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现在经典婚纱摄影:含泪恳求放弃宏观调控 - 徐昌生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17:46:30

含泪恳求放弃宏观调控 

默认分类 2011-04-17 11:31:24 阅读4382 评论56   字号: 订阅

 

尊敬的国务院及各部委:

这几年来,中央政府的调控措施不可谓不多,各级地方政府更是紧随其后紧锣密鼓。当然,这种调控自然有它的充分理由,比如,房价太高,产能过剩,穷人的工资收入太低,产业的科技含量不高,单位耗能居高不下,通货膨胀日甚一日,诸如此类。当然,叫得最想最有号召力的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说。

为什么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按照政府给出的理论解释,是说我们的经济要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具体来说是由粗放浪费型向精细节约型转变,由重视第二产业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投资出口为主导向以扩大内需为主导转变等等。换句话说,就是现在的经济发展存在着管理粗放资源浪费的现象,存在着重工业轻农业和第三产业的现象,存在着重视投资和出口而忽视提高国内老百姓生活水平的现象,现在应当把这种种弊病给扭转过来。

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之说能够流行于中国,是因为其声称要解决的问题正好是我们在日常经济生活中耳闻目睹的种种弊病,对这些切肤之痛,老百姓感同身受,他们当然是衷心拥挤热烈欢迎。

问题是,官方的理论解释其实暗含了两个结论作为前提,第一个结论是以前任由市场的发展或者说由于政府管理不力,故而中国经济产生了许多弊病;第二个结论是由于经济产生了许多弊病,因而急需政府采取新的措施来加以调整规范。

然而,我认为,事实的真相恰恰是由于各级政府的胡搅蛮缠才导致了系列的问题的产生,领导们若不信,我就以官方理论解释中所列几个需要调整的问题为例,看看它们的产生到底是市场失灵还是政府管控太多所致。

先来看看自然资源是怎样被浪费的?有一种浪费现象非常普遍,就是现在矿山的采矿作业往往是只要含量高的富矿不要含量低的贫矿。媒体在进行此类事件的报道时,往往对矿主进行居高临下的道德谴责,认为矿主们是在浪费祖宗遗产。其实,矿主们如此这般暴殄天物是因为背后有难言苦衷。

现在的矿山开采都必须经由政府许可才能进行,而许可证又是注明了开采年限的,一般来说开采年限往往偏短,原本需要20年才能开采完毕的矿山,政府却偏偏只给5—10年的开采权,而且如果周边矿山出了安全之类的事故,或者上级指示要搞一场统一的整治运动,则政府有随时封矿炸矿停业整顿的权力。如果矿主们对贫矿富矿不分伯仲,他们有可能还没收回投资成本,采矿权就被政府强行收了回去。电视里常常有这样的游戏,家庭主妇们聚集于超市门口,主持人宣布超市所有商品可以随意拿走,但时间只有1分钟,其结果自然是主妇们拿起最值钱的商品就拼命往外跑。如果超市永远归主妇们所有,他们还会拿着几件物品便慌慌张张落荒而逃?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道德的产生来自于对未来利益的预期,倘使一个人对未来的利益没有信心,短期行为必定相伴相生。在政府权力一手遮天至高无上的背景下,矿主们投资矿山其实就是一场前途未卜命悬一线的生死赌博,最安全便捷的做法就是类似主妇们嫌贫爱富,这样才能赶在政府变脸之前收回全部投资。表面上看矿产浪费是矿主们缺乏节约意识,而根本的缘由却是地方政府在随意践踏矿山产权。

再来看看企业为何都热衷于投资工业而投资农业和第三产业的意愿很弱?目前整个中国除了被政府强制规定为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领域之外,凡是放开的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基本上都达到了饱和或过剩的状态,但各地的工业园建设却仍然方兴未艾生机勃勃。为什么企业明知生产能力过剩还要进来争个你死我活?

这是因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心情迫切,只要企业肯投资项目,地方政府必定给予政策优惠。企业一旦拿到了低价土地,即使是不生产,土地的自然升值也完全足够支付投资所需的财务费用,因此,在土地资源奇缺的中国,工业园里的企业往往院子围得空旷辽阔,厂房建得低矮稀疏,设备常常半开半停。一方面,我们的商品房建设用地的供应日趋紧张,可另一方面,大量的工业用地(还包括政府、机关、部队、消防、高校等)却是被大量地圈占浪费。表面上看,企业是在做工业生产投资,其实骨子里他们是在利用工业地价的便宜在做工业地产投资。有的企业在远离原料远离市场远离熟练工人缺乏比较优势的背景下,也能迅速打败对手而发展壮大,个中原因是它们在得到了巨额的土地优惠之外,还在融资、税收和环保等方面得到了政府的特别关照。需要说明的是,地方政府由于受招商引资及当年GDP考核制度的影响,他们的优惠政策往往偏爱于大型工业企业,而对第一第三产业不屑一顾。表面上看工业产能过剩是由于企业投资目光的狭隘短浅,而根本的缘由却是地方政府违背市场公平原则对投资企业实施了巨额补贴。

最后再看看为什么企业热衷于出口而漠视于内需?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如果赚钱的方式有多种途径,企业必然寻找成本最低而收益最高的方式。当外贸生意比国内贸易更容易赚钱时,企业的眼光自然就会瞄准国外。国际市场按说也是强手林立,何以赚国外的钱反而比赚国内的钱更容易呢?

其实,这些外贸企业有相当部分并没有赚到外国人的钱,它们所赚的恰恰是国内老百姓的钱。中国是一个汇率管制的国家,1美元兑换多少人民币并不是由市场决定的,而是由央行决定的。假定美国人从某企业购买产品支付了100万元美元,按照央行的现行规定,企业可以从商业银行兑换650万人民币,但如果按照市场自由兑换的价格也许就只能兑换500万人民币。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政府规定的汇率越低(也就是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越多),出口企业的生意就越好做,这正是出口企业坚决反对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所在。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不管1美元兑换多少人民币,即使是1美元兑换100元人民币,出口企业赚了个盆满钵满,美国人实际只支付了100万美元,我们中国只能用这100万美元到美国市场上买回100万美元的东西,出口企业赚得再多也与美国人没有关系。这些红红火火的出口企业到底是在赚谁的钱?本质里,这些出口企业按照规定的比例兑换的人民币,大部分都是通过央行的印钞机毫无节制地印出来的,换句话说,出口企业的利润是来自于国内老百姓的通货膨胀。表面上看企业热衷于出口是由于出口企业漠视国内的消费者需求,而根本的缘由却是政府制订的僵化汇率政策在不断刺激出口。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资源浪费是由于政府对矿山产权的肆意侵犯,产能过剩是因为政府对投资项目进行了巨额补贴,出口过于繁荣而内需不足是因为汇率政策有利于出口而抑制了进口,一句话是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才导致经济发展的扭曲畸形。政府要想改变增长方式,当务之急不是再去制订什么新的规则来强制扭转这些现象,而是还市场经济的本来面目,即恢复对产权的应有尊重、减少对企业投资的巨额补贴和按市场化方向改革现行的汇率政策,经济增长自会浑然天成健康和谐。

但是,政府现在不去检讨和改正过去的错误政策,反而借用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之名,自我授权重新制订规则以期杜绝经济发展中之种种弊病。比如为了减少浪费,政府做的是强制企业增加投资规模更新改造设备,否则就将矿山收归国有;为了减少产能过剩,政府做的是强制企业不得在某些领域内再进行任何投资,否则不予批准立项并追究责任;为了增加内需,政府做的仅仅是口头提倡,不仅在汇率政策改革方面没有任何动静,而且一遇出口下降立即惊惶失措。这样的反市场政策不断推出,其结果必然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领导们也许认为前面举的三个例子只是特例,比如在发展高科技,发展节能产业和强制改变收入分配方式等等,那还是需要政府的干预才行的!在此本文不再对这些怀疑进行详细剖析,只是向领导们阐述一个曾经发生的事实。当初国际油价不断上涨,国家发改委便鼓励将玉米转化为生物能源(车用酒精),为此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结果,一边是生物能源生产出来后车主们并不喜欢,需要靠强制手段才能强行推广;一边是大量的玉米被用来生产生物能源,导致国内生猪饲料减少肉价不断上涨,弄得发改委只好对此类项目紧急叫停。

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自会健康和谐;强制干预,必定导致经济发展扭曲畸形。市场经济虽不完美,但一定能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克服自己产生的问题。如果政府本是始作俑者,反倒装扮起捉拿凶手的侦探角色,这必定会使本不太严重的问题愈演愈烈愈加严重。

 各位领导,商人并不一定比官员笨拙,市场决不会比政府迟钝,这已经有太多的理论进行过系统阐述,更有西方经济200年迅猛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可以佐证。什么是市场?市场就是千千万万个自由个体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平等自愿相互交换,尊重市场本质上就是尊重人性。政府期望通过权力干预来调整经济,不管你把目标描述得多么崇高,不管你把手段描述得多么必要,违背了人性终究不能持久长效!

期望各位领导能够听得到忧国忧民的老百姓锥心泣血的呼吁!期望各位读者能够充分理解文中意图并给予积极明确的支持!

                                                                                                                                           一介公民徐昌生

                                                                                                                                            2011年0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