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婚约小说:特稿:难得一见的文革彩色照片(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8 20:22:10
  2008-05-06 00:05:15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中红网) 作者:红色论坛(翁乃强作品)

疯狂的红海洋



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



毛主席与林副统帅




毛主席挥手我前进



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毛泽东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列主义者



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



高举红宝书



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 !



红卫兵在农村



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http://www.crt.com.cn/news2007/News/hsjt/2008/56/08560515E8IBB093C7GC67B8IJ52.html 翁乃强,1936年7月1日生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一个爱国华侨的家庭,父亲翁福林日本南侵前开过照相馆、广告公司、电影公司,翁乃强由于家庭影响十二岁就从侨报《生活报》摄影记者周昌平学习摄影基础并酷爱美术。1951年7月回国。
1951—1953年在北京育英中学(现25中学)上初中。
1954—195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就读。
1958—196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吴作人工作室学习,师承艾中信、韦启美、林岗、詹建俊、李苦禅等老师。
1964—1990年在《人民中国》日文版杂志社工作,先后任美术编辑、摄影记者、图片部主任、编委、主任记者、总编助理,其间得到康大川、田家农、车慕奇、黄祥坤、安淑渠等同志的指导和帮助。发表大量的摄影画刊及插图和摄影美术画册。多次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及全国政协大会的采访工作。
1980年先后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
1985年12月1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6年做为创会会员加入了中国华侨摄影学会,任副会长,荣誉高级会士。
1988年获香港国际幻影会荣誉高级会士。
1990年调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筹建摄影工作室任副教授。
1993年评为教授。
1996年做为创会会员加入世界华人摄影学会,任会员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他的追求:纪录时代,实事求是,不强加予人,现场抓拍。
主要作品:
摄影:
《在考场上》获1977—1980年全国摄影作品评选银牌奖;《欢庆胜利》、《马踏飞燕》刊用在《中国摄影作品选(1949—1979年)》上;《女科学家吴素萱》、《指挥家小泽征尔》、《美国著名小提琴家美纽因》、《画家吴作人》、《陈爱莲的舞蹈艺术》、《西藏晒佛节》、《钟鼓楼》、《雕塑家司徒兆光》、《萨尔加多在上海》、《天门安幻想曲》等;画册《秦兵马俑》、《京剧》、《吴作人作品全集》、《中日青年大联欢》等。
文章:
《对舞台摄影的一些看法》、《读陈复礼先生的摄影作品有感》等、《捕光猎影》(印尼华人摄影家作品选)摄影集序
美术作品:
《在长安街的人行道上》(油画)、《开荒之歌》(油画)、《护路拉姆》(油画)、《霁》(油画);《猛进》(水墨画)、《亲》(水墨画)
曾拍摄摄影专题有:
背篓商店、林县红旗渠、辉县农田水利建设、战洪洲、上海环境保护、西藏晒佛节、文化大革命出土文物展、中国京剧、中国话剧舞台、东方歌舞团、梅组因首次到中国、小泽征尔首次在中国指挥中央乐团、中国工艺美术品、大理、景德镇、西双版纳、庐山、巴马长寿村、南岳小镇、金山农民画、吐鲁番的葡萄沟、赛里木湖畔、雪山雄鹰七林旺丹、秦兵马俑、中朝乒乓球友谊赛、中越乒乓球友谊赛、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问北京、日本新制作座在中国、中日青年大联欢、日本海员工会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毛主席纪念堂、秦皇岛煤码头、送煤工、北京酒缸、内联升鞋店、舞蹈家陈爱莲、画家吴作人、雕塑家司徒兆光、雕刻艺术家王鲁桓、欢庆打倒四人帮胜利大会等
艺术照片:
天安门畅想曲、萨尔加多在上海、光之美(女人体)、兰花、睡莲、园舞曲(鱼)、印尼舞娘、夕阳红似火、采蜜(玉兰花与蜜蜂)等

2005年2月5日,翁乃强和朋友们在一起。后排中间戴眼镜者即是。http://blog.voc.com.cn/blog.php?do=showone&type=blog&itemid=40630&page=1

翁乃强:天安门就象红色海洋里的巨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15:48 新世纪周刊  《回放》纪录了“文革”开始时最为壮观的一个瞬间——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第一次接见红卫兵。天安门城楼下是一片红色的海洋,独特的拍摄视角使天安门城楼犹如一艘正在启航的巨轮,毛泽东如总舵手般站在船头,向红卫兵挥动着帽子。

  “其实这个角度也是迫不得以选择的,”翁乃强说,“我们不是中央组,没有资格登上天安门城楼,只能站在下面拍,最多能够上到观礼台。”一次遗憾成就了一幅珍贵的历史 影像。当时,翁乃强是《人民中国》杂志社的摄影记者,怀揣着对那个年代特有的真诚与狂热,以及对工作的责任感,他拍摄了一组震憾人心的《回放》。照片的氛围和色彩,见证着一个特殊年代的虔诚与冲动,刺激着人们的眼睛和心灵。

  翁乃强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父亲是一位爱国华侨。在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以后,翁乃强的父亲毅然地陆续送他的七个孩子回国。1951年7月,14岁的翁乃强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当轮船抵达广州港口,“解放区是天是晴朗的天… …”欢迎爱国华侨歌声响起,翁乃强的心中涌动着太多的荣耀和激动。

  1964年,翁乃强从中央美院油画系毕业,分配在《人民中国》日文版杂志社工作,“周总理、廖承志和陈毅同志很关心外文局的工作,总理曾经对我们说,要事实求是,不要强加于人。这在后来也成为我们拍摄新闻图片时一贯遵循的指导思想,所以《人民中国》拍摄的照片历来反对摆拍。”翁乃强说,“现在来看,领导的思想不解放,我也不可能拍出这样的作品。”

  另一张《回放》,毛泽东主席挥动帽子的手臂微微向上抬起,这一刻被天安门城楼上的新华社记者拍到,后来成为通稿,而翁乃强的这幅作品则被他小心地珍藏起来。

  “真实地纪录了时代的照片才有生命力,”翁乃强说。中华摄影协会副会长方学辉评价翁乃强“在创作中没有沾染‘ 文革’时期弄虚作假、任意导演的不良作风,他现场抓拍的一幅幅、一组组自然生动、真实可信的摄影作品为新中国的外宣事业做出了贡献。”

  在作为职业摄影人的26年间,翁乃强经历了“文革”和改革开放两个不同的时代,参与了多个重大事件的拍摄工作,如“文革”期间毛主席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大串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天安门“四五”运动、欢庆粉碎“四人帮”胜利大会、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为历史留下了一批真实生动的影像资料。

  从中央美术学院退休后,翁乃强并没有赋闲在家,除了参与一些与摄影有关的社会事务,他经常带着相机到处转,随时纪录社会生活中正在发生的、真实的点滴片段。

http://news.sina.com.cn/c/cul/2006-12-12/1548117701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