通尊者
  
  法通尊者,隋唐之际名僧,俗姓关,紫金县人。系南屏兴教法尊者第四代传人。法通,通达一切法之事理而无所不知之义。
  尊者少小离俗为僧。初入寺院,体弱多病,弱不禁风,乃祝祷观世音菩萨,除病劫疾,体健力强。祝祷果然灵验,成 人后力大无穷,能负重五百斤健走如飞。隋代西域进贡一名大力士,相朴角力,朝野无人能胜,隋帝命法通与力士较量,法通说:“出家人慈悲为怀,不屑做此”与力士相见后,二人握手,力士力不能胜,痛疼呼号,甘败下风。时名壮士皆称尊者为“天力士”。他虽以大力闻名,然为人慈善,从不以力欺人,受到众人的尊敬。唐武德年间(619-626)圆寂,尊者经过长期修行,己悟真如之理性,具备如来立法身,得阿罗汉果。

第肆佰捌拾肆尊
敏不息尊者
  
  
  敏不息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敏,即智。
  尊者机根聪明锋利,又勤于修习,己获佛的智慧,有如江水川流不息,既断烦恼,达于法空,破吾我之相,破一异之相,怜悯众生不知是法空,一心欲拔苦得乐,便随其意而拔苦与乐,永不止息,永不懈怠。



第肆佰捌拾伍尊
摄众心尊者
  
  摄众心尊者,即迦叶摩腾,又称摄摩腾,中天竺人。
  汉明帝永平十年(67),明帝一日夜梦金人,次日问臣下,臣下对称西方有圣人临世。于是萌生西去求佛之念,遂派遣郎中蔡(心音)、博士弟子秦景等出使天竺,寻访佛法。恰逢摩腾东来,于是汉明帝特邀至洛阳,为建立白马寺。此为佛教史上著名的“汉明帝感梦求法”之故事。,尊者居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一种,为中原汉地佛教传播的开始,此后,中国民众信仰佛教,皈依三宝,诚心归佛。通晓大小乘经典,威仪具足,常游各地教化众生。



第肆佰捌拾陆尊
导大众尊者
  导大众尊者。即导师菩萨,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导师,即导大众于佛道之人。《十住断结经》云:“号导师者,令众生类示其正道故。”《华首经》云:“能为人说无生死道,故名导师。”《佛报恩经》云:“大导师者,以正路示涅槃经,使得无为常乐故。”
  尊者即诸经论中通常列举之十六位求正道之居士菩萨(即贤护、宾积、星德、帝天、水天、善力、大意、殊胜意、增意、善发意、不虚见、不休息、不少意、导师、日藏、持地等菩萨。)之一。尊者悯念众生之在生死海中沉浮,便为说示开导,希望众生都走上寻求菩提之路。他曾说:“若于坠邪道众生等,生大悲心,令入正道,不求恩报,就是菩萨。”据《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四载尊者之言曰:“若菩萨于堕邪道诸众生等,生悲心,令入正道,不求恩报,故名菩萨。” 


第肆佰捌拾柒尊
常隐行尊者
  
  常隐行尊者,即隐身菩萨。
  据《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尊者利根仪轨经》卷一载,尊者掌握了一切真言妙句及秘密灌顶印坛仪轨,能隐蔽身形,不令人见;能凌空飞行,入地潜行。毫无障碍;能降伏一切恶鬼凶神,令其不能侵扰众生。祈祷尊者,可以增益智慧。使少年聪明、中年康健、老年长寿,息灾免祸,众生圆满。



第肆佰捌拾捌尊
菩萨慈尊者
  
  菩萨慈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
  指尊者如菩萨那样具有慈悲救世之心,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略称。菩提意为无上道,萨埵,意为大心,合之为无上道之大心。菩萨,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蜜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特别指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
  尊者“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救众生”。不仅自身获无上正等正觉,而且以慈悲心利益众生。终获罗汉果位。



第肆佰捌拾玖尊
拔众苦尊者
  拔众苦尊者,即救脱菩萨。《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卷一列为八大菩萨之第四。
  尊者以救人病苦,脱离灾难而得名。据《灌顶经》载,他曾授予众生解除现世苦难的方法。如,若人患病,可在寺院燃灯祈祷,同时在寺院树立继命神幡,主人受持八禁(不杀生、不偸盗、不淫乐、不妄语、不饮酒、不坐高广床、不著华衣、不自歌舞作乐、过午不食)七日,并延请僧众于六时诵经,病即痊愈。
  其形象,据《药师瑠璃光王七佛七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载,身呈红色,坐莲花座,右手持妙法藏供养、左拳按胯。又修药尊者仪轨布坛法载,救脱菩萨身呈白色,二手为金刚掌印,按于两胯,呈微慢之相而坐。

第肆佰玖拾尊
寻声应尊者
  
  寻声应尊者,即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西方三圣之一。
  据佛教传说,尊者为大慈大悲的菩萨,能现三十三种化身,救十二种大难。降生日为农历二月十九,成道日为农历六月十九,涅槃日为九月十九。善男信女有难,只要一心称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寻声”往救,应急解脱。相传浙江普陀山为其显灵说法的道场。
  寻声应(即观世音),亦译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



第肆佰玖拾壹尊
数劫定尊者
  
  
  数劫定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数劫定,是佛事修习的三大要素,意思是只有长期有修习禅定,才能达到圆满的智慧。
  尊者修习禅法,心思集于一境而不散乱,远离世俗的垢染与遮避,且得益于诸圣贤的加持,因而摧破无明愚痴,大放智慧光明,尊者智慧广大如大海尽汇江河之水,如须弥山高居群山之上,如火炬朗照昏昏永夜。尊者以无穷的智慧破除邪恶,散冥暗,导化众生,普济天下,因而得到证果的。



第肆佰玖拾贰尊
注法水尊者
  注法水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据《无量寿经》载,“法譬如水,能洗垢秽”。妙法能洗烦恼之垢尘,故譬之以水。
  尊者是一位道行渊深,慈悲为怀的高僧,为众生演说无上妙法,使佛法妙理如同雨水滋润众生干枯的心田。以“慈悲清凉法水”“澍诸尘垢。”但若有人阇心自高,则法水不入,也就是说,众生也必须虔心向佛,才能得法水之滋润。

第肆佰玖拾叁尊
得定通尊者
  得定通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得定,指三昧三解脱门,即空、无相、无作。
  尊者以修习“空”、“无相”、“无作”三种三昧,断除了苦的因业,既无苦因,则无苦果,于俗尘诸业中无所造作,便消除了忧烦的困忧;远离色、声、香、味、触等五法,男女二相及三有为相,修此三昧,身不染俗尘可达到诸蕴尽、三火息、无众患、脱众灾;于世间的利禄沉浮淡漠无缘。尊者修习三昧己通达无碍,出入自如,达到了无余涅槃的功德,获得了完全的解脱。



第肆佰玖拾肆尊
慧广增尊者
  慧广增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慧,据《俱舍论》卷四:“慧谓于法能简择。”指分别事理、决断疑念之精神作用。信佛与修习佛法能启迪人们的智慧。
  《智度论》卷十一:“一切众生智,唯除佛世尊,欲比舍利弗,智慧及多闻,于十六分中,犹尚不及一”。据说,舍利弗“身子久成佛,号金龙陀,迹助释迦为右面智慧弟子”。因不忍眼见佛陀入灭,遂先入涅槃。尊者如舍利弗一样坚信佛法,刻苦修行,智慧通达,得大自在,为众生拔苦与乐。



第肆佰玖拾伍尊
六根净尊者
  六根净尊者,又名毁根。获菩萨果位。六根净,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清净无杂,亦即指我人身心充满种种功德而清净之意。今一般所用“六根清净”一语,盖袭用自佛教经典。
  佛教认为,五根(眼、耳、鼻、舌、身)为世间四大所有,众生通过六根可以见色、闻声、嗅香、别昧、知法。六根如果被世俗所困扰,则追逐虚荣、贪图财利,终身被忧烦贪欲所緾绕。若六根清净,则眼观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上至天神菩萨诸佛,下至阿鼻地狱;亦见一切众生因果报因转生轮回之苦。远离世俗,向往净土,求得解脱。毁根,意即毁除世俗之六根,使之清净而无污染。尊者消除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无始以来之罪垢,并以无量功德庄严之。他视众生如赤子,愿众生不造恶业,获得解脱。据《十住德结经》卷九载有,尊者愿护持一切众生,导引他们度至清净彼岸。

第肆佰玖拾陆尊
拔度罗尊者
 
  拔度罗尊者,意译为贤者,本为佛的一位侍者。十六罗汉之第六尊,因出生于跋陀罗树下,故名,又因他曾由印度到爪哇岛传播佛教,因此又被称为“过江罗汉”,住耽没罗洲。
  据说,佛陀涅槃前,曾令他永住世间,济度众生,他为救助众生,常到众生中间活动。据《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善男女发殷净心,为四方僧设大施会,或设五年无遮施会,或延请僧众至自己家中设大福会,或前往寺院布施,这将给施主带来极大福报。据《楞严经》,尊者主管洗浴之事,所以近世禅林浴室常供他像。他会装扮成普通人模样,前来接受供施,并给施主以极大的福报。
  拔度罗,又作跋陀罗。



第肆佰玖拾柒尊
思萨埵尊者
  思萨埵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萨埵,王子名,为佛祖前世身。《成唯识论述记》卷一称萨埵为有情,即为情意之义;《佛地经论》卷二则作勇猛之义。另有心力、有、有相、含识、众生等诸义。萨埵亦指菩萨,即菩提萨埵之略称。于密宗,则指金刚薩埵。此外,印度数论派以薩埵乃至自性所具三德之一。
  尊者以造作自心成佛性而获正果。佛祖成佛前曾转生无数世,世世造功德,最终才悟得正果。佛祖前世转生为王子,名萨埵,心性慈悲。他曾在深山林中见一母虎产七子而无奶,虎子七日未食,饥渴待毙。王子见状心生悲怆,决心以身饲虎,委身卧于虎旁,母虎畏惧他的慈悲威力,退缩而不敢食,他登上高山,投身而下,被山神接住,未曾伤损,他用竹刺穿颈脉,血尽而亡。此时大地发生六种震动,天花飘落。饿虎见其己亡,舐血食肉,母子得救。尊者以萨埵王子慈悲为榜样,利益众生,功德圆满,获罗汉果位。
  萨埵,又作萨多婆、萨和萨、萨婆萨埵、索埵,含有存在、生、实、直、美、善、贤等义蕴。



第肆佰玖拾捌尊
注荼迦尊者
  注荼迦尊者,住持轴山中,十六罗汉中之看门罗汉。《法住记》,将尊者列于十六罗汉之第十六位,西 藏所传者,则列尊者于第十一位。
  尊者本为舍卫城婆罗门之子,半讬迦(十六罗汉第十位)之弟。禀性鲁钝,凡学习之教法,通过即忘,故时人称之为“愚路”。其后,佛陀教示简短之“拂尘除垢”一语,令其其拂拭诸比丘之鞋履时反复念诵,逐渐除业障,某日忽然开悟而证得阿罗汉果。证悟后,具大神通,能示现各种形象,尝现大神力为六群比丘说法。至后世,一般咸信他与其一千六百阿罗汉眷属共住于持轴山,护持正法,饶益有情。他到人家化缘,常用拳头拍门以惊动屋内人出来布施。后来,佛祖赐他一根锡杖,教他化缘时在人家门前摇动,人家听到这声音果然开门布施,这锡杖后来成为和尚的禅杖。
  贯休大师所画之尊者,侧坐于古树窝中。左手提起,手指稍屈,右手执扇放右腿上。眉骨突出,额头隆起。苏东坡赞曰:“以口说法,法不可说。以手云人,手去法灭,生灭之中,自然真常,是故我法,不离色声。
  注荼迦,又作周利槃特,周离般他伽、拘利槃特、租查巴纳塔嘎等。意为“小路“、”小路边生“、”蛇奴“等。此尊可与第77尊周利盘特尊者、第322尊周陀婆尊者同尊,可互参。

第肆佰玖拾玖尊
钵利罗尊者
  钵利罗尊者,唐代印度高僧(671?-741),音译跋日罗菩提。为印度密教付法第五祖,中国密教初祖。译作金刚智。金刚智,指本坚固不坏之智体,能破除烦恼习气,犹如金刚之摧毁诸物。
  据说尊者是很久以前东方世界阿比罗提国的教主。曾侍奉大日如来,后受大日如来感化,修行成佛,在东方建立善快净土。尊者出身南印度婆罗门(另说为中印度王子)。十岁出家于那烂陀寺,二十岁受具足戒,精通三藏。三十一岁从南印度龙智学习密教。继善无畏东来之后三年,于唐开元七年(719),携弟子不空由海中经锡兰、苏门答腊至广州,建立大曼荼罗灌顶道场,化度四众。八年,入洛阳、长安,从事密教经典之翻译,并传授灌顶之秘法。译有《金刚顶经》、《瑜珈念诵法》、《观自在瑜珈法》等八部十一卷。与善无畏、不空并称“开元三大士“。开元二十一年示寂于洛阳荐福寺,本拟归返印度,然因病示寂于洛阳广福寺,葬于龙门。世寿七十一。谥号”大弘教三藏“。门弟子有一行,慧超、义福、圆照等。
  密教认为,尊者为金刚界五智如来中的东方如来。阿閦佛又名阿閦鞞、阿閦婆佛。意为不动、无动或无忿怒、无瞋恚等。



第伍佰尊
愿事众尊者
  
  愿事众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愿,据《止观》卷七下:“发愿者,誓也。如许人物,若不分券,物则不定,施众生善若不要心,或恐退悔,加之以誓。又无誓愿,如牛无御,不知所趣。愿来持行,将至行在。”即誓愿。众,指一切众生。
  尊者己历无数劫,曾在无数佛前勤于修行功德圆满。但他发下誓愿,永不脱离世间,与众生在一起,解脱他们的苦难以走向通往佛国净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