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嘎到拉萨多少公里:[转]作文指导百法六(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9:48:27

六、努力提高篇章质量


       连句成为段,连段、再加上题目就构成了篇章。因此,篇章是在句、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个表情达意的整体,是我们每一个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从另一个角度看,因为篇章是观察、思维、表达这三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篇章又是培养我们每一个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最为重要的形式和途径。当然,也只有练好了篇章,才能使作文更好地服务于日常交际、社会生活,才能谋求今后在写作,创作方面有更大的发展。


      要提高篇章质量,仅就思维和表达这两个方面而言,必须注意从审题与拟题、选材与立意、剪裁与组材、方法与技巧这几大方面做起。


    (一)审题和拟题

      在小学阶段,不管是平日的作文训练,还是检测或比赛,采取的大多是命题作文的方式,也就是老师给了题目,让学生根据指定的题目来作文。


      命题作文是进行作文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形式的作文,最怕的就是离题、偏题,也就是没有按照题目的意思或要求去写。因此,要写好这种形式的作文,动笔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认真审题。审题,是命题作文的第一步。


      在命题作文中,有时并没有给与现成的题目,给的却是作文内容范围;有时只给学生提供一个写作的材料,再附加一些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按照材料、要求去写文,这也属命题作文。以上这两种形式的作文,都需要同学们自己拟定、设计题目。除此之外,像写日记、随笔、说明文、心得感受等,更需要自己拟题。


      这就提示我们:作文时,如果给定了题目,就要会审题;如果给定的是作文内容范围,就要会拟题,这也是评价一篇文章优劣的重要因素。


     1 .学会审题


     审,是认真分析,反复思考、推敲的意思;审题,就是在动笔作文之前,先认真分析,反复思考、推敲题目的含义和要求。


     命题作文,由于指定了题目,限定了作文的内容和写作范围,因此,审题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它是动笔作文之前的最关键的步骤,是保证合理选材、正确构思的前提(也可以说是构思的开端),是防止作文离题偏题、下笔千言而离题万里的一项重要措施。


     怎样审题呢?审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逐字逐词地审读、圈画和思考分析,理解题目中各字词(特别是关键字词)的意思。通过审读、圈点、分析:


     (1)明确题目是哪种命题形式,是限定的命题,还是范围题。


      如:《我的家庭》,这是一个限定的命题,作文时,就必须要用它作题目;"一件值得回忆的事",这是个范围题,作文时,可以在这个范围内自己另拟题目。


    (2)明确题目提示出的作文体裁、类型,是要求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抒情文;记叙文中是要求写人还是记事,是要求写景还是状物。


      如:《学习不应只是为了分数》一题,要求我们写议论文,通过"议论",来说理;而"记一个学习态度端正的同学",就要求我们写成记叙文,是写人的。《假如我是班长》这个题目,要求我们既可以写成议论文,侧重议论、说理,也可以写成记叙文,以记事为主;而"一位受人尊敬爱戴的老师",就要求我们写成记叙文,是写人的。当然,小学阶段,我们主要练习写的是记叙文。


     (3)明确题目要求记叙(或说明)的重点以及所限定的写作范围。


      如:《我的小伙伴》,写人,主要写一个人,是和自己同龄或近龄的人;《我和我的小伙伴》,写人,要写两个,不分主次。"我尊敬的一个人",写人,主要写一个人,是自己的长辈、老师,比自己的年龄大;"我熟悉的一个人",写人,主要写一个人,既可以是自己的伙伴、朋友,又可以是自己的长辈、老师。显然,这组作文题目共同的特点是都限定了人物。


      "一个刻苦学习的人","一个把方便让给别人的人","一个关心、热爱集体的人"......显然,这组作文题目也都是写人的,都要求写一个人,而且都限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件小事》,记事,要求写一件事,是件小事(但要能从"小"见"大",有实在意义);《一件难忘的事》,记事,要求写一件事,事的特点是"难忘"(有比较深刻的教育意义);《我和同桌之间发生的值得回忆的一件事》,记事,要求写一件事,这件事必须是在"我"和同桌之间发生的,事的特点是"值得回忆"的(有意义,或有意思);《童年趣事》,记事,这件事必须是在自己童年时期发生的,事的特点是"趣"(有趣味,有意义或有意思,至今难以忘记)。显然,这组题目都是叙事的,都限定了事件的特点。


      《在上学的路上》,《放学之后》,《冬天的一个晚上》,《暑假中的一天》,《在欢乐的节日里》......显然,这组作文题目虽然没有限定记叙(或说明)的内容、重点,但都限定了文章记叙过程中的时间或地点。


      (4)明确题目要求使用的人称形式"
如:《我学会了电脑操作》、《这次活动教育了我》、《可爱的家乡》、《老师,我想对您说》、《我有一个梦》等题目,就必须用第一人称来写,也就是全文必须要以"我"的口气来叙述,既要写清"我"的经历或见闻,又要写出"我"的感受;而《一位可敬的清洁工》、《他真怪》等题目,就可以采取第三人称的形式来写,也就是作者不在文章中露面儿,全文始终以第三者的口气来叙述,称文章中的人物为"他(她)"或"他们"。


      【思考练习】


      (1)什么叫审题?怎样审题?通过认真审题要明确哪些内容?


      (2)审一审下面的题目:


        ①把下面文题按不同内容要求归类。


     《榜样》、《记我成长中的一件事》、《我的好伙伴》、《愉快的队日》、《关怀》、《我家小院的竹子》、《玩得真开心》、《家长会后》、《最关心我的人》、《我的好朋友--钢笔》、《美丽的街心公园》。


写人的:____
写景的:____
记事的:____
状物的:____


      ②区别限定中心和限定内容的题目,在限定中心的题目后面打"√"。


《我爱读书》(    )
《生日》(    )
《我十岁了》(    )
《玩也要动脑筋》(    )


       2 .学会确定"题眼"


     "题眼",即题目中的重点词。它不但透示出作文要记叙的重点,也往往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所以,学会确定"题眼",不但能够提高审题的速度,而且也为抓住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写好作文,打下了基础。如果不会确定"题眼",也就很难把命题作文写好了。


      怎样确定"题眼"呢?可以采取如下步骤:


      第一步,用横线"____"把题目划分成几段。如:《动人的一幕》这个题目,就可以划分为"动人的"、"一幕"这两段,并在题目下面用"____"标出。


      第二步,逐个理解每段词语的意思。如:"动人的",指感动人的、令人激动不已的;"一幕",指某种特定的、比较短暂的情景或场面。


      第三步,弄清各段词语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到"题眼"。如:这"一幕"不能是平平常常、司空见惯的,也不能是低下庸俗的,必须是具有某种现实意义而激动人心、令"我"动情的情景或场面。这样分析思考,也就弄清"动人"一词原来就是这个题目中的重点,是"题眼"。这就为抓住"题眼"构思、作文,使文章切题、中心突出提供了保证。


      除了按照上面讲的步骤学习确定"题眼"之外,同学们还可以从题目的形式上,了解、掌握下面一些规律:


    (1)题目是一个句子的:句子中"是什么"、"做什么"、"怎么样"等表示动作的词语,往往就是"题眼"。如:《我学会了骑车》、《我迷上了书》、《我爱首都北京》、《这件事教育了我》这些题目,其中的词语"学会"、"迷上"、"爱"、"教育"就是"题眼"。


     (2)题目是一个短语(即词组)的,主要又有以下几种情况:题目是偏正短语的,"题眼"多在"偏"上。如:《难忘的时刻》、《让人高兴的变化》,题目中的"难忘"、"让人高兴"就是"题眼"。题目是动宾短语的,"题眼"多在"动"上。如《拔草》、《学画画》、《做实验》,题目中的"拔"、"学"、"做"就是"题眼"。题目是并列短语的,"题眼"多在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上。如:《我和妈妈》、《我与同桌》,题目中的"和"、"与"就是"题眼"。


      (3)题目是一个词的,"题眼"往往就在这个词的比喻义、引申义上,往往就在这个词所指事物的本质特点上。如:《蜡烛》,"燃尽自己,把光明献给他人",就是蜡烛的本质特点;《春蚕》,"无私奉献,直至生命完结",就是春蚕的比喻义。


      【思考练习】


     (1)什么是"题眼"?为什么要学会确定"题眼"?怎样确定"题眼"?


     (2)审一审下面的题目:


      ①审好题目中的重点词语,用线将与其要求相符的内容连起来。


《我帮妈妈洗菜》
写妈妈一人洗菜。
《我替妈妈洗菜》
写我一个人洗菜。
《我和妈妈洗菜》


写我和妈妈二人同洗菜


《我看妈妈洗菜》


写我和妈妈二人同洗菜,但以妈妈为主。


     ②填表


题目 形式 限定了什么 范围要求 重点词语
《他是我的好朋友》
《除夕》


      3 .学会开题


      命题作文时,要重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了什么,限定了什么,作文时不能"跑题"。这是非常正确的,只是还不全面,还要学会开题。
开题,就是在审清题目,弄清此次作文题目都限定了什么的基础上,再认真地想一想--这个题目没有限定什么,选材的最大领域究竟有多大(也就是这个作文题目到底都可以选哪些材料)。如:《我的一位亲人》,审题之后,还要认真地想一想--都有哪些人是自己的亲人;还有哪些人虽然不是自己的亲人,却胜似亲人。又如:《自己的事自己做》,审题之后,还要认真思考一番--哪些算是我们自己的、份内的事;还有哪些虽然不是我们自己的、份内的事,但是我们仍然应该着心着眼的事。


       再如:《生日》这个题目,除了写同学、父母给"我"过生日之外,还可以写谁给谁过生日呢?全家人给奶奶(爷爷、姥姥、姥爷......)过生日;同学们给失去父母(或父母离异)的同学过生日;国庆节,我们给祖国过生日;......


       一旦学会了开题,见到一个文题时,我们就能迅速展开视野,在没有限定的领域内,开拓思路,让思维、想象展开翅膀自由飞翔;就能从多角度、多方面回忆作文材料;就能从众多的、方方面面的素材中,选取最佳的材料来写;就能在题目允许的范围内,发挥出我们最佳的水平,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来;作文就能有效地避免与他人雷同。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文章具有什么特点:   


      雨


     凌晨,一阵轰隆隆的雷声把我从甜美的梦中惊醒。窗外灰蒙蒙的一片,不一会儿,只听见外面传来"哗啦啦......哗啦啦......"的雨声。刺耳的响雷,银白色的闪电,一阵接一阵,阴森恐怖。


     "下雨了,下雨了。"我对妈妈说。妈妈说:"我早就知道了。"我一骨碌爬起来,穿好衣服,来到窗前。妈妈大喊:"快,到厨房来看!"我急忙跑过去,透过妈妈打开的窗户,只见外面狂风怒吼,大雨倾盆,小树在风雨中挣扎着,高的摇头晃脑,矮的东倒西歪。就连根深叶茂、紧密无间隙的冬青树,也经受不住狂风暴雨的袭击,摇来晃去的。我心想:"今天上学咋办呀?"虽然嘴里喊着"我不怕!"但心中毕竟有几分胆怯。正在这时,一个霹雳闪电在我头上闪过,我禁不住打了个寒颤;紧接着,只听见"轰隆隆"的一阵炸响,打了几个响雷,把我吓得躲进屋子不敢出来。在家晨读时,一个个闪电,一声声响雷似乎有意来袭击我,一个劲地往我耳朵里钻。我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念叼着:"我不害怕,我不害怕,我定要和风雨比一比,看是它强还是我强!"


      眼看上学的时间到了,妈妈说:"我送你去吧!"我用自信而坚定的眼光看着妈妈,斩钉截铁地说:"不用,我非要闯闯看!"说罢,我便拿起雨伞,一头闯进了茫茫雨雾之中……   


      题目是《雨》,在一般人看来,文章就应该着力描写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而本文作者却由题目生发开去,跳出常规框框,以叙事(冒雨上学)为主,以写雨景为辅,通过描写雨景,展示"我"的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衬托"我"不畏困难的品格。全文记叙的内容,既在题目允许的范围内,又不落俗套,堪称佳作。


      开题与审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开题时,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拓":


     (1)"开拓"题目要求的写作对象。如《可爱的家乡》:题目要求很明确,只能写家乡,不能写其它的地方。怎么"开拓"呢?我们可以这样想:养育我们的山村是家乡,这个乡镇、这个县、这个地区、这个城市等不也是我们的家乡吗?


     (2)"开拓"题目限定的写作范围。如《难忘那次公益劳动》:题目只在数量上做了限制--"那次"只能是一次,但是时间、地点并没有限定,任我们自由选择;至于内容吗,更是林林总总,如植树造林、清扫街道、擦洗岗亭、拾白色垃圾......只要是为了公共利益的劳动,我们都可以考虑选作写文的材料。


     (3)"开拓"题目揭示的重点。如《团结协作的班集体》:"团结协作"是这篇作文要求记叙的重点,是"题眼",至于选择哪些材料来表现这个重点,题目并没有限制;于是我们就可以尽情回忆这个班集体在课内外、校内外一系列团结协作的事例,然后围绕"题眼"优选材料。


     【思考练习】


     (1)什么叫"开题"?为什么要学会"开题"?如何进行"开题"


     (2)想一想《听到表扬之后》这个题目都限定了什么,没有限定什么。然后,用这个题目写一篇短文。


       4.学会扩题


       一次中小学生作文比赛,题目有两个--《榜样》和《××是我的乐园》。有个学生选定了第一个题目以后,便开始仔细审题:"榜样"--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值得学习的人,因此就要写出他(她)怎么成为我学习的榜样,他(她)是怎么做的。在广泛回忆材料的基础上,这个学生最后选择了一个残疾人陆红姐姐的事迹--她凭着惊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还有那知难而进、战胜自我的精神,取得了连体质健全的人都难以做出的成绩。于是小作者没有再考虑,便一气呵成地写了出来。小作者满怀信心,认为这次一定能够拿到一等奖。到公布比赛结果时,没想到,一等奖的桂冠被别的同学摘走了。


      小作者的文章为什么没有被评为一等奖呢?原因出在何处?可以说,这个小作者非常会审题,也会开题,但没有学会扩题,这是他此次作文比赛未能如愿的众多原因中的主要原因。


      扩题,就是在审题、开题的基础上,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即题眼),按照一定的顺序,思考并提出问题,进而展开文章记叙的次序、层次,并确定出哪些方面是记叙的重点,哪些方面是非重点。如《家乡的变化》一题,在审题、开题之后,就要围绕"变化"一词,认真思考一下:①家乡变化前是什么样。②家乡现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重点)。③家乡是怎样变化的(重点)。④家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又如《我迷上了书》这个题目,在审题、开题的基础上,就要抓住"迷上"这个题眼,认真思考一番:①我是怎么迷上书的。②我又是怎样"迷"的,"迷"到了什么程度(重点)。③我为什么迷上了书,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学会了扩题,就能迅速地展开文章思路,列出作文提纲;就容易写出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脉络清楚的文章来。如前面讲到的《榜样》一题,小作者在审题、开题之后,就应该紧紧抓住"榜样"一词进行扩题,认真而全面地想一想--她为什么是我学习的榜样,她是怎么做的;我又是怎样以她为榜样去做的(重点)。然后,从这两个方面去构思、作文。这样,那次比赛可能也就不会再有遗憾了。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文章记叙的次序、层次:   


       我的烦恼


       我家很有钱,爸爸妈妈开公司,办工厂,是人们说的"大款"。我在班里是干部,在家里是"皇帝",生活很富裕。但我也有烦恼。


      我羡慕别人家的孩子,白天能跟爸爸妈妈一起吃饭,晚上能跟爸爸妈妈一起散步,节假日能跟爸爸妈妈逛公园、上游乐场。可是我呢?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无法照顾我。所以,我只能同阿姨一起吃饭,白天跟同学在一起,到晚上只能与书本、电视为伴。


      我盼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多少次睡梦中,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玩呀!但醒了一看,爸爸妈妈还没回来。有几次,我强迫自己晚睡等着爸爸妈妈回来,但每次从9点等到10点,再等到11点,最后还是睡着了。为了能看到他们,我特意请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小闹钟。睡觉时我上好小闹钟,这回该能看到他们了。可是,朦胧中我听到门"砰"的一声,爸爸妈妈又走了。听到闹铃响,我心里那个烦呀!我怨爸爸妈妈为什么走得那么早,我怪自己为什么不早点醒。唉,谁能理解此刻我的心情呢?


      好几次,我跟爸爸妈妈约好,双休日到公园去玩,但每次都是讨厌的"大哥大"唤走了他们。我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能常跟父母在一起,而我却成了奢望。


     我真想不让他们当"大款",让他们跟别的家长一样,多多陪伴孩子,但这只是我的希望。谁能理解我呢?爸爸妈妈呀,你们知道我的烦恼吗?我宁可不做"皇帝",也要得到你们的爱!  


      大家一定会感到:这篇习作写得非常出色,不但写出了"我"烦恼什么,怎样烦恼,为什么烦恼,而且还写出了"我"真心希望什么,盼望得到什么。这都是小作者会审题、开题,而且善于扩题的结果。

   
    【思考练习】


    (1)什么叫"扩题"?怎样"扩题"?学会"扩题"有什么好处?


     (2)以《我学会了骑车》为题,进行扩题,然后动笔把短文写出来。

      5.学会补题、选题


       在我们平时作文或参加作文比赛时,常常会遇到半命题(又叫半截话题目,或半独立命题)作文,多选题作文。这也是命题作文所包含的形式。动笔作文之前,需要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或从多个题目中选出自己要写的最喜欢的题目。这是写好半命题作文、多选题作文的关键。也只有学会补充题目、选择题目,才能避免面对文题举棋不定、耽误时间,从而影响作文成绩的现象。怎样补充题目、选择题目呢?


       先说补充题目:


       第一步,要认真而广泛地思考一下,题目的空白处(或待补充处)究竟都可以填什么。如:半命题作文《节日的××》,待补充处都可以填什么呢?这个题目可以写节日中某一时刻的景物,因此待补充处可以填"早晨"、"夜晚"等;可以写节日中某一地方的景物,因此待补充处可以填"街道"、"公园"、"广场"等;可以写节日中的某一特殊景物,因此待补充处可以填"焰火"、"喷水池"、"花卉"等;......又如:《我学会了____》这个半截话题目,空白处只要填的是一种技能、本领,就符合题目的要求,如游泳、骑车、玩电脑、包饺子、炒菜等等。


       第二步,在认真、广泛思考的基础上,再反复地斟酌一下,空白处(或待补充处)填什么才好。如上面提到的《我学会了____》一题,空白处填的是一种技能、本事就可以,但是填"说假话"、"给人起外号"、"玩牌"、"吸烟"等一些无益处、无意义或缺少道德的本领就不好了。


       第三步,在反复斟酌填什么才好的基础上,再认真地考虑一下自己准备填什么。这一步,一定要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材料的储备情况而定,以便做到作文时有的可写、有话可说。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小作者补题作文的特点:   


     第一次单独睡觉


      今天,我当上小队长了。我高兴极了,回到家就对妈妈说:"我都当小队长了,也长大了,今晚我要自己在一个屋睡觉。" 晚上,我洗漱完毕,便上床睡觉了。我把灯一关,整个屋子变得黑乎乎的,外面还有"呜呜"的声音。我开始有点儿害怕,把头缩进被窝里。这时,外面的声音没有了,我从被窝里悄悄地探出头,向四周望望。突然,我看见了一只"怪兽":它身上穿着皮夹克,头上还戴着一顶特务帽,没有胳膊,可是有三只脚,稳稳地站在地上。我吓得直冒汗,又赶紧把头缩进被窝里。在被窝里,我好像看到无数只发亮的眼睛正看着我。我又带着恐惧把头探出来,"呀!""怪兽"向我这边走来了,还"呜呜"地叫。我实在忍不住了,惊叫了一声:"哎哟"。爸爸妈妈被我的惊叫声吵醒了,赶忙跑进我的房间。爸爸拉开灯,问我:"小冉,怎么啦?"我说:"我看见了一只'怪兽',还'呜呜'地叫。"爸爸惊奇地问:"'怪兽'在哪儿?"我用手指了指墙角。爸爸顺着我手指的地方一看,笑了,对我说:"傻孩子,你仔细瞧瞧,这到底是什么?"顿时,我恍然大悟,什么"怪兽"呀,原来是衣服架。妈妈说:"那'呜呜'的声音是风声。" 妈妈鼓励我说:"屋里什么也没有,怕什么!你都大了,应该能行!"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安稳多了,不一会儿,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醒来,我回想起昨天晚上的事情,觉得自己真可笑!


       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进幼儿园,第一次背着书包上学,第一次受到教师表扬,第一次说谎,第一次骑车,第一次包饺子......本文小作者也不例外。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材料的积存情况,在题目的空白处填上"单独睡觉"四个字,既切合题意,又很有新意,而且有话可说。正因如此,文章才写得这么生动、有趣,充满童真。


       再说选择题目:


       面对两个或几个文题,作文时首先要根据自己占有材料的情况,给各个文题一一排队--全力去考虑,哪个题目自己占有的材料最丰富,哪个题目最容易写好、自己最有把握写好。然后,从中选择出自己储备最丰富、最有把握写好的题目。


      【思考练习】  


      (1)学会补题、选题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进行补题、选题?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材料的占有情况,把下面的文题补充完整。然后,从中任选一个题目,写一篇短文。


①《爱科学的____》

②《我是一个____》
③《____教我吃苦耐劳》
④《可爱的____》

     6.学会拟题


       在很多时候,作文都需要自己拟定、设计题目。拟题,和审题一样,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本领。一篇文章,内容不但要好,题目也要拟得好,这才称得上是佳作。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习作,体会一下文题的特点和作用:


      生活中的乘除法


      大扫除中,突然,"哗啦"一声脆响,把同学们吓了一跳。大家一齐朝发出声音的地方望去,只见徐英不知所措地站在课桌上,她脚下的那块玻璃已经四分五裂了。深秋的凉风,从这个空子,一个劲地往屋里钻。


      "损坏公物要赔!"快嘴的罗亮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搬出来了。


      "就是嘛!不然我们这些靠窗户的人又要倒霉了。"有人嚷道。


       "她又不是故意的。再说,擦玻璃也是为集体呀!"徐英的好朋友钱平为她辩解。马上又有人接着说:"徐英哪有钱赔玻璃?平时,她连作业本都用背面呢!"


       "别让她为难了。"我心里一热,脱口而出,"我们再请学校给配一块。"


        "不行,那咱们班的荣誉该扫地了。"中队长不同意。


       "那,你有什么高见?"我也不示弱。


       他却笑了:"我们向赖宁请教一下如何?"


       大家转过头,只见墙报上"学赖宁,树新风"的大标(语)题下,"关心集体,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几个字赫然入目。这时只听中队长笑着说:"明白了吧,一块玻璃的钱除以40,得数是多少呀?"


       教室里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罗云芳也把徐英从课桌上拽了下来。


       两天以后,玻璃换上了。阳光照得同学们心里暖融融的。同学们都明白了:学赖宁,要用乘法来维护集体的荣誉,要用除法来分担同学的困难。

     
       这个题目,就像一双传神而又富有魅力的眼睛,在一瞥之间,就吸引住读者,诱发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读者看了题目就迫不急待地想读下去,寻求到底什么是"生活中的乘除法";就像一位向导、引路人,帮助读者迅速而准确地捕捉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真可谓"题好一半文"。


       怎样拟定作文题目呢?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


     (1)掌握记叙文基本的拟题方式。


       记叙文基本的拟题方式有:①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语句做题目,如《我学会了下棋》、《拨河》。②用表明中心思想的语句做题目,如《保护环境有我一份》、《节水,要从我做起》。③用文章中记叙的主要人物或主人公的名字做题目,如《妈妈,您辛苦了》、《我的同桌--王小红》。④用与文章主要内容有关的时间做题目,如《课间十分钟》、《一个初冬的晚上》。⑤用与文章主要内容有关的地点做题目,如《上学的路上》、《奶奶家的小院》。⑥用文章内容涉及到的主要物体的名称做题目,如《一张贺卡》、《小木船》。


       拟题的方式决不只是这几种。当然,也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拟题方式,作文时才能拟出令人满意的题目。


      (2)牢记记叙文基本的拟题标准。


       记叙文基本的拟题标准是:①要确切、醒目。即题目大小适度,宽窄适中,形象鲜明,容易看清,能恰如其分地揭示文章主要内容,能让读者看了题目立刻明白文章的写作目的。如《一件小事》这个题目,就不如拟成《一件藏在我心底的小事》或《小事并不小》。②要简洁、具体。即题目文字简要精练,具有概括性,又明确清楚,使人一目了然。如《老杏树》这个题目,就不如《山中的老杏树》。③要新颖、引人。即题目不与他人重复,不落俗套,别出心裁,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入胜,令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如《关心集体,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这个题目,就不如《生活中的乘除法》;《公而忘私的王老师》这个题目,就不如《王老师心中的天平》。


      (3)灵活确定拟题的时机。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都是依据所选定的材料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先拟定出题目,然后再作文。有的时候,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写作目的,依照列好的提纲,先作文,然后再综合考虑,拟出题目。当然,还可以在作文前拟定几个题目,作文后再反复阅读全篇,认真琢磨、推敲,从中选出一个"新颖、简洁、确切"的文题。   


      【思考练习】


      1.如何拟定作文题目?为什么说"题好一半文"?


      2.记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要求自己拟定题目。


    (二)选材和立意


       选材,是整个作文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是决定文章好坏成败的关键,是写好文章的最重要的"物质"保证。这一点,大家一定是有体验的。有人说,选好材料是作文成功的一半。此话一语破的。这也正如做衣服,款式、做工固然很重要,但是选好布料是前提。试想,布料质量低下,是假冒产品,款式、做工就是再好,做成的衣服能让人称心如意吗?


       意,就是文章的意图、写作目的、中心思想;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写作目的、意图。选材和立意,是作文的两个密切关联的重要内容,前者是"写什么",后者是"为什么写"。缺少"意",就事记事,再好的材料也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废料";"意"不明确或不深刻,写出的文章就称不上是好文章。因此,我们在学习选材的同时,还必须要下大功夫学习立意。


      7 .学会用事实说话


读同学们的习作,常有这种感觉:文章没有说服力,中心思想不是通过细致的描述或刻画表现出来的,而是靠"喊"出来的。一句话,文章空洞,缺少具体内容、具体事例。


      例如,写《我的老师》:全篇都只是泛泛地写老师早起、晚睡,工作很辛苦;带病上班、教课,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冒雨家访、补课,非常关心学生的学习;带学生去医院、给学生端水送药,时刻把学生的健康放在心上。这位老师的确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只是由于文章缺少具体详实的事例,因此使人总感觉文章没有说服力,人物形象苍白,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又如,写《假如我是班长》:通篇反复重复"假如我是班长,我会怎么怎么样",喊口号,空发议论。在什么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我"到底会怎么样?"我"为什么会这样?文章没有详细记叙,少具体事例。因此,让人感觉他这名"班长"并不比现任班长高明多少。


      写文章,用来直接揭示中心思想的"点睛之笔"不可少,但务必要杜绝那种全文空洞、泛泛陈述的做法,即要让具体事实来说话。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小作者在"用事实说话"方面,表现得怎么样:


      我的表姨


      我有一位善良而美丽的表姨,她是位少校军医。表姨穿着笔挺的军装,挺着胸脯走在大街上时,威严神气又潇洒;可一换上白大褂对待病人,似乎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亲切、温和又热情。


      一天傍晚,我去医院接表姨回家。我们刚走出办公室,就被一位护士阿姨拉住了。她转回身走进办公室,换上了白大褂,快步朝病房走去。病房里,有一位老人约六十多岁,脸色发青,满头大汗,正有气无力地呻吟着。表姨走上前去说:"大娘,您先忍一忍,我现在想办法,马上就会好的。"那声音柔柔的,软软的,听了觉得怪舒服的。说着,她就戴上口罩、手套,扶患者趴在床沿上。我一看就明白了,表姨是要给她抠大便。


       表姨弯下腰去,开始了她的手术操作。她的手动作很轻、很慢,小心翼翼的,简直不像给病人通大便,而是在从事一项十分精细的工作。羊粪粒一样的粪便被抠出来了,立刻散发出令人窒息的恶臭。病房里的患者们被熏得逃了出去,我也捂着鼻子往外跑。我隔着玻璃窗向里张望,只见表姨仍然弯着腰,小心地抠着。过了大约半个多小时,她直起身子,伸伸腰,又用手背揉了揉眼睛,然后又重复起刚才的动作来。


      又过了十多分钟,表姨终于直起了腰,摘掉了口罩和手套。患者也转过脸来,满脸露出轻松的表情,嘴里还在不断地说着什么,大概是感谢表姨吧。


      表姨,我美丽的表姨从病房走出来,我迎了上去。   


      全篇除第1自然段进行必要的简单概括介绍之外,其余各自然段,集中笔墨,具体地记叙一天傍晚,"我"接表姨回家时,发现表姨为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娘抠大便的情景。文章还用赘述吗?当然不用了。只这一件具体事例,就足以表现出表姨"善良而美丽"、"亲切、温和又热情"的品质特点;只这一件事,人物的形象便跃然纸上,深深刻入读者的脑海之中。


       这也再次提醒我们,写记叙文,一定要用具体的事实来说话。写事,一定要抓住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力求清楚、完整,不可以只几句话一带而过;写人,一定要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言、行、心理进行具体描写,力求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明;写景状物,要抓住事物独具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力求准确、生动,情景交融。做到了这些,文章的意图、写作目的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总之,千万不能代替文章中的人物说话,或见景物空发议论、赞美之辞。   


     【思考练习】  


     (1)什么叫"用事实来说话"?作文,为什么要"用事实来说话"?


     (2)以《××,您真是我学习的榜样》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品质。


      8 .学会选择材料


      前面讲了,写作文,要学会摆事实,用事实来说话、表现中心思想。那么,采用哪些事实呢?这就涉及到了选材的问题。


      什么是选材呢?选材就是选择材料,就是打开手中或记忆中的"材料库",从几个或若干个作文素材中,依据一定的选择标准,经过一番思考、比较,最后确定出其中的某一个可以用来入文的材料。这个过程就叫做选材。总之,选材必须要经历一个从"多"中筛选的过程;如果想到或寻找到一个素材,也不管好与坏,切题与否,拿过来就用,这不叫选材,准确地说,应该叫做"寻找"、"找材"或"抓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很难尽如人意了。


      怎样选择材料呢?大家先来读读下面这篇文章,小作者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印象最深的一个人


      小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可是有一位老师至今让我思念。她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让我敬佩,让我永远不能忘记。她就是我们以前的音乐老师--张老师。


       有一天,我犯了错误--忘了带音乐书。来到音乐教室,同学们都准备好了音乐书,只有我两手空空。我心嘣嘣乱跳,脑子里在想老师会怎么样,是罚站还是罚写,一个小女孩罚站多难看啊!但愿老师罚写,求求老师罚写,写10遍,20遍,100遍,都行......老师扫了一眼全班同学,好像眼光落到了我的身上。我急忙低下头,等着挨批。稍停一会儿,老师开始讲课。她边走边讲,走到我面前,把她的简谱书轻轻放在我面前。我双手捧书,心中不知是酸还是甜。从此,我再也没有一次忘记带音乐书。


     冬天,我在学校吃饭。一天,寒风刺骨,我哆哆嗦嗦地端着刚刚打来的饭向教室走去,可一不小心踩在冰上滑倒了。当时我都要哭了,饭洒了,手也挺痛。就在这时,一双充满温暖,充满爱抚的手扶起了我,拾起了饭盒。我一看,是那张熟悉的面孔。啊!张老师。她掸了掸我身上的土,擦了擦我的手,问我痛不痛。我望着那张慈祥的面孔,疼痛不知那去了。张老师从她的饭盒里拿出两个包子递给我,我忙说:"谢谢,张老师我不要。"张老师亲切地说:"你不要,中午吃什么?"我说:"我......我爸爸说中午来看我,我让爸爸去买。"张老师把我送回教室并一再叮嘱我:"如果你爸爸没来,你一定来找我,不能饿着肚子上课。"我看着那张熟悉而慈祥的面孔,泪珠在眼眶里滚动......


       四年级开学后,我再也没有看见她可亲可敬的面孔。有的同学说张老师病了,有的说张师退休了。我没有勇气问别的老师,只是在心中想念,想念张老师,祝福张老师。


      这篇习作十分感人。文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这主要得益于小作者善于精选材料。面对学校那么多教过自己的老师,作者经过回忆,一一排列,最终选择出音乐张老师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人。张老师教"我"好几年,关心"我"的事例一定是数不胜数的,作者再次经过一一排列、比较,最终选出两件--第一件事发生在课内,张老师尊重"我"的自尊心,关心"我"的学习;第二件事发生在课外,张老师关心"我"的生活,像妈妈一样给与"我"温暖。材料感人,又具有这么大的覆盖面儿,张老师的形象怎不呼之欲出呢?


       这就提示我们,在选择作文材料时:


     (1)要广泛回忆,摆列。要根据一定的写作目的、要求,在题目限定的范围领域内,广泛地回忆,尽量多地搜寻、摆列作文素材。这里,要特别强调说明:回忆的面儿一定要广,摆列的作文素材的数量一定要足,至少不能少于三个。如,要求我们写一个人,我们就至少要想出三个人;限定我们只写一件事,我们至少要想出三件事来。这样,才有选择的余地,选择出的材料才能保证质量,才能写出精品。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数量要求,暂时就不要急于进行"选择",更不能开始动笔作文。


      为了拓展选材面儿,开阔自己的思维、视野,我们还可以练习采用"坐标"的形式进行多向、广阔的回忆,摆列作文素材。如,要求写一件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选材时就可以按照下面的坐标图,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不同的范围领域去回忆、摆列素材。


     (2)要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筛选。要根据写作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材料再好,但与写作目的、要求不相吻合,也要忍痛割爱。要根据材料的特点(生活中的原始素材并不都适合写成文章)及自己对材料的了解程度进行选择;太简单、无法展开的材料,没有积极意义的材料,太俗、大家写滥了的材料,自己说不清楚的材料......要统统舍去。


      【思考练习】


     (1)什么叫选材?怎样选择材料?


      (2)以《他真值得我学习》为题,写一篇短文。作文前,要求采用"坐标"的形式,进行多向、广阔地回忆,摆列作文素材,然后对人物、材料进行比较、优选。


  9 .学会依据题目特点选材


     知道怎样审题,也懂得选择材料要有一个"选"的过程,可是当作文题目摆在面前时,却不知道从哪入手,从何处选择。这种现象在同学们当中是比较普遍的。这就需要同学们还要掌握依据题目特点来选择材料的本领。


     (1)对限定了中心的题目,如《记一个不怕困难,努力进取的人》:首先要准确、深刻理解题目中揭示中心的关键词语的含义,弄清什么叫"不怕困难,努力进取";接着,按照题目中限定的中心考虑写作对象(摆列3~5个),确定写作对象;然后,广泛搜集材料(摆列3~5个),从中选取最能表现这个中心的、最佳的作文材料。


      (2)对没有直接限定中心,但是限定了中心范围的题目,如《我的亲人》:首先要弄清中心思想的范围有多大,都有哪些人是自己的"亲人",还有哪些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些"亲人"各有哪些品质、特点,确定出写作对象及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接着,根据题目限定的范围,广泛地回忆一下自己有哪些材料可以表现这个范围内的中心思想;最后,从想到的众多材料中,挑选出最好、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来写。


      (3)对于完全没有涉及中心,而只限定了选材范围的题目,如《记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一件事》:首先,要广泛地想一想,在题目限定的范围内有哪些材料可写,即爸爸和妈妈之间都发生过哪些事;接着进一步思考,每一个材料各有什么意义;最后,把没有意义或自己还不能确定中心思想的材料舍去,从有意义、能确定中心的材料中,选出一个自己认识最明确、体会最深刻的材料来写。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一想文章题目属于哪种形式,小作者又是如何依据题目特点选择材料的:


      记节日里的一件事


      中秋节那天的早晨,妈妈提着两份过节的礼物,乐呵呵地对我说:"你还小,若能替妈妈跑这趟腿儿就好了。"望看妈妈包装好的两份礼物,我打心眼里就不痛快:妈妈为什么弄得一份多、一份少呢?瞧,那份多的一定是送给姥姥的。哼,太偏心了。姥姥那儿有好几个舅舅在外工作,生活很富裕;而奶奶呢,六十多岁了,生活水平连姥姥的一半也达不到。想到这儿,我愣了一会儿,想出一个主意,说道:"妈妈,我已经长大了,现在我就替您跑这个腿儿吧!"妈妈又惊又喜:"你能行吗?"我说:"一定行!真的妈妈,我一定行!"


     "节日里,路上人多,你可要小心点儿,千万别惹事呀!"妈妈不放心地对我说着。


      我从妈妈的叮嘱声中挣脱出来,就去推车了。妈妈问我是先给奶奶送还是先给姥姥送。我说:"奶奶离得远,还是先给姥姥送吧!"妈妈把大包挂在车把上,把小包捆在后坐上,嘱咐我向姥姥问好,让姥姥到我家来住。我嘴上答应着把车推出了家门。


      奶奶住在村东,姥姥住在村西。一出门,我先向西骑,骑了一会儿向后一看,妈妈回家了。我马上把车把一斜,转了个一百八十度进了一个胡同,穿过胡同,直奔公路,径直向奶奶家奔去。尽管这样比出家门直往东走要远得多,那也没什么,只要能把礼物送到奶奶手里,再苦再累我也不怕。   


     《记节日里的一件事》这个题目,属于第三种形式--题目完全没有涉及中心,只限定了选材的范围(写一件事,而且必须是发生在节日里的)。小作者动笔前想了很多:她想到了春节期间妈妈为她买新衣的事,爸爸带她去看焰火的事;想到了"六一"儿童节,她与伙伴们去儿童乐园游玩的事,参加商场书画大赛的事;......最后,她选中了中秋节替妈妈给姥姥、奶奶送礼物这件事。这个材料选得多好啊,真切地表达出了小作者对妈妈做事不公的反抗心理。


       【思考练习】


    (1)文题的形式主要有哪几种?怎样依据题目的形式特点选择材料?


     (2)《我喜欢的小伙伴》这个文题属于哪种形式?依据题目的形式特点选择材料,然后动笔写下来。


      10 .要选取真实的材料


     下面这段话是《那次,我受到了表扬》一文中的片段。大家读一读,想想这段话有什么问题:


     我刚要横穿高速公路,猛然看见路当心有两个四五岁的小弟弟。正在这时,一辆大卡车挂着风声从远处疾驰而来。两个孩子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呆了,站在路心大哭起来。汽车越来越近了,五十米、三十米,十米......这时,我脑海中浮现出黄继光舍身堵枪眼、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情景。他们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为了全车旅客的安全,连死都不怕,我还怕什么呢?不能再犹豫了!于是,我大喊一声,飞快地冲上去,先朝他们一笑,然后像踢足球一样猛地将一个小孩踢向对方,又抱起另一个孩子,转身跃到路旁。就这样,汽车擦身而过,两个孩子得救了。


      读了这段话,同学们一定会说:内容不真实,材料是假的。就说两个四五岁的小孩,在没有大人的陪伴下,怎么会跑到高速公路当中了呢?难道汽车司机就没有看到公路当心的孩子吗?"挂着风声"的汽车又不是蜗牛,别说十米,就是二十米、三十米,谁又能救出两个孩子呢?孩子不被轧死,也得被作者踢死,有这么救人的吗?......我完全同意大家的看法,这的确是胡乱编造的内容,材料是假的,骗人的。因此,这是一篇非常糟糕的文章。


     什么是真实的材料呢?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内容,亲身经历的事情,内心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感受,这些就是真实的材料。总之,真实的材料指的就是真人实事,真景实物,真情实感,不能是编造的或半真半假的。


      作文时,为什么强调一定要选取真实的材料呢?


     (1)选取真实的材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因为,小学生主要学写的是记叙文,而记叙文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真实"二字--真实的内容,真实的情感。当然,也只有写真实的内容,才有真情实感可以表达,写出的文章才有说服力,才能感染对方,打动、教育读者。编造、套背的内容,既不符合记叙文的要求,也难以表达真实的感情。


      (2)选取真实的材料,由于掌握了比较充分的第一手材料,所以最容易、最有把握把文章写好。一位作家曾指出:"如果用两个字概括作文的成败,便是'真'与'假'二字。""真实"的确是作文成功的第一要义。套背、尤其是编造的内容,如前面所举的例段,无论你考虑得多么周全,写出的文章也一定会捉襟见肘、漏洞百出,让人觉得不可信,甚至闹出笑话。


      (3)选取真实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最有新意。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取来的材料也往往是最新鲜的,是"顶花带刺儿、挂着露水珠儿"的。有人说:"生活中真实的内容,也一定是具有某种新意的内容。"这话是很有道理的,相信大家也一定会有这样的体会。


      (4)选取真实的材料,有利于推动、促进自己养成深入观察,勤于积累的习惯。因为真实的材料,一定是源于自己的生活,源于日常的勤奋观察和积累;所以选取真实的材料,又一定会反作用于观察、积累,促进人们更加热情、如饥似渴地观察和积累。


      (5)选取真实的材料,有利于培养自己老老实实做文章的良好习惯,在作文中逐步学会诚实做人。要学作"真"文,先要学做"真"人,这是过来的人发自心底的呼唤。抄袭别人现成的作品(与摘抄好文佳段不同),套背、篡改他人的文章(把"赵大叔喂牲口"篡改成"姥姥喂鸡",把因为"小木船"造成友谊破裂篡改成因为"小飞机"造成感情失和等),胡乱编造故事(捡不完的钱包,领不完的路等),这些都是不良的行为,不但难以提高观察、思维、认识、表达的能力,还会助长人们养成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坏习惯。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说假话就是言不由衷,说空话就是言之无物,犯了这两点,不仅是文章的毛病,尤其严重的是思想品德的毛病......"希望同学们要牢记这些话语,一定要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材,选真材,写真材,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细节。   


     【思考练习】


(1)什么是真实的材料?作文时为什么强调一定要选取真实的材料?


(2)翻开自己本周写的作文或日记,重新审查一下所记叙的内容是不是真实的,其中有没有虚构、编造的成分,然后动笔改一改。


       11.要选取熟悉的材料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作文时一定要选取真实的材料。这是第一前提。但是,真实的材料,我们不见得一定都熟悉。因此,在真实的材料中,还要注意筛选自己最熟悉的材料,也就是要选取真实的、熟悉的材料。


       为什么强调要在真实的材料中注意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材料呢?这是因为:选取自己最熟悉的内容,作文时才会感觉容易,才会有话可说,才有可能(或有把握)把文章写清楚,把细节写准确、具体,文章才会令人信服。内容很真实,只是道听途说,甚至是捕风捉影,自己根本不熟悉,不了解详情,文章也照样是写不好的。


       比如,大家都听说过恐龙,也听说过阿波罗登月的事,但是为什么不愿意写《我爱恐龙》、《漫游月球》这样的题目呢?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从未亲眼见过恐龙,没有亲自登上过月球,也就是我们对恐龙、月球这些事物根本不熟悉,没有真切的感受。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文章哪些方面写得好?为什么能够写得这么好?   


     我爱家乡的大鸭梨


     我的家乡在北京郊区的密云县。这里山清水秀,干鲜果品堪称一绝,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像栗榛寨的板栗、西田各庄的金丝小枣等,这些都很有名。然而,我最喜爱的还是黄土坎的大鸭梨。


     传说黄土坎的大鸭梨最早栽种于明代,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清代的乾隆皇帝由承德的避暑山庄回北京时,正值深秋,随臣献上一盘黄土坎的大鸭梨,这梨颜色金黄,皮薄肉厚,吃起来香脆可口,削皮以后,隔夜不变色。乾隆大喜,连连赞美是梨中之王。从此,黄土坎的大鸭梨便闻名全国了。


      每到春天,细雨沙沙,梨树枝上展露出黄嫩的幼芽。渐渐地,这些幼芽长成了小叶子。接着梨树开花了,五个尖尖的花瓣,洁白洁白的,散发着醉人的香味,招来了成群的蜜蜂。小伙伴们用脱落的梨花串成项链,挂在脖子上,可高兴了。再过些天,树上便结出青绿色的小梨,以后就越长越大。


      夏天,阳光灿烂,雨露哺育下的梨树长得枝繁叶茂。


      不知不觉,大地换上了秋装,在飒爽的秋风中,鸭梨成熟了。满树的鸭梨压弯了树枝。鸭梨有圆形的,长圆的,还有的两个梨长到了一起,小伙伴们说它们是"双胞胎"。鸭梨的颜色金黄金黄的,让你见了就想吃。


     听大人们说,鸭梨树不像苹果树那样需要人们精心修剪,也不像葡萄那样需要经常浇水,栽一棵树苗,就能活百八十年,连年果实累累。


      我爱家乡的黄土坎大鸭梨,爱它历史悠久,爱它花香果甜,爱它无私奉献的品格。  


      这篇文章写得很出色。作者从历史悠久、花香果甜、无私奉献这三个方面,表达了对家乡密云黄土坎大鸭梨的热爱之情。为了写好这篇文章,作者多次深入梨园,细致观察鸭梨树春、夏、秋的生长经过,亲历果实由小到大、由青绿到金黄的变化过程,掌握第一手资料。除此之外,作者还注意积极搜寻、了解有关黄土坎大鸭梨的栽种历史、美好传说、生长习性等,以此丰富文章的内容。这便是本文能够写得如此出色的主要原因。   


     这就提示我们:


     (1)没有见过或者没有仔细观察过的事物,就最好不要选进文章来,就不要写。


     (2)要想选、写陌生的材料,事先就一定要认真、反复观察,或者亲自实践、经历一番,掌握第一手材料;有必要的话,还要向他人调查、访问一番,或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这样,才能保证把文章写得具体、准确,做到细节真实,内容丰富。

  
     【思考练习】


(1)为什么强调要选取真实的、熟悉的材料?在选取材料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将自己陌生的材料转变为自己熟悉的材料?


(2)把《我爱____》这个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一个动物、植物的名称,也可以填一个其它物体的名称,然后写一篇短文。


      12 .要选取新颖的材料


      选取材料,不但要真实、自己熟悉,而且还要追求新颖。也就是作文时,要在真实、自己熟悉的基础上,注重选取新颖的材料。


      新颖,就是新而别致;就是新鲜,有新意,不落俗套,与众不同。怎样的材料才算是新颖的呢?


       自己最熟悉、了解详情而恰好又是别人忽视、不太注意的材料算"新";对人们熟知的、自己却有了新认识或新体验的材料算"新";别人没有写过或很少写过的材料算"新";最近发现的,有时代感(反映新思想、新风尚、新特点),有意义(表现传统美德),有意思(体现童心童趣)的材料算"新"。有一点要说清楚,脱离"真实"二字,编造、猎奇的内容,不在"新颖"之列。


      为什么要大家重视选取新颖的材料呢?文章贵在有新意;内容有新意,不落俗套,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吸引人,才会令人耳目一新。内容很真实,写得也非常清楚、具体,只是材料俗而又俗,别人已经写过多次了,这也会严重影响作文的质量。因为这样的文章总会给人一种"似曾相识"之感,让人一见便生厌烦之心。另外,重视选取新颖的作文材料,这一定又会转化成为一种动力,促进人们俯下身躯,不间断地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体验。


      怎样才能做到选材新颖呢?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它会给我们哪些提示:  


      我们家的"卫生部长"


      我的妈妈是一名医生。也许是受职业的影响,妈妈特别爱干净,平时每隔两天拖一次地,星期天更不闲着,又是洗衣服,又是大扫除,累得气喘吁吁,直到把里里外外弄得窗明几净,整整齐齐。我和爸爸封她为"家庭卫生部长。"


       又是一个星期天,妈妈一大早就忙活起来了。可当我打完羽毛球回来时,只见爸爸、妈妈吵起来了。妈妈一手拄着拖把,一手叉腰,直嚷嚷:"你看你,老毛病又犯了。真是的!"瞧,平时面带笑容的妈妈今天却像吃了火药似的。"我的事不要你管!"爸爸也不甘示弱。这场战争是怎么引起的呢?我这个"维持和平的人员"得侦察一番了。哦,原来爸爸顺手把一双脏袜子塞进了抽屉里,本想今天洗的,可偏偏被"卫生部长"发现了。妈妈那么爱干净,岂能容忍呢?可我总觉得爸爸男子汉大丈夫,应该不拘小节,像这样就有点太委屈了。于是,我便为他打抱不平:"妈妈,你对爸爸管得太严了吧,这可不好呀!"妈妈眉毛一竖,眼睛一瞪,怒喝道:"小孩子,懂什么?--对了,回来第一件事是什么?""洗手。我早就背熟了。"我不耐烦地回答道。唉,本想助爸爸一臂之力,但弄了个引火烧身。战争结束了,爸爸不仅当了"俘虏",还得乖乖地帮妈妈干活。


       你瞧,我的妈妈就是这么一个爱干净的人,真是我们家名副其实的"卫生部长"。   


       这是一篇赞美妈妈的文章。从开始学作文起至今,每个人写过的赞美妈妈的文章可能最多--不是写妈妈关心我的学习,就是写关心我的身体;不是写妈妈疼爱爸爸,就是写孝敬老人;不是写妈妈勤俭节约,就是写乐于助人;......而这篇文章在选材上就很有些新意--通过妈妈"指责"爸爸不该把脏袜子顺手塞进抽屉这个材料,真实而生动地体现出妈妈爱干净、"治理"家庭有方的特点。


      这篇短文就提示我们,要做到选材新颖,就需注意如下几点:


      (1)不选人们早已经写滥了的材料。让座、推车、领路等,这些材料即使是真的,最好也不要再写了。"吃别人嚼过的馍",何止是没味道呀!


      (2)不选曾有人写过的材料。若选了,自己这回也必须要换个角度来认识,争取写出点儿新意来。


      (3)不选与别人吻合的材料。估计别人会写什么,我就不写什么。不与他人重复,求新求异。

   
      【思考练习】


(1)怎么样的材料才算是新颖的材料?作文时,为什么强调要选取真实、熟悉而且新颖的材料?怎样才能做到选材新颖?


(2)写一个(位)自己熟悉的人,要求自拟题目,选取新颖的材料来表现这个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特点。


  13 .要选取自己独有的材料


     每个人的特点是各异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每天遇到的人和事等,也是千差万别的。这就为我们作文的选材提供了一种可能,那就是选取真实的、自己独有的材料。


     哪些方面的内容算是自己独有的材料呢?具体包括:自己的爱好、性格、追求等;自己的亲身经历,如:趣事、教训、"愉快的一天"、"上学的路上"、"我学会了×××"等;自己与他人的交往、接触,如:与邻居的交往,与亲朋好友的交往,与路人的交往、接触等。


      为什么鼓励同学们注意选取自己独有的材料呢?独有的材料,一定是个性化的、新颖的材料,一定是"水份充足、永不会枯萎"的新鲜材料,这些材料决不可能和别人的材料雷同;独有的材料,就一定会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拨动读者的心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独有的生活经历,由于自己占有着丰富的材料、熟悉详情,因此也最容易把文章写好,写具体。难怪世界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谁想当作家,谁就应当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文中所选取的材料是否具有"独"这个特点:

   
      我喜欢的一位陌生阿姨


     在我的童年中,我最喜欢和敬佩的人要数一位素不相识的阿姨。


     五月的一个星期天下午,天气炎热,我跟妈妈坐汽车到乡下大舅舅家玩。在我的前面坐着一位梳着秀丽的短发,穿着粉红色衬衫的陌生阿姨。我对妈妈说:"阿姨这件衣服真漂亮。"阿姨转身向我点头微笑。汽车在蜿蜒盘旋的高山公路上行驶,颠得很厉害。一会儿,我头晕晕的,想呕吐,正要转向车窗方向,然而,忍不住"哇"的一声,脏物向前喷射,吐在了前面穿着漂亮衬衫的阿姨背上。我想完了,一定要被臭骂一顿。妈妈急忙用手帕一边给阿姨擦衣服,一边对阿姨说:"对不起,对不起......"这位阿姨脱下脏衬衫,从提袋里取出了一件褪了色的衬衫穿上,笑着说:"小孩晕车呕吐,又不是故意的,没关系。"说完,阿姨便从提袋里拿出两粒晕车片给我服,妈妈连声说:"谢谢!谢谢!"我服了晕车片后好点儿。阿姨向我:"小弟弟,现在舒服一点吗?"我点点头。她便又从提袋里取出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给我吃。我望着面容慈祥的阿姨,又看看手中的红苹果,心里想:多好的阿姨!车上的人都向她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车到站了,大家下了车,我向阿姨敬了一个礼。望着这位阿姨远去的高大的背影,一种喜欢和崇敬之情油然升起……   


      这篇短文记叙的是小作者童年生活中在汽车上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由于晕车,自己把脏物喷在一位陌生的、穿看漂亮衬衫的阿姨背上,她不但原谅"我",还送药、送水果。文章发自内心地表达了对这位素不相识的阿姨的喜欢和敬佩之情。由于小作者选取的是自己独有的材料,因此文章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思考练习】


(1)哪些内容算是自己独有的材料?作文时,为什么鼓励选取自己独有的材料?


(2)以《想起这件事我就____》(高兴、苦恼、气愤、哭笑不得......)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选取自己独有的材料。


   14 .要选取自己最动情、感受最深的材料


    真实、独有的材料,不一定都是自己最动情、感受最深的材料。因此,选取材料时,在"真实"、"独有"的前提下,还要注意优选那些自己感受最深、令自己最动情的材料。


      所谓自己最动情、感受最深的材料,指的就是最能触动自己心弦、激起自己感情波澜的材料,就是使自己的心灵受到剧烈震颤的材料,就是感受、体验的程度超出了一般的材料,就是那些最让自己激动、自豪、难忘、羞愧、气恼、不平的材料。


      为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选取自己最动情、感受最深的材料呢?这是因为:


      (1)文章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如果没有什么思想感情可以表达的话,那么,这样的文章写出来的必要性就不大,就可以不写。


      (2)文章讲究以情动人。那些深深印在我们脑海中的文章,无不具有着深沉或热烈的感情。当然,作者也只有选取的是自己最动情、感受最深的材料,情感才会自然流向笔端,写出的文章才会是流畅的,滚烫的,饱含激情、充满真情实感的。


      (3)作者自己情真意切,才能感动对方。自己都不动情的材料,写出的文章又怎能感染、教育他人呢?因此,只有选取深深打动了自己、激起自己强烈思想感情的材料,写出的文章才会真实自然、生动引人,才会拨动读者的心弦,唤起读者的感情共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家读读下面这几篇小文,想想你有什么感受:


      上篇:淘气又可爱的小黑


       我家有一只既淘气又可爱的小狗,我给它起名叫小黑。


       放学后,我写完作业,妈妈叫我去遛它。我高高兴兴地把小黑脖子上的铁链解下来,向门外走去。小黑一见到人就要咬衣服,对我更不例外。刚走出家门,它就向前跑了几步,又突然来了个急转弯,迎面向我扑来,紧接着就要咬我的衣服。多亏我机灵,撒腿就跑,小黑也紧追不舍。跑了好一阵子,我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看见路旁有一块大石头,就一屁股坐在上面休息。可小黑像一点不累,在我身边转圈圈,向我摇动着它那毛茸茸的小尾巴,好像在说:"怎么样,小主人,不行吧!"


        遛完小黑,我带它回家喝水。它趁我不注意,从纸箱里叼出了一个我最爱吃的麻花。我还在纳闷,它已经用那尖尖的牙齿喀哧喀哧地吃起来了。我想抢过来,可又一想:谁让我和它好呢,就让它吃了吧!没想到它吃完了又去叼。我赶紧跑过去,一边夺纸箱子,一边说:"等我给你拿,弄脏了我可怎么吃呀!"可小黑不听我这一套,叼住箱子就往下拉。正在这时,妈妈来了,才解了这个围。


      你们说,我家的这只小狗是不是既淘气又可爱?它给我的课余生活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中篇:小黑死了


     一天晚上,爸爸遛完它,把它拴在了一个架子下。小黑碰倒了架子旁的蜂窝煤垛儿,吓得汪汪直叫。随后,爸爸又把它拉进东屋。它来到东屋后还在不停地叫着。


      第二天早晨,我高高兴兴地来到东屋,一看小黑没在屋里。我十分惊讶,东找西找,又急忙去问妈妈。妈妈说:"在东屋呢!"我又跑到东屋仔细找。呀!小黑被卡在箱子的缝中,死了。我大哭起来。妈妈听到哭声,也连忙跑来,从箱子缝里把它拉出来,小黑真的死了。


      我摸着小黑那柔软的绒毛,哭着,叫着它的名字。妈妈说:"别哭,再养一只不就得了。"我心想:前几年,我养的小狗让爸爸不小心用车轧死了,这回又把这只可爱的小黑给夹死了。我可真恨爸爸。看到这只可怜的小狗,我真的尝到了"难过"的滋味。


      下篇:离开小黑的日子


      小黑和我永远地告别,离我而去了。没有了小黑,我觉得非常孤单。夜里就连做梦,梦见的都是我和小黑在一起愉快地玩耍。可现在,再也看不见它了。每当想到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流出泪珠。我问妈妈:"您把小黑埋在哪了?"妈妈说:"埋在老家核桃树下了。"我真想再看到它那顽皮的样子,再摸一下它那光溜溜的毛。哎,这都是不可能的事了。为什么你要离开我、离开这个美好的家呢?


        每当我想念小黑时,就会拿出原来拴它的铁链。这是小黑留给我的唯一纪念物。一次妈妈带我回老家,看到小黑的坟时。我又伤心地哭起来。核桃树叶哗啦啦的响声,就像在讲述我和小黑在一起时快乐的故事。


       至今,我已写了三篇关于小黑的文章,但这决不是结束。我想念你,可爱的小黑。

  
      这三篇小文形成姊妹篇,前后紧密承接,很像一部小型的"连续剧"。读完后,让人心里十分酸涩,止不住哽咽哭泣,泪流满面。文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原因就是读者被小作者那种纯朴真挚的感情深深打动,让人不能不如此。而小作者又为什么能够写出这么流畅生动、感人至深的文章呢?原因与他作文时,善于选取自己最动情、感受最深的材料,是分不开的。这一点,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思考练习】


(1)哪些材料是自己最动情、感受最深的材料?作文时,为什么要注意选取自己感受最深、令自己最动情的材料?


(2)以《一件印象深刻的事》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选取自己感受最深、令自己最动情的材料来写。


  15.要选取藏匿在心底的材料


     以自己为对象,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自己最熟悉的事物),是学习作文,尽快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途径。在考虑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时,我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提醒同学们,那就是要勇于选取藏匿在自己心底的材料。


      藏匿在自己心底的材料,指的就是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至今难以忘怀并且不随时间流逝而模糊的事情。如:难言的隐私,自己以往曾经做过的不太光彩或混蛮无理的事情等等。


      可能有的同学会有这种心理障碍:把这些难以启齿、见不得人的"老家底儿"抖搂出来,叫人说三道四,多让人笑话呀!同学们大可不必有这种想法。难言的隐私,不太光彩的事情等,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它决不代表你现在的思想水平、觉悟程度;恰恰由于认识能力、思想觉悟提高了,你才勇于正视自己的"历史",果敢地把它写出来。我们也看到,许多同学把这些"历史问题"写出来以后,不但没有人轻视、嘲笑,反而受到老师、同学们的赞扬,有的上了学校广播、板报,得了奖,有的还被报刊发表了。


      为什么鼓励同学们要勇于选取、写出那些藏匿在自己心底的事情呢?第一,藏匿在自己心底的事,最具有真实性,写出来一定会令人信服。第二,写藏匿在自己心底的事,自己占有着极为详尽的材料,因此作文时,事情的始末原由,最容易写清楚、具体。第三,真实的内容总是具有新鲜的特点,而藏匿在自己心底的事,就更是具有这个特点。因此写出的文章,一定会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第四,藏匿在自己心底的事,一定是让自己最动情或使心灵受是剧烈震颤的事。因此,写这样的事,不但有利于反省、教育自己,而且有利于感染、打动读者,教育他人。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文章,想想本文写得怎么样,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这件事我做错了


        一天下午,我写完了作业出来玩,正好碰上好朋友吴宁。他说:"听说小明家那栋楼有不少户都新安了门铃,咱们去看看。"我同意了。
来到小明家住的楼。我们进去一看,哇!门铃可真多!有红色的、白色的,还有蓝色的,让人眼花缭乱!我对吴宁说:"吴宁,这么多门铃,外型不同,声音也不一样吧?""那当然了,不但声音不一样,还挺好玩的呢!""是吗?那你按一个我听听行吗?"吴宁有点害怕,说:"我可不敢,要是人家出来怎么办?""那怕什么?按完就跑呗!瞧我的!"于是,我把手伸向一个在楼梯旁边的门铃,身子却扭向了楼梯口,摆好逃跑的架势。吴宁呢,早已躲在楼梯拐弯的地方了,正等着我"一声令下"。"嘀--嘀",嘿,成功了!我转身就跑,再一看吴宁,早没影儿了!我俩一口气跑到楼底。"真好玩!"我舒了一口气。吴宁也来了兴趣,"那咱再多按几回怎么样?""行啊,刚才尽顾跑了,都没来得及欣赏。走!"我们二次上楼,卷土重来。这回俩人一人按一家儿的,从最高层开始,一边按一边跑。"叮咚……""嘀答……""咕咕……"嘿,真过瘾!真是:不按不知道,声音真奇妙!一会儿工夫,楼里的门铃就被我们全按了,无一幸免。哈,我们玩得挺痛快,回家了。


        第二天,我到姥姥家送东西。我连按了好几下门铃也没人答应。我想,姥姥不会是出去了吧?"姥姥!"我叫了一声。姥姥终于出来了。"您怎么不给我开门呀?"我埋怨地说。"嗨,刚才不知是谁,隔一会儿就按一下门铃,害得我午觉都没睡成。你按门铃,我以为又有人捣乱,就没答应。"姥姥一脸地不高兴。不知怎的,我的心里一下凉了半截儿,刚才那股高兴劲儿一点儿都没了。仔细想想,昨天我俩干的那事儿不是和这一样吗?我们俩只图自己高兴,却骚扰别人,给别人平添了许多烦恼!这事干得真有点太缺德了!


      以那以后,我有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敢经过那座楼,生怕被人家认出来。唉,这件事我真做错了!   


        本文写的是"我"和同伴出于一种好奇、图好玩的心理,"合演"了一出恶作剧;听了姥姥的一番话,"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悔恨、自责不已。文章内容真实、新颖,具有很强的教育性;记叙详尽,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符合儿童特点;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的心灵也会同时受到洗涤。这些,与小作者写文时,勇于选取藏匿在心底的材料,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同学们,向小作者学习,不要不好意思。怕人笑话、说三道四,这实际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的框框。打破"框框",去掉负担,勇敢些,好的作品在等待着你写出。   


      【思考练习】
(1)藏匿在心底的材料指的是哪些材料?为什么要勇于选取、写出藏匿在心底的材料?


(2)以《一件难以忘记的事》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选取、写出藏匿在自己心底的材料。


        16.要选取典型的材料


      典型,意思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材料,指的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材料。那么,怎样的材料才算是"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呢?概括地讲有两点:一是这个材料能表现、突出中心思想;二是这个材料能代表其它的材料--选取其它任何材料而不选这个材料不行。可见,选取典型的材料作文,可以节省笔墨,使文章短小而精悍、有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忆铁人》。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章先概括地写铁人王进喜关心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接着,便具体记叙有一天他去托儿所查看这件事。他听到孩子的哭声,便急步推开保育室的门进去,并且狠狠地批评了那位阿姨;在回去的车上,当得知批评错了,身为钻井指挥部副指挥的王进喜,立即让车调头回去,当面向那位阿姨赔礼道歉;这还不算完,晚上他还为此事万分不安、自责不已,夜都很深了,还在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只这一件事,就足以表现出铁人王进喜"关心群众、勇于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尚品质,无需再举他例。


       大家再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文章写得怎么样?所选的材料是否典型:

   
        我的二婶儿


         我的妈妈非常孝敬瘫痪的奶奶,这在全村是出了名的。可是凭心而论,在孝敬奶奶这一点儿上,妈妈比起我的二婶儿来,还差得远呢!
做好了饭菜,二婶儿总是先把奶奶扶到桌前,把好吃的菜拉到奶奶一边。新买来席梦思床垫,二婶儿让二叔先给奶奶铺上,好让奶奶躺在床上能舒服一些,换下来的木板床他们自己用。为了让奶奶的皮肤保持清洁,二婶儿每周给奶奶擦一次身,从里到外换洗一次衣服。


       有一天,我去二婶儿家,见二婶儿正背着奶奶走下楼来。我问这是要去哪儿,二婶儿说:"前几天天气不好,今天好不容易晴天了,我背奶奶到楼下晒晒太阳。"二婶儿把奶奶背到楼下,轻轻放在小凳上,让奶奶坐稳。随后,二婶儿又上楼拿来梳子,端来一盆温水,坐在奶奶身旁,一边和奶奶谈着家常,一边为奶奶梳头、洗脚。梳洗完毕,二婶儿又把奶奶的腿托起来,平放在自己的怀里,认真地给奶奶剪起趾甲。看着二婶儿的动作、神态,真像是在雕刻一件十分精细的物品。我说:"二婶儿,我来给奶奶剪吧!"二婶儿抬起头,笑着说:"我来吧!等我的眼睛花了,再由你来为奶奶剪。"


      多好的二婶儿啊,我真为奶奶有这样的好儿媳自豪、高兴。   


        本文太感人了,所选材料太典型了。仅二婶儿背奶奶晒太阳,为奶奶梳头、洗脚、剪趾甲这一件事,就足以表现二婶儿无微不至地孝敬奶奶的高尚品质。它比选取其它十个、二十个材料更能说明问题;除这个材料之外,再多选取哪怕只是一个材料,都是多余的。


       这再次提示我们:在选取作文材料时,务必要增强"典型"意识,无论是选取真实的、熟悉的、新颖的材料,还是选取独有的、感受深的、藏匿心底的材料,都要与"典型"挂钩,都必须是典型的材料。   


      【思考练习】


(1)什么是典型的材料?作文时为什么要注意选取典型的材料?如何选取典型的材料?


(2)写一位自己最尊敬的人,要求选取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人物,自拟题目。


    17 .要善于选取生活中的小材料


       什么是小材料?小材料,指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场面小,人物少,时间短(是"一幕"或"一个时刻"),情节简单。


      有的同学认为:作文的材料必须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什么见义勇为啦,舍己救人啦,拾到巨款主动交还失主啦等等,只有这些材料才值得写。他们不够重视或根本看不起日常生活中那些琐细的小事,认为这些"针头儿线脑儿"的小材料,既俗气,平淡无奇,又缺乏新意,不值得写。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作文课,特别是考试、参加作文竞赛,一遇到作文题目,就绞尽脑汁去搜寻"大材料";搜寻不到,就捕风捉影、夸大其辞,真真假假,半真半假,真中掺假,甚至挖空心思去进行编造、无中生有,或套背优秀作文选中的文章,将其改头换面。这样做,既害人,也害己。


        作文时,的确是要重视选取那些典型的、最能表现中心的"大材料",这些,前面都已讲过;生活中那些琐碎的小事,也的确不是都能够作为写作材料而入文的。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澄清--决不是所有的小材料都不值得写。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垂手可拾的材料,虽然很小,但往往含有丰富的韵味,能够以小见大、发人深省,能够反映出很深刻的道理;有的还像晶莹的宝石,闪烁着光芒。比如:饭桌上,爸爸总要先吃上顿剩下的饭菜;妈妈舍不得自己买件新衣服,却舍得花大钱为我买课外读物,让我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原来爸爸反对我养花,把我栽在院中的花全给拔了,种上了玉米、豆角,好帮着维持生活、填饱肚子,可今天爸爸却找来花种督促我在院中养些花草,美化环境;垃圾筒堵了,人们捂着鼻子上下楼,好像谁都没有看见;楼道中放着火炉,炉上炖着肉,把墙壁上"楼内禁止生火、摆放杂物"的通知熏得变了模样;……


      这些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小事,也可以说都是"心中有而笔下无"的小材料。这些小材料果真俗气、"没意思"吗?真的"不值得写"吗?


       大家再来读读下面这篇小文,体会一下小材料的魅力:   


       老师妈妈


       这天中午放了学,我回到宿舍里,咦,我的被褥呢?一个同学告诉我说:"刘老师把你的被褥抱走啦!"我一听,心里想:糟了,老师一定发现我尿床了。


       我来到刘老师宿舍,只见刘老师戴着老花镜正在拆我的被子呢!我走过去,低声说:"刘老师,是......是我不好,我......"刘老师打断我的话,安慰我说:"没关系,你还小。"听了老师的话,我不害怕了。老师又把我拉到身边,小声说:"来,告诉老师,你在家尿床不尿床?"我不好意思地说:"在家,半夜里妈妈总是叫我起床上厕所,要是妈妈不叫,我就会尿床。"刘老师听了说:"哦,昨晚怪没人叫你,从今天开始,每天夜里我一定叫你起床上厕所。嗯,还有,晚饭时你少吃咸的,少喝水。"说完就让我午睡去了。


     躺在床上,清晰地听见刘老师洗被子的"吭吭"声,我久久不能入睡......刘老师,您真像我的妈妈。

   
      这篇小文不足400字,情节简单至极,只写了刘老师的四个动作(抱→拆→拉→洗),说的四句话,但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刘老师对学生体察入微、关怀备至的高尚品德。难怪小作者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真切地发出"刘老师,您真像我的妈妈"的心声。


     生活中平凡、朴实而富有深意的小材料俯首皆是,随手可拾。这些小材料,我们熟悉,容易写好,写起来又节省时间,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希望同学们作文时,要特别重视选取自己生活中的小材料来写,以小见大;下决心扭转"大材料写不来、写不好,小材料又不写"的被动局面。   


      【思考练习】


(1)什么是"小材料"?作文时为什么要重视选取生活中的小材料来写?


(2)以《一件小事》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能够做到以"小"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