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博士剧照:副刊-银川新闻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22:57:38
威廉·詹姆士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他对智慧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既知道忽略什么,也知道如何想象。这个定义是否精确到位,或是否有其特定范围,我们不得而知,而耶鲁大学威廉·德斯蒙德对智慧的说法仿佛更容易让人接受些。他认为智慧有着各种形象,在人类各个历史时期有着各自的形态。把这话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人人心中都有着对智慧的不同理解,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智慧形态。

    这些给智慧下定义或给说法的人本身都很智慧。但德国的心理学家保罗·巴尔特斯却将智慧变得有趣起来。这缘于一道类似于智力测验的试题,他让人们回答在一些假设情境里该如何做。如一个15岁的女孩想马上结婚,可以吗?得到的回答各种各样,但巴尔特斯认为只有这个回答才是睿智的:“婚姻对一个15岁的小女孩来说不是好主意,但在有些情况下,婚姻也许有用,比如这个女孩是孤儿,或者得了绝症,或者生活在一个与我们不同的历史时期或文化中。”

    这是巴尔特斯对智慧的理解或者判断,我们先不说它是否得当,仅凭很多人回答同一个问题,然后得到五花八门的答案,已是非常精彩、有趣了。在这种智慧的“趣味”里,让我们听听《从老人那里寻找智慧》一书的作者亨利·阿尔福德讲述的一个有关智慧的故事:

    生活在印尼阿达曼岛的莫肯人是渔猎部族,他们几乎是水陆两栖,在未学会走路时就学会了游泳,对海洋的理解也可以与海洋学家匹敌。2003年,海啸来的那天早晨,一个60多岁的莫肯人展现出了他的智慧——他发现不正常的退潮、海豚探出水面等海啸前兆,随即引领部落成员爬上高处,救下了上万人的性命。

    于是,智慧便有了这样一个定义:无所不知和无私。因此,阿尔福德说:“智慧就是关闭生活的杂音,成为一个具有高度同情心的人,不仅能够理解15岁女孩的心情,还能理解她周围的人作何感想;不仅能感知海潮和动物的异动,还能想象这些异动会对周围的世界造成什么影响。”

    读这些东西时,我感觉自己置身云雾,很难分清是或不是,却又突发奇想,为何不能像巴尔特斯那样将智慧变成一种游戏?于是,我问几个哥们儿:史书上说刘邦是他母亲和蛟龙生的,你们信吗?五个人中有四位竟然回答:“书上说的当然信了!”只有一个人说那是骗人的“阴谋”。我对那人说:“你真智慧!”之后,我说自己在做智慧测试,大伙儿都笑了。我由此想,智慧也许就是揭穿“阴谋”的同时让人快乐吧。我建议大家不妨在一些场合多出几道这样的游戏题,包括脑筋急转弯,看谁智慧,并从中找到乐子。也许,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谁智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拥有快乐才是最大的智慧。