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装订机:吴江新闻网__信息化建设领衔“红领培育工程”再次升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12:45:25
信息化建设领衔“红领培育工程”再次升级
本报记者 李伟 见习记者 孙跃勤
2010年06月28日 08:31:36 来源:吴江日报 作者: 浏览量:136

企业党员刷“红色身份证”上网学习。
听说过“蓝领”、“白领”、“金领”,但你听说过“红领”吗?在吴江经济开发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人才就被形象地称为“红领”。近年来,开发区立足服务发展、服务党员、服务企业,努力推进“红领培育工程”,积极打造新形势下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品牌。
“红领培育工程”推出初期,就把丰富党员教育形式,实现教育主题个性化放在首位,由开发区党员服务中心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预约学习场地、课程及党务问答、法律咨询等培训服务项目,为党员教育提供菜单式服务。
九龙科技集团党总支第三支部书记贝万明长期工作在基层党建工作岗位。据他介绍,开发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大都分布在各个岗位,其中不少还在生产一线,由于排班不同,很难凑齐时间一起集中学习。对此,“红领培育工程”创造性地推出了灵活的党员教育方法,以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在班前、班后、工间休息时间实施“十分钟党课”制度,同时平时还通过书信、电话、寄发资料等方式加强联系。
为了留住党员人才,近年来吴江经济开发区可谓想尽办法,主动关心党员自身学习进修,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参加本科、硕士等学历层次培训给予10%学费资助。开发区党员服务中心培训室租赁给有关培训机构时,试行租赁费用折合成党员教育培训名额,分配给符合要求的党员。
今年以来,“红领培育工程”再次升级,创造性地推出了以“红领家园”为主题的系列党建工作新载体,建设融党建信息平台、服务平台、活动平台、教育平台为一体的立体式“红领家园”,开展了“红领身份证”、“红领援助”、“红领乐园”、“红领讲坛”等系列活动。
引入先进信息技术,架构“党员智能化管理平台”,吴江经济开发区升级“十分钟党课”制度,为全体党员配发活动卡———“红色身份证”。凭借卡号和密码,党员可登录党建信息数据库,阅览学习相关材料。这套由党员管理、组织活动、集中学习等模块组成的管理平台,成为了开发区基层党员开展教育培训、参加组织生活、接受管理监督的重要载体。别小看了这样一张“红色身份证”,它不仅彻底破解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组织学习的难题,还能根据上网时间及点击阅读的篇数、停留阅读的时间直接统计出持有人的学习量,从而为基层党员学习教育、管理考核提供最直观的数据。
吴江经济开发区组织人事劳动局工作人员算过这样一笔账,来开发区企业工作的年轻党员,经过入职、学习进修、升职,之后决定去留的最后一道坎儿就是住房,买了房子基本上就算是彻底扎根。去年,为了加快形成党员人才集聚效应,以人才购房资助办法为依托,全区经审批合格的党员骨干人才购房资助对象达到66名,已发放补助金额近70万元。今年开发区还将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以党员互助金为保障,建立包括常规性走访慰问、一次性临时救助和长期性定期补贴的党员互助制度,进一步健全党内关怀互助机制,推进党内帮扶工作,激发党员内在动力。
此外,涵盖党组织书记培训、新发展党员培训、入党积极分子青年骨干培训、党员专题教育讲座等内容的“红色讲坛”,进一步加大了吴江经济开发区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力度。陆续引进的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江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优质教育项目,开展的大专、本科、硕士层次学历教育工程,也为党员人才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有效提升了党员人才学历和岗位工作技能,促进全区人才资源得到不断优化。
今年,吴江经济开发区还利用健身房、图书室、舞蹈房等硬件设施,举办了“读书节”、读书征文活动、体育比赛等,积极鼓励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参与其中,打造区内党员学习教育和娱乐身心的精神家园。
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五级网络服务农业

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   www.dygbjy.gov.cn   发布时间:2008-06-26  编辑:飞迅

加快基础建设
“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发展现代农业是重中之重。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构建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吉林省信息产业厅厅长毛健博士如此评论农业信息化在吉林省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吉林省地处东北,农村的基础信息网络相对落后,信息相对闭塞,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着“数字鸿沟”的挑战。毛健认为,做好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要做好如电视网、广播网和计算机互联网“三网合一”工程、远程党员教育卫星网络和“村村通”工程等等。这些工程能够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接入问题,实现城乡之间的信息传递互动,使城乡居民共享各种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不仅如此,还能够有效缩小“数字鸿沟”,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城市居民共享现代社会文明的成果,促进农村市场开拓和城乡协调发展。
毛健谈到吉林省农业信息化的下一步工作重点时说:“吉林省要继续推进乡村宽带网络建设,扩大互联网业务服务范围。抓好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扩大农业信息网络服务范围,逐步形成覆盖县、乡镇、村、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批发市场、生产经营大户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校校通’工程,进一步完善远程教育网络,建立保障农村教育信息化设施应用与维护的长效运行机制。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文化建设服务。”
实际上,他所说的这些内容,都是从基础建设的角度出发的,只有加强和完善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民生活的需求。
建立信息服务体系
有了良好的基础建设网络平台,就需要考虑在这个平台之上,如何建立起一套良好的服务体系,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吉林省的做法是建立面向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信息服务体系。这套服务体系发挥的作用是:能够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政策、科技、市场就业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农民科学决策、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拓宽市场渠道,实现增产增收;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加农民收入。
毛健认为,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之一是培养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人才。他说:“要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抓好不同层次的人员培训,突出抓好农村信息员队伍和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人才队伍的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培养信息技术高级人才和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引导鼓励涉农信息技术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面向农村的信息技术培训;制定吸引高层次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的优惠政策,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目前,吉林省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建联动信息服务组织网络,培育了农业信息服务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培训农村信息员1.5万余人。同时,全省3231个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18个农业科研机构、10所农业院校、70所省地县三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343个乡镇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站、3900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一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根据自身优势和发展需求,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信息服务。
培植现代农企特色
虽然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但农业生产还是以一家一户为主要经营方式,普遍存在着农业经营规模小而分散,农业生产成本高且质量难以有效控制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实行标准化生产、精准化投入、科学化筛选贮藏和加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培植起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在国内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毛健介绍:“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我们注重对涉农企业和农业种养大户进行信息技术改造,坚持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培植具有我省特色的现代农业。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户种养殖的规模和水平,搞好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将会带动广大农民学习和应用农业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生产和管理。”
例如,长春皓月清真肉业公司建立了屠宰线等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发了生产管理等信息系统,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快业务流程、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吉林华正公司建立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生猪屠宰、生产、库存、成本管理以及企业与供应商、用户间信息的高度集成。
另外,吉林省积极发挥省内科研机构的力量为现代农业服务,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通过大规模现代农业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与开发项目(863计划),建立了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DGPS(差分全球定位系统)田间定点取样、遥感技术的估产和动态监测、基础数据的数据规范和标准接口,实现了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ES(专家系统)技术与智能农机设备的配套集成。这些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增收节支做出了贡献。
“开展农业龙头企业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示范工程,一方面指导农户科学种植,预防农作物病虫害和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保证农民能够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实现增产增收;另一方面,农户大量的种植信息与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相连接,将有利于企业正确决策和科学管理,并使企业与农户、市场这两端连接起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进而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起到带动作用。”毛健说。
基础建设效果显著
吉林省已有708个行政村、404个5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全省广播、电视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广电系统光缆已连通9个市州和41个县(市),总长14108公里,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6.7%。有线电视用户为211万户,正在建设的数字电视服务平台具有覆盖全省千万户级用户的能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分别在长春、吉林、延边等试点地区建成终端接收站点3610个,乡镇、村建点率达到100%,并将省“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以及党校、科技、教育、农业等农业信息资源,统一纳入到远程教育资源库,实现了资源共享。
覆盖五级的服务网络
吉林省已建设省、市、县网络平台70个,乡镇信息服务站624个,村级信息服务点800个,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正在加快向村级延伸。农业信息服务初步形成了以吉林农网、《吉林农业》杂志、农业博览会、农业综合记者站、物流配送中心、12316语音信息平台的信息系统;基于网络计算机的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已完成全省8个地区800个网点的建设,覆盖800个自然村;已经正式上线运营的12316新农村热线,在线服务专家408名,共接听农民电话120万次,答复满意率达95%以上。利用“一站通”系统和网上展厅等多种形式,实现农产品成交额8.98亿元,引进项目121项。
远程教育与信息化工作通报
第4期
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组织部          2010年9月1日
2010年8月全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
信息化工作情况通报
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使用情况
根据应用系统自动生成的统计数据,本月我区远程教育站点的使用在区县排名第三位。全区多数站点能正常开展学习活动,有231个站点学习时间达到或超过每月不少于4小时(240分钟)的规定要求。但双福、油溪、蔡家、柏林、永兴、贾嗣、慈云、塘河等镇街还有极个别站点本月使用记录为“0”分钟,有的镇街片面追求使用时间和排名,远程教育学习培训的实际效果不明显。使用情况详见附件1或江津党建网(www.jjdj.cn)应用系统排行榜。
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及党建电视栏目素材报送情况
7-8月,江津党建网站共发布信息456条,镇街和部门报送信息379条,选用174条。区人力资源社保局、新闻社、广电台、党史研究室、科委、市政园林局、税务局、发改委、农委、白沙、夏坝、贾嗣、龙华等部门和镇街超额完成了每月3条的报送任务。仍有部分镇街和部门不注重远教信息和栏目素材报送,信息质量不高。江津党建电视栏目《信念》实现播出节目8期,区广电台共选送党建新闻11条,专题片2部。“帅乡兵妈妈”陈利萍事迹专题片《不穿军装的指导员》在重庆卫视《红岩本色》栏目播出,《重庆日报》7月27日农村版以《江津远程教育吸引5万“土专家”》为题,介绍了我区远教工作学用情况。从今年起,远教信息和栏目素材的党建考核依据以江津党建网、《信念》等党建电视栏目选用统计情况为准。
三、12371党建信息平台使用维护情况
按市委组织部统一部署,全区各级党组织利用平台积极开展网上党组织和党员管理、组织关系转接等党务工作,平台综合使用排名全市第四名。从8月开始,12371党建信息平台通报情况纳入区党建考核和党建重点工作专项督查。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截止8月底,全区对2112个网上党组织简介进行了维护,维护率达100%;各级党组织配备管理员2581名,配备率达100%;党员信息更新率达94.9%,其中几江、德感、支坪、李市、油溪、柏林、永兴、吴滩、贾嗣、朱杨、中山、嘉平、夏坝、塘河、广兴、人民法院、珞璜工业园管委会等17个党委,党员信息更新率达到100%。
本月,各级党组织共办理网上组织关系转接515人次,发布工作动态2734条,其中,几江、支坪、永兴、贾嗣、珞璜工业园管委会等5个党委工作动态发布率达100%;党员群众留言2111条、党组织回复1087条,有186人通过网络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党组织发起组织活动546次,其中,其中几江街道发起组织活动236次,区商务局机关支部、杜市镇屏麓党支部、几江街道通泰门社区麻纱市街党支部等,支部基本信息完整,平台的综合使用率较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平台运用不充分。尽管平台的综合使用率较上月大幅提高,但总体仍处在较低水平。大部分党组织仅运用平台开展党组织和党员信息维护、组织关系转接等基础党务工作,法院、电信江津分公司本月未上传支部活动相片,11个直属党委未利用平台发布组织公告,9个直属党委未发起组织活动,全区管理员登陆仍未达到100%。
2.对平台的宣传力度不够,党员参与度较低。部分党组织仅限于管理员使用平台,党员对平台的知晓率不高,登陆和使用操作流程不熟悉,本月党员登陆为11736人次,在线留言的党员少,党员使用平台率仅为22%,平台的阵地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3.基础数据不完善。党组织和党员基本信息完整度和准确度不高,多数党组织和党员只更新了个别数据,未按要求进行数据全面维护。录入党费缴纳标准的党员为37878人,录入比例只有72%。电信江津分公司党员个人相片维护统计为“0”。
(三)9月工作重点
1.进一步做好平台的宣传、培训工作。要继续开展好管理员、后备管理员培训和党员操作培训,要通过短信、会议、发放资料、举办专栏、张挂标语等形式,广泛动员党员登陆平台,访问支部网页。尤其要注重对流动党员的宣传和培训,广泛发放、登载《给全区流动党员的一封信》,开展好流动党员在线答疑等活动。党务工作者和管理员要将宣传培训工作作为做好工作的基础,提高主动服务意识,扩大平台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2.进一步完善基础信息。按照党组织和党员信息采集规范,在9月底前完成党组织和党员信息的全面维护工作,力争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完整度达100%,党费标准录入比例达到100%。
3.进一步提高平台的综合使用率。未完成8月活动组织、工作动态、支部相册、组织公告等工作的单位在9月10日前完成各项任务。9月,各党组织继续使用好平台信息发布和党务管理功能,至少发起组织活动1次以上,上传1张以上照片到支部相册,发布原创、摘录、转发或推荐工作动态1期以上,发布1次以上组织公告,预备党员上传思想汇报1篇以上。利用平台开展组织关系转接、党员群众留言互动,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提高支部网页的丰富性、吸引力。9月底前,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登陆率实现100%,全区党员登陆率达到40%以上;支部发起活动、工作动态、管理员登陆比例、党费维护等实现100%。
附件1:2010年8月镇街远程教育使用情况统计表
附件2:2010年8月12371党建信息平台使用维护情况统计表
附件3:2010年7-8月远程教育信息及党建电视栏目素材选用情况统计表
区管事业单位党组织
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组织部办公室    2010年9月1日
兴宁区“四网联动”推进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


www.gx.xinhuanet.com  2011年04月20日 16:38:58  来源:南宁市兴宁区创先办
面对信息网络时代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兴宁区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去年以来,兴宁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党组织建设年”活动,加快推进党建信息化建设步伐,着力建设远教站点、信息平台、资讯网站、移动通讯四个信息网络,实现城区党建信息化建设的“四网联动”,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
迅速配建远程教育站点,健全远教学习网。按照“远程教育为基础、信息服务为目标”的框架设想,兴宁区大力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夯实党建信息化工程建设基础,积极做好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工作。截止目前,兴宁区共建立有1个城区级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平台,85个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其中城区组织部2个,镇和街道办事处5个,行政村37个,乡镇社区3个,城市社区36个,公交行业“党员之家”2个,实现了辖区内村、社区站点建设的100%覆盖。每个站点均配备了1个机顶盒、1个调制解调器和一台29寸彩色电视机。城区党委还从区委党建经费中划拨资金,作为各终端站点的运行及维护的专项经费,保证远程教育设备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为顺利开展远程教育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通过远程教育平台的构筑,有效地推动了党员的经常性教育,使远程教育平台成为基层“政策宣传点”、“信息发布点”、“文化活动点”、“科技传授点”。
充分利用党建信息平台,做强服务管理网。2010年8月南宁市“绿城党旗红”党建信息平台正式开通启用。兴宁区充分利用城区的“绿城党旗红”党建信息平台,开设以“走进组织”、“党建动态”、“人事工作”、“党员远教”、“党建知识库”、“网上党务”、“交流咨询”、“先锋兴宁”(兴宁区党建专刊在线阅读)、“专题专栏”等板块,开展党员服务、党员教育、党员信息管理等电子党务工作,做强城区党员服务管理网。如借助“绿城党旗红”(兴宁)党建信息平台建立健全网上组织生活、党员志愿服务和党员活动电子化管理等推动党组织的延伸拓展,有效地提高了组织工作效能。目前,兴宁区在党建信息平台上共建立网上党组织636个,党组织网页信息数524条,党组织更新数227个,网页更新率35.69%;网上组织关系转接50次,通过网络组织开展党员活动18次。
合作开通新华社地方频道,扩大党建资讯网。除了做好“绿城党旗红”党建信息平台、兴宁区政务信息网等网站的党建资讯工作,兴宁区还积极与新华社广西分社合作,自2010年3月20日起,在新华网广西频道和新华网东盟频道开通南宁市兴宁区站点,并提供重大活动的网络专题和网络直播服务,通过新华网的平台,宣传兴宁区党建工作的新做法、新成就和新经验。如兴宁区通过“四个全覆盖”推进“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百日攻坚行动、以“三学模式”推进城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突出增强“四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党建工作信息都在新华网广西频道南宁市兴宁区站点上刊载,有力地扩大了城区党建工作宣传范围,进一步丰富了城区党建工作的网络资讯。
创新结合移动通讯服务,开发手机信息网。兴宁区通过“新华掌媒”旗下的新华掌媒快报、新华手机报、新华图片报、新华新闻彩铃报等手机媒体向城区4000多名党员干部发布手机短信、彩信等移动信息,宣传中央政策,发布党务要情、党建工作热点,报道党建重大活动和事件等时讯,让党员干部及时了解党建工作,保证了讯息的时效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如针对今年的换届工作向党员发布“严肃换届工作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政策宣传短信息,达到了较好的向城区广大党员普及换届纪律的效果。(郑广)
博乐市党员远程教育专职工作人员岗位培训实现网络信息化
4月2日,博乐市举办了2010年党员远程教育专职工作人员第一期岗位知识考试。各乡镇、市直机关21名远程教育专职工作人员通过市远程办自主研发的网上考试系统参加了考试,掀开了博乐市远程教育工作网络信息化集中在线管理的新篇章。
在线考试,强化培训。考试不是目的,关键在于提高基层党员远程教育专职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在线考试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服务党员远程教育工作,实现资源共享、远程培训、远程考试。各党(工)委远程教育专职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工作时间的不同,随时登陆“双湖网”,实时开展网上学习、网上调阅,充分解决基层远程教育专职工作人员的“工学矛盾”。
在线考试,高效管理。使用博乐市在线考试系统,考试场地不受限制,参加考试人员即使在外地出差,通过访问“双湖网”轻松进入考试系统, 庞大的应试题库,系统随机抽题成卷,确保试卷内容的随机性。考试结束后系统自动判卷,考试者当场可获取考试成绩,彻底删除了人工阅卷的繁琐程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系统能更好的满足大规模培训工作的需要。
在线考试,低碳环保。当前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已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主流,也是我国十一五、十二五发展的重要要求。市委组织部积极响应党中央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号召,通过技术手段一改传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全面实现了考试培训工作的网络化、无纸化、自动化,节约了大量人力、财力,使考试培训成本较以前降低了90%。
在线考试,功能完备。市远程办技术人员利用ASP技术开发的基于WEB的多用户在线考试系统.具有用户实时注册、多用户同时在线考试、动态随机出题、考试时间控制、自动判卷、题库维护、用户管理、分数管理等功能。
为深入推进博乐市远程教育工作信息化的运用,市委组织部将进一步针对网上考试系统进行深度开发,结合“双湖网”远程教育手册网上调阅系统、在线监控系统,深入开展远程教育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应用,实现博乐市远程教育信息化在线集中管理的总目标。
文章来源:博乐市委组织部
关于在信息化社会化新形势下加强荷塘区
党员教育工作的思考
 
2011年3月25日
荷塘区远教中心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化大潮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已日益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课题。荷塘区坚持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服务远程教育等党员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推动了全区党员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
一、荷塘区党员教育工作的现况。
荷塘区党员教育工作,目前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主要形式。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以下简称远程教育)是信息时代新形势下对基层党员加强教育和培训的必要手段,无论从实现形式上还是从培训内容上都全面体现了时代性、先进性和富于创造性的特点。
荷塘区远程教育工作于2003年6月启动,到今年已经有近八年时间了。在这八年里,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建好了一批优质站点。由于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基础条件和人员素质不同,荷塘区远程教育站点的建设,在区委组织部的领导下分期分批进行。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投入各级资金100余万元,建成4批66个远程教育站点,覆盖全区所有39个行政村和大部分社区居委会,为荷塘区全面深入的开展党员干部培训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区远教中心从2009年开始开展“宽带下乡”活动和2010年开展“天翼”信息化示范乡(镇、街道)村创建活动,截止到2011年3月,全区共有2个乡镇、5个街道的36个远教站点连上了宽带网。
二是打造了一支过硬队伍。区委组织部专门成立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为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配齐配强了1名主任和1名专干,负责全区远程教育的管理、建设和维护,组织开展教学。各乡镇、街道也配备了1名分管领导(组织委员)和1名专干。明确了村(社区)党支部(党委、总支)书记为站点管理员,选配年纪较轻、文化程度较高的“两委”成员或后备干部为站点操作员。区远教中心每年对站点管理员和操作员队伍进行2次集中培训。并采取公开招摹、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选派等方式,从辖区企业、机关、学校选调一批年纪轻、懂电脑、热心农村工作的党团员,组建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志愿者服务团。
三是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本着“建设好一站、完善好一站、管理好一站、使用好一站”的要求,规范站点管理工作,确保农村(社区)党员干部学习培训质量,区远教中心统一制作下发了所有站点牌匾;统一制定了《荷塘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工作人员职责》等一系列远程教育管理人员职责、操作规程、机构设置、信息反馈等制度,并做成牌子下发至各站点;统一制作了管理员、操作员上岗卡, 并要求工作人员统一挂牌上岗。
二、荷塘区远程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区远教中心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有计划的组织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收看学习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课件节目,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员的政治理论修养;学习实用技术,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员自主创业和带头致富的本领;积极探索运用新的信息化方式为基层党员服务,进一步推进荷塘区基层党建的信息化进程。
远程教育是基层党员随时培训的理论课堂。在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过程中,区远教中心认真落实市远教办通知精神,积极组织广大基层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收看活动。有的党员通过远程教育卫星平台“创先争优”活动专栏进行学习,有的党员通过省“红星视频”网站收看《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等课件并进行留言,还有党员直接登陆“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收看课件节目。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年荷塘区有近5000名基层党员通过卫星或者互联网等方式收看了全国远程办转播的专题课件和网页信息,累计学习达7000多个小时。
远程教育是基层党员增收致富的最佳途径。各站点积极发挥网络信息优势,一方面通过查询信息,寻找新的投资项目;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发布产品信息,把本地产品向外推介。各村站点坚持集中学与分散学相结合,组织村民学习药材、西瓜种植和野鸭、黄鳝养殖以及片石、木材加工等实用技术,历年来超过20000人次。各社区站点积极引导下岗职工收看和查询劳动就业法规、劳动就业技能、劳动就业信息,先后培训下岗职工1500余人次,提供就业信息300余条,帮助150名下岗职工找到了工作。
远程教育有力地推动了荷塘区信息化建设。远程教育不仅是一个个站点,它依托信息技术,还是一个信息传送的有效载体、平台。荷塘区远教中心在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建设和完善了三类信息化平台服务远教等党员教育工作。第一类是信息即时发布平台。主要包括远教手机短信平台、远教QQ群、电子邮件系统等,借助这些信息化平台进行便捷的双向互动。第二类是基层党组织网络平台。区远教中心指导了仙庾镇仙庾村等村建立起党建网站(仙庾党建网,已建成),作为村党组织展示村容村貌、传达贯彻上级精神、实施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第三类是区级党建网络平台。依托区委组织部建立全区农村党建网站(新农村荷塘网,即将建成),用来向农村基层党组织部署工作、发布政策信息、开展宣传教育。荷塘区运用党建信息化手段进行党员教育,生动、直观、方便、快捷,成效显著,得到了基层的一致好评。各站点以远程教育设备为依托,将计生信息、劳动保障信息、民政信息、综治信息全部输入微机,有效地加强了各类信息管理,充分发挥站点资源共享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对荷塘区信息化社会化新形势下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建议。
虽然以远程教育为主要形式的荷塘区党员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当今信息化新形势下,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没有完全跟得上时代的脚步。经过认真调查与思考,对加强荷塘区的党员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一:进一步扩大远教站点宽带的覆盖范围。目前包括荷塘区在内的县市区都存在电信网络死角,即一些较偏远的村没有电信基站,无法安装宽带。希望电信能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做到宽带信号地区全覆盖。
建议二:进一步升级远程教育站点的信息化功能。目前信息化通讯已进入3G时代,远教平台完全可以搭载信息化快车,开发各种先进的功能。例如:视频会议功能:该功能既可为各级召开视频会议提供途径,也可解决如何监督各站点组织教学的问题;无线上网功能:某些无法接通电信宽带的站点,目前只配备了卫星接收机,只能接受教育台,可以考虑开通这些站点的无线上网功能,连通地网,站点就可以同步参加培训、学习,等等。
建议三:进一步提高党员教育的社会化程度。随着荷塘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提高自身素质、终身学习的需求也不断增强,传统教育已不能适应和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大力发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对于促进党员教育工作的普及和建立终身学习体系,有效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实现党员教育的跨跃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考虑不仅仅把远程教育站点建在村、社区和乡镇、街道,还把站点建到企业、建到机关,就像开“网吧”一样,把远程教育站点建到任何有党员教育需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