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亲的ppsu奶瓶怎么样:中国高官何时能谦虚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1:50:52

中国高官何时能谦虚些?

2011-04-19 16:51:38

浏览 37977 次 | 评论 126 条

 

4月18日晚,央行行长周小川到清华大学做报告。在问答环节,当有人问到全球三大评级公司惠誉评级(Fitch Ratings) 一个多月前将中国银行业未来三年资产可能恶化,并把中国长期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即主权评级的前景由“稳定”下调至“负面”问题时,周行长一改之前做报告时的严肃口吻,转而用调侃、讽刺的语气回答说,其实很多评级公司的一些所谓专业人士“很嫩、很不专业”,并指“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前,评级公司也没评出来。”他的这番话,立即迎来现场听众的共鸣。

周行长是金融权威,又是堂堂新兴经济大国中国的央行行长,他对当前中国金融行业的整体资产与负债情况、特别是央行的各项具体政策措施,可堪称在国内无人能比,了如指掌。周行长心里有数,又稳坐钓鱼台,绝不会眼见中国金融业资产泡沫化或沦至无力抵债的地步,中国民众当然也就放心了。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此。问题在于:行长此举的轻率态度,的确是丢尽了中国人的“份儿”。

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惠誉评级是间怎样的公司。

惠誉评级是与标准普尔、穆迪投资并驾齐驱的、全球公认的三大信用评级公司。它的前身是由企业家约翰K.惠誉(John Knowles Fitch)于1913年12月成立的“惠誉出版公司”(The Fitch Publishing Company),坐落于美国纽约金融区,专门负责为纽约股票交易所收集、报道、印刷和出版股票交易数据和报告。公司把收集来的各种上市公司的数据及各种股票的走势等加以整理分析,并卖给专门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买卖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资者,以方便他们在第二天交易开始时可以得到比较专业的参考依据。由于公司出版的《惠誉债券全书》(The Fitch Bond Book)和《惠誉股票与债券手册》(The Fitch Stock and Bond Manual)数据全面、分析准确,而受到投资者的欢迎。惠誉公司随后再把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资产负债状况及投资前景等加以综合分析,首创用“AAA”到“D”的评级组合,列出上市公司的“资优与资劣”顺序。至今,这一系统在全球被广泛应用。

根据惠誉评级官方网站公布的数字,目前该公司在全球共有49间分公司、2100多名专业分析师,每天24小时跟踪分析全球各大公司及主要金融机构的运营状况。惠誉评级在分别纽约和伦敦设有总部。惠誉在从九十年代末到2006年期间完成了几次大的收购动作后,如今主要业务范围包括金融机构、企业、国家、地方政府的信誉及融资评级。它连续两年在国际著名调查机构Cantwell & Co的调查报告中被评为全球最佳评级机构。而早在1975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已经确认惠誉评级、标准普尔和穆迪投资为美国国家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National 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 NRSRO)。

假使惠誉评级的资历还不足以令人信服的话,但至少还是令人多少有所尊敬吧。很显然,当年惠誉成立的时候,中国也才刚刚推翻大清帝制建立共和不久;而它在获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认可的时候,中国还没开始改革开放。周行长或许应该明白,对别人的尊重也既是对自已的尊重,更何况因您的地位特殊、又是政府现官,显然,尊重别人也能赢得他人对中国政府和对中国人民的尊重。

笔者承认,任何评级公司都有失手的时候,这就如同中国的不少银行经常因经营不善而产生坏帐一样,平常的无可挑剔。但这绝不应该成为您以一种轻蔑的、嘲讽的、甚至是带有某种侮辱性质的态度,来挖苦惠誉的借口。周行长或许知道,中国人最讲究礼节、大度、宽容、厚道和谦卑。如果行长认为评级有错,您能否秉持理性和善意的态度,且发挥您的专业所长,举出一、两处错误并加以反驳呢?如果行长认为评级有错,您是否考虑过这或许与央行对外披露的真实讯息和数据太少有关呢?如果行长认为报告有错,您是否又可以把这份报告当作一次有益的参考、一次危险的警钟来对待呢?

笔者需要指出的是,惠誉是最早进入中国开展业务的评级公司,早在2000年就已进入中国,2003年6月在北京正式成立代表处,这要比其它两家都早得多。惠誉一直和中国货币金融机构保持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次对中国的主权评级,总体仍评定为“AA”级,而在外币评级上也是维持“A+”级不变,这点没人比您更清楚的了。

当前,国际上总有一股“逢中国必反”的思潮,时而 “中国威胁”,时而又“中国傲慢”。当然,我们必须坚决予以反对之。但是,冷静想想,难道我们自己不也应该反省反省吗:“我的言论是不是真的有点傲慢、有点那个呢?”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自觉地习惯了用傲慢的言语说别人,那我们又如何驳斥别人的攻击呢?

笔者确信,行长周边的人绝不会给您提这个醒,他们说不定还在为您极尽挖苦的言论而叫好呢。但既然媒体已经就此事广泛报道了,我到觉得,还是注意的好。

                                                                                                         2011.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