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经典唱段100:中国粮食安全的挑战和机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0:27:38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9日 09:24 瞭望

  粮食是大有可为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应加大力度扶持民族粮食企业发展,有远见有实力的民营资本也可适时进入粮食加工业,通过自身的做大做强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林艳兴刘健娄辰

  正当国内外粮食市场因价格上涨而风起云涌之时,《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发现,跨国粮油企业继掌握食用油市场之后,又加速布局粮食加工业,现已全面覆盖面粉、大米和杂粮等我国居民的主要口粮市场。

  “外资粮商雄厚资本和品牌优势的进入,有利于促进我国粮食加工业的产业升级,但也已经并将继续给我国粮食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带来重大影响。”业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国内资本应奋起直追,国家也应加快扶持,提高民族粮食加工企业竞争力,切实维护国家口粮安全。

  外资粮商加速布局中国

  本刊记者最近在江西、河南、山东、北京等地采访发现,外资粮商对我国小麦、大米市场的渗透完全覆盖原粮收购、仓储加工和销售终端,且进展迅速。

  在我国重要稻米产区江西,省会南昌市中心洪客隆超市粮油区货架的“主角”近年来一直都是“金龙鱼”食用油,而2008年以来这里的大米销售专区又悄然被“金龙鱼”占据,“金龙鱼”、“香满园”大米的位置最显眼、品种最多,占了整个销售区小包装大米的“半壁江山”,而商场促销员对“金龙鱼”大米的叫卖推销也最为积极。

  3月5日,在我国最大的小麦产区河南郑州未来路上的沃尔玛超市,金苑、神象等当地面粉品牌仍然占据了大部分货柜,中粮集团的福临门大米也有较大阵势,但“金龙鱼”牌澳大利亚进口麦芯粉也不甘落后,绿豆、红小豆、薏米等小包装杂粮则是“香满园”牌一统天下。

  新加坡丰益国际有限公司掌门人郭氏兄弟在华投资的益海嘉里粮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海”),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发展小包装食用油以来,至今已在我国设立100多家粮油贸易加工企业,其旗下金龙鱼、香满园等品牌食用油已经占据我国食用油40%的市场份额。2005年以来,益海将目光瞄向我国居民主要口粮大米、面粉市场,开始建设大量米面加工企业。特别是2006年益海集团和嘉里公司合并后,其进入米面市场更为积极,并利用其食用油的销售渠道,迅速占领市场。

  在江西,益海继2008年收购位于金溪县一家大米加工厂之后,2009年开始在南昌投资建大米加工厂,最近又开始在鄱阳、万年等地继续收购或建设仓库。

  本刊记者在南昌县南新乡新洲村看到,在濒临赣江的一片沙洲上,一个现代化的大型粮油加工企业已经拔地而起。其办公楼边上的一块标牌显示,这里一期工程预计投资2.34亿元,包括5.8万吨原粮仓库,1.2万吨油罐,可日产大米600吨;办公楼外墙上,“努力打造百万吨粮油产业基地”透露了益海这家分公司的规模和雄心。据透露,这家米厂将于今年5月份竣工投产。

  经多方采访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专家学者及其竞争对手,益海已经建设和正在建设的米面加工厂数量却无人知晓。益海方面亦延续其固有的低调,婉拒记者采访,并一再表示其市场份额仍然很小,不会对中国粮食安全造成威胁。但粮食加工业内人士都知道,按照其在食用油领域40%的市场占有率,未来在米面市场上,它也必将是个庞然大物。

  益海的官方网站显示,公司将大豆、油菜籽、花生、葵花籽、芝麻籽、棉花籽和谷物(小麦及水稻)加工为食用油、饲料粕、米面和相关产品。在中国生产和销售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小包装食用油、米、面粉、谷物和豆奶粉。公司宣称:“我们在中国若干个战略地理位置拥有并经营着许多油籽和谷物加工厂。我们拥有广泛的销售和分销网络,这些网络覆盖遍布全国的传统零售店、大型超市、超市和便利店。”

  粮市调控难度渐显

  2010年以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稳物价、控通胀,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多次发文要求严格执行质价政策,严禁通过各种方式抬价或变相抬级抬价收粮。但不少粮食企业却无视国家调控政策竞相入市抢粮。从北方夏粮到南方早稻,再到年底中晚籼稻,原粮收购市场一再传出“抢粮”之声。

  目前,益海收粮对粮食加工企业的影响已经显现;在其已经设厂的江西抚州、南昌附近的江西多个粮食加工企业向本刊记者反映,益海委托的粮食收购点出价高,水分要求低,许多加工企业难以抗衡。“稻谷国标是13.5%的水分,但他们16%甚至20%的水分也收,甚至到农民田头收,无需整晒。”紧临益海嘉里(抚州)公司的江西鹰潭市一家米业公司总经理说,益海实力雄厚,有整晒设备,其他中小加工企业没有,所以没办法跟它竞争。

  如今,去年盲目跟大企业抢粮的中小粮食加工企业有的已经出现粮食变质。今年3月的一天,本刊记者在南昌县南新乡双飞米厂看到一大堆发黑发暗的稻谷。米厂老板刘小飞说,去年底他收了200万斤稻谷,现在已经有20万斤坏掉了,加工出来的米都没人要,看来只能做饲料了。这是他做大米加工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坏谷子。这段时间他天天把仓库的稻谷翻出了晒,请搬运工和整晒的费用都花了1万多元,但还是有20万斤坏掉了。

  “‘金龙鱼’好的谷子要,不好的也要;水分低的要,水分高的也要。我们不收就要关门,硬着头皮收,就面临亏损。”刘小飞直言,好在现在市场粮价涨了一点,不然这批粮就亏大了。但是米厂能坚持多久,他没有信心。他说,“金龙鱼”这个巨头在身边,往后生意会越来越难做,估计下半年或者明年双飞米厂要“关门”。

  外资入市收购影响物价调控,外资做大也增加了国家调控市场的难度。最近,国家为了稳定粮食价格实行了小麦定向销售,其中益海和中粮、五得利等国内企业同时享受了国家定向销售计划,承担了国家调控任务,受到一些业内人士非议。

  河南粮食行业一位负责人指着国家有关部门今年出台的一份文件对本刊记者说:“现在真不明白,竟然让外资粮商和国内粮食企业平起平坐,承担国家的宏观调控任务。”他分析,可能是有关部门觉得益海现在是我国市场面粉供应的大企业,小麦定向销售不给它,难以调控市场,稳定面粉价格。但把这么好的政策性粮食投放给它,又加快了外资粮商的扩张步伐,对其他未能得到“定向粮”的民族粮食企业是一种压制。

  民营粮企亟待扶持

  不可否认,外资粮商挟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进入粮食加工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这一产业和我国米面消费市场的升级换代,但也给国家调控粮食市场增加了难度,并对散、弱、小的粮食加工企业造成冲击。而在外资进入粮食加工业是否会威胁粮食安全的争论声中,外资粮商正在迅速做大。

  有关受访专家建议,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防止外资粮商一家独大,应该抓紧在WTO规则许可范围内,采取措施限制和延缓其扩张步伐,加快扶持民族粮食加工企业发展,让一批有实力的民族粮食加工企业与其抗衡。而从根本上维护国人口粮安全,则要一批有实力、有眼光的国内民营资本,进入粮食加工业,迅速做大做强,占领国内市场。

  其一,应当对外资进入米面加工业的情况、带来的影响进行全面调查。本刊记者最近多方采访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专家学者发现,有关方面对外企进入米面加工行业的情况知之甚少。近年来媒体对外资粮商进入问题进行报道后,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对个案进行了调查。有关人士建议,应尽快组织发改、商务、粮食、农业等部门对此问题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其二,建立严格审查制度,对外资进入粮食加工业进行相关限制。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投资设厂、开展并购频遭多种壁垒,外资进入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粮食行业却如入无人之境。粮食问题专家、郑州商品交易所原总裁李经谋对本刊记者说,基辛格曾预言:“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对国际资本进入我国涉粮行业,要设定范围,建立安全审查制度,防止国内粮食市场话语权旁落,避免让外国人掌控国人粮袋子。

  其三,鼓励中粮、中储粮加快布局米面加工业。目前,中粮正在实施全产业链粮油企业计划进军米面加工市场,但进展缓慢;中储粮前几年也提出要从“大粮仓”向“大粮商”转变,但由于政策性业务和贸易性业务的难以区分,并在去年的抢粮争论中被国家有关部委叫停。

  接受本刊采访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指出,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发生了变化,增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中储粮应该从原来原粮调控转变为成品粮调控,大力发展国家储备品牌米面。有关专家还建议,可由中粮、中储粮合作成立一家米面加工企业,让二者在原粮和成品粮方面的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国内口粮市场,做大做强国字号品牌。

  其四,呼唤民营资本进军米面加工业。打造“中国的益海嘉里”,以民族粮食加工业的振兴,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对本刊说,当前国内有实力的民营资本很多,但大多扎堆房地产、资本市场等“来得快”的行业。粮食加工由于资金消耗大,利润变现慢,很难吸引它们进入。但其实粮食作为13亿国人的必需消费品,只要做大做强,仍然大有可为。外资进入我国粮食加工业给国人敲响了警钟,也给了国人启示。

  他呼吁,有实力、有眼光的房地产商们,可抓住这一战略性机会,从长计议,适时进入粮食加工业。这既可以避免房价下行风险,实现产业转型,又可为抵抗外资做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主管部门也要引导国内民营加工企业以资本、技术等纽带,通过整合尽快做大做强民族粮食加工企业,鼓励有实力的民营资本参与。

  其五,改变“重国有轻民营”思路,扶持国内粮食加工企业。多年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得到了国家大力扶持,但迄今没有形成一家全国性的米面品牌。一些民营粮食加工企业希望国家改变过去“重国有轻民营”的思路,积极扶持民营粮食加工企业。

  江西鹰潭市岱宝山米业总经理黄喜章反映,公司去年销售大米2亿斤,至今没有得到国家任何扶持。但实际上公司6000万斤的仓容储粮,按照国有粮食企业的收购保管费,就帮国家节约了数百万元。他说,虽然外资粮商“狼”来了,但地方政府很支持;为了增强应对外资粮商的能力,希望国家别忘了民族民营粮食加工企业,并在资金、托市收购等方面给予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