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怎样记住残局定式:年轻人何以迷恋“穿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7:42:52
年轻人何以迷恋“穿越”
2011年04月19日 10:01:29  来源: 解放日报


●“穿越”是现代人以最“非我”的身份,对最“真我”的表达。主人公经常遭遇的信任与背叛、孤独与自由等问题,都是现代人内心的缩影和对现实的疑问。
●大众文化,从来不否定做梦。然而无论穿越到哪里,现实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依然会拉回我们的思维,不容半点逃避。
其实,穿越时空的作品早屡见不鲜。上世纪70年代起,就陆续冒出了美国人穿越到古埃及的漫画、未来人穿越到现在的电影如 《终结者》、中国人穿越到古代的言情小说如 《交错时光的爱恋》、特种兵穿越到古代的玄幻武侠如 《寻秦记》……然而 “穿越”泛滥到全民流行,却是近几年的事。
当下的 “穿越”承载之广,已经超乎想象。别以为穿越的都是历史,也可以穿越到虚拟小说影视中。比如一位读者穿越到了 《哈利·波特》的世界,如何利用情节玩出新结局,挽救本来会死的角色。穿越的另一分支 “重生”,也是一大热门。主角重生回自己小时候,在已知成长道路会遇到什么人、发生什么事的前提下,做出新的选择,等于让人生重头再活一遍。又或者本来贫穷的主角,重生到了明星、富二代身上。可以说,在 “穿越”这个词的含义下,涉及题材之广,几乎可以把古今中外各种文本全部囊括,通俗文学中的武侠、奇幻、悬疑、言情、历史、游戏、动漫等分类,经典文学的四大名著,都能被现代人穿个遍,几无死角。
同样,也别以为只有中国年轻人喜欢穿越,国外网友亦如此。以至于本月初,谷歌推出了搜索引擎的新概念:穿越搜索。日常生活中,“穿越”成为“打酱油”之后又一个万能词汇。朋友长期没有联系,可以调侃“你穿越去了?”;聊天时对方走神,可以提醒“你魂穿了?”;网络上得知一些作者去世,网友的祝福就是“相信她一定去穿越了,开始了新人生!”
于是,问题也就产生了:为什么年轻人如此迷恋“穿越”,甚至把它当做梦想和祝福?它究竟触动了现代人的哪根心弦呢?
最早的中文穿越小说,大概可溯至清末民初,吴研人的《新石头记》和陈冷的《新西游记》。前者讲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穿越时空出国,领略现代西洋文明。后者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面对上海的物质文明,非常笨拙。作者的心理一目了然:在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下,渴望新学、改革维新、富国强民,体现了一种心理补偿和价值满足。
现代人喜欢穿越,也要从时代中寻找原因。现代社会强调个人价值,年轻人的自我意识高涨,拥有强烈的成就欲。无论男女,都渴望被认可,渴望成功。但事实上,就算高科技知识武装到了牙齿,精英人才也不过是工业体系里的小螺丝钉。社会的运作,更多依赖制度、组织、法规,很难再有独一无二的超人个体脱颖而出,以一人之力去力挽狂澜、改变世道,成就一代传奇。可以说,现代社会给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恣意丰满的想象、自由和智慧,却也给了人最小的施展舞台和成功局限。落差之大,是前人永难体会的。
这也是为什么,时下的穿越作品,更青睐古代,或更低级的社会。因为在那里,现代主人公先进的智慧,或对历史的洞察先机,终于有了举足轻重的用武之地,较古人多了一份优越感。这些主人公,或贩售现代科学管理知识,或卖弄现代文化创意,总能在短期内迅速积累大笔财富。而情感上,他们大多是所有人的焦点,众星捧月。可以说,现代人内心十分渴求的财富和成功,现代社会得不到的掌控欲,以及被万人关注、千人仰慕的梦想,在穿越作品里一一获得了补偿。而最终,大多数主角选择不求上进的米虫生活。这又体现了另一种价值观:在生存压力的重负下,现代人同时也渴求平凡安静的生活,以及永远有保障的享乐。两种价值观的交织,基本构成了穿越作品,为现代人缺啥补啥的走向。
其次,穿越模式可以极大满足人的猎奇心。尤其当白领们总是被日复一日琐碎的工作、按部就班的人生,磨灭了激情和梦想时, “穿越”就像一剂强心针,让人一下子兴奋起来,重新激发对人生的各种想象。猎奇,素来是有闲社会的产物,也是当代大众文化的要素。
同为通俗文化,有人这样比较武侠和“穿越”:武侠里,华夷之辩的狭隘、家国天下的悲愤,在“穿越”里,都因现代人的智慧,变得云淡风轻。这是因为,新派武侠小说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彼时中国历经百年屈辱,刚刚屹立,未来难测。于是大众文化领域,作者和读者都热衷于沉浸在“江湖风云”中,借此抒发对传统文化的眷恋,以此找回民族身份的认同。
而21世纪的穿越文化则完全不同。年轻人生长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岁月里,他们是基于自己民族身份的独立自信,而非忧虑,向往着传统文化。同样面临国仇家恨, “穿越”更多呈现的是处变不惊的智慧。因此有人戏言,无论身处哪个异时空,都不忘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征服古人、外国人、异时空人的心。诗词歌赋、经史子集、兵法韬略、中医围棋等,都是大显身手的利器。而这个惊才绝艳、名动天下的人物,正是现代社会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你我他。
“穿越文化”,由此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祝福和期盼。因为它揭露了内心最本真的渴望,也寄托了年轻人对古今中外一切时空的想象。在穿越的世界中,人就像脱了缰的野马一样自由驰骋,释放现代社会的压抑,塑造心目中的理想国。“穿越”是现代人以最“非我”的身份,对最“真我”的表达。主人公经常遭遇的信任与背叛、孤独与自由等问题,本不是古代社会的核心问题,反而都是现代人内心的缩影和对现实的疑问。
鲍德里亚最具有影响力的概念之一,就是 “仿象”。他认为,后现代文化是通过媒介建立起来的,人们永远不知道真实是什么,只知道媒体的告知、平时得到的八卦和对符号的模仿。小说、影视、网游使人们忘却现实,脑海里充斥着视觉影像,由此获得了比现实更深刻的愉悦。现代人生活在一个超现实的状态下,也更喜欢这样的 “虚幻现实”。
大众文化,从来不否定做梦,不否定通过各种作品,为当代人提供心理慰藉和历史想象。然而无论穿越到哪里,无论经历了一场怎样的成长和传奇,现实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依然会拉回我们的思维,不容半点逃避。在现实与虚拟的界限日趋模糊的时代,如何找到真正的自我、直面现实的失败,将成为时代赋予当代人的新拷问。(龚丹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