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运智多星电影:五百罗汉及讲解——7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05:01:02


第叁佰陆拾柒尊
苏频陀尊者
  苏频陀尊者,苏频陀是佛祖的最后一位弟子。《法住记》所列十六罗汉中的第四位。他为纪念佛陀,曾特制一塔,随身携带,故又被称为“托塔罗汉”。
  据说尊者率领七百阿罗汉,住在北俱卢洲,护持佛法,饶益有情。
  其像有多种,敦煌千佛洞第七十六窟之壁书所绘者,为趺坐于岩上,右手屈食、中二指,左手持水瓶,置于胸前。画之左上部题有“北俱卢洲第四尊者苏频陀大阿罗汉”。唐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尊者像,结跏趺坐于石上,著通肩法衣,右手握拳,左手按于膝上。苏东坡赞曰:“聘耳垂肩,绮眉覆观。佛在世时,见此耆年。开口诵经,四十余齿,时闻雷雹,出一弹指。”
  在《阿罗汉具德经》中,苏频陀又被译为“输毗多”。



第叁佰陆拾捌尊
众德首尊者
  众德首尊者,即功德首菩萨。
  尊者以功德智慧修炼其心,深心佛法坚固,犹若金刚,声名逾于须弥,法宝普照而雨甘露,深入缘起断诸邪见。尊者佛法精通圆融,辩才无碍,并说佛法音声如雷震狮吼,因其震撼,众生心中魔障如瓦解冰消,菩提心豁然呈露,故深得众生受戴。



第叁佰陆拾玖尊
金刚藏尊者
  金刚藏尊者,为获等觉阶位的菩萨。金刚藏,又译称金刚胎。据《十地经论》卷一:“何故名金刚藏》藏即名坚,其犹树藏,又如怀孕在藏,是故坚如金刚。名金刚藏。是诸善根,一切余善根中,其力最上,犹如金刚,亦能生成 人天道行,诸余养根所不能坏,故名金刚藏。”密教贤劫十六尊之一。位居金刚界曼荼罗微细会、供养会等外院方坛北方四尊中第三位。密号持教金刚,立验金刚。
  形像为身呈青白色,左手握拳,右手持青莲花,花是有独股杵;印相为外缚拳立于火轮,或外缚五股印。
  尊者之名常出现于诸大乘经典中,《华严经》第六会十地品,特举为上首。因现忿怒身,或持金刚杵以伏恶魔,故亦称金刚藏王。尊者于《大日经》卷一《具缘品》等经籍中,皆名为金刚萨埵;于《文殊宝藏陀罗尼经》中,指文殊菩萨;于《理趣释》卷下,又指虚空藏于《略出念诵经》卷三,为金刚宝、金刚利之异名。

第叁佰柒拾尊
瞿伽离尊者
  瞿伽离尊者,佛祖之从弟。斛饭王之子提婆达多的弟子。
  根据佛教传说,一天夜晚,舍利弗与目连二人途中遇雨;借宿于一陶工家,次日早晨,有一女人沐浴,为尊者所见,便诬陷舍利弗、目连二人德行不净。佛陀闻知非常生气,多次加以申斥,尊者不改。遂罚其生疮而死,堕入阿鼻地狱。后悔过自新,转生世间,勤修佛法,得罗汉果位。
  瞿伽离,又作俱伽俱,仇伽梨、瞿波离、瞿和离等,意译曰恶时者、牛守。



第叁佰柒拾壹尊
日照明尊者
  日照明尊者,唐代中天竺高僧日照(613——687)。音译地婆诃罗。
  尊者广通三藏,兼善五明,严守戒行而神机朗逸,曾住于摩诃菩提及那烂陀寺。高宗仪风(676——678)初年随玄奘法师至唐,高宗迎请住锡长安魏国西寺,介绍印度中观派之新学说,就鸠摩罗什以来之三论而言,称新三论,并与大德道成律师、薄尘法师等十位名僧译经,时贤首法师,亦曾亲自来协助日照校勘。至武后垂拱年间,共译出《华严经入法界品》、《佛顶最胜陀罗尼经》、《大乘显识经》等十八部,三十四卷。垂拱三年十二月于东都洛阳太原寺入寂,享年七十五。弟子建塔供养,塔旁建寺,后经武三思奏请,赐寺额名“香山寺”。



第叁佰柒拾贰尊
无垢藏尊者
  无垢藏尊者,即无垢藏菩萨,为普花如来前的上首菩萨。当佛祖在耆阇崛山中说法时,他率九万二千诸菩萨前往听法。他对佛祖极为尊敬,先头面礼足,并传七宝叶莲花献给佛祖,还转达普花如来对佛祖的问候,并升虚空,结跏趺坐,专心听讲。
  据《大宝积经》卷二十九载,有一佛国世界名遍清净行世界,其佛各为普花如来,无垢藏是普花如来佛前上首菩萨。当佛陀佛在王舍城耆阇崛中说法时,光明遍照十方无量佛土世界,普花如来便令无垢藏菩萨率领九万二千诸菩萨众前来听法。无垢藏到达后,先头面礼足,向佛陀佛致敬,然后将普花如来命他转送的七宝千叶莲花转呈佛陀,并转达普花如来对佛陀的问候,语毕,即升虚空结跏趺坐,专心听讲。另据《生经》卷三载,佛陀在摩竭陀国菩提树下初成道时,无垢藏亦曾从遍清净行世界来会此所。

第叁佰柒拾叁尊
除疑网尊者
  除疑网尊者,即除疑菩萨。世上众生疑惑交织有如密网,从诸佛法可除疑网。
  据《十住婆沙论》卷五载,尊者己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等正觉),转**、雨法雨、击法鼓、吹法螺,广布佛法于世间,济度众苦,利乐有情。劝导众生要孝顺父母。勿伤人,勿歁人,勿扰人,不盗窃佛塔、寺院。尊者能用佛法解除众生疑惑,皈依佛法,引导他们走上佛国清净乐土。



第叁佰柒拾肆尊
无量明尊者
  无量明尊者,即无量明菩萨。为妙禅佛土世界无相音佛前的上首菩萨,无量明即无限光明之意,稽诸史实,实无其人。
  据《华手经》卷四载,在破疑佛居住的疑悔世界和无边功德成就佛居信的德住世界之间,有一处佛土世界,名叫妙禅,尊者为无相音佛前的上首菩萨。尊者具有绝大智慧,其光明掩盖日月,遍照人间,使众生走出幽冥,走入佛国清净乐土。



第叁佰柒拾伍尊
除众忧尊者
  除众忧尊者,即除一切忧冥菩萨,密号大救金刚,居胎藏界曼陀罗地藏院最上端。
  尊者能除一切众生的忧恼与冥想,佛教认为世间充满种种忧恼通苦,生老病死为苦,爱别离为苦,身心五阴盛亦苦,诸苦生众忧,众忧而不能自拔。尊者怜悯众生,通过广布佛法,使众生产生智慧,智慧生而众苦灭。
  除一切忧冥菩萨,又名除一切忧恼菩萨。

第叁佰柒拾陆尊
无垢德尊者
  无垢德尊者,即无垢藏菩萨,稽诸史实,实无其人。无垢,又作无漏,漏即烦恼,贪瞋等烦恼日日夜夜由眼、耳等六根门泄漏流注而不止,故谓之漏,无漏即除烦恼使心无垢染,恢复清净本性。
  佛教认为,人心本自清净,但为烦恼所染,犹如明镜被灰尘掩蔽,尊者己无有烦恼恢复了清净本性,据《十住毗婆沙论》卷五载,众生若礼敬尊者,可以得无上正等正觉,忆念尊者之名,可以帮助众生拂去尘埃,呈现晶莹无瑕之本体。



第叁佰柒拾柒尊
光明网尊者
  光明网尊者,即光明网菩萨,为护念佛行之二十五菩萨之一。
  佛教认为,对于具有邪见之人而言,佛法犹如光明网,能令其弃暗投明。据载,弥勒佛曾发下誓愿,普度众生升往极乐净土。若世间众生能口念弥勒佛号,而且专心观想,思维不乱,口心一致,便能感受到弥勒佛大悲愿的回应,念佛者的心意与大悲愿的回应力相感应,就能进入念佛三昧。天下善良的人修持此法,可免除祸灾,升住极乐净土;天下的恶人修炼此法,可改邪归正,久而久之也可升往极乐净土。尊者智慧如明,具有极大的威德,能禁止凶神恶鬼扰乱修行者的心念,使他们日夜安稳修习功德。当修练者功德圆满时,尊者便与弥勒佛一起前来迎接,使之转生极乐世界。



第叁佰柒拾捌尊
修善行尊者
  修善行尊者,即修行菩萨。据《佛遗教经论疏节要》云:“修行菩萨,住堪忍地中,能忍种种诸苦恼故。”堪忍地,菩萨十地中初地之别名。《玄义》卷四上曰:“上持佛法,下荷众生,名堪忍地。”
  尊者智慧宽广,崇信佛法,住于堪忍地中,善于忍受种种苦恼。《南本涅槃经》卷十一曰:“菩萨摩诃萨住此地己,则能堪忍贪欲恚痴,亦能堪忍寒忍寒热饥渴,蚊虻蚤虱,暴风恶触,种种疾疫,挝打楚挞,身心苦恼,一切能忍,是故名为住堪忍地。”尊者为了升入清净乐土,帮助众生解脱,忍受种种苦恼。

第叁佰柒拾玖尊
坐清凉尊者
  坐清凉尊者,即澄观(738-839)唐代僧,俗姓夏候,字大休,华严宗四祖。号清凉国师、华严菩萨、华严疏主。祖籍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
  尊者十一岁依宝林寺霈禅师出家,十四岁得度。成年后启蒙游南北名寺,通各派学说。尤重法藏之华严教法。贞元十五年(一说十一年)德宗圣诞,召入内殿,阐扬华严宗旨,德宗赞他“言雅而简,辞典丰富,能以圣法,清凉联心”。因此赐号“清凉国师”。尊者曾立十愿以自励,依此赐号而称“清凉十愿”。顺宗即位,亦礼之为国师,朝野悉慕高风。宪宗元和五年(810),答宪宗之问,述华严法界之义,以深惬帝旨,加号“僧统清凉国尊者”。任僧统,领管全国佛教。开成四年示寂,世寿一0二(一说元和中示寂,寿七十余),葬于终南山石室,相国裴体撰碑文。尊者身历九朝,先后为七帝讲经,弟子有密宗、僧叡、法印、寂光,得法者凡百余人。著作有《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六十卷、《随疏演义钞》九十卷、《华严纲要》三卷、《五蕴观》、《三圣圆融观门》等三十多种。



第叁佰捌拾尊

  中天在线眼尊者

  中天在线眼尊者,即阿育王。意译中天在线王。又有天爱喜喜见王之称。生于佛陀入灭后百年左右。

  尊者为中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第三世王,约生于公元前三世纪,统一印度,为保护佛教最有力之统治者。王幼时生性狂暴,不得其父宠爱,于父王崩后,杀诸兄弟登王位,后仍狂暴杀戮百姓,广造牢狱,残害无辜百姓,因而有“旃陀(暴恶)之称。后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见杀戮之悲惨,乃大为激动,放弃用兵统一全国之途径,幡然悔悟皈依佛教立佛教为国教,在国内建八万四千僧伽蓝,造八万四千佛塔,即位十七年于首都华氏城举行第三次佛典结集,经目犍连子帝须为上座,参与者有长老一千人,经九个月遂竞其功。继之派遣末阐提往诸国,从事传道工作。功德无量,故其后半生有“达磨(正法)阿育王”之称。注释掉的------>



第叁佰捌拾壹尊
去盖障尊者
  去盖障尊者,全名为除一切盖障,即除一切盖障菩萨。居胎藏界曼陀罗十三大院之第八位。
  尊者初入佛门,住修净菩提法门,然而不能耐受长时间静修的勤劳辛苦。后悟得除一切盖障三昧,从此不畏劳苦,坚持修练,终于见法明道,具五神通力,口念真言,可开发众生的善性和智慧,清除众生垢染,最终获得清净因缘,尊者具大慈大悲之心,为大众拔除障门,满足众生之愿,使众生身心安稳而无畏惧。
  去盖障尊者,又称除盖障菩萨,去盖障菩萨。

第叁佰捌拾贰尊
自明尊尊者
  自明尊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明,为智慧之别名,《佛地论》卷一曰:“有义明者以慧为性,慧能破暗故说为明,有义无碍善根为性,翻无明故。”
  又《大乘义章》卷十四曰:“知法显了知名为明。”自明即不借功用,自然而生佛之一切种智,或云自然智、无师智。
  尊者解脱众生于苦海,主要是他善于激发众生所具的潜在智慧与能力,使其×××见性,脱离垢染,进入清净的佛国乐土。



第叁佰捌拾叁尊
和伦调尊者
  和伦调尊者,即和伦调菩萨。
  自众无数劫以来,尊者便己开始学佛求道,在往昔世,释尊曾向他学习般舟三昧。他己具备了佛的功德,但发下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即只有当天下众生都获得解脱之后,他才成佛。而今,尊者住于世间,众生若遇有急难,只要呼唤其名,就能遇难成祥、转危为安。经常供养,参拜尊者,死后可被迎往极乐国土,转生于莲花花瓣之中。
  和伦调尊者,又锻造和伦调菩萨。



第叁佰捌拾肆尊
净除垢尊者
  净除垢尊者,即净三垢菩萨。稽诸史实,实无其人。三垢,又作三毒、三根,即贪、瞋、痴,为一切烦恼之根源。贪,指对自己喜欢的事物生贪欲之心;瞋,指对自己不的事物生恚怒之心;痴,指看不清事物本质的迷暗之心。
  据《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卷下载,尊者曾和诸大菩萨、比丘一起点化阿阇世王,使之开悟。尊者经过长期修行清除了贪、瞋、痴三毒后,拔除了烦恼之根,并“广济众厄难”,帮助众生脱离苦海。

第叁佰捌拾伍尊
去诸业尊者
  去诸业尊者,又名除业菩萨,为释迦如来五佛顶之一。
  据《尊胜佛顶修瑜珈法仪规》卷下载,佛陀慈悲无量,怜悯众生遍堕恶趣之苦,便入除障三摩地,佛入定后,从其头顶显示出轮王形象,此轮王即尊者,顶背祥光辉曜赫奕,照映世间。尊者出现时,十方世界发生六种震动,一切地狱六道众生,或即将堕入地狱的罪人,都被救助而获得解脱,升往十方清净乐土。尊者能清除一切恶道和一切有情的生死苦恼,参拜尊者,可免除今世及前世一切恶业。(五百罗汉)
  去诸业尊者,又名推碎菩萨,尊胜菩萨,除障佛顶菩萨。



第叁佰捌拾陆尊
慈仁尊尊者
  慈仁尊尊者,即慈仁菩萨。
  据《菩萨璎珞经》卷十四载,当佛陀在摩揭陀国尼连禅河边菩提树下成道后,在法乐讲堂举行法会。十方诸菩萨均从各佛国世界来到佛陀身边,劝请佛陀解救众生之苦难,尊者曾参加佛陀的法会并在法会上赞颂佛陀:“诸法其深奥,如空无端绪,达本无诸道,故号人中尊。”



第叁佰捌拾柒尊
无尽慈尊者
  
  无尽慈尊者,即弥勒菩萨。名阿逸多,意译慈氏。
  尊者生于南天竺婆罗门种族,多年跟随佛祖学习佛法,探讨解救众生的方法。曾问为何有人奉佛而不能解脱,释尊解释说:有人自称信奉佛教但对佛法心存疑惑,不能真正获得佛的智慧。他们相信祸福报应,却不礼敬佛,不听佛经,不参拜诸菩萨及声闻圣众,所以不得解脱。若坚信佛法,明了佛智,参拜诸佛菩萨,一心利益众生,来世就会转生到七宝莲花花瓣中,身放光明,脱离苦海,尊者铭记佛祖的教诲,灭度后住兜率天宫内院,四千年后降生人间,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为大众说法三次,普化一切人、天、谓之龙华会。

第叁佰捌拾捌尊
飒陀怒尊者
  飒陀怒尊者,即贤护菩萨。贤护,为八大菩萨之一,十六大菩萨之一。系在家菩萨。密教列为贤劫十六尊之一,置于金刚界曼荼羯磨会等轮坛外西方第二位。密号巧护金刚,离垢金刚。又指胎藏界曼荼罗除盖障院九尊之一第四位,利除怪菩萨,密号巧济金刚。
  据《大宝积经》卷一0九载,尊者原为王舍城中最大富商之子,其所受之诸乐、果报,为忉利帝天王所不及。他的前世行善,今世得快乐之果报,其快乐的程度虽忉利天和天帝释也赶不上。据《八吉禅神咒经》载,若有急疾,呼贤护等八人名字,即得解脱。命终时,此八人飞往迎之。又据《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所载,跋陀婆罗入浴室而悟水因,证得无所有,基于此说,禅宗遂于浴室安置贤护尊者。
  飒陀怒尊者,一作飒陀婆罗,音译跋奈罗波罗菩萨、跋陀波罗菩萨,拔陀和菩萨,又称贤护长者,贤护胜上童真、善守菩萨、贤守菩萨。因善护众生之佛知见,故又称巧护金刚,又以如来金刚之智慧善于除却众生之疑悔,故又称疑悔菩萨;而以如来一实之慧光,巧于救济处黑暗中之众生,故又称巧济金刚。



第叁佰捌拾玖尊
那罗达尊者
  那罗达尊者,原为南天竺一神仙阿私陀的童子。
  佛陀降生前,尊者为南天竺在增长林中修练仙道之神仙阿私陀的侍从童子,侍立仙人身后持尘拂为仙人驱逐蚊虻。仙人法力威猛,具五神通力。据《佛本行经》卷九载,一日,尊者遥望净饭王宫祥光映照,便带领那罗达去察看究竟,师徒二人来到净饭王宫,得知净饭王喜得贵子。王请全城相师为太子看相,众相师都说太子相貌端好,必当大贵。阿私陀仙人也亲自赶来,预卜未来太子将成为当世之佛。便辞别净饭王,携那罗达飞回增长林。于是叫尊者出家为僧,学习佛法。终获罗汉果位而获得解脱。



第叁佰玖拾尊
行愿持尊者
  行愿持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行愿,行愿胜义菩提心。龙树之菩提心论,分别菩提心之相为行愿、胜义、三摩地三种。第一起利益一切众生而使成佛之愿谓之行愿菩提心。论曰:“行愿者,谓修习之人,常怀如是心。我当利益安乐无余有情界。观十方含识犹如己身。”身之行与心之愿,相资而成大事。《青龙疏》下曰:“由行与愿互相依持。此二俱修,不偏起故。”行与愿互相依持,俱修而不偏起。有愿而无行,犹如欲度彼岸,不肯备于船筏。
  尊者立下拯救天下众生的宏愿,又坚定施行,故得以证阿罗汉果。

叁佰玖拾壹尊
天眼尊尊者
  天眼尊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天眼,五眼之一,为天趣之眼。《智度论》五曰:“于眼得色界四大造清净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粗若细,诸色莫不能照。是天眼有二种。一者从报得,二者从修得。”天眼明,阿罗汉所得三明之一。较天眼通之更为明了者,天眼通凡圣皆能得之,天眼明非圣者不能得。
  尊者眼睛可以观察无限远和无限近、每限小和无限大,看到每个的心性善心,看到人的前生的善恶,预示来生的去处。并可根据每人的善恶,指出消除罪恶,求得解脱的方法。据《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九载,天眼尊己获得果位,他饶益众生,为大众演讲佛法,以求使世间有情永出恶趣,舍离诸苦。凡是尊者到过的国土,五谷丰登、万民欢乐,天地鬼神都感受到他的恩泽,礼敬天眼尊者可以得到他的庇佑,获得解脱的方法。



第叁佰玖拾贰尊
无尽智尊者
  
  无尽智尊者,即无尽智菩萨。
  据《佛说大般泥洹经》卷一载,佛陀在尸那迦城熙连河边坚固林双树间即将涅槃时,尊者极度悲痛,急忙赶到。佛陀安慰他不要悲痛,并演说无上妙法,尊者恭敬聆听。曾在无数劫中修习净戒,兴隆三宝,转正**,成大庄严,行处坚固,一切功德悉皆成就。他慈悲为怀,随顺世间,劝导众生勿依仗权势胡作非为;勿乱 交坏人;勿虐待父母;勿贪饮无度等,否则,将受地狱之苦。可使未度者度,未脱者脱。



第叁佰玖拾叁尊
遍具足尊者
  
  遍具足尊者,即遍济世间众生之具足阿罗汉。
  据《佛名经》卷第十四载,尊者功德圆满,慈悲众生,愿天下人都能升极乐土,特别是残疾人,能得到康复。令盲者得视,聋者得听,痖者能言,饥贫者丰衣足食,无一人受饥寒之苦。尊者愿人生形貌端丽,妙像庄严,为人所喜;愿人与人之间慈悲相面,佛眼相看。快乐吉祥,善良的人祝祷尊者,可实现自己的愿望,尊者还劝导众生不要依仗权势和财富胡作非为;不要遗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和不敬父母;不要贪杯而饮酒无度。犯有以上罪过的人若能诚心祈祷尊者,则可消除罪业,免受地狱之苦。

第叁佰玖拾肆尊
宝盖尊尊者
  
  宝盖尊尊者,原为摩揭陀国王舍城之居士。宝盖,系伞之美称,即指七宝严饰之天盖,于佛菩萨或戒尊者等之高座上,作为庄严具。又如经幢,石塔之顶上,有雕刻精细如伞状之盖,亦称宝盖。
  摩揭陀乃佛陀证道、弘道之地,也是佛教的传播中心。尊者曾是亲近三宝,接受五戒的优婆塞(即在家居士)。他尊信佛教常到佛陀居住处聆听教义。据《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载,尊者曾参加佛陀在该城耆阇崛山中举行的法会。舍卫国波斯匿王曾向他请教问题。曾参加佛教的第一次结集,尊者严守戒律,修行不懈,终于证得阿罗汉果。



第叁佰玖拾伍尊
神通化尊者
  
  神通化尊者,法号不祥。
  尊者因为善于运用神通宣扬佛法,教化众生,故名。据《大唐西域记》卷十二载,他曾在于阗国(今新疆和阗)时,国王不信佛法,他运用神通力,全身大放光明,使国王油然生钦敬之心,邀至宫内居住。安于树林中修行的清幽寂静,婉言拒绝。于是,出资为他在林中修建塔寺。国王喜获舍利数百粒,叹不能敬置塔下。尊者再用神通力,右手托塔,放置舍利。毕又将宝塔徐徐放回原位,塔身安好如初,观者无不惊叹称奇,于是举国皈依佛教,佛教于是在阗逐渐兴盛。



第叁佰玖拾陆尊
思善识尊者
 
 
  思善识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善识,即善知识,据《法华文句》卷四:“闻名为知,见形为识,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识。又《法华经·妙庄严王品》曰:”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为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善于观察别人的品德与能力,帮助别人走向正道的人。
  善识尊者在修习佛道的过程中,时刻思念欲得善知识之助,以尽快发无上正等正觉,终获罗汉果位。

第叁佰玖拾柒尊
喜信静尊者
 
 
  喜信静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
  尊者信奉信、静二字,并以此规范自身、教化众人,故号称喜信静,由信奉佛法,而依法修行。由修行而得静心,以绝除烦乱,不生愤勃、不报他怨,不起瞋心。对佛法的诚心,犹如在水中安放“信珠“,可澄清垢染,去除心中世俗的污浊。初入三宝之人,要以信为本,信乃一切功德之母,信心坚定,则无宝不取,至心静不乱,则智慧中生,可永除心中的忧烦。



第叁佰玖拾捌尊
摩诃男尊者
  摩诃男尊者,佛陀叔父斛饭王之长子,故又称拘利太子。摩诃男为其尊称,为佛陀最初所度的五比丘之一。
  佛陀出家时,其父净饭王于族中挑选五人,随同出家,在外修行。尊者即为其一。佛陀成道后,于鹿野苑初转**,彼即为最初闻法得道弟子之一,后并护持佛陀之化导。《增一阿含经》卷三弟子品赞其:“速成神通,中不有悔,所为摩诃男比丘是。“
  摩诃男,在《中本起经》作摩男拘利,《佛所行赞经》中作十力迦叶。又称摩诃南、摩诃那摩。意译为大号、大名。又据《大智度论》卷三等载,又有一摩诃男,为甘露饭王之子,又称释种摩诃男、摩呵南、释摩男。《中阿经·苦阴经》乃其请佛所说。当舍卫城之流离王讨伐迦毗罗卫城释迦族时,为救释种族,自愿舍命于水中。又有谓此人与五比丘中之摩诃男同一人者。



第叁佰玖拾玖尊
无量光尊者
  无量光尊者,梵语为阿弥陀佛。又称为“无量寿佛“、”无量光佛“等,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往昔为国王,为佛法所吸引,放弃王位,出家为僧。法名法藏,在修行成佛前,曾发下四十八愿,其中一个愿就是说,将来他成佛后,凡信奉他并持诵他的名号的人,命终之时,佛就前往,接引其人往生自己的国土,即西方极乐世界。尊者即后来的阿弥陀佛。由于前世功德和今生所发四十八誓愿,即刻成佛,佛国名安乐,佛名无量光。在西方十万里外,国内没有高下,贵贱,人人平等,安享和平。
  据《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等载,在极乐净土中,尊者高坐于莲如上。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分侍左右。构成:“西方三圣“的组像。单尊的阿弥陀佛像(所谓”横三世“,或称为”三方佛“)被安置于佛陀之右,结跏趺坐于莲台。我国很早就有阿弥陀佛信仰。

第肆佰尊
金光慧尊者
  金光慧尊者,即金光炎菩萨,为应当礼敬的十方大菩萨之一。
  尊者身放金光,象征无上智慧佛教认为,众生生在凡夫地,或因业力,或因内心生邪、或染著外境,不论贵贱,均罪业无量。故须诚心忏悔,以灭罪修福。否则,业所至时,虽尽全力亦无以逃避。等到地狱恶相尽现眼前,若再忏悔,就为时己晚。尊者以其智慧之光洞察众生心田。有罪之众生只要虔诚归信佛法,真心忏悔旧业,改过自新,则可增益佛法,来罪获福,自性洁净之众生,若能爱抚并念诵尊者名号,则可得现世安稳,未来世亦可获无上菩提。注释掉的------>



第肆佰零壹尊
伏龙施尊者
  伏龙施尊者,名迦毗摩罗,古印度华氏国人,被禅宗尊为西天十三祖。
  尊者初学外道,为马鸣大师收服,皈依佛教,曾为龙树菩萨授具足戒,并传法龙树,据传,率弟子到他在迦毗摩罗城北一石窟中修炼时,为一在窟内盘据己有千年的巨蟒所緾绕。尊者为其讲授《三归依经》,蟒蛇受感化,变成一老叟归服尊者,洞窟北方十里有株万年大树,树荫下居栖着五百条大龙,大树王名叫“龙树“,龙树常为众龙讲经说法,他来访龙树,当龙树确认他是一位德高望重、佛学渊博的长者后,便率五百大龙归附于他。他为龙树及众龙受具足戒,使用神通图例们解脱畜道,升入人道,然后将法藏传授给龙树,法毕化火焚身而灭度,龙树收舍利建塔供奉,龙树成为西天十四祖。



第肆佰零贰尊
幻化空尊者
    幻化空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幻,即化,指幻人之化作,《演秘钞》卷四云:幻者,化也,无而忽有之谓也。“
  佛教认为,众生所以不能解脱,皆因不能悟“空”之理,视假有为真有。尊者等诸菩萨借幻化之虚假无实以点化众生,使众生不再执著于无实无幻之自身及俗世之事物。《圆觉经》曰:“菩萨以寂静慧复现幻力种种变化,度诸众生,后断烦恼而入寂灭。”

第肆佰零叁尊
金刚明尊者
  
  金刚明尊者,为未来世之依佛,原为婆罗门梵志第七十一子。
  据《悲华经》卷五载,婆罗门梵志有七十九个儿子,全部皈依佛教,出家为僧,成为佛陀的声闻弟子,此七十九弟子苦学勤修,且功德具足,都将获得佛的果位,佛祖为授记当于未来世成佛。在未来世,经过无数恒河沙数劫之后,有一劫名“优钵罗花”劫。其中有一“愿受世界”,婆罗门梵志的儿子们将在此世界逐一成佛,其中第七十一劫子成佛,佛号金刚光明,称金刚明佛。在他所住的愿爱世界将有无数弟子,将信奉三宝,众生清净心胸无秽,内外和顺,无有病痛与烦恼,愿爱世界的四周不间断地飘落下优钵罗花的花瓣,花香微妙,充斥四野,众生闻到此花的香气,通身清净,心胸无秽,内外舒适和顺,所有的病痛都会痊愈,一切众生都不受恐 怖与烦恼的困扰。



第肆佰零肆尊
莲花净尊者
  
  莲花净尊者,即莲花净菩萨。
  据《大宝积经》卷一一七载,尊者曾参加佛陀在王舍城灵鹫山的法会,他在无数劫中修习道业,抛弃世财,离弃外道,成就诸行。据《超日月三昧经》卷下载,他曾向佛陀请教:“何为菩萨得至郊行?”佛陀告诉他说:“不为爱欲所点污,斯则清净;心常光洁不协恚毒,斯则清净;于三界尘无所染碍,斯陀含则清净,不绕灭度不忍生死,其则清净;不计终始了出入无为,斯则清净;常行大慈不舍大哀,斯则清净,无大道想,无小道求,斯则清净。”尊者欢喜受持佛陀教诲,他面相庄严,辩才无碍,常为众生讲法,功勋卓著,声彻十方。尊者坚信佛法,摒弃一切尘念,毫不动摇,始终襟怀坦白,一尘不染,圣德无量,心如虚空般明净,善于发现一切众生之疾病,应病与药,皆令痊愈。



第肆佰零伍尊
拘那意尊者
  
  
  拘那意尊者,名拘那罗,以其敬佛之意倍于常人,故称拘那意。
  尊者为阿育王之子,他不仅自己笃信佛教,还影响其父亦礼敬佛祖,布施僧众。阿育王初不奉佛,且广建牢狱,杀民无数,后皈依佛教舍黄金十万两布施众生,以香汤千翁灌溉菩提树(佛祖曾在此树下悟得证道)。尊者则向众人举起二指,意思是自己将用二倍于父王的财物供养众僧。阿育王见状,将黄金增加到三十万两,香汤增加到一千翁。尊者又举起四个手指。阿育王闻群赞尊者之德,大喜,宣布将所有财物布施众僧,并与夫人、王子、大臣等全部皈依佛门,后获罗汉果位。
第肆佰零陆尊
贤首尊者
  
  贤首尊者,即唐代僧人贤首,华严宗实际创始人,为华严宗三祖,本为康居国人,本名法藏,其父侨居唐都长安,以唐为姓。
  尊者十六岁时,到四明山阿育王塔烧炼一指以表虔敬,并发誓研习华严经义,十七岁入太白山求法,先后于太原寺,云华寺讲《华严经》,曾参加玄奘译场,后因见解不同而退出。武则天时期。曾入宫为武后讲解《华严经》,时为译场主持人,与人合译出《华严经》等。武则天赐以“贤首”之名,因而时人又称他为“贤首国师”。尊者以《华严经》为理论根据而立华严宗,被尊为华严宗第三祖。华严宗亦因他而被称为“贤首宗”。尊者历任五帝(武则天、唐高宗、中宗、睿宗、玄宗)门师,声望显赫。



第肆佰零柒尊
利亘罗尊者
  
  
  利亘罗尊者,生于灭佛时代。
  当时,外道魔王转生人间为王,灭毁佛典,拆毁寺院,夷平化塔,强令僧尼还俗。尊者坚信佛法不会因此而灭,终会战胜邪恶,重放光明,曾将佛经,佛像妥善封存于宝山洞穴,或掘地埋藏,从而保护了大批佛教文物典籍,后来护法胜王转生世间,战胜了外道魔教王,遂重新取出所藏经书。流传十方,此时尊者己寂。



第肆佰零捌尊
调定藏尊者
  调定藏尊者,即调定藏菩萨,为十方诸菩萨之一。
  据载,佛陀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遂舍弃人世生活出家修道,在摩揭陀国尼连禅河附近树林中苦行六年,毫无所得。便放弃苦行,到菩提树下静坐,得无上正等正觉。佛祖成道后,尊者曾离开所居佛国世界,来到佛祖前聆听法教。尊者久习佛行,己获菩萨果位,一切功德悉皆成就。

第肆佰零玖尊
无垢称尊者
  无垢称尊者,梵名维摩诘,又名“毗摩罗洁”,旧译净名,新译无垢,意为以洁净、无染污而著称的人,为佛在世时毗耶离城的居士。
  据《维摩诘经》载,尊者为佛经中著名的居士,原为古印度毗舍离的富翁,因精通大乘义理,所以能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辩才无碍,委身于俗,辅助佛祖教化。曾对文殊尊者利及舍利弗等讲述大乘奧理,有《维摩诘经》传于世。其子宝积,亦得道。佛教著名典故“文殊问疾”的主人翁。据说有一次维摩诘居士“示现”病相,佛陀派文殊师利菩萨带领舍利弗等弟子前去问候。尊者与文殊菩萨反复讨论大乘佛教奧义,尊者深邃思想和口若悬河的辩才,令文殊菩萨十方赞叹使舍利弗等众弟子备加崇敬。
  在中国,维摩诘在士大夫中间有很大影响,在佛教的绘画、雕塑、文学等作品中,也是一个热门的题材。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北宋李分麟所作《维摩演教图》,是有关维摩题材艺术作品中的名作。



第肆佰壹拾尊
天音声尊者
    天音声尊者,即天音声菩萨。
  据《诸法无行经》载,尊者曾参加佛陀在王舍城耆崛山中举行的法会。在佛祖的启示下,对佛法的理解日益深刻,神通愈加广大。为了绍隆佛教,他还为众生阐释佛法大义,其音声清越久远,犹如来自天上。



第肆佰壹拾壹尊
大威光尊者
  大威光尊者,即大威光菩萨
  往昔,有国王名喜见善慧,有五百儿子,长子名大威光,往世修有无量功德。据《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一载,一日,被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诸佛子眉间所放“发起一切善根音”光所照。据传,为此光照者,即可开悟,永离一切苦难与恐 怖,而获得佛的智慧。尊者即时证得十种法门,获菩萨果位,后升往须弥山寂静宝宫,充任离垢福德幢大天王,时时聆听佛祖讲解佛法。

第肆佰壹拾贰尊
自在主尊者
  
  自在主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据《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五十七云:“自在主,寄饶益行,初依教趣求,国曰名闻者,能持净戒,生死爱河不飘溺故,又无量福河常流住故。童子自在主者,三业无非,六根离过,故得自在,则戒为主矣,戒净无染故云童子。”
  尊者遵循佛祖教诲坚持净戒,因而心离烦恼进退无滞,通在无碍,得大自在。



第肆佰壹拾叁尊
明世界尊者
  明世界尊者,即唐代高僧玄奘,俗姓陈,祖籍河南偃师。
  尊者精通经论,娴熟儒道百家典籍。游历蜀、陇、荆、赵,访问名僧,恭闻妙说。曾遍游五大天竺学习取经,受到戒日王崇敬,带回佛经六百五十部。回国后,又受到唐太宗的敬重,赐号“三藏法尊者。”



第肆佰壹拾肆尊
最上尊尊者
  最上尊尊者,即最上菩萨。
  据《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载:佛陀在摩揭陀国菩提树下证得无上正果时,尊者从自己所在的佛国赶来礼拜致敬。尊者己具如佛陀般之神通,虽入世间,心常寂静,具一切智、大悲心,降伏魔、安众生。

第肆佰壹拾伍尊
金刚尊尊者
  金刚尊尊者,即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一起,为佛陀的胁侍菩萨,驾白象居右,主一切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象征真理。今四川峨嵋山即其道场。梵名为“三曼多跋陀罗”即普遍贤善的意思。
  据《妙法莲华经·普贤劝发品》载,当佛入灭后,若有诵读《法华经》,尊者“尔时乘六牙白象王,与大菩萨众俱诣其所,而自现身,供养守护,安慰其心。”而《华严经》则说,有善财童子发大心,一心求菩萨道,后来在文殊菩萨的启发下,南行参访名大善知识,最后来到普贤菩萨处,普贤为他讲述“礼敬诸佛”、“广修供养”、“忏悔业障”、“常随佛学”,等十大行愿,因此普贤又被称为“十大愿主”(或十大愿王)。随着《法华经》和《华严经》的流行,对普贤菩萨的信奉在中国也非常兴盛。
  在佛教寺院中,普贤像大多头戴宝冠,身穿菩萨装,坐于一六牙白象上,据说尊者有延命益寿之德,因而又有祈求延命的普贤延命菩萨像。晋代慧持和尚由庐山入蜀,修建普贤寺,是为峨嵋山供奉普贤菩萨之始。



第肆佰壹拾陆尊
蠲慢意尊者
 
  蠲慢意尊者,即蠲慢意菩萨。
  据《宝女所问经》载,佛陀游于如来宝净高座,升菩萨宫讲说无量颂时,尊者不礼敬佛。后捐弃慢意,坚信佛法修行,获得很大法力,可在须臾之间游行遍无数佛国,供养事奉十方诸佛,尊者探求佛法奧意,具有绝大智慧,因材施教,精勤不息地救度众生。


第肆佰壹拾柒尊
众无比尊者
  
  众无比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众无比,佛陀对阿难的称呼。佛又与文殊言:“阿难事我二十余年,具足八种不思议,因之在佛弟子中被称为‘多闻第一’,此谓之众比皇。
  尊者如阿难一样,具无上法力,因偶听高僧讲法而归依三宝(归依有佛、以佛为师,归依法、以法为乐,归依僧、以僧为友)。初持五戒(戒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进而修行具足戒(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舍坠、九十单提、四提经、一百众学、七灭等)。又由持戒入修禅定,在修禅中悟出无量智慧,断除一切困惑,终获罗汉果位。

第肆佰壹拾捌尊
超绝伦尊者
  
  
  超绝伦尊者,即超伦菩萨
  尊者己历无数劫,在无数诸佛之所勤修梵行,获得广大无边之神通,深广难测之智慧。他悲悯众生而常住世间,令其平安;他心恒寂静,住于菩萨无住解脱。据《大言广佛华严经》等载,当佛陀在摩揭陀国菩提道声始正觉时,他自远方的佛国世界赶来,以示对佛陀的祝贺和礼敬。



第肆佰壹拾玖尊
月菩提尊者
  
  月菩提尊者,即月觉菩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八十载:当佛陀成道时,大地0震动,世间众生惊恐不安,此时,他及世间各处菩萨,由地中涌出,安慰众生。心怀慈悲,为世间众生说法。心怀慈悲众生说法。尊者具备普贤的德行,智慧大如虚空,光如日月照遍大地。在其劝导下,众生渐离妄想,断除苦难,走向极乐净土。



第肆佰贰拾尊
持世界尊者
    持世界尊者,即持世界菩萨。
  尊者在无数劫中自行不懈,于佛法无有疑滞。他不以自身解脱为满足,发誓永住世间,救度众生。为众生演说诸法,使众生对诸法性悉皆了知。他神通广大,得巧方便无尽智慧总是随着众生的心愿所至而加以教诲,使众生不知不觉而离诸受染,恢复自性清净之心。

第肆佰贰拾壹尊
定花至尊者
  定花至尊者,即求那跋摩(367-431)意译作功德(金岂)。北印度罽宾国(迦湿弥罗或犍陀罗地方)人,南宋时来中 国,为刘宋译经僧。
  尊者为刹帝利(武士)出身。二十岁出家,并受具足戒,精通经律论三藏,故时人称三藏法尊者。三十岁时,罽宾王卒,众请尊者还俗嗣位,尊者辞而不纳,遂隐遁远走尊者子国弘扬佛教。后又至阇婆国(爪哇)传道,刘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尊者经由海路至广州,见虎势山之形势似耆阇崛山,故将其改为灵鹫山,并在山中建立禅室以习禅,山中本多虎患,及其尊者居于此地之后,则无有其害。元嘉八年至建康,文帝礼遇之,敕住祗洹寺。未久,即于寺中宣讲(法华经)及《十地经》,法席甚盛。此外,尊者亦从事译经,译有《菩萨善戒经》、《四分比丘尼羯磨法》、《优婆塞五戒相经》、《沙弥威仪》等共十部十八卷。此外,尊者还译《杂阿毗昙心论》,以补足伊叶波罗未译完之部分。元嘉八年九月二十八日示寂,世寿六十五。



第肆佰贰拾贰尊
无边身尊者
  
  无边身尊者,即无边身菩萨,随弥陀来迎之二十五菩萨之一。无边身,指身躯广大无边际,比喻尊者智慧神通、法力、慈悲心等。
  《往生要集》所引之《十往生经》载,弥陀来迎时,随著来之诸菩萨中 共有二十五位,无边身菩萨即为其中之一。他能保护虔诚念佛之人,使恶鬼恶神不敢扰乱,日夜常得安稳。又《慈悲道场忏法》中将其与观世音菩萨共列为“世间大慈悲父”,劝告众生至礼归依,以获福佑。



第肆佰贰拾叁尊
最胜幢尊者
  最胜幢尊者,佛在世时之僧。
  据《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载,佛陀成道不久,在普光明殿为众菩萨说法。尊者向佛陀请教;何时才能达到普贤菩萨的誓愿与德行,修成诸大三昧,能自如地出入诸三昧,不停顿地算帐变化、施展神通。佛陀说:普贤菩萨功德无量,他的愿行对三世(过去现在、未来(诸大菩萨都有借鉴作用,而且他的神通变化高于一切菩萨之上,随心所欲、神变自如,令人不可思议。并普贤菩萨为大众说法。普贤菩萨说法,尊者受益非浅。愿行清净,无可退转,能于三昧中自在解脱,变化自如,从而获得了最胜菩提道。尊者能以愿力利益一切众生,为佛的事业护持三宝,从不大厌倦。

第肆佰贰拾肆尊
弃恶法尊者
  
  弃恶法尊者,即弃恶菩萨。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弃恶,舍欲蜀五盖等一切诸恶,为禅、禅那的意译之一。
  据《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上载,尊者亲眼目睹佛陀的无边法力。曾向佛陀请教菩萨行法,佛陀为其祥加解说。他于当下顿悟,欣悦踊跃,身体也升上虚空离地七仞。佛陀预言,尊者以后六百二十万劫,当成为佛,佛号“寂化音如来”,所住世界名“安稳”。《持心梵天所问经》卷二载尊者之言,曰:“假使菩萨适能等立于佛土者,则能蠲除一切众恶,斯则名曰菩萨也。”



第肆佰贰拾伍尊
无碍行尊者
  无碍行尊者,即无碍行菩萨。无碍,谓自在通达而无障碍,自在涉入而无碍,目在融通而为一体。如灯光互相涉入。有心无碍、色无碍、解无碍、辩无碍等的区别。无碍行,即算帐自在,随心所欲,做任何事均无障碍,以德行立名。
  据载,尊者普通辑佛祖在普光明殿为众菩萨举行的法会,众菩萨想达到普贤菩萨的愿行及不可思议的神通变化能力。当时普贤菩萨也来听佛祖讲法,为满足众愿,佛祖请普贤讲解了自己的誓愿及诸大三昧的修炼方法。无碍菩萨及其他众菩萨从中受益非浅,皆得清净无碍。以本愿力利益众生而不知疲倦。尊者具四种智:法无碍,教法得当;义无碍,释义准确;辞无碍,即文字无碍;乐说无碍,尊者生欢乐听讲。尊者以无碍行之于世,利益众生,功德无量。
  又,一唐代僧亦名无碍,俗姓陈,生于成都。



第肆佰贰拾陆尊
普庄严尊者
  
  普庄严尊者,即普庄严菩萨。
  即《华严经》中以四胜身成佛之童子,系过去爱见善慧王之第二子,释迦牟尼佛之前身,以三身中解行生之胜身,于解行生之终心入果海,究竟成佛。据《大方广华严经》卷四十载,曾到佛陀在尼连禅河菩提树静坐之所礼拜。其时他己入灌顶之位,具菩萨行。等于法界无量无边,获诸菩萨普见三昧,大悲安稳一切众生,神通自在同于如来,智慧深入演真实义,具一切智降伏众魔,虽入世间心洹寂静。
  普庄严童子,新译作大威光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