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沉浮刺缘下载:李鸣精神分析课笔记摘要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1:44:44
李鸣精神分析课笔记摘要
l      语言是为了交流,而人们说话总是在设置障碍。来访者说什么就治疗什么总是错的。来访者是来迷惑你的,说的都是假话,他越痛苦就把它埋得越深,防御就是扭曲。
l      从来访者与咨询师的互动关系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来访者。
l      精神分析可以从不可改变的因素、心理发育、防御机制、情感、认同、关系模式、自尊、病态信念等八条途径入手。
l      来访者会忘了你说的话,但是会永远记得你的态度。
l      来访者的自我总是不那么强大。
l      要让来访者产生不协调,引导他看到自己的不协调。而人总不愿意自己的错误被别人发现。
l      没有人是大大咧咧的,每一个人都心如发丝。
l      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于早期互动的失败。
l      中立就是说废话,而一说废话来访者就会投射。
l      心理治疗是背后有理论支撑的言谈举止。好的问题背后一定有理论假设。
l      脑子里没有的东西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内部成像左右我们的视线。世界毫无意义,我们赋予其意义。
l      设置是为打破而设置的。打破的原因比设置更重要,一打破机会就来了。
l      精神分析就是使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化。一到意识层面就会有疗愈效果。
l      凡是忌讳的东西就是常想的东西。
l      人是体验的总和,是过程不是目标,路上才是人生。注重过程就是生活,注重结果就是等死,因为死亡是最终结果。
l      生活是无数个体验的连续体,这种连续体的纬度越宽,人越幸福。
l      我是谁?我应该是谁?我会是谁?三者越接近越幸福。
l      双亲的态度,形成了孩子的价值观。两人相见,六人在场。
l      找对象首先要使内部成像清晰起来。内部成像不清晰,要么找不到,要么全都是;内部成像太清晰则找不到对象,因为本来就没有。一般人都是找一个有点相似的,修修补补将就。
l      孩子成绩差,多半是缺乏安全感,能量在内心冲突中消耗殆尽。在安全中孩子就能探索。足够的宽容,允许不良;足够的坚定,纠正不良。
l      孩子在超我形成之前,体罚是必须的。规矩和约定必须要执行。
l      夫妻好,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爱孩子,就不要和孩子结盟。
l      青春期的孩子要把自己和父母或父母所期待的形象区别开来,知道自己是谁。
l      成人想留住青春,这本身就是一种幼稚。青春有什么好?青春全是冲突和麻烦。
l      爱是超越自我的局限性,冒险与另一人发生亲密关系,自我认同和他人的认同融合一体,这其中有自我牺牲,是一种永远抑制内在分裂的互相献身。没有自我就不敢爱,“我拿什么爱你?”
l      越高智商的人防御越强,理论上父母越聪明孩子越笨。农民的孩子更有自主性。
l      知道人生就是障碍,那就什么障碍都没有了。
l      老人幸福决定孩子的幸福。
l      无条件关怀只有上帝和狗能做到。
l      按感情办事就是按童年期的感觉办事。越重大的决定越感情冲动、退行。我们都生活在我们的童年,以后再也无法改变。
l      所有的遗忘都是有意义的。所有的巧合都是有道理的。
l      完美的男人,在男性中有女性的气质。
l      来访者无一例外,都在做与自己想法相违背的事。
l      我们渴求永生、依恃和有序,但世界是一团乱麻,上帝死了,生活无常。生命是不公平的,痛苦和死亡不可避免,无论与别人多么亲近,我们必须孤独地面对人生。
l      当面临重大事件(死亡、金钱、性)时,我们就会做自己了。当生命剩下最后的时光,当你处在生存的边缘,当你有震撼体验时,你就会开始转向内心寻找意义了。
l      有生存理由的人可以承受任何遭遇,也能充分欣赏生活,享受选择的自由。
l      Sartre:人必须始终在自身之外寻求一个解放自己的或者体现特殊理想的目标,才能体现自己真正是人。
l      人们纷纷试图用缓解社会性孤独(alone)的方法来缓解存在性孤独(lonely),而只有思想的充盈才能使我们可能忍受存在性孤独。
l      Frankl:当人们无所事事时常会感到存在的空虚。通过做实事、感受价值和承受痛苦可以帮助当事人发现生活的意义和目的。陷入痛苦常能催人深思,处理困境能促人寻找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发现和体验生活意义。归根结底,这是一种对自身以外的存在的投情。只有在创造,在爱,在工作中,才能体验意义的存在
l      死不足惧。怕死恋生是因为对生的未了情结(Unfinished)。
l      阅读是在和自己交流。
l      中年人如果不把先前用于适应外部环境的能量转向于对自己内心存在的适应,建立起一套新的精神价值,就会逐渐对生活失去兴趣,生命仿佛空虚而无意义。他的后半辈会在痛苦中持续。
l      人的基本体验(如焦虑、抑郁和快乐)更多地存在于时间(here and now)而非空间中,而现代社会的一大谬误则是常常在空间概念上看待自己,这使我们失去了存在的纯真。
l      Nancy:情感如果得到适当的表达和理解有助于成长。这种功能的最好的例证就是哀伤的作用。在正常的哀伤过程中,天性会赋予我们一种能力,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失望趋向情感的平和。象征性地告别以前的生活阶段,意识到自己在每一次丧失中的局限性,以及不可能拥有一切的事实,都有利于成长。
l      Nancy:应把心理治疗理解为一种哀伤的过程,而大多数治疗师的人格都有点抑郁倾向。
l      Winnicott的good-enough mother理论
一个真实的母亲对婴儿所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足够敏感,在婴儿出生后数周内处于一种原始母性专注(应答敏感性)。母亲越来越淡化自己的主体性、个人兴趣和生活节奏等,越来越关注婴儿的活动。这种专注为婴儿塑造了主观全能感和持续存在感。婴儿感到是自己的愿望创造了事物,当他感到饥饿时,乳汁就会流出。零散的愿望和需要自发地浮现,当这些愿望和需要获得满足后他便消融于时间的长河之中,得以感到持续存在。婴儿生命的最初几个月的体验质量是婴儿今后成人期个体状态的关键。
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应该逐渐从原始母性专注中退出,越来越关心自身的舒适,而婴儿将根据其逐渐增长的能力来应付母亲的怠慢。母亲在被需要的时候应及时出现,而在不被需要的时候应适时退离。母亲慢慢地减少“把世界带给孩子”,孩子开始意识到,欲望的满足不仅需要表达,更需要与他人妥协。这是一个逐渐减少对母亲的依赖,逐渐适应挫折的过程。母亲越是能够给予孩子适度(good-enough)的亲密关系,孩子就越有能力与母亲分离,顺利进入趋向独立的阶段。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555f550100jay5.html   作者:山励老师

标签精神分析摘要来访者孩子意义
举报
字体:大▼小


分享
转载
复制地址
日志地址: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选用信纸
转发到微博
签名档
修改
发表取消
本文最近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