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人第一季:大学生从“畜生”到人的社会洗礼——与新进大学生对话系列(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7:53:52

大学生从“畜生”到人的社会洗礼——与新进大学生对话系列(1)

(2006-09-04 08:40:00)转载 分类: 教育反思 父母误区 心理咨询

按以往的经验,有的博友一看到“畜生”这个词就要开骂,我先声明我也曾经经历过由“畜生”到人的艰苦过程,正是有了这个过程,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有进步有收获,才有了今天的一切。     

06届毕业的大学生已经到了工作岗位,你们的人生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结点,可你们为自己今后的生活、工作做好了准备了吗?进行社会洗礼了吗?

 2000年以后,皇明每年都要引进数百名大学生,想来就数2003年那届学生让我最失望。 2003年我们一共招了509名应届大学生,他们报到的第二天,我就迫不急待地跟他们见了面,生怕冷落了他们,基本上一个星期跟他们沟通一次。人力资源部像保姆一样对他们进行呵护,天天晚上沟通疏导,生怕他们心理不舒服、不高兴,会自己走失。当时我渐渐地发觉有些问题,他们心理越来越脆弱,本来是从温室里走出来的又到了一个新的大温室,可市场经济本来就是暴风骤雨,他们必须上市场,必须到“战场”上去撕杀锻炼。记得送他们上生产、营销、研发一线时,我讲:“但愿不是送炮灰上前线”,果不出其然,前后“牺牲”了300名学生。不知大家算过这笔帐没有,机会成本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不用多讲,单是直接的损失,连工资带培训费用几百万没了。最重要的是让整个集团对新进学生、新鲜血液,对自己培养自己的子弟兵、生力军,对我们这个太阳能行业、中国太阳能乃至世界太阳能行业唯一的一个黄埔军校丧失了信心。 第二年,我一怒之下要求人力资源在招聘时给每一个应聘的同学说明:“到了公司要实习一年,要到车间干苦力,到市场站直销”。对人力资源要求“这点严格把关,一定做到宁缺勿滥”。我原以为招不到几个人呢,还好来了230多个,然后我故意不见他们的面,最后经不住人力资源的要求,到了他们报到的7天以后才见面,见面也没有热情欢迎而是当头一棒,讲话的题目是“畜生和人”,大意是这样:我们在母亲肚里刚刚孕育时,只是一个小胚胎,经过十月怀胎,我们的形状经历了像几十万年人类进化的变化,出生成为一个生理意义上的人形,但我们还不是社会意义上的人,因为根据达尔文和马克思的理论,劳动创造了人,我们没有经过劳动,即便是到了大学毕业,我们经历的劳动还很少,还是需要转化的“小畜生”。 我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从我自身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劳动改造人的真谛。在我上中学的时候,每年暑假都被父亲送到建筑工地做小工,三十天的假期我得干二十八天半,每天1.25元。当时我极其不理解父亲的所为,家里并不少那个钱,为什么让我去干那种又苦又累的活,但却培养了我的坚韧性格。上大学前我当了二年半的工人,大学毕业后,我在研究所里实习一年,后在研究所里做实验,到现场去测绘、调研,加起来七八年也有两三年的体力劳动时间。我只要是从井厂出差回来,在火车上没人愿意和我做在一起,身上全是油洗不出来,多少次都是这样。我三十岁之后爱上太阳能,从87年开始自己搞太阳能研究,一半是在单位的研究工作,一半是搞太阳能,自己一人担多种角色,车、铣、刨、磨、焊、钳工……各种工序都做过,生产、推销、安装样样在行,我自己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加起来有400多台,亲自推销1000多台,没跟家人一起过过年,大家三十人家放鞭炮,都放完休息了我才回家了。这些年来,我的累计体力劳动时间,按每周六天每天八小时计算,已超过十年,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被劳动改造的例子。 后来在招聘的时候,我把话讲在明处,有家产超过一百万的请举手?如果有,请你离开,我们是平民的公司,我们是平民的团队,我们靠自己的双手,我们一切的所得,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如果不是通过自己努力而得到财富那我们觉得是耻辱,不要希望任何的好运会降临你的身上。如果没有考验、磨难、历练、苦难、折磨,就不可能造就今天的我,就不可能造就今天的皇明集团。吃苦已成为皇明的一种文化,就是耐劳的文化,就是一种能承受寂寞的文化,就是一种有付出有回报,想回报必须付出的文化。战后德国、日本经济崛起也是得益于这种吃苦耐劳、付出必有回报的文化,我坚信将来中国企业的崛起、皇明走向国际化也要依靠这种精神和文化。 所以我说劳动和人之间有两个重要关系,第一个是促成生理上的发育,使得从动物变成人。很多学生可能没有劳动过,没有这种感受,有些人参加一些科技制作还有一些感悟。劳动需要眼鼻喉、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感官系统全部调动起来,跟自然、跟自己的劳动对象产生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在锻练自己的生理神经系统。其次是在心理上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少的就是劳动课,公司拿出这么大的时间、精力和财物来为学生补课,是需要花费非常大的成本。并且随着企业自动化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增高,这样的锻炼机会会越来越少,但这种劳动锻炼的意识,是大学生们要加强的。现在的学生将来若要成为公司的栋梁,必须理论联系实践才能真正地称得上可用的人才。比如设备情况、管理理念、产品种类,产品性能,你不到生产一线你怎么熟悉?在大学里读了四年书只是打一个很浅的基础,光纸上谈兵在真正的市场中是没有用的,不与部件、零件打交道,不了解工艺流程,就不可能在将来公司重用时运筹帷幄。并且这也是一个双项考核的过程,能从劳动中检验你是否能吃苦耐劳,是否有团队精神,是否耐得住寂寞,是否真正地爱这个专业这个行业,能从实践中检验出自己的人生方向。 我们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不像欧美的学生一样勤工俭学,进行社会实践。欧美学生一个大学本科4年,可能会念上5年、6年,他们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打工,靠自食其力完成学业。而中国大学生无论是农村来的还是城市来的,或者说是农民出身还是工人出身,很少有人正规劳动过。他们没有劳动过很大部分原因不能怪他们,不是他们不想劳动,是社会没给他们机会,是家长没让他们学会劳动。在家长心中孩子上大学是第一位,劳动是家长的责任,甚至送孩子上大学也前呼后拥,学生们手足无措,只能在那傻傻地瞪着眼,不知道该干什么?没有劳动,没有跟社会沟通过的他们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小"畜生"。现在可能越演越烈,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大的考试压力,这种恶性循环使学生永远不能社会化,不能真正自理、自立,更别说工作和生活了。 讲完这堂课,才有了2004年学生的劳动。那时他们正好赶上一个小旺季,这让他们既非常幸运也非常“倒霉”,他们很辛苦。到了四个月末,人力资源来找我说:“不得了,人都要跑了。”我说:“跑了多少,100个、200个”?人力资源说“没有,30多个”。“30多个”,我说,“那你们着什么急,才30多个,这么劳累,要是2003年的学生509个能跑508。”在人力资源的努力下,我又不情愿地去见了他们(不是因03年学生而生气,而是有意给他们一个经受历练和考验的机会),谁知我一只脚刚踏上讲台,就有人举手问:“黄总,我们是不是已经由小畜生变成人了。”我笑着回答:“只能算是半个畜生半个人”。为什么04年的学生经过那么劳累,自己走失反而更少?这中间有差别,两届学生并没有太多的差别,而是我们给他们制造了差别。第一个心理上的预期差别。招聘的时就已经给他们讲了,他们有了精神准备,不是4个月,是一年。当然他们没有想到这么劳累、这么辛苦、这么紧张、这么枯躁,这是他没有想到的;后来老板的“畜生和人”,又将他们的期望值降了一点,所以心理上平和了许多。人力资源说:“黄总,不管怎样你都得跟他们见个面、沟通一次了”。4个月不见一面,我要做一次合格的父母,做一次他们父母亲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我对他们讲:这个社会,未来你们的生活注定是艰苦,竞争注定是激烈,淘汰注定是残酷,希望你们能够经受得住生活的考验,在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一路走好。 “新毕业大学生是小畜生”,这话确实很不客气,但是对毕业生没有吃苦耐劳、付出回报精神准备的无奈形容,目的是刺激他们明白真正要成才必须经受磨练。相信很多大企业,尤其大批量招聘新毕业学生的企业都有同感:没有经过劳动的学生都很浮躁,对于工作的概念是钱而不是劳动,正常工作一天可能在他们眼里就是艰辛。这些都不是他们的错,是社会和作为父母的我们的错,他们对工作,对艰辛没有概念,对于钱敏感都是社会给他们灌输的。如果以前错了,从工作的第一天开始,要重新培训,重新锻练,让他们对工作有一个新的认知。进入皇明的新毕业大学生,无论应聘什么岗位,都不要期望能够逃脱一“劫”,你们都必须要下车间劳动,上市场接受磨练。没有经过劳动改造的学生在皇明是没有“前途”的,相信在其他企业同样也是没有发展的机会。老老实实地接受锻练,踏踏实实地劳动,将你们的浮躁和期望压到水平线上,从一个全新的起点开始崭新的生活。 我国的教育现状,无论对于学生及其家庭,还是对企业和社会,造成的浪费和损失都是巨大的,本应在家庭和学校里完成的劳动实践课程,却等到走向社会走向企业了再“补课”,本来企业应该接收的是经过各方面培训的人才,现在却不得不对新毕业生进行“重新回炉”再培训,所以我要对各学校校长和家长们讲:企业在努力地这样做,我希望我们的教育部门、社会,将这个社会进化过程提到大学里完成,我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学校输出的新毕业大学生能够直接成为企业所用的人才,而不是到了企业再花较长时间的培训,给企业和社会增加教育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