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了水果馅饼:陈云与“文革”:为什么力主不杀江青?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3 14:16:18
陈云与“文革”:为什么力主不杀江青?

2011年04月12日 07:58
来源:人民网 作者:陈东林

字号:T|T
20509人参与73条评论打印转发

5月,陈云被下放到北京新华印刷厂“蹲点”调查,学习“文化大革命”中的“六厂二校先进经验”。从小做过学徒的陈云,看到工厂到处被砸烂规章制度的“斗、批、改”浪潮冲击,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忍不住给叶剑英写信,请他转周恩来报毛泽东,指出规章制度有些不该废除的也冲垮了。他举例说,比如在几个人共同操作的机器开动前必须按警告电铃,以便每个人都做好准备,避免事故,这个安全操作规程“绝不能废除”。

10月17日下午,陈云由中央办公厅统一安排到首都体育馆观看乒乓球表演。表演结束后,他和董必武、朱德等一批老同志被意外地通知到后台开会。周恩来向大家宣布毛泽东和中央关于战备疏散的决定说:“主席根据当前形势,决定一些同志在20日之前或稍后从北京疏散到外地,并指定了每个人的去处。各地安置工作由我打电话安排,中央办公厅负责准备专机或专列。”

陈云被安排到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蹲点”调查,住在距离工厂1公里的南昌郊区青云谱干部休养所。进厂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大家对他如何称呼。江西省为了保密,对下面只说他是“北京来的客人”,还说这个“客人”“有右倾错误,但还是中央委员,对他要注意安全,还要向他宣传毛泽东思想”。但是大家一眼就认出了他是过去在报纸上常见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陈云。于是,有一个工人试着叫他“老首长”,见没有遭到厂领导的异议,这个称呼就被大家通用起来。而陈云则给自己起了个化名陈元方,这是他从两个孩子的名字中各取一字而成。

虽然离开了政治风云中心北京,但陈云仍然关心着国家的生产。1971年9月,他在听汇报时指出:凡是对“抓革命、促生产”有利的就是正确的,凡是对“抓革命、促生产”不利的就是错误的!当听到当地两派群众组织都有过打人的现象时,他说:打人在历代都是犯法的!

林彪事件后,毛泽东对自己的错误有所改正。主持中央工作的周恩来相机而动,向毛泽东提出了解放大批老干部的建议,得到逐步采纳。一部分长期疏散在外地的老干部的处境得到明显改善。

1972年4月,中央批准陈云返回北京。4月21日,陈云到化工厂向工人和干部话别。上午,他还向工厂的负责人谈了近两个小时的意见和建议,重复了他过去的一贯看法:工厂就是要搞生产,如果工厂只搞革命不搞生产,我们吃什么?国民经济怎么发展?国家怎么发展?他还反复强调要提高效率,注意节约。

4月24日,陈云回到了北京。6天之后,他在国务院的安排下,参加了在中山公园举行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游园活动。7月,他给党中央和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安排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每年春季和秋季到下面作些调查。7月22日,毛泽东批示:我看都可以同意。7月31日,长期不能公开参加国家政治活动的陈云,和王震、苏振华、杨勇等一起出席了国防部庆祝建军45周年的盛大招待会,陈云的名字前又冠以“副总理”的字样出现在报纸上。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陈云在中央有关会议上就自己所知进行了积极的批判揭发。然而“四人帮”一伙仍在全国各地兴风作浪。1972年6月,中央召开“批林整风汇报会”,周恩来在巨大压力下被迫做了检讨自己“历史错误”的报告。在周恩来困难的时刻,陈云挺身而出,针对江青集团栽赃周恩来的“伍豪启事”发言说:我当时在上海临时中央。知道这件事的是康生同志和我。对这样历史上的重要问题,共产党员要负责任,需要向全党、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采取负责的态度,讲清楚。这件事完全是国民党的阴谋。他还写出书面发言说:“我现再书面说明,这件事我完全记得,这是国民党的阴谋。”

列宁讲过,到共产主义时代,会用金子修一些厕所。我看,现在离那个时代还很远

从江西回到北京,陈云参加了国务院业务组的工作,协助周恩来开拓外贸工作。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遇到一场大规模经济危机,苏联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引起了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极度不安。这样,原有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壁垒开始松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增多。

从1973年到1974年,陈云协助周恩来进行了外贸工作的领导和研究。他敏锐地看到了世界形势这一变化,以他特有的领导艺术和丰富的经济工作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带有真知灼见的战略性意见,为我国20世纪70年代对外经济工作的新开拓,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抓住时机,大胆地提出了“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利用外资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