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机刀片能磨吗:孙武传略:千里袭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3:19:45
千里袭郢
来源: 作者: 【大中小】 浏览:660次 评论:0条
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冬,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将军,伍子胥、伯嚭为副将,胞弟夫概为先锋,公子山专督粮饷,率领水陆精兵三万人,浩浩荡荡从阖闾大都的阊门出发,兴师伐楚。
 
吴国大军从胥江入太湖,进胥溪,经芜湖,过长江北上,再经巢湖到州来,入淮水向西,进抵淮汭(今河南潢川西北)。孙武突然下令,全军舍舟登岸,放弃战船,改从陆路进攻,直插楚国纵深。
 
伍子胥问孙武:“吴军习于水性,善于水战,为何改从陆路进军呢?”
 
孙武告诉他说:“用兵作战,最贵神速。应当走别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个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迟缓,楚军必然乘机加强防备,那就很难破敌了。”说得伍子胥点头称是。
 
孙武从吴军中挑选了勇士五百人,善跑的士卒三千人,组成三千五百人的先锋队伍,沿淮水继续向西挺进。所有吴军战船,全部留在淮水空曲之处。
 
吴军步行急行军,先进蔡国,后入唐国,分别得到了唐、蔡两国的配合,迅速通过了楚国北部的大隧、直辕、冥厄(都在今河南信阳以南)三个险峻的关隘,直插楚国腹地,抵达汉水东岸。
 
吴军顺利抵达汉水东岸,完成了千里奔袭的任务。对下一步如何破楚军、入郢都,孙武与吴王阖闾、伍子胥等进行了认真策划,即所谓的“庙算”。最后,君臣达成统一意见,制定了详细的破楚方案。具体方案是:诱使楚军主力东渡汉水,吴军战略退却,至柏举地区,全歼敌军主力,直逼郢都城下,郢都可破,楚昭王可擒。
 
获悉吴军主力突然出现在汉水以东,楚昭王大惊失色,紧急调遣子常、沈尹戍等领兵二十万,从夏州(今湖北汉口)仓促赶到汉水西岸,抵御吴军进攻。吴、楚两军以汉水为界,摆开战场,对峙待战。
 
楚将沈尹戍建议主帅子常,兵分两路,主力部队由子常率领,沿汉水列阵,吸引吴军主力,但不要抢渡汉水与吴军交战;自己率领一支队伍,北上到方城(今河南方城县境内),调集那里的楚军,迂回到吴军侧后,烧毁吴军停泊在淮水的船只,阻塞“三关”,截断吴军的归路。这样楚军两支队伍前后夹击,吴军腹背受敌,必然军心涣散,不攻自破。子常完全赞成沈尹戍的作战策略。于是,楚军主力沿汉水与吴军对峙,而另一支队伍由沈尹戍带领,迂回方城,包抄吴军。
 
孙武向来十分重视军事间谍活动。这次楚军的军事行动被孙武派出的间谍人员获知后,迅速回报给了孙武。孙武与阖闾、伍子胥等分析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楚军“迂回包抄、前后夹击”的图谋得逞,吴军的处境将十分危险。孙武与吴王阖闾、伍子胥最后商定,设“卑而骄之”(设法诱使敌人骄傲自大,然后伺机打败他)之计,引诱楚国主力出战。
 
汉水对岸的子常果然中计。他见吴军这边有机可乘,一时贪功夺利的私心作祟,完全忘记了与沈尹戍事先订好的作战策略,率大军渡过汉水,向吴军发动了攻击。
 
孙武见子常中计,便继续施用“诱敌”和“误敌”的计谋,陈兵列阵,故意摆出一付决战架式。两军前锋刚一接触,吴军就佯败后撤。子常以为吴军不堪一击,便指挥楚军大胆追击。孙武指挥吴军佯装畏怯厌战的样子,一战即退,一打就走。子常则率领大军步步进逼。就这样,楚军尾随吴军预先设定好的蛇形“退却”路线,从小别(今湖北汉川东北)到大别(今湖北境内的大别山脉)间,通过多次的交锋,一步步诱使楚军进入吴军准备决战的柏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