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南塌陷区:[转载]世界近现代史之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1:48:31
工人阶级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工业革命是在损害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利益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人为了维护自身权利走上了斗争的道路,在斗争中,形成了阶级意识,建立了自己的组织,并从要求改善自身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发展到要求政治权利,形成独立的政治运动。英国的工业革命早于其他国家,19世纪30、40年代的宪章运动,对于其他国家的工人运动具有典型意义。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巴黎公社革命是十九世纪欧洲工人运动发展的最重要的事件。
从巴黎公社以后到20世纪初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俄国外都没有发生过革命,社会处于和平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工人运动呈现出不同特点:首先,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运动更广泛,更具理论性,工人政党普遍建立。其次,在和平发展环境里,不具备革命的条件。特别是由于各国自由主义改革的进行,工人普选权的获得,工人长期以来争取的政治权利大都已经得到,因此运动多数具有合法性。最后,随着大企业日益增建,工人的集中程度也不断提高。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①空想社会主义:在西欧,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就产生了比较系统的批判私有制社会、主张财产公有或对社会实行集体计划和控制的社会主义学说。社会主义学说开始是以空想形式出现的,进入19世纪后,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一股时代思潮,出现了很多社会主义流派,并产生了社会主义的名称。最初被称作社会主义的主要是法国的圣西门、付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所提出的主张。他们是19世纪上半期最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对资本主义进行了直接的、尖锐的批判;提出了历史发展有规律的思想,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暂时性;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希望建立人人平等的幸福社会。但是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也找不到实现这一理想的阶级力量和途径。
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欧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和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时代发展和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针对新的实际进行的巨大的理论改造和划时代的理论创新。
当时,英国处于工业革命的完成阶段,大工业在经济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法国和德国也开始了工业革命。在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它固有的生产社会性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从1825年起,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种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固有矛盾的逐渐暴露,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创造了社会经济前提。
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创造了阶级的、政治的前提。因为它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剧烈变化,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而且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愈益猛烈。
有史以来的全部优秀文化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而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主要的、直接的理论来源。
③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经过了三个阶段。
唯物史观的创立:在《神圣家族》一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1845年他们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第一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全面地制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这样,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以及青年黑格尔派思想的批判,形成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的萌生: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吸收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的劳动价值论。从这里入手,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现了剩余价值,从而揭开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在1847年写的《哲学的贫困》和《雇佣劳动和资本》中,马克思首次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论点。
社会主义从空想向科学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举行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为同盟起草纲领。1848年2月,新纲领发表,这就是《共产党宣言》。它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同时指出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当中的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2)第一国际
第一国际建立的历史背景
1848年革命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随着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进入了经济繁荣的年代,但却摆脱不了它的基本矛盾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但是工人群众的贫困却没有多大的减轻,这就引起了各国工人的反抗。在斗争中,工人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日益提高,并出现了各行业工人的联合组织,如英国的工联伦敦理事会、德国的全德工人联合会等。
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形成的条件下,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也日益带有国际性特点。特别是在经济危机的年代,当资产阶级采用从国外招雇廉价劳动力的办法来破坏工人阶级的罢工时,工人更清楚地认识到各国无产阶级利益的一致性和加强国际团结的必要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从事理论工作的同时,也为培养无产阶级的革命骨干作了巨大的努力。他们竭尽全力在道义上、物质上帮助各国的工人领袖,并从理论上培养、提高他们。在干部问题上为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际组织准备了条件。
第一国际的建立
    1864年9月在伦敦圣马丁教堂召开了有英、法、德、意、波等国近2000名工人代表参加的声援波兰人民起义的国际性工人大会。马克思应邀出席大会并当选为主席团成员。大会通过了建立国际工人组织的决议,并决定这个组织的名称为“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马克思被选入了领导机构,为总委员会委员,负责起草了《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这就为第一国际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原则,并表明它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国际无产阶级的群众性革命组织。第一国际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大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第一国际的活动
①促进国际无产阶级联合的斗争
国际工人协会刚一成立,便积极在各国建立支部,力争把欧美各地的工人团体团结到第一国际中来。除此之外,第一国际还努力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支持和参加各国工人的罢工斗争和一切进步运动。首先,国际声援和支持为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而进行的经济斗争。其次,国际也十分关心各国的民主运动,积极支持各国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政治斗争。最后,第一国际对民族解放运动也非常重视。它对波兰的民族起义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声援,对爱尔兰的民族解放运动也给以极大的关怀和支持。
②反对蒲鲁东主义、工联主义和巴枯宁主义的斗争
第一国际在领导和支持各国工人阶级进行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同时也对国际内部的一些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以端正指导思想。
在国际活动的前期,主要进行了反对蒲鲁东主义的斗争。蒲鲁东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他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贫富不均,是违反平等原则的,共产主义要消灭一切私有制,是违反独立的。他们的任务就在于设计和建立一个综合“平等”和“独立”的、超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外的第三种社会形式,即所谓的“自由”社会。因此,他们既反对资产阶级国家,也反对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国家组织,甚至反对一切权威,反对一切形式的“统治与服从”,还反对社会革命和任何政治斗争,反对罢工和工人成立工会,甚至反对妇女参加生产。
工联是英国工人阶级的唯一组织,它在第一国际中有很大的作用。但是英国工联的领导人忽视政治斗争,夸大工会的作用,只热衷于争取所谓的“公平工资”,不要求推翻资本主义。马克思对他们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批评和教育。
在第一国际的后期,进行了反对巴枯宁主义的斗争。巴枯宁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无政府主义。他也反对一切国家和否定任何权威,主张用暴力立即消灭国家,建立“无政府状态”。他否定政党的作用和一切有组织的革命活动,主张“完全放弃一切政治”,反对进行任何政治活动。还主张依靠流氓无产者进行暴动,幻想在一夜之间便能一举消灭国家,实现社会清算。还把废除继承权作为消灭私有制的手段。
第一国际的解散及其历史意义
    巴黎公社失败后,第一国际面临着困境。不仅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政府对国际进行疯狂迫害,国际内部也有许多人被判了国际,如英国工联领袖、右派蒲鲁东主义者等。巴枯宁分子也乘机加紧了分裂国际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总委员会迁到了美国,几乎停止了活动。第一国际最终于1876年宣告解散。
尽管如此,第一国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创立了伟大的功勋。首先,它用无产阶级团结教育的思想教育了各国无产阶级,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深入人心。其次,在国际内部的斗争中,通过批判蒲鲁东主义、工联主义和巴枯宁主义等错误思潮,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最后,它推动了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并培养了一批工人运动的骨干,为在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基础。

3)巴黎公社
公社的诞生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在色当会战中法军大败,法国被迫投降。9月4日巴黎发生革命,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成立了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即国防政府)。1871年2月8日召开的国民议会,新选出的梯也尔政府很快就同德国签订和约,割地赔款。这时,巴黎工人愤怒至极,决心进一步加强武装和建立机构,准备以战斗来实现自己的要求。3月中旬成立的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成为巴黎群众自选和公认的最高指挥机构。3月18日上午起义开始,起义者迅速占领陆军部、市政府等机关,梯也尔政府逃往凡尔赛。3月26日,巴黎分区进行了公社选举,有86人当选为公社委员。3月28日,在市政厅广场上隆重举行了巴黎公社成立大会,中央委员会把政权移交给公社,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了。
公社的业绩:巴黎公社诞生后,进行了工人阶级执政的伟大尝试,出现了许多历史性的创举。
①公社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新的国家机器。
废除常备军,代之以人民武装,规定国民自卫军是巴黎唯一的武装部队。公社还废除了旧的警察和司法机构,建立了由选举产生的治安委员会和司法委员会;解散了旧的军事法庭,建立新的民事法庭;颁布了新的诉讼陪审条例;释放了所有的政治犯。公社废除了资产阶级议会制,建立了执行、军事、司法、治安、粮食、财政、劳动和交换、社会服务、对外联络、教育等10个委员会。
②在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
把逃亡企业主的工厂、作坊交由工人生产协会管理,在企业中建立行政和工人共同管理工厂和工人对生产进行监督的制度。规定全部生产包公合同一律由工人生产协会与公社相关机构协商后直接承办,并在合同上写明最低工资。另外,公社还对铁路实行监督;废除面包工人夜班制;取消帝国警察机关成立的职业介绍所,劳动就业问题由各区职业介绍所直接处理;注意调整市场价格,保证粮食等各种生活必需品的正常供应等。对教育进行改革,使每个受教育者受到“全面教育”,颁布政教分离法令,学校实行非宗教义务教育,取消学校中一切宗教象征;开办职业学校等。
③公社高举国际主义旗帜,坚持同全世界无产阶级并肩作战,欢迎外国革命家参加公社和担任公社的领导职务。5月16 日,推毁象征拿破仑军国主义的旺多姆广场上的凯旋柱,因为它是拿破仑1809年用战争中缴获的大炮熔铸的,是民族沙文主义的象征。从此,旺多姆广场改名为国际广场。
公社的失败和影响
从公社成立的第5天开始,政府军就对巴黎发动了进攻。到5月20日,政府军进入巴黎,公社战士同敌人进行了顽强的巷战,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五月流血周”。28日,凡尔赛军占领了整个巴黎,存在了72天的巴黎公社失败了。
巴黎公社失败的具体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当时法国仍是小生产占绝对优势的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远没有达到能够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这种经济上的不成熟,决定了无产阶级的不成熟,公社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它的伟大历史意义永远不可磨灭。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它最主要的经验是打碎了资产阶级的军事、官僚国家机器,代之以无产阶级专政;它在对国家进行民主改造方面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学说。

4)第二国际
第二国际是1889—1914年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是相对于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而言的,其名称起自20世纪初。
成立过程:1876年第一国际解散后,随着科学社会主义在欧美的广泛传播,到80年代末欧美已有16个国家先后建立社会主义政党。这时,在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广泛发展的情况下,各国工人和社会主义者要求加强国际联系的愿望日益强烈,使建立新国际的问题提上了日程。在恩格斯的大力促进下,德、法等国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于18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100周年纪念日,在巴黎召开国际工人和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有22个国家的393名代表参加。这是一次真正的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虽然包括了一些社会改良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
巴黎大会主要讨论国际劳工立法和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斗争任务,通过了关于每年庆祝五一劳动节等决议。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建立。大会通过的决议摆正了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的关系,为当时以合法斗争、经济斗争为主要特点的各国工人运动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策略和口号,对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第二国际是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发展时期进行活动的。这时欧美工人运动在向横向方面扩展,各国处于建立民族国家范围内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并开展以合法斗争为主的时期。适应这个历史时期的特点,第二国际从建立起就没有规定要对各国党有约束力,各国党是独立自主的。它没有发表过成立宣言或纲领性文献,而是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党指出行动方向,帮助指导各国的运动,交流和研究运动的情况。它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常设领导机构和共同规章,没有机关报。直到1900年巴黎大会上才决定成立常务委员会,名为社会党国际局(1905年后改称社会党国际局执行委员会),由每个国家的党选派代表一名(后增为两名)组成。
主要活动:第二国际存在的25年间,共召开9次代表大会。其活动大体上以1900年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先后召开4次代表大会(1889年巴黎大会、1891年布鲁塞尔大会、1893年苏黎世大会、1896年伦敦大会),通过关于工资工时和劳动保护、关于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关于废除常备军和实行全民武装、关于反对战争和军国主义、关于反对殖民主义和实行民族自决、关于工会、土地和妇女等问题的决议。第二国际从开始建立起,内部就有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改良主义3个派别。在前期活动中,马克思主义派坚决同无政府主义派进行斗争。无政府主义者认为一切权利都是罪恶,因此否定政治斗争,否定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思想。他们主张工人采取“直接行动”,最后举行国际性的经济总罢工,这样就能使工人获得解放。无政府工团主义还认为,把生产资料交给工会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只靠工会就能保证工人阶级的解放和过渡到社会主义。在历次大会上,无政府主义者的这些主张都遭到了反对并被否决。第二国际始终坚持了巴黎大会通过的工人阶级必须参加政治斗争的正确决议。
第二国际后期召开过5次代表大会(1900年巴黎大会、1904年阿姆斯特丹大会、1907年斯图加特大会、1910年哥本哈根大会、1912年巴塞尔大会),通过了关于夺取政权、党的统一、党与工会的关系、党与合作社的关系、反对殖民政策、反对军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等决议。尤其是巴塞尔大会的反战宣言,对于欧美工人阶级的斗争起了很大的动员作用。
第二国际前期活动中,由于对改良主义派批判不力,以致这种思潮日益滋长,进而发展为从理论上系统修改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的修正主义派。在第二国际内部,因对时代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认识分歧而形成3派:右派,即修正主义派,以伯恩斯坦为代表;左派,即坚决反对修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派,以列宁、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为代表;中派,即对修正主义采取调和折衷态度的中间派,以考茨基为代表。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这种思潮占据了第二国际的领导地位,篡改和攻击马克思主义,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使第二国际蜕化变质。在第二国际中最强有力、最有影响的是德国社会民主党。修正主义派在第二国际几个主要政党领导机构中日益占居上风,许多国家的工人党注重合法斗争,尤其是迷恋议会斗争,忽视了暴力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远大目标。尽管存在上述严重问题,但总的来说,第二国际在1900年以前的活动成绩仍是主要的。第二国际促进了更多的国家建立工人政党;推动了议会斗争;推动了各国工人运动尤其是工会和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使社会主义运动由西欧、北美扩展到东欧、拉美和东亚。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社会民主党在议会中投票赞成战争拨款,支持政府“保卫祖国”,促使各交战国无产阶级互相残杀,从而背叛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带头之下,第二国际大多数政党纷纷表态支持本国帝国主义政府,这标志着第二国际瓦解。战争期间第二国际在组织上停止活动。战后,1919年恢复活动的第二国际已经完全蜕变为主张改良主义并与革命的第三国际相对抗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