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要马蓉宋喆出轨视频:地方大员的土地依赖情结很难戒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23:12:59
地方大员的土地依赖情结很难戒掉

在500强发布会上,东道主合肥官员明确说合肥不依靠土地财政。据预计,今年合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有望在去年2700多亿元的基础上,一跃突破3700亿元。不过,这是否依赖“土地财政”?对此,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特意作了说明,合肥市2009年的土地出让金是180.9亿元,除了区县自留部分之外,留在市本级的大约是40亿—50亿元。2009年合肥投资2700多亿元,即使全部用于投资,比例也较小。

合肥市不依靠土地财政我们不得而知,如果真得是不依赖土地财政合肥能发展到这种程度,显然是非常牛;但是,很多城市的崛起时靠土地财政的。据说,很多市长在2008年一筹莫展,因为土地多次流拍,还有很多开发商要退地,而市内很多外向型的中小企业都倒闭了,税源减少,财政收入锐减,但是,还要发大量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同时,因为经济形势不好了,需要扩大政府支出,城市建设一刻也不能停下来。因此,僧多粥少的局面让他们一筹莫展,他们盼望土地市场能够好起来,解决燃眉之急。

事实上,2009年上半年各地政府已经是非常内急,以至于廊坊市长王爱民在三月份做出保证:“房地产是好的投资项目,房地产商来我市投资,赚了算他的,赔了算我们的。”王爱民急切表态的背后是当时土地市场急转直下的变化,这让全国各地市长都急得团团转。一方面是因为地方经济建设急需要资金,私人投资的萧条必需要有大量的公共项目来保就业,保持经济能够正常运转;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财政支出需要大量的收入来平衡,否则,地方政府就可能陷入破产的边缘。而土地出让金收入是地方财政的支柱性收入,很多地方财政收入中,土地出让金所占的比例超出60%。这么一大块收入几乎一下子就没了,各地市长们岂能不着急?

土地财政成了地方政府赖以生存的支柱,目前我国县市中,土地出让金占预算外财政收入的比重已超过了50%,有部分地区甚至占到了80%以上。仅以海南为例,2009年前三季度,土地出让金收入达52亿元,占政府性基金收入近八成。2009年12月31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了《2009年中国及主要城市土地市场监测报告》。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土地市场火爆,地价高涨,60个主要城市中多数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长超过了100%,产生了一大批“地王”,市场活跃程度已经超过2007年。其中位居前三甲的是北京、上海和杭州。由于土地出让金的充足,让很多大城市经济迅速终结了低迷状态。

很多人说,土地财政绑架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弊端很大,高价地屡被拍出,推高了房价,同时,大量资金也从实体经济流入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平台,造成了腐败贪污频发,抑制了实体经济投资。有人预测,在房地产的建设成本中,光是交给政府的费用就占据了30%多,甚至有的人说达到了50%。2009年末,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教授提出“规定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全归中央财政”的建议,希望能够借此解决地方土地财政的问题,以打击高房价。

但是,如果不能找到替代地方财政来源或者难以改变分税制带来的地方财政困难的话,显然无法克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冲动。

造成这种局面的部分原因,很多人认为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改革后,地方财政来源被严重削弱,亟待发展地方经济的各地只能依靠土地财政来支持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建设。

1994年进行的税制改革,将中国的税收收入分为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两大类,其中中央收入占据了税收收入的大头。仅仅刚刚改革的第一年,地方收入就锐减。根据统计数据显示,1993年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2%和78%,而到了1994年这一比重分别变为了55.7%和44.3%。与分税制改革前相比,地方财政收入下降了30%。在财政收入下降的同时,地方政府所要承担的事权并没有相应减少,这直接导致了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不一致。

地方财政锐减这么多,各地只好另开门路,于是土地这个最容易敛财的手段被各地发扬光大,地方政府大收土地出让金。因为这种收入是如此的轻松,以至于对于发展实体经济的努力看起来效率低下,于是,地方经济越来越被房地产给绑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