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炸怎么做才好吃: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共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3:24:12



  我国的“十二五”规划特别提出,要“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养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社会心态”首次写入“十二五”规划,引发了颇具创意的深层思考,人民日报评论文章《以“社会共识”涵养公序良俗》提出“多元思想让共识难以达成,增添了分歧和迷茫”、感叹“社会共识缺乏”的议论,发人深省,同时也启迪我们进一步思考:今天,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社会共识?

  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是达成社会共识的基础

  所谓社会共识,就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事物及其相互关系大体一致的普遍认知,它既是社会整体存在的基础,也是人们判断与行动的价值载体。首先,让我们回溯老祖宗是如何看待这类问题的,这样做也许不是没有益处的。马克思曾经有过一个基本观点,认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出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容讳言,社会心态是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的集中体现。虽然真理开始时是由少数人发现的,但真理要成为多数人的共识,需要一定条件。当年李大钊在“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中提醒人们,只有把一个个由个人发现的问题提升到社会的高度,形成共同的社会问题,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和重视,才有切实解决的可能,并且只有用“主义”才能使社会问题得到真正解决。从唯物史观立场考察,尽管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由于发展速度过快而引发利益多样化格局,虽然不同的人们有时也会有“弱势心态”,也会遭遇“不闹不解决”的非正常状况,遇到待遇不公时甚至有人也会上网宣泄,然而,30多年改革开放在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同时,也普遍改善和提高了全体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具备起码社会常识和良知的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失却基本的社会共识,离不开柴米油盐物质需求的老百姓更不会在根本利益上出现迷茫。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知上,经历过改革开放前后实践体验对照的我国人民群众不仅有着根本利益的一致性,而且信任执政党有能力解决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相信群众、相信党这一基本判断决不能动摇,否则就会迷失正确的政治方向。

  发现问题并认真加以解决,是将社会共识付诸实践的关键

  其次,应该看到我们党在达成社会共识的理论学习上认真做过功课,也取得了实效。从哲理上讲,有没有共同的社会理想和共同的道德标准,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个在学习邓小平理论时本来已经搞清楚、现在却又模糊起来的问题,现在看来有必要加以重温。1990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谈话中说:“共同富裕,我们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议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文集》第3卷,第364页)1993年9月16日,他在与弟弟邓垦谈话时指出:“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他强调富裕起来怎样分配是个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中国人能干,但是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随时都会出现新问题。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会自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邓小平年谱》下卷,第1364页)他还认为:“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的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邓小平文集》第3卷,第364页)人民群众既是通情达理的,同时他们的眼睛又是雪亮的,在他们的心目中达成社会共识并不是问题的全部所在,还必须认真付诸社会实践。对于执政党而言,必须认真解决分配正义问题,从财政预算公开化、透明化到调整劳动与资本、劳动与税收的比例关系等具体问题切实做起,这才是科学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即使是高房价这个困扰人们的市场经济难题,也有了逐年增加供应保障性住房和公租房的解决方案。在衣食住行更新换代的时代达成新的社会共识,并在“十二五”规划实施进程中加以贯彻和兑现,执政党是决不会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的。

  理论上的坚定清醒才能保证实践中的坚忍不拔

  再次,没有理论上的坚定清醒,就没有实践中的坚忍不拔。在利益分化、主体多元的社会格局中达成新的社会共识,必须提升到深层价值层面上加以理解,才能持之以恒加以有效地实践,才不至于在执行过程中扭曲走样,甚至动摇背弃。近年来,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自由、平等、民主、人权、法治等价值观念似乎成了资产阶级思想家的专利品了,对这样的观点,我们有必要加以认真分析。最近,我的一位朋友蓝蔚青撰文指出,如果把自由、平等、公正、人权、民主、法治、和平这些价值追求都否定了,只能把社会主义搞得面目可憎。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批判的是资产阶级讲“自由、平等、博爱”的虚伪性,不是否定这些价值理念。蓝蔚青强调,改革开放的最大成就之一是人民群众获得了空前的自由,现在全社会最关注的是平等问题,抗震救灾中最震撼人心也最能凝聚人心的是大爱无疆。我们反对的是把维护西方少数人、少数国家利益的价值观普世化,关键是科学分析,认清各种价值观到底是代表谁的利益。同时必须看到,人类面临大量的共同问题,有许多共同利益和共同追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理念是世界各民族的共识。我们也应该吸收世界各民族一切进步的价值理念,大力倡导一切代表人类文明进步要求、深得人心的价值理念,占领价值观的制高点,这是中国崛起的重要精神条件。(参见蓝蔚青:《执政党意识形态的系统化》,《国情思考》2011年第1期)从辩证思维的逻辑范畴分析,今天我们所要达成的社会共识背后的价值理念,恰恰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论述的“多样性的统一”,亦即“具体的普遍性”。从当前社会共识的价值层面来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发展理性与公正理性的统一,就是发展不能以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的不发展为代价来换取另一部分人、另一部分地区的发展,这恰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和根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