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资讯:[股市论谈]金融业的研究报告汇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1:38:46

本研究报告纯属该报告撰写机构或个人的观点,  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银行类上市公司中外比较及投资价值分析
  国信证券综合研究所 何诚颖 陶鹂春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金融业又以银行业为龙头带动和影响着证券,信托,保险业的发展.从行业特征的角度看,银行业具有稳定增长的特征.从世界各国的资本市场看,成熟股市上的银行股都以其优良的业绩,稳定的成长性,长期的现金分红,以及良好的流动性等特点,构成了大盘蓝筹股指数中的重要板块.著名的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构成中,以银行股为主金融股就占了10%.标准普尔500家最大上市企业中,也有0家是金融类股.
  银行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极其关键的地位.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长期以来对间接融资的高度依赖令银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和空间.加入WTO以来,我国银行业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力求增强国际竞争力.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银行股也开始初具规模.随着国民经济增长,外资并购加快,以及银行类上市公司积极应对国内外竞争等内外部有利因素,我国银行股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银行类上市公司的特点
上市银行在证券市场构成一个举足轻重的蓝筹板块.由于行业的特殊性,银行比一般企业资产规模大,收益稳定,更由于行业本身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银行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力大.与此相应的是银行在证券市场的特殊地位.在海外证券市场上,银行股以其回报稳定,股本规模大等特点,成为市场稳定的重要力量.无论是美国的JP摩根,日本的富士银行,还是香港的汇丰控股,对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和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银行类上市公司与非银行上市公司相比具有规模大,服务内容特殊,负债比率高,运作的金融资产风险大,经营区域分散,电算化程度高,大量涉及普通居民的切身利益等特点.与国际银行类上市公司相比,我国银行类上市公司还存在着内部控制薄弱等问题.我国的会计,审计有关制度呆坏帐分类不细,准备金率不高,致使我国金融企业在运作中存在着不良资产得不到及时化解,审计准则不健全,注册会计师的技术和职业道德水准不够高,提供的审计报告公信力不强,各种风险不能充分揭示等问题,令投资银行类上市公司有着特殊的风险.
  目前我国银行类上市公司共4家,银行股占两市流通市值的比重不足5%,远远低于香港银行股占恒生指数30%,美国银行股占标准普尔综合指数12%的比重.但银行股的财务指标在沪深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其平均每股收益达0.2112元,平均每股净资产2.3655元,远远高出深沪两市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但是,这个板块长期以来存在以下问题,如果不能逐步解决,将制约其后续发展空间:
  1,业务的规范化运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据统计,在我国银行各项业务中,质量能够符合国际惯例标准的仅占30%,面对国际化的竞争环境非常不利.国际惯例是在国际交往中通常采用并被普遍接受的传统习惯做法,是共同遵守的国际准则.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建立中央银行体制以来,如何切实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规范运作水平一直是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目标,各项业务操作规程逐步完善,但与国际惯例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2,金融风险转移和风险制衡机制有待完善,分散风险和化解风险的能力有待提高.风险转移和风险制衡机制是世界上各国银行通行的做法,它是指银行以某一种或几种方式将风险损失转移给其它相关者共同承担.对于任何一家金融机构而言,其抗衡风险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因此,世界各国银行都十分重视风险机制的建立,在最大限度规避风险的基础上寻求金融资产运作的高效益和高效率,这一机制被称为金融发展的"第二道防线".风险机制的建立使国际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得到有限控制和化解,据统计,美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仅为0.67%.而我国即使是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都存在不少问题.西方银行的资产回报率平均达到2%的水平,但我国银行的获利能力则十分低下.
3,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专门人才不足.由于银行类上市公司一直仍以传统业务为主业,金融创新和国际业务所占份额较低,与之相对应,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结构也以传统业务型为主,缺乏适应国际金融竞争要求的综合型,国际型,全能型专门人才.如何瞄准未来经营目标,通过培训,引进等途径储备和培养金融贸易人才,是银行类上市公司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
  4,业务品种和利润来源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差,金融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我国银行上市公司主要收入的绝大多数来源于贷款和金融机构往来,利润来源十分单调,使经营风险无法分散.而国外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较高,收入来源已经完全突破传统的信贷领域,转而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综合型金融服务.不仅如此,我国银行业还有创新能力较差的特征,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业务风险集中,资金存差过大,但又缺乏金融创新来化解金融风险.上市银行在业界属于创新能力相对较强的,但是仍然有待提高.
  二,银行业:中国经济增长景气循环的直接受益者
  1.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一轮景气循环,经济政策保持稳定
自2002年8月份以来,作为国民经济先行指标的生产资料价格开始大幅度回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在2003年的头两个月结束长达14个月的下降趋势,累计同比上升了0.3%,通货紧缩压力进一步消除.今年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全部国有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3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2%.以上迹象表明,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
  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持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经济向好态势逐步增强.一季度以来曾经出现过央行可能提高利率的传言,但是由于经济回暖的势头刚刚出现,新趋势有待确认,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包括利率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稳定.央行在4月份统计月报也提出,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
  2.银行业成为经济增长的直接受益者
  贷款的高速增长是今年以来金融运行的显著特征.这一特征,正是银行业受益于经济增长的直接表现.
  一季度贷款累计增加8513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5022亿元,去年全年的贷款增量是6500亿元,2003年一季度的贷款增幅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长幅度.从一季度贷款增加的投向上看,农业,基本建设和个人消费贷款增加较多,贷款结构有所优化.
2003年4月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长幅度有所回落,金融机构贷款同比增长20.3%,增幅比年初高1.9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最高的.从4月份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贷款投向看,当月增加1945亿元,同比多增加1008亿元,继续维持去年8月份以来金融机构贷款多增的局面,但是多增的势头与1季度相比有所减缓.在当月多增的贷款中,有五项多增贷款占当月多增贷款的95.9%.其中最为显著的是票据融资增加547亿元,同比多增加309亿元;其次是住房按揭和汽车消费的其他中长期贷款增加593亿元,同比多增加248亿元.
  贷款的高速增长不仅是经济增长的要求,还与银行业的发展战略紧密相关.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银行贷款的增长有力的支持了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其中,一是季节性因素的作用,一季度往往是银行贷款增长较多的时期;二是经济增长结构性特征的需要,比如,居民对住房和汽车消费的升温为银行创造了资金运用的重要渠道.从银行业发展战略的角度看,我国商业银行已经由"存款立行"向"贷款立行"转变,这从某种程度上可谓是从粗放型向质量型转变的发展模式.当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猛增还有另一种作用――加速完成改制上市.通过增加合格贷款而降低不良资产率可能是四大行达成上市目标的一种选择,但这种选择是包含着隐忧的.
  总体而言,由于经济发展出现向好的趋势,银行业贷款在一季度高速增长,预计本年度银行业将普遍具有较好的业绩增长.
  三,银行股的总体投资价值分析――中外银行业的比较
与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相比,银行股具有突出的大盘蓝筹的特征,是注重基本面的机构投资者的理想投资品种:银行股流通盘大,平均流通市值超过100亿元,其高流动性为机构投资者以较低成本调整投资决策提供了便利;银行类上市公司直接受益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其股票具有稳定的业绩增长和分红收益;另外,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上市银行受到人民银行和证监会的双重监管,其外部监管比一般的上市公司更为严格.
  表:中国银行股股本特征
  2003-5-14
  收盘价
  (元)
  总股本
  (万股)
  流通股
  (万股)
  流通股比重
  (%)
  总市值
  (亿元)
  流通市值
  (亿元)
  深发展
  12.07
  194582
  140936
  72.43%
  234.86
  170.11
  浦发银行
  13.38
  391500
  90000
  22.99%
  523.83
  120.42
  民生银行
  11.49
  336274
  68023
  20.23%
  386.38
  78.16
  招商银行
  12.34
  570682
  150000
  26.28%
  704.22
  185.10
但是,目前中国银行业与国际接轨才刚刚开始,与国际银行业在各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证券市场上的银行股占两市流通市值的比重不足5%,远远低于香港银行股占恒生指数30%,美国银行股占标准普尔综合指数12%的比重.因此,银行股在证券市场的影响和板块效应将有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
  1. 银行收入来源对比
根据2003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一季度国内非金融企业部门贷款,国债,企业债和股票融资的比重为94.5:2.5:0.7:2.3.这一比例与2002年全年相比,贷款融资比重上升14.3个百分点,国债,企业债和股票融资分别下降11.9个百分点,0.7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融资格局中间接融资长期过高,加上金融创新力度薄弱,银行业对利息收入早已形成惯性依赖.数据显示,我国四大上市银行利息收入占比最低也有将近6成,高的超过8成.由于股份制银行在我国银行业中活力较强,全国银行业的数据应当是远高这个水平.
  相比之下,美国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总体水平按不同的资产规模类别分别为57.90%和73.50%.非利息收入不仅比例较高,而且种类繁多,如:储蓄帐户服务费收入,经纪费收入,信托收入,净证券化收入,保险佣金收入等.商业银行在传统业务之外拓展利润空间在海外已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发展,并代表了银行业发展的趋势.国内银行与国外银行相比,差距很大.
  表:2002年中外银行利息收入比重对比
  深发展
  浦发银行
  民生银行
  招商银行
  美国商业银行
  资产规模大于10亿美元
  资产规模小于10亿美元
  59.08%
  83.33%
  64.13%
  82.65%
  57.90%
  73.50%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创新迈出了有力的步伐.一季度以来,4家上市银行中有3家(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先后提出"银证理财计划",开始向证券委托理财领域渗透.非上市银行中也有此类产品的推出.银证理财计划的产品设计不断完善,投资保障功能日趋显著,由于它符合当前投资环境下投资者的需求,获得了较高的市场认可度.由于银监会暂无这方面的监管措施,银证理财计划目前面临一定的政策风险.但是从海外金融业的发展情况看,全球资产管理业的前10名以银行占绝大多数,而混业经营又是金融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银证理财计划能在中国获得其发展空间,并为由此带动中国银行业的业务创新和发展.
  2.银行不良资产对比
  中外银行不良资产的对比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不良资产的确定方法,二是不良资产状况.
首先是不良资产的确定方法.在国际上,信贷资产的风险属性是银行业监管的重要问题.美国银行体系中所通行的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法已经成为行业惯例,并在全球通行.巴塞尔协议委员会更在2001年1月发布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突出强调需要借助外部信用评级结果确定资产的风险权重,意在使资产风险衡量更为公正,从而保证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更为客观.
  在国内,中国银行业持续改善资产质量,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降低金融风险作出较大努力.银行业在继续采用"一逾二呆"信贷资产分类的同时,开始采取与国际接轨的资产风险衡量方式.各上市银行遵循监管层的要求,制定了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具体标准和实施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内部管理办法.但由于《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定量标准太少,定性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分类人员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往往带有主观随意性.内部人具有操纵资产风险类别和呆账准备从而影响业绩,掩盖实际风险的能力.从四家上市银行的呆帐准备金情况看,各行的计提比例都符合央行的要求.但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稳健性方面,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各有所长,深发展处于末位.外部评级机构对中国银行业的评价的重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而评价中又始终存在不令人乐观的因素.如,国际著名评级机构惠誉在今年5月指出,"中国新增的银行贷款中,大部分仍落入表现欠佳的国有企业手中,这令人担心,未来可能会出现新的资产质量问题."
  表:我国上市银行呆帐准备金计提标准
  正常类
  关注类
  次级类
  可疑类
  损失类
  深发展
  1%
  2%
  25%
  50%
  100%
  浦发银行
  1%
  2%
  35%
  70%
  100%
  民生银行
  1%
  5%
  25%
  50%
  100%
  招商银行
  贷款为1.5%,贴现为1%
  2%
  35%
  65%
  100%
其次是不良资产状况.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水平较高勿庸置疑.由于国内银行业整体信息披露不充分,我们只能从上市银行的角度进行分析.1)从2002年逾期贷款率看,四家上市银行均呈下降之势,逾期贷款下降幅度在0.5~3.5个百分点,其中浦发银行的逾期贷款率下降最快,民生银行下降最慢,逾期贷款率最低,深发展逾期贷款率最高.2)从2002年不良贷款率看,四家上市银行均呈下降之势.其中招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下降最快,民生银行下降最慢,不良贷款率最低,深发展不良贷款率最高.3)从2002年准备金覆盖率看,四家银行均呈提高之势.2002年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的准备金覆盖率分别比2001年提高了8.19,29.62,13.67和2.22个百分点.
  美国银行业市值排行第九的富来银行,其不良贷款率为1.82%,香港的蓝筹银行股汇丰和东亚,其不良贷款率仅在3%左右.而作为我国银行业优秀代表的上市银行,四家平均不良贷款率为5.43%.
再看不良资产构成的比较数据.一般来说,一个健康的银行不良资产结构中应当是关注类资产较多,往后依次减少的.香港整个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数据显示,其关注类资产为6.10%,占比过半,而损失类为1.22%,占比最低.但我们却发现深发展出现了头重脚轻的情况,可疑类资产所占比重超过关注类3.65个百分点.招商银行的不良资产各部分过于平均,虽然该行不良资产水平较低,其结构分布却不能令人满意.
  综合上述分析,中国上市银行相对海外银行不仅不良资产比率较高,而且一些银行不良资产分布结构也存在问题.虽然上市银行在国内银行体系中属于经营质量较好者,但仍然需要不断提高资产质量,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3.银行业整体评估的CAMEL体系指标对比
骆驼评价体系(CAMEL)是美国银行监管机构评价金融机构总体运营状况的分析工具,目前已被国外主要金融监管机构所广泛采用.1997年该评级体系进行了修订,其中一点是突出M即管理水平的决定性作用.在此我们对资本充足程度,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水平和流动性五个方面分别选取核心指标,并结合香港,美国上市银行股的数据进行比较,来评价我国上市银行的总体经营状况.
  表:CAMEL体系指标比较分析
  中国上市银行
  平均水平
  汇丰银行
  (HK)
  东亚银行
  (HK)
  美洲银行
  (US)
  富来银行
  (US)
  资本充足率
  9.71%
  12.70%
  17%
  8.20%
  8.24%
  不良贷款比率
  5.43%
  3.10%
  2.90%
  -
  1.82%
  费用收入比
  48.45%
  38.57%
  53.38%
  32.58%
  -
  ROA
  0.47%
  2.08%
  0.49%
  1.40%
  0.63%
  ROE
  15.24%
  16.10%
  3.90%
  19.44%
  6.86%
  流动性比率
  49.70
  51.10
  46.10
  52.55
  53.94
  注:表中数值根据各上市银行2002年年报计算而得.
  表中美国银行未填数据为该银行未列示数据.
资本充足程度:资本充足率指标的国际标准是巴塞尔协议所规定的8%,国际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能够达到这一要求,其中北美地区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达到11.7%.从我们所选择的样本数据看,各银行都达到了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中国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为9.71%,是比较好的现象.
  资产质量:国际银行业中以北美银行业不良贷款比率最低,为0.96%,最高的日本银行业为5.99%.样本数据显示,香港,美国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比较好,而中国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高,并接近日本银行业5.99%的水平.中国上市银行的经营安全程度仍需花大力气加强.
  管理水平:事实上,管理水平难以用定量指标全面评价.从费用收入比指标看,中国上市银行的管理水平在样本银行中大致处于中等位置,但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盈利水平:中国上市银行的ROA与ROE在样本数据中比较低,但ROA指标与东亚,富来相差不大,ROE指标与汇丰银行差距不到一个百分点.这显示了中国上市银行在经济体系中属于活力较强的群体,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流动性:流动资产比例指标是在侧重资产管理方针下,商业银行衡量流动性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比例越高,表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越小.样本数据显示,我国上市银行的流动性平均状况与香港,美国上市银行的水平基本持平,显示其流动性资产比例比较合适.
经过上述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上市银行作为银行业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群体,其总体经营状况在某些方面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这充分显示了我国上市银行的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但是如同国有四大行一样,资产质量,业务创新和管理水平问题仍然是制约上市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较好解决这些问题的上市银行将具备更大的升值空间.
  四,我国银行股的投资价值分析
  1.银行股的主营业务状况
  我国银行业经营主要集中于表内存贷业务,金融创新的步伐刚刚迈开.我们根据银行股近三年年报指标数据进行了环比分析,数据显示,民生银行具有高速增长的势头,无论是主营业务增长率还是净利润增长率都在40%左右,高居银行股之首.浦发银行仍然表现出其一贯的稳健特点,主营业务增长率列第三,但是净利润增长率比2001年大幅提高,显示浦发银行在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有效控制了各项费用的支出.深发展与招商银行的增长率指标各有一个负值,数据趋势反映了两家银行的不同经营状况和经营风格.深发展2002年主营业务增长率为27%,列银行股第二位,净利润增长率由负转正,经营状况向好.招商银行在2002年主营业务增长率为负,但净利润增长率仍然较高,显示费用控制得力,经营效率有较大提高.
  表:银行股环比增长数据
  深发展
  浦发银行
  民生银行
  招商银行
  2001
  2002
  2001
  2002
  2001
  2002
  2001
  2002
  主营业务增长率
  55%
  27%
  26%
  14%
  89%
  41%
  20%
  -9%
  净利润增长率
  -21%
  7%
  11%
  21%
  51%
  38%
  78%
  21%
  注:该表原始数据来源为万德财务分析系统.
  2.银行股的风险因素
我国银行股的主要风险集中于银行贷款质量的问题.在前文中外银行业对比分析中,我们对此问题已经进行了分析.从个股看,深发展贷款质量最差,正常类贷款仅占84.76%,逾期贷款率和不良贷款率在四家银行股中都是最高的.浦发银行逾期贷款率下降最快,其坏帐准备提取比例在各行中是最稳健的,因此风险度较低.民生银行贷款质量较好,正常类贷款比例最高(94.42%),不良贷款率最低,并于2002年大幅提高了准备金覆盖率,是银行股中风险度最低的.招商银行贷款质量较好,坏帐准备政策比较稳健,但是正如前文分析中曾指出的,该行的不良资产结构存在问题,其中是否存在投资风险,必须对该行的贷款程序,不良资产确认等进行调研后进一步分析.
  表:我国上市银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分布状况
  
  正常类
  关注类
  次级类
  可疑类
  损失类
  深发展
  84.76%
  3.63%
  3.94%
  7.28%
  0.39%
  浦发银行
  90.01%
  5.56%
  1.41%
  2.88%
  0.15%
  民生银行
  94.42%
  2.98%
  1.18%
  1.08%
  0.34%
  招商银行
  91.96%
  2.04%
  2.18%
  2.62%
  1.19%
  3.银行股的市场状况
基金对银行股的认可度如前面所分析的,银行股具有大盘蓝筹股的特征,是注重基本面的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理想投资品种.今年一季度,71只基金总体增仓.从行业角度来看,在基金持股集中度提高的同时,其行业集中度也进一步增强,封闭式基金尤其明显.其中,基金景业,金元,同益,久富在金融保险业的资产配置分别为13%,15%,13%,18%.与股市上的热点行业相适应,有关绩优上市公司的身影也在基金的重仓股名单中频频出现,大盘蓝筹股的投资模式进一步得到市场确认.银行股中的招商银行,浦发银行被数十家基金持有,深发展,民生银行也分别被4家,8家基金持有.招商银行在一季度被29家基金增持,但被17家基金减持.减仓的机构主要是由于前期持仓数量较高,并已经获得相当程度的盈利,由于持仓数量以及对后市看法的差异,导致个股操作不同.这显示招商银行在银行股中具有极高的机构关注度.浦发银行增发后,主承销商光大证券将875万股以大宗交易形式转让给申银万国,价格为10元/股.或许这个10元/股的价格给了基金们信心,于是26家基金大举增持,仓位最重的是基金兴华,持有近1300万股.
  表:基金持有银行股的情况
  持股
  基金家数
  2001年四季度
  持股基金家数
  基金持股
  占流通盘比例
  一季度涨跌幅
  深发展
  4
  7
  86%
  12.39%
  浦发银行
  26
  1
  13.21%
  13.08%
  民生银行
  8
  3
  4.41%
  28.51%
  招商银行
  40
  35
  54.42%
  26.29%
市场对银行股的认可度今年一季度以来,银行股成为拉动股市上行的三驾马车之一,银行股的板块效应和市场影响力开始显现.个中的重要原因是银行的年报盈利数据是极具含金量,迎合了正向价值投资逐步转变的市场投资理念.除深发展每股收益稍低之外,其余三家银行的每股收益都在3毛以上,比上市公司总体水平高得多.其他盈利指标也显示了银行股的良好发展态势.
  表:2002年银行股盈利指标
  深发展
  浦发银行
  民生银行
  招商银行
  每股收益
  0.22
  0.36
  0.34
  0.30
  每股净资产
  1.94
  2.20
  2.32
  2.81
  每股未分配利润
  0.02
  0.01
  0.24
  0.09
  资产净利率(%)
  0.30
  0.57
  0.46
  0.93
  经营净利率(%)
  7.83
  15.76
  12.36
  18.12
  经营毛利率(%)
  34.52
  0.00
  16.85
  0.04
  净资产收益率(%)
  11.47
  16.15
  14.85
  10.82
  数据来源:万德数据系统.
从二级市场看,银行股指数在今年1~3月与大盘指数联动,3月以后开始明显走强,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大盘领涨板块.这显示市场投资者十分认可银行股的良好成长性和当前的投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银行股的阶段涨幅已经令公司基本面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截至2003年5月27日,银行股指数市盈率已经达到49.89,对应大盘市盈率为54.22.对于该板块的后续投资必须紧密关注银行股外资并购,业务创新以及其他业务,股价增长点的变化态势.
  
银行股的相对价值评估在没有外出调研的情况下,我们仅能对银行股的投资价值作出相对价值的判定分析.市净率和市盈率都是两个衡量上市公司相对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从国际范围来看,银行股的合理市盈率大约为12-15 倍左右,而市净率处于1至2倍区间,是各国市场公认的较具中长期投资价值的区域.
  但是在此必须指出的是,由于各国会计政策,经济环境等的差异,相对价值指标的国际比较没有现实意义.比如,与国际银行业合理市盈率12-15倍相对应的是仅有3-5%的贷款增长率.又如,道琼斯指数样本股的市净率水平高于3,也说明不同的市场上合理市净率的定位基准会有差异.因此,我们只能将四家银行股进行相互比较,并采取以下原则评估投资价值:
  较低的市盈率意味着较高的投资价值
  市净率与ROE背驰意味着股价失衡
  表:上市银行相对价值判定指标
  深发展
  浦发银行
  民生银行
  招商银行
  市盈率
  57.32
  37.39
  33.76
  40.73
  市净率
  6.50
  6.12
  4.95
  4.35
  ROE
  0.12
  0.17
  0.16
  0.17
  注:表中市盈率,市净率根据5月28日收盘价进行计算,其他原始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
按照上述原则,从市盈率看,除了深发展市盈率较高以外,其他三只银行股市盈率较低,具有相对较高的投资价值.从市净率与ROE的关系看,深发展的市净率最高,ROE最低,说明股价被高估;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的市净率较低,ROE较高,说明股价被低估.浦发银行的市净率与ROE没有背驰,说明股价已经反映其价值.
  因此,按照相对价值法的判断,我们对银行股的投资应当是买入或增持民生银行,招商银行,观望浦发银行,卖出深发展.
  附:个股基本面简要分析
  招商银行
  招商银行一直以来都是最具潜力的银行股:
  综合素质最佳.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惠誉对招商银行在内的四家银行的评级是目前中国大陆银行的最高评级.一网通和一卡通已经成为银行界的经典产品,构筑成招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竞争优势显著.2002年10月份以来,该行以"金葵花"理财为手段进行高端客户争夺战已初见成效,只占客户总量0.1%的这部分高端客户却贡献了全行个人存储业务量的30%.2003年4月,招商银行继获取基金托管,受托投资管理托管资格后,顺利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证监会的资格审查,成功获得QFII境内证券投资托管业务的资格,成为国内获得该项业务资格的第一家上市银行.
  创新步伐快.2003年招商银行在市场上率先推出"招商受托理财计划",在基金发行缺乏热烈响应的市场背景下却获得空前成功,并为商业银行未来盈利新模式开创先河.
  民生银行
  民生银行近来发展势头迅猛.惠誉对民生银行的评级同样是目前中国大陆银行的最高评级.到2002年末,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2.04%,为国内同业最低水平.2003年2月该行完成可转债发行计划,为新一轮增长提供了基础.
外资并购新进展.近期,国际金融公司IFC称,基于两点考虑,选择参股民生银行:首先,民生银行是一家上市银行,全国性银行,同时又是一家民营银行,IFC希望推进民营银行的发展;另外,民生银行在管理和发展资产方面做得非常出色,IFC相信这是一个好的投资项目.民生银行的股权结构中没有国家股,这与IFC的投资原则非常接近.相信这项外资并购将会进行得比较顺利.
  金融创新独辟蹊径.银行推出与资本市场挂钩的产品已经成为该板块的热点.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一些了解国际股票市场,基金市场等的客户,民生银行最新推出了一系列与股票指数,基金组合,保单贴现,基础产品价格等挂钩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根据客户的接受程度,风险可控,所设计产品中90%以上为本金保证的产品.另外,今年4月民生与德累斯登银行签署《先进管理合作协议书》,开始携手开拓内地现金管理市场.这是迄今为止内地首家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签署此类协议.二者携手开拓内地现金管理市场这一内地中资银行的全新业务领域,将对中国内地机构理财市场带来冲击.
  浦发银行<>< 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